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領取雙11折扣優惠
空凍:空間的生與死
滿額折

空凍:空間的生與死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80 元
優惠價
95361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心理需要地理的歸屬,這是現代人普遍疏離的解藥。房地產商把家或塑造家的方式行銷給我們,政客與藝術家哀悼家的消失,又努力地創造新的地方。只有我們要直到失去,才會驚覺那曾經擁有的樂園,早已被都更之名所剷平,取而代之的是,垂直的貧民窟與同形的購物中心。現代世界如果叫作速度和方位,時空壓縮讓人從起點直接進入終點,讓人無所不在卻又不在,它讓地方膚淺,它讓空間擬真。全球化進一步催化了符號化,它讓人從任何地方出發,卻又不通往任何地方。我們的世界正被無地方化(placeless)和非地方化(nonplace),前者讓人對於自我的完整體認存疑,後者讓人扮演安適其位的外來者。兩者的驚悚提問經常是,我們迷路了嗎?資本家始終貼心的安撫,放心還有這裡!消費地景奇觀總是展示它那與生俱來的令人失憶,任何人只要經過那裡,都會遺忘自己的美好曾經!

作者簡介

邱詠婷
重回臺大,讓我反思了自己的學術生命。「空間」,它花了我在柏克萊大學的所有時間在理解,從如何製作(making)一扇窗開始,日式窗shoji的90x90開口,最美的視野才是她的潛臺詞。從一扇窗、評圖、教學甚至迷戀於熬夜,因為好奇讓我誤闖了亞歷山大博班理論課,Wholeness提醒了我「建築可以有感覺?」(Can architecture have feeling?)從二個小時的提問,到用盡了各種方式,一路從學士碩士建築景觀都市計畫到博士城鄉,從美國加拿大歐洲最後回到了臺灣,學術探索從文化研究到社會學,批判的問,詩意的尋。柯比意本來說建築可以解決城市問題,段義夫不談space談place,而夏鑄九說space只是tectonic,列夫符爾說,我們要的是spaces的空間生產,Taufuri說,那是意識型態!於是我選擇遺忘建築設計,怡情於古蹟想像於社區,最終尋解的仍是空間:他的不在與我的不再,而所有的空洞沒有終結,分秒同步進行。《空凍》揭示的「空間」,不是space也非place,如同已消逝的舟山路海外會之於我,與當年口試的我及老師們的問題意識與坐在階梯上的聆聽,是當下未曾遺忘的所有影像、黑白裙與馬尾,是一種更高階命定的空間幻影(no-thingness or spatial silhouette)。
現職/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所專任副教授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哲學博士、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 環境設計學院學士及建築專業碩士March
經歷/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專任助理教授、臺北醫學大學通識兼任助理教授、中原大學景觀設計學系專兼任助理教授、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建築環境設計中心研究員與課程助教

目次

目錄
推薦序一 全球都市轉化下建構都會特質的空間與社會計畫
推薦序二 令人倒吸一口冷氣的空凍
緒論 空間的不在與不再
第一篇 空洞:消費地景
第一章 天空之城Inside Out
第二章 奢華空間Outside In
第二篇 空動:欲望地景
第三章 廢墟了的城City in Ruining
第四章 空動了的家Homing City
第三篇 空凍:鄉愁地景
第五章 鄉愁的價格Price of the Place
第六章 倫巴的想像Any Where延伸閱讀

書摘/試閱

第一篇 空洞:消費地景

第一篇 空洞:消費地景

第一章 天空之城Inside Out

柯比意的未來之城
是想解決都市化問題的現代建築美麗異想
但卻反覆呈現於臺北各大街角的人力看板
無比無奈愁苦的臉龐
投射出未來進步的符號圖像
在人山人海的亞洲都市
柯比意的魔咒沒有消失
電腦科技給予更大的反撲與統整的高樓機制
對抗不了天災卻抵擋了所有城市發想
天際線無限上綱
臺北擴大成為真正的大都會
只等待政治版圖婚禮結盟
只等待臺北變好看的把戲
只等待古蹟換成容積
空間真的是可以飛翔不只交換也
不只替代
此時都是比實力比想像
建築師退守成為樣品屋的類藝術家
室內成為全球化精品品牌的後殖民地
拼貼出的赫然是一場場的超真實幻覺
私領域是消費者買單的家
公領域是市民買單的未來
底線是法與罰
所有的新世界已在雲端
臺北土地空間都已定案
以億起跳的虛幻公共
以及深在雲中不知處的我們

Have you been Taipied?
圖騰是一種以時間—空間影像紀錄城市的方式,是一種印記,符號成為一個城市印記在時間軸上的美麗符碼,她是一個有畫面的城市論述。個人的印章代表的是自己,而城市的圖騰必須藉由一連串集體認同的過程,使得成為人們對於臺北在某特定時空的印記。而屬於臺北建築圖騰的印記是:七○年代的國父紀念館代表的是中國現代化的威權;八○年代臺北火車站是城鄉記憶的節點;九○年代誠品代表雅痞品味文化生活型態;而千禧年後的一○一表徵了全球化品牌消費社會的來臨。在歷經時空轉化而被生產出的單一建築物,是全球化政治經濟社會情勢下的結果,由不得人,卻也是故事。看到的是世界第一,體驗的是現代性經驗,而俯視的是離自己仍太近,卻仍視而不見的,臺北真實。而臺北,拜地方企業認養,與政府的通力合作,已喬裝易容成柯比意式(Le Corbusier)的未來世界天空之城。而人們終究是健忘的,到了最後,一切都將成為星期六下午的一場都市悠閒漫遊,太悲傷或太樂觀的,都無法成為一個可被多方解讀的符碼,日常生活是過濾器而我們卻又想聽的單線故事。圖騰作為擬像物是又存在又不存在,是物質,卻又是意象(images),是符號。然而,符號化了當然就是意識型態。它可以是偷渡,可以是偽裝,也可以是掩飾——用以偷渡空間想法,表象化論述觀點,看似與作者無關,卻賦予閱讀者權利。而有權利的閱讀者所訴說的故事,通常只願意講童話故事,因為圖騰的意象,必須是易懂與一目了然;必須是脫離現狀,而帶著美式迪士尼夢想的。人的夢想通常都不能太複雜,「Just do it!」、「Impossible is nothing」,說話的時候,一個個logo就出現了,心中又有了無名的力量,這即是全球化了的臺北(Taipieied),在圖騰濾紙下的生活。

Global Logo:一○一
一○一不只是一棟建築地標,它是全球化,消費,地方企業國際化的化身符碼—象徵臺北第一的符碼,即使這個符碼時時被威脅著即將被超越,一○一是曾經入賽的歷程?還是無可避免的落後宿命?一○一是一組號碼,一個馬克杯,一個世界第一高樓與一個觀光景點,城市人的一個眼光。支撐的是全球化品牌的logo,它與前一個世代的圖騰不同,除了空間的臺北在地性,如果你無法掌握全球脈動,似乎無法進入並停留。理解此一符碼不僅是一個無法抗拒的認同過程,而且是一個現代性教化的過程。受教的,才可能搭得上全球化消費時代的列車。一○一指標性地集結了所有全球化時尚品牌,卻是如假包換的在地建築。出現在新年、國慶慶典、T-shirt、馬克杯、碗盤。如點亮活動,世界看到了一○一,似乎就看見了臺北。圖騰用影像說故事的功能,是迂迴的建構與解構的神話。通常要建構一個可遠觀,可碰觸,可理性,可感覺的城市存在感,工具仍是資本,前者可以是你在乎的那場旅行作為概念,而後者就是流行文化慣用的手法,只是比較不赤裸裸,血淋淋。她可以如LV一樣有可愛版、成熟版與都會版,端看你的屬性是什麼,但一樣要消費才能擁有。要成為Logo有幾個要點,不是在家畫張符,貼個海報就行;除了要講故事,重複性要夠,複製性要高,要能是Yahoo!的關鍵字(Keyword),要簡單易記!阿公、阿婆、小朋友都能朗朗上口,城市在經過媒體、日常生活後成為標記。然而,這土法練鋼的過程創造的又是什麼樣的神話?需要的是時間?還是空間與人的集體體驗?

Inside The Box
當我們變成能夠在一小時內可以逛完都市的時候,正是一種生活型態的具體化。台臺北複製的街道生活是個「淨化」的街道風格(Street Style),它是中產階級的遊蕩者(Flaneur)所嚮往的生活舞台臺,一種觀看與被觀看的生存之道。西方的街名,影星的街名……對全球化的想像為市民建造一個彷彿在國外「中產階級式」的新場域,購物中心的小店成為國際品牌進駐的地點,街道上的任何人事物都可以自由的被凝視;消費者被凝視,服務者被窺視,卻也是公開透明而有禮的被監視。映入眼簾的盡是消費的歡愉、親切而周到的服務,社會普遍的價值認知在此「淨化」的購物空間內被整合。在其中進行消費,讓你錯亂自己已經晉升為中產階級,就算可以不購買但要學會控制慾欲望,因為這是一個任何人都幾乎擁有一只會花掉你一個月薪水的包包也不意外的世界。這樣一個擬像的城市,每一個人都會覺得自己是中產階級,但是真正的中產階級卻是經由馴服(docification)與被教育的過程,在看似免費的開放空間中,在看似最自由的類城市中,失聲或忘記發聲。走在類街道,自由自在為什麼是件遙遠的事?而那玻璃門非但沒有增加透明度,卻是比石牆還重的隔絕,而隔絕的又豈只是空間間距?遠觀是台臺北的城市奇觀Mall在台臺北不僅扮演了象徵台臺北的角色,也代表了實質的經濟效益,作為奇觀的價值--遠觀。
台臺北一○一與美麗華摩天輪,兩座購物中心的高度與建築物本身的設計並不具備太大的功能性,卻造就了購物中心實質消費指標性的使用率。EIFFEL鐵塔也是巴黎指標性的符號之一;每一天我們幾乎都會在不同的時段,看到這些指標性建築物的不同角度,於是建築成為夢想與功能的體現者。以城市的觀點來看,兩個地標都有著現代計畫的影子:皆企圖以超大的計畫打造超乎想像的空間。這種獨一無二的空間企圖成功地與台臺北的象徵及代名詞畫上等號,又其實是顯現了我們是在怎麼樣的一個歷史斷層的城市?是旅客對台臺北的凝視,而參與其中的我們也成了旅客?對全球化的想像為市民建造一個「中產階級式」的新場域,購物中心中的小店成為國際品牌進駐的地點,街道上的任何人事物都可以自由的被凝視;消費者被凝視,服務者被凝視,似是一切公開而透明。映入眼簾的盡是消費的歡愉、親切而週到的服務,社會普遍的價值認知在此「淨化」的購物空間內被消費。在其中進行消費,讓你錯亂自己已經是中產階級了,即使不購買也要學會控制慾望,因為這是一個包包便會花掉你一個月的薪水也不意外的世界。這樣一個充滿符號,象徵,與誘惑的城市,每一個人都是中產階級,但是真正的中產階級卻經由馴服與被教育的過程,在免費的開放空間中,在最自由的類城市中,無聲。(此段文字和前面重覆了 )回到真實的城市漫遊,會發覺每一個新建築就像購物中心中的Boutique;於是,在空間生產的層次中,台臺北作為一個中產階級的城市,中產階級本身卻在其中迷失與失聲。就像流行產業的快速更疊,擁有名牌,趨附流行,人人皆可搖身一變為時尚名媛,而那名牌包包就如同台臺北一○一本身,近在眼前的熟悉卻又遙不可及的陌生。我們將城市的改變交給了看不見的資本家,在這個城市中成了不聞不問,只有接受(即使是不平等的待遇)沒有反抗的匿名消費者。行走在自己的城市,感覺愈來愈陌生,甚至在回家的路上;這樣的經驗或許是新鮮的,但是失去的是集體力量,找不回的是集體記憶。將消費空間作為場域是無法想像其生產過程的,只能透過感受消費過程中的短暫歡愉與刷卡自由,而賦予空間經驗。我們不僅被動而且需要奇觀,漠然無聲。於是,只有回到生產過程,關注整個都市空間生產過程,才能理解這不斷進步,充滿第一與第二世界奇觀的台臺北中,誰參與了城市的空間生產?參與其中的人又創造了什麼?生產了什麼?其產物又如何能代表台臺北?想樣中的台臺北,是否會因為不夠大、不夠高而不被接受?觀察影像中的台臺北,探討台臺北作為一件作品掩蓋抑或彰顯了什麼?我們所經驗的都市空間難道只是一座為了得獎而建造的冠軍作品?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5 361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