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新論
商品資訊
ISBN13:9789864371884
出版社:Ainosco Press
作者:惲子愉
出版日:2021/03/31
裝訂/頁數:平裝/312頁
規格:23cm*17cm*1.5cm (高/寬/厚)
定價
:NT$ 550 元優惠價
:90 折 495 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4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金匱要略》的論病極為複雜精深,所著重在法則、不在方劑。雖然其中對於各種病人症象的描述非常詳細,但使用的多為陰陽五行六氣之類的描述,不易為現代人所瞭解。本書的作者惲子愉教授以科學的論述方式帶領讀者深入瞭解症象的產生其背後不同的生理、病理機轉,進而靈活的運用其中的方劑,在臨床上達到極佳的療效。
作者簡介
惲子愉
1927年1月2日 ~ 2005年4月14日,中華民國中醫學家,中國醫藥學院(今中國醫藥大學)教授。民初上海名醫惲鐵樵之孫。於台灣行醫數十年,以善治疑難雜病聞名。
學術特點在於以現代科學知識來詮釋中醫,由現代生理病理學、血液動力學的角度,配合他多年的中西醫臨床經驗,來重新註解《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等重要的中醫書籍。將傳統陰陽寒熱虛實等令人不易理解的條文及解釋改以現代醫學的生理病理機轉來說明,此一開創性的註解與看法,對於中醫的科學化與現代化有著重大的影響,讓傳統中醫與現代西醫的對話,有一共通的語言。
1927年1月2日 ~ 2005年4月14日,中華民國中醫學家,中國醫藥學院(今中國醫藥大學)教授。民初上海名醫惲鐵樵之孫。於台灣行醫數十年,以善治疑難雜病聞名。
學術特點在於以現代科學知識來詮釋中醫,由現代生理病理學、血液動力學的角度,配合他多年的中西醫臨床經驗,來重新註解《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等重要的中醫書籍。將傳統陰陽寒熱虛實等令人不易理解的條文及解釋改以現代醫學的生理病理機轉來說明,此一開創性的註解與看法,對於中醫的科學化與現代化有著重大的影響,讓傳統中醫與現代西醫的對話,有一共通的語言。
名人/編輯推薦
推薦序文
惲師的兒子純和電話聯絡我,訴說著長期支持老師的讀者,希望能再出版老師的著作,以利推廣老師的理念。
純和目前執業西醫,受此期望,也激起他內心深處的承擔,籌備再版,對中醫情有獨鍾的人士或從事中醫的各行各業,作為啟發參考,也是對上一代的一種交代。我想是時候了,他的夫人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年,開立中醫診所,懸壺濟世,慶幸惲師有傳人!
我的思緒,也回轉到三十幾年前學生時代的場景,往事歷歷在目。猶記得惲師每週從台北下來上課,最期待的是,老師於下課後,會在教授休息室看診,病人大多自遠方來,帶著疑難雜症,透過別人的介紹來就醫,診療後老師會分析疾病的條件,作用機轉,如何理、法、方、藥,如何調兵遣將,運籌帷幄,依臨床實證的進展過程,一一解說,將懵懂的我,帶進中醫深奧的殿堂。
後來北上到台北實習,從住院醫師,到次專科訓練,其間每遇假日,都會去老師看診地方,跟診學習處方用藥。晚了,師母會請我們一起用晚餐,外地遊子的我,備感溫馨。
綜觀探討人類這種生物是如何運作,中醫使用的方式,是不斷觀察人對各種外在因素的反應,以及不同反應之間的關連性,這樣的觀察需要非常大數目的人及觀測點,需耗費很多時間,過程會是雜亂且緩慢。然而當資料不斷擴大超過某一個程度後,如同現代的大數據分析以及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會建立有意義的初始模型。如此往後資料的收集以及比對,就會越有系統化,資料關連性的連結就越細膩。持續的反饋模型修正,模型也會越精準,越來越有意義及實質價值。如此大量資料收集及模式修正的方式,用來解釋人類這種生物的運作,雷同中醫學宏觀的發展過程。
中醫是歷經千年的古老學問,護衛中華民族的生存,在臨床實踐中驗證那些規律理論,得到卓越的臨床治療效果,都證明了中醫的正確性及卓越性。然在理論及應用方面,總是深奧,令人難以全面瞭解。
古老的中醫書籍告訴我們許多人體的假說、定律,卻沒有解釋那些規律是怎麼來的,原始的研究方法以及數據也不復存在,或隱約散落存在其他經典之中,非常不完整。只留下研究的「結論」,沒有過程,就無法驗證其真實性,很容易被認為只是哲學思想的範疇。
中醫的重現率不像其他學科那麼精準,在於不完全知其所以然,需要累積更多的條件數據。
目前的研究模式,是用現代的醫學、生命科學、基因、分子生物學、流體力學、生物物理學的角度,來說明中醫古書中的理論及治療方法。然而中、西醫學的出發點和基本定律完全不同,即使在最終的理論上或許可以連結,但是臨床應用上卻不是很有效率,這也是目前所看到無休止的生命科學研發過程。
惲師治學以科學的求真求實的精神及邏輯推理的方式,使複雜系統模型簡單化,以簡馭繁。對臨床醫學深入觀察、驗證、實踐、反思,以看病的臨床數據,來驗證中醫理論及治療方案,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故能於臨床看病上,得到很好的療效,屢建奇功!
目前中醫、西醫其哲學思維模式不同,衍生不同的理論基礎,然人就是人,其本質生命的運作,本就千變萬化,極其複雜。惲師始終堅持真理是一個,一生致力於中醫的發展,怕大家學不好、聽不懂,最後中醫學會以不科學、不能懂而消滅,常有「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的感慨,以國之將亡哀痛如此,表達道之將廢,又何嘗不是如此。期能拋磚引玉,期待當代的張仲景們,能開創新中醫,為中醫學的根基開創高峰。如今中、西醫還沒有找到真正統合的基礎點,有賴更多專業科學家的投入研究,期許深度整合醫學的進展,會對人類的身心靈整體照護,更為全面,更圓滿!
──楊茂庭
惲師的兒子純和電話聯絡我,訴說著長期支持老師的讀者,希望能再出版老師的著作,以利推廣老師的理念。
純和目前執業西醫,受此期望,也激起他內心深處的承擔,籌備再版,對中醫情有獨鍾的人士或從事中醫的各行各業,作為啟發參考,也是對上一代的一種交代。我想是時候了,他的夫人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年,開立中醫診所,懸壺濟世,慶幸惲師有傳人!
我的思緒,也回轉到三十幾年前學生時代的場景,往事歷歷在目。猶記得惲師每週從台北下來上課,最期待的是,老師於下課後,會在教授休息室看診,病人大多自遠方來,帶著疑難雜症,透過別人的介紹來就醫,診療後老師會分析疾病的條件,作用機轉,如何理、法、方、藥,如何調兵遣將,運籌帷幄,依臨床實證的進展過程,一一解說,將懵懂的我,帶進中醫深奧的殿堂。
後來北上到台北實習,從住院醫師,到次專科訓練,其間每遇假日,都會去老師看診地方,跟診學習處方用藥。晚了,師母會請我們一起用晚餐,外地遊子的我,備感溫馨。
綜觀探討人類這種生物是如何運作,中醫使用的方式,是不斷觀察人對各種外在因素的反應,以及不同反應之間的關連性,這樣的觀察需要非常大數目的人及觀測點,需耗費很多時間,過程會是雜亂且緩慢。然而當資料不斷擴大超過某一個程度後,如同現代的大數據分析以及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會建立有意義的初始模型。如此往後資料的收集以及比對,就會越有系統化,資料關連性的連結就越細膩。持續的反饋模型修正,模型也會越精準,越來越有意義及實質價值。如此大量資料收集及模式修正的方式,用來解釋人類這種生物的運作,雷同中醫學宏觀的發展過程。
中醫是歷經千年的古老學問,護衛中華民族的生存,在臨床實踐中驗證那些規律理論,得到卓越的臨床治療效果,都證明了中醫的正確性及卓越性。然在理論及應用方面,總是深奧,令人難以全面瞭解。
古老的中醫書籍告訴我們許多人體的假說、定律,卻沒有解釋那些規律是怎麼來的,原始的研究方法以及數據也不復存在,或隱約散落存在其他經典之中,非常不完整。只留下研究的「結論」,沒有過程,就無法驗證其真實性,很容易被認為只是哲學思想的範疇。
中醫的重現率不像其他學科那麼精準,在於不完全知其所以然,需要累積更多的條件數據。
目前的研究模式,是用現代的醫學、生命科學、基因、分子生物學、流體力學、生物物理學的角度,來說明中醫古書中的理論及治療方法。然而中、西醫學的出發點和基本定律完全不同,即使在最終的理論上或許可以連結,但是臨床應用上卻不是很有效率,這也是目前所看到無休止的生命科學研發過程。
惲師治學以科學的求真求實的精神及邏輯推理的方式,使複雜系統模型簡單化,以簡馭繁。對臨床醫學深入觀察、驗證、實踐、反思,以看病的臨床數據,來驗證中醫理論及治療方案,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故能於臨床看病上,得到很好的療效,屢建奇功!
目前中醫、西醫其哲學思維模式不同,衍生不同的理論基礎,然人就是人,其本質生命的運作,本就千變萬化,極其複雜。惲師始終堅持真理是一個,一生致力於中醫的發展,怕大家學不好、聽不懂,最後中醫學會以不科學、不能懂而消滅,常有「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的感慨,以國之將亡哀痛如此,表達道之將廢,又何嘗不是如此。期能拋磚引玉,期待當代的張仲景們,能開創新中醫,為中醫學的根基開創高峰。如今中、西醫還沒有找到真正統合的基礎點,有賴更多專業科學家的投入研究,期許深度整合醫學的進展,會對人類的身心靈整體照護,更為全面,更圓滿!
──楊茂庭
目次
緣起
凡例
推薦序
前言
藏府經絡先後病脈證第一
痙濕暍病脈證并治第二
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并治第三
瘧病脈證并治第四
中風歷節病脈證并治第五
血痺虛勞脈證并治第六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脈證并治第七
奔豚氣病脈證并治第八
胸痺心痛短氣脈證并治第九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并治第十
五藏風寒積聚脈證并治第十一
痰飲咳嗽脈證并治第十二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并治第十三
水氣病脈證并治第十四
黃瘴病脈證并治第十五
驚悸吐衂下血胸滿瘀血脈證并治第十六
嘔吐噦下利脈證并治第十七
瘡癰腸癰浸淫脈證并治第十八
趺蹶手指臂腫轉筋狐疝蚘蟲脈證并治第十九
婦人妊娠病脈證并治第二十
婦人産後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一
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二
方劑索引
凡例
推薦序
前言
藏府經絡先後病脈證第一
痙濕暍病脈證并治第二
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并治第三
瘧病脈證并治第四
中風歷節病脈證并治第五
血痺虛勞脈證并治第六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脈證并治第七
奔豚氣病脈證并治第八
胸痺心痛短氣脈證并治第九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并治第十
五藏風寒積聚脈證并治第十一
痰飲咳嗽脈證并治第十二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并治第十三
水氣病脈證并治第十四
黃瘴病脈證并治第十五
驚悸吐衂下血胸滿瘀血脈證并治第十六
嘔吐噦下利脈證并治第十七
瘡癰腸癰浸淫脈證并治第十八
趺蹶手指臂腫轉筋狐疝蚘蟲脈證并治第十九
婦人妊娠病脈證并治第二十
婦人産後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一
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二
方劑索引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