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提醒您!您有折價券未完成領取,請盡速登入以保存至您的帳號。
教室外的五堂藝術課
滿額折

教室外的五堂藝術課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20 元
優惠價
90288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看懂藝術,
從對「光」與「物」的感動開始!

東京藝術大學教授布施英利的大眾藝術講堂,
五堂「戶外實習」搭配五堂「美學講座」,
讓你從親身體會,到藝術理論,一次融會貫通!

藝術是對已知事物的拆解、描繪、反抗或挑戰,
但一切事物皆從大自然中發生,
所以親近藝術、看懂藝術,就要從觀察自然入手。
教室外的五堂藝術課要你拋開厚重的藝術理論。
走出教室、走進大自然,面對「光」與「物」與「變化」,
具體磨練你對藝術的感受力。

․你知道嗎?
印象─莫內〈麥稈堆〉中,溫暖、朦朧的色塊,描繪的是夕陽在物體上折射出來的光
透視─達文西〈最後的晚餐〉中,大小、遠近、高低的構圖是模仿森林中樹木的排列規則
變形─畢卡索〈亞維儂的少女〉,是拆解自然界中人體的結構重新予以組合
寫實─霍爾班〈墓中的基督〉,以屍體僵硬平躺的姿勢,凸顯與生命應有直立姿態的反差
當代─蔡國強的火藥藝術,是在對時間與空間的思考中,傳達出「動」的美感
光、空間、動態、形狀與顏色、生命,五個觀察重點,
讓你對美的感受力,瞬間和別人不一樣!

本書特色:
․「戶外實習」+「美學講座」,最完整的藝術課程設計
․從「光線」、「動態」到「生命」,最重要的美學觀察角度一次搜羅
․從新手入門到藝術進階愛好者,都應該反覆練習的「美學基礎」教育

【推薦人】 建築、美學大師漢寶德專文推薦!

作者簡介

布施英利(Fuse Hideto)

生於1960年,1984年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美術學系。1989年修完東京藝術大學研究所˙博士課程(藝術學),為學術博士。研究所期間主攻達文西,對達文西師法自然的繪畫理論頗有心得,在學中即與當時的東大教授˙知名的腦科學專家養老孟司出版共同著作兩本,之後著作超過二十本。
1990年到94年擔任東京大學醫學部解剖學助理,他的作品從美術評論到科學論述、小說,涵蓋範圍很廣。現為東京藝術大學教授,也是日本最重量級的藝用解剖學者。
著作有《不要畫筆的繪畫教室》《腦中的美術館》《去探索屍體!》《美術館有腦》《兔子》等等。

譯者簡介
呂雅昕

台灣台北市人,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美勞教育碩士,日本九州藝術工科大學藝術工學碩士,現為專職日文翻譯,並從事藝術文化相關方面研究。

名人/編輯推薦

自然是通向美感的捷徑 世界宗教博物館榮譽館長 漢寶德
學美術要從何開始?一般人一定會說自拿筆開始。我們自小時候,老師給我們第一枝筆,讓我們在紙上塗鴉,開始了邁向藝術創作的第一步。因此,我們都認定學習美術自然要從學習繪畫著手。可是有一位日本的作者卻告訴我們,大自然才是「美」的老師。
這是從美的根源講的。
美從那裡來呢?我們學習美術又為了什麼呢?很少人去想這些問題。「美術」只是自小學始不得不學的一門課而已!學了如何?不學又如何?大家都沒有想過。當然了,有極少數的孩子會成為藝術家,我們會說他們有美術天才,靠畫畫為生。我們一般人呢?好像只是玩塗鴉而已。其實在教育家設計這些課程的時候,心目中希望通過美術的課程,使我們學著為美所吸引、感動,並逐漸培養成愛美的心靈。至於以後會不會成為畫家是其次的問題。
也就是這位名為布施英利的作者所說的,「磨練你對於美的感受力。」
可是磨練美感不是應該常到美術館去嗎?這就要深思了!我們常常把磨練美感與學習美術混為一談,學校的老師也大多弄不清楚呢!到美術館學習美術是磨練美感的手段之一,並不是唯一的方法,甚至也不是最好的方法。布施英利告訴我們要強化美感最好要向大自然學習。
他的話對不對呢?答案是非常正確,因為美是從大自然來的。美感之產生有兩個條件,其一是發自內心的需求,其二是環境中美的事物,這兩者都來自大自然。對美的感受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裝備,外在世界的美則存在於大自然賜予我們的生存環境中。我們磨練這套感受的裝備,使它更加銳敏,最好的辦法就是多接觸自然,體察美的存在,接受大自然中美的感動。
藝術家的創造不過是以他們銳敏的感受,把美呈現出來而已,所以要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與訓練其他求生能力一樣,確實是要走進大自然去。今天的人類比起我們的祖先幸運得多了,我們不再需要與大自然抗爭,而且多了些觀察、欣賞自然的配備。所以本書的作者建議大家不但要常出去跑跑,而且要帶望遠鏡,穿著便於走路的鞋子,以便輕鬆愉快又方便的觀察自然。另一個建議是帶相機出門。我們攝影時,就是扮演了藝術家的角色,以鏡頭捕捉自然的美感。
我們必須有自信,愛美是我們的天性,對美的感受是我們的本能。因此拿起照相機,人人都是藝術家。我們都能判斷照片的美醜。我們從大自然的千變萬化中捕捉到美,會因為要去捕捉,要去尋覓,才使我們內心的裝備更容易受到感動。美是精神的饗宴。
這本書幫助我們了解由大自然通向藝術之美的途徑。文明把人類引進美的心靈世界中,使用的工具是藝術。但要了解藝術、享受藝術的捷徑是走回自然。在業已都市化的今天,這也許是日本文化所給我們的最寶貴的啟示。

向「自然」學習美
培養美感,必須向「自然」學習,這就是本書想要傳遞的訊息。
要怎樣才能畫出好的作品?要如何在美術館,學習到名畫中的精髓?要如何磨練自己?
在這本書中,提供了一些方法。
要怎麼做呢?一言以蔽之,就是「出去玩」。不是去美術館或畫室,而是到戶外去。在戶外觀察各式各樣的東西,並且來個深呼吸。
這麼做,就可以磨練你對於美的感受力。
不過,出去玩的時候,到底該做什麼才好呢?這本書就是為了要引領大家而出現的。
這本書裡面總共有五門課程,並且提供相應的五項實習單元。請隨著書中的說明到戶外去體會大自然,可別光看書而不行動。
但是,去戶外而不是去美術館或畫室?光是接觸自然,真的有用嗎?說不定有人是會覺得不習慣。
的確,所謂的藝術,是從人的「內心」中感受到的或是表現出的美。也就是說,藝術是從人工的世界中誕生,與自然這種外在的環境是處於完全對立的狀態。
那為什麼要到大自然之中去呢?
要說到底是為什麼?也沒有特別的原因,但這是個事實。當然,還是有我的理由的。如果在書的開頭不馬上說明原因,也說不過去。
因此,我來舉一個我親身體驗的例子。
這件事是發生在我從海邊潛水回來的路上。那天我到伊豆半島附近的海域去潛水,地點約在東京西邊的一百公里處,離都市並不遠,不過仍保存著不可思議的自然景觀。
站在海邊,眺望閃耀著銀色光芒的海面,是很單調的。我背著潛水器材,坐到船上。船從港口出發,沿著海岸線航行了數分鐘。開始看到較為晦暗的海色。
坐在停下來的船邊,戴上潛水鏡,把呼吸管前端的調節器塞到嘴裡,背倒向海中,啪地與水產生衝撞,身體瞬間沉入海裡,又立即輕輕地浮起來。濺起的水花與泡沫,都盡收眼底。
接下來,在確認四周的安全之後,潛入海中;猶如飛向空中一般,身體從容地往下沉。
在海水中,可以看到晦暗的海色變藍。這種藍不是熱帶海中明亮的藍色,而是猶如秋天的天空般淡淡的水色。所有的風景都染上了這種色彩。
如果浸泡在海水裡,從水中觀察,所有的東西都隱約帶著藍色。自己的內心也猶如染上了藍色──寂靜的藍。

這種在潛水時,躍入海中的瞬間出現的心境變化,非常吸引著我。
但是海中的顏色並不止是藍色。伊豆的海中,有一種叫做軟珊瑚的珊瑚「茂密」地生長著。雖然實際上是動物,但是看起來完全不會動,像是植物一般。紅色、黃色、紫色、綠色,各種原色都可以在這裡找到。這不是地上的草原,而是海中的花園。而這裡的魚類,猶如蝴蝶或小鳥般飛舞者。
我感到從自己的內臟中,傳來一陣舒適的酥麻。
在潛水活動結束之後,我帶著海中的感受回到陸地上。有種泡過溫泉之後的心情,洋溢著暖暖的幸福感。
遇見梵谷的圖畫,是在這樣的潛水歸途上。
我坐上車開回家。途中,在高速公路的服務區稍事休息。因為肚子空空,所以買了烏龍麵正準備開始吃。
梵谷的畫,就是掛在那間餐廳的牆壁上。
當然,真正的梵谷作品,是不可能掛在服務區裡面。我看到的是上面印著梵谷畫作的大海報。
在眼光瞥向海報的瞬間,我非常的驚訝。
梵谷描繪的是鄉村的風光。並不是什麼特別的內容。因為是印成海報,所以質感很薄弱,而且印刷的也不是非常好。
但是當我看到這張海報時,我被所謂「藝術」的強大力量給徹底擊倒了。
那不是「畫」,看起來簡直像是生物一般。蠢蠢欲動、旋轉著發出光輝。
這是什麼?!
我以前當然看過很多梵谷的作品,日本每次辦梵谷的展覽都會去參觀。連位於他的祖國──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梵谷美術館,都去了不只一次。
當然,每次看展覽的時候,都學到了不少東西。但是這次在潛水之後,在高速公路休息站看到的海報,跟以前看到的畫作,受到的衝擊完全不一樣。
也許就是因為不是在氣氛嚴肅的美術館,才受到這樣的觸發。我在完全沒有心理準備的日常狀態下,忽然就輕輕鬆鬆地進入了梵谷的世界。猶如在日常生活的縫隙中,忽然浮現出一張臉一般。
在那裡,「有」著畫家的呼吸、視線與他的心情。
為什麼一張印刷出來的海報,能如此鮮明地看到這些呢。我自己也覺得很不可思議。以往我一直想要接近卻無法接近的藝術的本質,忽然就這樣活生生地,從那兒跳了出來。
我知道這是為什麼。這是因為「海」的緣故。我剛剛在海中潛水時,讓感受的能力變得更加敏銳,而讓我能察覺到這張畫的美。
梵谷的畫與海洋是完全不同的世界。我的意思並不是指他不畫海,而是說,我在海中所見到的景象,與梵谷畫中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樣的。
所謂的畫,並不是在模仿自然。但是要知道什麼是「不是模仿自然」,就必須先知道「自然」到底是什麼。
因為我當時剛從海裡上來,所謂的自然的美,還在我身體的細胞中熱騰騰地呼吸著。
就是由於感受力在經過自然的刺激之後,變得更加敏銳,所以才「看見了」梵谷的這張畫。
最棒的美感的教師,就是「自然」。要進入自然的深處,在那裡深呼吸,與自然的韻律合而為一。
在那裡,藝術就會像我們顯現出它的本來面貌。
畫家只要畫得出「這個」就夠了。而看畫的人,只要能從美術館、畫冊、甚至是海報等複製品中,看到「這個」,也就夠了。
所以,請到大自然之中去吧。
這本書中,為了要讓人知道如何畫圖,如何創造雕刻、照片、影片與建築等藝術,以及要如何鑑賞這些藝術,會告訴你如何進入自然。
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自然主義者(naturalist)、戶外活動愛好者、以及生物學者等等與自然十分親近的人。這本書在「可及範圍」內,也與這些人的目標是相同的。追尋自然的真理,以及其背後所呈現的宇宙法則。這就是終極的目標。
但是,我想像中的讀者,並不分職業或業餘,而是所有與藝術相關的人。無論是小學生、國中生、高中生、藝術科系的大學生、畫家、設計師、把畫圖當興趣的人、想要成為畫家的人,甚至是在其他領域、但是喜愛藝術的人,都可以來看這本書。
愛好自然的人與愛好藝術的人,無論是思考方式、個人的偏好、或是追求的目標都不一樣。而在這裡,會將所有的內容基調,設定在「藝術」的基礎上進行。
所以,以下的內容,如果拿戶外生活相關書籍或雜誌的標準來看,只寫了一些基本常識。但是因為這本書,並不是單純寫給喜歡戶外活動的人看的,而是希望能為那些一直在學習藝術,但是對於戶外活動完全不了解,又不好意思開口問的人,提供最佳的入門捷徑。
而且,我也不希望這本書只是入門書而已。「藝術之道,是由自然開始,以自然結束」。在這裡沒有入門者也沒有專家。所有人都必須向自然學習。
來吧!「教室外的五堂藝術課」的學習開始了!

目次

推薦序 自然是通向美感的捷徑
作者序 向「自然」學習美
第1課 光
戶外實習1 到「戶外」去
1光的觀察
2朝陽
3日光與影子
4夕照
5夜空
6雙筒望遠鏡與天體望遠鏡
美學講座1 光的美學
1光之力
2光、眼與腦
3會發光的光之美
4反射出的光之美
5黑暗之美
6極致的光
7描繪光線
第2課 空間
戶外實習2 在「森林」中健行
1健行的準備工作
2帶著速寫用具與相機出門
3要去哪裡的森林呢?
4森林的空間構成
5透視法的空間
6從各種不同的視點來觀察
7到屋久島旅行
美學講座2 透視法與空間感
1透視法的美學
2捲動的感覺
3見樹不見林
4所謂的挺直站立
5人造森林
6沒有空間的世界
第3課 動
戶外實習3 到「海」中浮潛
1在海邊漫步
2沙灘與防波堤
3岩岸
4用箱型眼鏡來觀察
5浮潛!
6高手就來潛水吧!
7想要仔細觀察,就到水族館去
8採集與飼養
9我專屬的小水族館
10動的世界
美學講座3 動的美學
1腦中的「動」
2「動」的美學
3動的藝術
4時間啊!請停止吧!
第4課 形與色
戶外實習4 「露營」去
1住在野外
2準備露營的用具
3紮營
4採集
5觀察
6營火的樂趣
美學講座4 造型學與色彩學
1瞬間的色彩
2色彩的理論
3三角形的構圖
4重組
5變形
第5課 生命
戶外實習5 「撿屍體」
1撿屍體
2解剖
3讓它腐爛
4製作骨骼標本
5到屍體的美術館去
美學講座5 死亡美術館
1橫躺的屍體
2義大利的解剖劇場
3最偉大的美術,就是死亡的美術
4描繪殺人
5「悲傷」的造型
6屍體不是「東西」
7鬼故事
8屍體與「搞笑」
最後一課 參觀美術館的方法
1到美術館去
2欣賞原作
3參觀美術館的方法
4拜訪某個美術館
5我的美術遊記
跋 走向自然深處
圖片一覽與索引

書摘/試閱

第1課 光(摘綠)

【戶外實習1──到「戶外」去】

1.光的觀察
前往美術的道路,
是由光開始,也由光結束。

首先,讓我們一起到戶外去。只要離開家門,就可以接觸到自然。

但是,自然到底在哪兒呢?

也許有人會抱持著這樣的疑問。

有些人是住在市中心的住宅區,所以的確會覺得,附近完全沒有自然景觀。

但是,自然就在你身邊。

並不是只有碧藍的海洋或深邃的森林才是自然。自然存在於所有觸手可及的地方,像陽光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就讓我們從與陽光的接觸開始吧。

請用眼睛、臉、全身,來感受這種人工無法製造,真正由大自然發出的光。已經看見了些什麼吧?只要注意到這樣的光,世界就立刻變得不一樣。

光也有各種不同的亮度。在陽光下,即使是在影子裡都可以找到反射光,是一種晃動著的光影。

光也會隨著時間改變。

拿著鉛筆與素描簿到戶外去,看見自己喜歡的光,就把它畫下來吧。

有光的地方一定會有影,讓我們來嘗試描繪這些影子。

你以前有畫過速寫嗎?是不是從學校畢業之後,就連一次都沒畫過呢?不過,單單是拿著鉛筆,眺望著光與影,並把它們畫下來,就已經很新鮮而有趣了,不是嗎?

也許你是藝術科系的學生,或是職業畫家和設計師,所以你會覺得,你已經不需要這種基礎練習了。但是,自然「深奧」的程度,其實超乎人類的想像。無論你已經達到什麼樣的境界,對於自然的探索仍然永無止境。也就是說,不可能從自然的課程中畢業。

這裡,我們回到原點,接觸最基本的視覺要素「光」。從太陽中窺探存在於彼方的宇宙真理。

前往美術的道路,是由光開始,也由光結束。我是這麼認為的。


2.朝陽
日出是一天的開始,是新世紀的開始。
日出與「光」有直接關聯,所以向大自然學習的第一課就是光。

無論是什麼地方,都有光的存在。因為到處都可以看到光,大家都覺得理所當然,所以就很少去注意它存在的形式。

所以,就先從「有光」,或是能看見「光出現了」的瞬間,來開始研究。

光會從黑暗中出現。如果想看這種非常戲劇化的景象,最好的方法就是去看日出。

無論住在什麼地方都一定會有日出。雖然自己家的東邊是鄰居的房子,無法看見從地平線上冒出的太陽,但是仍然可以看到太陽從鄰居屋頂的邊緣開始閃耀。黑暗的夜空變成青色,可以隱約辨識出屋簷的黑色剪影。天空逐漸變亮,顏色也從青色,轉變成朝陽的橘色,然後再變成藍色的天空。

即使純粹只看著這樣的景色,也絕不會令人感到厭倦。光的世界,比任何偉大的電影更加地戲劇化與美麗。

讓我們試著描繪這些光線與色彩的變化。不論是用色鉛筆、水彩,或是任何其他畫具都可以。在描繪的過程中,會比只用眼睛觀看,得到更多的樂趣。

因為在「描繪」的時候,需要更仔細地觀察。並且藉由速寫的動作,讓觀看不再是茫然地眺望,而是提高自己的感受力的靈敏度,去確實地捕捉清晨天空中一瞬間的變化。

請一定要找個機會,去確實地面對天空與「光」。

不過,雖然我好像講得很了不起,其實我自己也很少早起,很難為了欣賞朝陽而一大早爬起來。但是在一些特別的日子,譬如說為了看元旦的日出,還是會努力早起。建議大家,可以藉著這樣的機會來「入門」。

順便來說說我個人的經驗。

二○○一年一月一日,也就是揭開二十一世紀序幕的那一天,我在離家不遠的真鶴半島欣賞日出。這個半島的尖端有一個以各種仙人掌為主題的植物園,園內的庭院可欣賞海景,因此在元旦的清晨有販售臨時入場券,特別開放給一般民眾進入。

我和家人在門口買了門票,在尚未天亮的植物園中快步向前,進入離半島尖端最近的庭院。已經有許多人一家家或一對對來到此地,讓庭院顯得相當擁擠。

海面上名為三尖石的三塊岩礁躍然而出。太陽將從岩礁那頭的海平面升起,天上的雲層很厚,不知道是否真的能看到日出,令人惴惴不安。

終於,海平面上的某一點閃耀出金色的光芒。剛好那附近的雲層也散開了。接下來的瞬間,日出是一天的開始,是新世紀的開始。日出與「光」有直接關聯,所以向大自然學習的第一課就是光。

天空的一角開始發亮,太陽探出頭來。周圍湧起了歡呼聲。只有在這一刻,太陽能像大明星一般,接受許多人的注目禮。雖然朝陽每天都在人們沒注意的地方,悄悄地探出頭來,但是新世紀的日出還是別具意義。我自己也覺得,與其說是在觀賞日出這樣的自然現象,不如說像是在演唱會之類的地方,看到具有魔力的歌星在舞臺上出現。

光,真的充滿了戲劇性。

我也曾在杳無人跡的海岸觀賞過日出。因為我平常都在睡懶覺,所以大多是在旅行的時候,才會出現這種機會。

在夏威夷旅行時看到的日出,至今仍令我難以忘懷。我當時住在夏威夷島東岸的小木屋中。附近除了這棟木屋以外,沒有任何人工建築物,只有樹林與熔岩塊,以及海岸而已。

從房屋的露臺上可以看到海。一陣陣的高波沖激著這一帶的海岸,應該很適合衝浪。我並沒有去衝浪,但是常常在海邊散步。

這裡海岸的砂是黑色的,被稱為黑沙灘(Black Sand Beach)。

有一天早晨,在太陽出來之前,我走到海邊。不是想要去看日出,也沒有什麼其他的原因,只是睡得不好,清醒時剛好是東方發白的時間,當時如同受到不知名力量的牽引,出門走向海邊。

我坐在滾落到黑沙灘的黑色熔岩塊上,眺望著海面。已經有一段海平面變成青色,太陽大概會從那附近升起吧,我凝視著那個方向。

旁邊來了一對老夫婦,他們也坐下來看海。應該是專程來看日出的。

他們問我:「你從哪裡來?」我回答:「從日本來」,反問他們:「你們呢?」得到的回答是「華盛頓」。聽到這樣的答案,我才忽然想起這裡是美國領土的一部分。

日出是如此的寂靜。天空的顏色開始變化,四周也逐漸變亮了。在朝陽露臉之後,海邊的黑色岩石閃爍著橘色的光芒。

我欣賞了一會兒這樣的景象,在起身之際,才發現那對老夫婦已經失去蹤影。似乎是已經回到住處去了。我在海浪聲的圍繞中,沿著已經十分明亮的海岸回到小木屋。

在那之前與之後,我還見過許多次日出。但是,在那個島上的黑色海岸所看到的日出景象,不知為何,至今仍令我無法忘懷。

太陽並不是真的在「上升」,而是地球會緩緩地旋轉。我們置身於這樣的動態之中,在看著海、岩石、天空與太陽之際,我仔細咀嚼著這樣的感覺。

日出是一天的開始,有時候也是新世紀的開始。日出又與美術中的「光」有直接的關聯性,所以向大自然學習的第一課就是光。

不用特地到海邊去,即使是從自己房間的窗戶,也可以看到朝陽升起。一定要找個機會早起,來刺激自己對光的感受力。


3.日光與影子
描繪室外光影,就是向時間挑戰。可以開始嘗試抓住「瞬間」,
也可以感覺到地球自轉,以及與太陽的相對關係,即「宇宙」的節奏。

接下來,是白天的光。

早上或傍晚的光,會讓人看到「顏色」。黃昏正如字面所示,是以黃色為基調,而朝陽或夕陽則是帶著紅色,夜空中只有微微的亮光,可以看到接近透明的深藍。

但是在白天,光的亮度比色彩更加明顯。當然,光會因為天氣的緣故產生微妙的變化。下雨或陰天的太陽帶著藍色,而晴天的太陽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則是它映射出的強烈「影子」。

請仔細地觀察這種影子。如果手邊有畫具的話,也可以拿起來畫畫看。迅速地在短時間內完成的速寫,與仔細地花費較長時間所畫出的素描中,可以看出影子有不同的表情。

讓我們一起用三十分鐘、一小時,甚至是花一整天的時間來觀察(= 畫)這些影子。看出苗頭來了吧?沒錯,影子是會「移動」的。會移動的原因,當然是因為太陽由東向西移動。隨著太陽的移動,影子也像日晷般移動。

有時候雲會遮住太陽,太陽也會從雲層探出頭來。影子也會跟著變濃、變淡、變少,或是跟著移動,隨時都在變化。所謂的影子,就是「夢幻泡影」般曖昧的存在。當自己覺得看到的時候就消失,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又會變成別的形狀。

那麼,如果想要描繪特定的影子,到底要怎麼做呢?影子會隨著時間變動、變濃、變淡,影子只能在短暫的時間裡,維持一定的狀態。

所以,要畫影子,就等於是把影子「停下來」,把緩緩移動的影子固定在一個地方。

換個方式來說,要畫影子,就等於是讓時間「停下來」。為某個瞬間的影子,留下它的形狀,這就是所謂的畫影子。

影子只存在於「瞬間」之中,無法穩定地出現在正在變動的時間中。或是更進一步地說,所謂的影子是與時間無關的東西。

當然,這裡指的是陽光下的影子,人工照明所製造出的影子自然另當別論。因為人工照明不會像太陽般移動,無論過了多久影子都是一樣的。但是室內的光,如果關上開關還是會消失,光與影仍是不可分割的存在。

走吧,到外面去欣賞光。

描繪室外的光影,就是在向時間挑戰,可以開始嘗試抓住「瞬間」,也可以感覺到地球的自轉,以及太陽與地球的相對關係,也就是「宇宙」的節奏。

所以仔細想想,白天的陽光與影子,其實蘊含著極為「深奧」的世界。


4.夕照
夕照,可以說是這個世界的「美」的代表。

無論是在什麼地方,都可以看到夕照。走吧,到戶外去。

不過,我一直要大家出去看朝陽,出去看白天的光。接下來再說「走吧」,叫大家去看夕照,可能有人會開始覺得不耐煩吧。

的確,如果硬是要人出門,恐怕也不太好。也許應該說,要是「想去看」,就趕快去吧。

在我的記憶中,令人感動不已的夕陽,也都是在毫無預期的狀態下「突然」看見的。在一天的工作告一段落之後,也許已經很累了,也可能是覺得「過了充實的一天」。要是在無意間抬頭,看到被夕照染紅的天空,美就會在這一刻悠然地進入自己的心中。

我還在上高中的時候,是騎腳踏車通學。有一次回家的路上,我踩著腳踏車的踏板,無意間往西邊的山上望去,看到了樹葉落盡的冬日森林,在枝幹形成的剪影中呈現整片橘色的天空。

有一次到印度旅行,在坐車到下一個目的地的途中,透過計程車的車窗,可以看到西方的地平線與血紅的落日。不知是什麼原因,太陽比在日本看到的大上好幾倍。

因為自然中的美景,通常是在這種毫無心理準備的狀況下撞見,也許不適合套用「走吧!去看吧!」的公式。

不過,因為現在需要鍛鍊,還是該抱著素描簿到戶外去看看。

大畫家莫內非常喜歡描繪傍晚的風景。他帶著畫架到堆著麥稈的麥田中,描繪麥稈堆成的小山。一般畫家即使到野外寫生,正式的作品仍然是回到畫室中完成,但是莫內一直堅持看著實景作畫。

莫內作畫的方式,其實是很特別的。

首先,在決定要畫的主題之後,架起好幾個畫架,以便同時畫不同張畫。

嚴格說來,不能說是「同時」畫。莫內為了要抓住夕陽西下的光影與色彩,所以想出了這樣的畫法。

因為在太陽下山的一小時之前,和三十分鐘前、五分鐘之前,所看到的景象完全不一樣。

所以莫內就在某張畫布上畫日沒前一小時的風景,另一張畫布上畫三十分鐘前的風景,再換一張畫布畫五分鐘前的風景。

也就是說,他不同的時間是分別在不同的畫布上畫圖。當然不可能馬上畫完,所以要繼續畫就要等第二天。

日落前一小時畫這張,三十分鐘前換另一張,莫內用這樣的方法,來充分描繪出日落前由光影與色彩構成的世界。

如果你只是要速寫,一張畫只要幾分鐘就可以完成。這樣就可以在一天之內,畫出不同時間的光影與色彩的變化。

如果要仔細描繪光影與色彩的變化,可以先在白天將構圖或是輪廓畫好。先預備幾張這樣的草稿,在太陽西下的時分,開始畫光影以及色彩。

此時,你的感受力就可以與夕照的光芒合一。從時間、空間與光線裡,學到無可估計的美。

入夜之後,喘一口氣,開一罐啤酒或果汁,吃一頓美味的晚餐。

這一夜將會如此地美好。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88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