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阿嬤的味緒:美濃客家飲食文化與生活智慧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50 元優惠價
:90 折 315 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9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月光山下最想念的味道,美濃平原最美味的書寫
一般人聽到「美濃」,直覺直呼客家菜好好吃,
這阿嬷的味緒總是讓人懷念長長久久,
但美濃的客家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美濃客家菜和其他客家菜又有什麼不同呢?
本書是作者鑽研美濃在地文化三十多年的精華,
闡述客家飲食文化的淵源和軼事,
尋訪在地餐廳與名廚,重現古早味農家菜,
傳承客家人從生活中淬煉出的智慧。
美濃傳統農家菜經典上桌,重現無比懷念的阿嬤之味
書中收錄50多道美濃傳統農家菜食譜。每一道菜餚都是美濃的老廚師遵循古法、工序料理而成,在家就能做出那一道又一道令人想念的味道。
每一種食材的製作與保存技法,都展現美濃媽媽們的生活智慧
用鹽漬菜餚,得以保存非當季的蔬菜;比如醃蘿蔔、醃鹹菜。
一個食材變化出口味不同的多道菜,米用蒸炒做成米糕,米磨成漿做成面帕粄。
每一句美濃農諺,都是先輩們順時而生的生存之道
「霜降降齊禾、好種豆」是指,霜降節氣時,稻榖成熟要收割了,同時也是種豆的好時期。
作者簡介
邱國源
曾任職旗美商工教師、今日美濃週刊社長、美濃文化產業協會
現任美濃水患自救聯盟召集人、高雄市美濃文化產業協會總幹事
長期從事地方文化研究工作,對美濃地區政治及歷史掌故、文化、飲食、語言、生命禮儀等均有深入鑽研。
著有《美濃客家語寶典》
曾任職旗美商工教師、今日美濃週刊社長、美濃文化產業協會
現任美濃水患自救聯盟召集人、高雄市美濃文化產業協會總幹事
長期從事地方文化研究工作,對美濃地區政治及歷史掌故、文化、飲食、語言、生命禮儀等均有深入鑽研。
著有《美濃客家語寶典》
書摘/試閱
從生活、飲食記憶中,尋回阿嬤的味緒
在台灣談到飲食文學,早一點的,要從飲食的散文名家如唐魯孫、夏元瑜、逯耀東、陸文夫說起,近一點便是林文月、焦桐、韓良露或蔡珠兒、歐陽應霽、張曼娟,方梓、王宣一等等,美濃人僅有鍾理和一人而已;但是他們寫的多半是細微的記憶、母親的味道,追尋的是「失去的童年,喚不回的青春」,以及親情、百味雜陳的人生;鮮有做單一農村歷史文化與菜餚多樣性的記錄。
當我跟會醃製酸筍、或曬製乾筍、醬竹筍的老媽媽話家常時,她隨口就唸出兩句與竹筍有關的山歌歌詞:
「種竹最怕竹開花,黃蔴最驚會叉杈;阿妹連郎心愛定,唔好聽人花舌嬤。」
「竹筍尖尖出泥皮,幾多十想無人知;初一想到二十九,想來想去月盡哩。」
美濃早期農民生活中,與竹林、竹子關係密切,生活總有即興唱山歌的習慣,美濃人把工作情境、樣態、男女愛情融入客家傳統歌謠中,那是「美濃飲食文化」中飲食文學之一種。
凝視著外公古阿珍火房殘缺的門樓「臨依橫溝」,只剩下一邊斷垣鐫刻著「鳶飛魚躍」的門柱,再轉望雙峰山、月光山,遠看竹頭背到中圳埤頭;倒回六十年前美濃的實境,美濃曾經是青山翠綠,有湖光山色景緻,河溪、田野、圳溝皆有自然湧泉,濃山秀水、地靈人傑的好地方;山林田園間,有「十里青山,鳥聲斷續」、「綠樹有聲,閒鳥躍啼」、「秋風輕送,極目青秧,白鷺橫田,孤雁驚飛」,這一幕幕的大自然村野情景,呈現給人最真、善、美的圖畫。經過六十年時間的流轉美濃山中已無茂盛參天的大樹,溪旁竹林、湧泉已消失,聽不見「鳥鳴猿啼、蟬叫蛙呱」,看不到「蝦蟆上路」,要想見到「鳶飛魚躍」、「鱸鰻上攤」更是難上加難;我常對人說:美濃是殘山勝水頹敗的村莊了。
人類必須透過「飲食」來取得維生所需的營養。因此,對於人類而言,飲食活動是必須且饒富意義的。再者,日常生活的飲食除了滿足生理需求外,更在社會中形成許多有趣的現象;我花了很長時間,去研究調查飲食學及食物的歷史、來源、知識,農業、環境和生態環境,蔬菜的多樣性等問題,而後再跟我六十年時間的所見所聞做連結彙整,二十年前,為了瞭解「美濃傳統農家菜」,向母親及伙房的嬸嬸們,學習做美濃人的鹽醃菜系、粄食製作;為了要了解六、七十年前或八十年前美濃人的生活面向,及貧窮農家三餐吃的家常菜,必須多次跟八十幾歲以上的鄉親話家常;所幸,在我蒐集美濃俗諺、農諺、飲食諺中,獲得不少真人真實的生活經驗與口述,也記錄了不少更早期農民絡口賽的生活方式。多年來,我與地方農民、耆老、婦女媽媽做長期的訪談閒聊,認為這是美濃飲食歷史及飲食記憶整理的重要工作。
尋回美濃傳統農家菜的意義
美濃飲食文化的變異,當然時空歲月、地理交通、農耕環境的遽變為其主因外,尚有其他客觀因素;現在從美濃傳統市場的魚貨供給來看,百分之九十六都來自外地的海產,美濃本地的河、溪、山產,僅剩一部分的南洋魚(吳郭魚)、溪哥,或久久才出現一次的塘虱、鯉魚、鯽魚、黃鱔,沙鰍、田螺之類的田產幾乎滅絕了,「蜆仔泌,田螺湯」的夏季天然美味全然消失。
從一九六二年起,美濃開始有了外燴辦桌生意人,海鮮魚貨、雞、鴨、鵝的批發生意,都是由旗山鄭姓、李姓福佬人掌控,美濃的廚師及百姓漸漸也就遠離了「美濃傳統農家菜」。近三十年來何其幸運的是,美濃有許多庄頭的新年福、滿年福及伯公生日,以及各宮廟神明之聖誕千秋的宴席,由於完神、三獻禮等祭祀禮儀的傳襲,把祭祀牲禮中全豬、全羊烹調成的「封肉」、「小封」、「封鴨」、「羊肉湯」、「豬頭皮鹹菜」,還保留在傳統菜餚的品項中。但是,由於供品粄食的製作及筵席外包,卻讓祭祀飲食蘊藏其內的客家歷史文化與內涵逐漸消失。聚落居民、信仰圈的善男信女食客,漠視了祭祀供品、菜餚背後的典故與意義;趕場拜票的政客,在意且關心的是人潮選票;難怪外燴廚師、禮生、樂師與廟公、經辦人員,一有機會就簡趨陋,讓原形、原味的家鄉農家菜餚變了調、走了味。美濃餐飲界者與廚師們,不知道美濃的「傳統農家菜」也有「五滋六味」令人驚豔的美味,只是我們不去注意而已。
例如蘇東坡的〈老饕賦〉中「嘗項上之一臠」,指的就是豬的脖子肉(松坂肉),美濃人稱之為「磨兜肉」或「刀頭肉」,這是早期美濃農家菜中最多人吃,最常被利用的食材。在袁枚的《隨園食單》和梁實秋的《雅舍談吃》中,有高度讚譽的「油爆雙脆」,屬魯菜,是山東地區特色傳統名菜;傳到美濃來時,卻變成酒家中的「炒響肚」了。五十年前,它是「珍好味」、「天一飯店」、「東海飯店」、「第一樓」酒家的名菜,現在美濃餐飲界者與廚師們,無人會烹調此菜,確實令人擲箸浩歎!
客家的香格里拉在美濃
「吃食」,也許不全面代表著社會的發展程度,或是一個人身份和地位,而是「食物」本身,是文化和生態的交會口,展現了社會經濟與大自然的連結,因此,食物甚至可以成為比語言更重要,更具有地區和文化代表性的東西。事實上,客家飲食的傳承,已經從家庭進入到市場,家庭中客家菜烹調的技藝傳承,可能在逐漸消退,但是許多老一輩的美濃阿嬤與媽媽們,呵護著傳統使命食物的生命力,順應自然及時令節慶,真情誠心做合宜的食物,意味著對傳統生活方式的某種延續。
當我們慢慢細嚼、靜心品嚐美濃阿嬤的農家菜時,會發覺:它承襲了各方風味與特色,在平淡中顯出真味,它源於天然,又歸於自然,這就是美濃飲食文化的經典要素。美濃文化的瑰偉與璀璨,在於美濃飲食文化的厚度及內涵;根植記憶深度的阿嬤味道,自然樸實的傳統農家菜,縷述了濃山小鎮美食的傳奇,背後的典故及動人故事,艷麗了美濃文化的彩度,它可以讓國內外的旅客瞭解何者為客家精神,客家的香格里拉在美濃!客家之美在美濃!客家精神在美濃!大伙房在美濃!
祈望《尋找阿嬤的味緒》一書,帶來真實的效益
現在台灣農會農事推廣教育中,都強調農事生活化及在地鄉土農業化,也很積極在追求「農業文創」;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的鄭自隆教授說:「農業文創≠農產品包裝」,包裝或設計,在整個文創化過程中只是末端,不可本末倒置。」他還是主張,文創應該要有更深層的意涵,文創就是「文化商品化、商品文化化」。因此包含農業在內的所有生活方式、產業經營,均應思考能否加入「文化」、「創意」元素,而成為「文創產業」。美濃阿嬤的味緒(氣)就是《尋找阿嬤的味緒》一書,本身是客家先民,美濃來台祖先生活方式的展現,也是族群聚集演化過程所呈現的集體記憶,呈現以往到現代的生活軌跡,《尋找阿嬤的味緒》可以透過歷史、地理、人文、產業各種面向來展現,所以美濃「農業文創」有斯土斯民的印記,也有歷史典故、鄉野傳說,《尋找阿嬤的味緒》一書的出現,即可視為美濃農業文創的圭臬。
在台灣談到飲食文學,早一點的,要從飲食的散文名家如唐魯孫、夏元瑜、逯耀東、陸文夫說起,近一點便是林文月、焦桐、韓良露或蔡珠兒、歐陽應霽、張曼娟,方梓、王宣一等等,美濃人僅有鍾理和一人而已;但是他們寫的多半是細微的記憶、母親的味道,追尋的是「失去的童年,喚不回的青春」,以及親情、百味雜陳的人生;鮮有做單一農村歷史文化與菜餚多樣性的記錄。
當我跟會醃製酸筍、或曬製乾筍、醬竹筍的老媽媽話家常時,她隨口就唸出兩句與竹筍有關的山歌歌詞:
「種竹最怕竹開花,黃蔴最驚會叉杈;阿妹連郎心愛定,唔好聽人花舌嬤。」
「竹筍尖尖出泥皮,幾多十想無人知;初一想到二十九,想來想去月盡哩。」
美濃早期農民生活中,與竹林、竹子關係密切,生活總有即興唱山歌的習慣,美濃人把工作情境、樣態、男女愛情融入客家傳統歌謠中,那是「美濃飲食文化」中飲食文學之一種。
凝視著外公古阿珍火房殘缺的門樓「臨依橫溝」,只剩下一邊斷垣鐫刻著「鳶飛魚躍」的門柱,再轉望雙峰山、月光山,遠看竹頭背到中圳埤頭;倒回六十年前美濃的實境,美濃曾經是青山翠綠,有湖光山色景緻,河溪、田野、圳溝皆有自然湧泉,濃山秀水、地靈人傑的好地方;山林田園間,有「十里青山,鳥聲斷續」、「綠樹有聲,閒鳥躍啼」、「秋風輕送,極目青秧,白鷺橫田,孤雁驚飛」,這一幕幕的大自然村野情景,呈現給人最真、善、美的圖畫。經過六十年時間的流轉美濃山中已無茂盛參天的大樹,溪旁竹林、湧泉已消失,聽不見「鳥鳴猿啼、蟬叫蛙呱」,看不到「蝦蟆上路」,要想見到「鳶飛魚躍」、「鱸鰻上攤」更是難上加難;我常對人說:美濃是殘山勝水頹敗的村莊了。
人類必須透過「飲食」來取得維生所需的營養。因此,對於人類而言,飲食活動是必須且饒富意義的。再者,日常生活的飲食除了滿足生理需求外,更在社會中形成許多有趣的現象;我花了很長時間,去研究調查飲食學及食物的歷史、來源、知識,農業、環境和生態環境,蔬菜的多樣性等問題,而後再跟我六十年時間的所見所聞做連結彙整,二十年前,為了瞭解「美濃傳統農家菜」,向母親及伙房的嬸嬸們,學習做美濃人的鹽醃菜系、粄食製作;為了要了解六、七十年前或八十年前美濃人的生活面向,及貧窮農家三餐吃的家常菜,必須多次跟八十幾歲以上的鄉親話家常;所幸,在我蒐集美濃俗諺、農諺、飲食諺中,獲得不少真人真實的生活經驗與口述,也記錄了不少更早期農民絡口賽的生活方式。多年來,我與地方農民、耆老、婦女媽媽做長期的訪談閒聊,認為這是美濃飲食歷史及飲食記憶整理的重要工作。
尋回美濃傳統農家菜的意義
美濃飲食文化的變異,當然時空歲月、地理交通、農耕環境的遽變為其主因外,尚有其他客觀因素;現在從美濃傳統市場的魚貨供給來看,百分之九十六都來自外地的海產,美濃本地的河、溪、山產,僅剩一部分的南洋魚(吳郭魚)、溪哥,或久久才出現一次的塘虱、鯉魚、鯽魚、黃鱔,沙鰍、田螺之類的田產幾乎滅絕了,「蜆仔泌,田螺湯」的夏季天然美味全然消失。
從一九六二年起,美濃開始有了外燴辦桌生意人,海鮮魚貨、雞、鴨、鵝的批發生意,都是由旗山鄭姓、李姓福佬人掌控,美濃的廚師及百姓漸漸也就遠離了「美濃傳統農家菜」。近三十年來何其幸運的是,美濃有許多庄頭的新年福、滿年福及伯公生日,以及各宮廟神明之聖誕千秋的宴席,由於完神、三獻禮等祭祀禮儀的傳襲,把祭祀牲禮中全豬、全羊烹調成的「封肉」、「小封」、「封鴨」、「羊肉湯」、「豬頭皮鹹菜」,還保留在傳統菜餚的品項中。但是,由於供品粄食的製作及筵席外包,卻讓祭祀飲食蘊藏其內的客家歷史文化與內涵逐漸消失。聚落居民、信仰圈的善男信女食客,漠視了祭祀供品、菜餚背後的典故與意義;趕場拜票的政客,在意且關心的是人潮選票;難怪外燴廚師、禮生、樂師與廟公、經辦人員,一有機會就簡趨陋,讓原形、原味的家鄉農家菜餚變了調、走了味。美濃餐飲界者與廚師們,不知道美濃的「傳統農家菜」也有「五滋六味」令人驚豔的美味,只是我們不去注意而已。
例如蘇東坡的〈老饕賦〉中「嘗項上之一臠」,指的就是豬的脖子肉(松坂肉),美濃人稱之為「磨兜肉」或「刀頭肉」,這是早期美濃農家菜中最多人吃,最常被利用的食材。在袁枚的《隨園食單》和梁實秋的《雅舍談吃》中,有高度讚譽的「油爆雙脆」,屬魯菜,是山東地區特色傳統名菜;傳到美濃來時,卻變成酒家中的「炒響肚」了。五十年前,它是「珍好味」、「天一飯店」、「東海飯店」、「第一樓」酒家的名菜,現在美濃餐飲界者與廚師們,無人會烹調此菜,確實令人擲箸浩歎!
客家的香格里拉在美濃
「吃食」,也許不全面代表著社會的發展程度,或是一個人身份和地位,而是「食物」本身,是文化和生態的交會口,展現了社會經濟與大自然的連結,因此,食物甚至可以成為比語言更重要,更具有地區和文化代表性的東西。事實上,客家飲食的傳承,已經從家庭進入到市場,家庭中客家菜烹調的技藝傳承,可能在逐漸消退,但是許多老一輩的美濃阿嬤與媽媽們,呵護著傳統使命食物的生命力,順應自然及時令節慶,真情誠心做合宜的食物,意味著對傳統生活方式的某種延續。
當我們慢慢細嚼、靜心品嚐美濃阿嬤的農家菜時,會發覺:它承襲了各方風味與特色,在平淡中顯出真味,它源於天然,又歸於自然,這就是美濃飲食文化的經典要素。美濃文化的瑰偉與璀璨,在於美濃飲食文化的厚度及內涵;根植記憶深度的阿嬤味道,自然樸實的傳統農家菜,縷述了濃山小鎮美食的傳奇,背後的典故及動人故事,艷麗了美濃文化的彩度,它可以讓國內外的旅客瞭解何者為客家精神,客家的香格里拉在美濃!客家之美在美濃!客家精神在美濃!大伙房在美濃!
祈望《尋找阿嬤的味緒》一書,帶來真實的效益
現在台灣農會農事推廣教育中,都強調農事生活化及在地鄉土農業化,也很積極在追求「農業文創」;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的鄭自隆教授說:「農業文創≠農產品包裝」,包裝或設計,在整個文創化過程中只是末端,不可本末倒置。」他還是主張,文創應該要有更深層的意涵,文創就是「文化商品化、商品文化化」。因此包含農業在內的所有生活方式、產業經營,均應思考能否加入「文化」、「創意」元素,而成為「文創產業」。美濃阿嬤的味緒(氣)就是《尋找阿嬤的味緒》一書,本身是客家先民,美濃來台祖先生活方式的展現,也是族群聚集演化過程所呈現的集體記憶,呈現以往到現代的生活軌跡,《尋找阿嬤的味緒》可以透過歷史、地理、人文、產業各種面向來展現,所以美濃「農業文創」有斯土斯民的印記,也有歷史典故、鄉野傳說,《尋找阿嬤的味緒》一書的出現,即可視為美濃農業文創的圭臬。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