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養生要從五臟六腑開始
滿額折

養生要從五臟六腑開始

定  價:NT$ 260 元
優惠價:90234
領券後再享89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6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快速了解五臟六腑的養生大法
五臟:心、肝、脾、肺、腎。
五大系統之間透過經脈的絡屬溝通和氣血的相互聯繫。五臟功能的諧調共濟,相互為用,是維持人體生理平衡的養生密碼。
六腑: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
臟與腑之間的相互關係是臟腑陰陽表裡配合關係。臟屬陰,腑屬陽;臟為裡,腑為表。一臟一腑,一陰一陽,一裡一表,相互配合。
心系統:包括心、小腸、脈、舌、面。
肝系統:包括肝、膽、筋、目、爪。
脾系統:包括脾、胃、肉、口、唇。
肺系統:包括肺、大腸、皮、鼻、毛。
腎系統:包括腎、膀胱、骨、耳、二陰、髮。
本書以中醫理論為基礎,詳細分析了不同臟腑器官的致病因素、預防對策及養護方法,讓您能夠輕鬆掌握調養臟腑的技巧,以便更好地養護身體,實現健康長壽的願望。
本書是一本居家必備的養生指導用書。

作者簡介

李春深醫師
畢業於中醫藥大學,擔任中醫講師,主任醫師,累積了豐富的中醫臨床經驗,善於應用中醫療法治療疾病,特別對常見疾病等有精湛的醫術。在中醫的施治領域裡擁有極其豐厚的學理及實證基礎,因而治癒眾多患者,是廣受好評是一位醫術卓越的中醫師,曾經出版醫學專著多部作品。

序 言: 養生要從五臟六腑開始

五臟代表人體的五個生理系統,是指:
心系統:包括心、小腸、脈、舌、面。
肝系統:包括肝、膽、筋、目、爪。
脾系統:包括脾、胃、肉、口、唇。
肺系統:包括肺、大腸、皮、鼻、毛。
腎系統:包括腎、膀胱、骨、耳、二陰、髮。
這五大系統之間透過經脈的絡屬溝通和氣血的流貫相互聯繫。五臟功能的諧調共濟,相互為用,是維持人體生理平衡的重要保證。
六腑是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的總稱。
臟與腑之間的相互關係,實際上是臟腑陰陽表裡配合關係。臟屬陰,腑屬陽;臟為裡,腑為表。一臟一腑,一陰一陽,一裡一表,相互配合,並有經絡互相絡屬,從而構成了臟與腑之間的密切聯繫及功能。
《黃帝內經•素問》記載:「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意思是:上古時代懂得宇宙大道的智者,能取法於天地陰陽,遵循自然界的變化與規律,飲食有節制,作息有規律,不胡亂地作為與耗費,因此形體與精神相諧調,能盡享自然壽命。
調補養生, 主要是保養五臟,中醫學說是以五臟為身體的中心。在中醫理論中,我們人是一個「五臟系統」的整體。調養氣血的關鍵就在於平衡五臟,不要讓某個臟器過分地「足滿」,也不要過分地「虛弱」。各個臟器之間要協調、平衡,才能握住健康的砝碼。
中醫認為,人體的五臟六腑處於一種動態和諧之中。這種和諧一旦被破壞,疾病也隨之而來。日常生活中,破壞這種和諧關係的因素有很多,如外感風寒、飲食無節、情志內傷、缺乏運動等,都能殃及臟腑,令其功能失調。
現在很多人整日疲憊不堪,雖大病不犯,但小病不斷。這主要是不會保養日夜不停地為我們工作的臟腑之故。其實,人的健康是由裡及表的,只有臟腑關係和諧,氣、血、精、津才能充盈暢達,身體才能健康。
因此,全面探索五臟六腑運行的奧秘,瞭解五臟六腑之需求,找到臟腑養生的方法,對人體健康意義重大。
鑒於此,本書以中醫理論為基礎,詳細分析了不同臟腑器官的致病因素、預防對策及養護方法,讓您能夠輕鬆掌握調養臟腑的技巧,以便更好地養護身體,實現健康長壽的願望。


 

目次

第一章 養生,從養護五臟六腑開始
一、 一認識中醫的臟腑理論
二、 明確五臟六腑的關係
三、 氣血充盈,臟腑才能調和
四、 五臟六腑離不開津液的滋養
五、 陰陽平衡,才能氣血暢達
六、 滋養五臟六腑,要遵循大自然的規律
七、 應時應季,注意預防「六邪」
八、 經絡是聯繫臟腑的「總調度師」
九、 揭開五色五味滋養五臟的健康密碼
十、 「七情」互通,恬淡人生最養生
第二章 心是身體之「君主」,養心就是養命
一、 心通調血液,讓全身的血液充盈
二、 養心不能錯過夏季
三、 心喜苦,夏季養心宜苦味
四、 心喜紅,紅色食物最養心
五、 身體動起來,心病不來找
六、 簡單實用的養心妙招
七、 午時小憩,是對心最好的關照
八、 調節情緒,才能避免傷身
九、 心火分虛實,對證調理才有效
十、 心氣不足,要學會慢養生
十一、 內關穴:治療心臟疾病的要穴
十二、 駐容養顏從心開始
第三章 小腸,分配營養的「巧廚娘」
一、 小腸為受盛之官
二、 以肉食為主,讓小腸不堪重負
三、 溫養肚臍不生病
四、 消除黃褐斑,從養護小腸開始
五、 小腸經的穴位是最好的「按摩師」
第四章 肝為身體之「將軍」,肝好則身體棒
一、 肝為「將軍之官」,藏血疏泄都靠它
二、 從身體窺探肝的健康狀態
三、 春季養肝,以食為先
四、 三款春季養肝粥
五、 適量飲酒可舒暢肝氣
六、 養肝護目,每天一杯菊花茶
七、 丑時深睡,養肝又排毒
八、 辦公室簡易養肝健身法
九、 增加握力,積蓄肝氣
十、 常揉「地筋」,對肝臟有益
十一、 迅速「澆滅」肝火有妙招
第五章 膽是抵禦外邪的屏障
一、 膽為中精之府
二、 膽主決斷,臟腑皆取於膽
三、 養膽之道在飲食
四、 子時前入眠,對養膽有益
五、 敲膽經,促消化,旺氣血
第六章 脾是後天之本,脾氣足則有朝氣
一、 脾為後天之本
二、 脾是氣血生化之源
三、 身體會「說話」,脾病早知道
四、 飲食有節,脾胃自安
五、 養脾祛濕,長夏需食補
六、 補脾的七種食物
七、 應對脾虛的食療方
八、 思傷脾,思慮過度是養脾大忌
九、 簡單有效的健脾良方
十、 減肥從調理脾臟開始
第七章 胃,儲存養分的「糧倉」
一、 胃主受納,是人體營養供應的主角
二、 人以胃氣為本,胃氣強則五臟六腑盛
三、 脾胃和,健康才會常在
四、 健康好胃全靠養
五、 辰時吃早餐,可以養胃氣
六、 小米粥是開胃的「功臣」
七、 按摩腹部,減肥、養胃兩不誤
八、 胃火有虛實,分清症狀再清火
九、 胃寒痛,喝杯紅糖薑水
十、 活動腳趾,趕走老胃病
十一、 笑,養胃的天然良藥
第八章 肺是身體之「宰相」,養好肺則氣血旺
一、 肺氣之衰旺,關乎壽命之長短
二、 秋季養肺正當時
三、 白色食物宜養肺
四、 清除肺火的食療方
五、 悲傷肺,養肺還需笑口常開
六、 肺經當令,寅時要深睡
七、 養肺氣,需常練下蹲功
八、 按摩鼻子,可以潤肺
九、 簡單實用的穴位按摩止咳法
第九章 大腸,清除體內垃圾的「健康衛士」
一、 大腸為傳導之官
二、 看大便知健康
三、 保持腸道活力的好習慣
四、 卯時排便,順應大腸工作的節奏
五、 常給腸子洗洗澡
六、 每天拍拍大腸經,內外舒暢兩手輕
七、 輕鬆解決老年人便秘的按摩良方
第十章 腎為先天之本, 養腎就是養命
一、 養腎是一生的必修課,需時時保養
二、 腎虛的八種信號
三、 藏陽氣保精氣,養腎不可錯過冬季
四、 腎喜黑色,每天來點黑色食物
五、 燒旺「命門之火」,人體就不會畏寒畏冷
六、 腎虛不可亂補,要分清陰虛還是陽虛
七、 養腎排毒,從生活細節做起
八、 節慾保精,房事養生的奧秘
九、 恐傷腎,以思克之
十、 經常按摩三大特效穴,濡養生命之根
十一、 捏捏耳朵,健腎很輕鬆
十二、 足上湧泉穴,常按可健腎
第十一章 膀胱,化氣行水的「水官」
一、 膀胱開合有度,廢液才能順利排出
二、 觀察尿液知健康
三、 定時排尿,益養膀胱
四、 保護膀胱,需常按摩膀胱經
五、 預防尿失禁的運動處方
第十二章 三焦,氣血精津的「調節師」
一、 三焦,元氣和水液的通道
二、 亥時三焦當令,宜房事
三、 調理三焦,可改善內分泌失調
四、 疏通三焦,氣血暢通
五、 按摩陽池穴,手腳不再冰冷

書摘/試閱

第一章
養生,從養護五臟六腑開始

《黃帝內經•素問》記載:「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意思是:上古時代懂得宇宙大道的智者,能取法於天地陰陽,遵循自然界的變化與規律,飲食有節制,作息有規律,不胡亂地作為與耗費,因此形體與精神相諧調,能盡享自然壽命。

一、認識中醫的臟腑理論
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極其複雜的有機整體,人體各組成部分之間,結構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為用,代謝上互相聯繫,病理上互相影響。人體是以五臟為中心,透過經絡的溝通聯繫,將六腑、五官、九竅、四肢百骸等全身臟腑形體官竅聯結成一個有機整體。精、氣、血、津液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也是臟腑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這是中醫學對臟腑理論的解釋,與西醫學的臟腑理論有著明顯的區別。

1中醫的臟腑理論
中醫的臟腑理論是以五臟為中心的,五臟代表人體的五個生理系統,人體所有的組織器官都可以包括在這五大系統之中。具體來說,這五大系統是指:
心系統:包括心、小腸、脈、舌、面。
肝系統:包括肝、膽、筋、目、爪。
脾系統:包括脾、胃、肉、口、唇。
肺系統:包括肺、大腸、皮、鼻、毛。
腎系統:包括腎、膀胱、骨、耳、二陰、髮。
這五大系統之間透過經脈的絡屬溝通和氣血的流貫相互聯繫。五臟功能的諧調共濟,相互為用,是維持人體生理平衡的重要保證。
六腑是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的總稱。
臟與腑之間的相互關係,實際上是臟腑陰陽表裡配合關係。臟屬陰,腑屬陽;臟為裡,腑為表。一臟一腑,一陰一陽,一裡一表,相互配合,並有經絡互相絡屬,從而構成了臟與腑之間的密切聯繫。

2中西醫臟腑理論的區別
西醫的臟腑理論主要是一個形態學概念,指的是解剖學上實質的器官組織,而中醫學的臟腑不僅是解剖學的概念,更主要的是一個生理病理學概念,是對人體臟腑、氣血等功能活動規律的認識,它不僅是指解剖學的實質器官,更主要的是指其生理功能與病理變化的反應,是一個功能單位。所以,一個中醫臟腑可以包括好幾個西醫器官的功能,而一個西醫器官的功能又可分散在好幾個中醫臟腑之中。

3五臟六腑的功能
《黃帝內經•素問》記載:「所謂五臟者,藏精氣而不泄也,故滿而不能實;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由此可知,五臟的主要功能是「藏精氣」,六腑的主要功能是「傳化物」。
五臟的功能:化生和儲藏精、氣、血、津液等精微物質,藏而不泄。
六腑的功能:收納、腐熟、傳化水穀,泌別清濁,將糟粕排出體外,泄而不藏。
臟腑的功能並不是彼此獨立的,而是在互相依存、互相制約的關係中各負其責,共同維持身體的正常運行。
如果將身體比作工廠中的機器的話,那麼五臟六腑便是零部件,其中任何一個功能出現問題,均會影響到其他零部件的運轉,進而影響整體功能的發揮。

二、明確五臟六腑的關係
五臟六腑之間雖然各自獨立,但又互相影響、互相依存。一臟與一腑相對應,一陰一陽,一裡一表,由經絡相互絡屬。只有五臟六腑各司其職,才能保證氣血精津運輸暢達,水液糟粕各行其道。

1心與小腸互為表裡
心是臟腑中最重要的器官,具有主導和支配的作用。而中醫認為,心主神志,與人們的思維意識活動有關。心是人體血液循環的動力,血液透過心臟的搏動而輸送到全身,心血的盛衰都可以從脈搏上反映出來。心主汗,開竅於舌,舌質的變化可以反映出心的生理及病理變化。
小腸位於腹腔,透過胃消化後的飲食水穀進入小腸,進行進一步的消化,吸收其中的營養,排除其糟粕。小腸有了問題就會出現消化吸收功能障礙,大小便異常,如腹痛、腹瀉、少尿等症狀。
心與小腸透過經脈的相互絡屬,其關係主要表現在病理方面。
如果心火過盛,可移熱於小腸,出現小便短赤、灼痛、尿血等 症狀;反之,小腸有熱,也可引起心火亢盛,出現心中煩熱、面紅、口舌生瘡等症狀。

2肝與膽互為表裡
肝具有調節某些精神情志活動、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功能,協助脾胃消化食物。肝開竅於目,肝臟有病常會引起各種眼疾。
膽附於肝,膽所貯藏的膽汁是由肝分泌的,「借肝之餘氣,溢入於膽,積聚而成」。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才能保證膽汁的貯存和排泄功能正常,膽汁排泄通暢,肝才能發揮其疏泄功能。肝膽發病時互相影響,所以在治療時需肝膽同治。

3脾與胃互為表裡
脾胃主管飲食的消化、吸收和傳輸營養、水分,以供人體生命活動的各個組織器官的需要,故有「脾胃為後天之本」之說。此外,脾還有運化水穀精微、統血、主肌肉四肢的功能。
胃主要是消化食物。脾與胃都是消化食物的主要臟腑。胃主受納,脾主運化,
共同完成消化、吸收和運輸營養物質的任務。胃主降,水穀得以下行,便於消化;脾主升,水穀精微才能輸佈到全身。

4肺與大腸互為表裡
肺上連氣管喉嚨,開竅於鼻。肺是呼吸器官,主要功能是主一身之氣,肺功能正常,則氣道通暢,呼吸均勻。如果肺氣不足,則可出現呼吸減弱、身倦無力、氣短自汗等全身虛弱症狀。大腸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排泄糟粕。
大腸的傳導有賴於肺氣的肅降,肺氣肅降則大便傳導如常,糞便排出通暢。若大腸積滯不通,反過來也會影響肺氣的肅降。

5腎與膀胱互為表裡
腎的主要功能是藏精,一是指稟於父母之精,稱為先天之精,是人體生殖發育的根本;二是指來源於脾胃的水穀之精,稱為後天之精,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腎藏命門之火,命門之火不足,常導致全身陽氣虛弱,發生各種疾病。腎主水、主骨、生髓,與人體的生殖、生長發育、衰老、水液代謝有著密切的關係。
膀胱的主要功能是貯尿和排尿。膀胱的排尿功能和腎氣盛衰有密切關係。腎氣充足,膀胱開合有度,則小便排泄正常;若腎氣虛而不能固攝,就會出現小便頻繁,遺尿或失禁;腎虛氣化不及,則出現尿閉或小便不暢。

6三焦與心包互為表裡
三焦也是人體六腑之一。三焦不是一個獨立的器官,而是指人體部位的劃分,即橫膈以上為上焦,包括心、肺;橫膈以下到臍為中焦,包括脾與胃;臍以下為下焦,包括肝、腎、大小腸、膀胱等。三焦是人體的元氣與水穀的運行通路。
心包是心的周邊組織,三焦是臟腑的周邊組織,其經脈互相聯絡,彼此影響。

由此可知,要想向五臟六腑要健康,就必須瞭解其需求,才能真正地保證臟腑安康,身體健壯。

三、氣血充盈,臟腑才能調和
氣和血是構成人體和維持生命活動的兩大物質基礎。氣血既是臟腑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也是臟腑功能活動的產物,因此,調養臟腑就調養了氣血,而氣血的調養必須依託臟腑的調養才能達到。
氣血是指人體內的氣和血。這裡的「氣」含義廣泛,包括人體內能運行變化的精微物質,或臟腑組織的功能活動,均稱為「氣」,如水穀之氣、臟腑之氣、經絡之氣、呼吸之氣等。這裡的「血」主要指血液,為水穀精微所化生。氣與血各有其不同的作用,但又相互依存,以營養臟腑組織,維持生命活動。

1氣能生血
在血液的組成及生成過程中,均離不開氣和氣的氣化功能。血液來自脾胃所運化的水穀精氣。通常情況下,脾胃把食物轉化為水穀精氣,水穀精氣轉化成津液,最後轉變為紅色的血液,這都離不開脾氣的運化,所以說氣能生血。氣旺,則化生血液的功能就強;氣虛,則化生血液的功能就弱。

2氣能攝血
這主要指脾氣對血液的統攝作用,使其能夠正常循行於脈管中而不溢出脈外。如果脾氣虛,則固攝作用減弱,血不循經而逸出脈外,從而導致各種出血病症。

3氣能行血
血屬陰主靜,血不能自行,血液的循行全賴於氣的推動。如有賴於心氣的推動,肺氣的宣發布散,肝氣的疏泄條達,這也被概括為氣行而血行。如氣虛或氣滯,推動血行的力量減弱,則血行緩慢,流動不暢,稱之為氣虛血瘀。

4血能載氣
氣不附藏於血中則氣渙散不收而無所依。氣附存於血中,血能載氣並不斷為氣的功能活動提供水穀精微,使氣不斷得到營養補充,故血盛則氣旺,血虛則氣衰。

由此可知,只有氣血充盈,各個臟腑才能得以安康,身體才能保持健康。

健康指南
食療補氣血
專家建議,可以透過食療的方式來補益氣血。補血食物有紅棗、蓮子、核桃、豬肝、烏雞、雞蛋、紅豆、紅糖等,這些食物不僅營養豐富,還具有補血活血的功效。

四、五臟六腑離不開津液的滋養
津液是人體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包括各臟腑組織的內在體液和正常的分泌液,如胃液、腸液、唾液、關節液等,習慣上也包括代謝產物中的尿、汗、淚等。
中醫裡,津與液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等同於一般所說的水分。津與液在性質、功能及其分布方面不同。
《黃帝內經•靈樞》中記載:「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氣,以溫肌肉,充皮膚,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為液。」
意思是,津液分別沿一定的道路布散,其中經由三焦布散者,可以溫潤肌肉,充養皮膚,稱作「津」;而那些流注於臟腑、官竅,可以補益腦髓而不布散者稱
為「液」。
津液的生產、輸佈、排泄過程很複雜,涉及多個臟腑的生理活動,如胃的受納,小腸的吸收,脾的轉輸,肺的宣發肅降、通調水道,腎的氣化,三焦為通道等。
由此可知,津與液二者互相影響、互相轉化,共同滋潤和濡養五臟六腑,以使身體功能得以正常運作。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34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