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著有:《唐代經學及日本近代京都學派中國學研究論集》(1998)、《五經正義研究》(1992);編有:《臺灣大學圖書館藏珍本東亞文獻目錄─日本漢籍篇》(2008)、《臺灣大學圖書館藏珍本東亞文獻目錄─日文臺灣資料篇》(2005)、《日本漢學研究續探:思想文化篇》(2005,與楊儒賓合編)、《東亞傳世漢籍文獻譯解方法初探》(2005,與鄭吉雄合編)、《德川時代日本儒學史論集》(2004,與徐興慶合編)、《日本漢學研究初探》(2002,與楊儒賓合編)等書。
目次
自序.……………………………….……………………………….…i
注 疏 篇
壹、《毛詩注疏》之《詩經》詮釋及其得失………………………1
一、前言.……………………………….………………………..1
二、《毛詩注疏》之形式結構…………………………………1
三、《毛詩注疏》之詮釋內容…………………………………7
四、 《毛詩注疏》中所見《毛詩》詮釋之傳承與發展…..24
五、《毛詩注疏》詮釋之得失…..............................................37
六、結論………………………………………………………..46
貳、論標點本《十三經注疏•毛詩正義》中的幾個問題…...47
一、前言..……………………………….……………….…......47
二、關於《毛詩正義》書名..………………………………...48
三、關於注、疏之標點…………………………………..59
四、關於《經典釋文》之標點…………………………..71
五、關於校勘記……………………………………………79
六、結論……………………………………………………….87
參、《毛詩‧關雎》篇《序》、《傳》、《箋》、《疏》
之詮解及其解經性格……………..89
一、前言..…………………………………………………..….89
二、《序》、《傳》之詮解………………………………….91
三、《箋》、《疏》之詮解……………………………….…95
四、《毛詩‧關雎》篇《序》、《傳》、《箋》、《疏》
之解經性格……………………………………….…….114
五、結論……………………………………………….………128
個 論 篇
肆、《上博一‧孔子詩論》對〈關雎〉之詮釋論考….……….133
一、前言..……………………………………………………...133
二、《上博一‧孔子詩論》有關〈關雎〉諸簡內容析論….133
三、〈孔子詩論〉〈關雎〉說與《毛詩》說之比較………147
四、結論………………………….…………………….……..159
伍、束皙〈補亡詩〉論考…………………….…………….…161
一、前言..………………………………………………….….161
二、束皙生平事蹟考述…..……………………………….….162
三、〈補亡詩〉寫作之緣起與年代…………….……….…..173
四、〈補亡詩〉與夏侯湛〈周詩〉之關係.……………..….178
五、〈補亡詩〉作品析論…..……………………………..…184
六、〈補亡詩〉之評價………………………………………201
七、〈補亡詩〉之影響……………………………………….213
八、結論………………………………………………….……223
陸、倫敦所藏斯二七二九號敦煌《毛詩音》殘卷論考……..225
一、前言..………………………..…………………………….225
二、「斯二七二九號敦煌《毛詩音》殘卷為劉炫所撰」
說考辨….……………..………………………….………226
三、論「斯二七二九號殘卷」非劉炫《五經正名》或
《毛詩述義》……..………………………….………….239
四、斯二七二九號《毛詩音》殘卷在經學研究上之價值….246
五、結論…………………………………………………….…257
柒、權德輿〈明經策問‧毛詩問〉論考….…………………259
一、前言..………………………..……….………………..….259
二、〈明經策問〉之撰作年代..…………….……………….260
三、〈明經策問〉之性質..…..………………………….…...263
四、〈明經策問‧毛詩問〉析論..…..……….……….………273
五、〈明經策問〉在唐代科舉制度及經學史研究上之意義….……………………………………………………...315
六、結論…………………………………………………….…324
日 韓 篇
捌、清原宣賢《毛詩抄》研究:以和《毛詩注疏》之關
係為中心……………………………..…..…. ……. ……329
一、前言…………..……………………….………………….329
二、清原宣賢之生平及其《詩經》學淵源…………………330
三、《毛詩抄》之版本…………………………..…………..335
四、《毛詩抄》對《毛詩注疏》之承襲…..………………..337
五、《毛詩抄》對《毛詩注疏》之補充與調整……………343
六、《毛詩抄》對《毛詩注疏》之誤讀……………………363
七、《毛詩抄》在東亞《詩經》學史研究上之價值………369
八、結論………………………………………………..……..380
玖、吉川幸次郎之《詩經》研究方法………………………..383
一、前言…………………………….….……………………...383
二、吉川幸次郎生平概述……………………….……………384
三、吉川幸次郎有關《詩經》之著作………….…….……...387
四、吉川幸次郎之《詩經》研究方法……………….………394
五、吉川幸次郎《詩經》研究方法之檢討………………….413
六、結論……………………………………………….………422
拾、朝鮮正祖《詩經講義》論考……………………………425
一、前言…………………..…………………………………..425
二、《詩經講義》撰作之背景與形式………………………427
三、《詩經講義》之內容……………………………………431
四、朝鮮正祖對朱熹《詩集傳》之態度……………………436
五、朝鮮正祖對《詩經》之校勘…………………………….459
六、朝鮮正祖對《詩經》之訓詁…………………………….467
七、朝鮮正祖之解《詩》觀..………………………….…….483
八、朝鮮正祖《詩經》論之檢討……………………………493
九、結論……………..………………………………….…….499
本書各篇論文刊載出處一覽表…...……………………….……501
引用書目……………………………………………………...505
名詞索引……………………………………………………...535
人名索引…………………………………………….………..549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