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家書(簡體書)
經營與設計的幸福關係
金融證照【初階外匯人員二合一歷屆試題】(金融考照適用‧收納大量試題‧附贈線上題庫)
宋詩三百首鑒賞辭典(簡體書)
養生從放鬆開始(改版):全球超過百萬人使用的身心解壓寶典(附 放鬆導引QR Code線上音檔)
情緒傷害:讚美藝術篇
化學工程實驗(簡體書)
老師開講:法學緒論
這樣也可以?香蕉皮不只能绊倒人
麗雲老師的寫作思路引導課【3年級】:本書綜整康軒、南一、翰林三大版本寫作題目,進行寫作思路引導和學習設計,適合使用各版本的老師和學生
郵政法規大意(外勤)700題精析

TOP
4
0
紅利積點抵現金,消費購書更貼心
曾國藩家書(簡體書)
滿額折

曾國藩家書(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5 元
定價
:NT$ 210 元
優惠價
8718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5 點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作為中國近代史上地位顯赫而又最有爭議的一位人物,《曾國藩家書》是研究曾國藩其人及這一時期歷史的重要資料。
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定,形式自由,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蘊涵真知良言。盡管曾氏著作流傳下來的很少,但僅一部家書足以體現他的學識造和道德修養,從而使其贏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
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的現代社會里,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值得每個人一讀。
這本《曾國藩家書》由金城出版社出版發行。

名人/編輯推薦

《曾國藩家書》匯集了清朝中興第一名臣曾國藩的人生智慧。該書從曾國藩的家書來體現他做人的方法與技巧,并收錄了他大量的故事,生動地再現了他智慧的一生,展現了他修身、勸學、治家、為政以及人際的主要思想,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曾國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有的學者甚至說,從某種意義上講,曾國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化身。如果說中國文化是一種智謀型文化,那么,儒家智慧正是這種文化中最深刻的一頁。儒家文化可以分為早、中、晚三個發展時期,并有與之相應的三個代表人物,早期為孔子,中期為朱熹,而末期就是曾國藩了。曾國藩繼承了中國以儒學的綱常名教為核心的傳統文化,做到了“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曾國藩完全按照儒學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做人之路,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他恪守“三綱五常”之道,他本身的“以禮自治,以禮治人”,“執兩用中”,“持盈保泰”,“剛柔相濟”,“勤、儉、謹、信”的自我修養,其家訓的“八本”、“八字”、“四條”、“四敗”等等,均反映了曾國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
關于曾國藩的整體評價,論者說,“曾國藩事功之大,譽稱清朝‘中興名臣’,創辦洋務,不愧為洋務派領袖,著作豐富,可當之為學者,研究古文辭,無忝于文人,治軍有方,調配得宜,堪與古代兵家相媲美,擁兵而不自重,善權變而又謙退,足見道德修養功夫之深厚;吏治清廉,教養兼施,鞠躬盡瘁,以身作則,不啻為青天,治家有道,關懷子弟,亦為後人楷模”。
有的學者說:“曾國藩從上奏激怒咸豐帝開始走上歷史舞臺,表現了一顆憂國憂民之心。他鎮壓了太平天國有功也有過。歷史假他之手對南北兩個封建政權進行了選擇。曾國藩發動了洋務運動,使中國歷史運動與世界近代化運動合流,中國歷史由此走上一個新的階段。歷史的步履不管何其艱難,但歷史并不是倒退,而是前進。曾國藩在外事的處理上,表現了能審時度勢應付巨變的才能。他堅持民族正義立場,忍辱負重,力保和局,避免了新的戰禍,使中國有了一個喘息之機,在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里,進行‘圖強求富’的建設。因此,曾國藩雖有一定的歷史罪過,但其歷史地位應劃在近代進步的愛國人物之中,而且,其重要性,在中國近代歷史前60年里幾乎無人可與之相比”。
本書從他的家書來體現他做人的方法與技巧,并收錄了他大量的故事,生動地再現了他智慧的一生,展現了他修身、勸學、治家、為政以及人際的主要思想,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編者

目次

一 修身篇
致九弟·望勿各逞己見/2
曾國藩裁軍避禍/2
致四弟·勸弟須靜養身體/4
曾國藩戒煙的故事/5
稟父母·做事當不茍不懈/6
善于將將而不能將兵的曾國藩/7
稟父母·謹守父親保身之則/9
曾國藩的保身之道/10
致諸弟·明師益友虛心請教/12
善聽人言的曾國藩/14
稟父母·勸弟勿夜郎自大/15
年少失言的曾國藩/16
致諸弟·勸弟謹記進德修業/17
立大志,發奮自強/18
致諸弟·勸弟切勿恃才傲物/20
曾國藩教子/21
致諸弟·勸宜力除牢騷/21
喜得宋版《廣韻》/23
致四弟·不宜露頭角于外/23
本色書生/24
致九弟·勸宜息心忍耐/25
曾國藩紋絲不動的坐相/26
致九弟·勸弟須保護身體/27
時刻掌握自己的命運/28
致九弟·做人須要有恒心/29
曾國藩的個性/30
致九弟·言兇德有二端/32
早年顯達/33
致九弟·愿共鑒誡二弊/35
心誠的曾國藩/35
致九弟·注意平和二字/37
曾國藩的做人之道/38
致九弟四弟·早起乃健身之妙方/39
主張精神修養/39
致九弟·宜平驕矜之氣/41
力戒浮躁之氣/41
致九弟李弟·須戒傲惰二字/42
滿招損,謙受益/43
致四弟·用藥須小心謹慎/44
欲速則不達/45
致四弟·不宜非議譏笑他人/46
曾國藩為國招賢/46
致九弟季弟·做人須清廉謹慎勤勞/47
曾國藩錐勸四弟/48
致九弟季弟·必須自立自強/49
自立立人,自達達人/50
致四弟·與官相見以謙謹為主/51
把握天下大事/52
致九弟·只問積勞不問成名/54
認真檢討每一天/54
致九弟·宜以自養自醫為主/55
曾國藩的三戒/56
致九弟·凡郁怒最易傷人/57
控制自己的情緒/58
致四弟·述養身有五事/59
曾國藩的養生經/60
致九弟·宜自修處求強/61
曾國藩的文人性格/62
致九弟·時刻悔悟大有進益/64
以身作則勤儉節約/65
致九弟·必須逆來順受/66
思想開明注重實際/67
二 勸學篇
稟父母·聞九弟習字長進/70
曾國藩與《二十三史》的故事/70
稟父母·教弟寫字養神/72
曾國藩論書法/72
稟父母·勸兩弟學業宜精/74
經世致用的曾國藩/75
致諸弟·述求學之方法/77
曾國藩為國求《藤峽》/79
致諸弟·讀書宜立志有恒/81
曾國藩與盜賊的故事/82
致諸弟·勉勵自立課程/83
曾國藩與《皇清經解》/85
致諸弟·講讀經史方法/87
曾國藩與《四庫全書》/90
致六弟·述學詩習字之法/91
曾國藩的書友們/92
致諸弟·勸述孝悌之道/94
曾國藩用人/95
致諸弟·溫經更增長見識/96
曾國藩京師購書/97
致諸弟·勿為時文所誤/98
書不離身的曾國藩/99
稟父母·教弟注重看書/102
曾國藩的功高之憂/103
致諸弟·必須立志猛進/104
曾國藩的升遷之路/104
致諸弟·讀書必須有恒心/106
“書癡”曾國藩/107
致諸弟·按月作文寄京/109
孟昭暹妙對曾國藩/110
致諸弟·評文字之優劣/110
左宗棠智對曾國藩/111
致四弟·讀書不可太疏忽/113
“終身大規模”/113
致四弟·宜勸諸侄勤讀書/114
活到老,學到老一/115
致四弟九弟·宜居家時苦學/117
搜集《通鑒紀事本末》/117
致九弟·講求奏議不遲/119
曾國藩直陳時政/119
致四弟九弟·諄囑瑞侄用功/121
巧買《二十一史》/122
致四弟九弟·述為不學有四要事/123
曾國藩妙喻讀書/123
三 治家篇
稟父母·述家和萬事興/126
曾國藩家風及後代/126
稟父母·教弟以和睦為第一/128
不拘一格選人才/129
致諸弟·教弟婚姻大事須謹慎/130
三大標準嚴格要求/132
致諸弟·告誡弟弟要清白做人/133
科舉之路/134
致諸弟·述改建祖屋之意見/136
注重家教勤儉持家/137
諭紀澤·料理喪母之後事離京/138
曾國藩教子的六項內容/141
諭紀澤·攜眷趕緊出京/143
辦事而兼傳教之人/145
諭紀澤·家眷萬不可出京/148
曾紀澤/148
諭紀澤·家眷在京須一切謹慎/150
從失敗中成長/151
致諸弟·勿使子侄驕奢淫佚/152
律己律人的曾國藩/153
致四弟·宜常在家侍候父親/154
只問耕耘/155
致四弟·不宜常常出門/156
志向之敵/156
致九弟·歸家料理祠堂/158
幸運京官/159
致諸弟·宜兄弟和睦又實行勤儉二字/160
手足之情/161
致諸弟·述家庭不可說利害話/162
獨立之志/163
致諸弟·述起屋造祠堂/164
巨蟒轉世之說/165
致四弟·宜以耕讀為本/166
曾國藩的遺囑/167
致諸弟·迎養父母叔父/168
治家以孝/169
致九弟·欣悉家庭和睦/171
和睦才能立業興家/172
致四弟·惜福貴乎勤儉/174
兩種人不能舉薦/174
稟祖父母·述京中窘迫狀/177
曾國藩的簡樸生活/178
四 人際篇
致諸弟·交友拜師宜專一/182
曾國藩聯贈彭玉麟/182
致諸弟·必須親近良友/184
曾國藩拜年/184
稟叔父·不辭勞苦料理朋友的喪事/185
“車笠之交”/186
致諸弟·交友須勤加來往/187
朋友多了路好走/188
致諸弟·切勿占人便宜/191
李鴻章和李元度的不同命運/191
稟父母·述接待朋友之法/193
與同鄉搞好關系/193
致九弟·述挽胡潤帥聯/195
曾國藩的情商/195
致九弟季弟·述有負朋友/197
左宗棠為何跟曾國藩絕交/197
致九弟·催周鳳山速來/199
提拔李鴻章/199
致九弟·交人料理文案/202
曾國藩擇人用人/203
致九弟·愧對江西紳士/204
山東救災/205
致九弟·宜以求才為在事/206
表現欲過強的人,不可久用/207
致九弟·擬保舉李次青/208
大膽提拔部屬/209
致九弟季弟·擬和陳射仙辦大通厘金/211
量人而用不求全責備/211
致九弟·述告辦事好手不多/213
曾國藩幕府的歙縣人/214
致沅弟季弟·隨時推薦出色的人/215
善于用人得中興/216
致九弟季弟·述楊光宗不馴/218
曾國藩棄用之人/218
致沅弟季弟·囑文輔卿二語/220
治軍先治心/221
致九弟·宜多選好替手/222
為什么曾國藩能打敗洪秀全/223
五 為政篇
稟祖父母·述與英國議和/226
曾國藩處置天津教案不力/227
稟父母·述盤查國庫巨案/230
曾國藩發跡/231
稟父母·具折奏請日講/232
大事不放松/233
致諸弟·具奏言兵餉事/235
面對局勢而怦然心動/236
致諸弟·詳述辦理巨盜及
公議糧餉事/238
曾國藩巧接諭旨/239
致九弟季弟·以勤字報君以愛民二字報親/240
曾國藩整頓鹽務/240
致九弟·暫緩祭祀望溪/243
洋務之父/244
致九弟季弟·述籌辦粵省厘金/245
嚴明法紀,以法治吏/245
致九弟·述抽本省之厘稅/247
磨練自己的恒心/247
致九弟·處事修身宜明強/249
推崇“讀書不二”/250
致諸弟·喜述大考升官/251
曾國藩的忠/252
稟祖父母·報告榮升侍講/254
曾國藩的官場應酬/255
稟祖父母·報告考差信/257
善于抓住機會/257
稟祖父母·報告補侍讀/259
巧幫干爹/260
致諸弟·喜述升詹事府
右春坊右庶子/261
曾國藩的四個綽號/262
稟父母·敬請祖父換藍頂/264
與賢人聯姻,自得賢人相助/264
稟父母·報告兩次兼職/267
造就人生大局面/268
稟父母·請勿懸望得差/270
洞悉時局/271
稟父母·賀六弟成就功名/272
戴罪立功/272
稟父母·請敬接誥封軸/275
常存敬畏之心/276
稟父母·謹遵家命一心服官/277
“耕讀”思想/277
致諸弟·述奉旨為較射大臣/280
曾左斷交/281
致諸弟·喜聞九弟得優貢/284
曾國藩第一次見道光帝/285
致九弟·為政切不可疏懶/288
國之藩籬/289
致九弟·述弟為政優于帶兵/290
借勢而起/291
致四弟·述堅守作戰之困難/293
鎮壓起義/293
致九弟·申請辭退一席/295
適時讓權/295
致九弟·述讓紀瑞承蔭/298
以勤報君/299
致九弟·述紀梁宜承蔭/301
曾國藩的識人絕活/301
致九弟·述奏議乃為臣之事/303
淡泊名利/303
致九弟·戰事宜自具奏/304
敢于承擔大的風險/305
致四弟·兄弟同蒙封爵/306
治軍之法/307
致九弟·述治事宜勤軍/308
治軍戒傲/308

書摘/試閱

致九弟·望勿各逞己見
沅弟左右:
此次洋槍合用,前次解去之百支,果合用否?如有不合之處,一一指出。蓋前次以大價買來,若過于吃虧,不能不一一與之申說也。吾固近日辦事名望,關系不淺,以鄂中疑季之言相告,弟則謂我不應述及外間指摘,吾家昆弟過惡,吾有所聞,自當一一告弟,明責婉勸,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豈可秘爾不宣?
鄂之于季,自系有意與之為難,名望所在,是非于是乎出,賞罰于是乎人,即餉之有無,亦于是乎判。
去冬金眉生被數人參劾後,至鈔沒其家,妻孥?中夜露立,此豈有萬分罪惡哉?亦因名望所在,賞罰隨之也。眾口悠悠,初不知其所自起,亦不知其所由止,有才者仇疑謗之無因,因悍然不顧,則謗且日騰。有筏者畏疑謗之無因,而抑然自修,則謗亦日息。吾愿弟弟之抑然,不愿弟等之悍然。弟等敬聽吾言,手足式好,向御外侮;不愿弟等各逞己見于門內,計較其雌雄,反忘外患。
至阿兄忝竊高位,又竊虛名,時時有顛墜之虞。吾通閱古今人物,似此名位權勢,能保全善終者極少。深恐吾全盛之時,不克庇蔭弟等,吾顛墜之際,或致連累弟等。惟于無事時,常以危詞苦語,互相勸誡,庶幾免于大戾耳。
?妻子兒女。
曾國藩裁軍避禍
自古為臣子者立下不世之功,無不為君主所忌。據說在湘軍光復武漢時,咸豐帝一面高興,一面憂慮,說:“想不到曾國藩以一儒生,竟能做一番大事。”當時咸豐帝身邊的一位大臣當即說道:“曾國藩以侍郎開缺,丁憂在籍,與一鄉紳無異,自古英雄起于草莽閶里之間,豈不令人擔憂嗎?”聽了這話,咸豐帝皺緊眉頭,沉思良久,慨然嘆道:“去了半個洪秀全,來了一個曾國藩!”當時洪秀全的太平天國,剛剛開始走下坡路,而曾國藩的聲威,也沒有像攻破天京以後那樣如日中天。看來如果不急流勇退,所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命運,曾國藩是很難避免的。
清軍江南大營被再度摧毀之後,清朝綠營武裝基本垮臺,黃河以南再沒有什么軍事力量足以與太平軍抗衡,因而不得不任命曾國藩為兩江總督,依靠他鎮壓太平天國革命。那拉氏上臺之後,又采取更加靈活的政策,讓他督辦四省軍務,身負昔日五位欽差大臣的職權,其目的不過是為了調動他的積極性,事權歸一,易于成功。
但是,自從進軍雨花臺以來,曾國藩兄弟迅速擴軍,曾國荃所統由2萬余人增至5萬人,曾國藩指揮的部隊由幾萬人擴大為12萬人,除贛、皖厘金和數省協餉外,增辟粵厘和湖南東征厘金,這就使清政府不能不漸生疑懼,感到這對它是一種潛在威脅。清政府的這種感覺與日俱增,隱隱感到自己的最大威脅已不再是行將失敗的太平天國,而是手握重兵、廣攬利權的曾國藩了。
清政府知道,雖然湘軍總數有30萬人,僅曾國藩直接指揮的部隊就有12萬人,但內部派系復雜,各樹一幟,他的嫡系部隊亦不過只有曾國荃的5萬之眾。所以,清政府就采取了兩方面的措施:一方面迅速提拔和積極扶植曾國藩部下的湘軍將領,使之與曾國藩地位相近,感情疏遠,漸漸打破其從屬關系。另一方面,打壓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
曾國荃攻陷天京後,當天夜里就上奏報捷,滿心以為會受幾句贊揚,不料又挨當頭一棒。上諭指責曾國荃破城之日晚間,不應立即返回雨花臺大營,以致讓千余太平軍突圍,語氣相當嚴厲。
數日之後,清政府又追查天京金銀下落,令曾國藩迅速查清,報明戶部,以備撥用。尤其嚴重的是,上諭中直接點了曾國荃的名,對他提出嚴重警告。上諭說:“曾國藩以儒臣從戎,歷年最久,戰功最多,自能慎終如始,永保勛名。惟所部諸將,自曾國荃以下,均應由該大臣隨時申儆,勿使驟勝而驕,庶可長承恩眷。”
曾國藩具有豐富的政治經驗和歷史知識,熟悉歷代掌故,當然能品出這些話的味道,掂出它的分量。何況,曾國荃確實非常驕傲,以為攻陷天京全是他一人的功勞。後來曾國藩對趙烈文說:“沅浦之攻金陵,幸而成功,皆歸功于己。余常言:‘汝雖才能,亦須讓一半與天。’彼恒不謂然。”因而,攻陷天京前後,就成為曾國藩思想上最緊張的時期。他心里很明白,如何處理好同清政府的關系,已成為能否保持其權力和地位的關鍵,而正確認識并擺脫自己目前的這種政治處境,則是他面臨的迫切問題。
于是曾國藩在削平太平天國之亂,湘軍聲威達于極盛之時,毅然奏請裁湘軍歸鄉里,明白表示無挾軍權以自重的態度。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攻下南京,取得勝利,七月初旬開始裁兵,一月之間,首先裁去2.5萬人,隨後也略有裁遣,人說招兵容易裁兵難,以曾國藩看來,因為事事有計劃、有準備,也就變成招兵容易裁兵更容易了。 曾國藩說:“處大位大權而兼享大名,自古有幾人能善其末路者?”這確實是帝王專制時代的殘酷現實。所以曾國藩大刀闊斧裁撤湘軍,這是消除朝廷疑忌的一種手段。
P2-4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