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本書是三聯書店與Open Quote合作的「開方講堂」系列課程的衍生書籍。夏其龍神父為主講,介紹天主教歷史,以及天主教在香港的發展及儀式。夏神父又親自帶領參加者到天主教教堂、墳場參觀「尋寶」,實地考察天主教建築、雕像的含意,還有它們經歷過的滄桑。
本書是開方講堂的衍生書籍,由夏其龍神父主講,由不同方面介紹天主教歷史,以及香港天主教在香港的發展及儀式,並親自帶領參加者到天主教堂、墳場「尋寶」,實地考察天主教建築、雕像的含意,還有它們經歷過的滄桑。本書分為兩部分:演講內容及實地考察,實地考察部分會以照片及圖示方式介紹建築物有特色的地方。
作者簡介
目次
開方講堂
出版者的話
第一講:教會歷史
君士坦丁大帝與天主教東來
景教傳入中國
蒙古西征和絲綢之路打開新的傳教通道
沙勿略和利瑪竇來華
天主教在十九世紀時的中國
天主教傳來香港
天主教在香港的傳教活動
天主教在香港辨學
天主教在香港的社會服務
第二講:教會組織
初期教會的雙重組織
帝國宗教
教皇國
封建教會
亨利四世
阿維翁
宗教改革
梵蒂岡城國
梵二教會
聖座
第三講:隱修生活
初期的隱修生活
中世紀的隱修生活
軍事修會
城市宣講與行乞修會
全球傳教
修會在香港的發展
第四講:慶節和建築
十字架
水
火
七件聖事
禮儀年
基督的節日
聖母的節日
宗徒的節日
守齋
經文
宗教建築
附錄
考察:天主教建築
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
玫瑰堂
聖瑪加利大堂
聖德肋撒堂
聖方濟各堂
聖安德肋堂
聖彌額爾墳場書摘/試閱
LESSON 1 教會歷史
天主教在這世界上,已存在了近二千年。天主教傳到東方後,在中國,亦有千多年的歷史。所以今天,我們想了解 天主教,最好的方法就是從歷史的角度開始。
歷史其實是很簡單的。時間,就是歷史。如果沒有時間,所有東西都不會變化。所有會變化的事,就在時間中發生。這點其實很矛盾,因為在世的人,經常會追求永恆,追求不變,但我們身處不變和永恆的時候,其實就離開了歷史。離開了歷史,就沒有變化。但是,人有趣的地方,就是因為其變化,例如由小朋友一直變為大人。我們用今天的目光看天主教,它在二千年之內,確實做了很多事情。
天主教的開端很簡單,就是有一群人去信奉。信奉甚麼呢?是耶穌基督降生為人的聖子,然後他為人類的救贖,死在十字架上,帶來了永恆的生命,而且超越死亡。剛才我們提到,離開了「時間」,進入「永恆」,就不會有變化,所以這是一個很 大的矛盾。一方面,信仰是永恆;另一方面,教會有歷史,在歷史當中,信仰恆定不變,這是我們在天主教歷史裡可以看得到的。
最初,耶穌被人釘死在十字架上,接著有一群人相信他復活了,這群人一直堅持信仰,經歷了很多的變化,特別是在最初的幾百年間,他們是被人迫害的。他們被迫害的原因,是因為羅馬帝國是信奉多神教的,而且也視他們的皇帝為神明。基督徒不能接受這種信仰,於是便受到迫害。他們為了表達自己的信奉,寧願犧牲在世的生命,即是會變化的生命,進入永恆的生命,而永恆的生命則超越死亡。這是一很簡單的信奉,但是它的複雜性,在歷史裡反覆呈現。
從中國人的角度來看,天主教來華是中西、東西文化交流,最初是七世紀,中國唐朝的時候,已經歷了千多年。其實早在唐朝之前,即四世紀時,君士坦丁堡的大主 教聶斯脫利(Nestorius,三八六—四五○)拒絕稱耶穌的母親為天主之母,因而 被誤解為他不承認基督是真正的上帝,是天主。了解天主教的第一步就是:為甚麼不稱呼瑪利亞為天主之母,竟釀成大事呢?
君士坦丁大帝與天主教東來
耶穌復活升天,她的信徒中有很多不同人士。到四世紀時候,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ține the Great‧二七四─三三七,就是建立君士坦丁堡的人)把天主教合法化,教會從被迫害,變成可以合法地存在,然後他的後繼者甚至將天主教定為羅馬帝國所有國民都要信奉的宗教。君士坦丁大帝這樣做的原因很簡單,作為一個政治人物,他以政治的角度來看宗教·天主教可助他統一羅馬帝國。當他接任皇帝後,要東征西討將四分五裂的羅馬帝國統合起來,他希望國家能繼續統一,其方法就是利用一個一神教會,由他自由操縱。君士坦丁大帝一統國家的願望,實際上只是實現了近一百年之久。至五世紀時,西羅馬帝國滅亡了。君士坦丁將帝國滅亡的時間由四世紀推遲到五世紀,得歸功於天主教。
君士坦丁堡的大主教聶斯脫利,因為不稱呼耶穌的母親為天主之母,被打成異端。當教會由一群跟隨耶穌的人,變成政治工具後,當權者便會要求趕走所有不同說法的人。其實稱呼瑪利亞,即是耶穌的母親為天主之母,有何特別之處?瑪利亞是人,但當你稱她為天主之母時,那她所生的耶穌是人,也是神,這是君士坦丁聯同當時的主教,定下來的天主教正確的信理,即是相信耶穌既是人,又是神。不認同的人 就不可以在羅馬帝國存在,因此,聶斯脫利在四三一年時被貶,後來更被皇帝趕出羅馬,流放到埃及直至死去。然而,聶斯脫利所創的聶斯脫利派卻因而有機會把天主教帶出羅馬,以景教之名傳入中國。
景教傳入中國
另外一個歷史背景,就是絲綢之路。羅馬人很喜歡中國的絲綢,貴族穿上絲造的衣服,就覺得非常高貴。而且物以罕為貴,絲綢很難才能運到羅馬帝國。絲綢之路由東到西,然後從羅馬至中東,然後進入埃及。另外也有一條海上絲綢之路,由中國泉州一直往西。絲綢之路令東、西方有了溝通渠道,而景教就是跟隨兩條絲綢之路,在北面傳到中國首都長安,南部傳入泉州。現在西安一帶(長安)和泉州還會找到景教的遺跡。絲綢之路的影響不止於在唐朝,到元朝時,西方的教會仍曾派遣使者到東方。
聶斯脫利雖然被趕出羅馬,但是他依舊在宣講耶穌基督的信仰,到唐貞觀九年時,聶斯脫利派的教士阿羅本(Alopen)帶著經書進長安,稱其信仰為景教,唐太宗 李世民派宰相房玄齡迎接他,讓他在皇家藏書樓翻譯經典。
唐朝融合各地的文化,無論是從西方來的東西、回族帶來的東西,他們全都接受。所以景教到長安,時人都覺得很有特色。耶穌的事跡,他們雖然從未聽說過,但也予以接納並讓景教在國內傳播,甚至興建了一座廟,最初叫做波斯寺,後來改稱大秦寺,讓景教教士修道傳道。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立於七七九年(亦有說是七八一年),一六一一三年在長安出士。碑上其中一句為:貞觀九祀,至於長安。也就是說,景教是在貞觀九年的時候進入中國的。一六一九年,意大利耶穌會士艾儒略(Giulio Aleni,一五八一一—一六四九)在泉州發現另一塊景教碑。景教在唐朝第一次傳入中國,元朝時第二次傳入,明朝時第三次由耶穌會傳入,都是有關聯的。
但是,七世紀起,即唐代會昌年間爆發了滅佛浪潮,當時也滅了景教、妖教、摩尼教等,滅佛期長達二百年。此後教士不可以公開地進行傳教活動。當然,信教的人依舊把他們的宗教流傳在不同的民族當中。外國的教士來華,必須先由最高領導人(即是皇帝)親自考核,決定他們能否在國內傳教,以免誤國。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