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什麼?一個經濟學家的無星級開胃指南
商品資訊
系列名:早安財經講堂
ISBN13:9789866613593
替代書名:An Economist Gets Lunch: New Rules for Everyday Foodies
出版社:早安財經文化
作者:泰勒.柯文
譯者:朱道凱
出版日:2013/07/01
裝訂/頁數:平裝/320頁
規格:21cm*15cm*2cm (高/寬/厚)
重量:440克
版次:1
商品簡介
王瑞瑤、陳雨航、歐陽應霽 跨界大推!
在乎吃,就要在乎食物背後的經濟學!
餐廳裡正妹很多?千萬別進去!
沒閒工夫慢食?不必有罪惡感!
愛在餐廳點飲料?你真是大善人!
想在家下廚?很好,但不要亂買一堆鍋子!
出國旅行,如何找到最划算的美食? 答案:不起眼的巷子裡……
泰勒.柯文,是近十年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也是個精打細算的美食家。這本書,是一趟會讓讀者大開眼界的美食之旅,你將發現:幾乎所有你聽過的美食觀點,都錯了。
作者簡介
當代最受歡迎的經濟學大師之一。美國商業週刊稱他「最炙手可熱的經濟學家」。15歲時贏得紐澤西西洋棋大賽冠軍;16歲的棋力,已經相當於今天全美一百大棋手。19歲開始發表經濟學論文,後來取得哈佛大學學位,於1989年開始任教於喬治梅森大學,長期關心社會運動與文化經濟學。2011年入選《經濟學人》「十年來最有影響力經濟學家」,《外交政策期刊》亦將他列為「2011最有影響力思想家」。
目前除了擔任喬治梅森大學經濟系主任,同時也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他與另一位經濟學家塔巴羅克(Alex Tabarrok)共同主持的經濟學部落格「邊際革命」(Marginal Revolution),在「最受歡迎的財經部落格」票選中高居第二名,領先經濟學大師克魯曼(第三名)以及《蘋果橘子經濟學》作者李維特(第五名)。
柯文不僅是當前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也是個精打細算的美食家。在這本廣受歡迎的日常飲食指南中,他建議所有想吃得又好又自在的人,要拋開「五星級迷思」!相反的,用經濟學家的眼光看看四周,也許你我身邊最平凡的巷子裡,就藏著最完美的一餐……
重要著作:《大停滯》(早安財經出版)
名人/編輯推薦
王瑞瑤 陳雨航 歐陽應霽 食指大動一致強推!
打破迷思,深得我心,來得正是時候!
~王瑞瑤.《中國時報》資深美食記者、中廣《超級美食家》主持人
說理清楚、細節精采有感。
~陳雨航.知名作家
在這個充滿魔幻離奇又極度赤裸現實的生活大環境裡,不裝逼,不勢利,吃得簡單美好,吃出方法態度——新一代跨科際美食作家身體力行,大膽發聲,他邊吃邊寫我們邊讀邊嚐,保証沒有難聞口氣和多餘贄肉。
~歐陽應霽.作家、漫畫家
想吃得好,聽這本書的!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帶給讀者全新的觀點!
~《今日美國報》(USA Today)
柯文大膽探索經濟學家罕入之境。
~《紐約雜誌》(New York Magazine)
泰勒.柯文的新書真正賞心悅目,很可能是他的作品中我最喜愛的一本。這本傑出之作探討飲食的經濟、文化、美學和現實,並提出大量令人信服的事實。最主要的,它鼓舞人心──不長篇大論,雖然有時提出嚴肅的論點──並將趣味引回飲食。美味!
~《蘋果橘子經濟學》作者 Stephen J. Dubner
一場烹飪學、經濟學和哲學的饗宴,由全世界最有創意的經濟學家之一為你烹調。泰勒.柯文提供聰明人的美國飲食文化指南,你與食物的關係將因此大大滋潤。
~《親愛的臥底經濟學家》作者 Tim Harford
泰勒.柯文是稀有動物:經濟學家兼妙筆生花的作者,同時又是深具人文關懷的思想家。
~《群眾的智慧》作者 James Surowiecki
經濟學與食物的完美結合。泰勒.柯文是我最新的私密樂趣。
~《Now Eat This!》作者 Rocco DiSpirito
序
推薦序
陳雨航/本文作者為作家,近作有小說《小鎮生活指南》
「我會告訴你如何吃到一些世界最美味的食物,即使你不是很有錢。」這句話實獲我心。
我是服膺這種「不花大錢而能吃好料」的信徒。這不是什麼信仰什麼哲學,完完全全是基於現實主義。如果我們不是很有錢,而又想吃點好料,不就自然而然會採取這種策略嗎?
《中午吃什麼?》是本書作者泰勒.柯文寫他對各種美食的追尋與冒險,這位美食家同時是位經濟學家,以支配食物的基本經濟原理,推測真正的好料在哪裡。
作者甚至有更大的企圖,要將我們關於吃的想法革命一番。譬如,他認為許多美食家和飲食評論家的幾個教條──「好食物是比較貴的」,「大量便宜食物的來源——也就是所謂的農企業,簡直糟透了」,「要吃得有創意,不能靠一般消費者」──是勢利眼,是不對的。因而,他希望提供讀者一種從政治菁英或食物菁英手中,奪回食物控制權的方法,拆除假象,過更好的生活。聰明飲食就是減少不平等的一種方法,他認為「最好的食物其實不貴,反而是便宜的」。
來,作者這樣告訴我們……
這本書告訴我們——各種食物做法的緣由和其中的道理,從而得知美食的要義。同時,我們也得明白運輸、倉儲和保鮮技術如何啟動了豐富多樣食材的現代世界。
它告訴我們——想吃得更有創意,就要走出窠臼。發掘新食物和新食譜,首先就是強迫自己走出熟悉的食物來源,換個陌生的地方買菜。找新的超市、異國料理市場,購買新的食材,新的調味料,才能改變餐桌風景的新氣象、新口味。
它告訴我們——餐廳的食物及飲料價格、房租等等的簡單經濟原則,知道什麼是「交叉補貼」,我們因此可以怎樣吃到好的。譬如說,賭博補貼了食物,因此在賭場餐廳用餐是划算的(賭博另議);譬如說,航空公司票價高利潤時代,曾經在飛機上供應龍蝦,如今飛機餐失去補貼,變得難吃,若要美食,我們得自己想辦法(像香港美食家蔡瀾一樣,帶隻燒鵝上機)。知道餐廳怎麼想,我們也才知道怎麼做。
它告訴我們——哪些餐廳可能符合美味、創新和負擔得起的三大經濟原則。譬如說離開城市中心高昂地租的商店街,到外圍些的市集,或者走入巷弄尋找。廚藝最好的人,通常不是最有錢的人,即使擁有最好的想像力、最創新的烹調概念,他們通常也只能落腳在比較破舊的地方。你得尋找。作者的經驗是「我心愛的餐廳……它們有一個共同點:老闆和大廚駐守店裡,獻身於他們愛烹調的食物」。
它還告訴我們——確定你花錢買的,是好味道而不是社會假象。好餐廳會變質,當它的顧客增加得太多的時候。即使有名廚背書,那些連鎖餐廳味道也不會是最好的,因為大廚不見了。作者說:「關於食物,我們學到重要的一堂課是:最可預料和最井然有序的結果,永遠不是最好的,它們只是更容易描述而已。流行與風尚是井然有序的,路邊攤和火不是。」
這本書同時也探討一些肥胖、飢餓、農業生產率減緩、近年來的大糧荒、基因改造等環繞著食物的問題,以及怎麼吃得健康環保的建議。
這位美國人作者深愛異國風味料理,無論在美國或是異國料理的母國。我們當不會忽略掉他對各國或各大城市食物的幽默的形容(倫敦:一個報公帳吃飯的美妙地方),米其林餐廳指南的特殊用法(推薦無星級,只有一支或兩支叉子的餐廳),以及顛覆我們一般看法的評價(德國:一個懷才不遇的美食帝國)。他在敘述另一位旅行部落客時提到的一段箴言:「當你旅行時,外出用餐不只是填飽肚子,也是一場探索。它是創造一次探險、一段回憶、一個與當地文化連結的機會。」或可說是作者關於旅行與吃的哲學。
閱讀這本說理清楚、細節精采有感的書,我們對吃的世界會有更高的視野和更遠的憧憬。
推薦序
王瑞瑤/本文作者為《中國時報》資深美食記者、中廣《超級美食家》主持人
打破迷思,發現新天地/王瑞瑤
爆發一連串食品安全問題後,外食族人心惶惶,不知該吃什麼好,就算想在家自己煮,也不見得安全。《中午吃什麼?》這本書來得正是時候,它不是餐飲指南,也非採購大全,而是挑明盲點,讓你改變觀念,大口吃喝並樂在其中。
做記者跑美食逾二十年,「哪一家餐廳最好吃?」是我最常遇到的問題,即使是不認識的計程車司機,還是發薪水給我的台灣首富,大家總是在吃的話題上熱烈討論。因為台灣人實在太愛吃了,打開電視幾乎每一台都在介紹美食,而且三百六十五天、每天二十四小時不斷播放——吃在台灣,根本是全民運動,從一小碗數十元的滷肉飯,到一大塊數千元的牛排,都各有擁護者,而且理由一大堆,所以我認為「舌頭是獲得幸福的最短距離」,意味著吃這件事,可以讓販夫走卒、高官貴族同樣開心。
但是,如何用最划算的價格吃到最好的食物,是所有人關心的焦點,也是暢銷書作者、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泰勒.柯文撰寫此書的最大目的。他提出幾個簡單的準則,其中有幾個論點深得我心,在台灣也完全通用,包括:美食家不可信、巷弄裡藏美食、基因改造不可怕、別計算碳足跡、吃美食不設限等等,只要能打破迷思,就能發現美食新天地。
多吃多比較,自然變行家
美食評論當然很主觀,但這些主觀的背後往往受到利益的影響,不少美食家與部落客愛吃霸王餐,甚至收錢當顧問,自願當門神;許多美食節目以置入性行銷起家,由付錢的人決定被採訪的內容,製作單位不篩選好壞,只能拚命美食綜藝化,就連談話性綜藝節目也頻頻炒作名人美食。到底推薦的標準在哪裡?閱聽大眾如果認真看、照著吃,十之八九踩地雷。
想要懂吃,外食族可以從住家附近的美食開始,多吃多比較,自然變行家,不必靠美食家來帶路。我當過幾次台北市牛肉麵節的評審,一天內吃下七碗,數天內吃下三十碗,任誰都會變成牛肉麵達人;我也擔任過苗栗客家菜餐廳認證的評審,一天吃五餐,五餐皆大菜,吃了一週便知薑絲大腸如何好吃,客家小炒的刀法該當如何,什麼料該放、什麼又不該出現。透過每一次吃飯,來訓練自己,不是填飽肚子而已,即使是填飽肚子的六十分美食,也能讓你心知肚明,不值在哪裡。
泰勒.柯文提出的低租美食,其實就是巷弄美食。因為租金是固定成本,只能變動食材和人事,所以巷弄美食的特色是食物分量多、裝潢不講究,甚至是一、兩人打理內外的小店,服務通常就不要求了。
尤其是台灣人很愛當老闆、自己做生意,所以小吃店特別多,一、兩張桌子便能張羅出店面。尤其是小吃,幾個準則一定要注意,以免花小錢吃東西,吃壞了肚子,活該!在這種小店吃,一要注意鍋子裡的湯頭有無滾沸,二要注意碗盤、抹布等基本衛生,三是最好能看到老闆吃自己賣的東西,這種心態有點像古代宮廷的試毒官,如果老闆自己都不吃,你還敢塞進肚子裡嗎?
基因改造在最近幾年變成熱門議題,泰勒.柯文的觀點深得我心。人活在世上短短數十年,如果生在饑荒國,看你還反不反基因改造?基因改造的背後或許有財團謀利的陰謀,但無可否認的是:基改最大貢獻是大幅改善了糧食短缺問題。今天,命好的你可以大啖保種玉蜀黍、暢飲無基改豆漿,你可以怕吃了不天然的食物,未來不得好死,但絕無理由反對基因改造,叫別人沒飯吃。
另外針對碳足跡,我也有話要說。不想為了吃而蒙上破壞生態的罵名,那就應該從吃什麼下手,而非計算這些食物旅行了多遠才進到你嘴裡,因為台灣並非自給自足的國家,即使是其他大國亦不可能。
身處美食天堂的你,怎能視而不見
懂得如何選擇食材,在念及口腹之欲下又能盡一份力量,除了以在地生產為主以外,還要有一種分享概念──分而用之,分而食之,以大魚大肉為首選,非因我獨亡或眾亡的食材。維護地球環境,你我都有責任,但人不是神,不必刻意拒吃進口蔬菜、進口牛肉,甚至很貴又很重的進口礦泉水。老實說,台灣明明就種不出也養不出這些食材,偶爾吃不必有罪惡感,喝一口天然礦泉水,就能比較台灣自來水混充礦泉水的不同。
台灣在不同時代迎接不同移民,也經歷不少統治者,許多美食在這塊土地上撞擊並生根,或許無所謂正宗,但多元絕對是最大魅力。因為在維吉尼亞州北部,發現了平壤血腸的招牌,大膽上門嘗試並從此愛上韓國菜的泰勒.柯文認為,外來移民在美國成功奮鬥的故事,往往聽起來很熱血,但他比較喜歡的,是這些移民改善美國飲食文化的故事。「我稱馬英愛的烹調為北韓菜,但我也稱之為美國菜。沒有她,我的美食生活會更貧乏,美國料理也會更遜色。」
原本受到大陸沿海與日本料理等影響的台灣飲食文化,在民國三十八年國民政府遷台以後,再一次受到大陸菜系的牽引與融合,如今外省菜逐漸沒落,卻因陸配與外傭的湧入,又形成另一股新的美食勢力。
身處在美食天堂的你,怎能視而不見,放棄眼前這一條條通往幸福的捷徑呢!
目次
推薦序。美食的追尋與冒險/陳雨航
推薦序。打破迷思,發現新天地/王瑞瑤
第1章
美食家是勢利眼?
在乎吃,就要在乎食物背後的經濟學
懂一些枯燥嚴謹的經濟學,有助於讓你從每一餐飯中獲得滿足,
幫助你領悟一個道理:最好的食物其實不貴,反而是便宜的。
第2章
東西怎麼愈來愈難吃
都是禁酒令與媒體幹的好事
基本上,美國食物就是兒童食物。
第3章
打破你的買菜習慣
一個禮拜後,你會更有創意
設法找出供應品新鮮、供應者富創意、需求者消息靈通的地方。
不過話說回來,這樣也挺累的就是了。
第4章
正妹很多?千萬別進去!
我如何找到好餐廳
通常最好的餐廳裡的人,看起來有點嚴肅或甚至肅殺。
因為那是某種認真的指標……
第5章
雜亂無章的食堂裡,冒出美好的煙
燒烤是「慢食之最」
關於食物,最可預料和井然有序的,永遠不是最好的,
它們只是更容易描述而已。例如路邊攤和火,就從不井然有序…
第6章
呷飽未?
在亞洲,吃是個永無止境的話題
美國的泰式餐廳有兩個很糟的發展:一是提供大型酒吧,另一是賣壽司。
兩者都意味著這家餐廳不認真看待食物。別進去。
第7章
糧食革命,人人有責
我們需要來自消費者的創新
我們不可能靠回到1890年的食物世界來解決問題。
我們需要更多自制,一種來自消費者的創新。
第8章
你挺綠嗎?
那就菜買多一點,車開少一點
食物既不是主要的環境殺手,
也不是最大的能源消耗來源。我們才是。
第9章
邊境上的料理東西軍
哪裡的墨西哥菜比較好吃
墨西哥消費者會冒險,而不是被別人的想法所束縛。
最物美價廉的墨西哥料理在墨西哥,比美國好上十倍。
第10章
吃,也是旅途的一部分
一個省錢吃飯達人的故事
當你旅行時,外出用餐不只是填飽肚子,也是探索。
它是創造一場探險、一個回憶、一次與當地文化連結的機會。
第11章
回家,動手煮吧!
在家烹飪的材料與價值
飲食上的革命,唯有在每個人心中和腦中贏得一席永久之地,
才有可能成功。
註釋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