TOP
0
0
1/15(三)凌晨網頁進行維護,造成不見敬請見諒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繁體書 (10)
電子書 (1)
商品狀況

可訂購商品 (10)
無法訂購商品 (1)
庫存狀況

有庫存 (7)
無庫存 (4)
商品定價

$200~$399 (1)
$400~$599 (8)
$600~$799 (2)
出版日期

2023~2024 (4)
2021~2022 (3)
2017~2018 (3)
2017年以前 (1)
裝訂方式

平裝 (10)
作者

艾瑞克.克林南柏格 (2)
安.法第曼 (1)
張淑卿、范國棟、翁裕峰、尤素芬、盧孳艷、林雪貴、楊舒琴、吳燕秋、王秀雲、蔡友月、陳嘉新、吳易叡、林修雯、蔣欣欣、林宜平、安勤之、曾凡慈 (1)
李金蓮-主編 (1)
林文源與「記疫」團隊 (1)
梁莉芳、郭駿武、陳玫儀、陳鈺萍、陳嘉新、曾凡慈、曾嬿融、賈玉蓉、黃世澤、楊佳羚、蕭函青、諶淑婷、藍佩嘉、魏靜慧、蘇芊玲 (1)
王文基、劉士永 主編;王文基、李尚仁、林宜平、栗山茂久(Shigehisa Kuriyama)、祝平一、張哲嘉、張淑卿、郭文華、陳嘉新、傅大為、雷文玫、劉士永、劉紹華、蔡友月、盧孳艷、顧雅文 著 (1)
羅伯特‧科爾克 (1)
蔡友月、陳嘉新-主編;吳建昌、李舒中、林桂卉、林淑蓉、洪晨碩、陳嘉新、曾凡慈、湯家碩、黃嬡齡、楊添圍、蔡友月-著 (1)
陳嘉新 (1)
出版社/品牌

大家 (2)
聯經 (2)
木馬文化 (1)
網路與書 (1)
群學 (1)
臉譜 (1)
臉譜文化 (1)
遠流 (1)
麥田 (1)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11筆商品,1/1頁
每個人都是精神官能症:一位精神科醫師的成長筆記
滿額折
作者:陳嘉新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2024/05/29 裝訂:平裝
精神科醫師的養成之路,最懂得絕望受苦的職人書寫 「我們跟那些患者其實只是程度的差異,並不是本質的差異。」——陳嘉新 【精神科醫師的養成之路】陳嘉新目前是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但他曾經是親手約束病人的精神科醫師,在本書中他寫下自己從醫學生成為精神科醫師的歷程。 當住院醫師第一天就受到震撼教育,門診病人多到沒時間吃午飯、值班當天只能睡一小時;他的手指頭差點被病人咬下來,咬他手指的不是窮兇惡極的反社會人格者,而是混亂失神的年老婦人;遇見帶著硫酸來掛急診的被害妄想症患者,他只能假裝鎮定,努力安撫與勸退患者,並且稍微把自己的座位調整得離門近一點…… 【最懂得絕望受苦的職人書寫】對一般人而言,精神科常令人感覺神祕甚至恐怖。精神科醫生這份工作,必須與許多特殊且脆弱的生命接觸,也承受隨時可能失去他們的衝擊與感傷。「他們(患者)的死去也意味著我某部分努力的死去。誰能知道這份工作就是要這樣不斷且不時地面對自己的死去?然後我們還要扛著這些死亡,繼續活下去,服務其他人。」 【治療病人同時自我養成】陳嘉新從人文關懷的角度揉合第一手的醫療經驗,以時而幽默時而沉思的筆調記錄與病人互動的過程,那些衝擊他個人情緒的經驗,也形塑自己的世界觀與人生觀。他感謝他照顧過的病人:「沒有他們,我無法學習成為更好的醫生。」本書令人瞭解我們與精神病患的距離,是如此似遠猶近。
庫存:3
定價:380 元, 優惠價:9 342
護理與社會︰跨界的對話與創新
滿額折
SARS風暴席捲全台時,第一線的和平醫院醫護人員跨越封鎖線,大喊「我們不要等死!」、「我們不想感染SARS!」政府與媒體卻以「防疫脫逃視同抗命」、「醫護人員有救人的責任」等理由大加撻伐,究竟孰是孰非? 政策與制度到底出了什麼問題,造成護理界人力短缺、低薪高壓長工時的糟糕環境?當我的親朋好友入院,能否得到適當的照護? 女人只要月經來就愛生氣?有週期性的情緒障礙?天生就是不理性的生物?當「經前症
庫存:2
定價:450 元, 優惠價:9 405
隱谷路:一部解開思覺失調遺傳祕辛,深入百年精神醫學核心爭議的家庭調查史
滿額折
作者:羅伯特‧科爾克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2021/12/02 裝訂:平裝
一個龐大的思覺失調症家庭的真實記錄! 本書不僅立下報導文學的里程碑也是一場針對人類同理心極限的偉大探索 ▌獲獎紀錄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2020年度選書★歐普拉圖書俱樂部2020年度選書★《紐約時報》2020年度十大好書★★亞馬遜網站2020年度十大好書★《華盛頓郵報》2020年度十大好書★《華爾街日報》2020年度十大好書★★《時代雜誌》2020年度百大必讀之書★《時人》雜誌2020年度最佳書籍第一名★★「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板巖》雜誌網站、《紐約郵報》2020年度必讀之書★★出版一年,亞馬遜評價破萬,五星好評累積超過8,000筆★張廷碩(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博士候選人、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審訂▌國內外名人學者齊聲推薦 ▌安德魯‧所羅門(《正午惡魔》、《背離親緣》作者)、歐普拉.溫芙蕾(美國知名主持人)、王浩威(精神科醫師,作家)、周慕姿(諮商心理師)、陳嘉新(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所副教授,精神科專科醫師)、張子午(報導者主編)、曾凡慈(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助研究員)、楊添圍(精神科醫師)、蔡友月(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一致推薦▌內容簡介 ▌這是一個曾竭力掩蓋家人罹患思覺失調,窮盡一切可能、只願過上正常人生的家庭。這也是一個醫界曾寄予深深期望、試圖從中找出引發思覺失調關鍵基因的瘋狂家庭。在精神疾病的廣袤光譜中,思覺失調症是最難控制的一種。蓋爾文一家有十二個孩子,十個男孩,其中六個都是思覺失調患者。這一家人所承受的精神苦難延續了數十年,至今尚未結束,原因依然成謎。然而,科學家從他們的基因中所獲得的驚人發現,成了他們留給後世最可貴的遺產。◇◇◇◇◇在二十世紀中的美國,萬事如新;住在隱谷路的蓋爾文夫婦膝下有十二個孩子,先生唐‧蓋爾文上校是當地名人,太太咪咪亦不遑多讓。在咪咪對完美的憧憬與努力下,即使真實人生並不盡如人意,他們過得也看似體面。與上流社會往來酬酢、穿梭於衣香鬢影中,是蓋爾文家的尋常一景。然而,到了孩子接連步入青春期時,其中六個男孩卻逐漸逸出常軌,徵兆各有不同:大兒子唐諾德的異常如山崩地裂。他毫無原因地虐殺貓咪、一頭衝入燃燒的熊熊營火、多次試圖以電線勒死自己,並深信自己是章魚的後代。次子吉姆時常與唐諾德劇烈爭鬥,且同樣有嚴重暴力傾向。有時候,走在街上,吉姆會猛然拿自己的頭去撞牆;也有時候,他會
庫存:1
定價:480 元, 優惠價:9 432
惡靈抓住你,你就倒下:一場改變醫療現場的跨文化醫病衝突(《黎亞》新版)
滿額折
作者:安.法第曼  出版社:大家  出版日:2023/11/08 裝訂:平裝
那些「不遵醫囑」的現象背後體現的是脆弱族群的無助處境★美國國家書評獎、紐約時報年度好書獎等多項書獎得主★出版二十餘年,影響力至今不輟◇◇◇◇◇◇◇◇◇◇◇◇◇◇◇◇最知名的醫療人類學大眾讀物北美各大醫學院醫學人文課程常用指定教材探討醫病關係與文化衝突的報導文學經典※本書為《黎亞:從醫病衝突到跨文化誤解的傷害》新版※吳易澄|新竹馬偕紀念醫院精神科醫師/馬偕醫學院醫學系助理教授、阿 潑|文字工作者、張 元|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陳嘉新|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黃宣穎|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公共衛生研究所副教授、黃涵榆|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劉紹華|人類學家、蔡友月|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強力推薦(按姓氏筆畫序)▍內容簡介人人都愛黎亞,卻都救不了黎亞當行醫所仰賴的科學精神,成為阻礙溝通的高牆醫病之間,是否有互相理解的可能? 一九八二年十月二十四日夜裡,罹患癲癇的苗族難民女兒李黎亞被母親抱在懷中,來到加州美熹德郡的醫療中心求診。不通苗語的急診醫生將黎亞誤診為「初期支氣管肺炎」,開立抗生素後便請黎亞父母離去。接續這場烏龍而來的,是一連串的醫病衝突與文化誤解。黎亞儘管擁有天下最慈愛的父母,與醫術高明且最認真盡責的主治醫生,但雙方愈是竭力付出,彼此的撞擊與誤解卻也越快將黎亞推往無可挽回的悲劇。 作者安.法第曼為了解這樁奇異的醫病衝突始末,實地走訪醫院與社福機構,更深入苗族社群,與李家建立深厚友誼。在她的細膩觀察下,各方觀點逐漸交織成複雜而立體的現實。原來擁有泛靈宇宙觀的苗人無法完全信任「醫身不醫心」的西方醫學,語言隔閡既讓黎亞父母在目睹女兒所受的各種侵入式治療及服藥副作用時茫然心痛,也讓兩人難以遵照醫囑給黎亞服藥。主治醫生始終不了解背後的真正原因,平白為家屬不願配合而焦頭爛額,護士與社工協助李家適應西方醫學的努力,也一次次淪為徒勞。 作者在本書中不斷探究,如果病人理解身體乃至世界的角度與西方的科學觀點截然不同,醫生該如何調整療法與溝通策略?出身不同文化背景的雙方,究竟有無可能找到共同的語言?她一面爬梳黎亞的求醫史,一面細述苗族固守傳統及信仰,一次次抵抗強權、傲然定居高地的強悍民族性,以及二戰時如何成為美國傭兵又被美國犧牲的血淚史,少數幸運者得以移民美國,但失去土地叢林也形同失去了謀生能力及生命尊嚴。傳承了幾千年的民族驕傲,及累積了幾千年的
庫存:2
定價:450 元, 優惠價:9 405
我台北,我街道02:那些所有一切的並存
滿額折
作者:李金蓮-主編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2022/08/31 裝訂:平裝
22位跨領域作家書寫台北那外面的裡面的、明處的暗處的,學習理解它所有一切的並存。本書參與作者:羅智成/詹宏志/李桐豪/陳嘉新/劉梓潔/楊富閔/徐淑卿/陳慧/李昂/吳崑玉/張國立/廖志峰/夏夏/孫梓評/陶曉嫚/邱比/林昆穎/凌宗魁/陳柏言/蔣亞妮/張娟芬/陳雪(依文章順序排列)我也感同身受那些被現代性巨大城市掩蓋的:成長的探索、微痛的回憶、畸零的人生,以及努力存活的印記……。――李金蓮《我台北,我街道2》由作家、資深編輯李金蓮擔任主編,集合22位跨領域的作家書寫台北,包括精神科醫師、政治工作者、建築文資工作者、藝術家、音樂人與出版人加入筆陣,他們的台北,讓我們對號入座自己的曾經,也學習理解這座城市,那外面的裡面的、明處的暗處的,所有一切的並存。羅智成說每個人自有他自己的城市,詹宏志的台北構成他所有奮鬥求活的舞台,李桐豪走過蔡明亮、楊德昌電影裡出現的台北場景,陳嘉新寫世紀末的永康街,劉梓潔的師大路有著浮游漂浪的身影,楊富閔寫他的台北十年,徐淑卿回望不復存在的酒之島,陳慧眼中的六條通是混濁的河,李昂寫可以通往監獄的一條路,吳崑玉寫台灣政壇第一路青島東路的日常,張國立的運將帶你穿梭台北巷弄,廖志峰中年以後重新發現赤峰街與迪化街,異鄉人孫梓評見證信義區驟然誕生,陶曉嫚的南陽街考生故事,邱比在復興南路私藏的青春時光,林昆穎乘著299公車從輔大奔向台北車站唱片行,凌宗魁的建築地景紀錄東區曲折身世,夏夏的汀州路記憶一代傳過一代,陳柏言寫他的昆明街,蔣亞妮的陽投公路是霧氣瀰漫滿懷惆悵,張娟芬寫消失的松山路六百巷,陳雪的溫州街熟悉又陌生……*內文摘句如果台北可以有自己的記憶,我也希望她記得我這一個曾經在此努力活過的年輕人……。――詹宏志愛的天絕陣、寂寞的地烈陣、孤單的寒冰陣、情感的落魂陣,我逃不了了,那是在西門町看蔡明亮的電影,獨特的、哀傷的共時性。──李桐豪回望這些酒之島,已經不復存在。但城市中總會有新的島嶼浮現,為我們刻劃下新的年輪標記,而我們究竟是誰的答案也逐漸清晰。──徐淑卿我在這裡的記憶也是沒有根的。走過那些形形色色,就算手中拎著再多購物袋,能追求的也不是存在,而是隱身:這裡沒有我,我不在那兒。──孫梓評一條短短的街,他們將之走得非常漫長,彷彿人生一瞬,都濃縮在了這條街,那夜深沉到底然後轉向天明,悲傷的故事被傾吐,聆聽,收容,接住,融化開來不知道變成了什麼,卻永遠停駐在這些人
庫存:1
定價:450 元, 優惠價:9 405
疫情教會我們什麼?:紐約大學社會學家重返2020,從全球大疫下教育現場、弱勢社區、基層民代、實體小商家⋯⋯探索人類社群的凝聚契機,以及社會發展的新方向
滿額折
作者:艾瑞克.克林南柏格  出版社:臉譜文化  出版日:2024/08/12 裝訂:平裝
《獨居時代》、《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好評前書作者 暨 NYU熱血社會學家殿堂級社科議題新作!美國亞馬遜書店編輯精選好書 ◤我們得打破緘默,去面對疫情中眾所避而不談的社會問題。◢┤盛讚推薦├ 林子倫|未來地球中華民國委員會委員林宗弘|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林文源|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記疫」人文社會團隊推動者陳方隅|美國臺灣觀測站主編、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端容|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博士、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教授陳嘉新|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為什麼2020年,包含臺灣在內的一些政府能建立起官方、科學界、人民之間的信任,卻有其他國家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為何在某些地方,「口罩」會是文化、政治、肢體衝突的爭端,而在其他地區卻未受到太多反對及爭議,反而廣為民眾所接受?❏是什麼讓社群在災害中凝聚?什麼導致分崩離析?面對未來可能發生的災變與危機,身為命運共同體的人民該如何幫助彼此安然生存?我們得探究病毒學,才能理解導致致命COVID-19疫情的新型冠狀病毒: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2型。我們得仰賴經濟學,才能解釋何以某些經濟紓困政策比其他舉措還要有效。至於「社會」因素,則在決定誰生、誰死、誰享豐饒、誰得挨餓、誰會身心俱疲、誰能找到新的力量等各個層面上扮演了關鍵角色。如果說,百年大疫諸多的統計數字讓人對這種大規模死亡日漸無感,也許換個角度,挖掘比數字更為深刻的故事與市井生命經驗,我們得以將社會的全貌與進步方向看得清晰一些。本書作者為美國社會學者艾瑞克.克林南柏格,他在20年來的研究工作中,持續探討重大危機為社會帶來的啟示。2020年,克林南柏格居住的紐約恰好就是全球疫病大流行的致命熱點,紐約在當時一度進入「暫停」狀態。他利用疫情之初這段時間仔細觀察「大蘋果」的曼哈頓、布朗克斯、史泰登島、皇后區、布魯克林這五大行政區之間的情況差異,也從每個行政區找出疫情中個人經驗可供見微知著的居民,進行深入訪談。接受作者為本書所做訪談的幾位紐約客包括── 一位小學校長,其身處的社區是頭幾個真正意識到疫情威脅的區域;一位政府職員,她的工作是協助當地醫院取得所需資源並保護該區選民的生命安全;一位酒吧老闆,他因疫情而生計出了問題,難以讓家庭獲得溫飽;一位在疫情中建立起互助網絡的退休檢察官;還有一對維繫市政不可或缺的重點
庫存:4
定價:650 元, 優惠價:9 585
記疫:臺灣人文社會的疫情視野與行動備忘錄
滿額折
作者:林文源與「記疫」團隊  出版社:網路與書  出版日:2022/12/12 裝訂:平裝
以「記疫」之名, 我們一同記錄三年走過的疫情起伏, 累積未來面對危機的共存基礎。 * 臺灣人社學者跨界視野 * * 千人精選日常記疫風景 * * 抗疫期間實際行動見證 * * 三年疫情完整年表紀事 * 八大主題、百篇文章,綜觀抗疫之路的思辨軌跡與局勢演化, 深刻思考後疫情時代共同體的「新日常」樣態。 《記疫》八大主題 【經濟與科技新常態】 【後疫情時代的自然、生態與風險】 【後疫情社會的公民、人權與民主治理】 【心靈與情感的新日常】 【後疫情時代的知識與文化】 【防疫第一線新日常】 【後疫情國際衛生治理與臺灣定位】 【後疫情共同體的心理社會價值】 跨界學者視野(按姓名筆劃排序) 杜文苓/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特聘教授 李尚仁/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李宜澤/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李建良/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 李柏翰/臺灣大學全球衛生學程助理教授 邱大昕/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林子倫/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暨公共事務研究所副教授 林宗弘/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林建甫/臺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 林益仁/臺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副教授 林耀盛/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暨研究所專任教授 徐美苓/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特聘教授 陳美智/亞洲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 陳美華/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陳美霞/成功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特聘教授 陳嘉新/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連賢明/政治大學財政系教授 黃俊儒/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特聘教授 趙恩潔/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蔡友月/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蔡甫昌/臺灣大學醫學院教授 劉紹華/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 ˙以及精選「人社風景」、「記疫行動」數十位各界作者選文分享! ˙「記疫」網站 +《記疫臺灣》紀錄片,共三集:口罩背後/疫正當中/大疫家園 相關資訊連結(「記疫」國圖典藏):https://covid19.ncl.edu.tw/ 【簡介】 因應百年大疫,「記疫」計劃持續推動網站、演講、紀錄片、Podcast等各面向的探討與記錄,累積了數百個組織與上千名作者的參與。本書從中精選22位學者及數十名作者的寫作,共有八大主題,涵蓋疫情間與後疫情階段的各項議題,每個議題都由「記疫風景」、「人社分析」與「行動記疫」構成。其中的人社分析來自我們
庫存:1
定價:580 元, 優惠價:9 522
不正常的人?:台灣精神醫學與現代性的治理
滿額折
作者:蔡友月; 陳嘉新-主編; 吳建昌; 李舒中; 林桂卉; 林淑蓉; 洪晨碩; 陳嘉新; 曾凡慈; 湯家碩; 黃嬡齡; 楊添圍; 蔡友月-著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2018/07/09 裝訂:平裝
精神醫學的標準化診斷系統,是如何移植到台灣本土脈絡?「不正常的人」的生命歷程,形塑出台灣精神醫學何種特殊樣貌?精神醫學如何鑲嵌於各式國家體制,又在台灣現代性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我們該如何帶著歷史視野回應現代精神醫學,與在地社會文化的匯聚、糅合與衝突? 精神醫學作為一種現代性治理,可以從知識、規訓的主體、制度、學科專業與機構等五個面向來理解。由吳建昌、李舒中、林桂卉、林淑蓉、洪晨碩、陳嘉新、曾凡慈、
優惠:聯經出版全書系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定價:600 元, 優惠價:79 474
作者:梁莉芳; 郭駿武; 陳玫儀; 陳鈺萍; 陳嘉新; 曾凡慈; 曾嬿融; 賈玉蓉; 黃世澤; 楊佳羚; 蕭函青; 諶淑婷; 藍佩嘉; 魏靜慧; 蘇芊玲  出版社:大家  出版日:2017/04/07 裝訂:平裝
打破完美媽媽爸爸的迷思,拋棄單一樣板的親職想像沒有可供破關的育兒祕笈,也不是權威的教養聖經而是藉由觀察自己、旁人、整個社會甚至其他國家從更寬廣的脈絡,理解在每個親職現場遭遇的困境,從而創造出自己的出路 現代的父母,無法再用父母教養自己的方式教養自己的下一代,但來自專家、偽專家的各種意見,卻又常帶來無盡的焦慮。我們發現眾所奉行的育兒聖經,對自己的孩子不盡管用;而教養專家標榜的好媽媽典範,帶給自己的挫
絕版無法訂購
東亞醫療史:殖民、性別與現代性
滿額折
超越國族疆域,跳脫醫學史框架以東亞整體為範圍,探討 18 世紀以來東西方醫療文化的碰撞與交流全面關照東亞醫療、科技與社會之現代化歷程 科技部「醫療史研究群的建構與發展」計畫成果中央研究院/國立陽明大學「人文講座」計畫叢書邀集中央研究院、陽明大學當代台灣一流學者撰述 《東亞醫療史:殖民、性別與現代性》共分四大領域,即醫學與東亞現代性、殖民醫學與後殖民時代、性別與醫療、生物醫學與現代臺灣。本書第一篇以
優惠:聯經出版全書系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定價:520 元, 優惠價:79 410
疫情教會我們什麼?:紐約大學社會學家重返2020,從全球大疫下教育現場、弱勢社區、基層民代、實體小商家⋯⋯探索人類社群的凝聚契機,以及社會發展的新方向(電子書)
  • 電子書
作者:艾瑞克.克林南柏格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2024/08/08 裝訂:電子書
《獨居時代》、《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好評前書作者 暨 NYU熱血社會學家殿堂級社科議題新作! 美國亞馬遜書店編輯精選好書 ◤我們得打破緘默,去面對疫情中眾所避而不談的社會問題。◢ ┤盛讚推薦├ 林子倫|未來地球中華民國委員會委員 林宗弘|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林文源|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記疫」人文社會團隊推動者 陳方隅|美國臺灣觀測站主編、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 陳端容|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博士、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教授 陳嘉新|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 ❏為什麼2020年,包含臺灣在內的一些政府能建立起官方、科學界、人民之間的信任,卻有其他國家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 ❏為何在某些地方,「口罩」會是文化、政治、肢體衝突的爭端,而在其他地區卻未受到太多反對及爭議,反而廣為民眾所接受? ❏是什麼讓社群在災害中凝聚?什麼導致分崩離析?面對未來可能發生的災變與危機,身為命運共同體的人民該如何幫助彼此安然生存? 我們得探究病毒學,才能理解導致致命COVID-19疫情的新型冠狀病毒: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2型。 我們得仰賴經濟學,才能解釋何以某些經濟紓困政策比其他舉措還要有效。至於「社會」因素,則在決定誰生、誰死、 誰享豐饒、誰得挨餓、誰會身心俱疲、誰能找到新的力量等各個層面上扮演了關鍵角色。 如果說,百年大疫諸多的統計數字讓人對這種大規模死亡日漸無感,也許換個角度, 挖掘比數字更為深刻的故事與市井生命經驗,我們得以將社會的全貌與進步方向看得清晰一些。 本書作者為美國社會學者艾瑞克.克林南柏格,他在20年來的研究工作中,持續探討重大危機為社會帶來的啟示。 2020年,克林南柏格居住的紐約恰好就是全球疫病大流行的致命熱點,紐約在當時一度進入「暫停」狀態。 他利用疫情之初這段時間仔細觀察「大蘋果」的曼哈頓、布朗克斯、史泰登島、皇后區、布魯克林 這五大行政區之間的情況差異,也從每個行政區找出疫情中個人經驗可供見微知著的居民,進行深入訪談。 接受作者為本書所做訪談的幾位紐約客包括── 一位小學校長,其身處的社區是頭幾個真正意識到疫情威脅的區域;一位政府職員,她的工作是協助當地醫院取得所需資源並保護該區選民的生命安全;一位酒吧老闆,他因疫情而生計出了問題,難以讓家庭獲得溫飽;一位在疫情中建立起互助網絡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455 元, 優惠價:1 455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