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複弦.和鳴──留洋女性藝術家特展
■ 策展人 蕭瓊瑞
民初以來,便有女性藝術家留洋學習,潘玉良(1895-1977)便是知名案例;台灣日治時期的陳進(1907-1998),也是女性留洋的先驅,不過嚴格而言,陳進之由台灣赴日學習,就當年時空而言,乃屬由「外島」到「內地」,到底還是在同一個國度中。
戰後台灣,受到特殊政治環境影響,放洋留學成為戒嚴體制下頗為不易之事;直到80年代初期,政治控制逐漸鬆動,大批女性藝術家出國留學,並先後返國(不像之前少數能出國者,均長期滯留海外),或密集往來於留學地與台灣之間,也成為解嚴前後,乃至90年代,甚至跨越21世紀,台灣藝壇重要的一股力量。這些留洋女性藝術家,一方面致力吸納西方前衛藝術思潮,二方面,又試圖保有或發揚故土文化的某些特質,成為猶如音樂曲式中的複弦和鳴,是台灣當代藝術發展中值得留意、觀察的一個特殊群落與現象。
本展展出的九位留洋女性藝術家,年齡介於1955年次至1971年次間,除英年早逝的謝貽娟(1967-2017) 和洪藝真(1971-2011)外,均正值盛年的創作黃金時期;而其藝術表現,也在當代藝壇受到相當的重視與肯定。同室展出,頗可呈顯一定的美術史意義,值得關注。
1950年代中期出生的池農深(1955-)、薛保瑕(1956-)、徐畢華(1957-)、鄭麗雲(1959-)等,可視為廣義的戰後嬰兒潮。1949年自中國大陸撤遷來台的國民政府,一度被西方國家稱為「垂死的政權」,經歷韓戰(1950-1955)的衝擊,重新取得美國在戰略上的重視,站穩了腳步;更經歷1958年「八二三砲戰」的考驗,暫時維持住了海峽兩岸的平衡,並展開社會、經濟的重建。這批屬於戰後嬰兒潮的女性藝術家,她們出生的年代,正是台灣社會逐漸安定,既是第一波「現代繪畫運動」,五月、東方等畫會開始萌動、活躍的時代,卻也是白色恐怖籠罩的年代;不過,對尚屬童稚的這些女性藝術家而言,白色恐怖對她們並非全無影響,至少不是直接影響。
隨著經濟的起飛,到了她們逐漸長成、即將步入社會的時刻,台灣也已達政治解嚴的時刻。她們在社會正逢激變的年代出國,也在出國學成之後,快速返國,投入解嚴後社會力大幅蹦發的當代藝壇,並迅速獲得注目與肯定,甚至取得重要位置,可謂是幸運的一代。
年齡最長的池農深(1955-),也是留洋經歷最豐富的一位。1983年先赴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版畫與繪畫系學習,1985年畢業;1987年便轉往德國柏林藝術大學自由繪畫系繼續學習,1992年取得該校藝術碩士學位;其間,還一度進入威爾斯卡地夫藝術學院進修版畫(1988),並成為蘇聯莫斯科蘇里克夫藝術學院訪問藝術家(1991)。
池農深的創作也和留學經歷一樣地豐富,除版畫及不同媒材的平面創作之外,也投入紀錄片的導演工作。2003年,曾以《葉蕾蕾傳奇》榮獲第51屆哥倫布國際電影、電視節紀錄片的大獎;近年更以揭發中國大陸活體器官摘除的《活體超市》紀錄片,震驚社會。
池農深此次參展的作品,包括:油畫、水墨,和版畫,呈顯藝術家多元的關懷與能力。她的油畫,多是取材自城市與建築的意象,具一種光與速度的跳躍感和不確定性,水墨則展現一種自然的迷離與變動;至於版畫則同時表現前述油彩與水墨的雙重趣味。池農深的創作顯然和她長期旅行的經驗有關,帶著一種吟遊詩人的瀟洒與敏銳。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