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正義的追尋:台灣民主地圖第四卷
滿額折
正義的追尋:台灣民主地圖第四卷
正義的追尋:台灣民主地圖第四卷
正義的追尋:台灣民主地圖第四卷
正義的追尋:台灣民主地圖第四卷
正義的追尋:台灣民主地圖第四卷
正義的追尋:台灣民主地圖第四卷
正義的追尋:台灣民主地圖第四卷
正義的追尋:台灣民主地圖第四卷
正義的追尋:台灣民主地圖第四卷
正義的追尋:台灣民主地圖第四卷
正義的追尋:台灣民主地圖第四卷
正義的追尋:台灣民主地圖第四卷
正義的追尋:台灣民主地圖第四卷
正義的追尋:台灣民主地圖第四卷
正義的追尋:台灣民主地圖第四卷
正義的追尋:台灣民主地圖第四卷
正義的追尋:台灣民主地圖第四卷
正義的追尋:台灣民主地圖第四卷
正義的追尋:台灣民主地圖第四卷

正義的追尋:台灣民主地圖第四卷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20 元
優惠價
90378
庫存:1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1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正義的追尋:臺灣民主地圖第四卷》是余杰繼2017年端出第三卷「臺灣民主地圖」後又一力作。余杰用憐憫和愛關懷曾經發生在臺灣的人權事件及歷史抗爭血淚,用正義追尋每一個為民主犧牲奮鬥的紀念碑,余杰親自踩踏每一個歷史事件的景點,足跡遍布全臺,從臺北濟南教會出發,穿過歷史的長廊,直達高雄二二八紀念公園,並深入離島澎湖、馬祖,直到金門翟山坑道,他用報導者的角度,敘事、敘人、敘文化,題材廣泛、觀點宏遠。閱讀此書就好像也跟著余杰做了一趟臺灣環島旅行,在旅行的範疇裡多了歷史觀點,對有心想要認識臺灣民主奮鬥史與國際人權自由的讀者,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作者簡介

余杰
基督徒,蒙古人,非中國人,生於巴蜀,求學北京,美籍人權作家、歷史學者。
1998年出版處女作《火與冰》,啓蒙一代年輕人,被譽為「1989年天安門屠殺之後最震撼人心的吶喊」。
1999年開始與劉曉波一起從事捍衛言論自由和其他基本人權的活動,2004年之後在中國被禁止發表任何文章,並受中共當局嚴密監控,乃至綁架和酷刑折磨。
2012年1月11日逃離中國,獲美國政府政治庇護,在華盛頓創辦亞太宗教自由與民主化研究所,繼續其人權事業和思想文化探索。
2013年,香港晨鐘出版社總編輯姚文田因計劃出版余杰的新著《中國教父習近平》,被中共誘騙到深圳,判處十年重刑。此案象徵著香港出版業之崩壞。從此之後,余杰的中文著作只能在華人世界惟一擁有新聞出版自由的臺灣出版。
近年來,余杰在臺灣的自由時報、蘋果日報、關鍵評論網、新頭殼、六都春秋、上報、風傳媒、故事、教會公報等媒體發表大量政治和文化評論,並出版《劉曉波傳》、《一九二七:民國之死》、《刀尖上的中國》、《卑賤的中國人》以及臺灣民主地圖系列等三十多種著述。
余杰率先為臺灣及廣義的華人世界提出「右獨」的思想觀念,呼籲解構中國、去除中國文化毒素,以英美保守主義思想和清新剛健的清教徒精神重塑華人文化。

名人/編輯推薦

誠摯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序)

余杰透過他獨特的視角,熱情的心和對自由的堅強信念,帶領我們認識這座島嶼上最珍貴的歷史資產:民主精神。
────張鐵志(文化總會副秘書長,知名作家、文化政治評論者)

以臺灣為第二故鄉的余杰,比我們多數人對這裡的民主地標更加如數家珍,反映了這民主社會的弔詭之處,而最簡單的解除方法或許就是閱讀本書!
────葉浩(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哲學星期五策劃人)

作者以自然又滿懷人道主義的筆觸,娓娓道出眾多具和平、民主深意的歷史景點背後的故事。對想要更深認識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怖統治的高中生來說,此書無疑是難得的輔助文本。
────廖慧真(新北市立錦和高中歷史老師,資深文化講師)



更深刻的看見‧臺灣
By 駱芬美(銘傳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臺灣史知名作家)

 承蒙余杰點名,讓我為他這本《臺灣民主地圖第四卷》寫推薦序。很榮幸,但壓力很大!最大的收穫則是,可以先睹為快。
 認識余杰是在2017年8月7日,他正好在臺灣,透過主流出版社總編超睿的介紹,有機會邀請他到4599協會演講。
 那天,我買了多本余杰的書,快速地翻閱!心想,能這樣寫中國,了不起了!竟然,還能夠如此深入、透徹地看見臺灣,然後書寫臺灣!真是佩服!
 我一直認為,書寫,是一種世代對話與傳承,是讓過往者復活的方式。那些曾受苦難的生命、曾經努力奉獻的先人、被忽視的靈魂,唯有透過文字的重建與傳遞,當讀者能心領神會時,轉化成了後代的記憶與生存的能量。
 「臺灣」曾經是被限制書寫的對象,解嚴之後,即使百花齊放,還有更多隱藏版,等待挖掘、建構。
 因著臺灣特殊的歷史歷程,昨是而今非的尷尬,是生存在這塊土地先人的無奈。許多人批評臺灣人愛炒短線,甚至「西瓜偎大邊」的現實,但這何嘗不就是一種生存之道!
 歷史的書寫,不是事後諸葛的批判,而需要對過往理解,也用一個更高的角度,更長的時空脈絡,為臺灣尋找出更深刻的價值!
 而在余杰的書寫中,我真的讀到了。
 盯著螢幕,隨著余杰進入了他第四卷書中的臺灣民主地圖,正如編輯瑞娟說:會「流淚」的!有份好深的「疼」在字裡行間中,在這些些,在臺灣駐足過的生命!而他們留了什麼給臺灣呢?
 這第四卷,接續了前三卷的風格。余杰的視野,有一種我們看不到的寬廣!余杰的探索,有一層我們挖不到的深邃!余杰的筆觸,有一端我們碰不到的深刻!期待余杰繼續為臺灣書寫,給我們一雙能更深刻看到臺灣的眼睛!願上帝更大的祝福臺灣!

目次

臺北 這是耶和華建造的房屋 ——濟南長老教會
壓傷的蘆葦不折斷 ——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
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土地改革紀念館
我遇見他們,一張張生動面容 ——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紀念碑
他的雕塑將哀哭變為跳舞 ——蒲添生雕塑紀念館
新北 在亞熱帶的島上,有淒風冷雨之地 ——金瓜石國際終戰和平紀念園區
鹿到哪裡去了?愛鹿的人到哪裡去了? ——鹿窟事件紀念碑
基隆 沒有公義,哪來和平? ——和平島琉球漁民慰靈碑
「臺灣的嘴巴」會說話嗎? ——基隆港西岸碼頭倉庫
臺中 失蹤的春天的日曆——國光公園二二八紀念碑
人如何管理天上的飛鳥和海中的魚兒?——高美濕地(高美野生動物保護區)
苗栗 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大埔張藥房
南投 以卵擊石的最後一役——烏牛欄戰役紀念碑
嘉義 學術界能夠形成「第五權」嗎?——中正大學學術自由紀念碑
臺南 為懷當日技師苦,千古烏山像鑄銅——八田與一紀念園區
「偏見的教育」必然導致「冷漠的世界」——臺灣Holocaust和平紀念館
府城裡寂寥的春暉閣 ——成功大學博物館蘇雪林紀念室
你的恐怖分子,我的自由先驅——成功大學南榕廣場
高雄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回頭——高雄歷史博物館及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
澎湖 大航海時代的文明輸入 ——風櫃尾荷蘭城堡遺址
外省人的二二八——七一三事件紀念碑
讓世界都看到,歷史的傷口——篤行十村眷村文化保存園區及張雨生故事館
馬祖 惟有實力才能獲致和平——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
金門 莒城何妨當故鄉——太武山忠烈祠
假如真有一粒麥子在磐石中哭泣——翟山坑道

書摘/試閱

為懷當日技師苦,千古烏山像鑄銅
——八田與一紀念園區


 我讀過兩首題為〈嘉南大圳〉的舊體詩,一首是鄭海涵寫的:
 大圳巨霸奪天工,縱貫嘉南處處通。
 萬物向榮流德澤,農村擊壤樂堯風。

 另一首是謝喜三寫的:
 建壩艱難不計工,嘉南農戶沐深功。
 為懷當日技師苦,千古烏山像鑄銅。

 詩從藝術上來說,算不上有多好,卻充滿真情實感,樸實無華。我特別注意到,兩首詩都寫於戰後,那是一個去日本殖民化的時代,詩人寫作這樣的作品不可能得到什麼好處,寫這樣的詩句是說心裡話。詩句背後是跨越種族、超越政權、飛越時代的感恩。
 成功大學吳文璋教授驅車帶我們一家人去烏頭山水庫「八田與一紀念園區」參觀。從臺南市區出發,一路映入眼簾的是富饒的嘉南平原,這裡之所以成為臺灣的米倉,離不開一個人的貢獻——八田與一。這位具有「人格者」特質的工程師,比很多名義上的臺灣人更是臺灣人——除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嘉南大圳」之外,臺北的下水道工程、桃園的桃園大圳、南投的日月潭水力發電所、臺南的自來水計畫、高雄的高雄港建設,從北到南,都有他的心血。一九一〇年,八田與一自東京帝國大學土木工學部畢業後,即前來臺灣服務,一直到五十六歲過世,大半生都在臺灣度過,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進入園區,首先參觀二〇〇〇年興建的八田與一紀念室。紀念室位於舊送水口上方,室內陳列有八田與一及外代樹夫人使用過的文物,兩人在日本求學時期及在臺灣生活的照片。直到一九四二年,八田與一被日本陸軍省徵召進「南方經濟挺身隊」,乘坐大洋丸號前往菲律賓,途中遭遇美軍潛艦魚雷攻擊,八田與一逃生不及罹難,七月下旬葬於烏山頭水庫旁。日本戰敗之後,外代樹夫人出於對亡夫的思念,也不願離開臺灣,趁家人熟睡之際,來到八田與一投注一生心血的烏山頭水庫,跳入放水口自殺,結束了四十五歲的生命,留下遺書「愛慕夫君,我願追隨去。」
 展室內有建造大壩的許多歷史資料,從中可見設計之精密嚴謹、工程之複雜浩大,在臺灣史上前無古人。室內重複放映一部紀錄片,介紹建設水庫的經過及八田技師的生平事蹟。有的人在活著的時候,人們盼望他早點死去;有的人雖然死了,卻永遠活在後人心中。蔣介石屬於前者,八田與一屬於後者。
 我們往大壩方向前行十多分鐘,就看到一處小小的展示區,陳設著一個老式蒸汽火車頭。據史料記載,當時工地上共有七個由比利時製造的蒸汽式火車頭,擔負著貨運、客運的繁忙任務,大大節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這些火車頭八田親自訂購的,是他珍惜的「看家寶貝」。如今,我們看到的是僅存於世的一個,它不再開動,不再呼嘯,不再噴氣,仍然將遊人帶到百年前那個篳路藍縷、萬象更新的時代。

一生奉獻給臺灣的卓越工程師
 園區內最重要的紀念物,是那尊八田與一銅像。一九三〇年,嘉南大圳完工後,工作人員各奔東西,但他們成立了「交友會」以保持聯絡。這批舊部屬為了紀念跟他們親如一家的老長官,由眾人集資為其製作銅像。這是民間自發的行為,而非日本總督府的官方舉動。
 「交友會」委託八田與一的家鄉、日本金澤市的雕刻家都賀田勇馬製作塑像。都賀田勇馬別具匠心,製作了一尊八田與一的坐姿雕塑。八田技師一生不辭勞苦、風塵僕僕地奔波在各處工地上,很少有坐著安靜休息的時刻,藝術家偏偏挑選他安然坐著的姿勢,或許希望他在彼岸世界能好好安息吧。雖還是中年卻已略顯蒼老的八田與一,眺望著面前如明鏡般的湖水,享受著拂面而來的楊柳風是何等愜意,或許心中還有藏而不露的自豪感。這尊塑像讓我想起嘉義博物館前面那尊「陳澄波先生坐姿」銅像——陳澄波銅像由其外孫蒲浩明所創作,蒲浩明說:「我用陶土塑造他,也用感情塑造他。」都賀田勇馬不也是以這種敬虔的心態為八田與一塑像嗎?
 臺灣民間有一種傳統:每當在水利工程結束時,往往會建造寺廟祭祀功勞者,如高雄曹公圳的曹公廟、彰化八堡圳的林先生廟、嘉義十股圳的蔡葉二將軍廟等都是如此。與其說這是一種宗教信仰的表達,不如說這凸顯了臺灣人知恩圖報、濃濃的人情味。嘉南地區的農民把八田技師當成水利、土地的保護神看待,為感念其恩澤,水利會每年在五月八日八田技師忌日這一天舉辦盛大悼念儀式,八田的後代親人及友臺日人組團遠道而來,在地的各界人士群賢畢至,甚至常有政府最高首長出席致辭,場面隆重感人。
 那麼,為何身為工程師的八田與一如此受臺灣人愛戴?日本學者古川勝三指出,八田技師對臺灣有三大貢獻:首先是嘉南大圳。原本夏澇冬旱的嘉南平原,水庫與灌溉系統完成之後,一躍成為臺灣最大的穀倉。其次,八田有一套獨特的做事方法,非常有效率,其工程技術和管理模式在臺灣現代化進程中留下了重要一頁。第三,八田的人生觀與思想,至今仍值得日本人和臺灣人引為典範。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78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