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序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基於師生均可設計出探究歷程之學習機會做為前提,使用探究取向來介紹「問題引導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的理論與實際案例,並分析說明如何創造具有吸引力的學習環境。全書在PBL的理論闡述及實際作法上均有清楚具體的說明,對學術及實務界工作者亦都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本書特色有下列四點:
★清楚說明PBL的定義、重要性、要素、策略及範例。
★詳細介紹三種類型的PBL其作法與教學單元範例,包括「教師導向的探究取向」、「教師與學生共享的探究取向」及「學生導向的探究取向」。
★具體提供單元範例供讀者使用,讓教學者思考如何實際運用探究取向來進行問題導向學習。
序
總校閱序
國內有關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書籍或文章特性的論述非常多,而本書書名叫《問題引導學習—探究取向》(Problem-Based Learning: An Inquiry Approach),係特別突顯PBL的探究特性。作者強調因為複雜與有趣問題的發展,以及有時神秘的經驗或現象,似乎是日常生活中非常自然就會發生的事情。因此,當人們遭遇陌生事件、困難概念或想法時,會自然而然地產生諸如「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它會發生?它的意義是什麼?將會再發生什麼?」等等的問題。如果人們決定去回答這些問題,就會引發他們的思考旅程(a journey of thought),這可能持續數分鐘、幾小時,也可能達數年之久。本書則在透過問題引導學習的理論與實際的介紹,幫助老師創造一種學習環境,讓老師與學生可以一起從事於複雜與有趣的問題,培養探究、研究與獲取合理結論的能力。
本書共有八章,每一章都提出一個關鍵問題。首先是「導論」,主要簡述全書之概略內容。本書的前提是師生可以設計出基於探究歷程的學習機會,全書並使用探究歷程來介紹PBL,並分析說明如何創造具有吸引力的學習環境,帶領讀者探討全書最主要探討的三種類型的PBL:教師導向的探究、教師與學生共享探究以及學生導向的探究。
第一章「PBL作為一種探究學習歷程」,主要說明PBL的基本概念,介紹PBL的定義、重要性、要素、策略及範例。根據本書「問題引導學習」被定義為學習者透過解決生活中複雜現象有關的疑問性、好奇性、爭議性與不確定性之問題來獲得學習的歷程。因此,問題之提出與研究是此歷程的關鍵,而其中有兩個重要策略可以用來促進問題的提擬與探究的進行,一為KWHLAQ(Know, Want/Need, How, Learn, Apply, Questions),一為O-T-Q(Observe, Think, Question)。此外,值得探究的問題情境通常具有複雜性、具有吸引力的、有意義的及真實的特徵。
第二章「設計邀約參與的環境」,主要在說明如何製造一個可以使用PBL的教學環境,並在這個環境中尋找可以讓學生勇於冒險、甚至反駁並提出自己的意見,營造問題引導學習的探究環境。為設計這樣的探究環境,本章特別針對如何在教師示範、提問(包括如何使用本書中非常重要的「三層次智力圖」來進行思考和提問)、教師優質的回應、同儕互動、發展團體探索和互動的技巧、應用教師與學生之省思日誌做進一步清楚的說明。
第三章「課程概論」,主要分析課程應教導的重要概念、技能以及特質所包括的基本元素為何。這些元素包括內容、值得探索的複雜情境或問題、目標、內容標準、資源、教學單元、教學與學習策略及評量方式等。一般來論,所有課程無論是問題引導學習式的或是傳統式的學習單元,在某個部分皆包含以上這些元素,而透過確認問題引導學習所依據的課程基本元素,將有助於討論問題引導學習單元計畫的相關議題。
第四章「教師導向的探究」,主要引介本書三種PBL類型的第一種類型「教師導向的探究」。教師在此類型創造問題引導學習單元計畫的過程時,可使用課程概念(參閱第三章),找出值得思考的課程內容概念,予以規劃以便瞭解教學重點,並找出目標、資源、策略以及評量經驗。而教師可透過十個步驟來架構PBL單元計畫:選擇主題、安排所有可能的主題元素、決定包括哪些元素、決定目標、訂出一個基本問題或問題情境、決定評量方式、設計長期策略、創造學習經驗、師生一起對學習過程進行反思、提供遷移和應用的機會。
第五章「教師與學生共享探究」,主要引介本書三種PBL類型的第二種探究類型「教師與學生共享探究」。在此類型的主要策略有二:一為KWHLAQ策略,是整體、長期策略,進而提供整體學習單元的架構;另一為O-T-Q策略,是較具有聚焦性、短期性,較適合成為探究單元的前導活動。至於其他與師生共同探究相關的可使用策略還包括:後設覺知、模組化、圖畫組織工具、小組探究/研究、大堂課程討論:批判思考、使用反思日誌、呈現作品簡報/報告探究成果、反思等。本書並對每一個策略都提供具體之教學範例加以說明。
第六章「學生導向的探究」,主要引介本書三種PBL類型的第三種探究類型「學生導向的探究」。此類型是指學生探討自己關注的問題,而非在老師指導下進行特定的單元探討或是課程的延伸。老師可以把這種探究稱為獨立研究,因為這是由一位或小組學生訂出問題並設定研究的期程,這種探討是有別於班級課程的規劃。當然,此時的學生仍是在教師的督導之下,但全班其他學生則是在進行其他的學習經驗。而在進行學生導向的探究時,學生可以自行建立KWHLAQ和O-T-Q策略以執行更多的獨立探究。至於第五章曾經提到的使用包含計畫、監控,以及評價等歷程的整體性後設認知策略,則是能提供學生進行學生導向的探究的執行策略。
第七章「科際統整取向」,主要探討促進科際統整思考的問題引導學習的不同方法。這些方法有的是提供給一個獨自在教室工作的老師,有的則是提供給計畫共同合作的老師們。因此,即便沒有定期地與老師團隊開會來規劃科際統整單元,一個獨自在教室的老師仍有很多方法可以來進行科際統整取向教學。而透過各種策略,老師可以激發學生開創連結,激發學生超越教室有形的限制,去開創他們正在學習學科之間的連結。學生若能成功地連結不同學科的知識、技能與看法,就能使學習變得更有意義、更持久。
第八章「評量、應用與省思」,主要討論問題引導學習結果評量的不同方法。通常在個別或跨學門PBL單元結束時,老師們需要評量的是學生能真正理解、應用與分析評鑑的表現,而不只是零碎資訊的獲得、儲存、取回。因此,傳統的統一答案的紙筆測驗比較不適合,而需要用另類評量、真實評量、實作評量或自我評量(如概念圖繪製、思考/探究日誌、卷宗/歷程檔案記錄)。本章除介紹這些評量方式外,也介紹評鑑項目及計分規準設計的實例,以供評量設計者在實際規劃問題引導學習結果的參考。
本書除清楚介紹問題引導學習的理論與實際作法和範例外,當閱讀這本書時,讀者會在一些不同的地方看到「動動腦(Stop and Think)」,這是讓讀者停下閱讀與反思問題的地方。此外,本書也都提供了單元範例供讀者使用。這是一個幫助讀者產生自己想法、與他人想法進行比較的機會,其目的是誘發更廣泛的想法,並讓教學者思考如何運用探究取向來進行問題引導學習。而在每個章節結束前,讀者也會看到一頁「單元思考時間(What’s My Thinking Now?)」。這一頁則是讓讀者反思整個章節,並簡要記下可能產生的任何評論或問題,以留待後續的進一步探究。
徐超聖
2011年11月30日
國內有關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書籍或文章特性的論述非常多,而本書書名叫《問題引導學習—探究取向》(Problem-Based Learning: An Inquiry Approach),係特別突顯PBL的探究特性。作者強調因為複雜與有趣問題的發展,以及有時神秘的經驗或現象,似乎是日常生活中非常自然就會發生的事情。因此,當人們遭遇陌生事件、困難概念或想法時,會自然而然地產生諸如「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它會發生?它的意義是什麼?將會再發生什麼?」等等的問題。如果人們決定去回答這些問題,就會引發他們的思考旅程(a journey of thought),這可能持續數分鐘、幾小時,也可能達數年之久。本書則在透過問題引導學習的理論與實際的介紹,幫助老師創造一種學習環境,讓老師與學生可以一起從事於複雜與有趣的問題,培養探究、研究與獲取合理結論的能力。
本書共有八章,每一章都提出一個關鍵問題。首先是「導論」,主要簡述全書之概略內容。本書的前提是師生可以設計出基於探究歷程的學習機會,全書並使用探究歷程來介紹PBL,並分析說明如何創造具有吸引力的學習環境,帶領讀者探討全書最主要探討的三種類型的PBL:教師導向的探究、教師與學生共享探究以及學生導向的探究。
第一章「PBL作為一種探究學習歷程」,主要說明PBL的基本概念,介紹PBL的定義、重要性、要素、策略及範例。根據本書「問題引導學習」被定義為學習者透過解決生活中複雜現象有關的疑問性、好奇性、爭議性與不確定性之問題來獲得學習的歷程。因此,問題之提出與研究是此歷程的關鍵,而其中有兩個重要策略可以用來促進問題的提擬與探究的進行,一為KWHLAQ(Know, Want/Need, How, Learn, Apply, Questions),一為O-T-Q(Observe, Think, Question)。此外,值得探究的問題情境通常具有複雜性、具有吸引力的、有意義的及真實的特徵。
第二章「設計邀約參與的環境」,主要在說明如何製造一個可以使用PBL的教學環境,並在這個環境中尋找可以讓學生勇於冒險、甚至反駁並提出自己的意見,營造問題引導學習的探究環境。為設計這樣的探究環境,本章特別針對如何在教師示範、提問(包括如何使用本書中非常重要的「三層次智力圖」來進行思考和提問)、教師優質的回應、同儕互動、發展團體探索和互動的技巧、應用教師與學生之省思日誌做進一步清楚的說明。
第三章「課程概論」,主要分析課程應教導的重要概念、技能以及特質所包括的基本元素為何。這些元素包括內容、值得探索的複雜情境或問題、目標、內容標準、資源、教學單元、教學與學習策略及評量方式等。一般來論,所有課程無論是問題引導學習式的或是傳統式的學習單元,在某個部分皆包含以上這些元素,而透過確認問題引導學習所依據的課程基本元素,將有助於討論問題引導學習單元計畫的相關議題。
第四章「教師導向的探究」,主要引介本書三種PBL類型的第一種類型「教師導向的探究」。教師在此類型創造問題引導學習單元計畫的過程時,可使用課程概念(參閱第三章),找出值得思考的課程內容概念,予以規劃以便瞭解教學重點,並找出目標、資源、策略以及評量經驗。而教師可透過十個步驟來架構PBL單元計畫:選擇主題、安排所有可能的主題元素、決定包括哪些元素、決定目標、訂出一個基本問題或問題情境、決定評量方式、設計長期策略、創造學習經驗、師生一起對學習過程進行反思、提供遷移和應用的機會。
第五章「教師與學生共享探究」,主要引介本書三種PBL類型的第二種探究類型「教師與學生共享探究」。在此類型的主要策略有二:一為KWHLAQ策略,是整體、長期策略,進而提供整體學習單元的架構;另一為O-T-Q策略,是較具有聚焦性、短期性,較適合成為探究單元的前導活動。至於其他與師生共同探究相關的可使用策略還包括:後設覺知、模組化、圖畫組織工具、小組探究/研究、大堂課程討論:批判思考、使用反思日誌、呈現作品簡報/報告探究成果、反思等。本書並對每一個策略都提供具體之教學範例加以說明。
第六章「學生導向的探究」,主要引介本書三種PBL類型的第三種探究類型「學生導向的探究」。此類型是指學生探討自己關注的問題,而非在老師指導下進行特定的單元探討或是課程的延伸。老師可以把這種探究稱為獨立研究,因為這是由一位或小組學生訂出問題並設定研究的期程,這種探討是有別於班級課程的規劃。當然,此時的學生仍是在教師的督導之下,但全班其他學生則是在進行其他的學習經驗。而在進行學生導向的探究時,學生可以自行建立KWHLAQ和O-T-Q策略以執行更多的獨立探究。至於第五章曾經提到的使用包含計畫、監控,以及評價等歷程的整體性後設認知策略,則是能提供學生進行學生導向的探究的執行策略。
第七章「科際統整取向」,主要探討促進科際統整思考的問題引導學習的不同方法。這些方法有的是提供給一個獨自在教室工作的老師,有的則是提供給計畫共同合作的老師們。因此,即便沒有定期地與老師團隊開會來規劃科際統整單元,一個獨自在教室的老師仍有很多方法可以來進行科際統整取向教學。而透過各種策略,老師可以激發學生開創連結,激發學生超越教室有形的限制,去開創他們正在學習學科之間的連結。學生若能成功地連結不同學科的知識、技能與看法,就能使學習變得更有意義、更持久。
第八章「評量、應用與省思」,主要討論問題引導學習結果評量的不同方法。通常在個別或跨學門PBL單元結束時,老師們需要評量的是學生能真正理解、應用與分析評鑑的表現,而不只是零碎資訊的獲得、儲存、取回。因此,傳統的統一答案的紙筆測驗比較不適合,而需要用另類評量、真實評量、實作評量或自我評量(如概念圖繪製、思考/探究日誌、卷宗/歷程檔案記錄)。本章除介紹這些評量方式外,也介紹評鑑項目及計分規準設計的實例,以供評量設計者在實際規劃問題引導學習結果的參考。
本書除清楚介紹問題引導學習的理論與實際作法和範例外,當閱讀這本書時,讀者會在一些不同的地方看到「動動腦(Stop and Think)」,這是讓讀者停下閱讀與反思問題的地方。此外,本書也都提供了單元範例供讀者使用。這是一個幫助讀者產生自己想法、與他人想法進行比較的機會,其目的是誘發更廣泛的想法,並讓教學者思考如何運用探究取向來進行問題引導學習。而在每個章節結束前,讀者也會看到一頁「單元思考時間(What’s My Thinking Now?)」。這一頁則是讓讀者反思整個章節,並簡要記下可能產生的任何評論或問題,以留待後續的進一步探究。
徐超聖
2011年11月30日
目次
Part I 進入PBL的準備工
第一章 PBL作為一種探究學習歷程
第二章 設計邀約參與的環境
第三章 課程概論
Part II PBL的應用
第四章 教師導向的探究
第五章 教師與學生共享探究
第六章 學生導向的探究
第七章 科際統整取向
第八章 評量、應用與省思
第一章 PBL作為一種探究學習歷程
第二章 設計邀約參與的環境
第三章 課程概論
Part II PBL的應用
第四章 教師導向的探究
第五章 教師與學生共享探究
第六章 學生導向的探究
第七章 科際統整取向
第八章 評量、應用與省思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