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中國近三百年哲學史
滿額折
中國近三百年哲學史
中國近三百年哲學史
中國近三百年哲學史
中國近三百年哲學史
中國近三百年哲學史
中國近三百年哲學史
中國近三百年哲學史
中國近三百年哲學史
中國近三百年哲學史
中國近三百年哲學史
中國近三百年哲學史
中國近三百年哲學史
中國近三百年哲學史
中國近三百年哲學史
中國近三百年哲學史
中國近三百年哲學史
中國近三百年哲學史
中國近三百年哲學史
中國近三百年哲學史
中國近三百年哲學史
中國近三百年哲學史
中國近三百年哲學史
中國近三百年哲學史
中國近三百年哲學史
中國近三百年哲學史
中國近三百年哲學史
中國近三百年哲學史
中國近三百年哲學史
中國近三百年哲學史
中國近三百年哲學史
中國近三百年哲學史

中國近三百年哲學史

定  價:NT$ 350 元
優惠價:90315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5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從顧炎武到王國維,評述中國近三百年哲學思想變遷史
本書將清初以至民國初年近三百年哲學史劃分為復演古代學術時期和吸收外來思想時期,並於每一時期之中又詳列各派和各家的學說著述以作比較。
本作品是著名學者蔣維喬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作品敘述了從清初到民國初近三百年中國思想變遷史。
本著作首次出版後,在中國學界引起了強烈反響,成為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里程碑式作品。

自清康熙初年(紀元一六六二)以迄於今三百年中間,學術思想之劇變,不亞於周秦諸子之時。明代中葉,陽明學派,風靡一世,及其末流,則徒騁遊說,毫無實際;遂啟反動之機。明清之交,遺民顧炎武、黃宗羲等,提倡經世致用之實學開有清一代之學風;顧氏尤為考證學之鼻祖。清代之考證學,推倒宋明之性理學而代興,可以表現時代之特徵。然於哲學上,則供獻殊鮮。至於現代西洋思想,漸漸輸入,而哲學思想,將來必放一異彩,可斷言也。

綜觀近三百年之學術思想,可分兩大時期:一為復演古來學術;二為吸收外來思想。當宋明理學衰頹之時,有考證學派出,排斥宋學之空疏,自唐溯漢,提倡許鄭之樸學。無論治經治史,以及諸子,皆重訓詁,憑實證,用科學的精神,整理古籍,是即考證學之特長。清代自康雍以至乾隆時,考證學發展至極點,特尊之曰漢學,以示別於宋學。實則復演前代之學術,自宋以倒溯至東漢也。至乾嘉以後,考證之途已窮,學者無可致力。且域外交通大開,中外思想接觸,覺我國所以貧弱,外國所以富強,必有重大之原因在。才智之士,對於政體與社會根本組織,均起懷疑;而以清廷禁網尚嚴,不敢公然反對,乃為文藝復興之運動;即道咸以後所產生之公羊學派是也。此派莊存與、劉申受倡之於前,龔自珍、魏源繼之於後,而大振於康有為。實則推倒考證家東漢之古文學,而復演西漢之今文學也。至於今日,則學者對於周秦諸子之研究,極盛一時;凡關於諸子之整理解釋,以及闡發其哲學思想之著作,日出不窮。此則由西漢而復演及於周秦也。且自殷墟龜甲文出土後,經羅振玉、王國維註釋以來,考證學又一轉而為考古學;發見古代社會,在殷朝尚是石器青銅器時代;而文字尚在創造之中。於是對於經典所稱唐虞三代之文明,頓起懷疑。此考古學今日尚未大盛,發掘工作尚未完成,將來於學術上必有一番大改革,可無疑義。此則自周秦以復演至於殷代也。此復演古來之學術,層層倒溯而上,頗為奇觀;經一次復演,必有一次之創獲,使後之學者,得所依據,其功不可沒也。此外有顏元之實用派,直標周孔以自別於程朱;彭紹升、羅有高從王學入手,而歸宿於佛門;皆有特異之色彩者也。至於吸收外來思想,其發端遠在明末,徐光啟與西洋教士,翻譯天算水利諸書,是為外學輸入之第一期。清康熙帝時,用西洋人利瑪竇、湯若望等,改正曆算,編《曆象考成》、《儀象考成》等書,是為外學輸入之第二期。同治年間,曾國藩辦江南製造局,翻譯製造、測量、格致、兵書,是為外學輸入之第三期。此一二三期中,所注意者,類皆偏重物質科學,於思想上並無影響。迨至近世,嚴復譯出《天演論》、《群學肄言》等書,始於國人思想上,發生大影響。同時,王國維介紹康德、叔本華、尼采之學說。至近十餘年中,外國哲學家如杜威、羅素,親到中國講演,中外思想之接觸,日近一日,必有結合之時期。證以我國歷史之先例,如佛教在漢末輸入中國,經過魏晉南北朝至唐代,而國人方能盡量吸收,自創天台、華嚴兩宗;再至宋代,儒家方融合道佛為一爐,自成性理之學;凡千餘年,而始將外來思想融合消化,以成為學派;則此後吸收西洋思想自成中國哲學,其為期固不在近也。由上所說:則近三百年之哲學思想,固可分為兩大時期,前期又可分為理學派,考證學派,公羊學派;後期則為介紹西洋思想派,今依次述之。

作者簡介

蔣維喬(1873~1958)
字竹莊,別號因是子,江蘇武進人。著名教育家、養生家。早年致力於教育事業,曾任教育部秘書長、江蘇省教育廳廳長、東南大學校長等職。後皈依諦閑大師,法名顯覺,成為虔誠的佛教徒。後又親隨太虛大師學習因明學。主要著作有《因是子靜坐養生法》、《因是子佛學入門》、《中國佛教史》、《中國近三百年哲學史》、《世間禪》等。

名人/編輯推薦

本作品是著名學者蔣維喬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作品敘述了從清初到民國初近三百年中國思想變遷史。
本著作首次出版後,在中國學界引起了強烈反響,成為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里程碑式作品。

目次

例言
總論
第一編 復演古來學術之時期
第一章 程朱學派
第一節 顧炎武
第二節 陸世儀
第三節 陸隴其
第二章 陸王學派
第一節 黃宗羲
第三章 朱王折衷派
第一節 孫夏峰
第二節 李顒
第三節 曾國藩
第四章 關洛閩學派
第一節 王夫之
第五章 考證學派
第一節 考證學之淵源
第二節 考證學之內容
第三節 戴震
第四節 洪亮吉
第五節 俞樾(附孫詒讓)
第六章 實用派
 第一節 顏元
 第二節 李塨
第七章 和會儒釋派
 第一節 彭紹升(附汪縉、羅有高)
第八章 公羊學派
 第一節 公羊學派之淵源
 第二節 公羊學派之內容
 第三節 康有為
 第四節 譚嗣同
 第五節 梁啟超

第二編 吸收外來思想之時期
第一章 嚴復
 第一節 略傳及著書
 第二節 介紹之學說
 第三節 結論
第二章 王國維
 第一節 略傳及著書
 第二節 性說
 第三節 理說
 第四節 介紹之學說
 第五節 結論

書摘/試閱

第一編 復演古來學術之時期

明末王學狂恣之流弊,學者雖厭惡之,然尚未有公然反對者,雖顧炎武為考證學之祖,亦不過提倡程朱以斥陸王而已。黃宗羲亦從王學入手,而創經世致用之學。至乾嘉間惠棟、戴震出世,考證學大成,方公然推倒宋學,揭櫫漢學。可知在清初時理學派尚非全無勢力也。理學派中,又可分為程朱學派、陸王學派、朱王折衷學派。

第一章
程朱學派

第一節 顧炎武

一、略傳及著書
顧炎武,字寧人,號亭林,崑山花浦村人。生於明神宗萬曆四十一年(紀元一六一三),歿於清康熙二十一年(紀元一六八二),年七十歲。性耿介絕俗,狀貌英秀,事繼母王氏甚孝。明亡時,清師下江南,炎武糾合同志,舉義兵,不成,崑山城破。母年六十,謂炎武曰:「我雖婦人,然義不可屈」;不食而卒。臨終,以世食明祿,勿仕二姓,誡炎武。炎武奉遺教,終生不渝。周遊天下,所至考其山川風俗,古今治亂之跡,自金石碑碣,以及地理經濟之學,無所不通。出遊時,後車滿載書籍,作實地之參考。見聞既廣,卓然自成一家,當代咸目為通儒。康熙十六年,始卜居陝之華陰。諸生有請講學者,謝之曰:「近日李二曲,亦以聚徒講學得名,遂招逼迫,幾至凶死;雖威武不屈,然名之累則已甚;況東林之覆轍,由此而進者耶。」康熙十七年,詔徵博學鴻儒,諸公卿爭欲羅致之。炎武乃豫使門人之在京者,辭之曰:「刀繩具在,勿速我死。」炎武既負用世之才,未得一試;於是在雁門之北,五台山東,及長白山下,墾田牧畜,以實行其經濟政策;墾熟之田,恆交其弟子管理之,故其財用常饒足云。

著書有《日知錄》三十二卷;《補遺》四卷;《天下郡國利病書》百二十卷;《肇域記》一百卷;《音學五書》三十八卷;《五經異同》三卷;《左傳杜解補正》三卷;《九經誤字》一卷;《石經考》一卷;《金石文字記》六卷;《經世編》十二卷;《下學指南》六卷;《文集》六卷;《詩集》五卷;《歷代帝王宅京記》十卷;《昌平山水記》二卷。此外小品著述尚多,大都收入《亭林遺書》。

二 學說

炎武博學多聞,考證精詳,長於經濟。抱用世之志,最忌空談。有鑒於晚明王學,類於狂禪,故專奉著實周到之朱學,排斥陸王。嘗曰:「古今安得別有所謂理學,經學,即理學也。自有捨經學以言理學者,而邪說以興。」(全祖望《亭林先生神道碑》)此經學即理學之言,正是推翻宋明理學,而直進於六經根柢之標語。唐鑒(字鏡海)有云:「亭林之學,主明體達用,經世濟人。以卓犖不群之才,抱俯仰無窮之志,足跡半天下,所交皆賢豪有道之士,而卒著書以老,使人追慕於簡策之間而不能置。夫先生之為通儒,人人能言之;而不知先生之所以通,不在外而在內,不在制度典禮而在學問思辨也。是以平心察理,事事求實,凡所論述,權度惟精,往往折衷於朱子。」(《國朝學案小識》)觀此,可知炎武之學養,雖不如宋明諸儒,專力於理氣心性,然實闡明道之體用,究極於經世之術。其所著《日知錄》,最足表顯其學風;其求學之精神,為後來考證學之基礎;故炎武可謂之程朱派之考證學者。

理氣心性之學,自宋迄明,可謂登峰造極。闡發已無餘蘊;清代儒者,苦無研究之餘地。於是一轉其方向,注意及考證學。故哲學思想,可以論述者,雖大家如炎武,亦不免有寂寥之感。然其實踐方面,則各有一說。今舉其為學之要旨如下:

曰博學於文,行己有恥;自一身以至天下國家,皆學之事;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來、辭受、取與之間,皆有恥之事。不恥惡衣惡食,而恥匹夫匹婦不被其澤。故曰:萬物皆備於我,反身而誠。(《下學指南》)

此語雖甚簡易,然為學經世之綱領,不出乎此。炎武不幸處明清革命之際,不得實施其抱負。然觀其言行,真王佐之才也。其與友人論學一書,頗足見其主義之所在。今撮其要點如下:

《大學》言心不言性,《中庸》言性不言心。來教單提心字,而未竟其說,未敢漫然許可,以墮於謝上蔡、張橫渠、陸象山三家之學。竊以為聖人之道,下學上達之方;其行在孝弟忠信;其職在灑掃應對進退;其文在《詩》、《書》、三《禮》、《周易》、《春秋》;其用之於身,在出處、辭受、取與;其施之於天下,在政令、教化、刑法;其所著之書,皆以撥亂反正移風易俗,以馴至乎治平之用;而無益者,一切不談。(《與友人書》)

觀此:則炎武之踐履篤實,根本上極似程朱;而其專求實際,不落空談,則又在程朱以外,自成一種樸學。無怪後來之考證學,推炎武為初祖也。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1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