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句在天涯:我怎樣寫散文
Batman/Superman 2 ─ The New 52
Smoking Behind the Supermarket with You 04
The Book of Enoch
Hurrah For Gin Weekly Planner
Cat Problems (精裝本)(英國版)
Captain Awesome and the Smile Snatcher
Wanghong as Social Media Entertainment in China
Monster on the Hill
人倫之愛
A Song for Snow

TOP
4
0
紅利積點抵現金,消費購書更貼心
好句在天涯:我怎樣寫散文
滿額折
好句在天涯:我怎樣寫散文
好句在天涯:我怎樣寫散文
好句在天涯:我怎樣寫散文
好句在天涯:我怎樣寫散文
好句在天涯:我怎樣寫散文
好句在天涯:我怎樣寫散文
好句在天涯:我怎樣寫散文
好句在天涯:我怎樣寫散文
好句在天涯:我怎樣寫散文
好句在天涯:我怎樣寫散文
好句在天涯:我怎樣寫散文
好句在天涯:我怎樣寫散文
好句在天涯:我怎樣寫散文
好句在天涯:我怎樣寫散文
好句在天涯:我怎樣寫散文
好句在天涯:我怎樣寫散文
好句在天涯:我怎樣寫散文
好句在天涯:我怎樣寫散文
好句在天涯:我怎樣寫散文

好句在天涯:我怎樣寫散文

商品資訊

定價
:NT$ 120 元
優惠價
85102
庫存 > 10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3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評論

商品簡介

本書是作者文心的自我剖解,坦誠敘述個人特色極為殊異的寫作之路,與一般作家不同。娓娓道出志於文學六十年來,十年一變,奇趣橫生。凡寫作的精妙境界,有幽光就指明幽光,有金針就度人金針,既開示初學,亦引導風尚,如何在提筆時,將廣大的涉世經驗,賦以歷史感的深度與哲理性的高度,又如何不斷超越自己的過去,得以領會天下不盡的新知,享用生活無窮的美趣。

作者簡介

黃永武
曾任中興大學及成功大學文學院院長,高雄師大國文研究所所長等職,並兩度榮獲國家文藝獎,退休後旅居加拿大。著有《中國詩學》、《愛廬小品》、《生活美學》、《黃永武隨筆》等書。其散文善於容蓄眾多「文外學術」,形成其優雅淵博的特殊文章風格。

各名家評其散文見諸學術論文者,如 :

黃永武的現代散文有著極為特殊的學者風格,在傳統認知框架與新鮮體驗的交會之下,悠遊於異國山水與浩瀚知識中,沉澱出更為深層的人生智慧。 --師大 陳室如教授

黃永武真正成為始於學問卻不囿於學問,展現自我風格的臺灣當代散文名家之一。 --逢甲 張瑞芬教授

黃永武是知名學者,享譽臺灣文壇者,厥以散文成就最著,創造出迥異創作型作家的典範。 --中興 林淑貞教授

黃永武將學者「考據」的工夫,運用在散文中,形成他的特色,在現代散文作家中,可謂絕無僅有。 --成大 王偉勇教授

《好句在天涯》序
這是一本自我的文心素描,只想展示自己怎樣在文學的路上走,但絕不想拘束別人的走法;一路上也建造了幾棟小小的文學殿堂,但絕不想較量別人的華麗城堡。

要說這是我自彈自唱的文學小傳,亦有點髣?,但與自傳不同,我若寫自傳,是小說,每述一事無不受自己的自尊心折射而走樣,表白得最多處,往往最不可靠。但本書則直敘文心,坦誠相告,一不同也。我若寫自傳,不少事會拒絕承認,有時還可作為小人物對大人物的反咬。但本書少許像辯白,感謝生命中的一切,實為全書主調,二不同也。我若寫自傳,會偶然揭自己的瘡疤,讓別人有閱讀的好奇心,以自己的笨拙挫敗換取讀者的消遣與慰藉。但本書想探照的是文心的幽光,不是人性的陰影,不必有自憐的成分,三不同也。所以本書不是自傳,當然全書也想明瞭自己的短長,其作用在激勵如何超越自己的過去,百尺竿頭,期許再進一步。民主的時代,我給「英雄」下了新的定義:能明白自己短長的人就是「英」;能超越自己過去的人就是「雄」,我一生就是如此自勉的。

寫作這本書,是醞釀了一生,直到垂垂老矣的結晶。什麼是寫此「自我文心素描」的動機呢?內在的動機是:我的文學之路的確有些特殊。因為康有為曾說過:「吾學三十歲已成,此後不復有進。」大多數的人和康有為一樣,到三十歲時學識已經「大定」,不再有幡然改轍的飛躍進程。

而我至四十歲後編敦煌卷,五十歲後寫散文書,幾乎每隔十年,仍對陌生領域具有高昂挑戰迎戰的好奇心。六十歲後寫外星人,寫域外考古的中華文化,七十歲後又寫易經。文學的疆界隨時重劃,隨時歸零,不願被過去的成績所約束,筆下的敏捷行動讓別人都無從預料,氣勢一到,自己也無法抑制,膽大到令我自己也會吃驚。

外在的動機則是:我寫的散文,多年來有亮軒、黃慶萱、吳鳴、涵青、游喚、許琇禎、張瑞芬評過單本散文集,已足感謝。到去年南華大學舉行我個人的學術研討會,評我散文全貌的就有陳室如、王偉勇、張瑞芬、許建崑四位教授。而今年十一月成功大學文學家系列活動,又有李瑞騰、朱嘉雯、林淑貞三位教授評論。成大並指定我要去演講〈我怎樣寫散文〉。這股現代文學的研究熱潮,引來許多知音與回響,知音各有「神解」,用文字言傳了出來;回響各有妙招,直指創作的要害,告訴我短長之處,真足以改進自己的盲點,繼續再超越自己。

我是一個對創作與批評皆有高度興趣的人,創作界的才筆縱逸、神奇難蹤,我很崇敬;批評界的學力閎深、準繩具在,我也很景仰。世上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論調,只想貶低文學評論家,仔細想想,都出於創作者的傲慢。其實作家是善於紡織七彩錦緞的姑娘,而文學評論家乃是善於剪裁式樣的時裝設計師。懂時裝設計者未必會自己去紡織錦緞;但懂紡織錦緞的也未必能動手作時裝的剪裁。

所以批評家是二度創造,是與創作者可以相互觸發各有擅長的藝術成就者。作家期待筆力能扛起龍文之鼎,評論家期待識力能透徹鸞鑑之冰,兩者都需要一犀靈光與雙眸慧彩。所以我對這七篇評散文的論文所給予的知己感受與熱烈回響,就像觀賞了七場縷金流黃各出心裁的時裝秀。

例如東海大學許建崑教授說:「黃永武先生的生命閱歷,確實走到合道與奇趣的境界。」哇,這一語豈啻是尋常捧場的話,言不虛發,根本就直剖我努力了一生而不知其所自何來、將往何去、如夢如詩的心靈世界。

詩的奇趣來自「反常合道」,這話原本是蘇東坡說的,我替東坡作解釋,像「黃葉打人風滿船」,黃葉怎能打人?是反常。但有了勁風,所以黃葉隨風可以刷刷打人,就合道了。落葉打人便成了秋日的奇趣。又像「東風也解留春住,故遣蛛絲網落花」,東風怎能曉解留住春光呢?是反常。但能差遣蛛絲去網住花瓣,就合道了。至於東風是否真能差遣蛛網去挽留落花,那是純屬主觀認定的癡想,因而誕生了惜春的奇趣。

這合道與奇趣與我的生命閱歷有什麼關聯呢?我自己從沒如此想過,經他一點出,我的一生,原來真的就在這句「反常合道生奇趣」的話裡開花結果呢!

我不是敦煌專家,卻著手編《敦煌寶藏》,是反常,別人都替我捏把冷汗,認為最多是剪刀漿糊貼貼而已,哪知道我把數千號難以查明的無名斷卷一齊考出了經名,多少專家耗一生在夢想的事竟實現了,就是合道。煌煌一百四十鉅冊,大功告成在我手上,當然是奇趣一樁。我不善於英文,卻帶著全家到美國康乃爾大學客座一年,是反常,別人怕我會迷路,居然遊?全美名山大川、通都大邑,就是合道。將不可能都變成了可能,又是奇趣一樁。我在成大任文學院長三年,想離職,原任校長堅決不准,但到了八月底,原任校長自己榮昇離職去也,我才有機會脫身,惜時日已晚,安排不及,就在臺北找一所迷你學院任教,我的好友們個個不以為然,認為我不合世情,是反常,當時聽說只有哲人王邦雄教授認為如此安排「其實也不錯」,等到我安心讀書,並努力寫作,發表連連,不安排也可以變成最好的安排,就合道了。在散文界能自闢一條蹊徑,讓哲人沒看走眼,又是奇趣一樁。退休後別人都說「上半輩子如何過,下半輩子就如何活」。而我卻喜愛移民遠遊,別人看追逐離鄉背井的飄泊生涯簡直反常,而我浮海以來,博訪遠諮,恣其心眼,窮其歷覽,令研究寫作的天地無限廣闊,也就合道了。天天起念於亂泉聲裡,寫書於黃葉林間,松風蘿月,又是奇趣一樁。一生千百事,單舉這四例,就證明評論家們的眼光犀利,手工巧縫,確實能將平凡的葛布錦緞,都剪裁出凝花斂黛、彩雲一般的衣裳。

有這「內在」、「外在」的兩種動機,決定寫成這本自我的文心素描,一方面酬答現代文學研究熱潮中的眾多評論家,一方面覺得此生大部分處在事繁任劇的境遇中,如何精進不怠,終生學習,對後學或許有些激勵作用吧?

就在我提筆寫序的當天,北美報紙的頭版刊出一張臺灣婦人騎摩托車的照片,婦人右手抓住龍頭把柄,正按著油門行進,胯前置一小籐椅,椅上的小女孩正伏在媽媽胯間沉睡,婦人只以左手按住女孩的背,母親的左手就是女孩安全裝備的全部。如此景象是亞洲街頭司空見慣的,居然驚動成為北美洲的頭版照片。他們大吃一驚,而我們看他們沒事大驚小怪,這其中就寓有「遠遊讀大書」的一個章節。

這其中寓有珍視生命可貴、珍視孩童權益,這些,可想而知。更深一層看,原來北美洲的人都不以摩托車為謀生的交通工具,工人再窮,上班也用舊汽車,而摩托車都是重型駕照,引擎巨響,以展示其懷念牛仔的狂野,乃屬於生活品質與個性品味的炫耀,皮夾克、皮褲、安全帽,停停當當都是整套的特殊配件,是時髦形象,與臺灣作為實用工具,在認知上落差很大,這層生活背景,也是他們驚訝的由來之一。

我又想起曾讀過大陸的順口溜,其中有一句問加拿大男人,為什麼個個喜歡戴棒球帽?對呀,加拿大人都著迷冰球,沒幾個迷棒球的,但隨手都戴上棒球帽。為什麼?這問題亞洲人是想煞也不得其解的,來此生活久了,我才發現加拿大緯度高,陽光很少在頭頂正上方,秋日陽光與地平線成四十五度角,到了冬季更低斜,只剩三十度角,大部分時間會平射過來傷你的眼睛,必需一出門就戴前沿寬大的帽子,並必備太陽墨鏡。這帽子與墨鏡乃是他們生活實用所必需,和亞洲人視為時髦形象,正好相反。這地球村已將彼此距離縮小至此,旅遊又如此方便,但地域種族之間的相互了解,仍不是走馬看花就可以一清二楚,處處都是「遠遊讀大書」的小章節。

我既然樂意終生學習,又認同遠遊可以讀更加多貌的人生大書,通過閎覽博物,可以擴大關懷,才不至於困窘在狹路上寫陳腐的主題。於是沼沚不夠看,就要訪河海之遠;丘壑不夠看,就要探宇宙之大。天下的新知不盡,生活的美趣無窮,於是我將「好句在天涯」作為本書的書名。

黃永武 寫於中華民國一百年十一月

目次

《好句在天涯》序
1 學文的初衷
2 談談五十歲寫散文的起因
3 觸發寫作的動能
4 給初寫散文者的建議
5 散文的命意與辭采
6 再談命意
7 感動與感悟
8 遠遊讀大書
9 文章要醞釀 文字要精緻
10模仿與特色
11你的小品文和晚明小品有何異同?
12「文以載道」不是令人厭嗎?
13散文中不迴避「掉書袋」,又喜引用詩句,為什麼?
14文學理論有用嗎?
15有人認為你的詩學對創作新詩者未必能「檢驗出實用價值」
16寫作有賴善緣
17你也有散文理論嗎?
18在現代散文創作巔峰期,為何忽然又寫百萬字《黃永武解周易》的古典研究?
19若將《易經》作為「文外學術」,如何有益於寫散文呢?
20現今的文評家及選文者,往往不喜歡散文中帶有學問,為什麼?
21如何從寫學術論文轉變成寫文藝散文?
22你不停地寫作,是否有什麼座右銘在鼓舞著?
23李白杜甫都有夢想,我們也要有
24好句在天涯
附錄 黃永武著作年曆簡表

評論 新增評論

小山 【2012/04/17 發表】
一直很喜歡永武老師的散文,作文一直是我不太擅長的部分,難得永武老師分享了他的寫作經驗,我當然就立刻將書入手了。雖然這本書薄薄的,可是內容豐富,我才知道原來永武老師還對易經很有研究(好佩服)。本來以為寫散文很難,但藉由老師的分享,才知道是自己想得太難,只要將心中所想、能令讀者產生同理心的就是好文章,我覺得我好像也可以寫出好作品呢!謝謝老師出了這麼一本好書喔!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5 102
庫存 > 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