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為理念篇和實踐篇兩部分。理念篇圍繞“4-F框架”的知識脈絡展開論述,從理念上打通數智化人才管理的內在邏輯。共四部分內容:第一部分為數智化人才管理的核心理念,包括數智化人才管理全景圖及價值描述;第二部分為數智化人才管理的兩大形態,針對個人視角的“數據孿生”系統和組織視角的“智能才報”系統進行詳細闡述,對應“4-F框架”的決策層;第三部分為數智化人才管理的三根支柱,重點闡述數智化浪潮的三大“新基建”,即數據、BI 和 IT 系統,對應“4-F框架”的技術層;第四部分為數智化人才管理四步流程,對應“4-F框架”的工具層和應用層。 實踐篇介紹了數智化人才管理平臺搭建的實操過程和實踐案例,希望對不同組織因地制宜搭建自己的敏捷版或全模塊版的數智化人才管理系統有所啟發和借鑒。
何曙光,一九三○年生於浙江杭州,童年為躲避戰火,隨母親遷往昆明,和當時在空軍任職的父親團聚。抗日戰爭結束後,他返鄉升學,進入中華民國國防部兵工工程學院。在國共內戰時,他隨校遷赴台灣,還在金門親身經歷了讓人驚心動魄的八二三炮戰。到美國深造後,他取得Drex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碩士學位,陸續在Giannini、Sylvania Electronic、王安公司、Quem等公司任職。一九八六年,他憑藉個人專利創辦了Biscom通訊設備公司,持續經營三十五年後,在二○二一年以七千五百萬美元出售,這才於九十二歲之高齡退休。在這本書中,我們將見證何曙光在經歷動盪不安的戰亂歲月後,以其豐沛創意,勤奮精神,克服挑戰,在電信市場開疆闢土,創辦Biscom,迎來包括美國國稅局、MCI、Wells Fargo銀行等超級大客戶,甚至贏得美國軍方邀約去研討技術等許多細節。書尾的豐富照片,也呈現了一部分何曙光的奮鬥軌跡,為這段精彩的創業史留下一個個令人讚嘆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