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我們教育機構的未來:六個公開演講(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漢譯名著單行本
ISBN13:9787100170673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大陸)
作者:(德)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譯者:彭正梅
出版日:2019/03/01
裝訂/頁數:平裝/130頁
規格:21cm*14.5cm (高/寬)
版次:一版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論我們教育機構的未來》是尼采生前並未公開發表的著作之一。 1872年,尼采受巴塞爾的“學術委員會”邀請,做有關教育改革的公開演講。本書即由尼采在巴塞爾大學的5次公開演講及兩個前言構成。5次演講提出了問題,卻沒有給出答案。從整個講座的結構安排來看,在計劃中的、沒有完成的第6次演講,應該會提供答案。在發表第五次演講的前一天,尼采寫信給他當時的出版商,擬把計劃中的6次系列演講作為自己繼《悲劇的誕生》之後的第二本書。但後來他認為要繼續修改,再考慮出版。中譯本據“科利版尼采著作全集”第一卷第三部分“1870―1873年遺著”譯出,與全集體例保持一致。並附有“尼采手稿與筆記簡寫表”。
作者簡介
尼采,德國著名哲學家,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語言學家、文化評論家、詩人、作曲家,他的著作對於宗教、道德、現代文化、哲學、以及科學等領域提出了廣泛的批判和討論。他的寫作風格獨特,經常使用格言和悖論的技巧。尼采對於後代哲學的發展影響極大,尤其是在存在主義與後現代主義上。
彭正梅,華東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教授,研究領域為比較教育學、德國教育學、西方教育哲學、知識論與課程論等。著有《德國教育學概觀:從啟蒙運動到當代》《現代西方教育哲學的歷史考察》《解放的教育:德國批判教育學研究》等。譯有《民主·經驗·教育》《教育目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成功:教育科學引論》《信仰、道德和教育:規範哲學的思考》《從信息到轉化:為了意識進化的教育》等。
彭正梅,華東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教授,研究領域為比較教育學、德國教育學、西方教育哲學、知識論與課程論等。著有《德國教育學概觀:從啟蒙運動到當代》《現代西方教育哲學的歷史考察》《解放的教育:德國批判教育學研究》等。譯有《民主·經驗·教育》《教育目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成功:教育科學引論》《信仰、道德和教育:規範哲學的思考》《從信息到轉化:為了意識進化的教育》等。
名人/編輯推薦
在尼采的全部著述中,《論我們教育機構的未來》有其自身的重要地位,顯示了尼采的一種教育轉向。《未來》明確提出了這樣一個邏輯:教育和文化通過天才的教化而得以連接。天才的教化之路,就會形成高貴的德意志文化。尼采認為,真正的教育只存在于少數天才之中,把教育集中于少數天才乃是自然的必然法則,真正的教育機構應該為了這極少數人建立。對所有的兒童進行教育,不是為了他們,而是為了少數天才,那些跟不上步伐的,就會掉隊,從而形成精神上的金字塔。尼采在1874年的一封信中承認,“我認識到自己最高的目標是成為廣義上的‘教育者’”。
尼采的另一作品《不合時宜的考察》曾幾乎原封不動地使用了這5次演講的兩個段落,相對於尼采的其他作品,《未來》與《考察》之間的聯繫要更為密切。
尼采的另一作品《不合時宜的考察》曾幾乎原封不動地使用了這5次演講的兩個段落,相對於尼采的其他作品,《未來》與《考察》之間的聯繫要更為密切。
相關商品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