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NT$ 480 元優惠價
:90 折 432 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特色
收錄由吳學明、鄭政誠等學人撰寫的九篇歷史論著,特別收錄賴澤涵教授生平自述、創立客家學院的原委、學經簡歷、學術著作與指導過的碩博士論著一覽。序
【編輯誌言】
賴澤涵教授,臺中人,省立臺中師範學校畢業後考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以第一名優異成績畢業。畢業後先至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服務,後負笈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深造,獲頒碩、博士學位。返臺後任職於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今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期間除戮力學術研究,發表「廣州革命政府」與「中國家庭制度變遷」之相關論著外,亦將所學所知與為人處世之道授予莘莘學子,曾分別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中山大學、東海大學、文化大學等校兼課,不少學子慕其名而受其指導,撰寫政治、社會、教育、家族、文化等課題,並獲頒碩、博士學位,共同豐富臺灣歷史學術研究之林。
自1990年代起,隨臺灣政治氛圍改變與族群意識增長,賴澤涵教授以優異豐富學養,先後受行政院委託擔任臺灣最敏感的歷史事件調查,即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事件,以「秉筆直書」的治學態度與精神,客觀撰寫調查報告與二二八碑文等,深獲各界重視。其後因客家族群追尋自我認同,賴澤涵教授亦洞燭機先,於借調國立中央大學服務期間,設立臺灣首座客家研究中心與客家學院,推動客家學研究,開啟全臺客家研究濫觴。另在擔任國立中央大學歷史所創所所長與文學院院長期間,亦積極開展國際學術交流,與美國、法國、日本、韓國、哈薩克與中國大陸多所大學簽訂學術交流協議,更因學術研究的卓越表現,深獲哈薩克國家重視,聘其擔任該國國家院士,為臺灣首位學者獲此殊榮。此外,賴澤涵教授還曾受邀擔任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嘉應大學各校的基地教授與客座教授,而國立中央大學為感念對學校之貢獻,亦聘其擔任終身職之榮譽教授,其學術聲望,不言自喻。
去年(2019)適逢賴澤涵教授八十壽誕,其指導過的碩博士學生,為致意恩師,彰顯為學生付出的辛勞與指導之功,尤其是謙謙君子、淡泊名利的處世風格,身教與言教並重風範,特地於2019年6月14日假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人文講堂舉辦「秉筆治史:歷史研究的傳承與創新學術研討會」,取其治學名言「秉筆直書、治史最樂」二句精華為研討會主題。雖然籌備時間稍顯匆促,且已至各校期末,但參與師長、貴賓與學生仍熱情不減,不辭路途之遙,前來共襄盛舉。其中除受教學生踴躍為文獻稿外,更獲得許多師長的情義相挺,如與賴澤涵同任職於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今為長庚大學醫務管理學系的陳寬政教授,即特地前來擔任賴澤涵教授專題演講的引言人,述其過往的合作計畫與情誼,令人感動。另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吳文星榮譽教授、國內知名學者尹章義教授與同任職於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今為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的劉石吉教授,則分別擔任三個場次的主持人。至於與談人,除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所有師長,如齊茂吉教授、吳學明教授、王力堅教授、吳振漢教授、李力庸教授、蔣竹山教授等,為表崇高敬意,各依其專業學養分別擔任各場次的與談人外,大會還特就各相關論文主題,分別邀請國內專家學者,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康豹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林玫君教授、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陳鴻圖教授及國史館纂修歐素瑛教授等,一起共襄盛舉,擔任與談嘉賓。
本回研討會發表的論文計有十篇,分別為弘光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王靜儀教授所撰之〈新國會的形塑:從軟性威權時期到總統直選後的立法院長劉松藩(1992-1999)〉、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蘇瑞鏘教授所撰的〈戰後臺灣在野菁英對選舉弊端的指控與因應(1954-1960)〉、國立暨南大學歷史學系邱正略教授所撰寫的〈鬮書當中的特別約定〉、國立政治大學雷震研究中心專任助理鄭巧君博士的〈戰後海外版宣傳影片的中華民國形象(1950-1971)〉、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王和安博士所撰的〈新竹州移民的信仰傳布:以高雄地區之義民信仰為例〉、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陳學林先生所撰的〈從蔣中正日記看國府1950年轉危為安的過程與因應〉及個人所撰寫的〈近代臺灣初等教育中的國語讀本編寫〉。另有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程朝云教授所撰之〈戰後中美農業合作:從中美農業技術合作團到農復會〉、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研究部企劃專員莊建華博士所撰的〈戰後1946年的臺灣接收及其問題:以交通為中心的討論〉與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陳家豪教授所撰之〈歷史GIS與交通史的相遇:大溪對外交通發展與大溪橋(1903-1934)〉等三篇論著,後因故無法收入,故收入者原僅為此回會議論文中的七篇。其後,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吳學明教授為彰顯賴澤涵教授亦師亦友的情誼,遂特地撰寫〈清末北臺灣民間安全體系的建構〉一文以表敬意,另陳家豪教授亦重新整理編寫出史料介紹與研究展望論著,即〈日治時期臺灣企業文書與企業史研究〉一文以茲祝賀,故此祝壽論文集仍收錄有九篇文論。
收錄於本祝壽論文集中的九篇論文,大致可粗分為四類主題,即「清代臺灣的契約文書與社會」、「日治臺灣的教育與信仰」、「戰後臺灣的宣傳、政治與選舉」與「史料介紹與研究展望」。首先在「清代臺灣的契約文書與社會」此一主題中,計收錄二篇文章,首篇由邱正略教授所撰寫的〈鬮書內容的常規與特例〉,就清代臺灣民間分家產時所訂定的財產分配明細及相關約定的私文書,即所謂鬮書,就其內容分類,當中如長孫份的預留、屯銀租稅的分攤方式、債務的分擔方式等,多屬鬮書中常見的約定成俗內容。至於屬特例者,如為尚未娶妻者預留娶婦之資、引水灌溉事宜、水租如何分攤、倒房的祭祀工作責任如何安排、為家中婢僕考量安排份額、不得以鬮書擅行向人胎借、對店舖字號使用的限制等,則內容可謂五花八門。鬮書內容的常規與特例正展現出先民在進行財產公平分配時的各種用心考量。
次篇由吳學明教授所撰寫〈清末北臺灣民間安全體系的建構〉,則利用契約、方志、文集等資料,論述清末北臺灣民間社會在面對移墾環境中的水資源遭被壞、茶與樟腦等產業利益被侵占、原住民反抗、械鬥和外患等生存威脅時,如何主動建立自發性規約或由官憲發動聯庄規約以穩定社會秩序,維持共同利益。
其次,在「日治臺灣的教育與信仰」此一主題中,首篇由鄭政誠教授所撰寫的〈近代臺灣初等教育中的國語讀本編寫與內容分析〉中,以日治時期公學校與蕃童教育所學童所使用的國語讀本為素材,提出日人為強化日本帝國對殖民地臺灣的有效作為,並獲取臺人對日本歷史文化與統治的認同,遂以教科書宣揚其治臺理念,揭櫫日本化、近代化、城市化與農業化為四大書寫標的,呈現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的殖民統治內涵。次篇由王和安博士所撰寫的〈新竹州移民的信仰傳布:以高雄地區之義民信仰為例〉,則透過報紙、方志、時人著述與實地田野調查,以高雄市三座義民廟,即位於三民區之高雄褒忠義民廟、旗山區之旗美褒忠義民廟與甲仙區之甲仙褒忠義民廟為例,闡述日治時期原在新竹新埔枋寮的客家移民信仰,在分香至高雄地區後,如何因國家、地方社會及經濟發展,使該義民信仰呈現出具地方特色之內容。
再則,在「戰後臺灣的宣傳、政治與選舉」此一主題,共收錄有四篇文章。首篇為陳學林碩士所撰的〈從蔣中正日記看國府1950年轉危為安的過程與因應〉,透過對《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篇》的解讀分析,實證論述蔣中正在1950年的關鍵年代,從引退到視事、海南島與舟山群島的大規模撤軍及韓戰爆發後對美國對華政策的好惡等,以其日記書寫點出蔣中正的態度、策略、反省、想法與作為。至於次篇由鄭巧君博士所撰寫的〈戰後海外版宣傳影片的中華民國形象(1950-1971)〉,則以「臺灣省政府新聞處電影製片廠」在1950至1971年間所拍攝的紀錄片與新聞影片為分析素材,發現此種在國共對立時期的海外宣傳影片,一則強調唯有中華民國才能代表中華文化、是正統中國的意涵;另方面則透過臺灣島內的工程建設、十月節慶活動、閱兵典禮等,揭示中華民國的「自由」與「進步」,並強化其必反共復國、光復大陸的決心,以此宣傳與形塑中華民國的樣貌。第三篇由蘇瑞鏘教授所撰的〈1950、60年代臺灣在野菁英對地方選舉弊端的批評與因應〉,則指出1950、60年代臺灣定期舉行的地方選舉,形式上雖有一定的民主意義,然實際運作過程卻常受詬病,在選風逐漸敗壞下,出現買票、作票、公務人員違法介入、一人競選、選監體制等諸多弊端。不少在野政治菁英常批評選舉弊端,甚至透過議會、司法、媒體、集會、結社等各種途徑進行抗爭,政府當局雖標榜臺灣是「自由中國」,唯對各種改革建議的接納、實施程度卻相當有限。至於末篇王靜儀教授所撰的〈新國會的形塑:從軟性威權時期到總統直選後的立法院長劉松藩(1992-1999)〉,則以前立法院院長劉松藩為個案分析,透過報紙、國會議事錄、相關人士的訪談,論述劉松藩在擔任立法院正副院長期間所通過的重要法案,尤其是任內通過的「國會五法」,可謂有效提升立法院的議事效率與改進問政品質,對立法院及國會政治影響深遠。
最後在「史料介紹與研究展望」類別中,陳家豪教授的〈日治時期臺灣企業史料與企業史研究〉,則指出日治臺灣是正式且大規模學習與運用現代公司制度的關鍵年代,個人合夥商號的「現代化」管理亦首見於此時,且因日治時期留下類型豐富、數量眾多的企業文書,對於臺人資本如何進入現代公司制度,如何靈活適應新制度與吸收新經營知識,最終匯流成1950年代中小企業興起的潮流,是值得期待的企業史研究議題。
除九篇論著外,本祝壽論文集最後尚附有賴澤涵教授的生平自述、客家學院創立原委、學經簡歷、學術著作與指導過的碩博士論著一覽,供讀者參閱,期能彰顯賴澤涵教授的學術生涯、學術能量與其授業子弟的學術專攻,並寓傳承創新之意。
本祝壽論文集得以順利出刊,首先須特別感謝各執筆教師作者不忘師恩,不計辛勞與酬勞,奮筆疾書與修訂校對,方得有此豐富的學術知識與內容。此外,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的行政專員與助理們,如吳喬恩小姐、邱郁秀小姐及碩士班研究生吳明珉小姐、程安鯖先生、陳偉汛先生、劉宇霖先生、呂承叡先生等,皆為此祝壽論文集提供十分必要的行政協助、聯繫與初排、校對等,方使此論文集得以更快速出刊,在此亦深表謝忱。最後,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計此等學術論著商業效益不高,仍接下本論文集的美編、出版與行銷等事宜,盡心盡力排版校刊,尤其是編輯部的鄭伊庭經理與副主任編輯杜國維先生,從初始的接洽、聯繫與後續的出版工作等多賴其底定,亦衷心感謝。值此祝壽論文集出版之際,特聊贅數語,是為誌言。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
鄭政誠謹誌於2020年清明書籍簡介
賴澤涵教授,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博士,歷任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研究員、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所長、客家研究中心主任、文學院院長,現為國立中央大學榮譽教授。曾擔任行政院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調查研究報告總主筆,並榮獲哈薩克國家科學院院士,著有A Tragic Beginning : The Taiwan Uprising of February 28, 1947與 Taiwan’s Role in Asia, 等書,主編與發表過之學術論著超過百種。
本書收錄吳學明〈清末北臺灣民間安全體系的建構〉、鄭政誠〈近代臺灣初等教育中的國語讀本編寫與內容分析〉、王靜儀〈新國會的形塑:從軟性威權統治時期到總統直選後的立法院長劉松藩(1992-1999)〉、邱正略〈鬮書內容的常規與特例〉、蘇瑞鏘〈1950、60年代臺灣在野菁英對地方選舉弊端的批評與因應〉、陳家豪〈日治時期臺灣企業史料與企業史研究〉、鄭巧君〈戰後海外版宣傳影片的中華民國形象(1950-1971)〉、王和安〈新竹州移民的信仰傳布:以高雄地區之義民爺信仰為例〉、陳學林〈從蔣中正日記看國府1950年轉危為安的過程與因應〉等學人撰寫的九篇歷史論著,書末更附有賴澤涵教授的生平自述、創立客家學院的原委、學經簡歷、學術著作與指導過的碩博士論著一覽,以彰顯賴澤涵教授的學術生涯、學術能量與其授業子弟的學術專攻。
收錄由吳學明、鄭政誠等學人撰寫的九篇歷史論著,特別收錄賴澤涵教授生平自述、創立客家學院的原委、學經簡歷、學術著作與指導過的碩博士論著一覽。序
【編輯誌言】
賴澤涵教授,臺中人,省立臺中師範學校畢業後考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以第一名優異成績畢業。畢業後先至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服務,後負笈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深造,獲頒碩、博士學位。返臺後任職於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今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期間除戮力學術研究,發表「廣州革命政府」與「中國家庭制度變遷」之相關論著外,亦將所學所知與為人處世之道授予莘莘學子,曾分別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中山大學、東海大學、文化大學等校兼課,不少學子慕其名而受其指導,撰寫政治、社會、教育、家族、文化等課題,並獲頒碩、博士學位,共同豐富臺灣歷史學術研究之林。
自1990年代起,隨臺灣政治氛圍改變與族群意識增長,賴澤涵教授以優異豐富學養,先後受行政院委託擔任臺灣最敏感的歷史事件調查,即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事件,以「秉筆直書」的治學態度與精神,客觀撰寫調查報告與二二八碑文等,深獲各界重視。其後因客家族群追尋自我認同,賴澤涵教授亦洞燭機先,於借調國立中央大學服務期間,設立臺灣首座客家研究中心與客家學院,推動客家學研究,開啟全臺客家研究濫觴。另在擔任國立中央大學歷史所創所所長與文學院院長期間,亦積極開展國際學術交流,與美國、法國、日本、韓國、哈薩克與中國大陸多所大學簽訂學術交流協議,更因學術研究的卓越表現,深獲哈薩克國家重視,聘其擔任該國國家院士,為臺灣首位學者獲此殊榮。此外,賴澤涵教授還曾受邀擔任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嘉應大學各校的基地教授與客座教授,而國立中央大學為感念對學校之貢獻,亦聘其擔任終身職之榮譽教授,其學術聲望,不言自喻。
去年(2019)適逢賴澤涵教授八十壽誕,其指導過的碩博士學生,為致意恩師,彰顯為學生付出的辛勞與指導之功,尤其是謙謙君子、淡泊名利的處世風格,身教與言教並重風範,特地於2019年6月14日假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人文講堂舉辦「秉筆治史:歷史研究的傳承與創新學術研討會」,取其治學名言「秉筆直書、治史最樂」二句精華為研討會主題。雖然籌備時間稍顯匆促,且已至各校期末,但參與師長、貴賓與學生仍熱情不減,不辭路途之遙,前來共襄盛舉。其中除受教學生踴躍為文獻稿外,更獲得許多師長的情義相挺,如與賴澤涵同任職於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今為長庚大學醫務管理學系的陳寬政教授,即特地前來擔任賴澤涵教授專題演講的引言人,述其過往的合作計畫與情誼,令人感動。另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吳文星榮譽教授、國內知名學者尹章義教授與同任職於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今為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的劉石吉教授,則分別擔任三個場次的主持人。至於與談人,除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所有師長,如齊茂吉教授、吳學明教授、王力堅教授、吳振漢教授、李力庸教授、蔣竹山教授等,為表崇高敬意,各依其專業學養分別擔任各場次的與談人外,大會還特就各相關論文主題,分別邀請國內專家學者,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康豹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林玫君教授、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陳鴻圖教授及國史館纂修歐素瑛教授等,一起共襄盛舉,擔任與談嘉賓。
本回研討會發表的論文計有十篇,分別為弘光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王靜儀教授所撰之〈新國會的形塑:從軟性威權時期到總統直選後的立法院長劉松藩(1992-1999)〉、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蘇瑞鏘教授所撰的〈戰後臺灣在野菁英對選舉弊端的指控與因應(1954-1960)〉、國立暨南大學歷史學系邱正略教授所撰寫的〈鬮書當中的特別約定〉、國立政治大學雷震研究中心專任助理鄭巧君博士的〈戰後海外版宣傳影片的中華民國形象(1950-1971)〉、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王和安博士所撰的〈新竹州移民的信仰傳布:以高雄地區之義民信仰為例〉、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陳學林先生所撰的〈從蔣中正日記看國府1950年轉危為安的過程與因應〉及個人所撰寫的〈近代臺灣初等教育中的國語讀本編寫〉。另有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程朝云教授所撰之〈戰後中美農業合作:從中美農業技術合作團到農復會〉、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研究部企劃專員莊建華博士所撰的〈戰後1946年的臺灣接收及其問題:以交通為中心的討論〉與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陳家豪教授所撰之〈歷史GIS與交通史的相遇:大溪對外交通發展與大溪橋(1903-1934)〉等三篇論著,後因故無法收入,故收入者原僅為此回會議論文中的七篇。其後,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吳學明教授為彰顯賴澤涵教授亦師亦友的情誼,遂特地撰寫〈清末北臺灣民間安全體系的建構〉一文以表敬意,另陳家豪教授亦重新整理編寫出史料介紹與研究展望論著,即〈日治時期臺灣企業文書與企業史研究〉一文以茲祝賀,故此祝壽論文集仍收錄有九篇文論。
收錄於本祝壽論文集中的九篇論文,大致可粗分為四類主題,即「清代臺灣的契約文書與社會」、「日治臺灣的教育與信仰」、「戰後臺灣的宣傳、政治與選舉」與「史料介紹與研究展望」。首先在「清代臺灣的契約文書與社會」此一主題中,計收錄二篇文章,首篇由邱正略教授所撰寫的〈鬮書內容的常規與特例〉,就清代臺灣民間分家產時所訂定的財產分配明細及相關約定的私文書,即所謂鬮書,就其內容分類,當中如長孫份的預留、屯銀租稅的分攤方式、債務的分擔方式等,多屬鬮書中常見的約定成俗內容。至於屬特例者,如為尚未娶妻者預留娶婦之資、引水灌溉事宜、水租如何分攤、倒房的祭祀工作責任如何安排、為家中婢僕考量安排份額、不得以鬮書擅行向人胎借、對店舖字號使用的限制等,則內容可謂五花八門。鬮書內容的常規與特例正展現出先民在進行財產公平分配時的各種用心考量。
次篇由吳學明教授所撰寫〈清末北臺灣民間安全體系的建構〉,則利用契約、方志、文集等資料,論述清末北臺灣民間社會在面對移墾環境中的水資源遭被壞、茶與樟腦等產業利益被侵占、原住民反抗、械鬥和外患等生存威脅時,如何主動建立自發性規約或由官憲發動聯庄規約以穩定社會秩序,維持共同利益。
其次,在「日治臺灣的教育與信仰」此一主題中,首篇由鄭政誠教授所撰寫的〈近代臺灣初等教育中的國語讀本編寫與內容分析〉中,以日治時期公學校與蕃童教育所學童所使用的國語讀本為素材,提出日人為強化日本帝國對殖民地臺灣的有效作為,並獲取臺人對日本歷史文化與統治的認同,遂以教科書宣揚其治臺理念,揭櫫日本化、近代化、城市化與農業化為四大書寫標的,呈現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的殖民統治內涵。次篇由王和安博士所撰寫的〈新竹州移民的信仰傳布:以高雄地區之義民信仰為例〉,則透過報紙、方志、時人著述與實地田野調查,以高雄市三座義民廟,即位於三民區之高雄褒忠義民廟、旗山區之旗美褒忠義民廟與甲仙區之甲仙褒忠義民廟為例,闡述日治時期原在新竹新埔枋寮的客家移民信仰,在分香至高雄地區後,如何因國家、地方社會及經濟發展,使該義民信仰呈現出具地方特色之內容。
再則,在「戰後臺灣的宣傳、政治與選舉」此一主題,共收錄有四篇文章。首篇為陳學林碩士所撰的〈從蔣中正日記看國府1950年轉危為安的過程與因應〉,透過對《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篇》的解讀分析,實證論述蔣中正在1950年的關鍵年代,從引退到視事、海南島與舟山群島的大規模撤軍及韓戰爆發後對美國對華政策的好惡等,以其日記書寫點出蔣中正的態度、策略、反省、想法與作為。至於次篇由鄭巧君博士所撰寫的〈戰後海外版宣傳影片的中華民國形象(1950-1971)〉,則以「臺灣省政府新聞處電影製片廠」在1950至1971年間所拍攝的紀錄片與新聞影片為分析素材,發現此種在國共對立時期的海外宣傳影片,一則強調唯有中華民國才能代表中華文化、是正統中國的意涵;另方面則透過臺灣島內的工程建設、十月節慶活動、閱兵典禮等,揭示中華民國的「自由」與「進步」,並強化其必反共復國、光復大陸的決心,以此宣傳與形塑中華民國的樣貌。第三篇由蘇瑞鏘教授所撰的〈1950、60年代臺灣在野菁英對地方選舉弊端的批評與因應〉,則指出1950、60年代臺灣定期舉行的地方選舉,形式上雖有一定的民主意義,然實際運作過程卻常受詬病,在選風逐漸敗壞下,出現買票、作票、公務人員違法介入、一人競選、選監體制等諸多弊端。不少在野政治菁英常批評選舉弊端,甚至透過議會、司法、媒體、集會、結社等各種途徑進行抗爭,政府當局雖標榜臺灣是「自由中國」,唯對各種改革建議的接納、實施程度卻相當有限。至於末篇王靜儀教授所撰的〈新國會的形塑:從軟性威權時期到總統直選後的立法院長劉松藩(1992-1999)〉,則以前立法院院長劉松藩為個案分析,透過報紙、國會議事錄、相關人士的訪談,論述劉松藩在擔任立法院正副院長期間所通過的重要法案,尤其是任內通過的「國會五法」,可謂有效提升立法院的議事效率與改進問政品質,對立法院及國會政治影響深遠。
最後在「史料介紹與研究展望」類別中,陳家豪教授的〈日治時期臺灣企業史料與企業史研究〉,則指出日治臺灣是正式且大規模學習與運用現代公司制度的關鍵年代,個人合夥商號的「現代化」管理亦首見於此時,且因日治時期留下類型豐富、數量眾多的企業文書,對於臺人資本如何進入現代公司制度,如何靈活適應新制度與吸收新經營知識,最終匯流成1950年代中小企業興起的潮流,是值得期待的企業史研究議題。
除九篇論著外,本祝壽論文集最後尚附有賴澤涵教授的生平自述、客家學院創立原委、學經簡歷、學術著作與指導過的碩博士論著一覽,供讀者參閱,期能彰顯賴澤涵教授的學術生涯、學術能量與其授業子弟的學術專攻,並寓傳承創新之意。
本祝壽論文集得以順利出刊,首先須特別感謝各執筆教師作者不忘師恩,不計辛勞與酬勞,奮筆疾書與修訂校對,方得有此豐富的學術知識與內容。此外,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的行政專員與助理們,如吳喬恩小姐、邱郁秀小姐及碩士班研究生吳明珉小姐、程安鯖先生、陳偉汛先生、劉宇霖先生、呂承叡先生等,皆為此祝壽論文集提供十分必要的行政協助、聯繫與初排、校對等,方使此論文集得以更快速出刊,在此亦深表謝忱。最後,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計此等學術論著商業效益不高,仍接下本論文集的美編、出版與行銷等事宜,盡心盡力排版校刊,尤其是編輯部的鄭伊庭經理與副主任編輯杜國維先生,從初始的接洽、聯繫與後續的出版工作等多賴其底定,亦衷心感謝。值此祝壽論文集出版之際,特聊贅數語,是為誌言。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
鄭政誠謹誌於2020年清明書籍簡介
賴澤涵教授,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博士,歷任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研究員、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所長、客家研究中心主任、文學院院長,現為國立中央大學榮譽教授。曾擔任行政院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調查研究報告總主筆,並榮獲哈薩克國家科學院院士,著有A Tragic Beginning : The Taiwan Uprising of February 28, 1947與 Taiwan’s Role in Asia, 等書,主編與發表過之學術論著超過百種。
本書收錄吳學明〈清末北臺灣民間安全體系的建構〉、鄭政誠〈近代臺灣初等教育中的國語讀本編寫與內容分析〉、王靜儀〈新國會的形塑:從軟性威權統治時期到總統直選後的立法院長劉松藩(1992-1999)〉、邱正略〈鬮書內容的常規與特例〉、蘇瑞鏘〈1950、60年代臺灣在野菁英對地方選舉弊端的批評與因應〉、陳家豪〈日治時期臺灣企業史料與企業史研究〉、鄭巧君〈戰後海外版宣傳影片的中華民國形象(1950-1971)〉、王和安〈新竹州移民的信仰傳布:以高雄地區之義民爺信仰為例〉、陳學林〈從蔣中正日記看國府1950年轉危為安的過程與因應〉等學人撰寫的九篇歷史論著,書末更附有賴澤涵教授的生平自述、創立客家學院的原委、學經簡歷、學術著作與指導過的碩博士論著一覽,以彰顯賴澤涵教授的學術生涯、學術能量與其授業子弟的學術專攻。
作者簡介
|主編|
鄭政誠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桃園學研究中心主任,專長為近代臺灣史、歷史教育與區域研究,著有《三重埔的社會變遷》、《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之研究》、《日治時期臺灣原住民的觀光行旅》與《殖民地時期的臺南師範學校研究》等書及學術論著數十種。
|作者|(依姓氏筆畫排列)
王和安/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博士
王靜儀/弘光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副教授
吳學明/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
邱正略/臺灣古文書學會秘書長、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兼任副教授
陳家豪/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陳學林/法務部調查局專員,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
鄭巧君/國立政治大學雷震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鄭政誠/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
蘇瑞鏘/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鄭政誠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桃園學研究中心主任,專長為近代臺灣史、歷史教育與區域研究,著有《三重埔的社會變遷》、《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之研究》、《日治時期臺灣原住民的觀光行旅》與《殖民地時期的臺南師範學校研究》等書及學術論著數十種。
|作者|(依姓氏筆畫排列)
王和安/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博士
王靜儀/弘光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副教授
吳學明/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
邱正略/臺灣古文書學會秘書長、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兼任副教授
陳家豪/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陳學林/法務部調查局專員,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
鄭巧君/國立政治大學雷震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鄭政誠/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
蘇瑞鏘/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目次
編輯誌言
第一輯 清代臺灣的契約文書與社會
鬮書內容的常規與特例/邱正略
清末北臺灣民間安全體系的建構/吳學明
第二輯 日治臺灣的教育與信仰
近代臺灣初等教育中的國語讀本編寫與內容分析/鄭政誠
新竹州移民的信仰傳布:以高雄地區之義民爺信仰為例/王和安
第三輯 戰後臺灣的宣傳、政治與選舉
從蔣中正日記看國府1950年轉危為安的過程與因應/陳學林
戰後海外版宣傳影片的中華民國形象(1950-1971)/鄭巧君
1950、60年代臺灣在野菁英對地方選舉弊端的批評與因應/蘇瑞鏘
新國會的形塑:從軟性威權統治時期到總統直選後的立法院長劉松藩(1992-1999)/王靜儀
第四輯 史料介紹與研究展望
日治時期臺灣企業史料與企業史研究/陳家豪
附錄
附錄一 賴澤涵教授的生平自述
附錄二 臺灣「客家學院」成立的經緯
附錄三 賴澤涵教授的學經簡歷
附錄四 賴澤涵教授的學術著作
附錄五 賴澤涵教授的論文指導
第一輯 清代臺灣的契約文書與社會
鬮書內容的常規與特例/邱正略
清末北臺灣民間安全體系的建構/吳學明
第二輯 日治臺灣的教育與信仰
近代臺灣初等教育中的國語讀本編寫與內容分析/鄭政誠
新竹州移民的信仰傳布:以高雄地區之義民爺信仰為例/王和安
第三輯 戰後臺灣的宣傳、政治與選舉
從蔣中正日記看國府1950年轉危為安的過程與因應/陳學林
戰後海外版宣傳影片的中華民國形象(1950-1971)/鄭巧君
1950、60年代臺灣在野菁英對地方選舉弊端的批評與因應/蘇瑞鏘
新國會的形塑:從軟性威權統治時期到總統直選後的立法院長劉松藩(1992-1999)/王靜儀
第四輯 史料介紹與研究展望
日治時期臺灣企業史料與企業史研究/陳家豪
附錄
附錄一 賴澤涵教授的生平自述
附錄二 臺灣「客家學院」成立的經緯
附錄三 賴澤涵教授的學經簡歷
附錄四 賴澤涵教授的學術著作
附錄五 賴澤涵教授的論文指導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