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鐘面診
商品資訊
系列名:健康全圖典
ISBN13:9789866055584
出版社:康鑑文化
作者:健康中國名家論壇編委會
出版日:2012/03/20
裝訂/頁數:平裝/256頁
規格:24cm*17cm (高/寬)
版次:1
商品簡介
62種常見病對症面診療法+356幅精美插圖詳解
3分鐘輕鬆解讀 臉上健康密碼
●詳細
全面詳盡揭示臉色和身體的關係
●實用
逐步教您快速掌握面診要領,易學好懂
面容辨病
觀察臉部表情、神情即知健康
1 黑眼圈→脾胃吸收不好
2 眉間豎紋→脂肪攝取過多
3 嘴角潰瘍→缺少維生素
4 鼻頭發紅→脾熱、脾大
62種病症臉部訊息圖形全解
臉部特徵詳解+對症治療方法
察顏觀色3分鐘
●五形 金、木、水、火、土,5種臉型養生重點
●五色 紅、青、黃、白、黑,5種臉色全圖解
●反射區 解讀臉部數十個反射區,隨時關注自己和家人健康
●對症診察 62種疾病的臉部徵象和治療方法
五形人臉型速記&飲食調養重點
木形人:頭小,五官長
宜:多吃木瓜、蘿蔔、菊花茶、橘子等,具有疏肝理氣作用的食物。
忌:少吃寒涼、油膩、黏滯的食物。
火形人:五官尖,臉部肌肉有脫陷
宜:多吃糯米、芝麻、蜂蜜、豆腐等,具有保陰潛陽功能的食物。
忌:少吃爆烈辛辣之物。
土形人:頭圓、大,肉厚
宜:應多吃高麗菜、扁豆、洋葱、紫菜等健脾利濕的食物。
忌:少吃肥甘厚味、飲料、酒類之物,且每餐不宜過飽。
金形人:頭小臉方,五官方正且堅實
宜:應多吃百合、梨、蘋果、菇蕈類等,具有清肺潤肺、生津增液功效的食物。
忌:少吃辣椒等辛辣之物。
水形人:頭大,五官圓而飽滿
宜:應多吃羊肉、雞肉等動物性食品,以壯陽氣之功。
忌:少吃苦瓜、茭白筍、芹菜、冬瓜、茄子等性質寒涼的食物。
本書特色
疾病的診斷、按摩治療,以及飲食調養等,構成本書的主要內容。本書透過圖文整合的形式,傳達解讀臉部的語言,教我們如何讀懂:臉部出現各種變化時所代表的涵義。同時,也教我們調養身體的方法,一手掌握自己的健康。
「五形人臉部特徵&面診辨症」彩頁
●五形人臉部特徵&養生要點
●臉部反射區
●面診觀五臟
●面診觀五腑
序
花3分鐘察言觀色 解讀健康密碼
中醫「面診」,是歷代醫家幾千年來診斷疾病寶貴經驗的累積,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在古代,中醫利用人的臉部變化特徵來確定是否患病,以及患病的輕重,更有「察言觀色」的說法。
「面診」,就是透過臉部反射區觀察臟腑疾病與健康狀況的診法,即醫生運用「望、聞、問、切」的診斷方法,對臉部整體及五官進行觀察,進而判斷人體全身與局部的病變情況。透過對臉部形態、顏色、肌膚、瑕點分布等的觀察,進而得知臟腑、經絡、氣血功能的狀態。簡而言之,即「看五官,觀氣色,辨臟腑之病」。透過診斷或是預測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提供治療和預防的根據。
● 臉部反應內臟疾病
臉部的變化與內臟的疾病息息相關,當內臟發生病變,即在臉部有所反應。因臉部為臟腑氣血之外榮,又為經脈所聚。《靈樞˙邪氣臟腑病形》中說:「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氣血皆上於面而走空竅。」中醫認為,人體五臟六腑在臉部都有一定的反射區,而臉部就是臟腑的外衣。
「面診」就是透過觀察這些部位「神、色、形態」等的變化,來判斷五臟六腑各個部位的健康狀況。這一方法在被用於疾病診斷時非常靈驗,被稱為「神明之術」。
臉部反映整體各部位生理訊息,使臉部成為整體完整的縮影。臉部的各部位屬不同的臟腑,是臉部「望診」的基礎。傳統的臉部臟腑,是在《黃帝內經》有關臟象、氣血、經絡分布的理論基礎上而形成的。現代臉部各部分屬,是在「生物全息理論」指導下形成的,也就是整體內臟在臉部的縮影。
臉部「色診」,主要是透過「望診」來觀察臉部各部位的色澤變化,了解內在臟腑的生理、病理變化。臉色是臟腑氣血的外觀,也是疾病變化的反應。中國人的臉色微黃而帶紅潤,略有光澤,稱為「常色」;有病時,皮膚的光澤發生變化,稱為「病色」。
● 「面診」掌握自己的健康
臉部絡脈豐富,從臉部的「望診」,不僅能診察出臉部本身病變,而且可以了解正氣的盛衰及邪氣的深淺、推測病情的進退順逆,確定其預後。因此,「面診」在診斷學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如果我們能發現臉部與對應臟腑部位的變化,透過診察臉部,探知與其相關臟腑的疾病,並採取適當診療措施,及時進行診療、醫治,就能去病強身,進而獲得健康美好的生活。
繁忙的工作和快節奏的生活,使現代人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快節奏和緊張的工作,致使很多人的身體出現了「健康不佳」的狀態。不規律的作息和較大的壓力,影響身體健康。「怎樣才能讓我們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充沛的精力,以最佳的狀態面對工作和生活。」是每個人都應當關心的問題。只有及時發現自身身體問題,才能有效地減少和控制疾病的發生。
本書對臉部診斷法,做了系統、詳盡的介紹,內容分為「基礎」和「實踐」兩個部分。
1 基礎:將人們帶入面診的氛圍中,以了解面診、學習面診的入門知識。
2 實踐:將面診的實際操作手法、具體的診療方法,呈現給大家,方便讀者在短時間內掌握自我診病的常識,易於學習與掌握,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實用性。
開篇前的〈五臟自我檢測〉篇章,為我們進行身體健康狀況檢測,提供了一個快捷的途徑。本書將圖解與文字結合,在方便閱讀的同時,您可以直接參照「圖解」,來對照自身臉部的變化特徵,診斷自身病痛,並透過觀察圖解呈現出來的對應病症,有效去除病灶、預防疾病的發生。所以,這是一本綜合性的讀物。
本書平實的語言與易學好懂的例證,適合各年齡和關注自身健康的人。希望本書可以成為您和家人以及朋友,在健康路上的好夥伴。讓我們花3分鐘的時間來掌握健康!衷心地祝願您一生健康、平安!
目次
【序 言】花3分鐘察言觀色 解讀健康密碼
如何使用本書
五臟自我檢測
心臟的自我檢測
肝臟的自我檢測
脾臟的自我檢測
肺臟的自我檢測
腎臟的自我檢測
【基礎篇:認識面診】
第一章 面診基礎知識
1 何為「面診」?
2 面診的理論依據
3 臟腑在臉部的分布
4 面診時的距離
5 面診要部位、氣色合參
6 怎樣望色?
7 掌握面診要點
第二章 臉部的形、神、色
8 形、神、色要綜合觀察
9 木形人 肝經氣血旺盛
10 火形人 心經氣血旺盛
11 土形人 脾經氣血旺盛
12 金形人 肺經氣血旺盛
13 水形人 腎經氣血旺盛
14 得神 精神氣足,預後良好
15 少神 神氣不足,體質虛弱
16 失神 精損氣虧,預後不良
17 假神 患者臨終前的預兆
18 什麼是「正常的臉色」?
19 臟腑異常時的臉色
20 頭髮健不健康?
第三章 頭臉部的臟腑反射區
21 臉與臟腑的分屬
22 眼與臟腑的分屬
23 鼻與臟腑的分屬
24 人中與臟腑的分屬
25 唇與臟腑的分屬
26 耳與臟腑的分屬
27 舌與臟腑的分屬
28 牙齒與臟腑的分屬
第四章 病容:疾病發出的訊號
29 臉色赤色 主熱
30 臉色青色 主寒、主痛、主風、主肝病
31 臉色黃色 主熱、主濕、主脾虛
32 臉色白色 主寒、主氣血虛
33 臉色黑色 主虛、主寒、主痛、主瘀血
【實踐篇:應用面診】
第五章 望頭診病
34 少年白頭 腎氣不足/情志不舒使肝鬱氣滯
按摩關元穴:還您一頭烏黑亮麗的秀髮
35 頭皮屑增多 新陳代謝過於旺盛
按摩三陰交穴:和頭皮屑說拜拜
36 頭總是不自覺地搖動 肝火太盛
按摩期門穴:讓不聽使喚的頭停下來
37 身體消瘦 脾胃氣虛/體內有蟲
按摩公孫穴:讓脾胃恢復健康
38 身體肥胖 飲食失調
按摩消濼穴:輕輕鬆鬆瘦身
39 滿頭大汗 體內濕熱/陽氣不足
按摩肩髃穴:調理多汗症狀
40 盜汗 心血不足/陰虛內熱
按摩少商穴:解除盜汗的煩惱
第六章 望臉診病
41 臉色發紅 體內有熱
按摩大杼穴:對身體進行冷處理
42 臉色發白 氣血不足/體內寒氣太盛
按摩小海穴:讓臉色紅潤起來
43 臉色發青 體內有寒氣/陽氣虛弱
按摩風門穴:趕走身體裡的寒氣
44 臉色發黑 腎氣不足/體內有瘀血
按摩湧泉穴:迅速改善臉色
45 臉色發黃 體內氣血不足/水濕停滯
按摩血海穴:讓氣血暢通無阻
46 臉部紅腫 體內有熱
按摩中衝穴:不做關公臉
47 臉部浮腫 脾氣不足
按摩目窗穴:使臉部回復自然
48 臉部抽搐 肝氣抑鬱╱脈絡受阻
按摩百會穴:讓臉聽從指揮
第七章 望眼診病
49 眼睛發黃 體內濕熱/瘀血/脾虛血虧
按摩青靈穴:可治療眼睛發黃
50 上眼皮下垂 中氣下陷/身體感受風邪/氣血瘀滯
按摩陽白穴:讓眼皮回復原位
51 眼睛發紅 體內有熱/染上病毒
按摩解溪穴:不再做紅眼兔
52 瞳孔散大 體內火氣上升
按摩神門穴:聚精會神從現在開始
53 眼睛不停眨動 肝虛血少
按摩瞳子髎穴:讓漂亮的眼睛定格
54 眼內障 陰精不足
按摩四白穴:擁有明亮雙眸
55 針眼 體內有熱毒/脾氣虛弱
按摩角孫穴:讓毒素無處藏身
56 眼瞼腫脹 體內有熱積聚/濕氣停滯
按摩攢竹穴:不做泡泡眼
57 兩眼無神 體內血氣虧損
按摩養老穴:讓眼睛重新煥發光彩
58 眼睛流淚 體內肝血不足
按摩承泣穴:不做愛哭鬼
59 白睛上長小泡 心火上升/脾胃濕熱
按摩天井穴:消滅白睛上的小泡泡
第八章 望鼻診病
60 流鼻血 體內有火
按摩迎香穴:關住鼻血的閘門
61 流鼻涕 體內濕熱
按摩飛揚穴:從此神采飛揚
62 鼻子上生瘡 體內有熱
按摩通天穴:通暢經絡
第九章 望耳診病
63 耳內長肉 體內有熱毒
按摩顱息穴:耳朵變聰靈
64 耳內流膿 熱火上升
按摩耳門穴:肅降體內濁氣
65 耳朵流血 肝火上升
按摩太衝穴:平息肝火
第十章 望口唇診病
66 口中生瘡 體內有火/中氣不足
按摩陽谷穴:口瘡不再來
67 嘴唇燥裂 脾胃熱氣太盛
按摩下廉穴:通暢經絡氣血
68 嘴唇青紫 脾陽之氣太弱/氣血瘀滯
按摩天衝穴:補足體內不足的陽氣
69 咽喉腫痛 體內熱氣太盛/體內有毒
按摩經渠穴:還你一副金嗓子
70 咽喉潰爛 身體感染病毒/體內有火
按摩魚際穴:幫身體降降火
71 流口水 感受風邪/脾虛/胃中的熱氣上升
按摩地倉穴:趕走饞嘴貓
72 嘴唇顫動 胃火上傳/脾虛血燥
按摩水溝穴:情況緊急就找它
73 痰多 腎虛/脾胃虛寒
按摩豐隆穴:治療痰症它最靈
第十一章 望舌診病
74 舌頭開裂 熱氣太盛
按摩腦戶穴:清熱降濁又升清
75 舌頭萎縮 體內有痰濕/心脾虛弱
按摩太白穴:各種脾虛全拿下
76 舌頭發紅 體內有熱
按摩中府穴:肺腑暢通無阻礙
77 舌上無苔 腎陰不足/氣血虛弱
按摩廉泉穴:水液開闔全靠它
78 舌頭乾燥 陽氣太盛/陽氣太虛
按摩曲池穴:讓舌頭潤澤起來
79 舌頭青色 體內有寒氣凝結/體內有瘀血
按摩商陽穴:體內血氣暢通無阻
80 舌頭紫色 血液中有熱毒/體內有瘀血
按摩陽溪穴:清內瘀順氣血
81 舌頭淡白色 氣血不足/脾虛
按摩太淵穴:讓體內氣血充盈起來
82 舌苔白色 體內有寒氣/脾虛
按摩天樞穴:調理脾胃的好幫手
83 舌苔黃色 體內有濕熱
按摩足竅陰穴:排濕又泄熱
84 舌苔灰黑色 脾功能衰弱/痰飲內阻/濕熱內蘊
按摩足臨泣穴:恢復舌頭紅潤
85 舌苔潰爛 胃功能失調/宿食積滯
按摩足三里穴:口腔清新健康
86 舌苔黃膩 痰熱蘊積在肺/肝膽功能失調/大腸濕熱
按摩勞宮穴:送你一顆清熱解毒丸
87 舌苔白膩 外感寒濕/濕氣內阻
按摩陰陵泉穴:排除體內多餘水液
第十二章 望齒、齦診病
88 牙齒鬆動 陽明經熱/腎氣虛
按摩尺澤穴:最好的補腎方法
89 咬牙 心胃有火/體內有蛔蟲/氣血虛弱
按摩液門穴:強心又瀉火
90 牙齦潰爛 胃熱太盛
按摩三間穴:堅固牙齒的根基
91 牙齦出血 體內有火
按摩曲池穴:保護好牙齒外衣
92 牙齦萎縮 胃火上炎/氣血虧損
按摩合谷穴:牙齦不再脫落
93 牙齒焦黑 下焦太熱/腎熱胃燥/冷風侵襲經脈
按摩承光穴:還你一口潔白牙齒
第十三章 望頸部診病
94 頸項肌肉僵直 外感風寒使經脈氣血瘀滯
按摩天柱穴:讓頸項靈活轉動
95 頸項粗大 氣血不暢
按摩扶突穴:氣血暢通無阻
【附錄】特效穴位精選簡介
書摘/試閱
第一章 面診基礎知識
臟腑在臉部的分布
臉部可以反映身體各部位的生理訊息,使臉部成為整體完整的縮影。臉部的各部位分屬不同臟腑,是臉部望診的基礎。清代醫學家陳士鐸曾說:「看病必察色,察色必觀臉,而各有部位,不可不知。」
《靈樞˙五色篇》中,將人的臉部比喻為一座宮廷院落,鼻居中央,位置最高,故曰「明堂」。其餘各部,皆如此形象化地予以想像:鼻部稱為「明堂」,眉間稱為「闕」,額稱「庭」(顏),頰側稱為「藩」,耳門稱為「蔽」。正如《望診遵經》所說:「首面上於闕庭,王宮在於下極,五臟次於中央,六腑挾其兩側。」這是臉部臟腑分布的全部規律。
臉部各部分與五臟的對應關係是:庭候首面,闕上候咽喉,闕中(印堂)候肺,闕下(下極)候心,下極之下(年壽)候肝,肝部左右候膽,肝下候脾,方上(脾兩旁)候胃,中央(顴下)候大腸,挾大腸候腎,明堂(鼻端)以上候小腸,明堂以下候膀胱、子宮處。
《素問˙刺熱篇》,把五臟與臉部的相關部位劃分為:左頰候肝、右頰候肺、額候心、頦候腎、鼻候脾。並說:「熱病從部所起者,至期而已」、「肝熱病者,左頰先赤;心熱病者,顏先赤;脾熱病者,鼻先赤;肺熱病者,右頰先赤;腎熱病者,頤先赤。」雖然這是從「熱病」的角度來劃分的,但後代醫家已把它擴展、推廣到對一切疾病的「望診」上。
《靈樞˙五閱五使》中說:「五官者,五臟之閱也。」所謂「閱」,是現於外而歷歷可察之義。據此,「喘息鼻張」是肺病,「眦青」者是肝病,「唇黃」者是脾病,「舌卷短而顴赤」是心病,「顴與顏黑」是腎病。腎開竅於耳,當為耳黑。
臨床上,可以將此作為望臉色的補充,且可據五臟與五體的聯繫,以診斷皮、肉、氣、血、筋、骨之病。如《靈樞˙衛氣失常篇》中說:「色起兩眉薄澤者,病在皮;唇色青黃赤白黑者,病在肌肉;營氣濡然者,病在血氣;目色青黃赤白黑者,病在筋;耳焦枯受塵垢,病在骨。」
註:《黃帝內經˙素問》和《黃帝內經˙靈樞》中,關於人體臟腑在臉部的色部劃分觀點稍有不同,故本書在上文中分別闡述。
掌握面診要點
一般來說,臉色的變化是非常輕微的,要想準確分析臉部的各種顏色,掌握身體健康的變化,就有必要創造良好的觀察條件。
●時間最好選擇在早晨
面診選擇在早晨,是因為人一早起床,還沒有經過情緒變化和運動等因素的影響,此時人的陰氣未動、陽氣未散、氣血未亂,臉色最自然。如果有疾病,就很容易從臉部顯示出來。從這一點上來說,最能掌握臉色變化的是自己,也最適合做自己的面診醫生。
●光線應為間接日光
中醫面診要在「間接日光」的條件下進行,不能讓臉直接暴露在太陽下。在柔和的光線下,臉色最易於診察。如在透光性較好的房間進行面診較為適合。
如果沒有太陽光,想在燈光下進行面診,就很容易出現誤診。如白熾燈會使臉色發白,日光燈和燭光會使臉色偏黃。中醫歷來就有以下的警戒諺語:「燈下不看色,看色必出錯。」
●排除影響面診的環境因素
臉部氣色會受外部環境的影響而發生改變。如酷熱嚴寒會使人臉發黑,室內工作使人臉發白。經常受日曬、風吹、雨淋,以及各種化妝品、油脂等因素的影響,都會造成假象,這些變化改變了肌膚的顏色,使它不能真正反映內臟的狀況(《形色外診簡摩》對這一點論述甚詳)。因此,在進行面診時,務必考慮這些因素,讓患者卸妝之後再來面診。
●排除影響面診的心理因素
另外,在面診時,還必須考慮情緒對臉色的影響。當人們處於憤怒、悲傷、狂喜等情緒時,臉色會表現出不同於平時的顏色。所以,在對患者進行面診前,還必須使患者身心寧靜,盡量避免讓氣色產生變化。所以,《望診遵經》上說:「望色還須氣息勻。」
第二章 臉部的形、神、色
臟腑異常時的臉色
人體臟腑出現疾病時,臉部會出現一些訊號,臉部色澤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出現「病色」。一切反常的色澤都屬病色。病色的出現,不論是什麼顏色,或晦暗枯槁,或鮮明暴露,或雖明潤含蓄,但不應時應位,或某色獨見,都屬於病色。《形色外診簡摩˙察色真訣篇》中說:「華佗謂人面之色,但改其常者,即為病矣。其改常也,往往終日相對之人不覺,而久別乍見者,心竊驚異之矣。」
●病色反映臟腑精氣受損,胃氣不能上榮
臉色光明潤澤,是有胃氣的表現;臉部枯槁無光澤,則是胃氣不能上榮的表徵。從臉部的顏色和光澤看,除可以識別出有無疾病,或病情的輕重程度外,還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判斷出病在哪個部位。也就是說,有些疾病是可以表現在其特有的臉色和表情上。因為臉部各部位與五臟都有一定的對應關係。
●病色的表現
具體地說,可以從四個方面來認識病色:
1 晦暗枯槁,色濁而夭,是色無神氣。色貴有神,以光明潤澤為本;反此不但為病,而且說明精氣衰竭,是「主死」的惡兆。
2 鮮明暴露,色浮澤而清,雖屬陽主實,但色無胃氣,正氣難以持久,久病見之,是胃氣衰敗,亦主死。即所謂「五色精微象見矣,其壽不久也」。
3 某色獨呈,是無血色相間,亦屬真臟之色。
4 色之甚、浮、清謂太過,主病在外;色之微、沉、濁謂不及,主病在內。
●病色有善惡之分
1 善色:即臉色光明潤澤。說明雖病而臟腑精氣未衰,胃氣尚能上榮於臉,稱為「氣至」。屬新病、輕病、陽證,易於治療,預後較好。
2 惡色:即臉色枯槁晦暗。說明臟腑精氣已衰,胃氣不能上榮於臉,稱為「氣不至」。屬久病、重病、陰證,不易治療,預後較差。
由於善色與惡色,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所以透過臉部善色與惡色的轉化現象,可以判斷疾病的發展趨勢。由善色轉惡色,是病情加重;由惡色轉善色,是病情好轉。
頭髮健不健康?
中醫認為,「腎之華在髮,而髮又為血之餘。」腎氣盛則髮生長,腎氣衰則髮墮落,腦髓減則髮素白。行於頭臉諸經,其血氣盛則髮美而長,氣多血少則髮美而短,氣少血多則髮少而惡,氣血俱少則其處不生髮,氣血俱熱則髮黃而赤,氣血俱衰則髮白而落。所以,以頭髮烏黑潤澤、富有光澤和彈性、根密而勻為健康表徵。這是腎氣充盛、精血充足的表現。
●頭髮不健康的種類與原因
1 髮黃稀疏乾枯者:為精血不足,常見於大病之後;虛損患者的頭髮甚至全部會脫光。
2 突然大片脫髮:多屬血虛受風,又稱「斑禿」。
3 青少年頭髮稀疏易落:多屬腎虛或血熱;而伴有腰痠背痛者,屬腎虛;若伴心虛症狀者,是勞神傷血。
4 小兒髮結如穗:多見於疳積,或由先天不足、後天失養,以致脾胃虛損所致。
5 頭髮的色澤變化:與臟腑病變有密切的關係,如老年人白髮為腎虛精虧,青少年白髮則屬憂愁思慮、血熱內蘊;頭髮色黃而枯多為腎氣不足、精損血虧;灰髮或灰白髮,由先後天不足,精血不能上榮,常見於甲狀腺功能失調、早衰;老年性白斑、結節性硬化症、白癜風、斑禿等病症;紅髮多見於砷、鉛中毒。
6 頭髮的形態變化:也反映臟腑及陰陽的氣血盛衰,如枯萎髮、脆裂髮,多屬陰虛血燥。
7 鬈曲髮、油髮:多屬血熱。
8 串珠髮、扭曲髮:皆因稟賦不足,精血虧虛。
9 束狀髮:常見於牛皮癬(銀屑病),脂溢性濕疹、黃癬等。
10 蒲垢髮:髮如污染蒲黃塵垢,枯而不榮或油潤不潔,多見於肝膽疾病。
11 頭髮過少:有脫髮、斑禿、禿髮之分,可因陰虧熱熾、氣血虧虛、風盛血燥、淫熱髮蟲等引起。
12 頭髮過多:則由腎虛血溉風邪乘入使然。
13 髮遲表現:為頭髮稀疏萎黃,為「小兒五遲」之一,多屬於先天不足、稟賦素弱。
第三章 頭臉部的臟腑反射區
眼與臟腑的分屬
《靈樞˙大惑論》中說:「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可以說,眼為肝之官,心之使,陰陽之所會,宗脈之所聚,營衛魂魄之所常營,神氣之所生,氣之清明者也。總之,眼與五臟六腑、經絡筋骨、精神氣血,都有密切的關係,不但在望神方面具有重要的診斷價值,而且可以察五臟六腑的變化,對某些病症的診斷,具有「見微知著」的意義。
●眼為筋骨血氣肌肉之部
《靈樞˙大惑論》認為,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絡,窠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並為系,此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筋骨肌肉氣血,又分屬於五臟,後世醫家據此發展為「五輪」學說,《秘傳眼科龍木論》分為肉輪、血輪、氣輪、風輪、水輪,並以此測相應臟腑的病變。
●眼為五臟六腑之部
據《黃帝內經》所述,因為肝屬風主筋,所以「黑睛」稱為「風輪」,屬肝與膽。因為心主血脈,所以「內外眦的血絡」稱為「血輪」,屬心與小腸。因為脾主肌肉,所以「眼瞼」稱為「肉輪」,屬脾與胃。因為肺主氣其色白,所以「白睛」稱為「氣輪」,屬肺與大腸。因為腎屬水,主骨生髓,所以「瞳人」稱為「水輪」,屬腎與膀胱。另有「八廓」之說,以八卦方位分應臟腑。
●眼為經絡陰陽之部
據《內經》記載,直接與眼目有關係的經脈有:足太陽、陽明、少陽、手太陽、少陽、手少陰、足厥陰、任脈、督脈、陰陽蹻脈。經筋則有:足太陽、陽明、少陽,手太陽、少陽,且太陽為上瞼,陽明為下瞼,少陽結於目眦為外維。
據《靈樞˙論疾診尺》篇載:赤脈從上向下者,屬太陽病;從下走向上者,屬陽明病;從外走向內者,屬少陽病。又據《靈樞˙熱病》篇載:目赤從內眦始者,屬陰蹻病。《靈樞˙大惑論》認為,瞳子黑眼法於陰,白眼赤脈法於陽。眼瞼上為陽,下為陰;左為陽,右為陰;外眦為陽,內眦為陰。
耳與臟腑的分屬
耳為腎之竅,手足少陽經之脈布於耳,手足太陽經,陽四經亦行於耳前後,所以,耳為「宗脈之所聚」。《素問˙金匱真言論》說:「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於耳。」可見耳診可察知心臟功能。
據現代「耳針療法」研究發現,耳部還有臟腑與身形相關部位的區域劃分,而且,人體內臟在耳部的分布是有規律的。經常按摩耳朵,有很好的保健效果。
●根據相應部位取穴
內臟、肢體、器官等發生病變,在耳廓相應部位有壓痛點(或反應點),可作為取穴的根據。如胃病取胃穴,踝關節扭傷取踝關節穴等,可用鈍頭探棒查找出壓痛點。
●根據中醫理論辨證取穴
根據中醫臟腑學說,肝與膽、心與小腸、腎與膀胱、脾與胃等,互為表裡,因而肝病又取膽穴,心臟病取小腸穴,腸炎取肺穴。根據肝開竅於目、心開竅於舌、脾開竅於口(唇)、肺開竅於鼻、腎開竅於耳等的中醫理論,因而眼病取肝穴、中耳炎取腎穴、鼻炎取肺穴。根據肝主筋、心主血、脾主肌肉、肺主皮毛、腎主骨的理論,因而皮膚病取肺穴、骨科病取腎穴、肌肉病取脾穴。
●根據西醫理論取穴
皮質下穴有調節大腦皮層的功能,因而神經系統的病症要取「皮質下穴」;交感穴有調節自主神經的功能,因而內臟病痛要取「交感穴」;平喘穴有調節呼吸中樞及抗過敏的功能,因而哮喘要取「平喘穴」。
●根據臨床經驗取穴
透過大量臨床實踐,總結治療疾病的有效耳穴,如眼穴、肝穴、脾穴等,能治療「麥粒腫」;神門穴、皮質下穴、熱穴及相應部位,如踝關節扭傷,相應部位的耳穴是「踝」,能治療扭傷;頸椎穴、頸穴、神門穴、外生殖器穴,能治療「落枕」;枕穴、額穴、枕小神經穴、神門穴、皮質下穴,能治療「頭痛」。
第四章 病容:疾病發出的訊號
臉色黃色 主熱、主濕、主脾虛
臉部黃色為濕土之色、脾胃之色、足太陰經之色。為風為熱,主虛證、濕證。黃色乃脾虛濕蘊之象。脾失健運、水濕內停、氣血不充,致使肌膚失於充養,故臉色發黃。
臉色淡黃憔悴稱為「萎黃」,多屬脾胃氣虛,為營血不能上榮於臉部所致;臉色發黃而且虛浮,稱為「黃胖」,多屬脾虛失運,為濕邪內停所致。黃而鮮明如橘皮色者,屬「陽黃」,為濕熱熏蒸所致;黃而晦暗如煙熄燻者,屬「陰黃」,為寒濕鬱阻所致。
●久病色黃能食者,屬內熱
面目悉黃,有潮熱者為胃熱。臉黃目赤,季脅痛滿,或色黃而肉濡動者,為脾熱。鼻端色黃,腠理開,汗大泄,體癢淫淫如鼠走者,是肌痹不已內捨於脾。黃而枯癯,多是胃病虛熱;黃而枯燥,為熱傷津液;黃而昏暗,多是津液消耗;黃而色淡,多是胃病虛寒;黃而兼白,脾胃虛寒;黃而兼青,多脾虛泄瀉;黃白無澤,多脾肺氣虛。
臉色淡黃,枯槁無光,稱為「萎黃」,多是脾胃氣虛,氣血不足所致。臉黃虛浮,稱為「黃胖」,多是脾氣虛弱,濕邪內阻所致。黃而虛腫食少者,虛極也。
●臉黃發燒,身重體痛,為濕邪在表
臉黃潤而微者,多為濕熱。黃而昏滯者,多寒濕。臉目爪甲,一身俱黃,稱為「黃疸」。臉紅黃,鮮明如橘子色者,屬陽黃,為濕熱熏蒸之故;臉暗黃,如煙燻者,屬陰黃,為寒濕鬱阻,膽液外溢之故。臉黃白,腫連眼胞,食穀即眩者,為穀疸。黃而昏黑,目睛黃者,為女勞疸、酒疸。
●面黃肌瘦,精神倦怠,食少腹脹者,為虛脹
若臉蒼黃,腹筋起而脹,或臉萎黃,臉有紅點、血絲如蟹爪者,多為臌脹,或因脾虛肝鬱,或因食積蟲積,或因血瘀水停。臉黃大便黑,善忘如狂,或少腹硬滿,小便自利,為內有蓄血而發黃。黃兼青紫,瘀血在胃,脅內有塊。
總之,黃色主脾胃病,可見身重,肌肉萎,行善瘈,腳下痛,虛則腹滿,腸鳴飧泄,食不化;腹脹,胃脘當心而痛,上肢兩脅膈咽不通,飲食不下等。
臉色白色 主寒、主氣血虛
臉部白色為燥金之色,手太陰經之色,肺與大腸之色。主寒證、虛證、脫血、奪氣。白色為氣血虛弱不能榮養身體的表現。陽氣不足,氣血運行無力,或耗氣失血,致使氣血不充,血脈空虛,均可呈現白色。
●臉色白主寒
裡寒證,在劇烈腹痛或戰慄時,可見臉色蒼白。肺胃虛寒,亦可見臉色淡白。白虛浮,或蒼白,或晦暗,多為陽虛。突然臉色蒼白,或色白不澤,伴冷汗淋漓,多為陽氣爆脫。臉色淡白,腸鳴腹脹,泄瀉澄澈清冷,腹痛肢冷者,為中寒泄瀉。臉白,痰多清稀,鼻流清涕者,是為寒嗽。
●臉色白主虛
臉白少澤,淡白或白,多為氣虛,或氣血俱虛。色白不澤,氣不足者,奪血奪氣,脫津液也。白而淡黃,氣不足者,或白而微青,或臂多青脈,或鼻頭色白,或臉無血色,或黃白如雞皮,皆為失血、脫血。白淺淡,非脫血,即心不生血。男子脈虛沉弦,無寒熱,短氣裡急,小便不利,臉色白,時目瞑兼衄,少腹滿者,此為「癆」。曲運神機,臉無血色,驚悸盜汗夢遺,甚則心痛咽腫,此稱為「心勞」。
婦女飲食減少,臉無光色,腹中冷痛,經候不調,呼吸少氣無力者,為「勞冷虛損」。崩中臉目脫色,唇乾口燥者,是虛極乏氣也。色白乾燥,飲食不為肌膚者,為血氣脫。婦人難產,臉無顏色,氣欲絕者,為血氣上搶心也。咳嗽,臉色皎白,呼吸張口短氣者,是肺痿吐沫;若以手按之綿軟者,為氣虛有痰。
●臉色白主肺病
臉色淡白時咳短氣,多汗惡風,為「肺風」。「肺風」發則臉白,咳唾膿血,上氣奄然而極。色白脈喘而浮,上虛下實,有積氣在中,喘而虛,名曰「肺痺」。飲食不為肌膚,咳脫血,色白不澤,其脈空虛,口唇見赤色,為脈痺不已,復感於邪,內捨於心也。色白脈浮,按之辟易,脅下時痛,與背相引,善忘少氣,目瞑皮寒,皮中時痛時癢,如虱緣針刺之狀,冬癒夏劇者,肺積之證也。臉上有白點者,多為蟲積。
第五章 望頭診病
少年白頭 腎氣不足/情志不舒使肝鬱氣滯
頭髮早白,是指青少年或中年時期頭髮過早變白的症狀,一般稱之為「少年白頭」。 正常人從35歲開始,毛髮中的色素細胞開始衰退。所以,中年人出現少量白髮、老年人頭髮變白,都屬於正常生理現象。
●自我檢視
1 肝腎虧損:會引起頭髮由花白逐漸至全部變白,有的甚至稀疏脫落。患者常出現頭暈眼花、耳鳴重聽、腰膝痠軟、夜尿頻數、舌質淡紅、脈沉而細弱等症狀。
2 營血虛熱:會引起頭髮多呈花白,頭皮有較多白屑脫落,或見身體消瘦、心悸心煩、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舌質紅、脈細而且跳動急速。
3 肝鬱氣滯:會出現短時間內頭髮突然大量變白,情志抑鬱、胸腑滿悶,經常哀聲嘆氣、心煩易怒、不思飲食、舌質紅、脈弦而且跳動急速。
●找對病因是關鍵
1 肝腎虧損屬於虛證:中醫認為,腎藏精,其華在髮,肝藏血,髮為血之餘。肝腎虧損會導致頭髮早白,或由於先天稟賦不足,肝腎素虧,或因房事不節,縱慾無度,損傷肝腎精血,導致頭髮不榮、過早變白。
2 營血虛熱屬於虛證:大多是因為思慮過度、勞傷心血、血虛生熱、虛熱熏灼、頭髮失養。
3 肝鬱氣滯:大多由憂愁思慮過度,或強烈的精神創傷,導致肝氣失其疏泄之職,氣鬱化熱、耗傷營血、髮失所養,所以短時間內頭髮大量變白,嚴重的則頭髮全部變白。
●好身體靠調養
1 對於肝腎虧損引起的少年白頭:治療時應該滋腎補肝、益精血、烏頭髮。用藥可選七寶美髯丹,或用首烏延壽丹。
2 對於營血虛熱引起的少年白頭:治療時應補血養營、滋陰烏髮。用藥可選四物湯和二至丸等治療。
3 對於肝鬱氣滯引起的少年白頭:治療時應疏肝解鬱、清熱涼血。用藥可選丹梔逍遙散加生地黃、何首烏、黑芝麻等。
頭皮屑增多 新陳代謝過於旺盛
頭皮屑,是指頭皮表面落下來的碎屑,是頭皮新陳代謝的產物,中醫學稱之為「頭皮糠疹」、「頭部脂漏症」。頭皮屑多和頭皮癢的現象一樣司空見慣,甚至很少有人把它當一回事。但頭皮屑太多會影響人的美觀,往往讓人感到不悅,此時,頭皮屑增多給人帶來的煩惱,就不能再忽視了。
●自我檢視
1 乾性頭皮屑:大多鬆散地分布在頭皮上,當梳頭或抓頭髮時,往往易呈鱗屑狀脫落,且顏色多為白色或灰白色。
2 油性頭皮屑:大多黏在頭髮上,以油脂樣、淡黃色屑片的形式存在,不容易脫落。
●找對病因是關鍵
1 當皮脂腺分泌過剩時:常會發展為「皮脂溢出性皮炎」。遇到這種情況,頭皮屑就會源源不斷地產生。可以說,頭皮屑是脂溢性皮炎的輕度症狀。
2 當人常處於精神緊張的狀態,或受情感困擾時:往往會出現頭皮屑增多、頭皮搔癢的症狀。尤其是焦躁情緒引起的心理異常,可以說是此病變的禍根。
3 體內如果缺乏維生素A:也會出現頭皮屑增多的現象。
●好身體靠調養
1 從現代病因學的角度來看:頭皮屑過多是由一種叫「糠秕孢子菌」的真菌異常繁殖引起的。所以,一旦出現頭皮屑與搔癢時,不妨使用能清除糠秕孢子菌的藥物,可有效地抑制頭皮症狀進一步發展。
2 精神緊張:是影響頭皮屑增多的一個重要原因。若想解除焦慮情緒,不妨拓寬人際交往範圍,樂觀地看待事情。要想方設法使自己處在穩定且放鬆的精神狀態,擺脫心理上的失衡。
3 調節飲食結構、改善營養狀況:每天口服適量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E,再加上50~200微克硒元素,對消除頭皮屑皆有助益。
4 經常洗頭、按摩頭皮,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在頭髮上搽些髮油來潤滑表皮,這樣可以抑制過多的頭皮屑產生。
第六章 望臉診病
臉部浮腫 脾氣不足
臉部浮腫,是指臉部虛浮而腫大,但按之應手而起。《古今醫統˙臉部門》中以臉浮為脾肺虛證,因脾傷勞役、飲食失節、水土不調、脾氣輸散不常、肺氣傳布失度所致。若頭臉部浮腫,目下如臥蠶狀,按之凹陷者,為浮腫症狀之一。臉浮為氣虛所致的氣腫,浮腫為水邪所患的水腫,兩者不同。前者腫勢不嚴重,後者腫勢較厲害。
●自我檢視
1 肺氣虛弱:會使人出現臉部浮腫、臉色白、氣喘息短、語言無力,動則氣急、形寒畏風、自汗、久咳不已、舌質淡、苔薄白、脈虛弱無力。
2 脾陽不足:會使人出現臉部浮腫、臉色萎黃、四肢不溫,自覺臉部發脹、倦怠乏力、食少腹脹、大便溏薄、肌肉消瘦、舌質淡嫩有齒痕、苔薄白、脈象虛弱。
●找對病因是關鍵
1 肺氣虛弱而出現的臉部浮腫:大多見於年老體弱或久咳不癒的老人。老年人因肺氣虛弱不足、久咳導致肺氣受損、臟腑功能失常,宣散肅降之令不行。因為肺主氣,肺虛則氣無所主,所以臉目虛浮腫脹。《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中說:「上氣,面浮腫,肩息,其脈浮大,不治。」可見,肺氣虛弱臉部浮腫預後不良。
2 脾陽不足而出現的臉部浮腫:是由於勞倦過度、飲食失節,或久瀉,或其他慢性疾病,損傷脾陽、脾氣虛弱、運化失職、清陽不升,進而導致臉部浮腫。
●好身體靠調養
臉部浮腫通常為慢性病的症狀之一,腫形不嚴重,按之應手,大多由於肺脾陽氣虛弱導致,屬於「氣腫」。
1 對於肺氣虛弱而引起的臉部浮腫:治療時應以補肺益氣為主,兼以化痰止咳,藥方選補肺阿膠湯。
2 對於脾陽不足而引起的臉部浮腫:治療時應健脾益氣升陽,藥方選補中益氣湯加附子、乾薑等。
臉部抽搐 肝氣抑鬱/脈絡受阻
臉部抽搐,是指眼瞼、嘴角及臉頰肌肉的抽搐,通常僅出現於一側。臉部抽搐,大多與情志因素有關,女性多於男性。根據經絡走向,手足六陽經脈都在臉部匯聚,所以有「臉為諸陽之會」之說。
●自我檢視
1 肝氣抑鬱:會使人出現顏面抽搐、頭暈、耳鳴、急躁,或伴有哭鬧、脈弦緩、舌紅、苔薄白。
2 風邪阻絡:會使人出現顏面突然抽搐,並伴有頭痛、鼻塞、惡寒、眼流淚、脈浮、舌淡紅、苔薄白。
3 肝風內動:會使人出現顏面抽搐,時時感到頭痛頭暈,每遇憤事,抽搐加劇,脈弦細有力,舌暗紅、苔薄黃偏乾。
4 風痰阻絡:會使人出現顏面抽搐,患側臉肌發麻,伴有臉部虛浮、暈眩、咳痰、口乾不欲飲、脈弦滑、舌體肥大、苔薄白潤。
●找對病因是關鍵
1 肝氣抑鬱而出現的顏面抽搐:常隨情志波動而誘發,特別是與人發生口角時最易發生。肝氣抑鬱日久必耗肝血,肝血不足則可使肝氣失調,所以,常與肝血失榮顏面抽搐互見。
2 風邪阻絡而出現的顏面抽搐:是由於風寒外襲,阻於陽明絡脈所致。
3 肝風內動而出現的顏面抽搐:為肝氣素旺、上竄化風、擾動臉部脈絡而形成。
4 風痰阻絡而出現的顏面抽搐:大多見於口眼歪斜或風痰暈眩經久不癒患者。由於病久氣虛,風痰久稽經絡、風痰相搏,脈絡失去約束,於是才顏面抽搐。
●好身體靠調養
1 對於肝氣抑鬱而引起的顏面抽搐:治療時應疏肝理氣,常用方劑為逍遙散。
2 對於風邪阻絡而引起的顏面抽搐:治療時應疏散風寒,佐以解痙,常用方劑為菊花茶。
3 對於肝風內動而引起的顏面抽搐:治療時應平肝熄風,常用方劑為羚角鉤藤湯,或天麻鉤藤飲。
4 對於風痰阻絡而引起的顏面抽搐:治療時應補氣祛痰熄風,常用方劑為千緡湯和六君子湯加南星。
第七章 望眼診病
眼睛發紅 體內有熱/染上病毒
眼睛發紅,是指雙眼(或一眼)白睛紅赤。在《黃帝內經》和《傷寒論》中均稱「目赤」。其後歷代醫家,根據目赤的病因、病症等不同特點,分別又有「暴風客熱」、「天行赤眼」、「赤痛如邪」、「大小眦紅」等名稱。
●自我檢視
1 外感風熱:會使人出現白睛暴赤、熱淚如湯、羞明隱澀,兼見惡寒發燒、頭痛鼻塞、舌苔薄白、脈浮淺且跳動急速。
2 天行時邪:會使人出現白睛紅赤灼熱、眵多黏結、怕光羞明、眼澀難睜。或先患一眼而累及兩眼,或兩眼齊發。傳染性很強。
3 邪熱潛伏在絡脈中:常見白睛淡紅,表面有赤脈縱橫、虬蟠旋曲,絲脈粗細稀密不等,久而不癒。
4 酒毒蘊蓄在體內:常出現在嗜酒患者身上。表現為白睛漸漸黃赤,眼澀乾癢,兼見濕熱內蘊之症,舌苔黃膩。
●找對病因是關鍵
1 外感風熱而眼睛發紅:主要是感受風熱之邪而發,一般多發生於風盛之時。
2 天行時邪而眼睛發紅:是因感受時氣之毒而發,多偏於熱盛。發病急且傳染性強,往往是一人發病,迅即傳染,廣泛流行。
3 邪熱潛伏在脈絡而眼睛發紅:多因諸熱性眼病失於調治,轉變而成。或因經久冒涉風沙,以及長期近火煙燻,或長期從事精微工作,目力過勞,以致熱鬱血滯而發病。
4 酒毒蘊蓄在體內而眼睛發紅的人:必有長期嗜酒病史,酒毒內蘊、脾弱肝旺、濕熱上行,兩眼漸漸黃赤。
●好身體靠調養
1 對於外感風熱而引起眼睛發紅:治療時應疏風清熱,藥方選荊防敗毒湯或羌活勝濕湯。
2 對於天行時邪而引起眼睛發紅:治療時應疏風泄熱解毒,藥方要選用祛風散熱飲子。
3 對於邪熱潛伏在脈絡中而引起眼睛發紅:治療時應搜熱散瘀,藥方要選用退熱散。
4 對於酒毒蘊蓄在體內而引起眼睛發黃:治療時應清熱利濕,藥方要選用茵陳五苓散。
兩眼無神 體內血氣虧損
兩眼無神,是指兩眼神光不足。輕者自覺視物無力、眼皮痠困;重者形羸色敗、昏不知人。《審視瑤函˙目為至寶論》中說:「神光者,謂目中自然能視之精華也。夫神光原於命門、通於膽,發於心,皆火之用事。」《銀海精微》中說:「肝腎之氣充則精彩光明,肝腎之氣乏則昏蒙眩暈。」說明了「神光」與全身臟腑精氣的關係。
●自我檢視
1 體內陰血虛虧:會使人兩眼光彩不足,自覺視物昏蒙、易於疲困。頭昏耳鳴、肢軟乏力、心悸失眠、潮熱盜汗、舌紅或舌淡、脈細數或虛軟無力。
2 體內精氣衰敗:會使人兩眼內陷、目視無光、瞳仁散大、目不識人。形羸色敗、喘急異常、大小便失禁,或兩手循衣摸床,或語無倫次。
●找對病因是關鍵
1 體內陰血虛虧而出現兩眼無神:其病因有四:
(1)勞心思慮太過,心脾受損、心脾血虛、血不養睛。
(2)外傷、蟲獸傷或婦人產傷失血太多,血虛眼目失養。
(3)久病失治、氣陰兩虛、目失濡養。
(4)飲食失節、縱酒恣慾、房勞傷腎、腎精虛虧,精血不能上充。《景岳全書˙目疾門》中說:「眼目一症……既無紅腫,又無熱痛,但或昏或澀或無光,或年及中衰,或酒色過度,以致羞明黑暗,瞪視無力,珠痛如摳等證,則無非水之不足也。」
2 體內精氣衰敗而出現兩眼無神:是病勢垂危的徵兆。臟腑精氣衰敗,不能上行於目,則兩眼內陷、黯淡無光。瞳仁內應於腎,久病窮必歸腎,腎精衰敗,則瞳仁神光自散,故雙眼內陷、黯淡無光、瞳仁散大、目不識人,為其辨證要點。本症是精氣衰敗、陰陽竭絕的危重病症。
●好身體靠調養
1 對於陰血虛虧而出現的兩眼無神:治療時應滋陰養血,藥方應選用三仁五子丸。
2 對於精氣衰敗而出現的兩眼無神:治療時應回陽救逆,藥方應選用四逆加人參湯。
第八章 望鼻診病
流鼻血 體內有火
鼻子流血即「鼻中流血」。從病因來看,有飲酒,嗜辛辣食物史者,多為胃火引起的鼻子流血;有情志因素者,多為肝火引起的鼻子流血;由勞累誘發者,多為脾虛、腎虛引起的鼻子流血;由大失血者常轉為陰竭陽脫,引起的鼻子流血。
●自我檢視
1 風熱壅肺:引起的鼻子流血表現為發燒、汗出、口渴、咽痛、咳嗽痰少、鼻乾燥疼痛、出血鮮紅、量不多、脈浮數、舌苔薄白而乾。
2 胃火熾盛:引起的鼻子流血表現為鼻乾燥疼痛、出血量多、色鮮紅、心煩、口渴欲飲、口臭、消瘦善飢、大便祕結、小便黃、舌紅苔黃、脈洪大且跳動急速。
3 肝火犯肺:引起的鼻子流血表現為,由情緒激動誘發,鼻出血量多、血色鮮紅、反覆發作、頭脹痛、心煩易怒、口苦咽乾、胸脅苦滿、目赤、小便黃、舌質紅、脈弦且跳動急速。
4 腎陰虛損:引起的鼻子流血表現為,鼻出血量不多、血色鮮紅、時作時止、反覆發作、口乾渴、頭暈目眩、心悸耳鳴、腰膝痠軟、五心煩熱、臉色潮紅、時盜汗、脈細且跳動急速、舌質紅。
●找對病因是關鍵
1 風熱壅肺引起鼻子流血:為風熱鬱於肌表,上擾鼻竅所致。
2 胃火熾盛引起鼻子流血:是由於嗜酒或過食辛辣厚味,胃火內熾、上擾迫血而致。
3 肝火犯肺引起鼻子流血:是由於情志不遂,肝鬱化火、肝不藏血而致。
4 腎陰虛損引起鼻子流血:是由先天腎虧或勞損傷腎,陰虛火旺、上逆迫血而致。
●好身體靠調養
1 對於風熱壅肺引起的鼻子流血:治療時應當疏風清熱,藥方以桑菊飲加丹皮、茅根等來清熱涼血。
2 對於胃火熾盛引起的鼻子流血:治療時應當清胃瀉火,藥方以三黃瀉心湯加減。
3 對於肝火犯肺引起的鼻子流血:治療時應當清肝瀉火,藥方用犀角地黃湯加龍膽草等,或用豢龍湯。
4 對於腎陰虛損引起的鼻子流血:治療時應滋陰降火,藥方用知柏地黃湯加茅根、旱蓮草、阿膠等。
鼻子上生瘡 體內有熱
鼻子上生瘡,是指鼻前孔附近皮膚紅腫、糜爛、結痂、灼癢,有經久不癒、反覆發作的特點。《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中說:「鼻疳者,因疳熱攻肺而成,蓋鼻為肺竅,故發時鼻塞赤癢疼痛,浸淫潰爛,下連唇際成瘡,咳嗽氣促,毛髮焦枯也。」
●自我檢視
1 肺經蘊熱、邪毒外襲:鼻子表現為鼻前孔灼熱乾焮、微癢微痛,皮膚出現粟粒狀小丘,繼而表淺糜爛、溢出少許黃色脂水或結有黃痂皮,周圍皮膚潮紅,甚至皸裂,久則鼻毛脫落,全身一般無明顯症狀。
2 脾胃失調、濕熱鬱蒸:鼻子表現為鼻前孔肌膚糜爛、潮紅焮腫,常溢脂水或結黃濁厚痂,癢痛,偶見皸裂出血,嚴重者可侵及鼻翼及口唇、鼻竅不通、言談不爽。
●找對病因是關鍵
1 肺經蘊熱、風熱外襲:瘀滯於鼻,熏灼鼻孔處肌膚,則出現粟粒狀小丘、微紅。熱盛則腫而痛、灼熱乾焮,進而結痂。熱毒腐灼肌膚潰破,則糜爛溢出脂水,風盛則癢而燥裂。
2 脾胃失調、濕濁內生:蘊而生熱、濕熱循經上蒸、壅結鼻竅、腐蝕肌膚,則鼻竅肌膚糜爛潮紅、濕濁不清,則脂液溢出,積成黃濁厚痂。
●好身體靠調養
1 對於肺經蘊熱、邪毒外襲引起的鼻子生瘡:應內外兼治。
(1)內治:宜清熱瀉肺、疏風解毒,可選用黃芩湯加減。若焮熱痛甚者,加黃連、丹皮,以助清熱解毒涼血止痛之力,亦可選用銀翹散和瀉白散加減。
(2)外治:內服中藥渣再煎,濕熱敷局部。或使用漆大姑、苦楝樹葉、桉樹葉等各30克,煎水洗滌患處。
2 對於脾胃失調、濕熱鬱蒸引起的鼻子生瘡:也應內外兼治。
(1)內治:宜清熱燥濕、解毒和中,可選用萆薢滲濕湯加減。
(2)外治:可用明礬3克、生甘草10克,煎水洗滌,以清潔、消毒、斂水。糜爛久不癒者,用瓦松適量,燒灰存性、研末、撒布患處,以燥濕斂瘡。
第九章 望耳診病
耳內長肉 體內有熱毒
耳內長肉,是指耳竅內有小肉突出,形如櫻桃,或如羊奶頭,或如小蘑菇,或如棗核,頭大蒂小。因其形狀不一,故又有「耳痔」、「耳蕈」、「耳聤」等名稱。以「肝膽熱毒」所引起的居多。
●自我檢視
1 肝膽蘊熱、熱毒襲耳:所生的耳肉,形狀大小不一,色紅無皮、常濕潤,或有稀水溢出,或有膿液,或出血,觸之疼痛,痛引巔頂。伴有耳鳴,嚴重的導致耳聾、頭暈納差、便乾溲赤、舌苔薄黃、脈弦且跳動急速。
2 脾腎兩虛、邪滯耳竅:所生的耳肉,其形多不大,色淡紅、潮濕、遷延日久、耳內稍痛,或有膿水流出、聽覺差,伴有脘腹脹悶、納穀不香、腰膝痠痛、頭暈目眩、便溏、溲清長、舌苔薄白、脈細弱。
3 邪毒久留、氣滯血瘀:所生的耳肉,色暗無華、觸之疼痛,或出血,或有膿水流出,伴有聽覺差,胃納尚可、大、小便正常、舌質暗、苔薄、脈細澀。
●找對病因是關鍵
1 肝膽蘊熱、熱毒襲耳:所生耳肉,是由於耳為肝膽經脈所過,邪熱結於肝膽,熱毒上蒙清竅、氣血受阻、凝聚於耳。
2 脾腎兩虛、邪滯耳竅:所生耳肉,是由於脾為後天,腎為先天,腎得後天水穀精微充養,則精髓旺盛、耳竅聰靈、脾失健運、化源不足。腎氣亦虛,耳為腎竅,脾腎兩虛,則耳竅受邪、邪毒滯留、氣血凝聚遂致耳內長肉。
3 邪毒久留、氣滯血瘀:所生耳肉,是由於邪毒襲耳,遷延日久阻塞經絡,氣血瘀滯不散,結聚而成。
●好身體靠調養
1 對於肝膽蘊熱、熱毒襲耳引起的耳內長肉:治療時應清肝瀉火,藥方選柴胡清肝湯。
2 對於脾腎兩虛、邪滯耳竅引起的耳內長肉:治療時應補益脾腎,藥方選桂附八味丸和參苓白朮散加梔子、柴胡、連翹等。
3 對於邪毒久留、氣滯血瘀引起的耳內長肉:治療時應調和氣血、行滯化瘀,藥方選當歸桃紅湯。
耳內流膿 熱火上升
耳內流膿,是指耳內流出膿液,其色或黃或青,其質或稠或稀。對本症記載首見於《諸病源候論》,本書中稱之為「聤耳」。明代王肯堂《雜病準繩》中說:「曰聤耳亦曰耳濕,常出黃膿;有風耳毒,常出紅膿;有纏耳,常出白膿;有耳疳,生瘡臭穢;有震耳,耳內虛鳴,常出清膿。」
●自我檢視
1 風熱上擾:引起耳內疼痛脹悶、跳痛或錐刺狀痛,劇痛後,耳內流膿則痛緩解。其症狀為聽覺差、頭痛、發燒、惡風、鼻塞流涕、咽乾而痛,口渴、耳膜破潰、有膿液出、色黃、舌苔薄黃、脈浮數。
2 肝膽濕熱:引起的耳內流膿,發作急驟、耳痛重、膿出痛減。伴有發燒、口苦、咽乾、頭痛、便乾溲赤、耳膿黃稠、量多、舌苔黃膩、脈弦數。
3 腎陰虛損、虛火上炎:引起的耳內流膿,時間長久、時作時輟、膿包清稀無味,伴頭暈、耳鳴、耳聾、腰膝痠軟、口乾心煩、臉色潮紅,且有微燒、舌質紅、脈細數。
●找對病因是關鍵
1 風熱上擾引起的耳內流膿:為風熱邪毒侵襲,傳熱入裡、熏蒸耳竅、火熱搏結、生腐化膿。
2 肝膽濕熱引起的耳內流膿:為濕熱之邪蘊結,循足少陽膽經上擾、濕熱搏結、化腐生膿。為急驟的實熱症,一般無表證,僅見裡實熱症,耳膜破損、脹痛更劇、膿黃而稠,且必有肝膽濕熱之胸脅苦滿、目赤、口苦、咽乾症狀,主肝熱。
3 腎陰虛損、虛火上炎引起的耳內流膿:為腎精虛損,不能制陽、虛火上炎,循經上蒸於耳、腎竅空虛、易受外邪,邪與虛火交蒸、化腐為膿。
●好身體靠調養
1 對於風熱上擾引起的耳內流膿:治療時應祛風清熱、辛涼解表,藥方選銀翹散或桑菊飲,並加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等清熱解毒之品。
2 對於肝膽濕熱引起的耳內流膿:治療時應清肝膽濕熱,藥方選龍膽瀉肝湯。
3 對於腎陰虛損、虛火上炎引起的耳內流膿:治療時應滋陰降火,藥方選知柏地黃丸。
第十章 望口唇診病
口中生瘡 體內有火/中氣不足
口中生瘡,簡稱「口瘡」。在《黃帝內經》中稱為「口糜」、「口瘡」或「口瘍」。後世根據其臨床表現及病機的不同,又有「口疳」、「口舌生瘡」、「口中疳瘡」、「口破」、「口內糜腐」等稱呼。但一般在習慣上稱之為「口中潰瘍」。
●自我檢視
1 脾胃積熱:會使口、唇、舌及牙齦等多處生瘡,周圍紅腫,甚者腮舌俱腫、疼痛、影響進食、口渴飲冷、大便祕結、尿黃赤,或兼身熱、舌質紅,或有裂紋、苔黃、脈數有力。
2 陰虛火旺:會引起口瘡反覆發作,每因勞累或夜寐不佳而誘發,瘡面黃白色,周圍淡紅,疼痛晝輕夜重,口乾、心煩失眠、手足心熱、舌紅少苔,或有紅裂紋、脈沉細且跳動有力。
3 中氣不足:會引起口瘡反覆發作,時輕時重、瘡臉色淡、疼痛較輕、納少脘脹、大便不實、肢軟神疲、短氣懶言、舌質淡、邊有齒痕、苔白、脈細弱。
●找對病因是關鍵
1 脾胃積熱:引起的口瘡,屬於實熱,多因飲食失節,嗜食辛辣醇酒、炙厚味、脾胃積熱、脾開竅於口、脾胃之熱上蒸於口,發生口瘡。
2 體內陰虛火旺:引起的口瘡,屬於虛熱,多因思慮勞倦、心陰暗耗,或熱病後期、陰分受傷、陰虛則火旺,上炎於口,發生口瘡。
3 身體中氣不足:引起的口瘡,是由於氣虛、勞倦、久病等,使脾胃中氣受損,或是口瘡日久灼陰耗氣、脾胃氣虛、陰火內生,發生口瘡。
●好身體靠調養
1 對於脾胃積熱引起的口瘡:治療時應清熱瀉火,藥方選涼膈散、瀉黃散。
2 對於陰虛火旺引起的口瘡:治療時應滋陰清火,切忌苦寒傷陰,如偏於心陰虛者,藥方選黃連阿膠雞子黃湯;偏於腎陰虛者,藥方選知柏地黃湯等。
3 對於身體中氣不足引起的口瘡:治療時應用補中益氣湯或黃耆建中湯;如氣陰兩虛者,可選用生脈散。
嘴唇燥裂 脾胃熱氣太盛
嘴唇燥裂,是指口唇出現裂隙或裂溝,古稱「唇裂腫」、「唇燥裂」。中醫認為是脾胃熱盛或陰虛火旺引起。一般認為是核黃素(維生素A2)缺乏或脾胃熱盛,以及陰虛火旺的徵象。
●自我檢視
1 脾胃熱盛:會引起口唇紅腫、有裂溝,並伴有大渴引飲、多食易飢、口臭、大便祕結,脈洪大或滑且跳動迅速、沉實,舌質紅、苔黃厚。
2 陰虛火旺:會引起唇赤乾裂、顴紅、潮熱盜汗、虛煩不眠、小便黃、大便祕結、舌質紅、苔少,脈象細數。
●找對病因是關鍵
1 脾胃熱盛引起唇裂:多是因為熱邪入裡或多食辛辣厚味等所致。唇為脾之外候,足陽明胃經挾口環唇,脾胃熱盛、唇失滋養,故可產生唇裂。臨床上多伴有煩渴、易飢、口臭等陽明實熱表現。
2 陰虛火旺引起唇裂:多是由於急性熱病耗傷陰液,或五志過極、化火傷陰,或過服溫燥劫陰之藥,導致陰虛火旺、火炎灼口,出現唇裂,並兼有顴紅唇赤、潮熱盜汗、虛煩不眠、舌質紅、脈細數等,陰虛內熱之象。本證與脾胃熱盛唇裂雖皆為熱象,但本證為虛熱,彼為實熱。
●好身體靠調養
1 對於脾胃熱盛引起的唇裂:治療當清泄脾胃實熱,用清涼飲或滋唇飲,使上下清涼、火熱自消。《石室祕錄˙唇裂》論唇裂治法時說:「火盛之極……大渴呼飲,雖非傷寒之證所得……白虎湯亦可救,但過於太涼,恐傷胃氣,往往有熱退而生變,仍歸於亡。故白虎湯不可輕投也。我有一方,名曰清涼散。」
2 對於陰虛火旺引起的唇裂:應根據具體情況分別對待。對於實熱治療應清之泄之,對於虛火的治療原則,當是「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宜用滋陰地黃丸。
第十一章 望舌診病
舌頭開裂 熱氣太盛
舌上出現裂紋,其形狀有橫形、縱形、人字形、川字形、井字形等,均稱為「舌裂」。唐朝孫思邈又稱之為「舌破」。如《千金方˙心臟脈論》中說:「臟實……肉熱口開舌破。」從臨床觀察來看,舌裂一般都主熱證,但從苔之有無,以及由於苔色之不同,主病差異很大。
●自我檢視
1 體內陰虛液涸引起舌頭出現裂紋:無苔、舌質紅絳少津、口乾、消瘦、五心煩熱,或見出血、發斑,脈細數。
2 體內陽明經脈實熱引起舌頭出現裂紋:苔黃糙、身熱出汗、惡熱煩躁、口渴引飲、大便祕結、腹滿堅硬拒按,甚則譫語、循衣摸床、脈洪大且跳動迅速或沉實。
●找對病因是關鍵
1 體內陰虛液涸引起的舌裂:多發生於病之極期,常見於溫熱病後期,因邪熱久羈、熱毒燔盛、灼爍津液、陰液大傷;或因某些慢性病久延失治,臟腑虧損、傷陰耗液;或因素體陰虛,誤食溫燥之物,傷陰所致。
2 體內陽明經脈實熱引起的舌裂:常見於外感熱病過程中邪熱熾盛的高峰階段。病機為邪熱內傳陽明,搏結於胃腸、化燥成實、消爍津液,而致舌裂。
此外,還需注意的是,健康之人也會偶爾有舌裂,或與生俱來,或為時已久,但其人一切如常,不可視為病態。這種舌裂的特點:舌質呈健康之肉紅色,不胖不癟、不老不嫩、苔薄白榮潤、口中津液如常,其人毫無所苦,亦無其他不適感。
●好身體靠調養
1 對於體內陰虛液涸引起的舌頭開裂:治療方法,《驗舌辨證歌括》曾概括地說:「舌中有槽,陰虛滋陰,有熱清熱。」藥方選增液湯滋陰清熱,如伴有出血發斑之症,可與犀角地黃湯合用。
2 對於體內陽明經脈實熱引起的舌頭開裂:治療時應急下存陰、釜底抽薪,藥方選大承氣湯。
舌苔白色 體內有寒氣/脾虛
舌上苔呈白色,稱為「舌苔白」。《辨舌指南˙白苔類診法》中說:「……舌地淡紅,舌苔微白……乾濕得中,不滑不燥,斯為無病之苔……」即正常人舌質淡紅,舌苔微白,與病理性白苔不同,應注意區分。
●自我檢視
1 風寒侵入皮表:會引起舌苔白,症見惡寒或惡風、頭頸僵痛、發燒、無汗、身痛,脈浮緊。
2 寒濕侵襲皮表:會引起舌苔白滑、惡寒發燒、無汗、頭痛頭重、腰脊重痛,肢體痠痛,或一身痛,不能轉側、脈緊。
3 脾陽虛衰:會引起舌苔潔白、光亮少津,其形有如片片雪花散布舌上,其色比一般白苔更白,並見面白少華、腹中冷痛、喜溫喜按、腹滿時減、食慾不振、便溏溲清、形寒肢涼、身倦乏力、氣短懶言,脈遲或緩而無力。
●找對病因是關鍵
1 風寒侵入皮表引起舌苔白:風寒之邪外襲肌表,由皮毛而入,邪犯太陽膀胱經,寒為陰邪,易傷陽氣,所以《辨舌指南》中稱:「舌無苔而潤,或微白薄者,風寒也,外症必惡寒、發燒。」
2 寒濕侵襲皮表引起舌苔白:是由於冒寒曉行,或遠行汗出、淋受涼雨、寒濕外受、邪客肌表所致。
3 脾陽虛衰引起舌苔白:是由於久病導致脾陽虧損,或屢經吐下,中氣大傷,或飲冷中寒,脾陽逐漸衰敗,內寒凝閉中焦,既不能運化水濕,又無以輸布津液,以致舌苔白淨、津少光亮,形似片片雪花。
●好身體靠調養
1 對於風寒侵入皮表引起的舌苔白:治療時應辛溫解表,藥方選麻黃湯。
2 對於寒濕侵襲皮表引起的舌苔白:治療時應疏風散濕,藥方用羌活勝濕湯。
3 對於脾陽虛衰引起的舌苔白:治療時應溫中健脾、甘溫扶陽,藥方用附子理中湯化裁。
第十二章 望齒、齦診病
咬牙 心胃有火/體內有蛔蟲/氣血虛弱
咬牙,是指上下牙齒相互磨切、格格有聲而言。這一症狀在古代醫籍中有不同的名稱。《金匱要略》、《諸病源候論》,稱其為「嚙齒」;唐宋以來,又有「齒嚙」、「咬牙」、「嘎齒」、「咬牙」等名。
●自我檢視
1 心胃有火熱:會使人常於睡夢中咬牙,口渴思冷飲、消穀善飢、嘔吐嘈雜或食入即吐、口臭、舌苔黃而少津,脈滑數。
2 體內有蛔蟲:出現咬牙,多見於小兒,常於夜間發作。睡中咬牙、貪食,有嗜異怪癖、面黃肌瘦、舌質淡紅、舌苔白,脈弦滑。
3 體內氣血虛弱:會使人出現咬牙,聲音低微、臉色白、唇舌爪甲色淡無華頭目暈眩、倦怠乏力、少氣懶言、舌體胖、舌質淡、舌苔薄白或白,脈細弱或虛大。
4 體內虛風內動:會使人咬牙連聲,或手足顫抖、臉色憔悴、兩顴嫩紅,或盜汗,或咽乾口燥、舌質紅、舌苔極少或無苔,脈沉細。
●找對病因是關鍵
1 心胃有火熱引起的咬牙:乃是因心胃中火熱所致。
2 體內有蛔蟲引起的咬牙:是因為體內有蛔蟲擾動所致。
3 體內虛風內動引起咬牙:不管是出現在雜病中或出現在溫病中,都是陰精耗傷、水不涵木所致。
4 體內氣血虛弱引起咬牙:是因氣血虛弱,筋脈失於滋養而致。
●好身體靠調養
1 對於心胃有火熱引起的咬牙:治療時應清泄胃火,常用藥方為清胃散。
2 對於因體內有蛔蟲引起的咬牙:治療時應以驅蟲為主,佐以健脾化濕法,常用追蟲丸、使君子散或烏梅丸。
3 對於虛風內動引起的咬牙:治療時應用柔肝滋腎、育陰潛陽、熄風止痙法,藥方選鎮肝熄風湯、大定風珠。
4 對於體內氣血虛弱引起的咬牙:治療時應用益氣養血法,藥方要選用八珍湯加減。
牙齦出血 體內有火
牙齦出血,指牙縫或牙齦滲出血液。這一症狀在《內經》中屬「血溢」、「衄血」範疇;《金匱要略》則歸入「吐衄」專篇;《諸病源候論》設有「齒間血出候」;至明《景岳全書》始有「齒衄」症名。足陽明胃經行於上齒,手陽明大腸經行於下齒;又腎主骨,齒為骨之餘,所以本症與胃、大腸及腎,關係密切,但以胃的病變為常見。
●自我檢視
1 胃腸中有實火:會使人牙齦出血如湧,血色鮮紅,兼有牙齦紅腫疼痛、口氣臭穢、口渴喜熱飲、便祕,脈洪數有力、舌質紅赤,苔黃膩。
2 胃中虛火:會使人牙齦出血、血色淡紅,兼有牙齦腐爛,但腫痛不甚、口乾欲飲,脈滑數無力、舌質光紅少津、苔薄且乾。
3 腎虛火旺:會使人牙齦出血、血色淡紅、齒搖不堅,或微痛,兼有頭暈、耳鳴、腰膝痠軟、脈細數、舌質嫩紅少苔。
●找對病因是關鍵
1 胃腸中有實火引起牙齦出血:是由於過食辛辣之物,胃腸積熱、熱從火化、上爍於齒、損傷血絡,故見牙齦出血,為陽、熱、實證。
2 胃中有虛火引起牙齦出血:多是因為胃陰素虛、虛火浮動、上行於牙齦、耗灼胃絡而形成本症。
3 腎虛火旺引起牙齦出血:多見於腎陰素虧,或病後腎陰不足者。牙為骨之餘而屬腎,腎陰虛不能制火、陰火上騰,致陰血隨火浮越而引起牙齦出血。
●好身體靠調養
1 對於胃腸中有實火引起的牙齦出血:治療時應清胃瀉火,藥方選清胃散,或通脾瀉胃湯。
2 對於胃中有虛火引起的牙齦出血:治療時應養胃陰清胃火,藥方選甘露飲加蒲黃以止血;若虛火熾盛、血色較紅,可用玉女煎引胃火下行,兼滋其陰。
3 對於腎虛火旺引起的牙齦出血:治療時應滋腎陰、降陽火,藥方選知柏地黃丸加牛膝、骨碎補。
第十三章 望頸部診病
頸項肌肉僵直 外感風寒使經脈氣血瘀滯
頸項肌肉僵直,是指頸部連及背部筋脈肌肉僵直,不能前俯後仰或左右運動。在古代醫學文獻中,對這一症狀的敘述較多。《素問˙至真要大論》中說:「諸痙項強,皆屬於濕。」《傷寒論》中則有「項背僵直」、「頭項僵痛」的記載。
●自我檢視
1 外感風寒:會使人感覺頸項肌肉僵直、轉側不利、頭痛、身痛、惡寒發燒、無汗、苔薄白、脈浮緊。
2 外感風濕:會使人感覺頸項肌肉僵直、轉側不利、惡寒發燒、頭重如裹、肢體痠楚、關節疼痛而重著、苔白、脈浮。
3 邪熱傷津:會使人感覺頸項肌肉僵直,嚴重的則角弓反張、手腳攣急、高燒、煩躁,甚則神昏譫語、口噤嚙齒、腹滿、便祕、小便短赤、舌紅、苔黃燥、脈弦數。
●找對病因是關鍵
1 外感風寒而引起的頸項肌肉僵直:為風寒之邪侵入太陽經脈,使氣血凝滯、經絡壅塞、氣血失於流暢,而致筋脈拘急。
2 外感風濕而引起的頸項肌肉僵直:係風濕之邪犯表、壅滯經絡、阻遏氣機,使氣血運行受阻所致。
3 邪熱傷津而引起的頸項肌肉僵直:多因感受火熱之邪,或因外邪化熱入裡,邪熱燔灼肝經、耗竭陰液,使筋脈失養而致。
●好身體靠調養
1 對於因外感風寒而出現的頸項肌肉僵直:治療時應祛風散寒,藥方選用葛根湯。
2 對於因外感風濕而出現的頸項肌肉僵直:治療時應祛風勝濕,藥方用羌活勝濕湯。
3 對於因邪熱傷津而出現的頸項肌肉僵直:治療時應攻下熱結、急下存念,藥方用增液承氣湯。
頸項粗大 氣血不暢
頜下頸前喉結兩側部位的粗腫,稱為「頸項粗大」。對於此症,歷代醫家均歸於癭或癭氣一類病證範圍,因其發於喉結兩側,又稱「俠癭」(《靈樞˙經脈篇》)。頸項粗大可分兩種情況:一是有地區性的頸粗,發生於同一地區,老幼皆然;一是沒有地區性的頸粗,多發於青年人,並以婦女的頸項粗大症為多。
●自我檢視
1 痰氣鬱結:會使人出現喉結兩側或一側漫腫,邊緣不甚清楚,膚色如常,按之軟、不痛,或有輕度脹感,常伴有胸悶、脅痛或脹、易怒、舌苔白或膩、脈弦或滑。
2 氣血瘀結:會使人出現頸前粗腫較大,因病積日久而質地稍硬,發脹或按之輕度疼痛,皮包不變或赤絡顯露,呼吸不暢,或吞嚥有阻礙感、胸悶、脅痛、易怒、舌質暗、脈沉澀。
3 心肝陰虛:會使人出現頸部粗腫或大或小,亦可不甚腫大,但心肝陰虛症狀明顯,可見心悸、心慌、心煩不眠、自汗、短氣等。以及急躁易怒、頭暈目眩、兩眼外凸,而感覺乾澀等表現。嚴重者五心煩熱、臉部烘熱、盜汗、腰膝痠軟、手指震顫或抽搦,或男子夢遺滑精、女子月經不調、舌紅少苔、脈弦數或細數無力。
●找對病因是關鍵
1 痰氣鬱結而出現頸項粗大,與氣血瘀結而出現的頸項粗大,都是由於肝鬱氣滯所成。前者為痰結所成,後者為血瘀所致。
2 一般情況下,頸項粗大雖為痰結或血瘀所成,為有形之實邪,但是臨床一旦發現頭部粗腫,則病已纏綿日久,正氣已虛,表現為心肝陰血虛損。
●好身體靠調養
1 對於痰氣鬱結而出現的頸項粗大:治療時宜行氣滌痰而化鬱結,藥方用四海舒鬱丸或海藻玉壺湯加減。
2 對於氣血瘀結而出現的頸項粗大:治療時宜行氣化瘀,藥方用活血散瘀湯。
3 對於心肝陰虛而出現的頸項粗大:治療時應滋陰補血而佐軟堅散結之品,藥方用四物湯,或補肝湯加牡蠣、瓦楞子、海帶、海藻等。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