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現代藝術哲學(精)
滿額折
現代藝術哲學(精)
現代藝術哲學(精)
現代藝術哲學(精)
現代藝術哲學(精)
現代藝術哲學(精)
現代藝術哲學(精)
現代藝術哲學(精)
現代藝術哲學(精)
現代藝術哲學(精)

現代藝術哲學(精)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22 元
優惠價
90200
庫存:3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6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與以往的美學與藝術哲學不同之處,是前者將哲學形上思辯與藝術形下創作接通,後者仍是將美學止於形上思辯範圍中,美學自美學,藝術自藝術,致哲學沒有在藝術創作上發生功能。所以過去的美學與藝術哲學僅屬思辯 ,而現代藝術哲學,將哲學思辯以藝術創作來實證,著者認為現代藝術哲學使藝術成為一辯證法。

作者簡介

 孫 旗

江蘇淮陰人,現年五十六歲,民國大學畢業。
(1)曾任部隊政戰校官。
(2)報社總主筆。
(3)曾任教專科學校,講授中國文化概論。
(4)初中時代寫作舊詩及填詞,高中時撰寫新詩及理論。
(5)研究文學、藝術、美思想數十年。
(6)治學精勤,知識淵博。
(7)筆鋒雄健、犀利,行文流暢,說理清晰著稱時。
(8)除本書外,其他著譯已出版者十餘種行世。現任政治作戰學校藝術系教授,主講藝術概論。

 增訂版序 孫 旗

 
對過去的美學而言,這是一本新美學,對過去的藝術哲學而言,這是一本現代藝術哲學。
 
自十八世紀德國哲學家鮑姆迦敦(Alexander Gottib Baumgarten, 1714-1762)創用「美學」(Aesthetics)一詞,到意大利哲學家克羅齊(Benedetto Croce, 1866-1952)的美學論著,美學仍然屬於哲學的形上思辨,與藝術的實際創造,仍然是隔離的;到德國哲學家黑格格改用「藝術哲學」一詞,也還是限於哲學的思辨;到法國文藝理論家兼批評家泰納(H. Taine)所著「藝術哲學」(Philosophie de L'art dans les paryo-Ba's),以及現代美國哲學教授維吉爾‧亞德烈(Virgil Aldrich)所著「藝術哲學」(Philosophy of art),都類似藝術概論。尤其泰納把藝術家與藝術品歸納為「自然環境」、「社會與政治環境」及民族性來決定。都未能使哲學與藝術接通,例如經濟哲學、政治哲學、文化哲學,就是哲學與其他學術接通了。新美學或者現代藝術哲學,是應該使哲學在藝術創作上發生其功能,這一點赫伯特‧里德在本書中,深入地達成了這一論點。
 
因此,我們的大學藝術系教授了美學,不論學生讀通與否,總之美學並未在其日後的藝術創造上顯示出此一功能,於此可以證明過去的美學限於形而上的思辨的緣故。里德氏以康定斯基與保羅‧克利說明他們的發展,是基於早年所具備的哲學背景。並且指出現代藝術哲學是藝術家要負起哲學實證論者的任務。即是說美學是哲學思辨的世界,如何作出具體可觀的證據?固然哲學家辦不到,美學家也沒有辦到。只有現代藝術哲學家是完成了。
 
不過,美學的原理原則是客觀的,現代藝術哲學也是如此,如果藝術家根據客觀的定理定則去創作,永遠不會有獨創的風格,必須具備其個人的美學或現代藝術哲學,才有可能卓然成家。否則只有犧牲個性而符合客觀標準,傳統藝術已表現得非常顯明。
 
 
為什麼西方有藝術的「現代」運動,而中國沒有?
 
為什麼西方產生藝術的「現代」運動?里德氏對於泛經濟學觀念、泛心理學觀念、泛生物學觀念、泛計時觀念、泛政治學觀念等,都不能苟同,不僅我們有泛心理學觀念、泛經濟學觀念等,西方早就有此弊端,即是以其所研究的一門學術來解釋一切問題,當然是不週延的。在本書中里德氏只例證馬克思的泛經濟學觀念不週延。認為社會變動,不一定是經濟的單一因素,以共產主義的蘇俄為例,只有壓迫藝術降低到無足輕重的地位,藝術家的靈感並不因經濟而生滅。所以他認為藝術風格轉變的原動力是整體社會生活,除了經濟之外,當然社會結構、文化的哲學的轉變,諸多因素集合為社會生活整體,迫使藝術不得不改弦更張其觀念,同時為了對其感受作適切的表現,工具、技巧也就隨之改變。里德氏說:藝術家不能生活在真空中。整體社會生活形成的鑑賞中心改變,對藝術家是不可預估的壓力,而所謂社會因素並非狹義的政治的或經濟的。
 
藝術家在追求真實,奪取哲學的實證主義者的任務,永逸保持其獨創性──只是觀念的、主題的、結構的,這是藝術的感性特質,藝術家的技術對自然作非思考的聯合時,只須以意象投射其感受!
 
西方整體社會生活的轉變,理性主義使十八世紀科學抬頭,刺激產業革命,經濟繁榮,當然也導致藝術的技術追求寫實風格;尤其到二十世紀初,反理性主義、反唯物論、反機械論的存在主義哲學勃興,以及佛洛伊德創導的潛意識,對於以往的觀念論,柏拉圖以來所重視的理想,便不值得信賴,祁克果提出「存在」概念,產業革命後的社會面目大為改變,精神上的反觀念論,在此雙重矛盾下,藝術的「現代」運動便脫穎而出了。
 
為什麼中國沒有藝術的「現代」運動?中國自夏商周三代以農立國,二三千年以來,一直處於靜態社會;而中國哲學的道、釋早已定位,且不去談它。就是儒家,一直是社會主流哲學,只到了宋明的新儒學──理學為止,清代以來也已停滯不前,後儒認為儒道釋三家的前賢智慧,已發展到頂點,樂得在前人所種的樹蔭下享受、沉醉。所以中國數百年來的藝術風格未變,悉以前人的成就為規行矩步,例如國畫的工筆寫意,即使說是風格的改變,也是牛步式的或改變了一部份,所以國人所津津樂道者,唯筆法、皴法、章法等技巧的末節而已。儘管三十年來,不斷有人呼籲「求變求新」,仍限於觀念與行為的矛盾;模擬、拼湊的西方現代繪畫,更不值得我們來浪費唇舌了。
 
不過,須要提出的是傳統問題,多年前有人口口聲聲「反傳統」,也更有許多人「維護傳統」,對於這兩種態度,均難苟同,如果我們承認,社會、文化、藝術必須進步、變動不居,傳統即不能「反」,也不值得原封「不動」,里德氏以藝術現代運動中若干卓有成就的藝術家為例,指出只有對傳統分折、選取、揚棄,再各自試探、拓荒,開創為藝術的「新」──現代的紀元!
 
 
為什縻放棄寫實?為什縻採取抽象?
 
里德氏認為現代藝術運動的四大階段,是寫實主義、表現主義、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我以為應該加上抽象主義。如果把寫實主義視為「客觀主義」,最後的「抽象主義」可以視為「主觀主義」這一漫長的道途,是許多藝術家心血的成績;抽象主義更有哲學的意味,似乎可以說是哲學的藝術,從寫實主義開始,逐漸發展成一套藝術哲學。
 
在論到表現主義時,里德氏說,藝術家不在於描寫客觀世界的真實,而在於描寫精神上對客觀事物所產生的主觀真實。也就是「自然」在藝術中地位的改變,柏拉圖曾經說藝術是模仿自然,自然是藝術的描寫主體,而里德氏認為現代藝術,是描寫藝術家從自然所得到的感受,也就是將感受投射到具體的形式(造型)上,猶如禪宗的「指月」重在「月」而不在「指」;「得魚忘筌」重在「魚」而不在「筌」,並非取銷自然,只是在表現時降低其為次要地位而已。
 
嚴格說,自然即是真實,如果只以視覺所見的真實,作為藝術的真實,非常不可靠,因為視覺有錯覺的現象,可以說訴諸視覺判斷的「真實」並不一定是真實。如果就描寫真實而言,照相術的發明、暗房技術的處理,迫使藝術家一定自嘆弗如,所以不得不改弦更張。而藝術家主觀的真實,卻是照相術所無能為力的。里德氏說抽象藝術模擬形而上的價值──模擬觀念本身。美國現代女藝術評論家巴巴拉、露係說:柏拉圖主張藝術模擬客觀(自然),現代藝術是模擬主觀。
 
藝術哲學的演進,從寫實的傳統中,產生象徵主義,英國哲學家懷德海(whitehead)說藝術家靠美的色彩及美的形狀來象徵實物.象徵主義藝術家是創造形式與色彩的組合,傳達美感或情感的意義,這是一切美學的基礎。綜合主義的波那德(Bernard)認為意象可以形諸形式,形式表現觀念,離開實物也可以繪畫;將意象旳觀念變成主要形式或理想形式,被觀念所或受的事物應該簡化,捨棄瑣碎的細節。正如記憶只保留主要部份,如夢醒以後,形式與色彩統一,變得簡單,只剩下可見的概要,線條組合成幾何結構,色調宜成單色。從波氏的「簡化」與懷氏的「統一主要效果」,則趨向符號藝術──抽象,正是懷氏「由符號到符號的誘導環鏈」。
 
印象主義在藝術哲學的發展中,塞尚與高庚所作的努力,功不可沒,雖然高庚批評塞尚只注意眼晴而忽視思想,墜入單純的科學推論;他主張形象不在自然中發現,是在理想中出現。塞尚的目的在表現真實,所以他認為宇宙萬物,可以視為圓形、矩形、圓錐形、球體……。而高庚則在於美的創造。形象在理想中出現,可以高庚的一句話:「畫人像,表現其夢想,融入對他的愛。」最足以說明感受的投射作用。
 
主觀主義(存在主義)是祁克果與黑格爾在二十世紀初提出,佛洛伊德的潛意識支持超現實主義,將潛意識的現象轉變為知覺意象,由於領悟本能的介入,才有良好的形象及符合美學規律。
 
接著我們再來審視抽象主義,現代藝術的發展與哲學有明確聯繫。里德氏說:寫實派是肯定正面的表現方式,抽象派是人類陷入虛無深淵所引起的反應,表現恐懼,使人不信任或不承認固有的法則,因此存在主義哲學與抽象藝術發展之間,可以發現有趣的相互關係,同時「虛無」是現代哲學的起點,它卻能使藝術家立刻在藝術中表現脫離寫實的態度。
 
所謂真實就是意象,或者創造了新的真實。格里斯認為將線、色、形化為表現意象的符號;只有畫家的數學才能建立繪畫組合,縱線與橫線組合猶如紡織的經緯線產生紡織品。畢莎蘿認為只須畫出「少數符號即可」,再以色彩表現觀念,使人對觀念有感覺性。所以里德氏的結論:藝術是一種辯證法。
 
把現代藝術哲學推到最高點,可以說是一種符號邏輯。則中國與西方藝術的本質,就完全溝通,不但國畫的四君子是如此,山水畫的山、水、樹、草、蟲、花、鳥、人物,便無一不是表現意境的符號了。意境也是畫家自造的,或者繪畫是感受的投射!
 
里德氏說:美,是人類的創造;美,是用智慧來開始的。
 
至於抽象藝術,他認為是心理(或內在)需要。其正常構想非常簡單,在平面上將線條及色彩,按美學的愉快形式來處理的。繪畫亦如東方的地毯,在矩形內作一裝飾性的設計。非具象藝術與具象藝術不同之點,不在於形式、內容,而在於表現的意向,即是藝術家的個性。不接受抽象藝術的人,是無法暸解線條及色彩、形式的安排,他們只視這種安排為裝飾性。
 
由此,我們體會傳統繪畫固定的筆法、皴法、章法,都符合客觀標準,便扼殺畫家的個性,至於筆墨的粗細,事物的移動位置,根本與風格是無關緊要的細微末節。
 
 
這本書的著述態度,值得注意旳有幾點:
 
我們前面已指陳「泛」論的弊端,例如把藝術哲學納入科學範疇去解釋,實在是不倫不類,沒有契入學術的核心,似是而非。里德氏是一位知識淵博的學者,不作那種大膽的冒險行為。
 
其次,里德氏在序言中說,他不從歷史去分析藝術哲學,因為歷史只是現象的記錄,從歷史現象去分析其哲學背景,容易流於浮泛而不確實。只就哲學下手,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里德氏不是哲學家,所以他不受某一派哲學觀點所拘囿,可以自由運用多種哲學觀點,去從事分折。否則他的現代藝術哲學必踏入思辯的形而上學旳窠臼了。
 
最可貴的一點,是他只作解折,不作批評,採取「是什麼、為什麼」的解析態度,排比陳述,把是非判斷留給讀者去作。因為藝術哲學是一門極為廣泛的學術,如果加以批評,很可能流於獨斷式的判斷,往往不能符合讀者的理性需要。
 
 
十三年前,我覺得藝術界缺乏正確的現代觀念,所以不自量力地翻譯了本書,有一位不願署真名的人士,以跡近漫罵的態度發表一篇批評,所指責者只是文字上的細節,前人說過:美言不信,信言不美。絕對的信達雅是不可能的,我當時深感多事,這位批評的人士意味他是學哲學的,此書由他來譯最合適,似乎我不應闖入他們那一界。所以有一位已作古朋友為我抱不平,另一位朋友說這是一本難譯的書,心裡也就比較安慰一些。不過,我還是感謝那位人士,他使我將第一章重譯,並且改正許多錯誤。當時和現在,我都在忙碌的心情中,現在也不敢說絕對沒有錯誤。
 
 
這本書一擱就擱了十三年,自己無力料理重版事宜。三民書局負責人劉振強先生,是當今頗具出版家遠大眼光的人,當時他認為本書由他們出版最好,所以現在實現他的願望。否則真不知到何時才能重版。至於編輯部諸先生的費心之處,特此深表謝忱;並企盼海內外方家賢者匡正是幸!
 
六十九年十月於臺北市

目次

增訂版序/孫 旗
序 林克恭
序 呂壽琨
序 趙雅博
序 侯立朝
譯序 孫旗
著者介紹 子午線書店
註釋 SIR HERBERT READ
序言 SIR HERBERT READ
第一部
第一章 藝術的現代紀元
笫二章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期的歐洲藝術
笫三章 現代繪畫的命運
第二部
第四章 人性的藝術與非人性的自然
第五章 現代藝術的寫實主義與抽象主義──寫實主義與抽象主義:註腳
第六章 超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原則
第三部
笫七章 保羅‧高庚
笫八章 巴布羅‧畢卡索
第九章 保羅‧克利
第十章 保羅‧納許
第十一章 亨利‧摩爾
第十二章 班‧尼柯森
第十三章 構成主義:藍姆‧蓋波和安東尼‧派夫納的藝術──構成主義附錄
第四部
第十四章 美洲藝術的觀察
笫十五章 現代藝術與生活(附錄)
插圖:
一、中國藝術家作品
二、西洋藝術家作品
人名索引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00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