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生命之流,悟在柴米油鹽中突破修行套路,重拾純粹與自由《當下覺醒》作者史帝芬.鮑地安,正念之外另闢蹊徑,引介通向覺知與愛的直接方法正念禪修蔚為風潮,許多人以此尋求內心的清明,但兼具修行與心理學背景的作者鮑地安,卻在長期的正念修習中遇到瓶頸:他感受到平靜,卻流失了靈動與能量。他看見了正念的盲點,也發現有一種更直接、簡單的方法,通往「覺醒的覺知力」,能更持久地感受平靜與喜悅。鮑地安肯定傳統正念在覺察念頭與思緒、培養開放性覺知上的助益。但他指出,正念強調專注力,恐讓「努力保持正念」成為忙碌生活的另一項「任務」,還可能使人為了保有平靜而超然物外,因而疏離了有情的生活世界。在本書中,鮑地安展示另一條直達心靈覺醒的道路。覺醒的覺知不需透過「努力練習」去追求,而應洞悉我們的本質──你就是覺知力。鮑地安的方法以佛法不二論為基礎,巧妙揉和西方心理學,以現代語彙闡述難以言傳的佛學教法,讓人耳目一新。他更提供毫無門檻的冥想練習,提示我們如何不費力地保持覺知。讀者將發現,禪修不再只是蒲團上的靜坐,而是以更積極的態度享受生活;喜樂與愛並非必須苦苦追求的崇高境界,只需回到真實的自己就能擁有。鮑地安並不反對正念禪修,但他提供的直接方法超越了正念練習,令我們鬆一口氣,在日常柴米油鹽中沐浴本然的覺知之光。────────────────────正念減壓創始人卡巴金曾提到禪修的兩種途徑:方法論(instrumental)和非方法論(non-instrumental),大部分正念夥伴可能較熟悉前者,但很高興本書作者點出了後者。卡巴金在《當下,繁花盛開》(Wherever you go, there you are)三十週年版中強調:「超越自我中心之覺性本質,正是修習的關鍵心要;而身心的覺性早就存在,人類覺知的真實本質就由它構成,這項本質無邊無際,亦為永恆,身而為人的你已經擁有。」這個觀點剛好與本書論述不謀而合,更是深得我心。在此推薦所有想體解當代正念更深入意涵的朋友好好品嘗此書。──陳德中/台灣正念工坊創辦人覺知即是超越一切,包含正念,以及一切能所對立的狀態。本書與佛教中大手印不謀而和。大手印:「在專注與覺知中無造作地安住於本然之心,超越能所的覺知中。」在此推薦想要進一步深入正念禪修的朋友。──林隆璇/知名音樂人,台南應用科技大學流行音樂系副教授兼系主任,正念導師書中提到的「覺醒的覺知力」是一個事實,
面對疾病和老化,我們並非束手無策。改變你的思維方式,為自己找到新的機會!「正念之母」艾倫•蘭格博士近50年科學實證研究,解放你的「不可能」,才能活出人生更多可能!蘭格博士曾以「逆時針研究」,改變全球無數人看待年齡和健康的信念系統。在這本眾所矚目的最新力作中,蘭格博士彙整畢生的研究精華,帶領我們見證心智改變的力量,擴大對於人類潛能的看法。她認為,心理狀態會影響身體健康,因此,只要改變思維方式,打破生活中不必要的限制,創造你的「正念之身」,就能改善健康狀況,獲致幸福人生。以正念作為生活的核心,我們會由疲憊轉為靈活、依賴轉為自主、自我衝突轉為自我接納,事情會開始變得不一樣,我們也更能順應當下發生的各種情況。本書將帶領所有讀者重新想像並親身體驗更健康、有活力的生命樣貌。蘭格博士的正念生活建議☉認為疾病會一直存在是一種錯覺,這樣的想法可能會賠上我們的健康。☉正念的好處之一,是幫助我們專注於自己實際能夠掌控的事情。☉做決策時,不用擔心你的決定是否正確,而是要努力讓決定變正確。☉我們應該追求的是工作與生活的整合,而不是工作與生活的平衡。☉與其問「那怎麼可能」,不如問「為什麼不可能」。☉正念具有感染力,讓學校與企業充滿正念,會讓孩子和員工更願意積極投入人際互動。☉當我們敞開心胸,接受「身心一體」的概念,就有可能透過正念思維,讓我們更健康與富足。(更多建議請參見書中精采內容)國內外知名人士一致推薦專文推薦賴佩霞 身心靈成長教練陳建鴻 基隆長庚醫院精神科醫師聯合推薦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許瑞云 心能量管理中心執行長陳德中 台灣正念工坊執行長郭葉珍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副教授蔡宇哲 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鄭先安 心能量管理中心院長亞當•格蘭特 Adam Grant 《逆思維》作者卡蘿•杜維克 Carol S. Dweck 《心態致勝》作者丹‧艾瑞利 Dan Ariely 《誰說人是理性的!》作者丹尼爾•品克 Daniel H. Pink 《後悔的力量》作者大衛•愛德華茲 David Edwards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教授吉兒•泰勒 Jill Bolte Taylor 《奇蹟》作者蘇珊•大衛 Susan David 《情緒靈敏力》作者湯姆•畢德士 Tom Peters 《追求卓越》作者正念是留心覺知,洞察自我與世界的真實面貌,擺脫習性的牽制,展現在生活之中。蘭格博士透過數十年的科
本系列書籍結合「Mind」與「Spring」二字:「Mind」有「心」、「觀照」之意,不僅象徵對內心的觀照與自我覺察,也強調個體對外界環境的敏感度;亦即心對內對外的覺察。「Spring」有「春天」、「泉水」、「彈簧」之意,象徵著春天萌發的生命力、生命泉水澄澈的流動性以及彈簧般可恢復的韌性。此部分展現在本書中,以正念融入七大目標: 覺察反思:能內觀反思,覺察自己的身心狀態。專注自律:能控制自己的注意力,自律自主。品味當下:能活在當下,感受品味人事物的美好。開放接納:能接納人事物,不做慣性批判或反應。創意變通:能快速彈性轉念,創意變通看待事物。慈悲關懷:能以平等關懷心,慈悲對待自己他人。意義目的:能發掘人生意義,利他奉獻付出。本書將源自於東方文化的「正念」(Mindfulness)融入社會情緒學習,為首創結合正念技術的社會情緒學習教材。透過「正念」引導學習者將注意力集中於當下,以全然接受、不帶評價的姿態,覺察當下的想法、感受及經驗,以達到自我照護的目的。內容專為青少年設計,包含26個MBSEL(Mindfulness-Based 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課程單元與活動。每一課均詳列主題、目標、活動、評量,依難度循序漸進。教師可按需求,參考本書提供的單元設計,規劃連貫的社會情緒主題式教學,也可選擇適合學生程度的主題優先教學,或將本書活動融入社會、科學等不同領域,拓展社會情緒學習的多元教學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