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025新年快樂!買書領券省荷包
探索問題比尋找答案更重要
滿額折
探索問題比尋找答案更重要
探索問題比尋找答案更重要
探索問題比尋找答案更重要
探索問題比尋找答案更重要
探索問題比尋找答案更重要
探索問題比尋找答案更重要
探索問題比尋找答案更重要
探索問題比尋找答案更重要
探索問題比尋找答案更重要
探索問題比尋找答案更重要
探索問題比尋找答案更重要
探索問題比尋找答案更重要
探索問題比尋找答案更重要
探索問題比尋找答案更重要
探索問題比尋找答案更重要
探索問題比尋找答案更重要
探索問題比尋找答案更重要

探索問題比尋找答案更重要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00 元
優惠價
79237
庫存:3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7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我們都想問,關於人生,關於幸福,到底是什麼。我們卻都不知道什麼才是正確答案。
為了找到能啟發自己的人,必須持續觀察世界上所發生的事,
以書本為老師,自由的思考,要誠實、認真地思索各種可能性。

在學校中, 我們透過教科書學習、背誦標準答案,然後考試時寫出正確答案,就可以得到滿分。然而,不論什麼樣的學問──法律、經濟、政治等等,都以人為對象,以特定的方式思考,卻往往忽略了人類內心深處的聲音,或者只顧著思考研究的目標。

文學與哲學的閱讀,就在這個時候派上用場,文學與哲學可以驗證其他學問的成效。透過「閱讀」,我們會遇見存在於書中的「老師」,而且除非自己主動提出重要的問題,否則對方不會提供任何答案,甚至要思考究竟有沒有「正確答案」。這就是所謂的「探索問題」。

而探索問題的動力來源,就在於理解每一個人自己的內在,還有另一個自己,因此,我們也要學會傾聽內在自己的聲音,不要忽略自己心中幽微的感受,覺得哪裡怪怪的,不太對勁,才會開始去尋找答案。這種隱約模糊的感覺存在於我們內心,難以用語言描述,試著以邏輯化的思考,加上動筆「寫作」,則會幫助我們釐清、並建立對世界的理解與視野。

這就是作者在這本書中傳達的重要理念:以書本為老師,並且隨時覺察內在的自己,以自己為基準,不斷督促自己,持續向前。

作者簡介

高橋源一郎
一九五一年生於日本廣島縣。小說家、評論家、文學家,曾任明治學院大學教授。一九八一年以《再見了,壞傢伙們》獲得第四屆群像新人長篇小說優秀作品獎,步入文壇。一九八八年以《優雅而感傷的日本棒球》獲得第一屆三島由紀夫獎、二○○二年以《日本文學興衰史》榮獲第十三屆伊藤整文學獎、二○一二年以《再見,克里斯多福.羅賓》榮獲第四十八屆谷崎潤一郎獎。作品有《為一億三千萬人設立的小說教室》、《我們的民主主義究竟是什麼?》、《請讀這些書!──在「明治學院大學國際學部 高橋源一郎講座」讀岩波新書》等。

嚴可婷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曾任職書店與出版社。譯作包括實用書、生活風格、文化藝術、遊記、散文、小說、攝影集、繪本等類型,入選誠品閱讀職人大賞。譯有《今日元氣朝食提案》、《天才的餐桌》、《無印良品的文具》、《如果高校棒球女子經理讀了彼得.杜拉克 2:復活的開始》、《向孩子借來的地球》等。

名人/編輯推薦

日本亞馬遜讀者好評:
雖然內容是以高中生為對象,對大人來說,也是相當容易閱讀與理解的一本書。主題是為了好好活著,因此必須具備的思考方式,這本書可說是長大成人之前,就應該先讀了!如果我的小孩再大一點,我也會希望他能讀這本書。
──スタマー

書名是「探索問題比尋找答案更重要」,提醒我們不要再只是尋找別人提出的問題的正確答案、不要限於學校的學習,應該要用自己的腦袋去思考,作者的態度看似嚴肅,卻讓人感到溫暖、溫和。就像大海一般。
──MN

我辭掉工作以後,取得若干法律關係資格,開立事務所,接受許多諮詢,發現有很多問題無法按照公式來解決。碰到這種狀況,要重新思考條文的主旨、解決問題是不是有其他可行的方式,這些都需要想像力與創造力。如果從中學時代開始,學習不只是默背,而是可以注意「為什麼」、「原因」、「有什麼問題」等等,學習起來應該會更快樂,也可以鍛鍊更深更廣的思考力與創造力,現在就不會覺得這麼遺憾了。推薦不喜歡唸讀的人來讀這本書!
──晴男君

我想嘗試這樣的教學
如果能去某間自己喜歡的學校,教導感興趣的課程也不錯。當我接到出版社委託時,腦中立刻浮現「紀伊國兒童之村學園」與那裡的孩子們,當然也隨即想起了學校裡的大人。

「紀伊國兒童之村學園」(接下來簡稱為「紀伊國學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一九八四年,由現在的學園長堀真一郎等人發起「新學校創造會」。他們為這個國家的教育方式感到憂心,想創立截然不同的學校而成立。
這項創舉深受兩位教育家的影響,包括提出「首先要讓孩子們幸福。一切都以此為出發點」,有「世界上最自由的學校」之稱的夏山學校創辦人亞歷山大.尼爾(Alexander Sutherland Neill),以及主張比起書本裡的知識,實際動手與身體力行才是教育根本的約翰.杜威(John Dewey)。他們以效法兩位先驅為長遠目標,在和歌山縣橋本市綠意盎然的深山中,創立了日本前所未有的新形態小學。那是一九九二年春的事。此後二十七年間,這株「教育的幼苗」除了校本部以外,也在山梨、福井、北九州萌芽,今年第五所校區在長崎誕生。
這五個校區都設有小學部與中學部(最早成立的「紀伊國學園」還附設高等專修學校),這幾處「新型態學校」以共通的理念成形。所謂新型態,是因為「沒有」許多學校存在的制度。就讓我引用堀學園長本人的話來說明。

1 不設年級。一個班級的成員包括不同年齡的學生。
2 日課表不標示一般的科目名稱。大部分是稱為「計劃」的體驗學習。
3 沒有作業。沒有上下課鈴聲。沒有考試。也沒有常見的聯絡簿。
4 校內不以「老師」稱呼大人。通常以名字加上「先生/小姐」或暱稱代替。
5 大人的薪水沒有差別。不分年齡與職種,全職人員的基本薪資全部都一樣。
6 學校沒有走廊。校舍沒有隔間。
7 學校不與地方社會隔絕。地方社會是極佳的學習場域,在地的人就是有才幹的老師。
8 沒有強迫性的儀式。沒有開學或畢業典禮,而是舉辦「入學慶祝會」、「此時不得不說再見的告別會」。
9 沒有校長室。校長的座位設在職員室角落,辦公桌跟其他老師相鄰。
10 (還有最後一則)也沒有資金……!?
通常說明到這裡,大部分的人都會問:
「那你們學校到底有什麼呢?」
我們的答覆是:
「有很多有趣的事喲。」
──堀真一郎《增補 自由學校的設計》黎明書房

這所學校並不是簡單設立,沒有取得認可的自由學校,而是獲得文部科學省承認的正式學校,為了保障學生的自由,所以採取上述原則。同時也盡量避免過於偏重知識的教學,但仍希望維持學生基本的「學力」。「新學校創造會」的成員有很多難題必須解決,所以他們花了八年才創設這所學校。
我造訪「紀伊國學園」大約是七年前。
當我踏進校園後,打從心底感到訝異,或許那是因為看見這裡對於長久以來,我對「學校」這類空間所抱持的諸多懷疑之處,報以理直氣壯的回答,讓我深受感動。
這所「學校」每週會召開一次全校會議。只要是這所「學校」的成員,不分大人或小孩都會參加。所有跟這所「學校」相關的重大決定,都是在全校會議中決定。另外在投票時,不論小學一年級生或校長,同樣擁有一票的權利。
這麼小的小孩,究竟懂什麼呢?──比起我們常聽到的質疑,在這裡更注重的是尊重兒童的人格。不,應該說是尊重每個人的人格,以此為出發點建立全校會議。而且與其說這裡是作出決議的場合,不如說是教導接納異議的場所。
當然,這個世界上沒有烏托邦。所以即使在這麼理想的學校,仍存在著許多困難、矛盾與問題,但是大人們也不打算隱瞞。或許最吸引我的正是這一點。

我曾經多次造訪「紀伊國學園」,以及離我居住的地方最近的「南阿爾卑斯兒童村」,最後決定讓自己的孩子們入學。我並不是外部的觀察者,而是置身其中,一起思考。
由於跟這所學校有所關聯,我獲得了許多經驗,也思考了很多事。或許更該說是自己學到了很多。
在這裡,不論召開什麼樣的「會」,都不會要求孩子們整隊,因為毫無意義。學生可以站在自己想待的位置,或是從容地坐著,見證過程。
在各種「會」的場合,大人說的話都很簡短。因為他們只直接對學生說必要的內容。而且不論召開什麼樣的會,實際上執行、動員全體的也是學生們。大人依照學生的指示配合。因為學校的主角不是大人,而是孩子們。
不知不覺,我發現自己好像也成為這所學校的「學員」。在這裡「大人」與「小孩」之間,彷彿就像「作家」與「讀者」的關係。不論團體規模極小,或是龐大到難以想像,當共同體的成員思考著必須直接面對的問題,我總是想起學校裡召開會議的情景。

這次我授課的對象,正是前述「紀伊國學園」各校中唯一的高等專修學校「紀伊國國際高等專修學校」的學生。這所「紀伊國高專」,當然也承襲了「紀伊國學園」的理念與形式。儘管我在大學中已經「教導」了學生十四年,但是似乎從來沒有像這兩天的「講座」這麼緊張。如果大家願意詳讀內容,我將感到無比榮幸。
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從整個講座中獲益最多的人不是學生,而是我自己。
我由衷希望,像這樣的嘗試可以推廣到更多樣化的場所。

目次

前言 我想嘗試這樣的教學

第一天. 這些都應該讀!
什麼是「第五又四分之三堂課」的教學?
教學大綱裡沒有提出的課程
文學與哲學的角色是什麼?
蘇格拉底為什麼不自己寫書?
「試著合乎邏輯地思考」──《納尼亞傳奇》裡的教授
小說並不存在著「誤讀」
想像力形成的由來
試著對「絕對不可能的事」抱持懷疑
是哪位老師引導我成為作家?
如果自己不曾探索,就不會遇到老師
「自殺也無所謂嗎?」──鶴見俊輔的答覆
對於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該如何回答?
以「自身的經驗」為出發點
職業賭徒──森巢博的教育
從「外側」思考
什麼是所謂的常識?

第二天. 不知不覺,就下筆成章!
試著以邏輯思考
小學與工廠的共通點是什麼?
自由的邏輯或許很「危險」
思考時的基準只有自己
「晦暗不明的感覺」──吉本隆明的戰時體驗
重視無法言喻的模糊感覺
學員的習作①「我的職業是老師」
以「澀谷一○九式」書寫文章!
我不刪改學生文章的原因
小島信夫的小說所教導的「自由」
學員的習作②「我住在土壤中」
想像自己以外的「我」,書寫下來
學員的習作③「我也不懂我自己」
學員的習作④「我的名字是布朗」
別人寫不出來的文章──木村泉的遺書
將「自己」不可思議的存在,轉化為語言

書摘/試閱

什麼是「第五又四分之三堂課」的教學?
高橋 大家好,我是高橋源一郎。我是個作家,也在明治學院大學任教,家裡有兩個小孩就讀跟這所學校有關的「南阿爾卑斯兒童村中學」,現在分別是一年級與二年級。我來這所學校應該是第三次。最早來到這裡是七年前,回想起來真令人懷念。距離當時已經過了七年,校舍雖然稍微有點折舊(笑),不過依然是所很棒的學校。最早來到這裡的時候,是由堀先生(學園長)親自導覽校內,他告訴我各種各樣的事。當時我第一次獲准參加全校會議,覺得那樣的會議真的很棒。因為一直還想再來,所以這次又有機會拜訪這裡,我真的很開心。
接下來我將跟大家一起上課,不過各位知道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嗎?這段課程的內容一開始就決定會出書。你們一定在想:真的嗎?對,是真的(笑)。這系列書將會由一家叫講談社的公司出版,邀請不同專門領域的大人,來到像你們這樣的孩子面前,發自內心好好說些話。這個企劃案是舉辦目前學校無法開設的課程,跟全日本其他孩子分享。其中第一堂課就是我們這堂講座,所以絕對不能失敗(笑)。各位可以把這個企劃案想成是種任務。
好的,首先我們必須決定的是名字。不論什麼樣的事,首先都從取名字開始。就像嬰兒誕生時要幫他/她取名字,我跟大家一起展開的這堂課,也需要一個名字。來到這裡之前,我已經想了一些。最好從來沒有人取過,光是聽到名字就覺得充滿期待又有趣,最好還能讓人明瞭課程的內容,我想取的是這樣的名字,不是像「數學」、「國語」、「生活與倫理」這類。所以,今天跟明天的課程名稱,將訂為「第五又四分之三堂課」的教學。那麼我們就開始上課吧。這位同學,妳叫什麼名字?可以告訴老師呢?
學生 我叫瑪雅。
高橋 好的,瑪雅同學。有件事我已經決定了。今天跟明天,我會採取跟之前在大學教書同樣的方法。在我的課堂中,總是會有「犧牲者」出現。別擔心,不會受傷的啦(笑)。只不過有個孩子會擔任這樣的角色,一直接受我的詢問。坐在我面前是妳運氣不好,今天就由瑪雅擔任犧牲者(笑)。
瑪雅 是。
高橋 而且這堂課還有副標題,大概就像綽號一樣吧。那就是「探索問題比尋找答案更重要」。
之前跟學校聯繫時,負責接洽這堂課的人問我:「『五又四分之三』是什麼?」我聽了覺得很感動。對於不明白的事加以確認,本來就是應該的。如果有人問我,我一定會回答。可是剛開始在大學教書時,我曾經感到很訝異。明明課堂上有一定聽不懂的部分,竟然沒有人提問!究竟為什麼呢?真是太不可思議了。所以我在第二堂課時保持沉默。在上課時間的九十分鐘內,我一直坐在黑板前的椅子上,一言不發。如果真的什麼事都不作,這樣其實也挺辛苦的(笑)。就這樣過了九十分鐘後,我開口說:
「嘿,你們不想問我為什麼不說話嗎?」於是學生們回答「我們想或許有什麼原因吧」、「那或許代表著某種指示」。好吧,就某種意義來說,都是正確的回答,並沒有錯。我大概會提出某種指示吧,或是我的沉默代表某種意義,請大家思考那是什麼。不過,人生究竟會發生什麼無法預料,即使是在上課時,說不定是我忽然覺得身體不舒服,才不出聲。其實不管怎麼樣,試著發問不是很好嗎?所以稍早聽到校務人員詢問,我真的很高興。不過,我今天健康狀況良好(笑),預計說很多話,但是不會冗長到讓你們厭煩。

教學大綱裡沒有提出的課程
高橋 好,我想很多同學已經看到「第五又四分之三堂課」的教學,其實這個名稱來自著名的《哈利波特》。通往故事舞台「霍格華茲魔法與巫術學院」的特快列車,是從倫敦國王十字車站的「九又四分之三月台」出發。你們覺得「九又四分之三月台」實際上存在嗎?
瑪雅 不曉得,因為我還沒讀過《哈利波特》。
高橋 你沒有讀過《哈利波特》!?是這樣啊。那這位同學呢?
學生1 嗯,存在於故事中。
高橋 說得很好。那故事以外的世界呢?
學生1 現實生活中應該不存在吧。
高橋 好冷酷的說法喔──(笑)。「九又四分之三月台」存在於故事中。但是現實生活中應該不存在。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會這麼說。不過我們沒有見識過世界的全貌,說不定還真的有。就算不是這樣,既然在「故事」中存在,還是會有人覺得世界上有「九又四分之三月台」,在想像的「故事」裡。那麼,大家覺得「第五又四分之三堂課」會是什麼樣的課程?
瑪雅 ……不知道。
高橋 其實這段課程已經開始了喔。
一般學校裡的課程採用理科、英文或歷史等名稱。像這類課程多半都不太有趣。通常上課時會用到教科書,老師講解的是書裡的內容。學生只要背誦公式、單字或歷史事件發生的年代,然後在考試時解方程式,將略長的英文文章翻譯成日文,答對所有問題就可以了。作得很好,很棒。一般的課程是這樣進行。 像這樣的課程也一定有優點吧。不過只是這樣就算課程嗎?我一直感到疑惑。不過我為什麼會抱持懷疑呢?請大家試著想想看理由。
在大學裡有所謂的「教學計劃」,我的課程也列在上面。當然這些課就像前面提到的,有取一般的名字,譬如「語言表現法」之類。不過那跟我想的有點不一樣,而且總覺得好像有點言過其實。如果課程取這種名稱,我自己其實不太想去聽。可是大學或是學校課程的名稱,通常都是這樣。
但是像「第五又四分之三堂課」這樣的名稱不可能寫在教學計劃上,也不可能列在課程大綱。所謂的課程大綱,簡單說就是「授課計劃表」。我一直到當了大學老師以後,才知道這種東西在學校不可或缺。或許是因為我在大學時代幾乎都沒去上課,所以不太清楚吧。好像大學課程的內容都必須詳細說明,提交文部科學省。
譬如一年有三十堂課,就必須列出每一堂課預計要教的內容,聽到這樣的規定我很驚訝。誰能預知一年內的事,頂多確定自己還活著吧!儘管如此,還是必須列出課程會用到哪些書當教材,要教什麼內容。真令人頭大。不過後來演變成我會教兩門課,包括「語言表現法」與「現代文學論」。可以確定的是,一門課是關於書寫,另一門課是關於閱讀,我只掌握到這樣的程度而已。
如果要解釋原因,對我而言所謂的「授課」必須面對眼前的學生──沒錯,就像你們一樣──才會真正想到要教什麼。如果各位根本不知道我是誰,也沒跟我說過話,卻從頭把這本書讀到這裡,聽起來是不是很空泛?我自己就這麼認為。各位覺得為什麼我會這麼想呢?
如果每件事都要從一開始就決定,豈不是很乏味嗎?開始上課後,出現某件未知的事物,於是加以思考,在課堂結束時瞭解原本不知道的事,這樣不是很好嗎?所以我在課程大綱寫下「未定」。像這樣經過三年之後,大學的教務課注意到這個情形,提醒我:其他的教授即使還沒決定要教什麼,還是會照規定寫喔。我回答:可是我不想填不實的內容。教務課說:但如果你什麼都不寫,完全置之不理,文部科學省會向我們追究。真傷腦筋,我也不想給校方的行政人員添麻煩。
於是我想起來自己也是作家。就當成在寫一部題名是「課程大綱」的小說好了。就像「第一堂課,看到天空覺得很感動」、「第二堂課,思考為什麼看到天空會覺得感動」(笑)。在我的網站也可以看到這些內容。從那時候起,我每年都會交出修訂版的課程大綱。

文學與哲學的角色是什麼?
高橋 接下來應該要回到「我究竟要教什麼」的問題,不過我想先從一切的開端說起。我所任教的單位是明治學院大學的國際學部。在大學裡所有的科目都是既定的。因為是國際學部,所以包括國際法、國際經濟、國際地域研究等與國際相關的科目超過一百多種。除此之外還有稱為一般教養的科目,則是從大一開始修的課程。到了大三就要修專門科目。不過在明治學院大學的國際學部,有其他大學沒有的科目。那會是什麼呢?瑪雅同學?
瑪雅 我不知道。
高橋 真的不知道,我來提供一點提示。線索就是我!
當學校聘請我去教書時,一開始我以為要在文學部開課。國際學部跟文學其實沒什麼關係。不過聽說明治學院大學在創設國際學部時,制定了兩門其他大學的國際學部不會有的科目,那就是文學與哲學。而且文學由我負責指導。不過為什麼會設立文學與哲學這兩門科目呢?其中是有理由的。瑪雅,你覺得是什麼?
瑪雅 我不知道。
高橋 別光說不知道,試著想想看吧(笑)。你們聽到原因可能會覺得驚訝。
全日本取名為「國際學部」的學部有很多,但是只有我任教的大學將文學與哲學設立為專門科目。在大學這樣的地方,進去後前兩年要學習各種領域的學問。所以即使是跟文學與哲學沒有關聯的學部,學生還是會學到這兩門科目。不過升上大三後,就只能修自己專攻的科目。以國際學部為例,就是像國際經濟或國際法、美國研究這類「國際化」的課題。不過為什麼在我任教的大學,即使升上大三,文學與哲學仍然是必修的專門科目,理由是什麼呢?
先給你們一個提示。你們覺得文學屬於什麼學科?譬如經濟學主修經濟,歷史學主修歷史,聽起來都很理所當然。那麼文學呢?
瑪雅 是語言嗎?
高橋 很好。文學是專門研究「語言與人」的一門學問。不過文學與其他的「學問」稍有不同。因為比起研究,文學更偏重讀、寫。那麼哲學又是什麼的學問?哲學專門思考「思想是什麼」。大家懂了嗎?
說得稍微簡單一點,經濟學是研究獲利與虧損,思考社會與金錢關係的學問。不過,運用金錢販售與購買的是人。那麼經濟學對於人的部分,真的都很瞭解嗎?所以這就是文學發揮作用的開端。而哲學則是思考像這樣看待一件事,這樣的作法是否正確?
所以文學與哲學可以驗證其他專門學問的成效。不論什麼樣的學問都以人為對象,不論哪一種學問,都會以某種形式思考。不過其他的學問忙於研究,反而忽略了作為對象的人類內心深處,或是沒有餘裕察覺到,自己只顧著思考研究的目標,並沒有真正全盤思考。在這樣的情形下,作學問雖然有益,但是只顧著眼前而對其他事視而不見,這樣真的好嗎?沒關係嗎?所以可以作為驗證的正是文學與哲學。其他學問的任務是尋找答案,而相較於尋找答案,文學與哲學的任務在於探索問題。
通常在學校裡,學生透過教科書背誦標準答案,然後在考試中寫出正確的答案,就可以獲得滿分。但是文學與哲學卻不適用這樣的模式。甚至要思考究竟有沒有正確答案,這就是所謂的「探索問題」。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37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