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教研生涯記自咏(六)
商品資訊
系列名:名人自傳
ISBN13:9781625032713
替代書名:My Teaching and Research Career at U.S. Naval Academy and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art Six)
出版社:漢世紀數位文化EHGBooks
作者:吳治
出版日:2016/02/01
裝訂/頁數:平裝/384頁
規格:22.8cm*15.2cm (高/寬)
定價
:NT$ 550 元優惠價
:79 折 435 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自序》
北美教研生涯記錄作者在北美海軍學院(U S Naval Academy) 和約翰、霍浦金斯大學(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教學及研究逾卌年生涯。計劃寫多集。第一集至第五集均已出版。第一集包含就職前,助教授時期,副教授時期前段,及萬里行,共四章,涵蓋1966年至1972年,書號ISBN 978-1-62503-071-9。第二集包含副教授時期後段,及正教授時期第一段,共十六章,涵蓋1973年至1988年,書號ISBN 978-1-62503-097-9。第三集包含正教授時期第二段時期,共四章,涵蓋1989年至1992年,書號ISBN 978-1-62503-142-6。第四集包含正教授時期第三段時期,共五章,涵蓋1993年至1997年,書號ISBN 978-1-62503-194-5。第五集包含正教授第四段時期,共三章,涵蓋1998年至2000年,書號ISBN 978-1-62503-236-2。本書為第六集,採用紀年式,包含正教授時期第五段,涵蓋2001年至2003年。以後數集將包含正教授時期第六段,及退休。
記兩校培才,說灌溉耕耘。錄經歷見聞,寫教研風雲。
咏胸懷意境,憶甘苦愉辛。積詩數千首,抒情發為文。
吾非學文,亦從未認真學過平仄及音韻格調,不曾登堂,何敢言詩詞!然歌謎詞賦,平素所愛,惜指引乏人,只靠自行摸索,未諳創作之道。七十歲退休前,因工作忙碌,無暇他顧,偶有吟咏習作嘗試,均隨寫隨棄,並未收藏留稿。今年七十將四矣,教研生涯完全結束,東風重拂,白髮逢春,野翁心熱,始與和余背景相同數同窗友好對古典文學有興趣者互相唱和,聊志訴情,再興詩詞之念,又憶錄舊作及記咏昔年往事感懷,重握斑管,輯成此集,以留紀念。明知雪泥鴻爪,轉眼無痕,然敝帚之賞,亦可解老年一時之悶,親朋後人翻閱,權作念我。如此而已,豈有他哉?
正是:
教研多事堪回憶
未曾入室寫詩詞,林泉消閑且為之,
教研多事堪回憶,梗概留後庶可知。
取名自吟集
教研生涯敘詳實,不求聞達不求利,
無意搏取後世名,詩詞故取自吟集。
《試閱:第一章/2001年》
華府華埠慶舊曆年
華府華埠慶舊年,載歌載舞閙聲喧。舞龍舞獅鑼鼓隊,遊行隊伍人逾千。
歷代朝服武術團,僑界領袖走最前。萬人空巷觀眾多,兒童雀躍接吉鈿。
注一:華府華埠慶舊曆年,是一件大事。每年遊行人龍,總為華府這片古老的住商混合區帶來高潮。通常選擇過年期間週日下午,僑胞在中華會館前集合,遊行隊伍繞行中國城一週,向沿途民眾致意。隊伍中包括舞龍、舞獅、鑼鼓、歷代朝服團、及武術表演等。不僅洋人共襄盛舉,華府市長到中國城賀年,也是遊行重點,萬人空巷迎新年,形容並不為過。慶舊曆年活動吸引各族裔民眾攜家帶眷,在道路兩旁駐足觀看。老外愛看遊行,兒童更歡喜有吉利紅包可拿。
注二:十餘年前家父母遷居華府華埠,故我每週必去,對華府華埠有了深入的瞭解。
華府華埠簡史
大概一八四八年,大批粵男加州遷。為因建路需苦力,淘金或可賺大錢。
採礦鐵路潮過後,華工留美不能還。開始組織互助會,部份漸徙美東邊。
第一落腳華府人,音名江凱見文獻。最早社區國會旁,聚近百人生活艱。
多以洗衣業為生,雜以餐館鴉片煙。漸次發展及三刀,職低位賤白人嫌。
一八六八美清約,蒲安臣條政府簽。給予華工合法留,方有身分居留權。
排華岐視不幸起,惡法運作半紀延。一九三一市重劃,華埠驅往現址焉。
時有卅二個家族,共計人口八百員。自設中文小學校,宗親會所團體聯。
日本偷襲珍珠港,美中成為戰友聯。一九四三廢排華,炎黃地位較勝先。
一九六五配額改,每年可允二十千。老僑家庭隔大洋,至是方可慶團圓。
臺灣當年有邦交,獨享配額移民添。人數漸多用國語,帶入資本開新天。
一九六八種族亂,治安敗壞糾鬬纏。華人逐漸避禍去,搬往鄰近諸州縣。
華埠走入蕭條期,商店關門懼黑拳。亂後繁華區東擴,體育巨館設此間。
會議中心大店來,美侖美奐華麗妍。租金猛漲難負擔,華人社區遭攻陷。
如今中國味漸失,公認事實非愚貶。百餘年來興廢事,白頭宮女說雲煙。
注一:1848年,太平天國前後時期,美國加州興起淘金熱與鐵路熱,急需勞力,遂在華南沿海大買「豬仔」,廣東沿海許多貧困男性賣身應徵前往。當時大批豬仔被押運去舊金山,航程需時三、四個月,在擁擠不堪與非人道之苦楚下,乘船遠渡重洋,航行中死者甚多。
注二:在淘金與鐵路熱結束後,許多華工無力返鄉,被迫留在美國。為了求生存,他們開始組織互助會,並有部份逐漸往東岸遷徙。
注三:1851年,據紀載第一個落腳華府的中國人是音名江凱(Chiang Kai) 者。華府最早的中國社區在今日國家畫廊與國會大廈附近,約百人規模的聚落,居民多以洗衣業為生,並發展出三刀(餐館,理髮,裁縫),藥鋪,雜貨,以及鴉片煙館等。
注四:1868年,美國與清朝簽訂《蒲安臣條約》(The Burlingame Treaty)。這個條約奇處在於,它是美國人與美國人簽約。當時清朝委由退休的駐華公使蒲安臣(Anson Burlingame)代表中國,與美國政府在華府簽訂的。《蒲安臣條約》不僅給予華工合法身分與居留權,也開啟了官派留學契機,美國因而取代當時國力最強的英國成為留學首選,這股留學主流至今未變。
注五:1882年,美國通過歧視性的《排華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它是美國第一部針對特定族群所立的移民法案,也影響了其他在美定居的亞洲人權益。這部惡法運作60多年,直到二戰期間才廢止。
注六:1931年,華府因都市發展政策,原中國城被迫遷往新的中國城,也就是現址上,時有32個家族、800餘華人。他們辦有自己的學校,會所,和商業團體等。
注七:1943年,二戰提升了中國人在美國的地位,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才與中國成為戰友。同年,小羅斯福總統廢除了《排華法案》,結束了長達61年來對華人的歧視。
注八:1965年,美國開始給予華人每年兩萬名的移民額,許多家庭分散的老僑方可從故鄉接來妻子兒女。又當時中華民國與美國有邦交,兩萬名移民額大都由台灣獨享,加上台灣經濟開始起飛,投資移民規模漸大。華府華埠受此衝擊,大大繁榮。但粵語獨尊之情形,亦隨之改變。
注九:1968年,由於金恩博士(Dr Martin Luther King)遇刺,導致華府種族暴動,治安敗壞,華人逐漸遷往鄰近的馬里蘭州與維吉尼亞州。中國城走入蕭條期,原有逾150家商店僅剩40家。
注十:種族暴動亂後,華府繁華商區東擴。因華埠接近市中心,於是先有體育巨館、繼之會議中心(Convention Center) 、豪華旅館、大型連鎖店等,紛至沓來。租金猛漲,華人小企業難以負擔,除尚有幾家勉強維持外,華府中國城社區慘遭攻陷。
注十一:華府中國城「中國味」不濃,已是公認的事實。1991年中國城的40家中餐館及商鋪中,只有7家至今依然屹立未倒,多達22家中餐館及中式市場被連鎖、非中式餐館取代。這些新餐館雖遵法掛上中文招牌,但與中華文化毫無關聯。
北美教研生涯記錄作者在北美海軍學院(U S Naval Academy) 和約翰、霍浦金斯大學(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教學及研究逾卌年生涯。計劃寫多集。第一集至第五集均已出版。第一集包含就職前,助教授時期,副教授時期前段,及萬里行,共四章,涵蓋1966年至1972年,書號ISBN 978-1-62503-071-9。第二集包含副教授時期後段,及正教授時期第一段,共十六章,涵蓋1973年至1988年,書號ISBN 978-1-62503-097-9。第三集包含正教授時期第二段時期,共四章,涵蓋1989年至1992年,書號ISBN 978-1-62503-142-6。第四集包含正教授時期第三段時期,共五章,涵蓋1993年至1997年,書號ISBN 978-1-62503-194-5。第五集包含正教授第四段時期,共三章,涵蓋1998年至2000年,書號ISBN 978-1-62503-236-2。本書為第六集,採用紀年式,包含正教授時期第五段,涵蓋2001年至2003年。以後數集將包含正教授時期第六段,及退休。
記兩校培才,說灌溉耕耘。錄經歷見聞,寫教研風雲。
咏胸懷意境,憶甘苦愉辛。積詩數千首,抒情發為文。
吾非學文,亦從未認真學過平仄及音韻格調,不曾登堂,何敢言詩詞!然歌謎詞賦,平素所愛,惜指引乏人,只靠自行摸索,未諳創作之道。七十歲退休前,因工作忙碌,無暇他顧,偶有吟咏習作嘗試,均隨寫隨棄,並未收藏留稿。今年七十將四矣,教研生涯完全結束,東風重拂,白髮逢春,野翁心熱,始與和余背景相同數同窗友好對古典文學有興趣者互相唱和,聊志訴情,再興詩詞之念,又憶錄舊作及記咏昔年往事感懷,重握斑管,輯成此集,以留紀念。明知雪泥鴻爪,轉眼無痕,然敝帚之賞,亦可解老年一時之悶,親朋後人翻閱,權作念我。如此而已,豈有他哉?
正是:
教研多事堪回憶
未曾入室寫詩詞,林泉消閑且為之,
教研多事堪回憶,梗概留後庶可知。
取名自吟集
教研生涯敘詳實,不求聞達不求利,
無意搏取後世名,詩詞故取自吟集。
《試閱:第一章/2001年》
華府華埠慶舊曆年
華府華埠慶舊年,載歌載舞閙聲喧。舞龍舞獅鑼鼓隊,遊行隊伍人逾千。
歷代朝服武術團,僑界領袖走最前。萬人空巷觀眾多,兒童雀躍接吉鈿。
注一:華府華埠慶舊曆年,是一件大事。每年遊行人龍,總為華府這片古老的住商混合區帶來高潮。通常選擇過年期間週日下午,僑胞在中華會館前集合,遊行隊伍繞行中國城一週,向沿途民眾致意。隊伍中包括舞龍、舞獅、鑼鼓、歷代朝服團、及武術表演等。不僅洋人共襄盛舉,華府市長到中國城賀年,也是遊行重點,萬人空巷迎新年,形容並不為過。慶舊曆年活動吸引各族裔民眾攜家帶眷,在道路兩旁駐足觀看。老外愛看遊行,兒童更歡喜有吉利紅包可拿。
注二:十餘年前家父母遷居華府華埠,故我每週必去,對華府華埠有了深入的瞭解。
華府華埠簡史
大概一八四八年,大批粵男加州遷。為因建路需苦力,淘金或可賺大錢。
採礦鐵路潮過後,華工留美不能還。開始組織互助會,部份漸徙美東邊。
第一落腳華府人,音名江凱見文獻。最早社區國會旁,聚近百人生活艱。
多以洗衣業為生,雜以餐館鴉片煙。漸次發展及三刀,職低位賤白人嫌。
一八六八美清約,蒲安臣條政府簽。給予華工合法留,方有身分居留權。
排華岐視不幸起,惡法運作半紀延。一九三一市重劃,華埠驅往現址焉。
時有卅二個家族,共計人口八百員。自設中文小學校,宗親會所團體聯。
日本偷襲珍珠港,美中成為戰友聯。一九四三廢排華,炎黃地位較勝先。
一九六五配額改,每年可允二十千。老僑家庭隔大洋,至是方可慶團圓。
臺灣當年有邦交,獨享配額移民添。人數漸多用國語,帶入資本開新天。
一九六八種族亂,治安敗壞糾鬬纏。華人逐漸避禍去,搬往鄰近諸州縣。
華埠走入蕭條期,商店關門懼黑拳。亂後繁華區東擴,體育巨館設此間。
會議中心大店來,美侖美奐華麗妍。租金猛漲難負擔,華人社區遭攻陷。
如今中國味漸失,公認事實非愚貶。百餘年來興廢事,白頭宮女說雲煙。
注一:1848年,太平天國前後時期,美國加州興起淘金熱與鐵路熱,急需勞力,遂在華南沿海大買「豬仔」,廣東沿海許多貧困男性賣身應徵前往。當時大批豬仔被押運去舊金山,航程需時三、四個月,在擁擠不堪與非人道之苦楚下,乘船遠渡重洋,航行中死者甚多。
注二:在淘金與鐵路熱結束後,許多華工無力返鄉,被迫留在美國。為了求生存,他們開始組織互助會,並有部份逐漸往東岸遷徙。
注三:1851年,據紀載第一個落腳華府的中國人是音名江凱(Chiang Kai) 者。華府最早的中國社區在今日國家畫廊與國會大廈附近,約百人規模的聚落,居民多以洗衣業為生,並發展出三刀(餐館,理髮,裁縫),藥鋪,雜貨,以及鴉片煙館等。
注四:1868年,美國與清朝簽訂《蒲安臣條約》(The Burlingame Treaty)。這個條約奇處在於,它是美國人與美國人簽約。當時清朝委由退休的駐華公使蒲安臣(Anson Burlingame)代表中國,與美國政府在華府簽訂的。《蒲安臣條約》不僅給予華工合法身分與居留權,也開啟了官派留學契機,美國因而取代當時國力最強的英國成為留學首選,這股留學主流至今未變。
注五:1882年,美國通過歧視性的《排華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它是美國第一部針對特定族群所立的移民法案,也影響了其他在美定居的亞洲人權益。這部惡法運作60多年,直到二戰期間才廢止。
注六:1931年,華府因都市發展政策,原中國城被迫遷往新的中國城,也就是現址上,時有32個家族、800餘華人。他們辦有自己的學校,會所,和商業團體等。
注七:1943年,二戰提升了中國人在美國的地位,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才與中國成為戰友。同年,小羅斯福總統廢除了《排華法案》,結束了長達61年來對華人的歧視。
注八:1965年,美國開始給予華人每年兩萬名的移民額,許多家庭分散的老僑方可從故鄉接來妻子兒女。又當時中華民國與美國有邦交,兩萬名移民額大都由台灣獨享,加上台灣經濟開始起飛,投資移民規模漸大。華府華埠受此衝擊,大大繁榮。但粵語獨尊之情形,亦隨之改變。
注九:1968年,由於金恩博士(Dr Martin Luther King)遇刺,導致華府種族暴動,治安敗壞,華人逐漸遷往鄰近的馬里蘭州與維吉尼亞州。中國城走入蕭條期,原有逾150家商店僅剩40家。
注十:種族暴動亂後,華府繁華商區東擴。因華埠接近市中心,於是先有體育巨館、繼之會議中心(Convention Center) 、豪華旅館、大型連鎖店等,紛至沓來。租金猛漲,華人小企業難以負擔,除尚有幾家勉強維持外,華府中國城社區慘遭攻陷。
注十一:華府中國城「中國味」不濃,已是公認的事實。1991年中國城的40家中餐館及商鋪中,只有7家至今依然屹立未倒,多達22家中餐館及中式市場被連鎖、非中式餐館取代。這些新餐館雖遵法掛上中文招牌,但與中華文化毫無關聯。
作者簡介
吳治教授,成功大學1957年學士,美國伊利諾大學機械工程系1966年博士。曾執教於美國海軍學院(US Naval Academy) 及約翰霍浦金斯大學(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逾卌年。2006年退休。著有科研書籍9本及專業期刊論文五百餘篇。
目次
目錄
自序
作者簡介/成功大學李克讓教授
第一章/2001年
第二章/2002年
第三章/2003年
書後
自序
作者簡介/成功大學李克讓教授
第一章/2001年
第二章/2002年
第三章/2003年
書後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