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 > 10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4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除緒論外共分六章﹐分析價值的三個重要部分﹐即價值、價值變遷、價值與國民性的關係。價值研究在於了解中國人對自然與人生、對社會與人群、對倫理與宗教的價值觀﹐以及對經濟、政治、宗教、道德、成就、家庭、社 會諸種價值的穩定或變遷的情況。一方面以整個中國文化作為分析的對象﹐另方面也是以臺灣社區為實徵研究所得的結果。價值與國民性的關係﹐通常總是透過社會文化作為觀察的依據﹐我們從權威、功名、道德等各種價值取向﹐ 就可以發現它構成了國民性中的許多重要性格﹐如順從、保守、忍讓等。這些特殊現象﹐都可能經過幾百年或幾千年陶治而成﹐不是短時間可以塑造成功的。價值的研究﹐可能可以讓我們對中國人的行為﹐獲得進一步的了解。
作者簡介
文崇一
江西省宜春市人。
台大歷史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訪問研究。
曾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政大民族社會學系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傳統文化與傳統社會,社區權力結構,台灣的工業化與社會變遷等。
序
序 言
一個人的價值觀念會影響到行為,大概是不會有問題的。通常,個人在採取行動之前,都會考慮值不值得或該不該這樣做。這樣的考慮就受到原有觀念或思想的約束,那些觀念便直接產生推動或抑制的作用。如果被認為是好的或有利的,他就會去做;不好的或不利的,他就不會去做。無論是好或不好,利或不利,都是一種價值判斷。當然,這並不是說價值觀念是決定行為的唯一因素;影響行為的因素,除價值觀念外,還有許多,如現存的社會規範,道德標準,有形和無形的制度,以及生活環境等。但無可否認的,價值仍然扮演了它的重要角色,在行為的過程中,尤其具有某種操縱的功能。像甘地那樣的人,就為了反殖民主義,而貢獻了他的一生;華盛頓就為了建立一種民主制度,而放棄己經到手的權力。在許多地區,不少人就為了追求民主、自由,與獨裁的執政者對抗,而身繫牢獄,乃至犧牲性命。這類行為,明顯的都受到個人或社會價值的影響,Parsons所設定的有關行動的價值取向方式以及各種模式變項(1966: 57, 102-5),就是從行為的角度去分析它們間的關聯性。
當每年有十幾萬人去報考大學的時候,顯示這個杜會不僅重視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所帶來的後果,而且把教育當作一種最高的社會價值,因為它明顯的指示,大學畢業文憑對於個人將來的事業,無論經商,從政,或做更高深的研究,都有很大的幫助。我們可以說,這是一種目的論,卻也是一種價值導向作用。傳統中國社會強調「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或「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栗」,正是把知識分子的價值取向和行動目標合而為一,行動本身就受到價值的影響。
儒家的道德價值,以忠、孝作為事君父的最高價值標準,雖不見得就是忠臣、孝子滿街跑,也仍然有不忠、不孝的人,但自漢代以來,在行動上畢竟是以忠事君、以孝事親的人為多,並且受到表揚。我們不必去討論每個朝代的君主何以都提倡忠君愛國,也不必去追究為什縻有那麼多的知識分子熱衷於獵取功名,基本的原則是,當儒家的價值體系和意識形態緊密的聯結在一起時,對於社會人群,特別是官僚階層和士紳階層在行為上的影響力,必然加強。正如Hutcheon所說,「價值體系和意識形態體系(文化)是一組互賴關係」,對行為產生影響(1972: 182)。他認為意識形態體系和價值有一種互動作用,而價值體系透過選擇和習價,便直接影響個人行動,雖然個人行動和價值體系也會受到環境的影響(同上:183)。就價值影響行為層次而言,差不多相同的說法,也見之於許多別的著作(Parsons 1966: 12; Kluckhohn 1962: 395, 409-11; Bengtson & Lovejoy 1973: 880; Kunkel 1965: 266)。可見,個人的價值觀念,雖不一定是決定行為的唯一因素,卻有極重要的導向作用,特別是用來作為行為前的選擇標準。
既然個人在行動之前必須做一些選擇,選擇的過程中自然會涉及個人的性格、成就動機、價值觀念、需要和外在的社會規範等。這些特質都可能驅使個人採取行動或放棄某些行動,這就是中國人通常所說的「趨吉避凶」的選擇原則。吉就是對個人有利或獲得社會讚許,凶就是對個人不利或受到社會指責。其中價值觀念特別產生正面或負面的影響,如果個人認為是對的,就會積極的去從事;如果個人認為是不對的,就會停止或完全反對。例如要不要投考大學,應該生幾個子女,該不該參加政黨,都跟個人在這方面的價值觀有關。這就表示,我們要從個人的信仰和行動體系去了解價值,它們可能是社會和心理過程間互動的產物(Bengtson & Lovejoy 1973: 883)。其實也就是社會環境和個人性格有密切的關係,既是個人的需要,又是社會的鼓勵或限制。也許性格與行為上的他人取向或自我取向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形成的(楊國樞1988: 292-3)。這從傳統性格行為到現代性格行為的過程和結果上,也可以獲得進一步的了解(同上:389-407)。
這樣的現象,也說明另一種關係,不僅人的價值會影響行為,行為和外在環境,也會加強某些價值觀念,就如Morris所說的,「決定一個人的價值觀念的,有生物條件,心理條件,社群條件,和生態條件」,它們間彼此互為影響,人的價值觀念也會影響它們(徐道鄰譯1957: 107)。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發現,一個技術官僚或資本家所看重的是,從經營中獲得更大的利潤,他們會從儘量降低成本著手,以達到預定的目標。社區居民和生態學家就不是這樣想,他們把保護環境和生活品質,看得比利潤或經濟成長更重要。兩種價值標準和行為方式就變成相互對立的現象,這在工業社會已經是一種相當普遍的模式。這是不是可以說,在工業化或社會變遷的過程中,價值對行為模式具有塑造或加強的作用(Kunkel 1965: 266)?正如傳統儒家倫理,在士紳階級和統治階級的極力推廣之下,使中國社會形成一種泛道德傾向的行為模式。假如西方資本主義的興起,如韋伯所說,是受了新教倫理的影響(Weber 1958),則一種價值觀念可能強烈的影響行為,就成為不爭的事實。中國古代的重農輕商政策,就建立在重視農業的基礎上,把土地視為最重要的財富。臺灣工業化的成就,一方面固然得力於把土地資本轉化為工業資本,在價值標準上產生變異,另方面也是經濟決策階層對輕工業,特別是紡織工業的重視與策劃,並逐漸取得國際市場。明顯的,這是一種價值觀念的轉變,而影響到決策和行為的轉變。中國曾經經過好幾次的工業化或現代化運動,都沒有成功,原因可能很多,但價值觀念不能與行為配合,可能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這也是我一向所強調的,經濟發展與價值、制度、結構都不是孤立的事件,它們間是一個密切的互動體系(文崇一民57: 6-7)。也就是說,在運作的過程中,行為會受到個人或群體價值觀念的影響,似乎無庸置疑。
本書所收集的六篇論文,大致可分為兩大類:笫一類是分析中國人的價值觀念。這一類又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以整個中國文化價值為分析對象,包括第一章〈中國人的價值觀〉,第二章〈中國傳統價值的穩定與變遷〉;第二部分為臺灣地區價值變遷的實徵研究,包括第三章〈現代化過程中的價值變遷:臺北三個社區的比較研究〉,第四章〈地區間的價值差異:四個社區的比較分析〉。第二類是討論價值或價值取向與國民性間的關係,包括第五章〈從價值取向談中國國民性〉,第六章〈價值與國民性〉。這些論文都曾經先後在專書或學術刊物上發表過,〈中國人的價值觀〉發表於《中華民國社會發展史》(1985),〈中國傳統價值的穩定與變遷〉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3期(1972),〈現代化過程中的價值變遷〉發表於《思與言》12卷5期(1975),〈地區間的價值差異〉發表於《陶希聖先生八秩榮慶論文集》(1979),〈從價值取向談中國國民性〉發表於《中國人的性格》(1972),〈價值與國民性〉發表於《思與言》9卷6期(1972)。很感謝這些園地當初給我發表的機會,否則就無法結集成本書。這些論文雖然有的已經發表很久了,這次再讀,似乎仍有它的時代意義。每篇論文雖沒有增加新的資料,但均酌加修訂。最後感謝三民書局董事長劉振強先生給予出版的機會。
文崇一
1989年7月於南港中研院民族所
目次
序 言
中國人的價值觀
─ 價值及其類型
二 中國人的價值觀
(一)對自然與人生的價值觀
(二)對社會與人群的價值觀
(三)對倫理與宗教的價值觀
三 結論
參考書目
中國傳統價值的穩定與變遷
一 認知的價值
二 經濟的價值
三 政治的價值
四 社會的價值
五 宗教的價值
六 道德的價值
七 成就的價值
八 綜合討論
參考書目
現代化過程中的價值變遷*:臺北三個社區的比較研究
一 序論
二 研究區域及研究變項
三 依變項及其測量
四 結果與討論
(一)影響個人現代性的因素
(二)與個人現代化程度有闢的因素
五 結論
參考書目
地區間的價值差異:四個社區的比較分析
一 序言
二 研究設計與方法
三 結果與討論
(一)宗教價值
(二)家庭價值
(三)經濟價值
(四)成就價值
(五)政治價值
(六)道德價值
四 結論
參考書目
附錄1 價值量表選用題數
附錄2 社區別價值相關係數矩陣
附錄3 四社區價值平均數的最小標準差檢定
從價值取向談中國國民性
一 權威與傳統價值取向所形成的性格
二 重農與重功名價值取向所形成的性格
三 仁義等道德價值取向所造成的性格
四 結論
參考書目
價值與國民性
參考書目
中國人的價值觀
─ 價值及其類型
二 中國人的價值觀
(一)對自然與人生的價值觀
(二)對社會與人群的價值觀
(三)對倫理與宗教的價值觀
三 結論
參考書目
中國傳統價值的穩定與變遷
一 認知的價值
二 經濟的價值
三 政治的價值
四 社會的價值
五 宗教的價值
六 道德的價值
七 成就的價值
八 綜合討論
參考書目
現代化過程中的價值變遷*:臺北三個社區的比較研究
一 序論
二 研究區域及研究變項
三 依變項及其測量
四 結果與討論
(一)影響個人現代性的因素
(二)與個人現代化程度有闢的因素
五 結論
參考書目
地區間的價值差異:四個社區的比較分析
一 序言
二 研究設計與方法
三 結果與討論
(一)宗教價值
(二)家庭價值
(三)經濟價值
(四)成就價值
(五)政治價值
(六)道德價值
四 結論
參考書目
附錄1 價值量表選用題數
附錄2 社區別價值相關係數矩陣
附錄3 四社區價值平均數的最小標準差檢定
從價值取向談中國國民性
一 權威與傳統價值取向所形成的性格
二 重農與重功名價值取向所形成的性格
三 仁義等道德價值取向所造成的性格
四 結論
參考書目
價值與國民性
參考書目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