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重返黑船來航前夕,體驗依時而行的江戶時光
在幕府將軍統領天下的中心,享受富足多彩的都城生活
跟著參勤交代的大名隊伍,一窺井然有序的武士社會
踏入庶民安居的擁擠長屋,感受職人散工的喜怒哀樂
去寺子屋學習,上歌舞伎看戲
在神明處處護持的街町中漫步,認識日本精神的今與昔
1853年,也就是江戶時代的嘉永六年,此時德川幕府的統治已過了兩百五十年,江戶也早已成為人口超過百萬的巨大都市。儘管天皇及朝廷仍在京都,江戶卻憑藉著幕府將軍的權勢、自全國各地蜂擁而至的武士、商人、工匠、藝術家們,以及完善的水陸交通網,成為實質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對江戶人及日本全國來說,這是特殊的一年,馬修.培里(Matthew C. Perry)率領美國海軍船隊無預警地駛入江戶灣,希望向日本政府遞交美國總統國書並協商開國,而第十二代將軍德川家慶也在這突發事件的十九天後離開人世。
《江戶一八五三年》以繪本的型式,帶領讀者見證日本江戶城,在美國黑船來航前夕的生活百態。儘管世界局勢變幻多端,黑船的到來也引起諸多討論,但德川幕府的政權雖已見疲態卻依舊穩固。對江戶老百姓來說,對未來的不安仍是朦朦朧朧的影子,日常生活看起來與平常無異。繁榮的商業造就了各種消費文化的興起,各式餐飲、澡堂、劇場、流行裝扮成為市民的生活中心,甚至還出現各種產品的購買指南或劇場觀賞手冊等服務性出版品。而教育的普及、印刷出版業的繁榮,也讓文學戲劇作品或以黃表紙的文字型式,或以浮世繪的繪畫流通。儘管天皇定都於京都,但江戶卻以繁華又獨具特色的都市生活引領日本全國。
本書是《東亞歷史漫遊》系列叢書之一,希望以細膩的繪圖及考證嚴謹的文字,為讀者帶來輕鬆卻深入的閱讀經驗,從政治經濟、日常生活、信仰文化等各面向,切入東亞不同時期的重要都市,不但展現一國之都的社會百態,也能一窺東亞文化的交流互動。
作者簡介
梅心怡
加州大學洛杉機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歷史學博士候選人、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歷史學碩士。熱愛歷史,希望能讓更多人知道歷史並不枯燥乏味,可以用輕鬆有趣的圖文聆聽過去的聲音,了解古老時光的動人之處。
趙家璧
東海中文學士、加州州立大學長堤分校(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Long Beach)語言學碩士,喜歡看書,也喜歡為小朋友寫有趣的故事。相信很多知識都可以是有趣的,對於和身邊的人分享新知樂在其中,因此一直嘗試著文字創作的工作,希望能與更多人分享發掘新事物的快樂。
繪者簡介
趙大威、韓采君
趙大威,大學畢業於加州藝術學院(CalArts)角色動畫系,回國後於臺灣藝術大學多媒體藝術學系取得碩士學位,擅長傳統2D動畫與分鏡繪製。
韓采君,復興商工美術科西畫組,在動漫相關領域有近十年的工作資歷,曾任漫畫助手、遊戲與動畫背景美術,對於美術風格與色彩設計有著豐富的經驗。
夫妻兩人曾合力製作:《菊花小箱》、《黑熊阿墨》等動畫作品,長期投入具有共同視覺特色的圖像創作,並期望作品能帶給讀者愉悅的心情。
目次
都城圖:大江戶八百八町
參勤交代:跟隨加賀藩主一同上江戶
江戶城:以德川將軍為頂點的武士社會
加賀藩邸:大名與下級武士的日常生活
都市生活的插曲:火災與打架是江戶之華
大江戶首席男子漢:終年繁忙的消防員與捕快
日本橋:江戶繁華的中心之橋與日本的起點
三井越後屋:從小學徒至大掌櫃的升遷之路
江戶仔:町人的日常生活與夢幻職業
職人精神:以「粹」的精神生活每一天
長屋:蝸居在百萬人都市的一隅
寺子屋:支撐江戶高識字率的私塾教育
蓬勃發展的出版業:華麗的浮世繪和平價的草紙讀物
歌舞伎:全年無休的娛樂活動
兩國回向院:引領流行的相撲力士
吉原:花魁編織的溫柔鄉
節氣:順應四時的年中行事
江戶町民的天下祭:熱鬧華麗的神田祭
宗教信仰:處處有神明護持的江戶城
百鬼夜行:夜幕下的江戶依然熱鬧
旅行:與宗教參拜結合的庶民旅遊
黑船來航:改變日本命運的一年
結語:昨日的江戶與今日的東京
參考書目
書摘/試閱
參勤交代:跟隨加賀藩主一同上江戶
領有加賀、能登、越中三國領地的加賀藩,是領有約一百萬石的大名。1853年,藩主前田齊泰帶著兩千多人,浩浩蕩蕩地自居城金澤出發,沿著北陸下街道至江戶「參勤」。藉由每年令全國各大名往返領地與江戶的參勤交代制度,幕府得以集中權力、控制大名,也讓江戶成為全國各地物產、文化的匯聚之地。諸藩在江戶之間交流互動頻繁,而參勤交代沿途所經之處,也因為宿場、餐館或各類服務業而經濟繁榮。不過,諸藩不但要在江戶設立藩邸供藩主及其家臣居住,還要耗費龐大的人力財力於每年的奔波上,例如途中經過其他大名的領地,就要派遣使者贈送點加賀當地的土產;為了順利行進,會沿路清掃道路及整備橋樑;藩主與隨從住進宿場的本陣(旅店)時,還要支付住宿費並贈予本陣亭主禮金,有時還要自掏腰包整修旅店,可說是相當辛苦又勞民傷財。儘管如此,這也是加賀藩誇示實力的好機會,欣賞陣容龐大、服飾華麗的大名行列,可是江戶老百姓的娛樂之一呢。
參勤交代
「參勤」意指大名至江戶拜謁將軍述職,「交代」則指返回各藩國。最早的參勤交代是在慶長7年(1602年),加賀藩主前田利長以探訪母親芳春院為由,至江戶述職。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於寬永12年(1635年)頒布《武家諸法度》,規定每年4月,各大名輪替參勤,而且大名的正室及嫡子皆需住在江戶充當幕府的人質,目的就是為了控制大名。為了防止大名的妻子逃跑,箱根關所對從江戶出城的女性盤查極為嚴格。
加賀藩每年舊曆4月離開江戶,返回藩國,在藩國待一年後,次年4月再參勤至江戶。自1635年開始至參勤交代廢止的1862年之間,加賀藩參勤九十三次,交代九十七次,合計一百九十回,其中只有五十次發生於4月。未進行的年份通常是因為藩內饑荒、居城火災、藩主生病、過世、太過年幼,或遇婚禮而請假。
加賀藩一百九十回的參勤交代中,有一百八十一回是利用北陸下街道,途中經過越中、越後、信濃、上野、武藏等國,跋涉120里(約480公里)後才會抵達江戶。通常旅程要耗費十三天。
另外,根據1721年德川幕府的規定,二十萬石以上的藩國需出隨從約四百人,但是對各藩國而言,來往江戶的路程也是展現自家實力的好機會,總不能太寒酸地經過其他大名的領地,所以總是在財政允許的範圍內多帶些武士,還會臨時雇用農閒的百姓做些扛行李的雜務。加賀藩最高紀錄曾出動四千人,至19世紀初第十二代藩主前田齊廣回國時,也帶了三千五百人浩浩蕩蕩地上路。一般情況下也會有兩千至三千人左右。由金澤至江戶約需十三天的路程,要花費住宿費、行李搬運費、渡河費、各種用品之修繕費用、還要買土產給江戶的將軍、高官及沿途經過的其他大名。在文化、文政年間(1804-1829),一趟參勤交代要花費約320貫銀子,大約是台幣1億元左右。這樣龐大的開銷,即使是富庶的加賀藩也漸漸感到吃不消。
前鋒隊伍背著行李箱,上面印有金色的前田家梅鉢紋。前軍隊伍則浩浩蕩蕩地展現加賀藩的武力,先是二十人的長弓隊,後面跟著扛「御矢箱」的,裡面放著滿滿的弓箭與替換的弓弦。接者是二十五人的火槍隊、扛著毛槍、馬印及合羽籠(竹簍狀的行李)的,最後再跟著長槍隊武士二十人。中軍包括大名的駕籠(轎子)、扛行李、為大名取草鞋等僕役,以及持刀持槍的護衛。駕籠其實坐著並不太舒服。加賀藩規定,行進途中,所有人都要戴著笠。未行進間,如在等待渡船、藩主下轎下馬時、進入城內穿過市街時,就會脫下笠,並以淺黃或紺色的木棉袋裝著,以曲竹釣著背在肩上。
大名行列通過時,所有人都需避到一旁站著,靜靜等候整列隊伍通過,絕對不可穿過隊伍中間。如果是德川御三家(除常留江戶值勤的水戶藩外)經過時,老百姓還需要拜倒行禮。不過,只有產婆及飛腳(快遞)是例外。看!眼前就是一位產婆,無視前方迎面而來的隊伍,正急急忙忙地跑著,趕著去接生呢!
加賀藩邸:大名與下級武士的日常生活
將軍的一天
德川家慶每天早上6點起床,起床後,他會刷牙、洗臉、由小姓修剪月代及鬍渣。8點用早餐時,小姓會幫忙挽髮,御醫也會把脈診斷。將軍的早餐多半被記載為兩菜一湯,但其實這個兩「菜」是特指像煮芋頭、紅燒魚這類燉煮的料理,其他的食物並未包含在裡面。所以這一天,德川家慶的早餐是一碗白飯、內有半熟蛋的味噌湯、豆腐、魚板昆布及鯛魚生魚片合成的小菜、燉煮鲂鮄魚、海苔卷玉子燒、醃瓜,以及味噌醃蘿蔔,其實相當豐盛。不過將軍和御台所的飲食都煮得較軟,所以牙齒都不太會被磨損,不過大概是因為很少需要用力咀嚼,所以下巴的骨骼也不太發達。用完餐,將軍會著正裝去大奧。雖然此時御台所已逝世,但他仍會與側室與美津之方等人見面問安,並一起參拜歷代祖先的佛壇。之後就要返回中奧,開始與老中或大名見面,處理政務。中午用過餐後,得要讀書上課,內容包括四書五經、兵法詩歌,及書法藝術,身為將軍不但不能懈怠,還要文武雙修,因此還要勤練武術,不管是弓箭、劍術或馬術,都需要好好鍛鍊。晚上6點,就到了洗澡及用晚餐的時間了,如果待會要去大奧,在這之前就要通知大奧的人員準備。之後等於是自由時間,德川家慶有時會去大奧,有時則留在中奧讀書,晚間10點就準備就寢了。
加賀藩主的一天
前田齊泰平時都早上7點起床,但因為今日是初一,他必須進江戶城拜謁將軍,所以6點就起身了。他8點就乘著駕籠,帶著包括家臣、隨從等六十人前往江戶城。像他這樣身份較高的大名可以乘駕籠進大手門,至門內的「下乘轎」再徒步向內走。身份較低的大名就要在內櫻田門下轎了,而隨從都要在大手門外等候。進到江戶城後,依各人官位及石高,大名會被領至相對應的控席(等候室),前田齊泰因此被領至「松之大廊下之間」。從9點開始的拜謁,往往會耗費一上午,但因為這是向將軍展現自己忠誠度的好機會,所以前田齊泰並不敢無故不來。若是平常的日子,他應該就是留在上屋敷處理政務。因為幕府會派人監視大名,所以他平常也不會隨意出門。
同心的一天
身為同心的久右衛門,每天早上7點起床,早餐是熱白飯配冷豆腐及醃漬小菜,另外還有一碗蘿蔔泥味噌湯。他8點就準時到南町奉行所工作。上午10點,與力千之助抵達奉行所,久右衛門立刻向上司報告前晚木挽町火災的後續處理事宜,接著他就去淺草辦案。中午就近與同僚走到附近的小飯館,點了一份16文的納豆汁定食裹腹。下午回到奉行所繼續辦公到4點,下班後決定去附近的道場練練劍術,畢竟身為武士,萬萬不可疏忽武術的鍛鍊。晚上6點多回到家,吃了茶泡冷飯配醃漬小菜。飯後正悠悠哉哉地一面讀書一面與妻子閒聊,10點準備就寢時,平日為他蒐集情報的澡堂三助熊藏跑來,嚷嚷著小傳馬町一帶失火了,久右衛門便趕忙出門支援,一直忙到隔日早上才回到家。
與久右衛門相比,來自松山藩的佐太郎就輕鬆多了,身為「留守居」的他,平日要接受幕府下達的命令、進行本藩與他藩之間的外交工作,尤其要與其他藩士多聯絡,上料亭探取情報,在藩主登城時也會陪同,於等待期間和其他藩士交換情報。不過,就算是這麼重要的職位,佐太郎一個月平均只要出勤六至十天,其中約六成是擔任宅邸的文書工作,四成就是擔任留守居,可以說一年間至少有兩百五十天是沒有勤務在身的。
江戶的時間
江戶人是以「不定時制」來計算時間,也就是時刻是依照季節來變化的。每天早上的「明六刻」固定是日出的時間,所以大約是現代的5至7點之間,夏天白日長,早上5點左右就是「明六刻」了,但到了冬天,就會延至早上7點。晚間的「暮六刻」也是同樣的情形,大約是現代晚間5至7點。江戶人會觀察太陽,也會聽城內報時的鐘聲來確認時間。為了方便起見,左圖的時間表是採春天秋天的中間值來計算。江戶在日本橋石町、上野、淺草寺、本所、芝切通、市谷八幡等地設有報時鐘。市區的民眾皆可聽到鐘聲,不過,居民必須繳納「鐘役錢」,也就是雇人撞鐘的費用。報時的鐘聲會先敲三下提醒,再敲實際的時間,因此當早上江戶人聽到九下鐘聲時,就知道是明六刻了。
武士的工作及俸祿
1853年金幣的含金量越來越低,因此一兩的實際價格大約只有台幣1萬4仟元(約日幣5萬元)。御家人金之助一家三口,推算一年的收入大約是台幣33萬4600元,總支出為32萬9仟元,僅結餘5600元。雖然武士中也有收入高的,像是知名的町奉行遠山景元(1793-1855),收入包括薪水知行3000石(扣掉上繳的稅,實際收入為1050石),以及身為旗本原就有的家來14人(合計600石的祿米),也就是說遠山的年收入是1650石,相當於台幣2310萬元。若是收入最低的下級武士,薪水只有3兩1人扶持,也就是約4.8兩,合台幣6萬7200元。這樣看來,武士的收入差距極大,而大部分的武士都面臨收入不足、需要舉債渡日的窘境。因此,下級武士往往都會兼差,像青山町的鐵砲百人組就以糊紙傘有名,他們做的傘因此被稱為「青山傘」;牛込弁天町的根來百人組則以做直徑1.8公尺的大燈籠出名;大久保百人町的鐵砲百人組都熱心於栽種杜鵑,甚至被評為「江戶第一壯觀」,吸引很多遊客;御徒町的御徒武士組則從事金魚養殖。另外,巢鴨的羽根細工、山之手一帶的風箏、養鳥、竹細工都很有名。下級武士的妻子也都親自包辦所有家事,並會製作牙籤、髮簪等手工品貼補家用。
大江戶首席男子漢:終年繁忙的消防員與捕快
伊波呂消防隊
振袖大火後,江戶展開一連串都市更新計畫,大量開闢火除地(將沿街的建築物都向兩側退縮,空出一塊廣場般的空地以作火災避難之用,也能防止火勢蔓延至其他建物)、重新配置大名宅邸、改良屋頂材質、架設兩國橋,以便疏散民眾至本所、深川一帶,江戶的市區範圍因而逐漸跨越隅田川向東擴張。江戶本來只有大名火消與旗本組成的定火消,之後名奉行大岡忠相於1718年設立了町人火消,編列一到十隊,每隊再以平假名的順序設立伊波呂四十八小組。伊波呂消防隊總人數大約計有一萬人,各組分守不同區域,維持消防隊的費用則由各町負擔。每組消防隊分為頭(隊長)、副頭(副隊長)、隊旗手、鳶(土木建築工人、架子工)、平人(持消防鉤)、筒先等。英勇的消防隊都會穿短外掛,上面有各小組的標誌,衣領上也寫有名稱及職務。這些消防隊員平日多是建築工人,在火災發生時就會放下手邊工作,奮不顧身地前往現場,聽從隊長的指揮救火,英姿颯爽的身影,讓他們成為江戶老百姓憧憬豔羨的對象。不過,這些熱血青年習慣了火速地破壞房子,又要和別組搶功,所以各個性急火爆,打架鬧事也時有所聞。
火消的工具包括纏(隊旗)、龍吐水、大團扇、梯子、消防鉤、鋼叉、玄番桶。隊旗如同消防隊的標示,不但具有指揮作用,也是向別組宣告「這是我的功勞」的手段。底下的隊員,一面用大團扇驅散火星,一面用鳶口(消防鉤)、刺叉及大鎚子用於拆除房屋。另外還有龍吐水,也就是噴水水泵。在玄番桶裡注水後,從水泵口向上噴水制止火勢蔓延。不過因為要不斷注水,水能噴出的高度也有限,所以滅火還是以拆除易燃建築為主要辦法,噴水只是輔助性地降低隊員,尤其是旗手被燒到的機率。如果立即撲滅大火,該組就會在屋頂上立起寫有組名的「消劄」(木牌),以此證明滅火的功勞。
木戶番
這是設在木戶(町門)旁守衛,每天早上六點開門,晚上十點關門。值班人「番太郎」負責各街道及町門的管理,晚上會敲著拍子木,一邊喊著「小心門戶!小心燭火!」一邊巡邏。若是過了門禁時間要通過町門,就要由番太郎陪同至下一個町門,或是由他敲擊拍子木通知下一道町門的木戶番,可以說番太郎是維繫江戶治安的基層人員。每個町的木門旁還有儲水槽、梯子等消防用具。因為薪金微薄,難以維持生計,番太郎就在值班用的自身番屋裡做些小生意,所以又被稱為「商番屋」。這裡多半賣草屐、草鞋、掃帚、擤鼻涕紙等日用品和零食,到了夏季和冬季,還會賣金魚和烤紅薯,對鄰近住戶及來往旅人而言是相當方便的雜貨店。
町奉行
町奉行是管理江戶治安、司法、防災、制定法令的行政長官。江戶有南、北兩町奉行所,各有一名町奉行,每月輪番值勤,輪值者主持訴訟及判決,但非輪值的町奉行也是要率領手下辦案、巡視,而判決結果需由兩位奉行共同商議。町奉行沒有固定的任期,但多為三到五年左右,俸祿為3000石,扣除上貢的稅米還剩1050石,年薪約等於台幣1470萬。兩位奉行手下各有二十五位與力,人力可說是相當吃緊。儘管一般人多半認為町奉行所的職責就是緝捕犯人,但實際上,審理各類刑事民事案件、設置町火消、控管物價、管理小石川養生所、巡視各河岸倉儲等工作都歸屬於町奉行所。若遇上案件發生在武家大名宅邸或是寺廟神社,必須與大名及寺社奉行協調。有時還要接受民眾為主公、師父、父母、兄姊等長輩「仇討」(報仇)的申請。町奉行會將復仇者的姓名、身份、年齡等資料記在「敵討帳」中,並發予許可證書「仇討免許狀」。得到許可證的人報仇殺敵後,出示此證並向官府呈報,就不會受到懲處。
町與力
南北奉行所各有二十五位町與力,底下各有一百二十名左右同心。在町奉行所中,與力和同心是主要執行調查、緝捕工作的人。儘管理論上與力和同心的職位是只能做一代的,但實際上多半成為世襲的職位,這是因為這份工作是需要非常了解江戶的大街小巷、人脈要廣、情報要全,底下的線人也是個人累積的資源,所以多半會將這些傳承給自己的兒子或女婿以繼承家業。又因為與力和同心的多半聚居於八丁崛一帶,所以江戶人都稱他們為「八丁崛老爺」。町與力、火消頭及歌舞伎演員,合稱「江戶三男」,被江戶人視為最有男子氣概也最欣賞崇拜的對象。
町同心與岡引
町同心追捕犯人時,手上會持無刃的長刀、刺叉或梯子等道具,當然,還有彰顯捕吏身份的捕棍「十手」。但兩百多名同心無法維持整個江戶的治安,因此同心會自行以每月2分至1兩的薪水雇用「岡引」,也就是線民來打探消息。町與力的年薪是200石,扣除稅約為台幣98萬的,有些與力還會將幕府規定的三百坪房屋分租出去,以賺取些許外快。同心的收入則是30俵2人扶持,算起來年薪也才19萬7400元,房子則約100坪。因為同心要自掏腰包付線人費給底下的岡引,按規定還要雇兩名僕人,經濟上不算寬裕。不過,無論是與力或同心,因為辦案的關係,有時會得到商家或武家的委託,禮金或外快的收入也不少。因此雖然官方給予的薪水不算高,但八丁崛老爺們的生活比一般中下級武士優渥得多了。
火付盜賊改方
為了有效疏解町奉行所的龐大責任,又因明曆年間的振袖大火後,德川幕府打算嚴加防範縱火及竊盜,因此成立「火付盜賊改方」,簡稱「火盜改」,以此職位武力鎮壓放火、強盜、賭博等重罪。火盜改底下有與力五至十人,同心三十到五十人。抓到犯人後,火盜改會模仿町奉行所內進行審判的「白洲」(鋪有白色細砂的庭園),在自家庭院中鋪上同樣的白砂,讓嫌犯坐在上面接受審判。審判結果直接向幕府的若年寄報告,可說是與町奉行平行的特別警察機制。最有名的火盜改莫如人稱「鬼之平藏」的長谷川平藏(1745-1795),其任內將關八州大盜神稻小僧,以及在江戶市區內犯下諸多暴行的葵小僧兩大集團一網打盡,加上對老百姓親切認真的態度,因此受到江戶人的廣大支持,常暱稱他為「本所的平藏大人」呢。
小石川養生所及淺草御藏米河岸
町奉行所必須管理政府為貧民所設的免費診療所,最有名的就是於1722年成立的小石川養生所。小石川養生所附近有藥園,收容人數也從原本的四十人擴增為一百五十人,還在原有的內科外增添了外科及眼科。町奉行所的另一個職則是巡視河岸的貨物以避免倉儲起火或被盜,像幕府的米倉淺草御藏。這裡的米是用來支付旗本及御家人的薪資,由管理幕府財政的勘定奉行負責,但是町奉行所需巡邏以維護治安。
日本橋:江戶繁華的中心之橋與日本的起點
繁忙的日本橋自清晨漁夫們將剛捕上來的新鮮魚貨卸下後,就開始喧鬧的一天了。日本橋作為日本全國道路網「五街道」的起點,又連接江戶豐富的水路網,匯聚了全國的商品,難怪從早到晚都人聲鼎沸。瞧!一輛代八車上載著一大捆貨物,車夫又推又拉辛苦地前進,大概是因為太重了,車子不受控制地從平素通行的左側往右邊傾斜,還差點撞翻一旁的駕籠,嚇得腳夫趕忙閃開。左側還有挑著擔子準備過橋的小販,大概是要到另一端的青物(果菜)市場去叫賣吧。旁邊的小巷子傳來捕吏的呼喊聲,聽起來正在追捕一名光天化日下行竊的小偷呢。
不過,這頭正大聲叫賣大隻「初鰹」的德助,可沒空去管這些。每年剛自九州游到江戶灣的初鰹可是江戶人心中的夢幻美食,各個都蜂擁到德助的攤子爭睹今年第一批鰹魚。這時節的鰹魚肥美豐腴,做成生魚片特別好吃,所以江戶人願意花大錢購買,甚至還有「為了買初鰹不惜賣掉老婆」的說法。賣一條鰹魚的價錢能支付德助所住的長屋近一年的租金,價格更高時,還可能賣到一條二兩的價錢,這可是一般商家下女一整年的薪水呢。啊~因為客人都擠在德助的攤子前,擋到了上下橋的路,一堆駕籠因此大塞車了!不過,因為無論是武士或平民都可乘坐,費用又便宜,所以江戶大街上駕籠塞車的情形實在是稀鬆平常。
德助的妻子阿時則是去另一邊的八百屋(蔬果店)買筍,想著今天可以煮鍋竹筍飯,順便打聽一下右側正在施工的房子將來會開什麼店。一旁的帳面問屋看來沒什麼生意,小夥計只能盯著自家的大福帳(帳簿)發呆,不像隔壁的十軒店,儘管女兒節已過,客人仍絡繹不絕地購買精緻華麗的雛人形。阿時想著待會兒先向木戶番旁的唐人飴小販買些糖果給女兒小香、和那位剛與飛腳(快遞)相撞的小販買張瓦板(報紙),再到旁邊的藥店買瓶「江戶之水」,那可是現在江戶最流行的美容聖品啊。唉呀!有一群人正在街上打架呢,惹得路人、行李挑夫,甚至是正在聽說書的民眾都忍不住看熱鬧。不過,打架在江戶可是常有的事,所以一旁騎馬經過的町奉行正眼都不瞧一下,只有四處參拜寫經的「六十六部」僧人好心地替這些鬧事者唸句佛號。
三井越後屋:從小學徒至大掌櫃的升遷之路
小僧(學徒)
長吉十二歲就到三井越後屋吳服店當學徒,能到這種全國知名店家奉公當學徒,當初可是拜託保證人擔保身家清白的。長吉住在店裡打雜,但在每日關店後,會由前輩的手代教導讀書及算術。與他一起工作的小僧都是外地人,這是因為學徒多半是從京都的總店或是外地商家送來鍛鍊,所以店內有全國各地的腔調口音,這可說是知名大商家的特色呢。長吉沒有薪水,但是店家包吃住,每年過年(正月十六日)及盂蘭盆節期間(七月十六日),老闆還會準備旅費、旅行裝束、給他父母的禮金及一套新衣服讓他能返家探親。十五歲元服成年後,長吉就改名為利兵衛了。
手代(夥計)
利兵衛二十一歲時被升為夥計,一般說來,從小僧升上手代大約要八到十年,也只有約二到三成的學徒能得到升遷,利兵衛很高興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因為江戶時代規定雇用期不可超過十年,所以利兵衛在二十一歲時返鄉三個月,老闆仍幫他支付旅費、給父母的禮金、旅行裝束及一套禮服,讓他可以衣錦還鄉。三個月後,老闆重新以手代的職級聘用了利兵衛。儘管他仍住在店裡,但總算能開始支領一年三兩的薪水了。
番頭(掌櫃)
三十歲時利兵衛被升成番頭了。在越後屋這樣的大商家,番頭也是有分成大中小等級的,不過,在三百多名員工的店家中,也不過就三位番頭,說起來利兵衛已經相當優秀了。番頭不但代替老闆處理所有商事,連老闆家中大小事務也會一併負責,像利兵衛最近就忙著張羅大小姐的婚事。另外,利兵衛已經獲得老闆准許,搬出店家在外頭租屋,現在事業有成了,他也打算結婚成家了,更希望能在四十歲時升成大番頭(支配人)。
旦那(老闆)
五十歲的利兵衛面臨兩種選擇,一個是繼續為越後屋服務,每天通勤地擔任掌櫃顧問,另一個則是帶著500兩的退休金自己開個店面。正當他煩惱之際,老闆告訴他,鑑於他在工作上的貢獻,同意給他「暖簾分家」,讓利兵衛成為三井越後屋的分家。不論利兵衛日後是否仍要用越後屋的店號,能得到「暖簾分家」可說是莫大的光榮,也是老闆對他的信任呢。
商家生活
三井越後屋吳服店就是現在三越百貨的前身。1627年,三井高利從伊勢地方來到江戶,在日本橋的駿河町開了販售和服布匹的越後屋。越後屋首創「不二價」、「現金交易、絕不賒帳」,以及「零售布匹」的策略,讓每位來店的客人都能在店裡親自選購布料,價格不但低廉,也不會因熟客生客、大盤商或散客而有所改變,零碼布還會打折出清。另外,越後屋還提供短時間將購買的布匹製成和服、雨天提供愛心傘等貼心服務,可以說現今百貨公司的行銷手法都源自於此。
在越後屋工作,每個月可以得到一到兩天的休息日,元月十六及七月十六則是返鄉日。另外,每年的三月五日是契約更新日。每天早上約4、5點就要起床,工作到晚上8、9點。飲食方面,不論職位,三餐都是飯、醬菜、味噌湯。每月約有六天吃素,只有白飯及醬菜。不過初一十五的晚餐會有鮮魚。但要吃大餐,就得等到元旦、特別的祭典、學徒的成人式,或是升職的時候。
江戶的貨幣及物價
江戶的通用貨幣分成金幣、銀幣及銅幣,不過因為武士階級的俸祿常是以米來計算,所以也可以算是四種貨幣吧。一枚大判金幣是10兩,一塊小判則是1兩。銀幣是秤量的,1700年時幕府規定1兩小判可以換丁銀60匁,或是寬永通寶4000文,價值大約是台幣2萬2仟元左右(約日幣8萬元)。不過,這個換算公式只能算是江戶時期的平均值。若是以1853年通貨膨脹及金幣貶值的情況來計算,1兩小判只能換得到約1萬4仟元台幣。江戶時期與現今的貨幣兌換,依當時土木工人的薪資或是米價來計算,都會得到不同的數值。因此要了解江戶人的收支情況,還是以當時的物價來看更準確些。
木工一天大約可賺到工錢6匁銀,約等於400文,這在一般的職人小販之中,算是薪資頗高的。沿街叫賣蔬菜的小販一天扣除進貨成本及一天開銷,大約可淨賺200文,商家的手代年薪約是2-3兩,在武家奉公的隨從下女,年薪也是不超過2兩2分,由此看來,因此單身男女住在每個月租金500-600文的長屋中,兩三天的收入就足以支付,要在大江戶生活相當容易。但若有家人、小孩要養,這樣的收入也就是堪堪打平,像孩子進寺子屋上課,每個月的費用也要2朱銀子。另外,到了江戶晚期,米價雖然下跌一些,但其他物品仍因通膨而變貴許多,像是原本一張4文的瓦版(號外報紙),到了晚期就飆漲至一張30文。一般的市井小民故然過得辛苦,領幕府薪水的中下級武士還要依規定雇用下人,生活也就更加拮据了。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