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2/26年度盤點作業,門市店休一天,網路書店將暫停出貨,12/27將恢復正常營業,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髖關節痛對症導航
滿額折

髖關節痛對症導航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00 元
優惠價
90270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髖關節痛檢查X診斷X治療專書,
全面剖析髖關節痛誘因及治療法。

【本書特色】
◎ 一單元一跨頁,從檢查、診斷、治療到術後復健程序分章解析,對症導航。
◎ 大量插圖+表格,將艱深的醫療術語化作簡易圖示,無醫學背景也能輕鬆理解病因。
◎ 下半身疼痛症狀&退化程度評估,自行判斷髖關節痛的進展程度。
◎ 坐姿、生活姿勢建議,改善血液循環,抑制疼痛惡化。
◎ 3大切骨矯正術、人工關節手術處理法圖示說明。

「強化肌力」+「改善日常生活習慣」為克服髖關節痛的最佳解答!

【各時期髖關節退化症狀】
◎ 初期髖關節退化:雖然有髖臼發育不良問題,但關節軟骨沒有磨損,一切正常。
◎ 前期髖關節退化:骨頭與骨頭之間的空隙越來越狹窄,長時間或長距離行走後會感到疼痛。
◎ 行進期髖關節退化:軟骨逐漸磨損,骨骼互相碰撞的部位長出骨刺。過度負荷導致骨頭壞死,形成骨囊腫,出現長短腳、跛行等症狀。
◎ 末期髖關節退化:關節軟骨逐漸磨損殆盡,骨頭與骨頭之間碰撞,進而刺激骨刺與骨囊腫的形成,所有移動雙腳的動作都會造成疼痛。

【造成骨間空隙消失的原因】
◎ 肌力衰退:增齡與運動不足,造成支撐髖關節的肌肉逐漸衰退,沒有足夠的肌力支撐身體,重力壓迫下會導致骨間空隙縮小。
◎ 肥胖:肥胖體型會增加髖關節的負荷,沒有足夠的肌肉量可支撐超標體重時,關節空隙會逐漸縮小。
◎ 髖關節變形:當部分髖關節的負荷過度時,關節軟骨不斷磨損,進而導致關節空隙變狹小,最具代表性的疾病就是「髖臼發育不良」。
◎ 免疫系統出問題:罹患類風溼性關節炎是因為自身的免疫系統出問題,導致免疫細胞誤擊軟骨,進而造成關節空隙縮小。
◎ 血流出現異常:血流異常使血液無法順利輸送至股骨頭,造成股骨頭壞死。這時髖關節若乘載過度負荷,致使壞死的股骨頭崩裂,關節空隙便會完全消失。

【減輕日常生活對髖關節負荷的姿勢】
◎ 坐姿:淺坐座椅上,雙手置扶手,站起身時要善用扶手立起膝蓋,然後踏出健側腳。
◎ 做菜:流理臺若過低,不自然的姿勢會帶給髖關節極大的負荷。建議準備一把好作業且高度適中的椅子,減少彎腰料理食材的時間。
◎ 吸地掃地:髖關節在身體直立的姿勢下,能輕鬆以較小的力量支撐全身重量,所以須避免彎腰,清理家裡時使用魔布拖把、長柄掃把等等。
◎ 穿脫襪:屈膝並貼近胸口,恐也會引發疼痛,先將身體偏向椅子一側,向後屈膝再穿或脫掉襪子,且上半身至膝蓋應保持一直線。

【3大切骨矯正術】
◎旋轉髖臼切骨術
適應症:有髖臼發育不良問題,軟骨未磨損
手術內容:截斷部分骨盆骨,矯正髖臼的方向,直到髖臼能確實包覆股骨頭。患者於25歲之前進行這項手術的話,通常術後的恢復情況都很不錯。
◎ 內翻切骨術
適應症:軟骨磨損,股骨頭突出髖臼外
手術內容:截斷部分內側的股骨,矯正股骨頭方向。要趁股骨頭雖有壞死現象、卻尚未崩裂之前,進行手術。
◎ 外展切骨術
適應症:軟骨磨損,關節空隙非常狹窄
手術內容:透過截斷部分外側的股骨,使股骨頭正上方的空隙能變大。病勢尚未嚴重到須要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之前,多半會先採取外展切骨術這種因應對策。

【人工關節手術】
適應症:罹患末期髖關節退化性關節炎、或類風溼性關節炎而深受劇烈疼痛所苦的患者
手術內容:以金屬球頭+聚乙烯(PE塑膠)襯墊組合的人工髖關節,取代病變的髖臼與股骨頭的手術。得先拿掉股骨頭與骨盆上有問題的部位,並在股骨內部鑿開一個空間,嵌入人工關節

作者簡介

伊藤晴夫 監修
メディカルガーデン整形外科院長。1971年畢業於岐阜大學醫學部,1976年起任職於東京厚生年金醫院整形外科,曾任整形外科部長、副院長。亦曾兼任奧運強化醫療小組的成員,治療過為數眾多的運動選手。2012年起任現職至今。專長為髖關節等人工關節的研究與臨床醫學,著有《つらい腰の痛みが消える 寝たきりにならない生活習慣》(二見書房出版)、監修《首‧肩‧腰‧ひざの痛みをなんとかしたい!解消&予防》(西東社出版)等。

田中尚喜 監修
東京厚生年金醫院復健科技師長,物理治療師。1987年畢業於岩手復健學院,1989年起任職於東京厚生年金醫院復健科,2005年起任現職至今。在運動和鞋子方面有自成一格的見解,常於雜誌、電視上大力推廣。著有《百歳まで歩く》(幻冬舎出版)、《腰痛、下肢痛のための靴選びガイド—からだにあった正しい靴を履いていますか—》(日本医事新報社出版)等。

若說到一走路關節就痛,想必大家立刻會聯想到老人家吧。的確,醫院裡這樣的患者絕大多數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但疼痛集中在連接上半身與下半身的「髖關節」的,反倒是30、40歲的壯年人居多。
文明再怎麼進步,人類也不可能在完全不行走的情況下生活。一旦走路就痛,心情難免會受到影響。如果是自年輕時就罹患髖關節疼痛的話,對於未來肯定有諸多不安。
然而,絕大多數造成髖關節疼痛的疾病幾乎無法根治。一旦發病,疼痛將是終生揮之不去的夢魘。
值得慶幸的是,即使現在真的發病了,只須透過「強化肌力」與「改善日常生活習慣」,即可有效減緩病情發展,避免惱人的疼痛症狀。鍛鍊肌肉可以讓髖關節穩定,走路時髖關節和膝蓋所承受的負荷自然會比較小。另外,在日常活動方面,例如走路姿勢或坐椅子的方式,稍微費點心思,疼痛自然就不會找上門。
接下來,本書將為大家介紹一些在家也能輕鬆做到的簡單鍛鍊操,以及改善日常生活習慣的方法。希望大家能儘早開始實踐,早日脫離走路就會痛的夢魘。


メディカルガーデン整形外科院長 東京厚生年金病院元副院長 伊藤晴夫
東京厚生年金病院リハビリテーション室技師長 田中尚喜

目次

.關節出現異常時,日常活動容易誘發疼痛
.髖關節退化性關節炎持續進展 
.運動與改善生活習慣能有效緩解疼痛 

.1 檢查 一走路就痛是身體發出的SOS 
.下半身的疼痛,原因可能出在髖關節 
髖關節異常會增加下半身的負荷
確認下半身的疼痛與變形情況
.發現日常生活中的異狀 
動作不如以前靈活時,要特別注意
檢查一下會造成疼痛的動作
依據疼痛方式推斷疾病
.可能20多歲就開始出現症狀 
關節形狀、過往病史,體型和年齡都是變因
檢測罹患髖關節退化性關節炎的風險
.儘早接受骨科醫師的診斷與治療 
透過問診瞭解自覺症狀,以視診與觸診加以診斷
記錄出現疼痛反應的部位
.透過觸診檢查髖關節的動作與狀態 
透過觸診直接確認髖關節的熱度與可動範圍
.X光與MRI有助於詳細且正確的診斷 
透過X光檢查確認髖關節外觀與關節空隙
追加MRI、CT檢查及血液檢查
.造成疼痛的主因是髖關節退化性關節炎 
軟骨逐漸磨損,骨間空隙越來越狹窄
及早開始以運動為主的保守療法,避免傷身的外科手術
.髖關節疼痛,可能是其他疾病所致 
血液供應不良造成股骨頭壞死
類風溼性關節炎是自體免疫系統失常造成
除了髖關節外,腰部和肌肉都可能是病灶
細菌感染或外傷引發髖關節疼痛
.Column 令人混淆的髖關節退化性關節炎與坐骨神經痛 

.2 運動 鍛鍊臀部與大腿內側減輕髖關節負荷 
.肌力不足會引發髖關節疼痛 
運動不足與肥胖加速髖關節疼痛惡化
務必藉助臀部和雙腿的肌肉來減輕負荷
.有氧運動有助減重,減輕髖關節的負荷 
強化保護髖關節的肌肉,減重有助於減輕負荷
低強度的運動才能有效減少體脂肪
.只要踩自行車踏板,就能增強肌力 
挑選合適的自行車,強化肌力無負擔
使用飛輪車,可以自行設定運動強度
.肥胖的人可嘗試水中運動 
對髖關節負荷最小的有氧運動
.運動之前先確實掌握適當的運動強度 
過度運動恐加劇疼痛
從年齡計算運動中的最佳心跳數
.每天自我鍛鍊,持續強化肌力 
持續進行鍛鍊,打造容易長肌肉的體質
依序進行基礎鍛鍊,身體不留疲憊
.強化肌力前,先確認疼痛與身體狀況 
量力而為,以不誘發疼痛為原則
運動前先自我檢測血壓與髖關節狀況
.伸展運動有助於放鬆僵硬的肌肉 
伸展運動可增加血流量,擴大關節可動範圍
使關節順利滑動的伸展運動
.鍛鍊臀部肌肉,使骨盆維持在正常位置 
維持骨盆與股骨間的空隙,有助預防疼痛發生
鍛鍊臀部肌肉的鍛鍊操
.走路姿勢正確可讓髖關節的負荷降至最低 
走路時善用推進力與支撐力量
請檢測自己的走路姿勢
.先從正確的走路姿勢開始 
行走時,隨時提醒自己走路姿勢要正確
學習正確的走路姿勢之前,先練習倒退走
有疼痛症狀者從北歐式健走開始
.行走時所使用的3條主要肌肉 
保護髖關節的肌肉,就是行走時所使用的肌肉
.只要改變姿勢,就能減輕負荷 
除了正確行走,站立姿勢也有助於鍛鍊肌肉
.腳底是驅動下半身肌肉的總司令 
腳底承載體重,肌肉就會動起來
適度的訓練與合適的鞋子,讓腳底容易接收刺激
.強化腳底肌力與腳力,緩解疼痛症狀 
不自然的動作會增加髖關節的負荷
喚醒臀部與大腿內側肌肉的腳底訓練
鍛鍊腿部肌肉的訓練操
.Column 針灸或按摩也可以嗎? 

.3 飲食 規律的飲食能有效減輕體重 
.體重增加,負荷隨之倍增 
髖關節是身體的地基,隨時隨地承載著身體的重量
體重每增加1㎏,髖關節的負荷就增加3㎏
.肥胖帶給身體的其他不良影響 
以身高與體重比的BMI值衡量肥胖程度
從體重與體型掌握身體狀況
.減重的基本原則是運動搭配飲食控制 
要緩解疼痛,必須在維持肌力的情況下減輕體重
清楚掌握1天所需能量
.減少能量的攝取,解決肥胖問題 
造成肥胖的原因是攝取過多熱量
重新檢視平時的飲食習慣,選擇不易造成肥胖的方式
重新檢視每日的飲食習慣
.控制醣類和脂質,攝取均衡的營養素 
每天攝取的飲食,是打造身體的原料
透過「飲食日記」掌握每日的飲食內容
.蛋白質是維持肌肉量的減重關鍵 
蛋白質是構成肌肉、皮膚和血液的重要成分
多花心思在烹調方法上,能有效增加肌肉量
.攝取鈣質保持骨量 
骨質密度低容易骨折,肌力衰退會加速骨質流失
搭配其他食品一起吃,有效促進鈣質吸收
.促進血液循環的重要鐵質 
不僅可製造血液,還可輸送氧氣至全身
預存自體血庫,供給手術中的血液需求
.Column 保健食品能減輕疼痛嗎? 

.4 生活 減少蹲踞動作比較不易誘發疼痛反應 
.日式生活改為西式生活,減輕髖關節負荷 
髖關節無須大幅度轉動,可減輕負荷的西式生活
先從桌椅等身邊的家具開始改變
.坐在椅子上時,伸直背肌 
減輕髖關節負荷時,同時勤加鍛鍊臀部肌肉
藉助臂力站起身
.馬桶座高度要超過50㎝以上 
無須蹲踞的西式廁所,有效減輕髖關節的負荷
善用輔助器具,打造容易起坐的如廁空間
.改掉彎腰做家事的習慣 
以彎腰的姿勢工作,會讓腰部承受莫大的負荷
.撿取物品時不彎腰 
蹲踞時,以健側腳來支撐體重
不要轉動髖關節,坐著撿取掉落的物品
.穿襪子時,將腳倒向外側 
剛開始出現疼痛的初期階段就藉助輔具以緩解疼痛
.髖關節隨時保持溫暖 
改善血液循環可擴大可動範圍,使雙腳更靈活
.裝修居住環境,增加安全防滑扶手 
預防絆倒或摔跤,造成髖關節受損
.外出時行程勿緊湊,適時多休息
轉換心情,讓治療過程更具活力
疼痛發作時,就近找長椅坐下來休息
.手上的行李盡量簡便輕巧 
搬運1㎏的重物如同體重增加1㎏
.上下樓梯時藉助扶手,有助於緩和疼痛 
緩和髖關節承受的衝擊,隨時記得放慢速度
不容易引發疼痛的上下樓方式
.患部疼痛劇烈時,以柺杖減輕負荷 
拄柺杖走路,可減輕髖關節20%的負荷
選一把適合自己的柺杖
.乘坐汽車時,採斜躺姿勢 
多注意上車姿勢與坐姿,減輕車程中的負荷
負荷較小的上車姿勢與坐姿
.穿合腳的鞋子,走路比較不會累
緩和雙腳著地時的力道,避免髖關節受衝擊
.Column 身為伴侶也應該瞭解的性生活注意事項 

.5 基礎知識 約7成的關節痛問題始於兒童時期
.雙腳得以做出複雜動作的功臣—髖關節 
人體中最大的關節,可動範圍非常大
確實連結骨頭與骨頭,維持穩定
.關節空隙消失會引發疼痛反應 
關節疼痛幾乎都肇因於過度負荷
髖臼發育不良好發於女性,易演變成退化性關節炎
.磨損的軟骨再也無法恢復原狀
軟骨能吸收衝擊力,使髖關節的動作更加滑順
越不活動髖關節,軟骨磨損得越厲害
.髖關節退化性關節炎是可預測的疾病
依發病原因分為原發性與次發性兩大類
髖關節退化性關節炎,約有9成以上是次發性
.以改善生活方式的保守療法為主 
以減輕髖關節負荷,維持最佳狀態為目標
疼痛太過劇烈,評估外科手術的可行性
.疼痛加劇時,施行藥物治療 
減輕疼痛的對症療法僅用於輔助性治療
類風溼性關節炎可服藥抑制異常的免疫細胞運作
.手術是減輕疼痛的最終手段
根絕疼痛的原因,找回活動自如的日常生活
.術前復健,讓身心做好準備 
術前的詳細說明與復健,能舒緩患者的不安心情

.手術①
截斷部分骨頭,保留髖關節 
骨盆骨截斷部位依病況進展而有所不同
軟骨遭破壞之前,進行旋轉髖臼切骨術
趁軟骨磨損情況輕微時進行內翻切骨術
外展切骨術可緩解疼痛,是關節置換術前的應變措施

.手術②
裝置人工關節恢復髖關節原本的功能 
矯正關節形狀,移除疼痛根源
.術後儘早動一動雙腳 
提早強化肌力,加速術後的恢復
.特別注意骨折與跌倒,防範二次手術 
依術後恢復情況決定是否再次手術
出院後隨時注意日常動作,避免引發併發症
.術後選擇不會造成髖關節太大負荷的運動 
既可強化肌力、控制體重,亦可提升生活品質
人工關節置換術後1天的行走時間
.Column 孕婦容易有髖關節疼痛的問題 

.6 兒童 除了髖關節異常,感冒等因素也會誘發疼痛 
.正確的抱姿可避免嬰兒髖關節脫臼 
雙腳張開,讓下肢可以自由活動
改變尿布的穿法,幼兒脫臼病例驟減
.仔細觀察嬰幼兒的舉動,隨時察覺異常現象 
雙腳活動範圍或走路方式有異狀時,請多加留意
即使症狀相似,疾病也可能因年齡而異
檢查嬰幼兒的髖關節狀況
.疼痛原因會依狀況、性別、年齡而不同 
髖關節的形狀、運動量、身體狀況不佳是致病原因
活動量大的男童在發育期容易出現疼痛反應
.不再疼痛,讓孩童度過愉快的學校生活 
積極參與學校活動,有助身心成長
疼痛發作時要安靜休養,熱敷後會比較舒服
.Column 外科手術後可申請政府補助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70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