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採訪多位在不同情境下陪伴憂鬱症或失智症長者的照顧者,包括照顧沒有病識感且拒絕就醫的媽媽;卡在照顧爸爸和女兒間,左右為難的三明治照顧者;親子關係疏離,努力用理性支撐照顧責任的女兒;沒有親屬關係卻不吝協助的照顧者;需同時照顧生病雙親,手忙腳亂卻轉而珍惜陪伴時光的孝子等,以個人經驗分享陪伴歷程,並由專家針對陪伴者會面臨的問題,從生活及心理照顧層面分別給予建議。
本書蒐集國內外文獻,摘錄近期研究內容,介紹憂鬱症及失智症的症狀、治療方式及促進老年心理健康的建議。同時提醒照顧者覺察身心變化,了解照顧倦怠3個階段可能有的反應,提供數種讓照顧者能自我檢視情緒的工具及求助資源。
★一本提供給「憂鬱和失智長者照顧者」的指南書★
台灣60歲以上者約有31萬人罹患憂鬱症,而2018年底失智症人口已超過28萬人,為提供照顧者正確資訊、介紹兩種疾病如何辨識、治療與照顧。本書採訪多位照顧者,並由老年醫學與精神科專家、心理學家針對陪伴者會面臨的難題,給予建議及求助資源,讓陪伴者學習在照顧過程保有正向力量、紓解壓力,避免陷入照顧倦怠的漩渦。
本書特色
1. 真實案例分享,介紹憂鬱症或失智症長者之照顧者遭遇的難題及需求,由專家解惑。
2. 專家提供與罹病長者溝通的技巧,改善照顧時遇到的障礙。
3. 提供照顧者壓力自我檢核、憂鬱情緒量表等測量工具,步驟式建議,幫助照顧者檢視情緒、壓力及學習紓壓。
4. 收錄國內外近年與老年憂鬱症、失智症相關的研究,另提供求助資源名單。
5. 提供自我照顧的五個方法,照顧者可學習建立自己的喘息時間與空間。
李龍騰(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理事長)
唐從聖(全方位藝人)
郭慈安(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
譚艾珍(知名資深藝人)
暖心推薦
本書蒐集國內外文獻,摘錄近期研究內容,介紹憂鬱症及失智症的症狀、治療方式及促進老年心理健康的建議。同時提醒照顧者覺察身心變化,了解照顧倦怠3個階段可能有的反應,提供數種讓照顧者能自我檢視情緒的工具及求助資源。
★一本提供給「憂鬱和失智長者照顧者」的指南書★
台灣60歲以上者約有31萬人罹患憂鬱症,而2018年底失智症人口已超過28萬人,為提供照顧者正確資訊、介紹兩種疾病如何辨識、治療與照顧。本書採訪多位照顧者,並由老年醫學與精神科專家、心理學家針對陪伴者會面臨的難題,給予建議及求助資源,讓陪伴者學習在照顧過程保有正向力量、紓解壓力,避免陷入照顧倦怠的漩渦。
本書特色
1. 真實案例分享,介紹憂鬱症或失智症長者之照顧者遭遇的難題及需求,由專家解惑。
2. 專家提供與罹病長者溝通的技巧,改善照顧時遇到的障礙。
3. 提供照顧者壓力自我檢核、憂鬱情緒量表等測量工具,步驟式建議,幫助照顧者檢視情緒、壓力及學習紓壓。
4. 收錄國內外近年與老年憂鬱症、失智症相關的研究,另提供求助資源名單。
5. 提供自我照顧的五個方法,照顧者可學習建立自己的喘息時間與空間。
李龍騰(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理事長)
唐從聖(全方位藝人)
郭慈安(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
譚艾珍(知名資深藝人)
暖心推薦
作者簡介
《大家健康》雜誌是國內知名的專業醫療保健雜誌,除了雜誌發行外,出版不少與醫療保健、心理勵志、公共衛生、運動生活等類別的優質好書。近期出版的《退休前必修的12堂課》、《退休,任性一點又何妨》、《幸福樂齡:高年級的人生課》、《老年憂鬱不是老化》、《擊退乳癌》、《男人的生命腺:攝護腺癌診斷與治療》、《蔬食好料理》等書,均是通路、讀者口碑推薦的暢銷好書。
《大家健康》雜誌編輯團隊,秉持用心製作每一本好書的理念,讓讀者從「悅」讀中,耕耘自己身心靈的健康。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www.healthforall.com.tw
☼大家健康雜誌粉絲團:www.facebook.com/healthforall1985
陳質采(衛福部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審訂
《大家健康》雜誌編輯團隊,秉持用心製作每一本好書的理念,讓讀者從「悅」讀中,耕耘自己身心靈的健康。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www.healthforall.com.tw
☼大家健康雜誌粉絲團:www.facebook.com/healthforall1985
陳質采(衛福部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審訂
序
出版序
照顧,是必修課題
文╱張博雅(董氏基金會董事長)
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與發展,人類平均壽命越來越長,內政部公布2020年簡易生命表中顯示,台灣民眾的平均壽命已達81.3歲(男性78.1歲,女性84.7歲)。然而,不可避免的,高齡者的生理與心理狀態會隨著年紀增長而逐漸退化;依據國民健康署的調查,台灣65歲以上人口,超過八成患有一種以上的慢性病,近三成則認為自己的身體與心理健康狀況不佳。董氏基金會2016年調查資料顯示,71〜80歲老年人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專業協助者達12.4%。於2020年進行的調查也發現,年齡愈長的銀髮族,愈不快樂的比例較高,對目前生活環境滿意度也較低。
董氏基金會長期推動憂鬱防治工作,自2016年起加入老年憂鬱防治宣導議題,提供各式促進老年心理健康方案及教材資源;除了持續提醒中、高齡者要活化身心健康,也著重教育年輕族群學習關懷長者,例如舉辦照片、文章等募集比賽、老化體驗課程等,引導民眾透過活動參與,體驗長者因為功能退化所造成的不便與身心健康的影響,讓參與者練習換位思考,更能同理長者的情緒。
然而,除了同理與學習如何照顧生病的長者,照顧者本身情緒狀態也非常需要關注,需要為他們應援。根據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資料顯示,全台灣約有114萬名家庭照顧者,照顧對象包括失能、失智、身心障礙者。隨著高齡化、少子化,家庭照顧者面臨的壓力與挑戰也越來越大,常常一人得身兼數職、照顧多位生病的長者;由於照護需求負擔過重,又背負著必須妥善照顧的期望,照顧者很容易產生照顧倦怠,甚至罹患所謂的〔照顧憂鬱症〕。
從預防重於治療的角度而言,教育民眾學習〔照顧的議題〕實為必要。因為平均壽命的延長,每個人都可能經歷照顧他人的過程,不論是年紀小或是中、老年後才發生;過程可能短、也可能長,面對的疾病可能是單純的、也可能是複雜的,不論是面臨到甚麼情境,照顧的模式及要面對的問題可能大同小異;而面對未知,才會心生恐懼、不安,如果提早預備,就能減少面臨照顧實境時的壓力,避免找不到解決的頭緒,也能更快找到有效與適合的資源。
因此,寶佳基金會與我們合作出版《給照顧憂鬱和失智長者的你》,內容中所描寫的故事是很多人的寫照,照顧者可以從閱讀中發現自己並不孤單,也提醒家庭照顧者,千萬別悶頭做到自己燃燒殆盡;有時,不妨降低自己的標準,適時開口求助,可以解決很多事情。
希望藉由本書的出版,讓民眾普遍了解:不論現在是多大年紀,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學習及提升對照顧議題的認知。照顧,是必修的課題,且讓我們都及早預備這個利己利他的大課題。
照顧,是必修課題
文╱張博雅(董氏基金會董事長)
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與發展,人類平均壽命越來越長,內政部公布2020年簡易生命表中顯示,台灣民眾的平均壽命已達81.3歲(男性78.1歲,女性84.7歲)。然而,不可避免的,高齡者的生理與心理狀態會隨著年紀增長而逐漸退化;依據國民健康署的調查,台灣65歲以上人口,超過八成患有一種以上的慢性病,近三成則認為自己的身體與心理健康狀況不佳。董氏基金會2016年調查資料顯示,71〜80歲老年人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專業協助者達12.4%。於2020年進行的調查也發現,年齡愈長的銀髮族,愈不快樂的比例較高,對目前生活環境滿意度也較低。
董氏基金會長期推動憂鬱防治工作,自2016年起加入老年憂鬱防治宣導議題,提供各式促進老年心理健康方案及教材資源;除了持續提醒中、高齡者要活化身心健康,也著重教育年輕族群學習關懷長者,例如舉辦照片、文章等募集比賽、老化體驗課程等,引導民眾透過活動參與,體驗長者因為功能退化所造成的不便與身心健康的影響,讓參與者練習換位思考,更能同理長者的情緒。
然而,除了同理與學習如何照顧生病的長者,照顧者本身情緒狀態也非常需要關注,需要為他們應援。根據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資料顯示,全台灣約有114萬名家庭照顧者,照顧對象包括失能、失智、身心障礙者。隨著高齡化、少子化,家庭照顧者面臨的壓力與挑戰也越來越大,常常一人得身兼數職、照顧多位生病的長者;由於照護需求負擔過重,又背負著必須妥善照顧的期望,照顧者很容易產生照顧倦怠,甚至罹患所謂的〔照顧憂鬱症〕。
從預防重於治療的角度而言,教育民眾學習〔照顧的議題〕實為必要。因為平均壽命的延長,每個人都可能經歷照顧他人的過程,不論是年紀小或是中、老年後才發生;過程可能短、也可能長,面對的疾病可能是單純的、也可能是複雜的,不論是面臨到甚麼情境,照顧的模式及要面對的問題可能大同小異;而面對未知,才會心生恐懼、不安,如果提早預備,就能減少面臨照顧實境時的壓力,避免找不到解決的頭緒,也能更快找到有效與適合的資源。
因此,寶佳基金會與我們合作出版《給照顧憂鬱和失智長者的你》,內容中所描寫的故事是很多人的寫照,照顧者可以從閱讀中發現自己並不孤單,也提醒家庭照顧者,千萬別悶頭做到自己燃燒殆盡;有時,不妨降低自己的標準,適時開口求助,可以解決很多事情。
希望藉由本書的出版,讓民眾普遍了解:不論現在是多大年紀,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學習及提升對照顧議題的認知。照顧,是必修的課題,且讓我們都及早預備這個利己利他的大課題。
目次
出版序―照顧,是必修課題
聯合出版序―同舟共濟,與你同行
推薦序―開口求助,別硬撐
1 陪伴路迢迢,但能期待不一樣的景致
1-1 接受不完美,換個方式也能解決
1-2 當他不再是自己熟悉的那個人
1-3 沒有病識感又拒絕就醫,該拿他怎麼辦?
1-4 身為「三明治」照顧者的左右為難
1-5 老友相伴,失智不孤單
1-6 親子關係疏離,用理性支撐照顧的責任
1-7 雙親皆病,水深火熱轉而珍惜感恩
2 憂鬱和失智知多少
2-1 憂鬱症和失智症,長者心理健康的兩大威脅
2-2 交錯影響的憂鬱、失智和其他疾病
2-3 抗憂鬱降失智,治療有方法
2-4 更貼近需求的照護
3 不讓自己陷入負面情緒的漩渦
3-1 5個方法好好安頓身心
3-2 避開照顧地雷,減少衝突
4 我不知道怎麼「伴」
4-1 老年憂鬱還是失智難覺察?
4-2 照顧上的難題
編輯後記
附錄
1 憂鬱與失智疾病近年相關研究
2 情緒檢視工具
3 老年憂鬱與老年失智線上資源
聯合出版序―同舟共濟,與你同行
推薦序―開口求助,別硬撐
1 陪伴路迢迢,但能期待不一樣的景致
1-1 接受不完美,換個方式也能解決
1-2 當他不再是自己熟悉的那個人
1-3 沒有病識感又拒絕就醫,該拿他怎麼辦?
1-4 身為「三明治」照顧者的左右為難
1-5 老友相伴,失智不孤單
1-6 親子關係疏離,用理性支撐照顧的責任
1-7 雙親皆病,水深火熱轉而珍惜感恩
2 憂鬱和失智知多少
2-1 憂鬱症和失智症,長者心理健康的兩大威脅
2-2 交錯影響的憂鬱、失智和其他疾病
2-3 抗憂鬱降失智,治療有方法
2-4 更貼近需求的照護
3 不讓自己陷入負面情緒的漩渦
3-1 5個方法好好安頓身心
3-2 避開照顧地雷,減少衝突
4 我不知道怎麼「伴」
4-1 老年憂鬱還是失智難覺察?
4-2 照顧上的難題
編輯後記
附錄
1 憂鬱與失智疾病近年相關研究
2 情緒檢視工具
3 老年憂鬱與老年失智線上資源
書摘/試閱
避開照顧地雷,減少衝突
諮詢╱蔡佳芬(台北榮總老年精神科主任)
文╱黃苡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成為照顧者,須先了解憂鬱症及失智的症狀、以及照顧時有哪些地雷要避開,以免未來衝突不斷,更避免讓自己成為下一個被照顧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當氧氣罩落下,先幫自己戴上,再為身旁的小孩戴。」
如同這段機艙廣播,在照顧憂鬱及失智長者前,請先安頓好自己的身心,才有餘力照顧他們。
台北榮總老年精神科主任蔡佳芬的診間,經常同時看兩名患者,一位是失智長者,一位是照顧失智者照顧到很憂鬱的家屬。她表示,「失智症照顧者有很高比率是憂鬱族群,且東西方國家皆然,這樣的結果令人心痛。」因此在成為照顧者之前,最好先了解憂鬱症及失智症有哪些症狀?照顧時應避開哪些地雷?將有助於減少衝突,避免自己成為下一個被照顧者。
先要了解疾病症狀,期待值要合理
失智症目前沒有藥物可治癒,不管再怎麼努力,只會愈來愈退化,照顧者期待越高,一定越挫折,而且容易與失智者發生衝突。例如有些家屬省吃儉用,花很多錢讓長者去做復健,長者卻不想動,家屬於是情緒爆炸,明明很愛他,卻破壞了彼此的關係。
而憂鬱症是情緒走不出來,「你要加油!」「想開一點!」這些鼓勵的字眼,在患者聽來,意思是「你都嫌我不好」。雖然動機是好意,但方法不對,要練習不要踩到這些小地雷。建議照顧者用邀請、開放式的對話,「我們一起去吃點東西。」「要不要去走一走?」傳達願意幫忙、陪伴、我們等你、不急的訊息。
陪伴憂鬱長輩,應表達同理、知道他現在很不舒服,避免用過度正向思考或含有評判的態度,他會覺得不被了解。
引導憂鬱長者表達感受,協助失智長者溝通想法
失智者往往不是他不想說,而是說不清楚。我們若要幫他,只能猜他想要做什麼,而這必須建立在你對他的充分了解上,當他說不出來時,你才可能幫上他。
例如:李奶奶每天傍晚都會站在家門口,說什麼也不肯進屋裡,原來李奶奶30年前是訓導主任,放學要在校門口看小朋友排路隊回家。於是孫女會對她說:「奶奶,今天是星期六,沒有上學,小朋友都放假喔!」她才願意進屋。我們對失智長者的背景越清楚,就越能協助患者表達,就越有辦法跟她溝通。
至於對憂鬱症長者的溝通,你可以回想一下,在你傷心難過時,有人安慰你:「說出來給我聽聽看嘛!說不定你講了,我就知道怎麼幫你。」當下你真能完整表達心中的難受嗎?
可以嘗試用舉例或引用自己的經驗,示範將自己的不舒服說出來,例如:「我有段時間也經常失眠,很煩很痛苦,睡不著就胡思亂想,我會喝一點熱牛奶,聽一些輕音樂助眠,有時有用,你可以試試看。」
可以用說故事的方式,一方面鼓勵憂鬱者說出需求或感受,另一方面分享自己處理困境的經驗。
回應憂鬱、失智長者的問題,各有技巧
失智者的問題經常會把家屬難倒,例如,「我的錢不見了!」家屬的反應通常是,「沒有不見!」「你自己收起來了!」宜採取不反駁不責備,並嘗試轉移注意力、問A答B、岔開話題的方式來回答。
但如果是「星期幾要看醫生?」這類的問題,開始時你要回答得比較簡單,而當他一再問起時,你可以回他「月曆貼在冰箱上,要去看一下喔!」讓他多做一件事,也轉移注意力。
憂鬱者的問題也常把我們難倒,例如當他說「我好想死!」時,我們當下腦海裡想的是,「糟糕!我該怎麼回答?」
這時可用同理的方式回應,「聽你這麼說,我想你心裡一定很難過」,回答他的感受,而不是想死這件事。他對你說這句話是在求救,你要做的是傾聽,表達你聽到了,「我有點擔心你,有沒有什麼我可以幫忙的?」重點在於有傾聽回應,不讓他覺得「沒人要理我」。
諮詢╱蔡佳芬(台北榮總老年精神科主任)
文╱黃苡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成為照顧者,須先了解憂鬱症及失智的症狀、以及照顧時有哪些地雷要避開,以免未來衝突不斷,更避免讓自己成為下一個被照顧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當氧氣罩落下,先幫自己戴上,再為身旁的小孩戴。」
如同這段機艙廣播,在照顧憂鬱及失智長者前,請先安頓好自己的身心,才有餘力照顧他們。
台北榮總老年精神科主任蔡佳芬的診間,經常同時看兩名患者,一位是失智長者,一位是照顧失智者照顧到很憂鬱的家屬。她表示,「失智症照顧者有很高比率是憂鬱族群,且東西方國家皆然,這樣的結果令人心痛。」因此在成為照顧者之前,最好先了解憂鬱症及失智症有哪些症狀?照顧時應避開哪些地雷?將有助於減少衝突,避免自己成為下一個被照顧者。
先要了解疾病症狀,期待值要合理
失智症目前沒有藥物可治癒,不管再怎麼努力,只會愈來愈退化,照顧者期待越高,一定越挫折,而且容易與失智者發生衝突。例如有些家屬省吃儉用,花很多錢讓長者去做復健,長者卻不想動,家屬於是情緒爆炸,明明很愛他,卻破壞了彼此的關係。
而憂鬱症是情緒走不出來,「你要加油!」「想開一點!」這些鼓勵的字眼,在患者聽來,意思是「你都嫌我不好」。雖然動機是好意,但方法不對,要練習不要踩到這些小地雷。建議照顧者用邀請、開放式的對話,「我們一起去吃點東西。」「要不要去走一走?」傳達願意幫忙、陪伴、我們等你、不急的訊息。
陪伴憂鬱長輩,應表達同理、知道他現在很不舒服,避免用過度正向思考或含有評判的態度,他會覺得不被了解。
引導憂鬱長者表達感受,協助失智長者溝通想法
失智者往往不是他不想說,而是說不清楚。我們若要幫他,只能猜他想要做什麼,而這必須建立在你對他的充分了解上,當他說不出來時,你才可能幫上他。
例如:李奶奶每天傍晚都會站在家門口,說什麼也不肯進屋裡,原來李奶奶30年前是訓導主任,放學要在校門口看小朋友排路隊回家。於是孫女會對她說:「奶奶,今天是星期六,沒有上學,小朋友都放假喔!」她才願意進屋。我們對失智長者的背景越清楚,就越能協助患者表達,就越有辦法跟她溝通。
至於對憂鬱症長者的溝通,你可以回想一下,在你傷心難過時,有人安慰你:「說出來給我聽聽看嘛!說不定你講了,我就知道怎麼幫你。」當下你真能完整表達心中的難受嗎?
可以嘗試用舉例或引用自己的經驗,示範將自己的不舒服說出來,例如:「我有段時間也經常失眠,很煩很痛苦,睡不著就胡思亂想,我會喝一點熱牛奶,聽一些輕音樂助眠,有時有用,你可以試試看。」
可以用說故事的方式,一方面鼓勵憂鬱者說出需求或感受,另一方面分享自己處理困境的經驗。
回應憂鬱、失智長者的問題,各有技巧
失智者的問題經常會把家屬難倒,例如,「我的錢不見了!」家屬的反應通常是,「沒有不見!」「你自己收起來了!」宜採取不反駁不責備,並嘗試轉移注意力、問A答B、岔開話題的方式來回答。
但如果是「星期幾要看醫生?」這類的問題,開始時你要回答得比較簡單,而當他一再問起時,你可以回他「月曆貼在冰箱上,要去看一下喔!」讓他多做一件事,也轉移注意力。
憂鬱者的問題也常把我們難倒,例如當他說「我好想死!」時,我們當下腦海裡想的是,「糟糕!我該怎麼回答?」
這時可用同理的方式回應,「聽你這麼說,我想你心裡一定很難過」,回答他的感受,而不是想死這件事。他對你說這句話是在求救,你要做的是傾聽,表達你聽到了,「我有點擔心你,有沒有什麼我可以幫忙的?」重點在於有傾聽回應,不讓他覺得「沒人要理我」。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