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定價:38 元
定價
:NT$ 228 元優惠價
:87 折 198 元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近代中國思維方式的演變這一問題是在近代中國文化轉型這一總課題之下來思考的。作為以不同方式解釋宇宙和世界的世界觀、作為認識事物方式的認知方法、作為建立社會政治秩序方式的秩序觀和使之正當化的合理觀、作為為事物賦予意義的價值觀等,如果常常以類型化、普遍化和一般化(群體或集體性意識)的形態來表現,都可以說是思維方式。 本書作者對近代中國的思維方式演變趨勢進行了詳細的介紹,供讀者閱讀學習。
作者簡介
王中江,1957年生,哲學博士。先后任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哲學研究所所長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現任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華孔子學會常務副會長、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學術委員會委員。曾在東京大學、哈佛大學、臺灣政治大學游學、研究和講學。致力于中國哲學的研究,尤在中國近現代哲學、先秦哲學和道家哲學多所用力,成果頗豐。先后出版有《嚴復與福澤諭吉:中日啟蒙思想比較》、《理性與浪漫:金岳霖的生活及其哲學》、《嚴復》、《道家形而上學》、《進化主義在中國》和《視域變化中的中國思想與文化世界》等著作七部;譯有《論語與算盤》和《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在《二十一世紀》、《哲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中國哲學史》、《近代史研究》、《哲學與文化》、《道家文化研究》、《哲學門》等海內外學術期刊和專門論集上發表專題論文一百多篇。主編有《新哲學》和“中國哲學前沿叢書”。
目次
引言:對問題的一般性說明
第一章 中國“世界秩序圖像”與“歐風西力”的初期相遇
——16至19世紀前期帝國“認識”和“規范”異質世界的方式
引言
一、識別自我與他者的模式及世界共同體意識
二、“互市”和“貿易”觀及東西方的視差
三、認知和處理與外部世界法律關系的方式
第二章 世界秩序觀中的法律規范與行為
——晚清帝國對“條約”制度和萬國公法的認知方式
一、晚清帝國的內外關系與“條約”制度
二、國際交往和世界秩序:萬國公法的有效性
三、萬國公法與“文明論”、“列國體制”和“天下大同”
四、萬國公法的普世性及其根據
五、萬國公法與古代“春秋公法”的類比
六、萬國公法與“德力論”和“強弱論”
第三章 清末民初中國認知和理解世界秩序的方式
——以“強權”與“公理”的兩極性思維為中心
引言
一、基于“人道”和“正義”的“公理主義”論式
二、“唯力論”和“強權主義”論式
結語
第四章 進化世界觀與近代中國政治秩序的轉變
——“變法”與“革命”兩種政治思維的根據
引 言
一、“進化”與漸進政治改革:變法派的合理性論證
二、“進化”與激進政治革命:革命派的邏輯
第五章 “新舊”觀念的衍化及其文化選擇方式
——從清末到“五四”
一、清末“新舊”觀念的發生及其形態
二、“五四”的“新舊”之爭及其態勢
三、“新舊之辨”:歷史轉變及文化選擇
第六章 “公理”普遍主義的訴求及其泛化效應
一、公理訴求現象
二、公理:普遍的原理
三、公理:普遍的規范和價值
四、歷史效應
結語:近代中國思維方式演變趨勢總論
一、“世界秩序觀”的變化與“萬國公法”和“中國意識”
二、“古今”、“新舊”、“中西”關系的移位及文化取向
三、知識和規范的“合理化”:從“格致之學”到“公理”和“科學”的普遍主義
四、構建社會政治“新秩序”的方式
五、轉變的極限:近代中國的“自強意結”
主要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第一章 中國“世界秩序圖像”與“歐風西力”的初期相遇
——16至19世紀前期帝國“認識”和“規范”異質世界的方式
引言
一、識別自我與他者的模式及世界共同體意識
二、“互市”和“貿易”觀及東西方的視差
三、認知和處理與外部世界法律關系的方式
第二章 世界秩序觀中的法律規范與行為
——晚清帝國對“條約”制度和萬國公法的認知方式
一、晚清帝國的內外關系與“條約”制度
二、國際交往和世界秩序:萬國公法的有效性
三、萬國公法與“文明論”、“列國體制”和“天下大同”
四、萬國公法的普世性及其根據
五、萬國公法與古代“春秋公法”的類比
六、萬國公法與“德力論”和“強弱論”
第三章 清末民初中國認知和理解世界秩序的方式
——以“強權”與“公理”的兩極性思維為中心
引言
一、基于“人道”和“正義”的“公理主義”論式
二、“唯力論”和“強權主義”論式
結語
第四章 進化世界觀與近代中國政治秩序的轉變
——“變法”與“革命”兩種政治思維的根據
引 言
一、“進化”與漸進政治改革:變法派的合理性論證
二、“進化”與激進政治革命:革命派的邏輯
第五章 “新舊”觀念的衍化及其文化選擇方式
——從清末到“五四”
一、清末“新舊”觀念的發生及其形態
二、“五四”的“新舊”之爭及其態勢
三、“新舊之辨”:歷史轉變及文化選擇
第六章 “公理”普遍主義的訴求及其泛化效應
一、公理訴求現象
二、公理:普遍的原理
三、公理:普遍的規范和價值
四、歷史效應
結語:近代中國思維方式演變趨勢總論
一、“世界秩序觀”的變化與“萬國公法”和“中國意識”
二、“古今”、“新舊”、“中西”關系的移位及文化取向
三、知識和規范的“合理化”:從“格致之學”到“公理”和“科學”的普遍主義
四、構建社會政治“新秩序”的方式
五、轉變的極限:近代中國的“自強意結”
主要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