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美食有這麼了不起嗎?:拯救誤入歧途的飲食文化!
滿額折

美食有這麼了不起嗎?:拯救誤入歧途的飲食文化!

定  價:NT$ 300 元
優惠價:90270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也該適可而止了吧!────
我們幹嘛為了吃而一窩蜂排隊?名店美食真的美味嗎?
世界上沒有比趕流行更無聊的料理了!
在這紛擾的美食戰國時代,拒絕當個被美食俘虜的笨蛋!

激辛飲食評論上桌,痛快程度爆表讓人大汗直冒
毫不留情對歪曲的飲食文化提出「愛之深責之切」的犀利批評
拳拳到肉、直攻要害,令人不禁一邊感到汗顏又一邊深感認同
暢快淋漓的全新閱讀體驗讓人只想直呼:過癮~!

激辛日本大叔的餐桌救援主張──────
★星級?不需要這種東西,那是多餘的
★自我陶醉型的廚師還是別開店比較好
★讓「拉麵崇拜主義」適可而止吧!
★太相信鹽只會讓廚師的手藝變差而已
★人並不是只為吃而活,請大家牢記在心
★我認為要相信自己的舌頭才是最重要的
★客人不是神,廚師一樣也不是神
★喫茶店,加油!碳水化合物萬歲!

▍不偏離食物的正途,去探究什麼是真正的美食 ▍
美食節目、部落格加上社群網站,整天火力全開放送飲食資訊,每個人都難脫轟炸。只要打開電視,一定會看到有人在吃東西的鏡頭,每天打開FB,必定也會看到好友們拍照上傳的美食照,網路上也充斥著大量專業、業餘美食意見,各種飲食資訊交織混雜大爆發。

「那間排隊名店,你去吃過了嗎?」如果把吃當成一種流行,一味追逐稀有食材,忙亂地跟進流行的餐廳,其實只會讓人覺得可笑。如果受愚蠢的資訊矇蔽,我們就無法嚐出好吃的滋味。

當你用餐時,跟誰談論什麼樣的話題?或獨處時,以什麼樣的思緒面對食物?去探究美食的意義和本質,不必刻意跑遠尋覓,美味其實一直近在眼前。不是去追求「吃美味的食物」,重要的是「如何讓東西嚐起來更美味」。

「與其盲目追隨資訊、跟大家吃一樣的東西,不如去自己發現的店,享用的食物更好吃,也更愉快。」


美食作家|焦桐、《旅飯》總編輯|黃麗群、時尚評論者|個人意見、《The Big Issue 大誌雜誌》總編輯|李取中

────直呼過癮推薦(以上按姓氏筆劃排列)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柏井壽

日本知名美食旅宿達人。

一九五二年生於京都。大阪齒科大學畢業。在京都市北區開設牙科診所之餘,執筆撰寫與京都相關之書籍與旅遊隨筆等,著有《享受京都》、《京都料理的迷宮》、《極致的京都》(光文社)、《京都的價格》(president社)等作品,忠實描寫自己出生成長的京都。並為知名雜誌《Discover Japan》、《dancyu》、電視節目擔任京都特輯審訂者。近期作品有《日本百名宿》(光文社)、小說《鴨川食堂》(小學館)。用筆名柏木圭一郎發表,以京都為背景書寫的推理小說也相當受歡迎。二○一三年發起的「日本味之宿」企劃引起熱烈迴響。

在台出版有《日本深度之旅:京都街道探索-京都旅遊書獨創遊遍東西南北六十條道路》、《日本百名宿:旅館權威柏井壽的和之宿聖典,絕景、溫泉、美食旅宿100選》、《鴨川食堂》等著作。

▍譯者簡介
嚴可婷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曾任職誠品書店、遠流出版集團等機構,現為專職譯者。

譯有《路上觀察學入門》(合譯)、《古書比孩子重要》、《今日元氣朝食提案:幸福的每天,從尋常的早餐開始》、《小津安二郎的餐桌》等藝術生活類書籍。

目次

前言

▍第一章 為日本飲食憂心
美食評比指南只有百害而無一利!
標示過長菜單的陷阱
「又慢、又少、又貴」的蕎麥麵屋熱門的理由
「講究的店家」令人困擾的誤謬
讓「拉麵崇拜主義」適可而止
蔬菜真的有那麼了不起嗎?
客人何必討好廚師?
太依賴鹽會讓師傅的手藝鈍化
自己發掘想去的餐廳吧
所謂「和食」究竟是什麼?
和食有全球化的必要嗎?
「接待」能讓人看出來嗎?
沉迷於投票的愚蠢該罵
正月前三天,應禁止和食以外的其他食物
「一定要喝日本酒」的反論
京都在節分享用鹽烤沙丁魚的原因
美食的本質──不可讓「時鮮」成為死語
為什麼飯碗在左,味噌湯碗在右
日本料理的正面非常重要
坐著吃與站著吃,不合禮儀之處
為單手持智慧型手機「邊看邊吃」感到憤慨
人不是只為吃而活著
有誰減少攝取碳水化合物?
服務業從業人員職業道德的淪喪
居酒屋不必設托兒室!
加油!古老而美好的喫茶店
「吃到飽撈本」的聯想

▍第二章 當心氾濫的飲食資訊
「柔軟」在飲食方面不是讚美之辭
關於拍攝食物的行為
不可假借部落格之名騙人
對部落格不必要的「廚師崇拜主義」提出異議
部落格其實讓店面與客人陷入不幸
未成熟部落客的功過
感嘆缺乏料理評論家
對於「吃」這個字有意見!
從填字遊戲展開的飲食風潮內幕
「食品偽裝」與媒體的「庶民偽裝」
探討文化飲食講座的意義何在
為濫用片假名的日本料理店嘆息
就算飲食鑑定合格,味覺也不會變敏銳
在營業時間,店裡的主角是客人
關於縮時料理與邊走邊滑手機,我想說的是……
迷信產地究竟還要持續到什麼時候?

▍第三章 守護京都的傳統飲食
「謝絕生客」真正代表的涵義
當京都人呢喃著「這真不得了啊」
對客人與店面來說,信賴感與緊張感有其必要
為什麼「割烹」令人覺得難為情
向「割烹」的始祖「濱作」學習
兩種「歡迎」用語的差別
這不是誇獎的話
「京都的淡味」是誤解
如果京都人要請你吃茶泡飯?
對「送來的點心」的誤解
從「和式點心」可看出京都飲食文化的崩解
當錦市場淪為小吃街時
批評方向錯誤的京都介紹節目
想對「模仿的店」提出建言
京都陸續出現高級割烹店的內情
對「京風懷石」、「盆栽」的用心
在京都關於鰻魚與黃瓜的約束
好不容易找到真正好店的心得
「大丸百貨的紙袋」所教我的事

代後記 感覺「招待的形式」的幸福

書摘/試閱

▍美食評比指南只有百害而無一利!

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日本人變得這麼喜歡排名?對於各種事物,如果不列出排行榜好像就少了什麼似的。

我看過報紙上刊登「日本十大夕陽」。除了作者的頭銜是「夕陽評論家」這點令人驚訝;連欣賞風景都有人以(希望成為他人眼中的)權威身分發表言論,讀者真的會接受嗎?就算別人沒推薦,只要自己覺得是美景不就好了。譬如每天回家路上無意間瞥到的美麗夕照。像這類情景才真正令人印象深刻吧。

如此這般,現在的日本人已變得無法自行分辨好壞。不知這樣說是否有些過分,看準這項弱點,於是出現各種事物的排行,人們也因此越來越缺乏鑑賞力。

有位京都的餐廳主廚連續三年都無法取得某導覽書的星級,一氣之下,在部落格寫著:下年度要是再沒選上,就要把店關了。

雖然這樣的決心也有可取之處,不過我覺得他的想法很傻。

那本紅色封面的評鑑指南 在歐美或許有相當價值,但在日本,尤其是京都,只有百害而無一利。

究竟所謂匿名或隱瞞身分的調查員,可信度有多少?據說大多數都是外國人,這些人真的能領會日本料理的微妙之處嗎?應該考量到空間擺設、呈現的季節感、選擇食器、裝盛料理各方面的細節一併作出總評。光憑菜色比較優劣,對於日本料理來說是最愚蠢的事。還有所謂的星級,評鑑雖試著客觀地分為三星、二星、一星,但光憑美食指南選擇餐廳就錯了,這正是日本人思考方式的盲點。

不知何方神聖,只憑個人喜好,任意地評星級或取消。我們只須以這種心態看待就好。像前述的主廚以星級評價決定餐廳的前途,連料理人都有本末倒置的想法,我實在無言以對。如果開店不是為了客人,只想受到權威認可,那還是早點關門算了。

以傑出「水烹調」一躍成名的法國廚師 ,據說因評鑑指南給予低評價深感痛苦而自殺。為了不讓這樣的悲劇重演,還是停止增編日本版為妙。

日本明明有很多沒排名也沒列等級的餐廳導覽書,為什麼這本紅色封面的美食指南一出版,媒體就一窩蜂報導,真不可思議。綜藝節目談論也就罷了,連新聞跟時事節目也介紹,導致大家不知不覺將指南認定為權威。

像這樣虛有其表的權威,店家也只會利用名氣的光環,以星級作為店面的宣傳。我懇切地希望所有廚師,不要以取得星級為目的,要為了滿足客人的味覺而持續努力製作料理。

星級?不需要這種東西,那是多餘的。有骨氣膽敢這樣說的廚師,真的存在嗎?

▍加油!古老而美好的喫茶店

喫茶店。現在它的存在已受到咖啡館取代。喫茶店與咖啡館,究竟有什麼不同?最大的差別在於:封閉在室內或向外開放。沒有窗戶,陽光曬不進來,位於地下室的喫茶店,與燦爛陽光照耀的開放式咖啡館。

喫茶店老板沖咖啡時完全不帶笑意,相較之下,我不太清楚所謂的咖啡館態度是否比較親切。原本不帶表情面對客人,不知為何,突然浮現滿臉假笑。難道這就是所謂的傲嬌嗎?

過去喫茶店雖然有區隔禁煙與吸煙區,但店裡始終充滿煙味,店內深處的座位幾乎煙霧瀰漫。咖啡館就不同。因為有朝向道路的開放式露台,所以禁煙。喫茶店充滿了煙味,空氣不良。看起來很不健康的喫茶店,對照著感覺很健康的咖啡館。

既然名為喫茶店,基本上提供咖啡或紅茶。再加上早餐的土司、煎餅與三明治。到了午餐時間,還有拿坡里義大利麵、牛肉咖哩、蛋包飯的黃金陣容。

另一方面,咖啡館主要提供香草茶或現榨果汁。輕食則是司康與穀麥水果。早餐是採用雜穀米的土耳其炒飯、有機蔬菜沙拉。徹底講求自然。

跟追求健康的咖啡館相比,喫茶店反而以不健康為目標。

世界上正掀起健康風。咖啡館處於這一波流行中,喫茶店卻不是。再這樣發展下去,在時代中殘存的喫茶店將面臨滅絕的命運。這樣真的沒關係嗎?大家真有那麼重視健康嗎?

但如果比較客人的生活方式,兩邊毫無疑問完全相反。

喫茶店的客人會攤開報紙,或專心地讀著平裝本書籍。另一方面咖啡館的客人忙著滑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要說哪邊比較健康,當然是喫茶店。

不管吃多少有機蔬菜或自然食品,不翻閱紙頁,只顧著盯假想的畫面,一點都不健康。當心如果只注意身體健康,心反而會生病。正因為身處混亂的時代,所以有益心靈健康的喫茶店是必要的。加油!喫茶店。


▍對部落格不必要的「廚師崇拜主義」提出異議

對於餐廳或廚師,近來出現在文字上過於尊崇的傾向。

「承蒙店主親自剝殼的蟹肉,我慢慢地品嚐著這番美意……(後略)」

這是在某份雜誌上刊登的文章,文中所使用的敬體,並不是用來敬稱上天或神明,而是描寫店主。在文章的後段寫著:一皿蟹肉,經店主之手,變成至福的美味──所以文章的作者從店主那裡「蒙受恩惠」。但店主親自剝殼不是理所當然的事嗎,哪來的「承蒙」呢。

還有別的「承蒙」。

「根據黑板上的菜單,承蒙店家推薦炸若狹甘鯛,惠予接受點這道菜。」

簡直無處不尊敬。承蒙、領受、惠賜。請、請。

在美食部落格也可散見一些「承蒙」,但在這種情形下,正如字面的意思,的確有「承蒙招待」的可能。也就是所謂的白吃白喝。

「由於對方在部落格頻繁地介紹我們店,有時候不免費招待也不行。」

也有廚師心不甘情不願地這樣說。

從「用膳」、「承蒙」這些用字看來,應該稱為「廚師崇拜主義」,也就是當今對於吃的歪曲風潮。從部落格等對廚師使用過度的敬語可看出來。

對方曾在哪進修、可喜可賀終於獨立、開店等,都使用敬語。

這些部落客應該年紀都不小了,卻崇拜才三十出頭的年輕廚師。

其中的特徵之一,是去店裡不知為何要用到「訪問」這個動詞。又不是個人住宅,只是去店裡吃東西,為什麼要稱為訪問。我想這是因為與用餐本身相比,更重要的目的是跟廚師會面。

──久違的訪問。首先由店主◎◎桑推薦本日餐點──

又不是雜誌的訪問,普通的客人為什麼應該要知道廚師的名字?從這點來看就很奇怪,可說是最近美食部落格共通的狀況。也就是儘可能去揣測店家的立場。或者說,是想拉近距離。強調自己不只是一名客人,跟店家很熟,所以採用過多的敬語與丁寧語 。

其中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在店名後附上「桑」。最近的美食部落客幾乎一定會在店名後加上「桑」。譬如要是有家料理店名為「京都屋」,部落客們就會寫成「京都屋桑」。不只是日文,英文或法文也一樣。譬如義大利料理桑。

若說他們在所有的店後面都加上「桑」,倒也未必。因為同一個部落客不會為速食店或連鎖店加「桑」,所以很容易推斷是有意圖地加以區別。他們不會說麥當勞桑,或GUSTO 桑。

那麼,為什麼部落客要在店名後加「桑」,就像開頭所說的,是想表現跟店家親近的關係。為了模仿真正的作家,想拉近跟店家之間的距離,所以在店名後加「桑」。這樣宣傳之後,的確有可能達到目的,而且散播開來。真是相當奇怪的風潮。



▍「講究的店家」令人困擾的誤謬

有個用語彷彿已成為名店的象徵,就是「執著」。像前篇提到的蕎麥麵店就是其中的典型。

「因為這是本店特別執著,精心製作的。」

沒有店家該講這麼冠冕堂皇的話。不只是蕎麥麵店,只要店家宣稱自己對什麼有特別的執著,多半只是因為作不出像樣的料理罷了。

仔細想想,「執著」往往帶有負面意義。

「對小事如此執著,將來可成不了大器喔。」

就像前輩會如此提醒。

「執著」這個字的意思,跟「用心」似乎相同。如果真是如此,還是不要說出口,才符合真正的涵意。所謂用心不是用說的,而是透過料理呈現出來,客人也會敏感地察覺到。

譬如我們常看到海邊的壽司店。

店家宣稱「我們執著於使用當地的魚」。

我心想其實這樣的執著沒必要,不如多進點品質好的魚。不過想講卻說不出口,看著銳利的柳刃刀與店主燙捲的滿頭小捲髮,想想還是不提也罷。

如果把店主的「執著」置換為「頑固」,走進壽司店,顧客將面臨一場悲劇。

「由於漁獲狀況不佳,今天就只有這些。」

木盒裡放著三種白肉魚、兩種貝類。也就是只有五種材料。那麼,這樣的壽司還有什麼好吃呢?店主無視於我的困惑,自顧自地以得意的表情磨著菜刀。

最大的問題就是店家自我滿足。喜歡的話,要採購多少都可以,但我看上眼的就只有這些。如何?我的眼光很敏銳吧。店主似乎想這樣說但沒說,不過意思很明顯。自我陶醉型的廚師還是別開店比較好。

「本店沒有任何特殊的執著,因為滿足客人第一優先。」

有家壽司店老闆很有服務熱忱,總是以笑容配合客人的喜好,懂得變通。在店裡還可瞥見外送的壽司桶。

只要當地的客人打電話來,他就迅速地把壽司作好裝盛起來。不論容器、白飯或料,幾乎比我坐在吧台桌吃的壽司份量加倍。

「如果點一人份還不能讓您吃飽,就太不好意思了。」

他邊這麼說,邊用刷毛迅速地在六個海鯽仔壽司刷上煮汁,而且能順暢無礙地分別作出雅致的江戶前壽司、田舍風的江戶前壽司。對於那些口口聲聲標榜執著、執著,簡直像在唸咒語的淺薄壽司店主人,這家壽司店值得他們好好學習。店名是「菊壽司」,位於信州牟禮站前。

這麼說來,真的該好好推薦那些老愛提「執著」的店主去這家店見識一下。


▍為單手持智慧型手機「邊看邊吃」感到憤慨

彷彿突然掀起一陣風潮,流行起沾麵。之前所謂的拉麵,也只是湯麵盛在碗裡,最近把麵跟湯分開的店家日漸增加。

沾麵誕生於戰後的日本,是日本特有的麵食。一開始是餐館自己煮來吃的伙食,至於在店裡供應給客人,據說始於池袋的「大勝軒」。這家店以大排長龍出名,因為其他店沒有沾麵而招來人氣。

東京雖然早就有沾麵,但在京都與日本各地,一般來說之前都還沒有。直到昭和末期才開始漸漸傳開,到了平成以後,一眨眼如火燎原般在日本各地風行。

只要是麵類,如果煮好的麵不是熱騰騰的,我總覺得不夠味。對於已經放涼的沾麵,感覺不出有何魅力。在熟悉的拉麵店,一聽到我發牢騷,店主就開始饒富興味地為我解說。

「也有很多客人喜歡等麵涼了再吃喔。現在的年輕人似乎都很怕燙。以前是邊看漫畫邊吃,現在是一邊滑手機,當然麵就冷掉了。不過他們完全不在乎呢。」

原來如此,這樣我就明白了。最近我正為看到太多不專心吃東西的例子而憤慨。

回想喫茶店的晨間。有人把報紙攤開來邊啃土司、喝咖啡。視線不離開紙面,單手熟練地敲開白煮蛋的殼。這樣的景像讓人看了不自覺微笑,悠閒的氣氛令人愉快。

但蕎麥麵店的早餐時段就不是這麼回事。譬如店裡某位年輕女性,看都不看面前的咖哩蕎麥湯麵,指尖持續滑著智慧型手機的銀幕。究竟在寫電子郵件,玩社群網站,還是在打電動呢?她完全沒有要開始吃的意思。看不下去的蕎麥麵店老闆於是假裝咳嗽提醒。

但這位客人還是沒注意,於是咖哩蕎麥湯麵表面開始結薄膜。過了大約五分鐘以後,她終於放下手機,拿起筷子,總算開始吃了,但眼睛還是盯著手機銀幕。

在你的人生,手機跟用餐,究竟哪樣比較重要!我真想大罵,不過真正懂事理的女性,自然不會作出這類蠢事。就算在家作家事、看電視時也不會毫無顧忌,在公開場合卻展現醜態。恐怕連當事人的父母看了都想嘆氣吧。

針對這類客人的需求,沾麵或許說不定剛剛好。另外還有一點,沾麵受歡迎,跟份量與味道有關。

「通常大部分店面的沾麵跟普通拉麵相比,麵的份量加倍。另外其實有點奇怪的是,湯的味道又特別濃。味道濃厚、份量飽滿,對於吃得慢吞吞的年輕人來說,正符合他們的喜好呢。」

這樣我更明白了。

一碗熱騰騰的拉麵放久了以後會膨脹,但沾麵就比較沒這方面的問題。正適合用餐時不專心的人。

不過,另一方面,跟普通拉麵相比,沾麵可說是更瘋狂的食物。如果要談拉麵,據說一整晚都說不完,拉麵迷遍佈各地。我想沾麵一定不只如此吧。不過沾麵或拉麵是食物,並不是用來談的。

▍有誰減少攝取碳水化合物嗎?

與鹽形成對比,近年來碳水化合物急速受到歧視。

坊間提議限制碳水化合物攝取的書很多,接著連傳達「碳水化合物會使人類滅亡」恐怖訊息的書,也陸續登上排行榜。

我最喜歡的食物不論米、麵食或麵包,使用麵包粉或小麥粉的油炸物等,看來都成了會使人類滅絕的食物。

從我出生六十多年以來,已經吃了不少碳水化合物,現在聽到它們是毀滅人類的壞東西也很困擾。而且不只自己,我還向別人推薦過壽司、烏龍麵、拉麵、炸肉串、天婦羅、炸豬排三明治、蓋飯等等,這些罪孽究竟要怎麼償還呢?讓我覺得不知如何是好。

完全沒有反省的必要。真有人減少攝取碳水化合物嗎?

如果生病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但只不過是歐吉桑想變瘦,究竟該怎樣呢?

「只要把握『限制碳水化合物攝取』這項最佳利器,男人也可以瘦下來!藉由限制碳水化合物攝取塑造苗條的體型、重拾健康。描寫代謝症候群的中年人,令人感動又訝異的真實故事!」

看到這類限制攝取碳水化合物減肥書經常出現的文案,我覺得很可恥。世界上真有那麼多不堪的中年男性,只因為這樣的小事就忍不住覺得感動嗎?

就算完全不吃壽司、拉麵、炸豬排所以瘦下來,也沒什麼好高興。連這麼好吃的東西都不吃,究竟有何樂趣可言?如果認為只要變瘦就會健康,那就錯了。而且身為日本人卻不吃米,難道不覺得可恥嗎?

自古以來日本就有「瑞穗之國」的稱號。所謂瑞穗,就是綠油油的稻穗。稻穗最後結成米,在漫長的歷史中,我們日本人一直以米為主食。我想問這類書的作者,難道日本這個國家,是為了消滅人類所以存在於歷史上嗎?

就算如作者所說,包括米在內等碳水化合物多少對身體有害,但也沒有必要宣稱會造成人類滅亡吧。

所謂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極端的言論就回以極端的言論。既然說米會使人類滅亡,那就請作者離開瑞穗之國吧。主張限制攝取碳水化合物瘦身的作者也是。我只想說:自己不重視健康造成肥胖,卻要怪碳水化合物,藉由限制攝取量變瘦,瘦了以後就大喜過望,真是丟臉!碳水化合物萬歲。


▍關於省時料理與邊走邊滑手機,我想說的是……

我以為省時料理的熱潮最近稍微平息下來,或是大致底定了,結果超省時料理似乎變成現在的主流。

省時。也就是縮短時間。究竟要在多短的時間內作出來呢?會介紹省時料理的,大部分都是自己覺得很會作菜的藝人。

──把罐頭章魚拌進飯裡,用微波爐加熱,瞬間就能作出著名的火車便當。而且還熱呼呼的──

這不能叫作料理吧。可是整排坐著試吃的藝人都讚不絕口。

──把牛乳倒入鍋中加熱,加入冷凍烏龍麵與高湯,最後加入生蛋再拌勻,即席奶油培根義大利麵就作好了──

很明顯根本就不是。怎麼看都覺得不好吃,試吃的藝人們卻一直說好吃。

料理最好要有完整的形式。現在就算這麼說,也不會改變什麼。最好一開始對省時料理就不要有太大的期待,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究竟想作什麼呢。節省下來的時間又要如何運用呢?真的有忙到這種程度嗎?

與省時料理相呼應的行為,就是邊走邊看手機。

街上的人行道不用說,在百貨公司裡、地下街、車站內外,甚至包括月台,不分男女老幼,許多人邊走邊使用智慧型手機,實在是種異樣的光景,而且還是種危險至極的舉動,但沒有人想到要制止。

乘客在電車到站走進車廂時,或坐著的時候,都只顧著盯住手機銀幕。

對於這種現象,我想問的問題跟省時料理一樣。大家真的有這麼忙嗎?

有什麼會影響一生的重大工作還沒作完嗎?究竟是父母病危,還是要回覆求婚?

珍惜分分秒秒。如果值得那當然很好。但也不過是邊走邊看手機打發時間。另一方面,省時料理也不過是想省出餘暇。就運用時間的方法完全錯誤這點來看,兩者可說是半斤八兩。

如果省下一點時間,又打算拿來作什麼呢?專心致力作某件事,甚至忘了時間,會使人更有深度。請切莫忘記。

▍好不容易找到真正好店的心得

媒體經常介紹的知名店家,未必是有實力的店家。就像大排長龍的店面未必好吃,道理相同。只不過擅於跟媒體打交道、會作生意的店比較容易引起注意。由於我長期熟悉跟媒體相關的事務,所以此言不假。

譬如有家我經常光顧的洋食屋,價格便宜,用心製作的料理也很美味。這家店的招牌菜之一是蘇格蘭蛋 ,屬於懷舊的菜色,過去四處可見,但近來很少有店家的菜單上有這道料理。

某份雜誌的特輯介紹京都的洋食屋,想採訪這家店,但店家以「客人增加後會忙不過來」為由拒絕了。他們拒絕採訪並沒有擺出高姿態,自始至終都保持謙虛,用詞很客氣,我們只好放棄了。

我是在偶然經過門口時發現這家店。從我固定投宿的旅館,步行前往參觀京都的町家途中,無意間發現。

洋食屋的一隅是香菸攤,從紅磚屋的外觀望著店內,感覺很有魅力,我很快就去這家店吃午餐。

雖然距離午餐時段還有一些時間,但寬敞的店內已經幾乎客滿。我坐在店內最後面的吧台,點了採用當令食材烹調的炸牡蠣,結果出乎意料地美味。從此以後,只要我想吃洋食就會去這家店,不過,經這件事我才注意到,不要說電視,就是在雜誌上也沒看過這家店的介紹。如果餐點這麼好吃,店裡生意又很好,的確不需要媒體介紹。他們一定拒絕過很多次吧。因此這家店不是有名的店,卻是貨真價實的好餐廳。

觀察美食網站評比,這家店在京都洋食店排名遙遙落在一百名左右。與其相比,京都知名部落客幾乎每月宣傳的某連鎖喫茶店,排名還遠高於這家店。這就是現實。如果以美食評鑑網站、雜誌資訊、電視上的介紹為準,很難找到真正的好餐廳。

在京都,有名但不怎麼樣的店並不少,缺乏名氣的好店也不勝枚舉。這點請牢記在心。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70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