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0~100歲都需要的咀嚼力:牙齒健康、咬合好,遠離腰痛、肥胖、失智、心臟病
滿額折

0~100歲都需要的咀嚼力:牙齒健康、咬合好,遠離腰痛、肥胖、失智、心臟病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20 元
優惠價
90288
缺貨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你以為牙齒鬆動不打緊?掉一顆牙沒關係?錯了!
牙齒是孩子聰明學習、大人健康長壽的關鍵

口腔的神經連結大腦,吃進食物時,唇齒協調咀嚼吞嚥,牙周膜會連結神經,刺激大腦的血液循環和反射,跟學習、記憶、運動、新陳代謝、免疫力,甚至跟外貌都大有關係。

因為失去牙齒而無法好好咀嚼的人,容易出現身體不適,如常見的耳鳴、肩膀痠痛和失眠,孩童會出現運動障礙、學習力差的情況,成人容易有三高、肥胖等代謝症候群的困擾,甚至提高心臟病、癌症、腦栓塞,以及長者失智的機率。

口腔清潔、咀嚼訓練、整治假牙,嚼出幸福人生
好好清潔牙齒,防止疾病敲門,利用正確的咬合關係充分咀嚼的人,可以常保青春。老人家若能利用假牙好好咀嚼,不僅能活化大腦,更能減少生命中不健康的日子,打造可以笑、可以咬,健口長壽的活力人生。

精采內容
※刷牙能幫助兒童預防流感
※蛀牙多的孩子,容易賴床、無精打采
※每一口飯都咬30下,可甩開肥胖
※改善咬合不正,揪出腰痠背痛、老人臉的兇手
※臥床、坐輪椅的長者調整假牙、訓練咀嚼後,竟能自己行走
※睡覺時應戴著全口假牙,預防跌倒
※健康的牙齒愈多,醫療花費愈少、愈長壽


誠摯推薦
林懷民│雲門舞集創辦人
陳藹玲│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
王署君│陽明大學醫學系系主任、北榮神經醫學中心副主任
黃明裕│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特照委員會主委
蔡恒惠│台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院長、兒童牙科暨口腔衛生學系教授
黃瑽寧│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
謝德璋│台灣銀髮族總會理事長
王尹琦│蘋果vs西打雙胞胎媽媽、人氣親子粉絲團版主
---------------------------------------------
林懷民(雲門舞集創辦人)
友人心臟出問題,診斷是牙周病闖的禍。另一位免疫力失調,查了許久,結論是咬合不良。牙齒是維繫身體健康的重要器官,除了講究「明眸皓齒」,要注意的事還真多,敷衍刷牙後患無窮!這本日本牙科專家根據大量臨床案例寫就的「救命書」,深入淺出,要言不煩,讀完收穫很大,也嚇出一身冷汗!高度推薦給關心父母,孩子,以及自身健康的朋友們。

王署君(陽明大學醫學系系主任、北榮神經醫學中心副主任)
這本書提供了預防失智症的新武器,那就是「健康的咬合」!下次看牙醫時,我將會更肅然起敬,因為保護大腦、遠離失智,也要靠他們呢!

黃明裕(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特照委員會主委)
我們深知口腔健康對於身體健康的重要,尤其是高齡長者。以營養與運動為主要訴求,提高老人咀嚼機能,縮短不健康的壽命,讓老人活得久、活得健康,將是未來老人政策主要的訴求。

蔡恒惠(台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院長、兒童牙科暨口腔衛生學系教授)
世衛組織以「口腔健康為全身健康之本」為口號,提醒世人口腔疾病和全身健康息息相關,不應僅被視為「局部的小問題」。若能藉由正確的口腔評估及有效的口腔照護,能降低感染的發生,得到更好的生活品質。

作者簡介

1982年由保母須彌也先生設立,以牙科醫療的根本「咬合」為中心,由贋復、牙周、矯正、保存、兒童、口腔外科和高齡牙醫學等各專門領域的臨床醫師、牙科技工師和口腔衛生師所組成的學術團體。
截至2013年4月有8003名會員,是日本規模最大的臨床醫師的學會。以推動臨床實踐為基礎的顎咬合學相關領域研究,透過其進步與發展來提升牙科醫學、醫療的水準,並且為國民的健康與福祉做出貢獻。

【推薦序1】一本深入淺出的「救命書」/林懷民(雲門舞集創辦人)
友人心臟出問題,診斷是牙周病闖的禍。另一位免疫力失調,查了許久,結論是咬合不良。牙齒是維繫身體健康的重要器官,除了講究「明眸皓齒」,要注意的事還真多,敷衍刷牙後患無窮!這本日本牙科專家根據大量臨床案例寫就的「救命書」,深入淺出,要言不煩,讀完收穫很大,也嚇出一身冷汗!高度推薦給關心父母,孩子,以及自身健康的朋友們。

【推薦序2】改善咬合,遠離失智
/王署君(陽明大學醫學系系主任、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副主任)
台灣進入高齡社會,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比例大幅攀升,其中最讓人害怕的就是失智症,根據台灣最新的流行病學研究報告發現,65歲以上的老年人,患有失智症的比例高達8.04四%,85歲以上更超過20%。目前全台失智症人口估計約有20萬人,除了患者本身,這些家庭更面臨沉重的醫療與照顧負擔。
現今對失智症並沒有令人滿意的特效藥,預防失智症或延緩失智症成了當務之急,尤其現在台灣地區的醫療進步,活到八十幾歲幾乎沒有什麼問題。這本由日本顎咬合學會授權中華民國顎咬合學會委由天下雜誌群《康健雜誌》出版的新書《0~100歲都需要的咀嚼力:牙齒健康、咬合好,遠離腰痛、肥胖、失智、心臟病》中提到,在日本完成的一個大規模流行病學調查,發現老年人的缺牙、牙周病和咬合不佳,會增加失智症的比例高達兩倍。
幸運的是,若這些老年人的牙疾經過治療,裝上合適的假牙,恢復咬合功能後,不僅美觀、心情變好,失智症也會進步。書中還簡介幾位活生生的案例,讓讀者更能了解,這些生硬的科學數據後的真實個案。
為什麼這麼神奇呢?牙齒咬合如何與失智症產生關聯?作者們提出一些科學研究加以佐證,如咬合與「大腦皮質」和「海馬迴」的密切關係。這兩個大腦組織其實就是人腦用來思考與記憶的中樞。另外,治療牙周病同時也能有效減少身體的發炎反應,促進身體健康與大腦功能,不容小覷。
本書的編排很特別,數據與實例並陳,且在章節最後都有小結提醒,將一些重要的內容重新溫習一次,可以加深讀者印象,是很貼心的設計。
面臨高齡社會的來臨,預防失智症已刻不容緩。較有科學證據的方法包括規律的運動、參與社交活動與簡單清淡的地中海飲食。另外,最近「咖哩」也很夯。而這本書還提供了另一項新的武器,那就是「健康的咬合」!下次看牙醫時,我將會更肅然起敬,因為保護大腦、遠離失智,也要靠他們呢!

【推薦序3】快樂邁向台灣健康高齡社會
/黃明裕(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特照委員會主委)
台灣目前有281萬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數的12%,預計到2018年,老年人口比例將超過14%,邁入高齡社會。而老年人口當中,因為失智、失能而需要長期照顧的比例,依據內政部的普查保守估計約17%,也就是到2018年,台灣需要長期照顧的高齡長者約有40多萬人,再加上非老年而需要長期照顧的人口,約是老年的十分之一,總共約有50多萬需要長期照顧人口。

良好的咀嚼能力能活化腦部
我們深知口腔健康對於身體健康的重要,尤其是高齡長者。希望長者們都能擁有一口健康的牙齒,能夠充分咀嚼。良好的咀嚼能力能夠活化腦部功能、降低酸化壓力(抗氧化,reduce stress-induced oxidative stress)、減緩壓力、減少肥胖、控制血糖、預防生活習慣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等)及癌症。健康的牙齒也能提升高齡長者的自信,增強社會的參與,充實自立生活。
因此,如何促進高齡長者的口腔健康一直是我們努力的目標!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在2006年成立身心障礙者口腔照顧委員會,並在2011年更名特殊需求者口腔照護委員會,主要就是針對高齡長者及身心障礙者(簡稱特照者)的口腔照顧而成立。主要是配合政府政策,在預防保健、疾病醫療及口腔機能回復作整體規劃,如下說明:
一、口腔預防保健方面
成立特殊需求者口腔照護指導員合格認證制度,提供特照者的家屬及照顧者接受口腔照顧教育訓練,成為特殊需求者口腔照護指導員。將口腔照顧重要的觀念帶入社會福利機構,並且要求口腔照護支持服務(牙菌斑指數及牙齦健康指數)及50:1的特殊需求者口腔照護指導員比例等列入機構評鑑指標,確實保障特照者的口腔健康受到重視。從2006年開始接受國健局(現今國健署)委託計劃,共訓練了特殊需求者口腔照護指導員1962人,若以2018年50餘萬特照者人口推估,約需1萬餘名特殊需求者口腔照護指導員,目前看來明顯不足!
日本在口腔照護這塊領域,特別設置齒科衛生士這項專門人員,針對機構及社區家庭內的高齡長者,在介護保險內提供定期訪視跟定期口腔清潔的服務,這項措施提高了高齡長者的口腔健康,降低疾病的產生,提高生活的品質,值得未來台灣實施長期照顧保險的參考。
另外,每年都會舉辦特殊需求者口腔照護日觀摩活動及學術討論會,做為各機構推廣成果的展示與經驗交換的平台,提供實務經驗交流與豐富知識技能的機會。
二、口腔疾病醫療方面
需要口腔特殊照顧者都有接受醫療的困難,主要原因大致有:
1. 身體狀況不佳、罹患全身系統性疾病,增加口腔醫療的困難。尤其高齡長者由於老化及身體反應及防護能力皆不佳,治療更是困難。
2. 智能障礙者或失智者,溝通表達能力差,配合度也不佳。對於口腔照顧認識不足,以致口腔狀況不佳,口腔疾病嚴重,使治療更困難。
3. 特照者常常因為身體因素(移動不易),距離太遠、醫療資源不足或者經濟因素,常造成就醫困難。
針對這些問題,首先是舉辦醫療從事人員(牙醫師及助理)專業的訓練,尤其是在醫療安全方面,針對特照者的全身性狀況,提供術前、術中以及術後的治療指引。針對醫療資源不足,衛生褔利部在全國設置七家特殊需求者口腔照護示範中心,並且在全國25家地區醫院開設特別門診。另外健保署自2002年開始,實施全民健康保險牙醫特殊醫療服務計劃,鼓勵牙醫師參與計劃,服務更多的特照者。自2011年發展在宅醫療,主要對象是針對長期照顧管理中心個案,因為個案挑選及行政審查流程不夠便利,加上就診規定太不合理(規定診療必須間隔三個月),導致成效不如預期。
反觀日本在宅醫療只要就醫移動不易的個案提出申請,就能提供在宅醫療服務;平時定期訪視診療,有緊急醫療需求時,可以適時提供醫療服務,完全依特照者需求考量。這點台灣值得檢討改善,以符合特照者平等的就醫權利。另外對於機構內提供醫療服務,自2008年開始在身心障礙福利機構(2011年擴充到特殊教育學校)設立口腔醫療服務團定點,定期的醫療服務,目前已經發展到101家。至於社會老人福利機構預定於今(2015)年,首先由衛生福利部立的全國六家老人福利機構開始設立醫療團據點,提供居住長者完善的口腔照顧及醫療服務。期盼不久的將來,能夠擴充到全國稍具規模的社團法人老人機構,服務更多的長者。
三、回復口腔機能
日本從1987年推行8020運動以來,明顯高齡長者的平均存留牙齒數目增加。另外根據日本齒科醫師公會的統計數字,全國各都道府縣所有65歲以上高齡長者,依牙齒數目分為五個族群(5顆以下、10顆以下、15顆以下、20顆以下及20顆以上),比較當年度醫療費用的平均耗用值,5顆以下族群大概是20顆以上族群的1.5倍。
其他研究也發現,牙齒數目與平均壽命、吸入性肺炎、心血管疾病相關。根據國健署統計資料,台灣65歲以上老人,齲齒盛行率89.36%,齲齒指數(DMFT)15.70,平均剩餘齒數14.36顆,全口無牙率13.3%。如何提高口腔機能,對特照者應該是相當重要的課題。
台北市政府從2000年開始首次針對低收入老免費製作假牙,這項政策目前已經擴展至全國多個縣市,造福不少老人。只可惜沒有針對這項福利政策,設計政策實施前後的老人使用滿意度?老人口腔狀況與身體健康及生活相關的研究?做為今後政策擬定的參考。
日本是世界平均老人壽命最高國家,但是不健康期間約十年。在這十年間,必須依賴醫療及介護來維持生活。新的日本健康政策「健康日本二一」方針,提倡延長健康壽命,縮短不健康期間,降低老人對醫療及介護的依賴,就是以營養與運動為主要訴求,提高老人咀嚼機能,縮短不健康的壽命。窮病孤閒是現在老人常見的特徵,如何讓老人活得久、活得健康,將是我們未來老人政策主要的訴求。

【推薦序4】期盼口腔衛生師的立法來提升國民生活品質,減少醫療負擔
/蔡恒惠(台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院長、兒童牙科暨口腔衛生學系教授)
長期以來,台灣的醫療品質在衛生福利部的領導與推動之下,獲致相當成效,備受國際肯定。衛福部對於國民健康的維護不遺餘力,在專業醫療從業人員制度的建立上更是費盡心思,從最初的醫師法開始,接著藥師法,護理師法、職能治療師法、物理治療師法相繼完成立法。在由專業人員把關國民健康工作的任務上,衛福部始終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近十年又陸續通過醫事放射師法、醫事檢驗師法、語言治療師法、聽力師法、心理師法、呼吸治療師法以及2009年的牙體技術師法,衛福部的積極推動可說是真正成功的主因。
在國外的口腔衛生師(簡稱口衛師,dental hygienist)是具有專業證照的牙科專業人員,主要工作範圍為預防民眾口腔疾病,從事口腔衛生的相關技能。口衛師的立法在美國已有100多年歷史,在日本也有65年之久,美國、澳洲、加拿大、歐洲及日本等國家皆有專業口腔衛生師協助臨床及社區的口腔醫療工作,其執業範圍則視當地法規而定。在大多數司法管轄內,口腔衛生師都以協助牙醫師為主要工作內容。然而,台灣在號稱先進的醫療成就上,口腔衛生師的立法推動,卻仍停在原地,遠遠落後鄰近的南韓,50年前也順利完成口腔衛生師的立法與國家考試。
口腔衛生和全身健康息息相關
世界衛生組織以「口腔健康為全身健康之本」為口號,目的在提醒世人口腔疾病和全身健康息息相關,不應僅被視為「局部的小問題」。國內外皆有研究指出,口腔健康狀況和全身系統性疾病相關,口咽是細菌容易聚集與繁殖的地方,也是吸入性肺炎的主要原因。因此,口腔衛生照護對醫院住院病患、加護病房病患、即將接受手術的病患、安養機構居民以及居家臥床老人都是必須的。若能藉由執行正確的口腔評估及提供有效的口腔照護方法,不僅能夠提升病患舒適度,更重要的是能降低感染的發生,讓病患儘早恢復健康,得到更好的生活品質。
全球正處於環境劇變的時代(資訊化、全球化、人口高齡化等),已開發國家都極為注重預防醫學。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的口腔健康的目標值提醒了我們牙科疾病預防的重要性與可行性,以及其帶來的意義。
日本人口的高齡化速度領先全球,在口腔方面提出8020(八十歲有二十顆牙齒)政策,希望延長健康壽命、提升高齡者生活品質、降低醫療費用。近年來,各國研究也證明了口腔衛生及咀嚼與生活習慣病的關連,更擴展了牙科的醫療領域,讓相關醫療人員必然被要求具備更多的知識與技能。例如全人照護、發展遲緩兒口腔照護、孕婦口腔照護、糖尿病口腔照護、放射治療口腔照護、化學治療口腔照護、癌症口腔照護、精神疾病口腔照護、中風口腔照護、手術前後口腔照護、咀嚼與吞嚥功能照護等等。
口腔衛生師專業,能提升牙科醫療品質
牙科相關醫療人員包括牙醫師、牙體技術師、口腔衛生師、牙科助理、牙科護士、牙科公共衛生師等。不同國家依其醫療體系不同,所擁有的人力需求也不同。牙體技術師與口腔衛生師在日本是有國家考試認證的資格,其表現的技術全球有目共睹,都是牙醫師的重要幫手。在口腔衛生師方面,日本更已發展到由各牙科專科醫學會認定的專業口腔衛生師(含植牙學會認定口衛師、牙周病學會認定口衛師、矯正學會認定口衛師、兒童牙科醫學會認定口衛師、審美牙科醫學會認定口衛師、身心障礙牙科醫學會認定口衛師、顎咬合學會認定口衛師、口腔復健學會認定口衛師、攝食吞嚥復健學會認定口衛師等)來協助專科牙醫師,一方面可以提升牙科醫療品質,更可以照顧到不同族群的病患。
許多的醫療行為都是藉著團隊合作來完成的,但在台灣的牙科領域卻呈現特殊的現象。我們通常會看到牙醫師獨立完成患者所有的治療評估與衛教工作,而不是由專業團隊在進行;尤其近一、二十年技術的進步與分工的精細,一個牙醫師要完成一個治療過程並不容易,其耗費的時間與精神非常多。
其實口腔衛生師的合法不僅能提升社會口腔健康與疾病預防的觀念,對於牙醫師及整體醫療品質更具有加分作用。從美、日、韓的經驗來看,口腔衛生師的存在,對國民健康的推動必能帶來更多正面的效益。口腔衛生師是牙科醫療團隊的一員,在歐美、日本、澳洲、韓國及泰國等國家實施多年,牙科診療強調團隊合作與分工,以牙醫師為主,搭配牙體技術師、牙科助理及口腔衛生師各司其職。牙醫師與口衛師都是一個團隊的成員,可藉由團隊合作完成一個更高品質的醫療行為。目前台灣口腔疾病盛行率高,牙醫師能花費在每位患者的時間很有限,在牙醫師忙於治療的情形之下,被犧牲掉的是民眾知的權益與等待的時間。口腔衛生師不僅能分擔牙醫師的工作,還能使牙醫師的醫療結果產生最大效益,對病人來說更為安全。
牙科就診文化近年轉趨於商業化的競爭,但坊間重視的多是外觀的設備裝潢,對於牙科醫療品質的提升,如病患風險評估及治療前後的口腔照護及潔牙與飲食習慣的指導等較無法突破,以致台灣口腔健康指數落後於其他國家,也一直無法達到WHO的要求。口腔衛生師是衛生專業人員,藉由臨床服務、教育規劃、衛教指導、專業諮詢和口腔健康評估等方法,促進口腔預防保健、協助牙醫師治療口腔疾病,以及幫助病患或民眾維持口腔健康狀況,長期觀點來看,必能提升整體醫療品質,更可以節省醫療費用,對整個國家發展是正面的。
積極培育口腔衛生師
各領域的人力分配必須重新評估並妥善規劃,避免問題出現時才來籌備,造成國家與人民不必要的損失。日本的牙科醫療團隊主要由牙醫師、牙體技術師、口腔衛生師、牙科助理組成。日本目前牙醫師已達飽和,但牙體技術師、口腔衛生師的人力則處於不足的現象。一方面是因為少子化,一方面是培育的人數趕不上需求的人力。日本牙科團隊積極面對此問題,定期評估現況並研擬改善措施。例如,將培育口腔衛生師的學校增加到約160所,每年培育6500名口腔衛生師,目前牙醫師與口腔衛生師的比例為1:2,還是供不應求。
韓國目前有5萬7000名口腔衛生師,共有81所學校每年培育5000名口腔衛生師,牙醫師與口腔衛生師的比例與日本相近也是1:2。美國共有335所學校每年培育7000名口腔衛生師,牙醫師與口腔衛生師的比例約1:1,在2012年時約有19萬名口腔衛生師。為了迎接高齡社會的來臨,美國希望在2022年口腔衛生師可以增加到25萬名,也就是增加約30%,牙醫師的人數則維持不變。
台灣口腔衛生師的理想人數,若以2300萬全民都能接受口腔照護服務來算,每一個人每半年接受30分鐘的服務計算,目前牙科醫療院所7千間來分擔,365天都不休診,且每天必須接納18個人是給口腔衛生師執行口腔衛教與照護。若每天工作8小時計算,一間診所平均就需要1.125個口腔衛生師。
由於一般民眾對於健康與醫療知識必須花時間了解,加上口腔照護也是維持健康的重要措施,每半年30分鐘的累積帶來的是全民的利益。目前台灣沒有口腔衛生師,就算馬上立法通過,口腔衛生學系畢業生也只有1000個左右,要滿足7000間牙科醫療院所各有1.125個口腔衛生師來服務民眾,以目前台灣3間口腔衛生學系所培養的學生數目來看,還要等65年以上才能達到理想數字。
正視口腔師的立法與推動
口腔衛生師的立法,對於全民只有萬益而無一害,不論是口腔衛教的推廣、老人弱勢與身障人士的照護、牙醫師的診療協助以及個案管理等,再再都顯示口衛師存在的社會意義與核心價值,期盼有志之士與衛生主管機關能夠正視世界潮流與國民健康的需要,促成口腔衛生師的立法與業務的推動,提升國民生活品質,減少下一代的醫療負擔。

目次

推薦序
一本深入淺出的「救命書」/ 林懷民
改善咬合,遠離失智 / 王署君
快樂邁向台灣健康高齡社會 / 黃明裕
期盼口腔衛生師的立法來提升國民生活品質,減少醫療負擔 / 蔡恒惠

導讀
咬合咀嚼是長壽社會品質的根源/林崇民

序章
「咬」是邁向健康的第一步
口腔的生活習慣病:咀嚼症候群
日本顎咬合學會以「健口長壽」為目標

第1章 牙周病菌正侵蝕著你的身體
超過八成的成年人「已罹患或即將罹患牙周病」
選擇刷牙,還是死亡?
無法進行口腔清潔的地震災區,吸入性肺炎病例遽增
曾罹患牙周病或有牙周病的人,致癌風險上升14%
重度牙周病患者的心臟病風險高4.5倍
糖尿病和牙周病有密切關係
罹患牙周病的孕婦早產機率高7倍
牙周病會誘發風濕性關節炎
鈣質不足會同時罹患骨質疏鬆症和牙周病
和牙周病一樣可怕的「根尖病變」
【專欄】口腔內會形成的癌症

第2章 透過口腔保健找回身體健康
治療牙周病讓肝功能指數恢復正常
利用專門器材進行口腔照護「PMTC」
附供水、吸水功能的電動牙刷
口腔衛生師扮演的角色
重度牙周病需做「翻瓣手術」
吸入性肺炎在兩年內減少40%
流行性感冒罹病率銳減至十分之一
刷牙可幫助兒童預防流感
【專欄】口腔內繁殖的滑溜「生物膜」

第3章 「無法咬」「不願咬」會招來疾病
七十歲族群中咀嚼良好者未達60%
推行「健康日本二一」,強調咀嚼力
無法使用吸管、無法吹熄蠟燭的兒童
咀嚼力不佳,會增加失智風險
快速進食和單獨進食帶來的咀嚼危機
因時代而異的咀嚼次數和用餐時間
成年人也要實踐的「確實咀嚼的十項建議」
單獨進食的壓力為咬合咀嚼帶來不良影響
咬合不正導致肩膀痠痛、腰痛、失眠和憂鬱症
齒列不正的兒童容易感染病毒?
咬三十下,不易罹患代謝症候群
即使沒有牙齒,利用假牙咬就不容易失智
裝上假牙,跌倒的風險減半
改善咀嚼功能,醫療費可減至五分之一
殘存齒多,醫療費就少
【專欄】「5701」的喬治‧華盛頓

第4章 「能咬的假牙」讓人找回活力
吃一口咀嚼三十下的106歲人瑞
恐怖!鼻胃管灌食造成乾口症
唾液能消滅致癌物質的毒素
點滴無法充分供應高齡者所需的「白蛋白」
咀嚼會增加高齡者的腦部血流量
咀嚼的刺激如何抵達腦部?
咀嚼可改善呼吸功能
高齡者吃「粗茶淡飯」會縮短壽命
配合患者咀嚼能力的「美味照護餐點」
裝上假牙後,不再需要氧氣罩,體重也增加11公斤
以醫療訓練用口香糖「DAY-UP」治好了失智症
藉由咀嚼訓練降低需要照護程度
臥病在床的腦栓塞病人透過口腔復健找回說話能力
口香糖訓練後,病患拿掉胃瘻管並找回記憶
【專欄】你的唾液年齡是幾歲?

第5章 咬合能改變人生
哺乳方式影響成年後的口腔狀況
為達成「8020」的「30‧60‧1200」
用「上唇」攝取離乳食品
咀嚼力差的兒童「嘴巴會開開的」,容易罹患牙周病
經常咀嚼的幼稚園生有良好的計算能力
蛀牙多的兒童,視力容易變差
長崎縣小學實施的「健口教育」
透過口腔體操,將口呼吸改為鼻呼吸
改善咬合,治好臉部歪斜
【專欄】60年前探討咀嚼和智力關係的大實驗

第6章 人工植牙、假牙不比天生的牙齒差
全口假牙的咀嚼能力比健康的牙齒更好?
新技術使人工植牙、假牙和自然的牙齒一樣好
牙科技工師透過製作贋復裝置來拯救病患
乳牙銀行能讓牙齒再生嗎?
【專欄】上野動物園的驢子裝上假牙後重現活力
【專欄】日本最古老的木製全口假牙

終章 牙科醫療能改善國民健康
大家來縮短「生命中不健康的壽命」
不用心的對症治療使臨終醫療費高達九千億日圓
朝醫科、牙科和照護人員密切合作的團隊醫療前進

書摘/試閱

牙齒健康、咬合好,是孩童聰明學習的關鍵
讓孩子用「上唇」攝取離乳食品,練習咬的動作
「咬」的基礎在約2~3歲時逐漸成型。開始的時間點是斷奶期。此時期重要的是上口唇,也就是上唇。增田院長是經驗豐富的兒童牙科專科醫師,他表示,在吃離乳食品的孩童,可分為能巧妙運用上唇進食的孩童,和做不到的孩童。
增田院長說,「在斷奶期,重要的是嘴唇,尤其是上唇。幼兒的『咬』,並不是在口中咬,而是用嘴唇捉著咬。然後,利用前牙和後牙咬到軟之後,再吞下去。因此,餵離乳食品時,很重要的是要一邊注意上唇一邊餵。要促使幼兒用上唇去捕捉食物。重點是,給食物時不可放入口腔深處。」
餵離乳食品時,重要的是要意識到「『咬』和『吃』始於嘴唇」。用湯匙餵離乳食品時,要從下方拿到嘴邊,放在下唇上。讓幼兒用上唇捕捉含住,然後慢慢抽走湯匙。要注意不要放入口腔深處,也不要自上唇這一側放入。
另外,為了鍛鍊嘴唇,必須從小多練習舔和啃的動作。幼兒藉由咬和吸吮,將感覺傳達到腦部來學習。據增田院長說,聽說有孩童因為無法順利學會那種感覺,所以上唇不會動。上唇和腦部是直接相連的,刻意鍛鍊很重要。
停止餵食可鍛鍊嘴唇的離乳食品在一歲到一歲半時,這個時期很重要的是,要確實做到讓孩童「用手抓著吃」。
增田院長說,「用手吃東西,能讓孩童牢牢記住一口的份量或食物的感覺。我想拜託各位母親,請不要認為『食物被弄得亂七八糟的、好髒』,要堅定地讓孩子用手抓著吃。」
嬰兒期的咬合咀嚼需閉上嘴唇、好好咬;在斷奶期鍛鍊嘴唇,則嬰兒期的咬合咀嚼就會發展得很順利。

咀嚼力差的兒童「嘴巴會開開的」,容易罹患牙周病
若未能充分學會用嘴唇捕食的機能,舌頭或咀嚼肌也會受到影響。在乳牙萌發完成期(乳齒列期),頭部的側頭肌特別發達。此外,口唇周圍的肌肉、臉頰的肌肉,以及嚥下去時的上咽縮肌,全部都連在一起。這些肌肉發育得好,咀嚼功能就會很協調。這也會影響到顎部的形狀、大小和平衡。上唇的訓練要在三歲前進行,不然,不太容易學會。還有,進食的姿勢也很重要。進食時若撐著手肘且身體前傾,或者腳晃來晃去,是無法好好咀嚼的。
經過這些訓練之後,4~5歲時嘴巴周圍會比較緊實,然後臉型逐漸成形。
那麼,什麼是不自然的咬法呢?根據昭和大學小兒齒科學井上美津子教授等專家所言,一快,二進食時常喝水(用水沖下去),三用單側咬。
除此之外,咀嚼的節奏也很重要。好的咬法,是閉上嘴巴並有節奏地咬,而不自然的咬法則是張著嘴巴且節奏紊亂。而且,喝東西時,頦(下唇下方的肌肉)是緊張的。當嘴巴周圍的動作奇怪時,舌頭的動作也很怪。
另一方面,咀嚼肌群較弱的孩童,其上口唇易呈富士山形狀、嘴巴開開的、而且嘴巴周圍多半鬆垮。一旦「嘴巴開開的」,不只會影響到咀嚼功能,也會變成口呼吸。若長期如此,恆牙長齊時,會引發牙齦炎和牙周病。重要的是要能夠確實閉上嘴巴,用鼻子呼吸。
這個時期之所以採用不自然的咬法,理由包括蛀牙、咬合異常、舌頭異常、吸手指等習慣,以及骨骼異常、鼻疾、扁桃腺肥大、外傷、生活環境等,其中又以蛀牙最常見。有蛀牙就無法正確咀嚼。不是能吃就好,為了能夠確實咀嚼,很重要的是不要產生蛀牙。

三歲前零蛀牙,為咀嚼力打基礎
蛀牙多的孩童,容易無精打采、缺乏幹勁。有一位三歲小女孩,因蛀牙而失去前牙。她無法用嘴唇順利進食。她不是用嘴唇去抓食物,而是整顆頭往前探,試著去吃。她無法做出細微的嘴唇動作,也無法吹熄燭火。由於沒有前牙,她也無法清楚發音。
增田院長在原本是前牙的地方裝上兒童假牙,並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咀嚼訓練,例如嘴唇按摩、發母音、尤其是噘嘴發「嗚」的聲音、用嘴唇夾住薄的東西並確實閉上嘴巴咀嚼、口腔體操等。此外,有時候,為了做「咬緊」的訓練,也會使用管子或橡皮障。
進行「咬」的訓練約一個月後,她學會了正確的咬法,變得可以吹熄燭火,也很會用吸管喝果汁。而且,臉上的表情也變得堅定自信。增田院長說,「透過乳牙確實地刺激腦部,可說是為那孩子的人生打好基礎。妨礙咀嚼的蛀牙對孩子的將來也有影響。正因為如此,三歲前不可以蛀牙。」有些母親認為,乳牙反正會換牙,就算蛀蝕也無所謂,但是其實之後的恆牙會延續乳牙的狀態。

經常咀嚼的幼稚園生有良好的計算能力
6歲時,最裡面的牙齒會長出來,這顆牙又名「六歲臼齒」,是第一顆恆牙,正式名稱是第一大臼齒。這顆牙齒是咬合和齒列的基礎,這顆牙齒會決定齒列。如果這顆六歲臼齒蛀蝕,或沒有長在正確位置,日後恆牙齒列會出問題,齒列不好,咬合咀嚼也會不好。
在這個時期,正確的咬法和吞嚥方式尤其重要。此時正值顎骨和咀嚼肌成長發育的時期,為了創造出恆牙的生長空間,正確的咬法和吞嚥方式不可或缺。
咀嚼會對腦部發展造成影響,此事對成長期的孩童尤其重要。在成長期間,恆牙開始生長之後,咀嚼肌會膨脹,藉由鍛鍊咀嚼肌,頭顱會不斷增大。運用可測量腦血流的正子斷層造影做研究,證實咀嚼可大幅增加腦血流量。腦部活化和提升學習效果有關。以幼稚園生為對象的比較研究得出的結果如下:食用需確實咀嚼的餐點的幼稚園生,計算能力比其他幼稚園生好。
增田院長說明,「齒下方的牙周膜,跟傳遞情報到腦部的三叉神經彼此相連。小時候若蛀牙,神經受到破壞,牙周膜會破爛不堪、感覺也會變遲鈍。這麼一來,三叉神經無法接收到足夠的訊息,腦部就不會活性化。」
連接到腦部的神經斷掉一根,會影響到孩童的運動和感覺,也會令他們缺乏幹勁。在發育期蛀牙,可能會對腦部發展造成負面影響。在成長期,好好咀嚼這件事,就如同充分攝取營養一樣必要。為了要確實咀嚼,最重要的是,不要有蛀牙。

咬合跟臉型、外貌大有關係
在人格逐漸成形的時期,臉型也會逐漸成形。咬合正確,臉會左右對稱,如果咬合不平衡,顎的位置偏向一邊,那麼身體也會歪斜。
增田院長的診察病例中,有一位顎左右錯位的男孩。當他踢足球時,球會飛到旁邊。在矯正好顎的位置之後,不只是他的姿勢變好,連踢出去的球也變得很直。
此外,也有研究指出,此時期視力下降的人變多和咀嚼也有關係。這是一項關於未充分咀嚼可能會導致視力低落的研究。調查對象為秋田縣學生,從國中生到短期大學學生均包含在內。結果發現,第一大臼齒的牙齒有三顆蛀牙以上的孩童,其視力比兩顆以下的孩童差;而經常吃堅硬食物的孩童,其視力比不常吃堅硬食物的孩童更好。由於眼睛被視為腦的一部份,或許,這個結果跟咀嚼讓腦血流量增加有關。
關於正確咀嚼的重要性,增田院長的說明如下:「『咬』會直接影響到健康、讓嘴巴周圍和臉更美,並讓我們得以享受美食。『咬』跟活力、精力、記憶力、運動能力、腦部血流等有密切關係。『咬』即腦、健、美、力。」養成「咬」的習慣會讓我們健康而長壽,此事自然不在話下。

口腔清潔、假牙能咬、能吃,是大人健康長壽的終極武器
無法進行口腔清潔的地震災區,吸入性肺炎病例劇增
口腔狀態惡化會導致吸入性肺炎病例增加。以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為例,地震後的避難所裡,有許多年長者因肺炎而過世。其中有相當多被認為是吸入性肺炎。
地震之後,有許多地區斷水。民眾因缺水而無法清潔口腔,連好好漱口都有困難,遑論刷牙。因此,有些人只好連續數日使用未清潔的假牙,並且在沒有清潔口腔的狀態下直接就寢,使得口腔內的細菌增生,而牙周病也更加惡化。另外,有些人在地震或火災時失去了假牙,因為無法順利咀嚼而出現吞嚥障礙。無法充分攝取食物的結果,會出現營養障礙和免疫力下降等情形,因此更容易罹患吸入性肺炎。
在2004年新潟中越地震,曾參與震災醫療的牙醫師記取了當年的教訓,在2011年三一一東日本大地震發生時,儘快協助災民徹底做好刷牙、漱口、洗假牙等口腔保健,吸入性肺炎的發生率因此下降。

提振精神、維持活力的祕訣在「咀嚼」
有一位高齡106歲的人,能正常攝取飲食,健康過生活。他是福岡縣兒童成長支援中心椎實學園的前任理事長曻地三郎先生。他從75歲起使用全口假牙,沒有任何一顆牙齒是自己的,使用假牙三十年來,他每吃一口都會咬三十下。
大分縣佐伯市的齒科河原英雄醫院創辦人河原英雄院長如此述說:「曻地先生在牙醫之間非常有名,他是因假牙而變得年輕、健康的典型案例。據他說,裝上假牙之前,他無法順利地咬,健康狀態比現在還差。裝上假牙、每口改為咬三十次之後,變得愈來愈有精神、愈來愈年輕。仔細咀嚼能令大腦更有活力、更年輕,也令人健康長壽,曻地先生就是最好的例子。」
30年前為曻地先生製做假牙的人,是河原院長的前輩、在福岡市開業的菅野明牙醫師和牙科技工師原田庸人先生。據說,他們當時就從專業的立場,強調年輕的祕訣在於「咀嚼」。儘管曻地先生在75歲就失去了全部的牙齒,並未能在80歲時保住20顆牙齒,但能正常咬的假牙讓他再度變得神采奕奕。

裝上能咬、能吃的假牙後,失智症狀減輕了
無法行走的輪椅人士在裝上假牙之後,變得能自行走路。經醫師診斷罹患失智症的人,在裝上假牙之後,記憶力變好、變得能好好說話。無法以口進食、靠鼻胃管灌食維持生命的人,在裝上假牙、變得能咬之後,坐起身來。這些案例絕非奇蹟,牙醫學上也都有合理的理由。
有一位住在岩手縣奧州市、罹患失智症的89歲女性,剛入住高齡者機構時有漫遊症狀,而且牙齒的情況相當差,幾乎完全無法咬。然而,裝上假牙,變得能咬以後,失智症的症狀減輕了。在裝上假牙之前,連要想起自己的名字都要花上一些時間,後來卻變得能立刻回答。
在河原院長的臨床案例中,有一位48歲患有腦血管障礙的男性,剛入院時,由於後遺症太過嚴重,他被認定今後應無法獨立生活,但在不斷進行復健和「咬」的訓練之後,他變得愈來愈有精神。而患者正值壯年也是提早康復的主因之一,但是效果之所以比只做一般復健更好,應該是採用「咬」的復健的關係。
另一則例子是關於一位脫離鼻胃管灌食狀態的102歲女性。她住在福岡縣的老人照護機構。她有長達三年的時間,無法用口腔進食,只能仰賴鼻胃管灌食。然而,因為她表現出想用嘴巴進食的欲望,機構就開始朝口腔進食的方向準備。醫師、牙醫師、護理師、口腔衛生師、管理營養師和職能治療師一起花了一年的時間,一邊進行口腔照護,一邊讓病患逐漸用普通的方式進食。據說,由於醫療團隊的精彩合作,患者進步到能一日三次用口進食,且能和職員對話。
這些案例所示,比起任何藥物或營養點滴,「咀嚼」的威力更大,能提振精神並令人恢復活力。

每個人都可以輕易做到「咀嚼十項目」
日本口腔衛生師會發表的「確實咀嚼十項目」如下,歸納出了咀嚼方式的重點。只要注意咀嚼方式即可,是任何年齡層的人都可以輕易做到的保健方式。
1. 每一口都咀嚼三十次才吃下去。
2. 想要吞下去時,再咀嚼十次。
3. 要咬到食物的形狀消失。
4. 混合著唾液品嚐美味,然後才吞下去。
5. 不要用水幫助吞嚥。
6. 減少每一口的份量。
7. 吞下口中的食物之後,才將下一個食物放入口中。
8. 選擇有嚼勁的食材。
9. 每吃一口就把筷子放下來。
10. 一邊享受對話,一邊吃。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88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