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025新年快樂!買書領券省荷包
上班族一定要知道的養生關鍵句:活用中醫老經典,找回職場好元氣
滿額折

上班族一定要知道的養生關鍵句:活用中醫老經典,找回職場好元氣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30 元
優惠價
90207
缺貨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歷代皇帝、醫家還有百歲人瑞,
天天在用的40則養生關鍵句!

 【特色1】只要一句話,重拾職場健康力與好元氣。
精選中醫古籍與養生俗諺裡的養生關鍵句,忙碌的上班族只要讀懂一句話,就能輕鬆找回活力與健康。

【特色2】現代的健康觀念,在中醫老經典裡已有明訓。
現代所推崇的許多養生觀念,早已記載在中醫典籍裡。例如北朝《陰符經》說:「食其時,百骸理。」就是要大家多吃當季當地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自然、新鮮,就能避免吃進過多的食品添加物。

【特色3】最實用的中醫養生功法,只要每天活動五分鐘,身體就能年輕二十歲。
叩齒、拉筋、摩腹、敦踵……這些流傳千年的養生功法,可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只要想解決困擾已久的痠痛、頭痛、胃痛等各種大病小痛,都要勤練書中介紹黃帝、歷代醫家還有百歲人瑞都天天在用的養生功,就能徹底改善健康。

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毒澱粉事件,讓人正視存在已久的食品添加物問題。其實早在北朝的《陰符經》裡就已提到解決之道,就是「食其時,百骸理。」認為要吃當季當地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自然、新鮮,當然就能避免吃進黑心食品或過多的食品添加物。

不論東西方,無不推崇中醫的智慧。而在中醫古籍裡更記載了無數的養生經典名言,像是:「春捂秋凍,不生雜病」、「呼吸到臍,壽與天齊」、「欲不可縱,縱欲成災。樂不可極,樂極生哀」等,都蘊藏深厚的養生道理。只是這些典籍都以艱澀的文言文書寫,且抽象難懂,一般人不易閱讀。
本書特別針對上班族在飲食、疾病、情緒壓力、運動、健康養生等五大方面最常碰到的問題,從浩瀚的中醫古籍、眾多的養生俗諺中,精選出40句養生關鍵句,加上白話淺顯易懂的解析,並結合中西醫雙重觀點的說明,完全濃縮數千年的養生精華。忙碌的上班族只要讀懂一句話,就能每天健康一點點,不花錢,不費力,找回活力與元氣。

如果你有下面的症狀,從中醫經典的智慧裡都可以找到解決的方法。
*失眠
《粥療歌》:「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蓮。」
──蓮子能養心安神,治夜寐夢多。粥則能將藥物或食物中的有效成分釋放溶解於湯水中,使人更易消化吸收。

*乾眼、老花
《黃帝內經》:「肝氣通於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
──勞碌傷肝,眼與肝相通,若有「惡視力」,除了養眼也要養肝。

*胃食道逆流
《備急千金要方》:「飽食即臥生百病,不消成積聚也。」
──當人進食後,體內就必須分泌更多胃酸來消化食物,如果吃飽後就立刻躺下來睡覺,會因為重力與角度的關係,使得胃酸往食道「逆爭上游」,造成胃食道逆流。

*慢性疲勞症候群
《黃帝內經》:「久視傷血、久卧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調五勞所傷。」
──如果過度使用視、臥、坐、立、行這些功能,會損害身體功能,導致發炎、上火的現象,產生「五勞所傷」。像是上班族整天坐著打電腦,或因工作性質而須長時間站立,再加上放假時喜歡睡到飽的生活方式,可以說是「五勞」的準候選人。

作者簡介

楊靜浦

資深出版人,在雜誌與出版業有近二十年的豐富經驗與資歷,擅長健康養生、居家生活類的議題,負責企畫執行的書籍超過上百本,其中多本書籍曾獲《中國時報》開卷好書與博客來編輯推薦書、年度百大暢銷書等。

多年前因健康問題而接觸中醫,讓困擾已久的痠痛問題得到改善,自此對於中醫深深著迷,深覺老祖宗的智慧十分受用。
目前與多位中醫師合作出書,希望藉由深入淺出的文字,將中醫智慧與養生之道介紹給普羅大眾,讓每個人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中醫的養生法。
編著有《腎不虛,人不老,百病也不侵》、《漢方養瘦,一輩子都瘦用》等書。

名人/編輯推薦

陳潮明

三代中醫世家,哥哥陳潮宗與弟弟陳朝龍亦為知名中醫師。
行醫長達十多年,閱病無數。雖然身為中醫師,但希望所有的人都能不生病;即便生病,也能因此更懂得照顧自己的健康。
陳醫師也十分認同中醫所說的「上工治未病」,也就是說:高明的醫生,是在預防疾病的發生,而不是治療疾病。
本書即基於這種「預防勝於治療」的理念,期望藉由中醫經典與養生俗諺裡的名句、金句,提醒大家平時就要從日常作息、飲食、運動等各方面養護身體,保持無價的免疫力,因為最好的醫生就是自己。

經歷:
中醫婦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中醫婦科醫學會理事
前台北市立和平醫院中醫師

現任:
中華經絡美容醫學會理事長
中華中醫醫學會理事
黃庭醫學會理事
崇生中醫診所院長
台灣中醫師同德醫學會常務理事

目次

審定推薦序 中醫老經典,自有養生之大藥 / 陳潮明

第一章 醫食同源,健康的祕方就藏在飲食中
1.吃飽就睡,百病橫生
 「飽食即臥生百病,不消成積聚也。」──唐‧《備急千金要方》
2.少吃一口,讓你延年益壽
 「凡食總以少為有益,脾易磨運,乃化精液,否則極補之物,多食反至受傷,故曰少食以安脾也。」──清‧《老老恆言》
3.戒掉安眠藥,吃對食物就能好好睡一覺
 「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蓮。」──清‧《粥療歌》
4.五味食療,就是中國的營養學
 「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鹹,五者充形則生害矣。」──秦‧《呂氏春秋》
5.菜多肉少,是飲食養生的首要關鍵
 「魚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養生俗諺
6.先熱後冷,這樣吃才不傷胃
 「凡食,先欲得食熱食,次食溫暖食,次冷食。食熱暖食訖,如無冷食者,即吃冷水一兩咽,甚妙。」──南朝‧《養性延命錄》
7.吃在地,品當季,就是正確的擇食法
 「食其時,百骸理。」──北朝‧《陰符經》
8.三餐比例抓得好,才能健康活到老
 「早飯淡而早,午飯厚而飽,晚飯需要少,若能常如此,無病直到老。」清‧《陸地仙經》

第二章 用老祖宗的千年智慧,擊退職場常見病
1.搶救「惡視力」,不讓乾眼、老花找上你
 「肝氣通於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黃帝內經》
2.吃得太快、太甜,讓胃食道逆流作怪
 「吐酸吞酸等證,總由停積不化而然。而停積不化,又總由脾胃不健而然。」──明‧《景岳全書》
3.減壓兼多動腦,幫你找回好記性
 「夫健忘者,常常喜忘也,善脾主意與思,心亦主思,思慮過度,意舍不清,神宮不職,使人健忘。治之之法,當理心脾,使神意清守,思則得之矣。」──宋‧《嚴氏濟生》
4.強化免疫力,就是治療感冒的特效藥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黃帝內經》
5.腸道出清,就能增強排便力
 「欲得長生,腸中常清,欲得不死,腸中無滓。」──東漢‧《論衡》
6.喝水都會胖?可能是脾胃出了問題
 「肥人氣虛生寒,寒生溼,溼生痰,故肥人多溼寒。」──宋‧《仁齋直指方》
7.體寒,痠痛就會找上你
 「熱則流通,寒則凝塞,通則不痛,痛則不通也。」──清‧《醫學心悟》
8.胃好,才能輕鬆上班去
 「胃者,人之根本;胃氣壯,五臟六腑皆壯也。」──《華氏中藏經》

第三章 清心減壓,中醫教你調養情緒體質
1.要小勞,別過勞
 「養生之道,常欲小勞,但莫疲及強所不能堪耳。」──唐‧《備急千金要方》
2.熬夜,就是慢性自殺
 「定息失時,傷也。」──東晉‧《抱朴子》
3.身體過度使用,慢性疲勞找上你
 「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調五勞所傷。」──《黃帝內經》
4.搞定自律神經,從調理情緒著手
 「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黃帝內經》
5.為什麼不想笑了?當藍色憂鬱找上你
 「氣血沖和,百病不生,一有拂逆,百病生焉。故人身諸病,多生於鬱。」──元‧《丹溪心法》
6.煩累悶!心平氣和從改變心念開始
 「養生以養心為主,心不病則神不病,神不病則人不病 。 」──清‧《集驗良方》
7.過度的欲望,是最大的健康負擔
 「欲不可縱,縱欲成災。樂不可極,樂極生哀,可謂知養生矣。」 ──明•《養生四要》
8.用腦過度睡不著!讓中醫幫你一把
 「神靜則心火自降,欲斷則腎水自升。」──明•《醫學入門》

第四章 每天活動五分鐘,身體年輕二十歲
1.頭部穴道梳順了,健康就來了
 「晨夕以梳梳頭滿一千梳,大去頭風,令人髮不白。」──南朝‧《養性延命錄》
2.牙齒好,身體就不會拉警報
 「齒之有疾,乃脾胃之火熏蒸。每晨睡醒時,叩齒三十六遍,以舌攪牙齦之上,不論遍數,津液滿口方可咽下。」──明‧《修齡要旨》
3.足三里就是治療腸胃病與養生的大藥庫
 「拍打足三里,勝吃老母雞。」──養生俗諺
4.筋長一寸,壽延十年
 「筋縮則亡,筋柔則康。」──南朝‧《易筋經》
5.耳聰目明兼強腎,從「耳」做起
 「雙手閉耳如鼓音,是謂鳴天鼓也。由脈氣流行而閉之於耳,氣不得泄,沖鼓耳中。故聞之也。」──金‧《河間六書》
6.手到病除摩腹法,整腸也健腦
 「兩手相摩令熱,然後摩腹,以令氣下……若摩臍上下併氣海,不限次數,以多為勝。」──隋‧《諸病源候論》
7.呼吸,也有神奇的療癒力
 「呼吸到臍,壽與天齊。」──養生俗諺
8.頓腳,是最簡單的足療強身操
 「敦踵,一敦左,一敦右,三百而已。」──西漢‧《引書》

第五章 古人天天在用的養生智慧
1.春天穿暖一點,秋天穿涼一點,健康就會多一點
 「春捂秋凍,不生雜病。」──養生俗諺
2.倒掉泡腳水,等於倒掉一身病
 「春天洗腳,升陽固脫;夏天洗腳,溼邪乃除;秋天洗腳,肺腑潤育;冬天洗腳,丹田暖和。」──養生俗諺
3.何時起床?看太陽臉色就對了
 「春三月,夜臥早起,廣步於庭;夏三月,夜臥早起,無厭於日;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日光。」──《黃帝內經》
4.做好養生五要,就能健康地慢老
 「聚精之道,一曰寡欲,二曰節勞,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明‧《攝生三要》
5.人生不是吃到飽,吃愈多不會愈划算
 「行不疾步,耳不極聽,目不極視,坐不至久,臥不及疲。」 ──清‧《養生三要》
6.右側睡,好眠又健康
 「偃勿如伏,仰勿如尸。」──明‧《遜志齋》
7.養生的重點從來不在「藥」
 「善服藥者,不如善保養。」──宋‧《養老奉親書》
8.養好腎氣,就能健康地慢老
 「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清‧《壽世青編》

書摘/試閱

1-4.五味食療,就是中國的營養學
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鹹,五者充形則生害矣。
──秦‧《呂氏春秋》
提到「營養學」,大部分人會想到的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他命及礦物質等營養素。其實,中醫也有營養學。
早在宋代,蘇東坡就在《養生說》中提到:「營養生者使之能逸而能勞。」東西兩方的營養學觀,同樣都是透過飲食調整身體狀况,只是中醫的理論與西方營養學大有分別。
我們所熟知的現代營養學,是食物本身所含的營養成分,再根據人體必需的營養提出建議攝取量;而中醫食療養生,則著重於食物的性味與人體的陰陽以及氣血、臟腑功能間的協調平衡,不同體質的人所需要攝取的食物也應有所不同。

然而,一般人聽到食補、食療,可能馬上就會覺得要熟記「性寒味苦」、「性溫味甜」等各種食物的屬性,才能達到飲食養生之效。
其實,這並沒有你想像中的困難,只要把握幾個大原則,不必強記各種食物的屬性,只要憑著自己的味覺,就可以輕輕鬆鬆利用中醫的營養學概念,達到以飲食調理身體的狀況!

臟腑的祕密,
藏在你的口味裡

中醫認為:「五味入口,各有所歸。」這裡的五味指的是甜味、酸味、苦味、辛香味(包含辣味)與鹹味,「歸」則是指五味被人體吸收之後,大多進入哪個臟器,對身體也會產生不一樣的功效。

所以,不同的滋味,便會對應到不同的臟腑,根據《黃帝內經》的說法:「五味各走其喜,穀味酸,先走肝;穀味苦,先走心;穀味甘,先走脾;穀味辛,先走肺;穀味鹹,先走腎。」
也就是說,酸味歸肝,苦味歸心,辛香味歸肺,鹹味歸腎。一旦人體中的五臟六腑出現偏差狀況,可以利用五味補充,或者減少對特定臟器的刺激。
只是,中醫講究中庸之道,如果五味過量,也會打亂人體平衡,損壞臟器,導致疾病。

甜味
很多人心情不好或倦怠時,就想吃甜食,因為甜味本身就有緩解及益氣的作用,不僅能夠舒緩鬱結的情緒,同時也能緩解脾胃。再者,由於脾胃位於人體中心位置,其他臟腑器官都得仰賴脾臟所運化的營養精氣,甜味補脾,吃甜食可強化脾胃功能,使人提振食慾。
但是,甜味過量則會因產生飽足感而減弱脾胃消化功能,造成食慾不振的現象。過多的溼氣與氣血也會因此而聚集在身體中央,無法代謝,造成腹部肥胖、四肢乏力等症狀。
脾臟「喜燥怕溼」,想攝取甜味養脾,最好選擇性平、性溫的食物,例如荔枝、櫻桃等等。性涼的甘味食物則容易傷脾,例如香蕉、西瓜,尤其疲勞多痰,或有臉色淡白、頭暈心悸等血虛症狀的人須少吃。

辛香味
辛香味大多氣味濃厚,刺激性強,具有發散與行氣的作用。
一般人以為辛味就是辣味,其實辛味又分為辛涼與辛熱兩種。辛涼入肺,也就是能養肺氣。像是具有發散解熱、退燒、出汗、止痛、解鬱等功效的薄荷、白蓮等,就屬辛涼食物。
而辛熱則是辣味,主要是入脾胃,具有發散、出汗、醒脾(促進食慾、幫助消化)等功能,像是肉桂、蔥、薑、蒜、辣椒等。
在得到風寒型感冒時,要吃具有辛溫發汗散寒的食物,忌食生冷性涼;風熱感冒則宜吃辛涼疏風、清熱利咽的食物,忌吃辛辣熱性。
 另外,有人「無辣不歡」,愛吃麻辣鍋或在吃飯時配上一小盤辣椒,但吃辣會大量流汗,人體的精氣也會隨著汗水而大量流失,所以平時就容易流汗的人應該少吃辣,以免耗損太多精氣。

鹹味
鹹味有下沉的功能,能夠抑制心火,但是一旦到達臨界點後,因為反作用力的關係,反而會讓能量產生更大的爆發力,使心臟承受巨大的壓力,引發高血壓、心臟病等等。
腎虛的人可以補充鹹味以養腎,但是過多的鹹味會削弱腎臟的作用,腎臟一旦有毛病,身體就容易水腫、雙腿無力、發麻等等。
除此之外,由於鹹味食物大抵偏寒,長期食用不但傷腎,也傷脾胃,體質虛寒的人尤其更須注意鹹味的攝取。

酸味
酸味入肝,中醫認為肝臟除了藏血,還維持著全身氣機通暢。適量酸味能強化肝功能,達到疏肝理氣之效。像是如果有身體乏力、面無血色、肌肉鬆弛等症狀,表示肝功能較弱,這時可以藉由補充酸味食物養肝。
酸味入肝臟後,會刺激胃腸黏膜,促進胃酸分泌,增強消化功能,但若肝氣過盛,則會壓迫到脾胃功能,造成胃酸過多、胃灼熱、泛酸水。有以上這些症狀的人,就要少吃酸,改以攝取甜味來滋補脾胃。

苦味
對常常內火過旺(如:嘴唇乾燥、口腔潰瘍等)的人來說,苦味可說是必須攝取的一味。因為苦味大多性寒,且能清熱瀉火。平時飲用微苦的咖啡、綠茶等飲料,不但有利尿的功效,也能藉此清掉體內熱毒。
也正因為苦味能夠清理熱毒,所以因為體內溼熱所造成的肥胖,可以藉由攝取苦味,達到減肥之效。相對地,皮膚乾燥、體型乾瘦之人,便不適宜多吃苦味,因為這類人體內沒有溼熱,若再以苦味清熱,只會使得皮膚更乾燥,體重下降。
大多數的蔬菜都屬苦味,例如牛蒡、萵苣、生菜、苦瓜等等,平時吃這些蔬菜,就能清熱瀉火,平復情緒,排掉體內多餘的熱毒。

五味加一味,
淡味為主保健康

其實,除了上文所提及的五味之外,還有一味是常常為人所忽略,卻是最健康、最不可或缺的,那就是「淡味」。淡味可當「清淡」來理解,例如五穀、野菜等等。
淡味也是各種味道的基礎根本。多食淡味,不僅較不易造成偏嗜一味帶來的壞處,同時也能全面調養臟腑器官。
清淡的五穀和蔬菜是造血的根本,多吃這類食物,能夠滋養血氣,促進血液循環,使得體內運化順暢通達,還可令人神清氣爽,情緒平穩。

中醫認為,若人突然想吃某種口味的食物,代表內臟有其需要,無須特別忌口,只要不過量即可。雖然五味各歸不同臟腑,但最好以淡味為主,其餘五味為輔,這就是最簡單而基本的食補觀念。

2-7.體寒,痠痛就會找上你
熱則流通,寒則凝塞,通則不痛,痛則不通也。
──清‧《醫學心悟》
肩頸痠痛、關節疼痛,是很多人都會有的小毛病。而當身體出現這些痠痛感時,我們知道可能是因為長期姿勢不良,或是過度疲勞所導致。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其實造成這些痠痛的原因,是因為氣血不通暢,而氣血的流通,和「體溫」有很大的關係。

身體不保溫,
病痛不請自來

人體的平均溫度是三十六.五度左右,當體溫每下降一度,代謝率就會下降十二至十三%。
中醫則認為:「寒則殺,暖則生。」寒涼帶來肅殺之氣,溫暖則代表生生不息。
當身體的溫度下降,會讓血液變冷、變稀少,流動速度也會變慢。寒的特性是凝滯收引,所以它會阻礙氣血的運行,最後導致疼痛,也就是「不通則痛」。
要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屬於體寒,手腳冰冷是一個很重要的判斷指標。像是許多女性在冬天時常會四肢冰冷,甚至冷到睡不著,就代表末梢血液循環較差,身體氣血運行窒礙。

而體寒也並非與季節有絕對的關係。像是現代人夏天時喜歡開冷氣,或喝杯加滿冰塊的冷飲,也會造成內外寒熱不調,將寒溼困在體內。
寒、溼經常相伴而生,當體內聚集的溼氣沒有排出去,在體表就會形成水腫或皮膚發癢、長溼疹;發生在腸胃道,則會導致拉肚子、腸胃功能減弱,或是無法運化水溼導致肥胖;在關節或筋骨處,則會造成四肢麻木、痠痛。
因此,若想要擺脫痠痛,要先把溫度控制好。而且當排除了身體寒氣,改善虛寒體質,代謝力跟免疫力也會隨之增強。

「戒寒食暖」的保暖之道
 
想要去除體內的寒氣,最快、最好的方式就是「戒寒食暖」。
吃暖食會讓我們身體的溫度上升,帶動血液循環,將體內囤積的垃圾帶走,身體裡面的垃圾清乾淨了,體重自然會跟著減輕。
像是蔬果大多屬性寒,綠豆、豆腐和海帶等也屬寒涼食物,要盡量避免食用。
還有,將冷飲在口中多含幾秒鐘再吞下,也可以降低寒氣對身體的傷害。

在生活上,則要注意「去寒保暖」。除了適當穿衣、不在冷氣房中待太久等,以避免受寒之外,也可以用熱敷的方式,使肌肉充分舒展。
 「痛則不通,通則不痛」,想要氣血暢通,除了要勤加活動之外,也要注意到身體內在跟外在環境的溫度變化,如此雙管齊下,痠痛的毛病才不會找上門。

3-3.身體過度使用,慢性疲勞找上你
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謂五勞所傷。
──《黃帝內經》
過勞,在現代社會來說,不只是指體力的勞動過度,還包括腦力的疲乏和壓力所產生的精神和身體上的各種問題。像是忙碌的工作及家庭生活,常常讓上班族兩頭燒,沒有適度的休息加上缺乏運動,很容易就會疲勞及倦怠。雖然慢性疲勞不一定會導致過勞死,但是一旦得了慢性疲勞症候群,過勞死的發生機率就會大大提升。

超時工作,
小心累出一身病

慢性疲勞症候群在中醫屬「虛勞」。《黃帝內經》中說:「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謂五勞所傷。」意思就是,用眼過度,就會因為傷了肝臟,進而影響血的調節,出現頭暈眼花、失眠、心悸等血虛的症狀;常常躺臥在床上,會讓體內氣機不流暢、正氣不足,導致免疫力低下;長久呆坐不動,會使血液流動不順暢,損傷肌肉;長久站立,會損傷腰腎筋骨,氣滯血凝,引起腿軟、腿麻、腿部浮腫、靜脈曲張等。此外,長時間行走,則容易使關節周圍的韌帶、肌腱組織受到扭傷或勞損。

視、臥、坐、立、行是人的五種本能,如果過度使用這些功能,會損害身體,導致發炎、上火的現象,產生上述所說的「五勞所傷」。
以上班族來說,由於整天坐著打電腦,或因工作性質而需長時間站立,再加上放假時喜歡睡到飽的生活方式,可以說是「五勞」的準候選人。

「虛勞」又可分為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幾種證型,而臨床上以氣虛為多見。
中醫的「氣」,相當於西醫的免疫系統功能。導致氣虛的主要原因是,當長期的精神、心理壓力累積和過度勞累,卻無法好好休息時,就會使免疫力下降。
倦怠無力、胸悶、睡眠品質不佳等,都是因氣虛所引起的身體器官功能失調的典型症狀。

不會累的處方箋

慢性疲勞症候群最主要的症狀就是不想動,但愈不動愈會累,適量的運動反而可以提升體能,增強活力。
像是每週進行三到五次的快走,一次三十分鐘左右,但最遲不在睡前兩小時內運動,因為激烈的運動會使體溫上升,雖然身體疲累,但反而不好睡。

調整飲食也可以有效減緩慢性疲勞。像是三餐定時定量,注意營養均衡;多吃高蛋白質食物,少吃肉類、奶類、咖啡、酒;多喝水,也能夠幫助身體代謝有害物質。
很多罹患慢性疲勞症候群的人也會有睡眠的問題,像是覺得很累,似乎永遠都睡不飽,或是累到睡不著。建議盡量少喝含咖啡因的咖啡、茶等飲料;睡前可以泡個熱水澡,幫助肌肉放鬆;養成定時睡覺、按時起床的習慣,也有助於改善睡眠品質。
 
「疲勞感」可以說是身體在透支後的正常生理反應,也是發出一種「需要休息」的警告訊號。
調整生活作息,學會放鬆,懂得適時紓解壓力及情緒,在壓力與休息間找到平衡點,是甩掉慢性疲勞最有效的良方。不要等到各種毛病都冒出來了,才想停下腳步,那時可就事倍功半,太遲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07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