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長安七四五年
滿額折
長安七四五年
長安七四五年
長安七四五年
長安七四五年
長安七四五年
長安七四五年
長安七四五年
長安七四五年
長安七四五年
長安七四五年
長安七四五年
長安七四五年
長安七四五年
長安七四五年
長安七四五年
長安七四五年
長安七四五年
長安七四五年
長安七四五年

長安七四五年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80 元
優惠價
90342
缺貨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穿梭千年光陰,駐足文明巔峰的長安城
在舞樂聲傳的錦繡都城,體驗屬於世界的大唐文明

晨間街鼓喚醒城坊,客商駝鈴響徹金市
寒食的鞦韆蹴鞠飛過天際,上元的燈樹踏歌喧鬧通宵
遇見婉約多才的平康娘子與登第得意的進士郎君
在史冊未載的城市一隅,重現大唐盛世的吉光片羽

西元745年,中國唐代天寶四年,都城長安的主人是玄宗李隆基,是唐朝在位時邊最長的皇帝。當年號改為天寶時,唐玄宗已勵精圖治三十年,建立了史稱開元之治的盛世。這時的長安,無論在政治、宗教、文化等各方面,都是首屈一指的世界級都市。唐代長安城在隋大大興城的基礎上進行擴建與改善,是漢代長安城的2.4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大。其經緯分明的里坊制、以大明宮為龍首,重視四方風水及中軸線的設計,也影響日本京都與韓國漢陽的首都設計。其城市規劃嚴謹,機能完備,在史上堪稱典範。
皇宮外,一百餘座縱橫對稱的里坊間穿插著市場與園林。在商業發展上,長安的東西市為全國經濟貿易中心,其中西市因距離絲綢之路的起點開遠門較近,周圍坊里居住不少外商,成為國際貿易市場。大食商人往來長安及中亞,引入琵琶、葡萄、西瓜等作物。國內商業也因水陸交通便利而蓬勃發展。
政治上,唐玄宗在這一年任安祿山為范陽節度史,可見當時任用外國人為官之開放。同時期日本的遣唐使也頻至長安,可說是東亞文化交流的黃金時期。文化上,詩壇有李白、杜甫,畫壇有吳道子、張萱,玄宗也成立梨園推廣戲曲,樂舞、傳奇皆發展成熟。佛教、道教也在歷代皇帝的支持下發展穩固,再加上景教、祆教、伊斯蘭教都活耀在這座寬容的城市中,讓長安成為如同牡丹花般瑰麗繽紛。
本書是《東亞歷史漫遊》系列叢書之一,希望以細膩的繪圖及考證嚴謹的文字,為讀者帶來輕鬆卻深入的閱讀經驗,從政治經濟、日常生活、信仰文化等各面向,切入東亞不同時期的重要都市,不但展現一國之都的社會百態,也能一窺東亞文化的交流互動。

 

作者簡介

梅心怡
加州大學洛杉機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歷史學博士候選人、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歷史學碩士。熱愛歷史,希望能讓更多人知道歷史並不枯燥乏味,可以用輕鬆有趣的圖文聆聽過去的聲音,了解古老時光的動人之處。

趙家璧
東海中文學士、加州州立大學長堤分校(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Long Beach)語言學碩士,喜歡看書,也喜歡為小朋友寫有趣的故事。相信很多知識都可以是有趣的,對於和身邊的人分享新知樂在其中,因此一直嘗試著文字創作的工作,希望能與更多人分享發掘新事物的快樂。

繪者簡介
韓采君、趙大威
韓采君,復興商工美術科西畫組,在動漫相關領域有近十年的工作資歷,曾任漫畫助手、遊戲與動畫背景美術,對於美術風格與色彩設計有著豐富的經驗。
趙大威,大學畢業於加州藝術學院(CalArts)角色動畫系,回國後於臺灣藝術大學多媒體藝術學系取得碩士學位,擅長傳統2D動畫與分鏡繪製。
夫妻兩人曾合力製作:《菊花小箱》、《黑熊阿墨》等動畫作品,長期投入具有共同視覺特色的圖像創作,並期望作品能帶給讀者愉悅的心情。

邱書怡
出生於台灣台北,旅居美國, 畢業於紐約視覺藝術學院(School of Visual Arts)。嫻熟傳統手繪動畫技巧,對角色觀察與表演有著專業的基礎。熱愛動畫和兒童繪本,認為那是通往奇幻王國的媒介。

胡博閎
1977是爸媽生的!!
1993是學美術的$
2003是想應用的#
2007是常矛盾的&
2014是愛造夢的@
接下來我不知道耶?

張智强
出生於台灣台北,畢業於新竹師院美勞教育系,目前從事動畫設計相關工作。從中學一路到大學,皆就讀於美術相關科系,因此奠定了深厚的美術基礎。喜歡特別、不受拘束的繪畫風格,認為繪畫可以表現自我的獨特性。

許智傑
彰化人,喜歡走路,特技是徒步走了半個彰化。念了平面設計後反而開始畫插圖和作動畫,最近開始努力自己學作菜。

程樂蕓
台北人,畢業於加州帕沙迪娜藝術大學。嗜吃甜食,熱愛巧克力,所以滿口蛀牙,但還是喜歡哈哈大笑。最喜歡故事,更喜歡實驗各種媒介來創作故事。得意技是看中文書頗快(曾經一天之內K完一本厚3cm的小說,哇哈哈哈哈哈~~)

 

目次

前言:生氣蓬勃的世界文明
都城圖:聞道長安似弈棋
明德門:迎向世界的長安城
響著駝鈴的粟特商隊:錢帛並行的市面與國際貿易
西市:五陵年少的繁華金市 
東西市:求利莫求名的客商寶地
大明宮:站在盛世之巔的玄宗皇帝
興慶宮:海納百川的大唐帝國
大雁塔:從一介白身至雁塔題名的登第之路
宣陽坊:碁布櫛比的城坊生活
興化坊:鐘鼓饌玉的權貴生活
矯健颯爽的戶外活動:屢過飛鳥的蹴鞠之戲
剛健豪放的競技博奕:擊鞠王孫如錦地,鬥雞公子似花衣
弦鼓一聲雙袖舉:東西合璧的大唐舞姿
寺廟的戲場下的笑語驚呼:熱鬧非凡的百戲散樂
文化藝術的黃金年華:漫卷詩書喜欲狂
平康坊:妙語如花的南曲娘子與華麗濃艷的青蛾紅妝
長安四時皆是歡慶:從燈似月懸的元宵至花好月圓的中秋
遠近持齋來諦聽:度化世人的佛影梵音
神燈佛火百輪張:虔敬供養的刻像變文
流沙丹灶與三夷教:道觀、祆祠、波斯寺的多元發展
雲邊驛路的中繼站:行旅整備的驛站與逆旅
今日西安:百年世事不勝悲
參考書目
索引

書摘/試閱

明德門:迎向世界的長安城.
清晨五更三籌,從皇城內的承天門到南北貫通的朱雀大街,長安城六處的街鼓聲聲應和,四百響的街鼓,分為幾波才剛響歇,朦朧的朝色也漸漸爬上長安城的東牆。宵禁結束了,趕早出城的人們,這時才能匆匆踏出坊門,向朱雀大街的盡頭聚攏,等待城門大開。而微啟的城門外,等待進入長安的人們更來自四面八方,有些只是從鄰近鄉間進城買賣的商販,但也有些身懷通關過所的遠道旅人,在轉換了數次水路、陸路後,正一面清點牲口上的行李、貨品一面準備查驗入城。雖在旅人們在風塵僕僕的行裝下略顯疲態,但看著明德門雄偉的城樓,仍難掩驚歎的神情。
作為長安城南端的正中之門,明德門的建築氣勢恢弘,出入口共有五個門道,為全城最多。但平時人們能用的只有四個;騎馬駕車的人通過最外側兩個門道進出,往內的兩個門道則讓徒步的行人使用,而正中央的門道,平時都緊緊關著,唯有皇帝出巡時刻才會開啟的機會。

交通便捷的唐代
天寶年間的長安,可說是牽引歐亞大陸脈動的核心城市之一,透過是軍事、外交、文化與商業的力量,大唐帝國突破地理屏障的限制,通過陸路與海路與鄰國密切往來。以長安為中心,隨著西域駱駝商隊的腳步,由西北可穿過敦煌與蔥嶺,向西南可通過天竺,一路走到裡海沿岸的波斯、大食。往東北則能沿東海的海岸線走陸路直達渤海岸邊的靺鞨國,或出航東海,前往東方海外的日本。南方的海路更為遼闊,自南海出航,途經真臘、繞行天竺南端,直到大食南岸的港口,都能見到大唐的船舶。


響著駝鈴的粟特商隊:錢帛並行的市面與國際貿易
康家的商隊自波斯以東的康國出發,途經碎葉城、踏進玉門關,在涼州歇腳後,又跋涉了數日,在今天一早到達長安城。他們駝鈴的聲響才傳進西市的坊門,牙人胡二就已聞風而至,胡二正試著拉攏康家一行的生意,他說康家這次攜來的香料、珠寶甚至是女奴,若交給他介紹,勢必能找到好買家,迅速得個好價錢;又說,如果康家回程時想添上兩匹駱駝,也請務必找他介紹可靠的牲口賣家。
其實,像康家這樣的粟特人商隊,可說是東、西兩市的貿易主力,他們大多來自波斯東側的石國、曹國、康國等聚落。粟特人的男子大多在二十歲前後就跟隨商隊踏上旅途,繁盛的長安自是他們趨之若鶩的寶地。隨著頻繁的交流,信奉祆教的粟特商人們,除了經營自己的商號酒肆外,也在長安城中延續信仰,建立祆祠。

牙人
牙人指的是仲介買賣兩方的商業掮客,開元、天寶年間商業鼎盛,牙人在市場上撮合買賣兩方,賺取仲介費用,但在遇到牲口或奴婢這類買賣風險較大的商品時,牙人還必須在契約上連帶擔保商品的健康與合法性。

錢帛兼行的市面
從西漢一直流通到隋代的五株錢銅幣,在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正式下台一鞠躬,取代它的新貨幣是朝廷統一鑄造的「開元通寶」。「開元通寶」也是銅幣,一枚一文錢,十枚為一兩,正如歐陽詢在錢範上書寫的「開元通寶」四個大字,它的發行正是大唐朝廷對官鑄銅錢全面流通的期望。雖然開元通寶的使用象徵了金屬貨幣的普及,但銅幣仍不是市面上唯一承認的貨幣,通稱為「絹帛」的絲織品,也是用於計價、稅賦與交易的貨幣之一。舉例來說,當官方需要徵調民間人力協助工作時,一人一天的工錢,依規定就要付給三尺絹,天寶三年時,一匹布索價兩百文,所以三尺絹就等同於十五文錢,此時的米價也十分穩定,長安城中約莫十三文錢就能買到一斗米,所以辛苦服一日徭役的工資,應是足夠一個小家庭溫飽了。

櫃坊與質庫
將一千枚開元通寶串在一起,就成了一貫錢,一貫錢重達六斤四兩(約3.8公斤),所以,如果你是奔波營生的客商,出門得帶的貨款絕不止一兩貫錢,旅程中攜帶大量銅幣既沈重也不安全。因此,東西市中,不管是波斯商人經營的「波斯邸」還是藥店一類醒目的商家,都開始提供寄放銅錢的新服務。到了玄宗開元初年,寄放貨款資金的服務,已發展成「櫃坊」這樣的專門行業,當交易金額較大時,商人可待買賣成交後,再請對方至櫃坊領取存自己存放在那兒的金錢,或將新得的貨款鎖進櫃坊。櫃坊因資金充裕,有時還能滿足商家,甚至是官方借貸金錢的需求,並收取利息。
質庫則是當鋪,在長安城中十分常見。急需用錢的人,都能拿有價值的財物到質庫借貸銀錢。早年的質庫多由佛寺經營,但近年來,許多是資本雄厚的富商,甚至是官員貴族都開始做起質庫的生意。雖然朝廷一再禁止官員經營質庫牟利,但是因為利息利潤驚人,而且抵押品常常包括了許多奇珍異寶,私自經營質庫的官員一直未曾根絕。


平康坊:妙語如花的南曲娘子與華麗濃艷的青蛾紅妝
三月初春的陽光和煦,對於今科進士們來說,這更是個春色旖旎的季節,默默無聞的日子在登第的那刻結束,他們受邀參加官家私宴,在連日宴飲中成為城東平康坊的常客。位在皇城正南第一排的平康坊,隔著春明門的大道與官署林立的崇仁坊南北相對。坊內聚居了長安城中屬教坊官籍或自行營業的名妓,也有多達十五處各藩鎮駐京辦公的進奏院設於此坊。新科進士張郎耳聞南曲劉五家,有位彈琴唱曲,行令作詩無不雅馴的裴三娘,但幾次走訪都無緣得見。今日張郎君與幾位同年再次遞了紅箋名紙走訪劉五家,待他們一行酒過三巡,裴三娘這才終於從一群駐京進奏院官員的宴席離開,來到他們的席間。裴三娘果然名不虛傳,作詩行令全都詼諧應景,可謂妙語如花,令張郎深心傾慕,不禁盤算著本月八日街南保唐寺講經之時,就算得花上一千文銅錢給假母劉五,也要與裴三娘相約至寺中聽經。

蹀躞腰帶
蹀躞帶本是胡人垂掛隨身物件的腰帶,朝廷曾一度規定官員須佩帶蹀躞,隨身攜帶小刀、礪石、火石袋等七項物品,因此除了天子帶佩有十三環的蹀躞帶外,一般的蹀躞帶大都佩有七環。開元年間,官員身佩蹀躞的規定解除,蹀躞帶反而成了女性穿男裝、著胡服時的流行配件。

女性帽飾
唐代女性服飾有戴帽的傳統,自唐初到開元天寶以來曾有幾次習慣上的轉變。唐代最早的流行是羃 ,這種來自西北民族的女用頭巾為了阻擋風沙而設計,能遮掩整個頭面甚至全身,在太宗一朝成為貴族女性外出時防止外人窺看的常見裝束。但到了高宗、武后的時代,雖然保守人士意圖抵抗,仍沒能阻止流行轉較簡化飄逸的帷帽。開元之後,帷帽再度被更為輕便的尖頂胡帽取代,天寶四載的現在,別說胡帽了,就是女性在街上露髻而行,人們有都司空見慣了。

髮髻妝容
大唐欣賞豐腴健美的女性,開放的風氣下女子的妝容也有許多講究。女性的基本髮式是以簪或釵挽在頭頂或側面的髮髻,樣式五花八門,有些華麗的高髻甚至得內藏骨架固定,若再配上釵子末端綴上成串珠翠的「步搖」,那走起路來真可令人目眩神迷。面上的學問也不小,除了得挑選形狀合適的花鈿貼在眉心,還得留意當今流行的眉形是濃闊、細長還是蛾翅的樣式,點唇的色彩要選緋紅、紫色還是奇異的烏黑之色,看來女子若要趕上時世妝的風潮,可是一樣也馬虎不得。

裙裝與衣袖
唐代的女性以穿著腰高至胸的長裙為莊重,多摺曳地的長擺則是奢華的象徵,上衣則穿衣身短窄的上衣,單層的稱為「衫」,秋冬有夾裡的稱為「襦」。女性在室內或宴會時喜愛寬大的袖口配上披掛在肩背或雙臂上的飄逸帔帛,工作或活動時則有袖子短至肘部以上的「半袖」可以搭配,當然,袖口窄小的胡服或男裝,也是舞蹈或乘馬出遊時的好選擇。


長安四時皆是歡慶:從燈似月懸的元宵至花好月圓的中秋
唐人的假日多與節令有關,一年中幾乎每月都有節日,因此官員們也幾乎月月都有假期。每個節日休息的天數不同,短則一日,長則能到七日,拿弘文館工作的元校書郎來說,他全年固定的節假高達四十七日。和依時而行的長安居民們一樣,元校書郎在每個重要的節日,都有相應的活動慶祝時序推移,或舉行宗教儀式,或有熱鬧的娛樂節目,也可能只是享用特殊的食物並與家人共渡閒適的一天。

臘八
十二月初八相傳是佛祖釋迦牟尼悟道的日子,因此臘八在佛教盛行的大唐,又被稱為「成道節」。元校書郎這天與妻子來到著名的大慈恩寺禮佛聽經。和長安所有的寺院一樣,大慈恩寺也根據佛祖得道的故事,以雜糧和乾果煮成的臘八粥;供佛之後,分送給來到廟裡的施主與鄰近地區的民眾享用,元校書郎和妻子一人就喝了兩大碗。

除夕送神
長安的年假以除夕為中心,前後各放三日。除夕當夜,元校書郎家也在送灶神,他請來僧人誦經;再讓妻子將灶馬貼在灶前。由於灶神又被稱為「司命」,他們也不免俗地在灶門塗上酒糟,稱為「醉司命」,盼望乘著酒意返回天庭的灶神,能對少說些他們的壞話,保佑家庭平安。今夜元校書郎的灶中也會放上一盞燈火「照虛耗」,目的是對付喜愛盜人財物的惡鬼「虛耗」,使他受燈火的驚嚇而不來侵擾。

守歲
除夕是團圓的日子,長安城從皇城到民家,戶戶都在守歲。元校書郎今天也在皇城中參加款待群臣的盛宴。這場盛宴通宵以珍貴的檀木燃起篝火,也施放爆竹,在歌舞昇平中,群臣將歡慶的畫面寫成詩作,獻予皇上。回到家中,雖沒有宮內的豪華場面,但長安的居民已能在冬季保存鮮花,燭火通明的團圓夜裡,妻子在香爐中燃起沈香,桌上擺著鮮艷的盆花,讓冬雪漸融的夜晚顯得格外溫暖。

元日
過完除夕就是元日了,元校書郎的妻子本打算趕早往西市去,卻在朱雀大街前被南洋諸國使節的隊伍給阻擋了。在元日這天,不只元校書郎一班官員會在早朝時向當今聖上祝賀,大唐各處屬地與鄰近國家的貴族或客使,也紛紛穿著盛裝、帶著本國的珍品,向大唐天子朝賀。客使攜來的貢品中,珠寶綾羅自然不在話下,連大象、花豹、鸚鵡等罕見的動物或珊瑚、怪石等意想不到的奇物,都在來朝客使的禮品單上。

人日
傳說正月初七是女媧造人的日子,元校書郎家在這天依照風俗吃七樣菜蔬煮成的七寶羹,驅除邪氣。將彩紙剪成人形的「人勝」貼在屏風上也是人日的習俗,雖然元家不像富人能以彩綢甚至金箔剪人勝,但近年長安城中在人日流行的花型、樹型或動物剪紙,元校書郎的妻子無一不精。今年人日,元家的屏風上就貼了一張精巧細緻的大公雞,令來訪的友人稱讚不已。

元宵
正月十五的上元節,長安城的夜晚光亮如晝。平日早早歇息的元校書郎,每年這天都會改變作息,與妻兒走訪全城賞燈,直至凌晨方回。中宗神龍年間(705-707)起,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取消夜禁三日,長安居民都能通宵達旦地出坊賞燈。當今皇上特別喜愛元宵,登基頭一年,就曾在皇城西北的安福門外豎起二十丈高的巨大燈輪,掛上萬盞花燈,再以五彩綢緞與黃金白銀裝飾,配上千名少女在燈輪下踏歌三日。自此長安城元宵的盛況年勝一年。

社日
立春後第五個戊日是春社,與秋社一樣,是一年兩次祭祀土地的節日,也是鄰里間共同飲宴的日子。春社一早,元校書郎與四鄰一塊兒以青、紅、白、黑、黃的五色泥土堆起社壇。祭典結束後,也免不了分食祭肉並暢飲一番。這天他也得到了皇上額外賞賜的梗米、海味與蒸餅,心情十分愉悅。

上巳節
三月三日上巳節,是屬於春天的節日,元校書郎與數位弘文館的同僚,這天打算拿著朝廷補助上巳出遊的款項,備上一些酒食和胡餅到郊外踏青。雖不知還有多少今人記得先秦時,利用上巳節至水邊除災解厄的原意,但上巳的長安城,早已萬人空巷地湧向郊外與江邊遊玩。不僅皇帝在曲江亭中賜宴群臣,江邊更是遊人如織,元校書郎一行連找個空地坐下都難,更別說一興流觴賦詩的雅興了。不過,每年的上巳日,若他來到曲江邊,總免不了遇上幾位同住長安,但已許久不見的舊識,可見曲江果真是長安人心目中上巳踏青,享受春色的首選之地。

寒食與清明
冬至後的一百〇五日是寒食節,這天起人們得禁火,吃冷食,到一兩日後的清明之日再起新火。皇城的內侍這天有鑽取新火的競賽,最先得火的人,將受賜三匹絹和一口金碗。元校書郎共有四天假日,出城掃墓的路上,他看見城中處處圍滿觀賞蹴鞠的人們,許多大宅的院牆內,鞦韆也載著少女的衣帶凌空揚起;這歡暢的氣氛,讓他不禁也想趁著假期,到擊鞠場上一展身手。

佛誕節
四月初八佛誕節是讚頌佛祖誕生的日子。長安城的各寺院,都正以浸泡香花的吉祥之水洗浴佛像。篤信佛教的元校書郎與妻子,一早便在街前等待「行像」的隊伍。一尊尊佛像端坐於蓮座之上,隨著僧人細心裝飾的寶車巡行各坊,各寺院的旗幡間夾雜百戲藝人,全城熱鬧非凡。

端午
仲夏將至的五月初五,皇上親臨興慶宮的興慶池觀賞龍舟競渡,喧騰的鼓聲和槳手的呼喝,周遭數坊都能聽見。這天,宮中照例大張宴席,雖然元校書郎品秩不高,沒能獲邀與帝皇同食,但他還是得到聖上賞賜的粽子、夏扇與新腰帶。他的妻子將畫有蛇、蠍、蜥蜴、蟾蜍與蜈蚣的五毒符掛在帳上,又將喚為五時花的石榴花佈置在廳前,希望今年炎夏能不受疫病侵擾。家族中的女眷今天也打算模仿宮中流行的遊戲,特製一批小巧的粉團與角黍放在盤中,再以小小的角弓輪流發箭射擊,射中哪個粉團的就能取走食用。

七夕
七月初七是女性的節日,元校書郎家未嫁的女兒與族中女眷,耐心等到夜闌人靜的時刻,將自己備置的瓜果香案供在院中,再對著皎潔的圓月穿針,乞盼織女能賜她們一雙巧手。末了,少女們各捉一隻蜘蛛,關在小盒中;明晨揭開盒蓋,蛛絲越密便表示盒子的主人手藝越巧。

盂蘭盆會
七月十五是佛家超度亡靈的日子,傳入中原後,更與儒家的孝道觀念結合,是個奠祭先人,為他們祈求福報的節日。元家夫婦帶著準備供僧的手巾與僧鞋,前往大荐福寺參加盂蘭盆會。由於盂蘭盆會的會場中不讓飲酒吃肉之人隨意進出,虔誠的元校書郎業已齋戒數日。寺前的盆壇在昨日已佈置停當,一條條長桌上供滿承裝各式素菜的盂蘭盆,這些菜色不但是平日食粥的僧人罕於見到的精緻菜餚,還細細的分出了二十四種顏色。此外,案上放滿施主們供養的各色供品,有花蠟、花餅,時鮮花果,甚至還有精工巧製的蠟燭與假花。儀式由僧人登壇誦念《盂蘭盆經》開展,在誦經聲中,元校書郎隨著眾人的隊伍繞行,將攜來供僧的衣物放在長桌之上。儀式完成後,無論本寺的僧人還是遊方的僧眾,全都坐下享用盂蘭盆中一年難得的盛宴。

中元節
自高宗皇帝將老子奉為,「太上玄元皇帝」後,當朝玄宗皇帝更尊老子為「大聖祖」,不但繪製老子的畫像頒行全國,也下令在官學之中交教授道家經典,道教在大唐的皇家與民間便備受尊崇可見一斑。七月十五,在道家稱為中元節,與盂蘭盆節的立意類似,也是各道觀設齋醮,為民禳災祈福的重要節日。同時,這天道教的信,也要祭拜守護城市與百姓的城隍爺,因此,中元節這天,長安城中的佛寺與道觀無不萬頭鑽動,熱鬧非凡。

千秋節
開元十七年(729)天下昌平,當朝皇上李隆基在群臣的籲請之下,將自己八月初五的誕辰定為節日,稱為「千秋節」。自此,元校書郎等官員在千秋節就有一到三天的假期。各地在這天向朝廷上貢本地的特產以為壽禮,有些高官還能在這天得到皇帝賞賜的絹帛或銅鏡。朝廷也在千秋節這天禁屠,並大赦天下囚徒為聖上祈福。皇帝的的壽宴大向來在興慶宮的花萼樓下舉行,皇上和貴妃與百官飲酒賦詩同歡共樂。今天元校書郎在千秋節宴中,觀賞了當今世上最為精彩的百戲。不但見到隨音樂起舞的馬匹、令他捏把冷汗的載竿之戲、以及在細索上擦身而過的胡女,最後,元校書郎還見著了犀牛這種令他目瞪口呆的異國奇獸。使他不禁為大唐天子的威儀心生感動。同時,這天也是秋社的日子,長安各地,也與春社之一相同,四處都是參與社祭後的宴席。

中秋節
長安城中處處飄起桂花香氣的時候,就是中秋的時節了。八月是秋收的季節,古來也稱中秋為仲秋,人們常在豐收之際拜月起舞。近年來,長安的人們已漸漸形成將八月十五特指為中秋,並有了相約賞月的習俗。中秋這天秋高氣爽,元校書郎雖然沒放假,卻也在傍晚受到同僚的邀約,來到曲江江畔飲酒賞月。酒過三巡,眾人泛著小舟來到波光粼粼的江心,望著圓月在水面的倒影,有人談起了當今聖上傳遍長安的逸聞。
話說開元六年之時,皇帝與申天師在八月十五時望月,經天師作法,三人飛過雲端,俯瞰長安城,不多時來到廣寒月宮。在巨大的桂樹之下,三人聽見陣陣仙樂,而數十名乘坐白巒的白衣女子,正飛舞著衣袖隨之起舞。正當皇帝聽得如癡如醉之時,申天師又再施起法術,將皇上請回人間。精通音律舞蹈的當今皇上,回憶著此次天界一遊,將月宮中的仙樂與歌舞譜成了《霓裳羽衣舞曲》,令梨園子弟重現天界歌舞。說罷之後,眾人舉頭更覺月色清麗,於是每人賦詩一首後趁興而歸。

重陽節
易經中以「九」為陽數,因此九月初九又被稱為「重陽節」。重陽是登高踏青的日子,這天元校書郎與族兄元七和姪兒小建依俗佩上茱萸,街鼓才響起,他們便出坊往曲江池北的樂遊原處登高。秋高氣爽,他們乘驢沿著大街慢慢南行,許多盛裝的官家男女,或乘馬、或乘輿,也正浩浩蕩蕩地往相同的方向前進。秋季的重九也是出獵之日,元家三人在接近啟夏門前,一行飛馳的馬隊越過眾人,往城外奔去,想必正是某家王孫打算帶著僕從出城圍獵。他們胯下的駿馬、腰間的良弓與手臂上雄健的獵鷹,都讓小建露出豔羨的表情。
傍晚回到家中,元校書郎坐在案前,對應景盛開的秋菊玩賞了一陣,再飲下了妻子泡製的菊花酒,一時又覺文思泉湧,於是喚醒了已在瞌睡的小建為他備紙磨墨,寫下一篇描寫秋日重陽的詩文。


弦鼓一聲雙袖舉:東西合璧的大唐舞姿
胡騰、胡旋舞
自從石國的舞者把胡騰舞帶進了長安,唐人有相互邀舞的社交習慣。每場宴會酒酣耳熱後,賓主分別上場一展舞姿的畫面,成了常見的節目。胡騰舞是種男性獨舞,舞者時而以靴尖踢踏地毯,反覆騰跳躍起,時而雙手反背,以蹲姿彈跳,表現舞者的力度與敏捷,趁著酒意,舞者跳到盡興時,腰尖所繫的長帶隨之飛揚,在眾人的喝彩中,連頭上的尖帽歪斜都顧不上了。與胡騰舞同樣流行的,還有康居國傳入的胡旋舞,以迅捷的旋轉動作為特色,胡旋舞很快地自民間紅入宮廷,當今皇帝的寵臣安祿山與貴妃楊玉環都是胡旋舞的好手,尤其是安祿山,體格肥胖卻能旋轉疾舞,在宴會中大受帝王與后妃的青睞。

柘枝舞
從宮中教坊、民家的宴會、城中駐軍到平康坊的店家,長安各處,只要有歌舞之處,柘枝舞都是極受歡迎的舞蹈形式。柘枝舞初從石國來到中原時,多以獨舞的方式表演,舞伎們身穿五彩寬袍、戴著綴上鈴鐺的胡帽,隨著明快的鼓聲,迅捷地踩踏旋轉,還不時以柔軟的身段擺動回眸,雖是女性為主的舞蹈,但並不陰柔,仍以剛勁健美的動作吸引賓客的目光。當柘枝舞流行越廣,雙人舞的表演也問世了,《雙柘枝舞》模仿佛教壁畫的畫面,讓一對舞伎腳踩蓮花圖案,翩然起舞,甚至有些華麗的演出,還會在舞蹈開始前,將舞者雙雙藏在碩大的蓮花道具中,再隨著舞步的舒展如同自含苞的花朵中綻放而出。

舞劍
開元三載,還是個幼兒的詩人杜甫,曾在郾城的廣場上見到一位人稱公孫大娘的梨園名伶舞劍,她的舞姿雄渾奔放、英姿爽颯,讓杜甫在往後多年,腦海中始終牢記技藝超群的女性。開元至天寶年間,從宮廷至民間,劍器之舞不但是種舞蹈表演,更被提高至藝術的高度。開元年間的名將裴旻,以劍舞的技藝高妙聞名,據說名畫家吳道子就曾從他劍舞中,體會到繪畫的意境,而公孫大娘行雲流水的劍舞之勢,也曾為草聖張旭帶來書法的靈感。

面具舞
北齊蘭陵王為了威懾敵軍,而在對敵時以駭人的假面遮蓋秀美的面容,蘭陵王連戰皆捷,因此將士們戴起面具,編成《蘭陵王入陣曲》的歌舞,傳誦他的事蹟。這段樂舞流傳至唐代仍深受歡迎,成了名為《代面》的宮廷樂舞,獨舞的舞者戴上猙獰的面具、手持金鞭,穿著華麗的紫袍與金腰帶,隨著樂音起舞;雖然玄宗時,因為《代面》逐漸趨向晚軟舞,失去戰鬥歌舞的特質,而被官方以「非正聲」為由禁演,這項特殊的舞蹈轉換形式繼續流傳,甚至被當時來到長安的日本使臣帶回奈良王朝,並因為貴族的喜愛,而成為當地宮廷雅樂的一部份。


寺廟的戲場下的笑語驚呼:熱鬧非凡的百戲散樂
務本坊中某家賣柴行商工作的崔阿門是個與皇城比鄰而居的市井小民,開元以來承平而富庶的社會氣氛,讓辛勤工作的他雖然享受不起貴族富商們奢華的玩樂,也不乏多彩多姿的休閒生活。當今皇上對熱衷於梨園教坊,任何宮中流行的表演,不多時也會成為長安街頭熱門的遊藝,來自四方的胡人、客商也將各國流行的百戲花樣帶進長安。當今皇上是百戲的愛好者,每年千秋節壽宴,都在興慶宮中觀賞百戲,內容五花八門,馴服動物的表演中,不但使馬匹、猴子隨音樂起舞,也讓西域進貢的大象依令動作,藝人有的做扛石、扛鼎的力技表演,更多做飛劍弄丸、高空走繩或頂竿爬竿這類驚險巧技的男女藝人。工作休息的日子崔阿門也會特地走點遠路,到新昌坊的青龍寺看戲,一場一場的戲棚看過來,熱熱鬧鬧地打發一天。但崔阿門對百戲情有獨鍾,當王府官家出行時,崔阿門最總是擠在街邊看領頭耍幡旗和頂杆的開道表演,但他還是希望有天能親眼見到人們口中的幽州女伶石火胡與她神乎其技的疊置與載竿之術。

疊置伎可說是力技與巧技的結合,當基底的團員紮穩馬步,肩上可往上疊人五層,最頂兩層的小童張開雙手,像座寶塔般得到滿堂喝彩。
飛劍弄丸的藝人,能手腳並用地拋接數把短劍與術顆鐵丸,如果技高如這位藝人,就是同時手拋四劍,腳弄五丸也還游刃有餘。
額上頂竿或肚上頂竿向來是老少咸宜的演出,若在竿上再加旋轉的碗碟,或有小兒在竿頂攀爬,那就更是技高一籌了。據說幽州出身的石火胡,能配合歌舞頭頂長竿,竿上張起五根弓弦,弓弦上還有五個女童矯捷地舞動,這個融合走繩、載竿與歌舞的奇技名聞長安,人人都盼望能一睹為快!

參軍戲
在寺院的戲場中,崔阿門最愛看參軍戲,這種專為製觀眾造笑料的戲劇一般有兩個演員上場,一個假扮官員的「參軍」,和一個穿著襤褸衣衫扮童子的「蒼鶻」,在台上打鬧,一問一答以言語相互戲弄,逗得圍觀的眾人捧腹大笑。這種最早因皇帝嘲弄貪污犯官而得名的戲劇,到了開元年間已發展成娛樂活動,本來受夥伴戲謔的「參軍」一角,也逐漸轉變為嘲弄「蒼鶻」的角色。宮廷中的貴族愛看參軍戲,開元年間擅演參軍戲的名優李仙鶴還因此得官職,拿到真正的參軍俸祿。長安的庶民也愛看參軍戲,每有演出,密密圍滿觀眾的台前笑聲不斷,坊里之中,不時也能看見小孩模仿前日台上蒼鶻誇張的動作

踏謠娘
愛看喜劇的崔阿門,有時也在踏謠娘的戲場下停留,看男扮女裝的苦情婦人,踏著搖擺的步子,哀怨地唱起丈夫的不是。其實,阿門和許多觀眾一樣,都在等著扮丈夫的演員出場,當他以無賴醉漢的姿態上場後,方才如泣如訴的氣氛頓時轉為滑稽的追打,一旁的觀眾,也忍不住鼓譟應和起來。這種表演據說出自北齊時一個貌美的婦人,她醜陋且嗜酒的丈夫沒有官職,卻愛自稱郎中,每次酒醉便追打妻子,受盡委屈的婦人,便將自己的遭遇編成歌舞,向四鄰泣訴,到了天寶年間,這樣的表演又被稱為「談容娘」,在民間與宮廷都十分風行,詩人常非月還曾寫過一首《詠談容娘》,描繪演員的情態與開演時的盛況。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42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