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領取雙11折扣優惠
憂鬱的邊界:一段跨越身分與國族的人類學旅程
滿額折

憂鬱的邊界:一段跨越身分與國族的人類學旅程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40 元
優惠價
90306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9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我恨旅行。而我熱愛衝破我們和他們的邊界線,從東亞各國回望台灣。」
――阿潑

新聞科班出身並受過人類學訓練的作者阿潑,
以記者的廣度和人類學的深度走讀東南亞各國,
讓我們第一次對這些似曾相識的鄰國一窺堂奧。
======================

為何文明與文明、國家與國家之間竟拉扯出如此具毀滅性的仇恨?
從肯認到存疑,乃至迷茫困惑,
身分是一種建構,是一項浮動的、擺盪在不同光譜之間的識別。

為什麼我們能如數家珍地說出西方的文化點滴,卻不熟悉時時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東亞文化? 越南、柬埔寨、寮國、緬甸、泰國、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這些離台灣這麼靠近的國家,我們為什麼卻感到陌生?我們有多少成見,使得我們不願意甚至迴避於認識這些地方?而只把他們歸為「外籍」或「陌生」的一類,這些邊界是誰畫出來的?

從事媒體工作,具有人類學背景的阿潑,效法人類學家的精神,到東亞各國旅行時不忘田野調查,尋找邊界如何具體而微地作用在不同國族的人群之中;而阿潑也以與當地人同桌吃飯為目標,在深刻交流的過程中,發現了東亞並非想像中陌生,台灣和他們也同樣有著因邊界而造成的憂鬱情景,而他們和台灣之間有各式各樣的關係。

她沿著邊界行走,一路追索著每條國界上那些難分難解的認同與曖昧的身分:她在越南古芝地道體驗越戰的烙印,也前往南北韓三十八度線理解韓戰的寒冷;她到澳門不住豪華酒店,而住進木板隔間的破舊旅館,看見城市嫖賭不分的難堪過去;她從中國與北朝鮮邊境乘坐廉價巴士前往北京,體驗底層中國的生活;她進入泰緬邊境小鎮探訪,甚至在越南火車上被警察誤以為是中國偷渡客……一般旅客不敢做的事情,她都勇於嘗試,原因在於,她想要更深入當地,重新越過憂鬱的邊界,找出認同為何困惑的答案。

阿潑站在東亞各國的邊界上,對每一個性鮮明但又揹負著跟台灣類似殖民歷史的國家,作出關於邊緣、身分、認同這幾個主題深刻且生動的描述,而她也點出了新一代人關於認同的想法。透過一次次邊界的旅行,阿潑勇往直前,她讓我們理解:「在邊界之外,還有更多的邊界。」而這些邊界,在當今的社會與人心之中,始終曖昧地作用著。

作者簡介

阿潑
六年級生,本名黃奕瀠。受過新聞與人類學訓練,擔任過記者、偏遠地區與發展中國家志工和NGO工作者,現專職寫作。將社會當成一個「田野」來觀察,尤其對文化議題感興趣,喜歡自學亞洲各國語言。渴望了解世界,喜歡自助旅行,總是發揮人類學家精神賴著當地人聊天,以「是否和當地人同桌吃飯」作為旅行成功與否指標。
曾獲兩岸交流紀實文學獎、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報導文學類獎、開卷好書獎。另著有《介入的旁觀者》,合著有《看不見的北京:不同世界.不同夢想》、《咆哮誌》等。

名人/編輯推薦

東南亞諸國在人們印象中,雖是亞洲相對熟悉的地區,但底層生活真實現象仍多數未被報導,也很少進入台灣民眾的知識領域。當地人們的故事,值得我們隨著阿潑憑藉幾分膽識與傻勁所踩踏的腳步,進入異鄉探索。
――余佳璋,公視「全球現場」節目主持人

她的旅行是尋找而非放棄,不是流浪或放逐,而是尋找問題與答案。
――柯裕棻,作家、政治大學新聞學系副教授 

阿潑沒有辜負記者與人類學家的身份,以她一如其名時而活潑時而潑辣的文字,累積出這本百轉千迴的田野筆記,帶領讀者進入謎一般的世界。
――張正,燦爛時光書店負責人、前《四方報》總編輯

這本書除了記錄阿潑的流浪足跡,也有她身為一個新聞記者者所具有的社會觀察本能,既熱情又冷靜,充滿批判卻不忘包容。
――張瑞昌,《中國時報》執行副總編輯 

只有不斷行走,走出我們經驗與人為的邊界,才能對抗遺忘與狹隘的地方主義。阿潑是不一樣的旅者,這本書亦是不一樣的旅行札記。
――張翠容,香港資深新聞工作者

阿潑揉合人類學式的、旅行書寫的、新聞題材的風格,任何習於從閱讀過程中增益認知與樂趣的人都會發現,本書讓人開卷有益。
――馮建三,政治大學新聞學系教授 

一本學術教科書難以完全打破那道台灣與東南亞社會之間的文化藩籬,但是一本人類學家的旅行筆記,也許就此扭轉你對東南亞的認同想像。
――楊宗澧,社會運動工作者

關於這位菜鳥人類學家觀看世間的獨有視角,以及對文化與社群的無盡關懷,絕對值得大夥好好捧讀此書,盡情享受。
――賴樹盛,NGO工作者 

這本書裡的每個故事背後,以及書寫的風格,都有阿潑對於人群、地方、國家,尤其是在邊界會遇處――也許衝撞、混亂、拉扯、協商――的深刻關懷與反省。
――簡美玲,交通大學大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客家文化學院副院長 

阿潑的書寫往往從感官經驗進入,讓讀者在閱讀時,也引起色彩、聲音、氣息、溫度、味道、觸覺,以及整個身體投入的感知。
――羅正心,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副教授

(依姓氏筆畫排列)

目次

.推薦序:邊界時空中的記憶與真實/張翠容

【第一部】曖昧的邊界
.越南:邊界的誤會
.柬埔寨:沒落的古國
.寮國:湄公河的故事
.印尼:模糊的他者
.泰緬:失去身分的異鄉人
.新加坡:馬來之海中的華人島嶼

【第二部】歷史的迷途
.沖繩:是不是日本人?
.韓國:北緯三十八度線的悲劇
.中國:我是朝鮮族
.越南:他人的戰爭
.婆羅洲與馬來西亞:雨林裡的戰士

【第三部】身分的岔路
.香港:成為香港人
.澳門:三本護照的身分認同
.馬來西亞:別叫我華僑
.緬甸:哪裡是我的國家?
.越南:日久他鄉是故鄉

.後記

書摘/試閱

【第二部】歷史的迷途 沖繩_是不是日本人?

二○一○年,結束一場沖繩旅行後,來自沖繩的比嘉夫婦、外間小姐和我約在台北六條通的一家日本食堂吃飯,討論我的沖繩之旅,同時交換自己對故鄉的記憶。餐廳的老闆安里也是沖繩人。

六條通位於中山北路和新生北路之間,這一塊區域昔日被稱為大正町,曾是日治時期行政官員的宿舍所在,「通」(とおり)在日文中是「路」的意思,保有舊稱即表示保有舊日風情,此地聚集了許多日本料理和酒吧,成為日本商務人士和旅客來台北最常到訪之處,當然也吸引許多在台定居的日本人——也包括沖繩人——在此開業。這裡,也是比嘉一解鄉愁的小天地。

比嘉來台灣多年,平時帶著點日本人慣有的客氣和拘謹,但幾杯黃湯入喉,轉換母語暢談時,就顯現出南國的熱情豪邁。「我在台北圖書館惡補些歷史,才了解台日之間的糾葛,哎呀,我的國家真是做了很多不好的事啊。」留著短髭的比嘉摸了摸頭頂,順著短髮轉了一圈,表情歉然。比嘉多年前和台灣姑娘結婚後,從此在這個南方島國定居下來,但此前,他對台灣一無所知。

「我們的教科書中介紹得多是中國的歷史和地理,沒有介紹台灣。不過,我覺得和台灣感覺很近,很想認識它。」外間小姐呼應著比嘉的話題。她二十出頭,修讀國際關係,同樣來自沖繩,個性熱情爽朗直接,為了精進中文,她申請來台灣教書。剛來不久,人生地不熟,基於同鄉情誼,比嘉也邀請她一同聚餐,她們以中日文交雜為我解釋沖繩的故事,儘管時而溝通出現障礙,反而顯得有趣,用餐氣氛一直高昂。

「你知道嗎?台灣飛到沖繩那霸的飛機上,目的地寫的是琉球喔。好有趣喔。」外間突然想起什麼似地,大聲說。

「什麼?太誇張。」我心裡有些不以為然,想著怎麼台灣之於沖繩,還挪用過往的「藩屬關係」呢?

沖繩諸島本屬琉球王國,過往是明朝的藩屬,接受明朝冊封,也在明朝幫助下,學到造船技術,得以和東南亞貿易。那霸有個留米村,就是當初這些技術移工的後代。琉球王國的特殊性,曾被日本歷史小說家陳舜臣寫在《琉球之風》裡:「長期受到明朝冊封,透過貿易求利的琉球,在德川家康的侵略下,成了兩大強國之間苟延殘喘的殖民地。」

台灣也是貿易航線的重要轉運站,輪流被西班牙和荷蘭殖民。在這種海權交鋒的時代中,琉球志士夢想著建立南海王國,而流著日本血液的鄭成功則在台灣建立反清復明的基地。但這兩個帝國邊緣的島嶼,就像兩條海上大魚,一個歷史大波浪打過來,讓他們都翻了個身,扭動著背鰭,往另個方向而去。

琉球被納入日本領土後,日本政府強制停止琉球對清廷朝貢。當時,有個從首里國學到北京國子監讀書的秀才,名叫林世功,偷偷到中國尋求救援,希望力挽局勢,甚至不惜絕食,讓當時的內閣總理大臣李鴻章出面解決這問題,但談判始終陷入僵局,最後林世功留下絕命詩,自刎身亡。而同樣也是李鴻章簽下馬關條約,讓知識分子留下「孤臣無力可回天」之嘆後,台灣也落入了日本領土。

然而,若非琉球,恐怕清廷始終無法體會到台灣的珍貴,也不會意識到日本的威脅。只是這個歷史波浪,卻是從幾個倒楣的船員漂流到台灣沿海後,開始展開的──至少在我的歷史課本中,琉球是這麼「登台」的──它甚至有個名字,叫牡丹社事件。

牡丹社事件是日本第一次對外戰爭,也是後來日本占領台灣,並侵占中國大陸本土的開始。該事件起因於一八七一年一艘因颱風遭難,漂流到台灣東南部的琉球宮古島貢船,琉球船員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慘遭台灣原住民殺害,而倖存者則在當地漢人的協助下乘船回國。一八七三年,日方質問清廷,清廷以「台灣生番係我化外之民,問罪與否,聽憑貴國辦理」為覆,默許日本討伐台灣原住民。隔年,日本陸軍中將西鄉從道率軍登陸,直掃牡丹社等原住
民部落。

因為如此,一八七九年,沖繩諸島遭到「琉球處分」,正式成為日本的一部分。這是日本的「試磚」場,在吋吋逼近的經驗中,摸索一條前進中國的道路。台灣在琉球之後,收入了日本的囊袋,這兩條黑潮帶上的島國,在歷史大洋中浮沉、波動,宿命相接相連。

「沖繩有很多台灣的產品。」外間偏頭回想台灣和沖繩的關係,試圖表達台灣對她而言的親切感,「而且,石桓島有非常多台灣人。」她的母親來自石桓島,是八重山群島中人口略多的大島,也是沖繩本島到與那國島的中介站——八重山群島最西邊的與那國島,和台灣之間只有一百一十一公里的距離,天氣晴朗時,甚至可看到浮於海上的中央山脈。

外間所提到的台灣人的故事,明確記載在日本記者松田良孝所寫的《八重山的台灣人》中:他們的祖輩在日治時期或主動或被動到八重山開墾,最後落地生根。這類故事放在台灣的歷史脈絡裡,並不難理解,絕大多數台灣漢人都是依循這樣的路徑從中國大陸來台,只是在政權轉移中,換個方向而去。那是一個沒有國界的時代,人們可自由選擇生存。卻不知,二次大戰後,國際政治的洗牌,讓普通老百姓陷入身分選擇的困難:「明明之前一直被當成日本人,現在卻被說是台灣人,感覺整個人像吊在半空中一樣,真不知該如何是好。」

現代的人,幾乎很難想像沒有國界的往來樣貌。從明清到日治時代,島嶼上的人們和海洋裡的魚一樣,洄游往來;日治時代,殖民政府更指派沖繩人作為開拓新領土台灣的先鋒,管理台灣人,除此之外,也有許多沖繩人自願到台灣發展,因此,台灣的沖繩人也不少。在基隆,甚至還有個琉球村,是沖繩漁民在基隆外的和平島落戶而成的聚落,早年有五百人之多。

「我也出生在石桓島,我那些捕魚鄉親,常和台灣人往來呢。」當店裡的客人漸漸散去,老闆安里先生終於得空過來,拎著啤酒往沙發一坐,聊起自己和台灣的淵源。他紮著馬尾,穿著花襯衫,一眼就能看得出來沖繩血統──儘管他在台灣工作數十年,同樣在此娶妻生子,早顯得就與台灣人無異。

「為什麼會和台灣人往來呢?」我問。

他笑了笑:沖繩漁民在海上捕魚,遇到颱風需要躲避,都受到台灣漁民的照顧,往來密切,所以,從小,「台灣」這個地名就常出現在他的生活中。

即使地理相近,歷史相親,沖繩和台灣之間的關係對彼此來說,都模模糊糊的。包夾在大國之間,我們都失去了聲音,也遺失了情誼。若以中國大陸為中心看,台灣和沖繩等群島實屬邊緣,從日本群島往南看,這些小島也如海上泡沫一般──這些居處太平洋西緣的列島群,在地理和歷史上,都是過去帝國國界的邊陲,也是當代主權國家的邊緣。

二次大戰後,國際情勢的變動,並未影響台灣與沖繩的關係。沖繩遭盟軍接管,作為反共陣線一部分,蔣介石政府自然與盟軍合作,派出大量技術人員和工人前進沖繩,重建戰火肆虐的諸島。民間也合作、協助鳳梨工廠的營運。

我在沖繩旅行時,曾在那霸市集遇上一個販賣台灣小吃的店家,在異鄉看到故鄉美食,既吃驚又興奮,聊了聊天才知道,店主的母親年輕時,從台灣來到沖繩的鳳梨工廠做工,從此就待了下來。在台灣的經濟發展故事中,總不缺「隻身拿個公事包到海外接單」的男性身影,但經濟奇蹟的故事裡,女性的角色總是被忽略——實際上,早一九六○年代到七○年代間,不管是沖繩本島,還是八重山諸島的鳳梨工廠、甘蔗園以及製糖廠,都有台灣女工的身影。一九六九年的《朝日新聞周刊》上,一則關於「石桓島上的台灣勞工」的報導便寫著:「五年前我們開始引進台灣女工。基本上,台灣是鳳梨的先進國家。當初只打算技術導入,但八重山當地人手不足,從一開始只引進八十二人次,後來慢慢增加為兩百五十人、七百五十人。」換句話說,今日沖繩的觀光風景,有一部分是由台灣人構築的。

比嘉和外間並不知道這些歷史,我也沒有提及,但我們聊起了沖繩的鳳梨田,也聊到了充滿熱帶和亞熱帶風情的東南植物樂園——日本的旅遊書刻畫沖繩的「南方風情」時,自然會用日本的方位視角去命名,或許比嘉和外間並不覺得特別,但我,從台灣出發,抵達的是一個位於北方的群島,當我們這些台灣觀光客暢遊東南植物樂園,看著鳳梨、仙人掌等熱帶風情時,其實觀看的都是我們自己──因為我們才是「南方」,卻不由自主跟著日本的視角想像沖繩,儼然是一種想像的錯置。

歷史,總以似曾相識的樣貌成形,現身在不同的社會進程中。台灣鳳梨女工曾補足沖繩技術和勞動力不足的問題,而東南亞移工如今也來填補台灣產業轉型中的勞力大洞。沖繩南方的我們,觀看我們的南方,是否將東南亞女子視為工具而歧視?

芥川文學獎得主目取真俊的作品《魚群記》曾描述那些被蔑稱為「台灣女」的鳳梨工廠女工污染了村子:「因為她們的糞便裡充滿寄生蟲」故事中的沖繩男性一邊延續了殖民時代日本人對台灣人的歧視,一邊又對皮膚白嫩的台灣女充滿遐想和慾望。而我們又怎麼看待南方的女子?無疑,我們正在複製偏見。

我們都像黑潮帶上的兩條大魚,一條咬著另一條的尾巴,在歷史規律又重複的波浪中,往前進。

――

這不是我第一次去沖繩,十五歲時,我就和家人就曾搭著華航來到這裡。那霸機場不大,國際航班不多,從台灣起飛的華航班機卻是一天一班的頻率,彼此像是熱切登門的好鄰居。當飛機落地,踏進那霸機場那一刻,因為浪襲而來的陌生語言,我終能將「琉球」和日本連結在一起:琉球屬於日本,原只存在於歷史課本的陳述和死背的考試答案,此刻,相當真實。

在沖繩留學的台灣導遊,安排的第一個景點便是首里城,這是琉球王朝的都城。導遊口沫橫飛地說著沖繩和中國的關係,如何受中國影響,乃至於關係無法分隔。這些故事讓我也體認到歷史課本上細訴日本的「劫取」,也是真實。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06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