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2/26年度盤點作業,門市店休一天,網路書店將暫停出貨,12/27將恢復正常營業,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海外華人世界:族群、人物與政治〈簡體書〉
滿額折

海外華人世界:族群、人物與政治〈簡體書〉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00 元
優惠價
90360
庫存:1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探討了海外華人作為少數族群的族群認同與族群疆界,同時也研究傑出的海外華人領袖對他們族群的經濟、社會與文化的貢獻,此外,它還討論早期海外華人社會的政治活動對中國政治的影響。
全書收集的十四篇文章分為甲乙丙三編,大部分是這十年來作者在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和臺灣等地舉行的學術研討會所發表的主題演講稿或論文。甲編討論海外華人的族群與亞族群(方言群);乙編聚焦在東南亞傑出華人人物的研究,如張煜南、陳嘉庚、黃仲涵和林文慶;丙編討論孫中山、辛亥革命與海外華人的關係。
書中的焦點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華人,反映了作者多年來對這地區的海外華人研究的興趣。

 

作者簡介

顏清湟YEN Ching-hwang,生於中國福建永春。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接受中高等教育。1960年畢業于新加坡南洋大學歷史系。1965年獲獎學金進入坎貝拉澳洲國立大學遠東歷史系攻讀,1969年獲博士學位。旋執教于南澳洲阿德萊德大學歷史系,歷任講師、高級講師和教授等職。 1988-1990年被委任為香港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2000年8月受邀為南洋理工大學中華語言文化中心首任”陳六使訪問講座教授”。2003年初退休後曾任阿德萊德大學歷史與政治學院兼任講座教授多年。現任阿德萊德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終身榮譽研究員。
顏教授的著作頗豐。已出版的英文專著共九冊。中文著作則包括《海外華人史研究》(新加坡亞洲研究學會,1992),《海外華人的社會變革與商業成長》(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從歷史角度看海外華人社會變革》(新加坡青年書局,2007),《東南亞華人之研究》(香港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穿行在東西文化之間》(香港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和《海外華人的傳統與現代化》(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八方文化創作室,2010)。

序言
本書收集的十四篇文章,大部分是這十年來作者在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和臺灣等地舉行的學術研討會所發表的主題演講稿或宣讀的論文。後經修改並加上注釋,發表在學術刊物或專書上。本集圍繞著族群與亞族群,人物,以及海外華人與中國政治等三個主題來觀察海外華人社會的組織與變革。很顯然本書的焦點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華人,這反映作者多年來對這地區的海外華人研究的興趣。本書分為甲乙丙三編:甲編討論海外華人的族群與亞族群(方言群);乙編討論海外華人的傑出人物和他們的貢獻;丙編討論孫中山,辛亥革命與海外華人的關係。
少數族群研究是近二三十年來興起的一門學問,少數族群的歷史、經濟、政治、文化,以及它和主體族群的關係都獲得了不少學者的青睞,他們以歷史學、社會學、經濟學和政治學的角度來探討少數族群社會的組織,發展以及它們對多元文化國家所作出的貢獻。本書的第一和第二章聚焦在馬來西亞的華人。馬來西亞(以前的馬來亞)的華人,不管在歷史上或現在,都是非常重要的海外華人群體。第一章“從移民到公民:馬來西亞華人身份認同的演變”是作者以歷史學和社會學的眼光來探討馬來西亞華人對本身身份認同演變的過程,並分析其演變的原因。身份認同的演變是一個艱苦和漫長的變革過程,它不僅需要主觀的努力,同時需要客觀的刺激與協助。因為揚棄舊有的主觀意識和身份是痛苦的,而接受新的觀念和身份是陌生的。第二章“馬來西亞華人對國家進展的貢獻”是許多馬來西亞華人多年來所希望看到的一篇文章。因為馬來西亞華人當面對政治被邊緣化的危機時,他們需要歷史來證明華人對這個新興的國家曾做過重要的貢獻,從而可以獲得他們應該獲得的經濟與政治地位。在這篇文章中,作者以具體的歷史證據來證明華人對馬來西亞的經濟建設和發展曾作出巨大的貢獻。同時在文化、教育與政治的現代化也作出一定的貢獻。這篇文章的重要性,不僅對馬來西亞華人而言,而且對其他國家的少數族群也有一定的意義。在多元文化的框架下,少數族群的權利應當受保護,少數族群的文化應當受到尊重。但是,當一些少數族群面對政治被邊緣化的危機時,他們可以以具體的歷史證據提出他們對該國家的貢獻,從而獲得他們應獲的權利。
第三章“海外華人與西方的社會與文化互動:以南澳大利亞華人為例”是闡述南澳大利亞華人與當地澳洲人的社會與文化互動。作者在南澳生活與工作已超過48年,他以親身經歷觀察與分析華人與澳洲人的社會與文化互動。作者指出這種互動有良性與惡性之分,並分析海外華人社會缺乏團結的弊病。
新加坡的華人在海外華人中是唯一構成主體的族群。他們最少占新加坡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因此,我們所研究的並不是華人主體族群與其他少數族群如馬來人和印度人之間的關係,而是研究華人主體族群內部的亞族群(方言群)之間的關係。本書的第四章“新加坡早期的潮州人與福建人:海外華人社會的傳統權力結構與權力關係的比較研究”就是以十九世紀兩個最大的華人方言群 —— 潮州人與福建人為個案,研究它們內部的權力結構和權力關係,從而瞭解當時華人方言群內部各種不同權力是怎樣產生的?它們之間的權力關係又是如何?而這些權力又是如何運作?
第五和第六章的焦點是放置在新馬福建人的研究。新馬福建人是華人族群中最早和人數最多的方言群體。他們在經濟、政治與文化等領域都具有巨大的影響力。第五章“戰前新馬福建人的教育”是以歷史發展的觀點來考察和評估福建人在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對華文教育的創辦與貢獻。第六章“馬新福建人研究的歷史、現狀與展望”是作者于2015年12月12與13日在“第二屆東南亞福建學研討會”的主題演講稿,未曾出版。這二三十年來,族群研究蔚成一種風氣,先有客家學的研究,繼之又有潮州學的研究。馬來西亞的福建社團也不甘落人之後,在2005年由雪蘭莪福建會館主辦第一屆“東南亞福建學”的國際學術研討會。十年後,該會(已改名為雪隆福建會館)更賈其勇又於2015年12月主辦“第二屆東南亞福建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作者受邀為大會的主講人。把馬新福建人研究的歷史、現狀作個總結。同時對這課題的研究提出一些具體的建議。
接下來兩章的焦點轉移到東南亞客家人的研究。客家人在東南亞的華人族群中雖然屬於少數,但他們的影響力卻遠超過他們的人數。雖然他們的人數比福建、潮州和廣府方言群的人數少,但他們比較團結,內在的凝聚力強。第七章“東南亞歷史上的客家人”是以歷史學、經濟學與社會學的角度來考察和評估客家人在歷史上所扮演的角色及他們的貢獻。第八章“東南亞視角下的東南亞客家研究”是作者以東南亞華人的本位來看東南亞客家研究的歷史和發展,並提出東南亞客家學研究的方向和具體的建議。
本書的第二編聚焦在東南亞傑出華人人物的研究。東南亞華人歷史上讓人津津樂道的是華人對當地經濟發展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可以說如果沒有海外華人的參與經濟建設和他們的貢獻,東南亞的國家不可能有現在繁榮進步的局面。除經濟建設外,海外華人對文化與教育方面也作出貢獻。本編所選的四名傑出人物,荷屬東印度(即印尼)的張煜南,新馬的陳嘉庚與荷屬東印度的黃仲涵,以及新加坡的林文慶,都是東南亞華人家喻戶曉的人物,他們對於所處的時代和後代都有巨大的影響。第九章“張煜南與潮汕鐵路(1904–1908):海外華人參與中國經濟現代化的個案研究”敘述張煜南倡辦潮汕鐵路的經過,分析他倡辦的動機,以及他建設中國近代第一條民營鐵路所遭遇到的困難。張煜南和他的弟弟張鴻南是十九世紀末荷屬東印度傑出的華人企業家。他們擁有雄厚的資本,具有近代企業家的眼光和精神,他們在荷屬東印度創出一片天地。張煜南本著愛國和愛鄉的精神,不畏困難,毅然肩負起建設中國第一條民營鐵路的重任。對海外華人參與中國的經濟建設作出好榜樣。
陳嘉庚與黃仲涵是東南亞華人歷史上的兩位巨人。他們的功業彪炳,對東南亞華人社會和當地的經濟發展作出重大的貢獻。他們兩位都是傑出的企業家,通過各自的努力,智慧,眼光,膽識以及企業家的精神,創建了龐大的企業王國。第十章“陳嘉庚與黃仲涵:近代海外華人企業家的比較研究”把這兩位傑出的企業家的社會與家庭背景,性格與氣質的不同作一詳細的比較。同時,他們不同的政治與經濟環境,不同的際遇,對他們建構龐大的企業王國也有很大的影響。但是,他們也有相同之處,最為特出的就是他們具有超強的能力來結合傳統中國文化的價值觀和西方的經商之道,從而採取一條適合東南亞政治與經濟環境的商業策略。
林文慶是東南亞華人歷史上一位多才多藝的傑出人物。除了他是專業醫生(西醫)外,他也是一位教育家、銀行家、文化人和社會活動家。他的成就跨越東南亞和南中國。雖然他接受專門的英文教育,但因為受到他的岳父與妻子的影響,對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有濃厚的興趣與深厚的感情。第十一章“林文慶與東南亞早期的孔教復興運動,1899–1911”描述林文慶為何深深捲入這一場波瀾壯闊的孔教復興運動。同時也分析為何孔教復興運動沒有達到他所預期的結果。
丙編的“海外華人與中國政治”聚焦在辛亥革命,孫中山與海外華人的關系。本來,學界對這課題早有定論,也得到中國、臺灣和大部分的歷史學者的認可,那就是孫中山是辛亥革命的締造者,他所領導的同盟會是辛亥革命的主流,而海外華僑在這場革命運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在1970年代,在美國興起了一批修正派(或名為新馬克思主義派)歷史家,他們以周錫瑞(Joseph W. Esherick)為首發表危言聳聽的言論,否認孫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中所擁有的領導地位,和否定同盟會的主流地位;同時也否定海外華僑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因此,引起國際學界對這課題的激烈爭論。第十三章“再讀海外華僑與辛亥革命”和十四章“孫中山與辛亥革命的反思”,就是針對這課題的討論,並強烈反駁修正派史家的觀點。第十二章“孫中山與馬來亞(1895–1911)”探討孫中山在推行他的革命運動時,他和馬來亞華僑的互動,以及他所發起而受到馬來亞華僑大力支持的“檳城會議”在辛亥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目次

目錄
序言 v

甲編:海外華人的族群與亞族群(方言群)
第一章 從移民到公民:
馬來西亞華人身份認同的演變 3
第二章 馬來西亞華人對國家進展的貢獻 13
第三章 海外華人與西方的社會與文化互動:
以南澳大利亞華人為例 31
第四章 新加坡早期的潮州人與福建人:
海外華人社會的傳統權力結構與權力關係的比較研究 43
第五章 戰前新馬福建人的教育 77
第六章 馬新福建人研究的歷史、現狀與展望 123
第七章 東南亞歷史上的客家人 143
第八章 東南亞視角下的東南亞客家研究 157

乙編:海外華人的人物研究
第九章 張煜南與潮汕鐵路 (1904–1908)
—— 海外華人參與中國經濟現代化的個案研究 169
第十章 陳嘉庚與黃仲涵:
近代海外華人企業家的比較研究 183
iv 海外華人世界:族群、人物與政治
第十一章 林文慶與東南亞早期的孔教復興運動:
海外華人社會傳統文化的復興 (1899–1911) 201

丙編:海外華人與中國政治
第十二章 孫中山與馬來亞 (1895–1911) 231
第十三章 再讀海外華僑與辛亥革命 241
第十四章 孫中山與辛亥革命的反思 251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60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