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望聞問切:鄭集誠醫師帶你認識真正的中醫
滿額折

望聞問切:鄭集誠醫師帶你認識真正的中醫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50 元
優惠價
9031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9 點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中醫不同於西醫,有其自有的理論系統與文化背景,但現代人卻常用西醫觀點來檢視中醫,造成常態性的誤解,本書由台北市立仁愛醫院的鄭集誠醫師,從中醫的根本談起,帶大家認識中醫、了解中醫,進而翻轉中醫。

封面文案
● 中醫科學嗎?中醫有效嗎?
● 陰陽、五行、經絡、藏象是什麼概念?
● 精、氣、神、血、津液又是怎麼回事?
● 中藥、飲食、按摩、刮痧、炙療,又該如何進行?

關於中醫的種種,你好像知道,卻又懵懂不清,
讓鄭集誠醫師來「翻轉」你對傳統中醫的看法!

內容簡介
六大章節,帶你從根本認識中醫,了解中醫,進而翻轉中醫!
慎醫藥
——是藥,就有三分毒,無論吃藥還是選醫師都要謹慎。
識中醫
——「中醫」的「中」字,意思是不偏不倚,像個天秤一樣,所以中醫並不全然單指中國醫學,它還有中庸、不偏頗的含意存在,因此,中醫最基本的觀點就是,只要身體平衡,自然就健康。
節飲食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瞭解自己的體質,食用合適的食物,才能吃得健康。
順四時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是大自然永恆不變的規律,回歸自然,順應四時,才是最符合養身長壽的正途。
調情志
——生理影響心理,心理也影響著生理,學著不受喜、怒、憂、思、悲、恐、驚等心理因素影響,才能做到「恬淡虛無」的境界,也才是真養生。
一般常見疾病的中醫觀點與治療方式
——感冒、頭痛、鼻炎與鼻過敏、癌症與腫瘤、高血壓與中風、糖尿病、青少年發育

自序
在台灣,大家對中醫總有一些模糊不清的印象。記得小時候,看中醫的唯一印象,是給大夫把脈看診後,看著「香香」的中藥(後來才知道是當歸香)被紙包成一包包,讓我覺得很好奇,因為這種需要用火熬煮才能食用的「藥」,與西藥完全不同,感覺多了點「生」氣,也像個食物。
長大後,電視播放0800的洗腦式中醫廣告,讓人覺得中醫似乎是個難登大雅之堂的戲謔式醫學,這讓我在念學士後中醫時,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選錯了行業?這本書裡有我學習中醫的心路歷程,包括自己接觸、學習中醫,到後來臨床上實踐後的心得體會。
對許多人來說,中醫總在陰陽五行裡打轉,所謂的「望、聞、問、切」也比不上讓微小如奈米的細菌、病毒無所遁形的正子攝影。西醫除了多到數不清的先進儀器之外,還有拯救名人無數的葉醫師(葉克膜),反觀中醫,我們只有迄今還僅用雙手在治病的鍾醫師(中醫師)!
對我而言,僅虛心期盼能「翻轉大家對中醫的觀念」就好,不敢奢求「知道中醫有多好」,至少用心「瞭解」一點點中醫也好,這是「身在中醫」的我,僅有的微小期待。
本書分為「識中醫」、「慎醫藥」、「節飲食」、「順四時」、「調情志」五大部分,旨在說明中醫的基本觀點,並結合自己臨床的體會來說明,最後附上針對「一般常見疾病的中醫觀點與治療方式」,希望能讓大家有多一些另類的思考和選擇。
「慎醫藥」——是藥,就有三分毒,主要提醒大家在生病時,無論吃藥還是選醫師都要謹慎。中西醫治療方式各有千秋,有些患者以為要讓病好得快一點,看西醫最有用,其實有時中醫的治療速度並不會比西醫來得慢。
「識中醫」——「中醫」的「中」字,意思是不偏不倚,像個天秤一樣,所以中醫並不全然單指中國醫學,它還有中庸、不偏頗的含意存在,因此,中醫最基本的觀點就是,只要身體平衡,自然就健康。
「節飲食」——我認為天地萬物都有各自特性,而擁有得天獨厚資源的人們,卻不斷丟棄上天給予的恩賜,食用太多不適合自己體質的食物,澈底打破「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觀念,讓現代新生疾病叢生。透過這章節,期待大家能瞭解自己的體質並食用合適食物,而不是為了健康而一味參考營養數據,那只會讓自己對身體產生迷惑而已。
「順四時」——俗話說:「順天而行,逆天而亡」,雖是老生常談,但處於現代科技都能登陸月球的時代,如今人們總自傲能「人定勝天」,可是看看這幾年世界各地天災不斷,就能知道大自然力量的可怕。因此,請試著學習萬物配合自然的規律與節奏,也順應自然的生長與收藏,才能有安養天年的本事。
「調情志」——生理影響心理,心理也影響著生理。人既然處在大自然裡,免不了受到外在風、寒、暑、濕、燥、火等外邪干擾,此時要學著不受喜、怒、憂、思、悲、恐、驚等心理因素影響太多與太深,更不能完全依賴西藥幫我們身體解決情緒的問題。不妨跟著書中說明,學習協調自己內在情緒,好讓身體沒有太多無故之憂去應對外邪侵擾,如此才能做到「恬淡虛無」的境界,也才是真養生。
「一般常見疾病的中醫觀點與治療方式」——近年來大家對中醫的接受性,表面上似乎提高許多,但仍有許多人對中醫抱持懷疑的態度,尤其是用西醫的觀點來看待中醫,把中醫當成寇讎一般,非除之而不快!
像是有子宮肌瘤問題的女性,就被警告不得吃四物湯等含有雌激素的中醫湯藥;甚至罹患乳癌、子宮頸癌等疾病的朋友,也會被告誡人參、山藥、當歸是碰不得的違禁品。比人參、山藥、當歸還毒幾千萬倍的化療藥劑都敢嘗試,結果區區自然食物卻避之唯恐不及。這章節對於常見疾病,會有詳盡的觀點與說明,希望能解除大家的疑惑。
有些人看中醫時,總想趕快「藥到病除」,吃幾天藥,病情略減卻還沒痊癒,就開始懷疑「中醫真能治病嗎?」「再吃下去會不會洗腎?」之後另尋西醫,就說中醫不能治病。
面對這種立足點的不平衡,讓我想起荀子《勸學篇》的一段話:「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表面似乎勸人勤學,卻也把現代人看病的心態給襯托了出來。因為大家看中醫都像螃蟹一樣,帶著焦躁之心,只希望中醫趕快把陳年舊疾,一勞永逸地澈底根除,卻沒給中醫太多時間去治療時間造成的疾病。
您現在手中這本書,不是中醫養生的食譜健康書,也不是一般教條式的中醫理論教科書,而是我把這幾年來看診的心得與體會,進行了小小的總結,其中有自己對中醫的認識,也有一些對現在疾病的個人治療看法。因為自己是個臨床中醫師,書中觀點自然以「中醫」為出發點,乍看之下或許有批判西醫之感,卻絕無對抗現今主流醫學之意。書名雖然說著要「帶你認識真正的中醫」,其實只想「翻轉」大家對傳統中醫的看法,這才是我撰寫本書的主要目的。
透過此書,我希望讓大家了解,中醫不只是醫師養家混口飯的工具,也是人人可以安身立命的醫療方式。相信您看過之後,會擁有不同以往的觀點。所以請一起進入「翻轉中醫」的世界吧!

目次

自序
慎醫藥
相信自己,瞭解中醫
現代醫學的迷思
中醫目前的困境
識中醫
陰陽
五行
氣、血、津液
經絡
藏象
體質
中藥與飲食
按摩、刮痧、炙療
公法鍛鍊
節飲食
一方水土
飲食調養的重要性
飲食調養的原則
食材與藥材
食物屬性
五臟與五味
損益原則
進補原則
進補時機
飲食宜忌
順四時
四季變化
時間醫學
調情志
肝主怒
心主喜
脾主思
肺主悲
腎主恐
一般常見病的中醫觀點與治療方法
感冒
頭痛
鼻炎、鼻過敏
癌症與腫瘤
高血壓與中風
糖尿病
青少年發育

書摘/試閱

中醫不同於西醫,有其自有的理論系統與文化背景,但現代人卻常用西醫觀點來檢視中醫,造成常態性的誤解,本書由台北市立仁愛醫院的鄭集誠醫師,從中醫的根本談起,帶大家認識中醫、了解中醫,進而翻轉中醫。

封面文案
● 中醫科學嗎?中醫有效嗎?
● 陰陽、五行、經絡、藏象是什麼概念?
● 精、氣、神、血、津液又是怎麼回事?
● 中藥、飲食、按摩、刮痧、炙療,又該如何進行?

關於中醫的種種,你好像知道,卻又懵懂不清,
讓鄭集誠醫師來「翻轉」你對傳統中醫的看法!

內容簡介
六大章節,帶你從根本認識中醫,了解中醫,進而翻轉中醫!
慎醫藥
——是藥,就有三分毒,無論吃藥還是選醫師都要謹慎。
識中醫
——「中醫」的「中」字,意思是不偏不倚,像個天秤一樣,所以中醫並不全然單指中國醫學,它還有中庸、不偏頗的含意存在,因此,中醫最基本的觀點就是,只要身體平衡,自然就健康。
節飲食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瞭解自己的體質,食用合適的食物,才能吃得健康。
順四時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是大自然永恆不變的規律,回歸自然,順應四時,才是最符合養身長壽的正途。
調情志
——生理影響心理,心理也影響著生理,學著不受喜、怒、憂、思、悲、恐、驚等心理因素影響,才能做到「恬淡虛無」的境界,也才是真養生。
一般常見疾病的中醫觀點與治療方式
——感冒、頭痛、鼻炎與鼻過敏、癌症與腫瘤、高血壓與中風、糖尿病、青少年發育。

自序
在台灣,大家對中醫總有一些模糊不清的印象。記得小時候,看中醫的唯一印象,是給大夫把脈看診後,看著「香香」的中藥(後來才知道是當歸香)被紙包成一包包,讓我覺得很好奇,因為這種需要用火熬煮才能食用的「藥」,與西藥完全不同,感覺多了點「生」氣,也像個食物。
長大後,電視播放0800的洗腦式中醫廣告,讓人覺得中醫似乎是個難登大雅之堂的戲謔式醫學,這讓我在念學士後中醫時,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選錯了行業?這本書裡有我學習中醫的心路歷程,包括自己接觸、學習中醫,到後來臨床上實踐後的心得體會。
對許多人來說,中醫總在陰陽五行裡打轉,所謂的「望、聞、問、切」也比不上讓微小如奈米的細菌、病毒無所遁形的正子攝影。西醫除了多到數不清的先進儀器之外,還有拯救名人無數的葉醫師(葉克膜),反觀中醫,我們只有迄今還僅用雙手在治病的鍾醫師(中醫師)!
對我而言,僅虛心期盼能「翻轉大家對中醫的觀念」就好,不敢奢求「知道中醫有多好」,至少用心「瞭解」一點點中醫也好,這是「身在中醫」的我,僅有的微小期待。
本書分為「識中醫」、「慎醫藥」、「節飲食」、「順四時」、「調情志」五大部分,旨在說明中醫的基本觀點,並結合自己臨床的體會來說明,最後附上針對「一般常見疾病的中醫觀點與治療方式」,希望能讓大家有多一些另類的思考和選擇。
「慎醫藥」——是藥,就有三分毒,主要提醒大家在生病時,無論吃藥還是選醫師都要謹慎。中西醫治療方式各有千秋,有些患者以為要讓病好得快一點,看西醫最有用,其實有時中醫的治療速度並不會比西醫來得慢。
「識中醫」——「中醫」的「中」字,意思是不偏不倚,像個天秤一樣,所以中醫並不全然單指中國醫學,它還有中庸、不偏頗的含意存在,因此,中醫最基本的觀點就是,只要身體平衡,自然就健康。
「節飲食」——我認為天地萬物都有各自特性,而擁有得天獨厚資源的人們,卻不斷丟棄上天給予的恩賜,食用太多不適合自己體質的食物,澈底打破「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觀念,讓現代新生疾病叢生。透過這章節,期待大家能瞭解自己的體質並食用合適食物,而不是為了健康而一味參考營養數據,那只會讓自己對身體產生迷惑而已。
「順四時」——俗話說:「順天而行,逆天而亡」,雖是老生常談,但處於現代科技都能登陸月球的時代,如今人們總自傲能「人定勝天」,可是看看這幾年世界各地天災不斷,就能知道大自然力量的可怕。因此,請試著學習萬物配合自然的規律與節奏,也順應自然的生長與收藏,才能有安養天年的本事。
「調情志」——生理影響心理,心理也影響著生理。人既然處在大自然裡,免不了受到外在風、寒、暑、濕、燥、火等外邪干擾,此時要學著不受喜、怒、憂、思、悲、恐、驚等心理因素影響太多與太深,更不能完全依賴西藥幫我們身體解決情緒的問題。不妨跟著書中說明,學習協調自己內在情緒,好讓身體沒有太多無故之憂去應對外邪侵擾,如此才能做到「恬淡虛無」的境界,也才是真養生。
「一般常見疾病的中醫觀點與治療方式」——近年來大家對中醫的接受性,表面上似乎提高許多,但仍有許多人對中醫抱持懷疑的態度,尤其是用西醫的觀點來看待中醫,把中醫當成寇讎一般,非除之而不快!
像是有子宮肌瘤問題的女性,就被警告不得吃四物湯等含有雌激素的中醫湯藥;甚至罹患乳癌、子宮頸癌等疾病的朋友,也會被告誡人參、山藥、當歸是碰不得的違禁品。比人參、山藥、當歸還毒幾千萬倍的化療藥劑都敢嘗試,結果區區自然食物卻避之唯恐不及。這章節對於常見疾病,會有詳盡的觀點與說明,希望能解除大家的疑惑。
有些人看中醫時,總想趕快「藥到病除」,吃幾天藥,病情略減卻還沒痊癒,就開始懷疑「中醫真能治病嗎?」「再吃下去會不會洗腎?」之後另尋西醫,就說中醫不能治病。
面對這種立足點的不平衡,讓我想起荀子《勸學篇》的一段話:「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表面似乎勸人勤學,卻也把現代人看病的心態給襯托了出來。因為大家看中醫都像螃蟹一樣,帶著焦躁之心,只希望中醫趕快把陳年舊疾,一勞永逸地澈底根除,卻沒給中醫太多時間去治療時間造成的疾病。
您現在手中這本書,不是中醫養生的食譜健康書,也不是一般教條式的中醫理論教科書,而是我把這幾年來看診的心得與體會,進行了小小的總結,其中有自己對中醫的認識,也有一些對現在疾病的個人治療看法。因為自己是個臨床中醫師,書中觀點自然以「中醫」為出發點,乍看之下或許有批判西醫之感,卻絕無對抗現今主流醫學之意。書名雖然說著要「帶你認識真正的中醫」,其實只想「翻轉」大家對傳統中醫的看法,這才是我撰寫本書的主要目的。
透過此書,我希望讓大家了解,中醫不只是醫師養家混口飯的工具,也是人人可以安身立命的醫療方式。相信您看過之後,會擁有不同以往的觀點。所以請一起進入「翻轉中醫」的世界吧!

目錄:
自序
慎醫藥
相信自己,瞭解中醫
現代醫學的迷思
中醫目前的困境
識中醫
陰陽
五行
氣、血、津液
經絡
藏象
體質
中藥與飲食
按摩、刮痧、炙療
公法鍛鍊
節飲食
一方水土
飲食調養的重要性
飲食調養的原則
食材與藥材
食物屬性
五臟與五味
損益原則
進補原則
進補時機
飲食宜忌
順四時
四季變化
時間醫學
調情志
肝主怒
心主喜
脾主思
肺主悲
腎主恐
一般常見病的中醫觀點與治療方法
感冒
頭痛
鼻炎、鼻過敏
癌症與腫瘤
高血壓與中風
糖尿病
青少年發育

內文試閱:
慎醫藥
相信自己,瞭解中醫
身為一個中醫師,我每天面對著許多因病痛前來求診的病人,每張求診的愁容背後,多少都掩蓋著內心對醫療的期待與惶恐。每位患者總是期待能遇到一位一次就解決自己身上病痛的良醫,但也怕醫師能否對自己的病況瞭若指掌。萬一診斷數據不充分,是否會影響病情診斷與治療。因此,夾雜期待、擔心與恐懼,總是在疾病上身後,在患者身上反覆出現。
我遇過許多病人,看診時總是帶著西醫檢查數據與X光圖來求診,目的就是希望提供更多數據給看診醫師,以得到有更明確的治療方向。病人這樣的考量,立意固然良善,但也間接造成一些病患只相信檢查數據的表象,對於自己身體即時發出的症狀訊息,卻不知從何說明起。
其實若有心瞭解中醫多一點,就能提早發現自己身體發出的警訊,進而避免疾病發生,減少不必要的醫療檢查。雖然定期做健康檢查,已經是大家習以為常的觀念,但偶爾也會讓人產生誤認自己身體依舊健康的錯覺。
就像有些人的健檢數據和器官檢查都正常,可是身體卻出現頭昏、腦脹、食慾不佳等身體不適現象,西醫檢查後仍然沒發現毛病,這時總是讓人無所適從。其實這時候若改看中醫,也許只是肝鬱不舒所產生的症狀,只要吃吃醫師開的幾帖中藥,甚至針灸幾針後就能馬上緩解,何必大費周章做些幫助不大的檢查,只為了證明自己的疾病產生原因是什麼?
有的人也許是太勞累,不小心閃到腰,就立即到醫院做斷層掃描檢查,結果發現椎間盤安好無異樣,可是疼痛卻依舊,只好靠吃止痛藥、打止痛針緩解症狀,此時若尋求中醫治療,應該當下可緩解大半疼痛。此後若想追根究柢釐清是否為骨頭病變造成,再去進行檢查,不是更貼切?太多人在疾病發生後,養成先找出病因,才能對症治療的觀點,寧願捨棄先緩解疼痛,反而先做檢查,都是捨本逐末的作法。
真正定期健檢,只是注意到身體某一部分,應隨時注意自己身體的感受、生活起居作息和飲食習慣的變化,這才是最重要的。當身體不舒服時,檢查數據可以當參考,但最重要的,還是要相信自己的感覺。建議大家當覺得身體有點異樣時,就應該及時請教有經驗的中醫調理,才可能在疾病擴大惡化前適時緩解。
有位七十幾歲的老太太,最初因身體酸痛來看中醫,而且只看針灸,後來才知道,她長時間在吃西醫的鎮靜安神藥、高血壓藥,所以對中藥敬謝不敏。隨著看診次數變多,也慢慢瞭解她的故事。
她在來給我看診之前,是華航首幾屆的空姐,之後嫁入豪門,但結婚生完小孩後,即與前夫離異,人生從光鮮亮麗頓時跌落谷底。也許經不起這麼大的生活轉變,身心每況愈下,三高症狀一一上身,每天都在服用西藥,直到開始給我看診後,她對瞭解自己身體的觀念,才漸漸改變。
剛開始,我建議這位「資深空姐」,暫停服用精神安神藥,結果她接受我的提議,完全停用西藥,但很快地,她就消失在我的診間。後來從其他病人口中,我得知她因停了西藥,開始出現戒斷反應,家人要求她再吃西藥,且不讓她再吃中藥,除非只是針灸。當然我也被迫不許再叫她停用西藥,否則她將不能再來找我看診。
後來,她經歷開刀、住院,中醫都沒有機會再參與治療,等她再來找我看診時,體重大幅飆升,身體機能每況愈下,但她表明只要針灸減重就好,其餘毛病要我不用理她。因為高血壓時,她認為只要吃降壓藥就可;高血脂時,她只想吃降血脂藥控制,而失眠只吃安眠藥就可,她不認為長期吃西藥有何不好,只要檢查數據正常就好!我一再跟她解釋,數據只是參考,要相信自己身體的感覺!
剛開始,這位「資深空姐」仍不能接受我的講法,後來在只接受「針灸」的治療下,身體情況越來越好,她才繼續配合我建議的中醫治療。但是,她的身體狀況已不如當年,眼睛突出、呼吸聲大而急促,有月亮臉與水牛肩,還不時夾雜脖子不自主的轉動。原先玲瓏細緻的身材大為走樣,亮白的皮膚也多了幾道開刀後的傷疤。
她在經歷幾次生死交關後,慢慢體會到我的中醫看法,也開始學習與自己身體對話,迄今過了十多年,她氣色亮麗地持續找我保健治療。看來相信自己、瞭解中醫,比單純只用西醫來養身治病,會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我自己看診這幾年下來,深深覺得人們不應該只相信醫師、相信數據、相信影像,甚至是網路傳來傳去的保健觀念,而放棄對自己身體的感受與對話。尤其現在科技發達,太相信科學數據與影像,很可能就像「刻舟求劍」一樣,很容易就產生偏差的觀點,進而影響對自我身體的判斷力。
例如,有高血壓的人,多半會有頭昏腦脹等身體不適症狀,若當下去量血壓時,血壓值可能偏高,但也可能是正常或偏低。通常出現這種狀況時,一般人也莫衷一是,到底該相信數據?還是相信自己身體的感覺呢?
很多時候,當身體檢查的各項指標完全正常時,西醫師多半會說你沒病,別庸人自擾,但等到身體不舒服到某一程度,才真正把某某疾病這頂「高帽子」給你扣上,一般人都默默接受,然後長期服藥控制。就像現在,幾乎沒有人被西醫宣布罹患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時,還可以很快脫離這些慢性疾病的糾纏吧!
所以,隨時注意自己的身體變化,並適時加以調整、改變生活作息和飲食習慣,這樣才是中醫裡所說「上工治未病」的最高境界,也比事後發現疾病,才要開始治療實際多了。但在這裡還是要強調,身體是自己的,可沒要大家因此完全脫離西醫診治,目的只是希望好的治療方法越多越好而已。
現代醫學的迷思
大家從出生到終老,幾乎都長期接受西醫思維體制洗禮,因此西醫對每個人的健康與生活,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從小學開始,就是接觸西醫的觀念與教育,也都清楚西醫看病的程序:問診、開單檢查、診斷到最後如開藥、手術等醫療處置。西醫這套標準作業流程,就像是個一體成形的製造汽車工業,好像每個國家的西醫,都是用此種方式來看病,把世界所有疾病都統一化了。
西醫這樣的好處,是治療疾病標準化。西醫醫師可在短時間內看很多病人,把人當成機器一樣在看待,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到處分科,大家也都熟悉這種看病模式。
但是,每個人的身體好壞,本來就不是一個一成不變的標準,若只是靠「眼見為憑」的數據和影像來治病,很容易流於形式,造成以偏蓋全的情況。近年來不少醫療糾浮出檯面,像是產前嬰兒篩檢,檢查時都正常,生出來時卻缺手缺腳,這類案子時有耳聞。
其實一個醫學的進步,需要我們共同維護與批評。今日西醫不但獲得普羅大眾支持,對於民眾健康,也有著功不可沒的地位。但是,再怎麼完美的醫學,也會有缺點,在這提出來,並非要與西醫對立,只是想告訴大家,治療身體,維護健康的方法越多越好,中西醫攜手合作,相信可創造更和諧的健康人生。
還記得前陣子,南部出現一件離奇醫療事件,似乎點出西醫的盲點。當時有一群學生,在吃完自己做的蛋糕後,集體出現手不斷抖動的情況。緊急送醫後,在現代醫學科技檢驗下,卻查不出個所以然。結果謠言四起,被下毒、集體吸毒後反應,甚至還有歇斯底里等怪力亂神的理由都出爐,但就是因為找不出真正原因,也無法有效治療,後來整個事件,在沒有後續追蹤下不了了之。
其實不管是中醫或西醫,多少都有各自的盲點。上述例子並不是也無意要嘲笑西醫,只想建議讀者們,是不是有時候可以「轉換」個觀念,「翻轉」個想法,也許西醫一時看不到答案,試著用中醫的方式,搞不好有耳目一新的收穫喔!
細菌和病毒都算是古生物,它們比起人類,在地球上應該多生存了幾千萬年。但人類們總以為自己是萬物的主宰,想要掌控一切,因此產生西醫對抗人體的細菌病毒,採取這般凡是「非我族類」,一律採取「趕盡殺絕」的態度,用起藥來,幾乎毫不留情面。
用藥剛開始,可能病菌會「暫時」消失於無形,讓人誤以為戰勝病魔,表面上壓制細菌病毒的肆虐,卻不能保證春風吹又生,所以藥物越用越重,只要有一天細菌病毒出現抗藥性,或改以另一種型態出現,西醫們可能會在短時間內束手無策,最後結果,往往是兩敗俱傷。產生此種浩劫的最近例子就是二○○三年讓全球聞之色變的SARS,人人產生恐慌,卻又莫可奈何,二○一四年的伊波拉病毒噬瘧,也是讓大家恐慌而不之該如何處理與應對。
面對微生物,西醫總有一套殺菌、滅毒的策略與藥物。但若不能澈底滅絕,多半只能採取「隔離」逃避的消極態度;而一些免疫遺傳問題或器官毛病,也多半只能採取「控制」症狀進行處理。再次重申,我並無意批評西醫,只想讓大家有多一點思考與選擇,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現代文明病,若只能選擇長期服用西藥物來控制,長久來看,對身體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作法,看不太出治療成效,也無法改變藥越吃越重的趨勢。
二○一三年年初,美國影星安潔莉娜.裘利,做了一件震驚世界的行為,就是把自己的乳房切除,只為了避免重蹈母親得乳癌的覆轍。姑且不論她真正的動機,但若為了避免產生乳癌而切除乳房,以中醫觀點看來,其實是鴕鳥心態,以為眼不見為淨,就不會得到這種疾病。其實,不去除讓乳癌產生的原因,卻只想把癌細胞喜歡的聚集地剷除,很難保證它不會到別的地方去聚集發展。
人類所有的基因序列早已被解開,但到目前為止,還是無法根據基因序列,創造出新的生命,由此可知身體的奧妙。西醫都是用化學的邏輯方法,來治療人類的疾病,臨床上抽一管5CC血液,就可知道身體心、肝、腎功能好壞,可知道血色素高低,也能知道自己血糖高低。
但人若真的生病,其實很難單靠這些數據的高低來判定治療方向。因為在改善這些檢驗數據後,許多身體問題其實只是暫時被壓制,誰都說不準疾病會在哪天大反撲,而且來勢洶洶。就像近年癌症病人逐年增加,年齡層下降,誰能說這跟當下疾病被壓制無關?
我自己在診間看了許多病人,有些人會拿檢驗報告與X光片來中醫求診,目的就是希望醫師能以更多診斷方式來治療,以加速疾病康復。通常我會先用中醫方式來診斷,再用中醫的針藥治療,西醫的檢驗報告,我並不排斥把它當成診治參考,但我深信,中醫體系的形成,有它特定的道理存在,若只是要用中藥治療,但捨棄中醫的思維觀點,就像中藥加入西藥一樣,容易失去治療方向,對疾病治療也很難產生正面效應。
大家都已經習慣用西醫思維來看中醫,認為中醫溫和,康復速度比較慢,其實都是不太了解中醫的現象。我迄今堅持自己中醫看病的方式,是以隨緣的態度來看待求診病患。我認為醫療有時就像信仰,相信就會產生無比的正面力量,若是抱著懷疑態度,往往療效也會被打折扣。
就像有些患者會懷疑,怎麼中醫小小幾根針,就能矯正坐骨神經或骨刺壓迫?其實目前西醫界,也開始大量使用中醫的針灸方式,來治療以往只靠吃止痛藥來壓制產生的病痛,我就清楚知道,西醫界的有心人士,也瞭解自己所學的醫學出現盲點,而想用中醫來解決西醫還不太能得心應手的疾病,我想這是西醫界進步與厲害的地方。
有個真實故事在我的同事間流傳,話說一位大陸老中醫,在國內享譽盛名,求診患者人數眾多,看診都要掛到好幾年後,應該醫術有一定本事。怎知在接受國家徵召去歐洲看診幾年,以為可打響中醫名號,建立國民外交,怎知事與願違,每天看診人數門可羅雀,頂多是一些華裔人士,當地歐洲人幾乎無人光臨,讓他自己一時也失去信心,後來輾轉打聽,才知是當地人們無法接受用樹皮草根來治病,更無法接受中醫用昆蟲的屍體或大便來用藥,其實現在西藥有一種抗癌藥,還是從人體尿液中萃取出來,真不知外國人知道後,會不會嚇一大跳?
以上是真實故事,也是真實的笑話。中醫在台灣,應該不是只適合給國人看,它的範圍大蓋已被限縮在「只適合給相信中醫的人看吧!」當然這也是笑話,看看大家對中醫就診率的提高,就知道中醫遲早會與西醫並駕齊驅,到時才是國人健康之福。
記得幾年前,有一本暢銷書叫《人體使用手冊》,作者在開頭,就提出了西醫的三大盲點指標:
① 西醫自從1960年以來,發明沙賓疫苗,把造成小兒麻痺的病毒滅絕後,迄今就未再有任何細菌被宣稱絕跡。
② 西醫對於三高疾病的治療只能控制,還沒有聽到有被治癒的案例,其中也包括了令大家聞之色變的癌症。
③ 每年歐美西醫學界,都有醫學諾貝爾獎的得主,每年也都提出新觀點,但就是沒有任何慢性疾病被克服。

這本書已出版將近十年,期間也曾耳聞西醫界有一些重大的研究突破,像是幾年前的臍帶血幹細胞,寄託了多少人的期待,但至今依舊只是耳聞而已。把人體比喻成一台電腦,西醫就像是維修電腦中硬體的部分,看到電腦壞掉的部分就可以處理,但是電腦的軟體部分,就不是西醫的強項,真的得靠中醫這般醫學思維來治療,才能全面。
說到此處,也許有人會問,中醫在這幾年有何貢獻?其實中醫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若說沒貢獻,老早就被淘汰在時間的洪流裡。真要提到近年來的貢獻,二○○三那年,SARS在香港蔓延,要不是當時香港政府,破天荒讓中醫參與治療,可能SARS的致死率會更高,它的貢獻可是有深遠的影響!另外,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讓中醫治癒也時有所聞,只是很多人不相信,也不會一開始就去尋求中醫診治。
因此筆者想藉此機會,讓大家好好認識一下中醫,而不是一味地老王賣瓜,自吹自誇而已。
 
中醫目前的困境
我記得自己剛進入中醫學院時,只知道未來工作應該離不開把脈、看診、針灸和開處方。穿著西醫師的白袍,面對普羅大眾的病痛,表面上很像個西醫師,但認真想想,這樣的外在包裝,能否顯現出中醫治病的武器?讓民眾清楚知道中醫能幫助什麼?
西醫在精密檢測的儀器下,所有細菌、病毒幾乎無所遁形,藥物是化學合成,可以精確算出對微生物的致死劑量,但中醫光靠三根手指、幾根針、一些草根樹皮、一些昆蟲、動物屍體,甚至動物排泄物,就可以治病嗎?偶爾幫病人按摩,讓病痛舒緩,但在衛生官員眼裡,卻是不能宣稱療效的雕蟲小技,中醫真的是治病的醫學嗎?
有許多人不希望我對中醫這般落井下石,以為說出中醫界今日的困境,是搬石頭來砸自己的痛處。其實我的用意是在提醒我們中醫同道要知己知彼,不要妄自菲薄,更不要自憐自哀般的無病呻吟,其實中醫至今還在社會流傳,有著不敗的神秘魅力,要不是它有獨特性,也不會有歐美人士相繼研究。因為中醫的前景與療效,常常不斷出現「神蹟」,讓大家有目共睹,是真的值得世人瞭解、珍惜和發揚光大的。
我自己畢業於中醫醫學院,過去上課時,課程都是中西醫學夾雜的必修課程。西醫學診斷明確、數字精準、影像清晰、藥物使用的目標作用明確,彷彿所有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疾病,只要被發現侵入人體,在檢驗後幾乎逃不出醫師的手掌心。面對人的生、老、病、死,幾乎無所不包,甚至人死後,還可以解剖屍體知道死亡的原因。
對比西醫,中醫就顯得老態龍鍾,治病速度似乎跟不上科技進步,大家也口耳相傳,中醫只能慢性調理,遇上急症,終究上不了檯面。研究中醫的傷寒、溫病學,不配合西醫科學研究數據,一定上不了科學期刊。似乎在現代醫療體系中,中醫只是個可有可無的角色,甚至只是輔助西醫的配角而已。
其實台灣政府官員,大都是以此心態在看待中醫,但是反觀世界各地,卻如火如荼在研究中醫。像中醫在韓國,被稱為韓醫,是當地有錢的上流社會人士在看的醫療體系;而在日本,中醫被稱為東洋醫學,也有一定的醫學地位,而德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的中醫針灸熱,都是在現有醫學下,尋求另類醫療的替代醫學主力,在國外可看到,中醫熱方興未艾!
中醫課程雖然都是以五行陰陽為開場,也都是靠古書、古文、古醫案在撐場,猶如一門沒有任何科學根據的玄學。西醫就像是現代電影,燈光、音效、劇情精彩十足,可馬上吸引許多目光,然而中醫似乎比較像落寞的野台布袋戲,零星觀眾只是偶爾「路過」,台上師傅賣力演出,雖然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但台下觀眾卻屈指可數!此等際遇,有點像今日的臨床中醫師,雖然處境淒涼,但似乎只是一時沈潛,若是越來越多人能瞭解中醫,未來的大鳴大放,將指日可待。
其實中醫一直在找一個可以被現代醫學解釋的理解方法,只是還沒被找到很貼切的方式,因此被冠上「不科學」名。中醫一直認為,人體是一個完整的小宇宙,利用陰陽五行理論,使用在肉眼之外就能治病的方式,但中醫這種神乎其技的治病方法,在今日強調「實證醫學」的年代,其實顯得格格不入。
西醫認為科學應該要有重複性,不管什麼疾病,是誰治療,只要相同藥物,相同技術,都應該是可以被治癒的。可惜,中醫似乎不能被他們所接受,最主要的原因,是中醫認為,人都是一個獨立、完整的個體,就算生活在同一屋簷下的雙胞胎,也不可能每次都一樣感冒生病,然後同時用藥,同時康復。其理由是彼此體質不同,抵抗力當然有差異。若一直把中醫限縮在西醫框架下,中醫只會步入日漸式微的下場。
有時我常在想,在科技迅速進步的年代,中醫能有多少舞台?過去的我,曾帶著疑問學習、瞭解中醫,也不斷在書本裡尋求學習中醫的信心,到醫院實習時,總會問問已踏入中醫臨床的前輩們,什麼是中醫?一般人對中醫的看法與定位為何?得到回答多半是望、聞、問、切等一些大眾對中醫的簡單印象。
不過曾有一位資深主任醫師回答:「中醫只不過是一種騙吃騙喝的行業而已。」他總是語帶輕鬆,一副與世無爭的模樣,難怪無法與其他中醫師,在求診人數上做較量。但他的回答,曾讓我耿耿於懷,心想自己是中醫師,都這樣看待中醫,又怎能期望其他民眾對中醫有所期待?後來這幾年逐漸體會,也許那位醫師,是崇尚道家的「無為思想」,把看中醫當成一種「願者上鉤」的隨緣心態,自然有懂得中醫的人,慢慢瞭解中醫的好吧!才讓我逐漸釋懷。
十多年過去,自己從清澀無知的初生之犢,慢慢蛻變成識途老馬,不再與不懂中醫或不相信中醫的人爭辯,中醫到底科不科學?能不能治病?一切隨緣,總會遇到有緣人,會相信中醫可以治療他們的毛病。真正了解了中醫,才能體會中醫真的可以避免許多疾病發生,解決許多目前西醫無法治癒的疾病。
曾有醫學院同學好友,在畢業後多年,家中小孩有天突然發高燒,體溫高高低低不穩定,症狀也反反覆覆,身為中醫的他,也跟一般民眾一樣,先尋求西醫治療。但住院檢查、吃退燒藥,都找不出原因,西醫說這是免疫問題,可能要吃類固醇控制,他聽到更慌了,打電話問我用中醫方法可行嗎?我聽了小孩情況,直覺是中醫典型往來寒熱症狀,建議吃小柴胡湯,結果才吃了一包科學中藥藥粉,小孩子發燒的情況立即改善。西醫住院治療檢查兩週,都沒找到病因與切確治療方式,小孩最後居然靠中醫方法緩解症狀,讓我同學和西醫們都驚訝不已。
目前中醫在台灣,仍面臨許多嚴苛挑戰與批評,許多中醫師同意法令跟著西醫思維在走,使醫學專科化的趨勢正逐漸瓦解。這種情況,在大醫院的中醫科特別明顯。因為現在醫院不斷教導民眾,把自己身體分割成越來越小的部分,假如一個病人同時罹患數種疾病,到大醫院看診時,就必須掛好幾科的號。
很多病人一天求診下來,可能看了腸胃科、泌尿科或耳鼻喉科等,如有身體酸痛,可能還會去看中醫的傷科或針灸。姑且不論有無重複開藥的浪費現象,很多病人一整天下來,時間完全被看診、吃藥排滿,中藥常是最先被病人排除看診的第一選項。久而久之,中醫也逐漸淪為只能處理酸痛小毛病的次專科了。
曾聽過一個笑話,說有個人因吃東西不注意,不小心把假牙連食物一起吞下肚,趕緊跑去看牙醫。牙醫在口腔裡檢查了半天,因為看不到假牙,建議他看消化科;消化科醫師拿了聽診器聽了聽肚子,沒有發現異樣,建議他先去X光科照片子,結果他轉診照了片子,沒發現假牙,消化科醫師建議他去看大腸直腸科,結果經過一番折騰,找不到確切病因,只好灰心地去看了中醫。中醫聽了他的敘述後開立瀉藥,回家後他拉了肚子,才在糞便中找到那顆假牙。他花了一整天時間,才發現假牙,感觸地說:「以後只要看中醫就好……。」
今日中醫醫療政策制定,多少有些中醫界人士參與,但卻訂定一些違反中醫基本思維的政策,讓我個人覺得匪夷所思;更慘的是,臨床上的一些中醫師們,卻也心甘情願配合,讓中醫迄今還無法登上醫療界的大雅之堂。
猶記自己剛畢業時到醫院上班時,當時的長官還規定我們,只要是排定什麼科診的醫師,就必須用該科的醫療方式。例如今天看內科,就不能用針灸。結果曾有一個病人扭傷腳踝臨時來醫院的中醫科看診,但當時的中醫門診,只有內科與婦科有醫師看診,當下資深護士也不問我是否要收此病人診,就直接跟病人說:「我們傷科下午才開診,請下午再來!」
當下我幾乎傻眼,醫院不該是以救人為第一要務嗎?居然會以分科這樣的理由來推掉病人,除了限縮中醫本有外科也可以內治的方式,更讓病人覺得中醫也是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醫學。當然我還是看了診,當下用兩根針讓他立即緩解疼痛,惹得這名資深護士不太高興去告狀,讓我從此在長官面前黑掉許多。
此外,中藥加西藥、中藥含重金屬、中藥含雌激素、中藥很多是毒藥、中藥吃多、吃久要洗腎等負面傳聞,每年總是舊聞新炒,讓中醫負面消息層出不窮。往往讓基層中醫師疲於應付,卻也不見中醫高層出面解釋,只能無奈地對自己看診的病人做些解釋與回應。
雖然我說了一些中醫的困境,但大眾會有這樣觀感,應該是多數人對中醫的了解不夠多,解釋的人和方法不合大家口味,因此我才會有想讓更多人暸解中醫的念頭。透過了解中醫,這樣中醫才能有效擺脫目前許多困境,為大眾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
雖然中醫開宗明義講的都是陰陽五行、四氣五味、表裡虛實等等既抽象又玄學的名詞,讓人以為中醫只是一門不入流、不科學的醫學,其實中醫是取法大自然,根據陰陽五行、天人相應等法則,創造出的一套一貫醫療體系,與西醫從實驗室和解剖動物活體、人類屍體而發展出來的理論是不同的。
臨床上常見許多病人一出手,卻不開口,一副只要中醫師把脈斷生死的態度,其實這些現象都是對中醫一知半解所造成的。因此在這本書裡,我想清楚說明什麼是中醫?你對中醫認識有多少?中醫到底是如何治病?中醫與你的生活有何關係?想要知道它的奧妙,建議你繼續看下去。
識中醫
中醫中的「中」字,意思是不偏不倚,像個天秤一樣,所以中醫並不全然單指中國醫學,它還有中庸、不偏頗的含意存在。想要身體健康,方法至少有二種,一是在身體較重一側減輕重量,不然就是在較輕的一側增加重量,只要身體平衡,自然就健康。
中醫在二千多年以前,就以「天人相應」的宇宙宏觀為指導,以陰陽五行為說理方式,還用臟腑經絡為核心,建構出一個抽象度極高、涵養性極廣、解釋和推理功能極強的醫學理論系統。
而這套系統,完全不同於西醫的實證醫學,不但刻意針對物質微觀結構,進行細緻分析,也把實證醫學的基礎——解剖學——摒除在一邊,最主要的原因是,後來的中醫師並不需要熟悉人體解剖也能治療疾病,因此慢慢形成中醫自己一套完整的辨證醫學理論。
換句話說,中醫的治療,主要著眼於治療對象的功能好壞與否,在得其「意」的基礎上,盡可能忘其「形」,也就是不以眼見為真,因為身體機能過於龐雜,很難以眼睛所看到的,就視為真的事實。
相信大家都聽過一則神話故事,那就是「神農嚐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好一個不怕死的人體實驗故事,雖然是神話,也像是笑話,但卻是我們祖先們冒著生命危險的親身經歷,才累積出今日的中醫。因此中藥有它悠久的歷史,而不像西醫用動物實驗後的結果,來類推用藥於人體身上,因為中醫可是幾千年人體實驗累積下來的傳承啊!
我曾在臨床上遇到一個真實案例。一名年約三十多歲的年輕少婦,每次月經來都疼痛不堪,但到大醫院檢查都無異狀,她覺得每個月這樣循環性疼痛也不是辦法,半年後,她決定進行細部檢查。
結果,這次檢查竟讓她真的「心想事成」。這名少婦透過檢查,發現在子宮後有一個5×9公分的圓形黑黑不明物,當時醫師們研判是不好的腫瘤,建議她立即手術切除,讓她當下有點震驚。為了保險起見,她又私下再到另一間醫院檢查,結果也得到相同答案,因此只好無奈接受醫師建議,準備接受手術割除。
但就在手術前一天,醫師心血來潮想用超音波再看一次手術前的腫瘤模樣,結果竟發現原先5×9公分的疑似腫瘤不明物,居然消失得無影無蹤,嚇壞了在場所有的醫師。
後來醫師詢問那位小姐,這星期生活有何變化?那小姐回答:「手術前,算算週期,剛好月經快要來,因此想說等月經結束後再安排開刀。事後回想,才發現可能是月經前所造成的囊包,被誤以為是腫瘤。」所幸這延遲手術的想法,讓她避免一次無謂的手術,也證明身體上的現象,若只經由眼睛看到的影像,真的不能代表一切。
但還是有人說,中醫只是一種經驗醫學,像上述例子只是偶然現象,沒有一定脈絡可循。這種感覺,就像是在大海中漂泊的船,不小心靠了岸,治好了疑難雜症,只能說是運氣而已,不代表中醫真能治病。
也許有人話說得很重,批評中醫是只憑經驗或運氣的醫療,但在現實情況裡,若被西醫判定一輩子無法根治的毛病,有多少人會束手就擒放棄其他醫療方式?我想絕大部分的人,仍想尋求減緩病痛和延續生命的方法。
西醫在治療癌症時,對方向性的指標和治癒機會,都會採取審慎保留的態度,也因此,為什麼同樣的癌症疾病,同樣的治療方式(放化療),指標方向明確,甚至用藥相同,可是每個病人的預後情況卻不太一樣,總結原因,大都是西醫只講求治「病」,而中醫則是在治「人」了。
中醫講陰陽、講五行、講體質、講臟腑、講經絡、講六邪、講七情、講飲食宜忌、講四氣五味等等,都以居處在地球上的渺小人類自居,因此要生活在這大自然的人們學習敬天、順應四時氣候變化、選擇適合的居處、謹慎選擇適合自己的醫學和藥物,唯有這樣,才能真正認識中醫、治療病人。
由於大家對西醫的認識,多從諸如基礎生物、化學、解剖等教育開始不斷培養訓練,因此大家對西醫觀點習以為常,反觀中醫的基礎教育,都是來自家中長輩傳承,或是自學,近代才有一些專業教育出現。中醫在被西方醫學取代之前,它曾是東方民族(中國、日本、朝鮮)賴以為濟的生活醫學,只是被西醫取代之後,就被冠上不靠譜、不科學等說法。
為了恢復大家對中醫的信心並增加瞭解,以下介紹一些中醫的基本觀念。
 
陰陽
總括宇宙中一切相互對立又相互依賴的兩類事務,也是中醫對任何疾病最基礎的簡單二分法。
在蠻荒時代,人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天有地,有白天有黑夜,有男性有女性,萬物被簡單區分二大類,不是陰就是陽,一切現象都有正反二方面,因此古人就用這個概念解釋自然界兩種對立和消長的勢力。所以《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中提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一語說出大自然中萬物生命的綱要。
人的身體是天地中的一小部分,自然也分陰陽,陰陽表面是對立,卻也無法彼此分割,整個太極圖中的陰陽魚,就是很明確的代表,彼此相生相息,互相轉化成一個和諧圓的太極,也表達出陰陽輪轉、相反相成是萬物生成變化的哲理。
陰陽學說又認為,整個大自然是陰陽對立又統一的結果,同時事物的陰陽屬性又是相對的,如晝為陽、夜為陰,若上午與下午相對而言,則上午為陽中之陽,下午為陽中之陰;若前半夜與後半夜相對而言,則前半夜為陰中之陰,後半夜為陰中之陽,所以可見陰陽之中又有陰陽之分。這種陰陽相對又統一的現象,普遍存在於這世界。
再從生活中簡單區分,如果是劇烈運動、向外、上升、溫熱、明亮的都屬於陽;相對靜止、內守、下降、寒冷的多屬於陰;若以中醫來說,在人體中具有推動、溫煦、興奮等作用和功能,都可歸納於陽;如對人體具有凝聚、滋潤、抑制作用的物質和功能,就統歸於陰。
上述說明都點出一個道理,就是「天人相應」,如春天應該暖和卻還是寒涼,冬天氣溫應該寒冷卻反常地溫暖,這都是讓人容易產生疾病的氣候;有時天氣陰雨太多、有時久旱不雨等自然界很常見的氣候變化,其實都會直接影響人的身體。
這是因為人們無法改變大自然整個環境氣候變化,只有讓身體適應這些氣候的無常變化,才能免於遭受外在因素干擾身體健康。而這也是古人用「陰陽消長」的道理,來說明自然環境和氣候的變化,並指出陰陽四時的變化,是萬物生長、收藏的根本發展規律。人們如果要想健康長壽,就只能順從自然節氣變化。看看近幾年來世界各地颱風、地震、海嘯等天災頻傳,就清楚明白自然界偉大的力量所在,因此我們也才知道「人定勝天」只是阿Q式的口號。
當然若以陰陽說明人體病理上的變化來看,我們可以知道人體內外、表裡、上下各部位的物質與物質、功能與功能、功能與物質之間,都應該保持相對的陰陽協調;也唯有如此,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因為中醫認為,疾病的發生,都是陰陽失調所導致的。
我們的生活周遭,充斥著許多看不到的各類細菌,但大家依舊相安無事,不只是身體外,身體內的胃、腸、食道、氣管等器官臟腑的病菌更是多到不可勝數,但絕大部分狀況下,彼此都和平共處也各自行事。
只是我們身體,如果在外面受到「六邪」——風、寒、暑、濕、燥、火——的侵襲,而內在受到「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的影響,就很容易造成外在環境與內部環境的變化,進而產生身體體質改變。如此便給了某些致病細菌和病毒,一個有利的生存條件,因此致病細菌們,就以等比級數方式,不斷複製與繁殖;再加上時間的催化下,讓身體產生一個陰陽極度不平衡的狀態,此時身體就會產生疾病的現象,而這個現象就是我們常說的「生病」了。
我們都知道,每次流行感冒季節來臨,政府單位都會呼籲民眾接種流感疫苗;大家一直以來所接受的健康教育,也多認為疫苗是萬靈丹,以為施打後就不會感冒。結果校園學童感冒人數在季節交替時,常常不減反增;因施打疫苗所產生的後遺症問題,依舊層出不窮,讓人要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
其實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指的是只要自身抵抗能力足夠,注意自己體內陰陽平衡的協調,任何外在病菌,根本無法干預侵擾我們的身體。畢竟病菌在這世上存活的比人類還久,實在沒有理由像鳩占鵲巢似的,要它們不能一起生存在這地球上。
再來,要簡單說說中醫裡認知的陰陽,《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陰陽者,血氣之男女也;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從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出,大自然裡的天為陽,地就是陰;白天為陽,夜晚是陰;晴天為陽,陰天為陰;秋冬為陰,春夏為陽;天寒為陰,天熱為陽。
以人來說,男為陽,女為陰,如果再將人體細分,人的腹部為陰,背部為陽;五臟為陰,六腑為陽,事物則動為陽,靜為陰,陰與陽並非永遠靜止不動,而是互相轉化,才能產生生命。四季氣溫如春暖、夏熱、秋涼、冬寒等氣候寒熱的變化相互交替,就是陰陽相生轉化的體現,生命也因此不斷在更替,並一直繁衍下去。所以陰與陽是互為根本,倘若只有陰而無陽,事物難以產生,只有陽而沒有陰,事物也難以有變化。
在人體中,以中醫生理來解釋陽,它可以化氣,以顯示功能,陰可以成形,以便構成精血臟器。簡單分類歸納,一個人的氣、動、熱、多言是屬陽;血、靜、寒、寡言均屬陰;在病理上就會出現陽盛則熱,陰盛則寒,暴怒傷陰,暴喜傷陽等陰虛、陽虛、陰盛、陽盛的症狀與現象。
所以知道陰陽在人體內平衡的原理後,我們就可以採用這理論,來避免很多疾病。比如人人聞之色變的癌症,其實癌細胞在身體內的發展,都是需要一定時間和環境才能產生,因此不需在發現它們的蹤跡後,就一定要立刻趕盡殺絕,畢竟癌細胞,也是體內原先的細胞轉化而來,它不會傳染,也不是遺傳疾病,但它就是會改變。
舉個例子來說,就像一個社會中,總有好人與壞人存在,他們是相對的,好人都在陽面,受人肯定;但壞人也一定有,只是比較少,都在陰暗面。大家都在一定的社會秩序下生活,因此在社會秩序很正常的時候,有幾個壞人沒關係,他們的力量不至於大到興風作浪;相反地,如果整個控制社會安定的力量產生紊亂,讓好人與正義無法伸張,公道正義都亂了套,好人有時也會為了生存而變成盜匪。
像前陣子菲律賓颱風造成的傷害,大家為了生存,許多災民都成了搶匪,讓原先社會秩序都亂了套,壞人因此坐大。所以中醫面對癌細胞,是先找出病因,然後再做處置,與西醫只有趕盡殺絕的方式不同。因此只要調整好身體內的陰陽平衡比例,讓身體主動去應對周遭環境的變化,其實就像一場翻轉棋遊戲,也像近朱者赤的道理一樣,因為腫瘤不是只會無止境變大,也應該會變小。這是中醫陰陽轉化的例子,可惜大部分的人都不太懂,也不太想去深入瞭解。
因此,中醫認為陰陽對身體調和很重要,只要身體虛弱,陰陽不調和,很容易就會給致病因子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其實地球上的致病因子,早早就生存在這大自然裡,它有它的功能與存在道理,如果它沒存在的必要,也不需要人類這麼大費周章去消滅,因為大自然自然會消滅它們。
像二○○三年的SARS,就是這種來的快,去也快的現象,所以身體陰陽平衡的觀念,在中醫裡是很重要的。若只是很霸道地想消滅病菌或癌細胞,往往都會適得其反,畢竟許多生命會找出路,病菌與癌細胞也都是一樣,也會尋找適合它們生存的環境。
再看看現在社會上,拜科技之賜,常常看到生活日夜顛倒的青年們,他們身體臟腑功能,應該是人生最精華的時候,只可惜仗著身體壯碩本錢,不愛惜羽毛,上夜店把酒狂歡,久而久之,身體狀況每況愈下,不但可能毀了身體健康,更毀了自己美好的前程。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案例,是看過一位剛退伍沒多久的大學生畢業生,在找工作期間,利用休假空檔與幾位朋友一起開車到花東旅遊,可能仗著自己年輕力盛,長途開車甚至夜遊,結果才出發去了一天多,家屬隔天就接到醫院通知是腦中風,必須緊急開腦手術。後來開刀雖救回一條命,但從此身體左邊偏癱,行動不方便;原本感情很好的女友也因此離開,真的美好前程變成黑白。
也許有人會問,這與陰陽有何關連?中醫認為白天為陽,夜晚為陰,生活作息日夜顛倒,就是違反陰陽,違逆大自然與人體生理的作息,這對身體是一種很大的傷害;再加上長途開車跋涉,對體力是一種負荷,種種不利身體的因素加總在一起,就十分容易產生疾病。
我們也常看到中風、癌症、高血壓等慢性病的出現年齡層不斷下降,也許有人會反駁,我每天睡眠時間足夠,管他是白天睡覺晚上活動,身體也沒問題啊!其實中醫向來認為,逆天、違反人體作息的生理時鐘,就是不對的方式;而且每個時辰氣血活動的臟腑經絡都不一樣,簡單說來,白天黑夜根本就不同,怎能認為睡眠足夠,就能使身體狀況維持一樣。
更何況,上天造人,就把人類設定成日行動物,並沒有要我們違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規律。雖然科技進步,但說要人定勝天,這都是痴人說夢的事情。大自然偉大的力量,根本不是渺小人類所能改變,像近幾年來世界各地的天災不斷,又何嘗不是我們人類過度開發,改變大自然生態後,造成大自然反撲的惡果,所以順陰陽,是保養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要務。
總之,陰陽學說應用於中醫上,是用來解釋人體生理現象及病理變化的規律。一般說來,「陰」是指身體有形的實質物質,即體液,包括血、痰、淚、汗等等。「陽」,則是指人體內無形物質,及一些臟腑機能與氣。陰陽調和,則身體健康;陰陽失調,則百病叢生。
我們可由身體的感覺,知道陰陽是否調和,也可因此知道自己身體是否健康。以下介紹一些陰陽失調的情況,供大家參考:
陽盛陰虛
身體機能過度亢進,精神亢奮,容易耗損體內陰液,而產生發熱、口渴、便祕、頭痛失眠、煩躁不安等症狀。常見於精神燥症及甲狀腺亢進、糖尿病病人。
陽虛陰盛
身體機能衰退,活動力減緩,畏風怕冷,而產生手腳冰冷、容易流汗、小便清長、大便稀溏、精神倦怠等症狀。常見於憂鬱症、甲狀腺機能低下等疾病的病人。

以上陰陽失調狀況,顯示人體內陽氣偏旺,陰氣就必然偏虛損;相反若陰氣太過,就會造成陽氣減少。表面陰陽似乎是相對,但其實彼此也是相互依賴,因為人體的機能活動(陽),必須有營養物質(陰)的滋養;而另一面,機能活動又轉化營養物質,變成身體所需,藉以維持生命。由此可見陰與陽是息息相關的,在我們身體裡不停運轉,是我們不容忽視的事實。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1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