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臺灣現代詩筆記─三民叢刊260
滿額折
臺灣現代詩筆記─三民叢刊260
臺灣現代詩筆記─三民叢刊260
臺灣現代詩筆記─三民叢刊260
臺灣現代詩筆記─三民叢刊260
臺灣現代詩筆記─三民叢刊260
臺灣現代詩筆記─三民叢刊260
臺灣現代詩筆記─三民叢刊260
臺灣現代詩筆記─三民叢刊260
臺灣現代詩筆記─三民叢刊260
臺灣現代詩筆記─三民叢刊260
臺灣現代詩筆記─三民叢刊260
臺灣現代詩筆記─三民叢刊260
臺灣現代詩筆記─三民叢刊260
臺灣現代詩筆記─三民叢刊260
臺灣現代詩筆記─三民叢刊260
臺灣現代詩筆記─三民叢刊260
臺灣現代詩筆記─三民叢刊260
臺灣現代詩筆記─三民叢刊260
臺灣現代詩筆記─三民叢刊260
臺灣現代詩筆記─三民叢刊260
臺灣現代詩筆記─三民叢刊260

臺灣現代詩筆記─三民叢刊260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40 元
優惠價
85204
庫存 > 10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6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評論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詩者,思也。詩之筆記,討論的是與詩有關的思想,記述的是與詩伴生的思緒。本書內容極為豐富,可使讀者對臺灣新詩發展之種種面向有所認識:從新詩獎、「年度詩選」、新詩史料綜理等等之主題論述,到五○年代詩壇老將的四篇專論,乃至筆者閱讀某些新詩集的札記,以及詩作的抽樣點評,均有可觀。尤其附錄之「臺灣新詩大事紀要」(一九○○~二○○二),更為筆者參閱當代多種文學資料,歷時經年編成,是一篇相當清晰周全的新詩史料文獻。筆者為當代臺灣詩壇巨擘,本書詳實的史料與中肯的析論,是研究臺灣現代詩者不可或缺的參考。

作者簡介

張默
本名張德中。安徽無為人,1931年2月7日生,童年在家鄉讀私塾、簡師。1949年3月,由南京經上海乘船到基隆,旋即加入海軍。1954年秋在左營與洛夫、?弦共同創辦《創世紀》詩刊,迄今已歷四十九載。著有詩集《張默‧世紀詩選》等十二種。詩評集《無塵的鏡子》、《臺灣現代詩概觀》等六種。另編有《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詩卷》(一九七○~一九八九)、《新詩三百首》、《小詩選讀》等多種。曾獲國軍新文藝長詩金像獎、新聞局優良著作金鼎獎、中山文藝獎新詩獎、第三屆五四獎文學編輯獎。對臺灣現代詩的耕耘,有口皆碑,詩作曾被譯成多種外國文字。

 

建構詩領域的雄偉建築 封德屏
 
同為編輯也是好友的鐘麗慧,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她喜歡和一些比自己年長的作家交往。除了因為嚮往前輩們的文學成就,感念他們對後輩的提攜、照顧外,他們彼此之間的美好的情誼,更讓人欽羨。這種感覺,我在《文訊》近二十年的編輯工作中,體會的十分深刻。
 
除了高中開始接觸編輯工作,我從小愛看小說,上了高中後嘗試寫些散文,大學讀中文系,開始接觸古典詩。比較起來,現代詩接觸得最晚。對現代詩的認識,來自大學時一位很會寫信的男友,他酷愛文學,特別是現代詩,送了我幾本余光中、鄭愁予、葉珊的詩集,我生吞活剝,流行於當時文藝青年的一些新詩「名句」,也開始能朗朗上口。
 
一直到進入《文訊》工作,才真正驚覺到臺灣詩人的活力,以及「詩壇」相較於整個文壇的影響力。這個感覺大部分來自許多的詩人朋友(都是前輩)。《文訊》舉辦活動,他們踴躍出席;編輯約稿,慨然應允;商借資料,毫不吝惜。於是,編輯們大多喜和詩人來往。當然,站在文類均衡發展的觀點,也曾有意努力節制,但到後來也就聽其自然──誰叫詩人們這麼熱情、這麼努力、又這麼有魅力呢?
 
詩人的這些特色,張默不但兼而有之,更屬其中的靈魂人物。我在漫長的編輯生涯中,除了將編輯視為一種延伸的創造性工作,從中得到成就感外,最珍視的還是與許多作家、學者、專家,建立起的一種相互肯定、尊重、欣賞的情誼,有了這個基礎,在許多方面,透過作者與編輯功能的互補,才有可能造就出最佳的產品。
 
在編輯《文訊》的記憶中,凡是詩壇狀況、新詩史料,甚至在文章中不能確定的一個書名、人名或出處,我常常打電話請教張默,他幾乎都能立刻給一個確切的答案,縱使不能馬上回答,隔不了一會兒,響起的電話這端,我又再度得到安心滿意的解答,儘管之前你真心的說了好幾遍:「不急!不急!等您有空再幫忙查一下。」
 
張默不是只講好話的人,只要他發覺《文訊》刊物中有任何不妥、錯誤,或活動安排有不當之處,他立刻就告知,一通電話或一封信,做到真正難能可貴的「諍友」,讓《文訊》在讚美聲中,能有一股鞭策的力量,不斷再求進步。
 
一九九○年之後,《文訊》長期累積、整理文學史料的工作,終於獲得政府文化單位肯定,除了日常的雜誌編輯工作,《文訊》連續十年接受文建會委託,承擔《當代文壇大事紀要》、《中華民國作家作品目錄》(新編、續編)、《臺灣文學年鑑》等專案工作,必須長期在故紙舊書堆中搜尋,在耆老前輩的回憶或口述中建檔文學的歷史。每一個專案,張默都以顧問身分參與其中。顧問群中,張默是專案執行編輯最喜愛者之一。往往開完會,在規定時間內,離截稿期限還有一段時日,他就把委託的工作做好了。編輯當然欣喜若狂,別人常要三催四請,他卻超前進度,讓人放一百個心。就算已提前完稿,他總嫌郵政太慢或不安全,電話裡才告訴你他寫完了,沒多久就出現在辦公室,抱著一大疊稿子。編輯們感動之餘,還來不及道謝,他卻只說:「沒事!沒事!你們忙,你們忙。」然後像一陣風掠過,不留身影。
 
有時某位顧問出了狀況,或是策劃時疏忽了某個該有的檢查機制,既要嚴格把關又不能延擱進度,心急如焚下,我又找到張默。面對實在不合理的期限,他不曾猶疑,也沒有一句怨言,總是說:「我沒有十分把握,我試試看。」然後,在大家企首倚盼的非常期限內,他像一陣春風又悄然出現,總是不負所託,讓人一再感激莫名。
 
這就是張默。
 
關於詩的創作、評論,我不是專家。但作為一個長期的欣賞者,仔細閱讀他的詩作,總能感覺到詩人詩心不同時空下的幻化與蛻變。張默有揚帆待發的豪情,也有細膩熨燙的溫柔;有波濤洶湧的感懷,更有東籬南山的哲思。詩如其人,驚喜感動,隨處可見,不經意悄然出現,常使人心有戚戚,泫然欲泣又醺然如醉。
 
至於編詩刊、編文藝刊物、編詩的工具書,他更是我們這些後輩編輯的典範。編、印、發,包括美術設計,他無一不能。永遠領先的編輯觀念和源源不絕的熱情毅力,更令許多人望塵莫及。之前他編著的《臺灣現代詩編目》,不但是詩領域雄偉的美麗建築,更是嘉惠眾多文學後進研究現代詩的基礎工程,引起兩岸三地文學界的大大的側目。
 
張默講話簡短快速,所謂「快人快語」,做事更乾脆俐落,給人一種「劍及履及」,說到就一定做到的信任感。待人本就十分謙虛,對後生晚輩,尤其客氣。他在「詩路」上往前快步邁進,說話不多,卻不斷的論述、創作、出版,總是令人又驚又喜,無疑也是啟迪我們後生晚輩「竭盡所能,勿枉今生」,最直接有力的一種身教詮釋。
 
這也是張默。
 
這部《臺灣現代詩筆記》,是他近十年來的詩評集。包括卷一的十一篇詩綜論、卷二的李政乃、彩羽、吳望堯、邱平四位詩人專論、卷三的三十九篇詩集、詩作選評,從紀弦、向陽到唐捐,老中青三代皆有。書後並附有跨兩個世紀(一九○○~二○○二)的「臺灣新詩大事紀要」,可以說是評論與史料並重,亦可見張默展現的創新面貌及灌溉新詩園地持續的努力。
 
對於這本書,他謙遜地說:「我只定位自己的書是當代新詩的基本資料。」
 
其實,正由於張默經年累月在新詩史料上的用心鑽研,促使他與一般詩的評論者有相當不同的評論方式。他往往在指述或分析詩人作品時,更深入到歷史背景與環境的對應。當然也因此豐富了我們對詩人及其作品的認識、了解。此外,他不厭其煩、不畏細瑣,鋪陳、整理或調查出許多新的史實,更成為論述的基本資料及堅實基礎,使許多論述不至於打高空,變得不著邊際或自言其是。
 
這還是張默。
 
細數張默五十年來的經歷──創作、編輯、評論、整理史料……等,無一不是細密綿長、精彩耀目。觀察現代詩壇,甚至整個文壇,都屬鳳毛麟角,難得罕見。
 
做為一個晚輩、朋友、詩的讀者、編輯同行,或是與作者互動頻繁的編者,張默一直是我尊崇、學習的對象。
 
相信文壇每多一個張默,那個領域珍貴的文學史料就不致流失,空留缺角一大塊的遺憾;那些過往歲月燦開的美麗花朵,就會有勤奮用心的園丁,以汗、以淚、以血再灌溉,重現更加五彩繽紛的錦簇花團,讓更多世代內心中,能留駐永恆難忘的琉璃光影、撩人香氣,還有那一份真情流露無以言喻的感動。
 
再記:張默目前所有結集出版的書,我應該是少數不是詩人、詩評家的序言者;行文前,他再三囑咐──千萬不要溢美多譽。謹就個人常年以來之受想行識,記憶所及,據實以告讀者。

目次

建構詩領域的雄偉建築/封德屏
卷前說明
卷一:綜合論述
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從「兩大報新詩獎」談起
語近情遙話小詩──為「兩岸詩學交流研討會」而寫
詩:穿越虛與實之間──《一九九六臺灣文學年鑑》詩選目導言
夢想與現實拔河──當代詩人以「橋」為素材的觀察筆記
橫看成嶺側成峰──泛談詩人的筆名及其他
以酒入詩知多少
早期新詩史料的撞鐘人──寫在麥穗的《詩空的雲煙》卷前
繁華再現──讀二○○○年一月「臺灣日日詩」
新詩史料追蹤──關於《詩誌》和《現代詩人書簡集》
誰來綜理新詩史料
悠然坦直話「年度詩選」
卷二:詩人專論
感覺為經,史實為緯──李政乃詩作初探
從〈破象〉到〈鄂爾多斯〉──試論彩羽的詩
仰泳超現代與新古典之間──試論吳望堯的詩
惆悵隱逸的落花時節──讀邱平的詩筆記
卷三:詩集、詩作選評
為檳榔樹高歌──談紀弦〈濟南路的落日〉及其他
快樂的鑰匙──生命中的第一首情詩
語言的舞者──簡評洛夫詩集《雪落無聲》
為詠史開路──簡評大荒《剪取富春半江水》
染織土地的滄桑──短評《向陽詩選》
怎樣揉捏詩的藍土壤──汪啟疆《人魚海岸》閱讀札記
鄉愁瀰出新語感──導讀席慕蓉《迷路詩冊》
雕像,思之惘然的風景──淺說劉小梅的詩
隱顯自適捕捉時間的姿影──讀葉紅的詩札記
反諷‧冷鬱‧奇思──評許水富詩集《叫醒。私密痛覺》
捕捉出神的抒情語感──讀林怡翠《被月光抓傷的背》
美與神往之演出──導讀方明的詩〈懷情篇〉
悠僻、神似、虛實之構成──初探劉益州的詩
從錦連到紀小樣──《天下詩選》入選詩作十四家小評
從葉維廉到唐捐──「年度詩選」入選詩作十二家小評
卷四:附 錄
臺灣新詩大事紀要(一九○○~二○○二)

評論 新增評論

小土狗 【2003/12/16 發表】
這部《台灣現代詩筆記》,是張默近十年來的詩評集。包括卷一的十一篇詩綜論、卷二的李政乃、彩羽、吳望堯、邱平四位詩人專論、卷三的三十九篇詩集、詩作選評,從紀弦、向陽到唐捐,老中青三代皆有,書後並附有跨兩個世紀(一九○○~二○○二)的「台灣新詩大事記」,可以說是評論與史料並重,亦可見張默展現的創新面貌及灌溉新詩園地持續的努力。  對於這本書,他謙遜地說:「我只定位自己的書是當代新詩的基本資料」。  其實,正由於張默經年累月在新詩史料上的用心鑽研,促使他與一般詩的評論者有相當不同的評論方式。他往往在指述或分析詩人作品時,更深入到歷史背景與環境的對應。當然也因此豐富了我們對詩人及其作品的認識、了解。此外,他不厭其煩、不畏細瑣,鋪陳、整理或調查出許多新的史實,更成為論述的基本資料及堅實基礎,使許多論述不至於打高空,變得不著邊際或自言其是。(摘錄自本書封德屏序文〈建構詩領域的雄偉建築〉)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5 204
庫存 > 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