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木之歌(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自然文庫
ISBN13:9787100183291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大陸)
作者:(美)戴維‧喬治‧哈斯凱爾
譯者:朱詩逸
出版日:2020/07/01
裝訂/頁數:平裝/306頁
規格:24cm*17cm (高/寬)
版次:一版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商品簡介
這本書通過記錄樹木以及回蕩在樹木上的聲音,講述樹木與人類居住社區的故事。作者把他那敏銳的觀察力帶到了環繞世界各地十幾種不同樹木的錯綜複雜的生物網絡中,探索樹木連接的植物、真菌、細菌群落,以及動物、鳥類,著力審視人類在這些網絡中所處的位置。樹木所訴說的生命記憶,展現了生命是一張巨大的關係網,我們人類也歸屬其中。每一個生命體不僅由生物連接維持,而且是由這些關係構成的。這種網絡化的人生觀,豐富了我們對生物學的理解,促進了我們對人性與倫理的思考。樹木,看似遠離人煙,可它們的生命和我們的生命,不論過去、現在和未來,都互相緊緊纏繞著。生命間的牽繫,有些就如同生命本身一般古老,還有一些只不過是那些遠古主題在工業背景下的重述。不論在何處,樹木之歌都源於生命間的關係。因此,傾聽樹木,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方式來剖析我們人類自己的本性,並理解生活在一個經歷著深刻生態變化的世界中意味著什麼。
城市(從曼哈頓到耶路撒冷)、森林(亞馬遜河、北美和東方)和環境變化前線地區(侵蝕的海岸線、燒毀的山坡和戰區),每個地方,都向我們展示了人類的歷史、生態和福祉是如何與樹木的生命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書中的每一個章節都會談及一種樹木的歌聲,描述這些聲音的特性,形成聲音的故事,以及我們生理、情感以及智力對此的反饋。歌聲的大部分旋律,駐留在聲音表像之下。因此,傾聽,就是用聽診器觸摸大地的皮膚,聆聽地底的脈動。
城市(從曼哈頓到耶路撒冷)、森林(亞馬遜河、北美和東方)和環境變化前線地區(侵蝕的海岸線、燒毀的山坡和戰區),每個地方,都向我們展示了人類的歷史、生態和福祉是如何與樹木的生命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書中的每一個章節都會談及一種樹木的歌聲,描述這些聲音的特性,形成聲音的故事,以及我們生理、情感以及智力對此的反饋。歌聲的大部分旋律,駐留在聲音表像之下。因此,傾聽,就是用聽診器觸摸大地的皮膚,聆聽地底的脈動。
作者簡介
戴維·喬治·哈斯凱爾(David George Haskell),美國南部大學聯盟環保研究員,博物學家、生物學教授。致力於生物演化研究和動物保護,尤其是對棲息于森林裡的鳥類和無脊椎動物的保護。除了發表許多科研文章外,他還發表了數篇關於科學與自然的隨筆和詩歌。其科普力作《看不見的森林》入圍2013年的普利策獎。2018年獲得約翰·巴勒斯傑出博物學寫作獎。
朱詩逸,畢業於復旦大學環境科學及工程系。觀鳥愛好者,業餘時間長期組織各類自然觀察活動。譯作有《英國皇家植物園植物畫教程》等。
朱詩逸,畢業於復旦大學環境科學及工程系。觀鳥愛好者,業餘時間長期組織各類自然觀察活動。譯作有《英國皇家植物園植物畫教程》等。
名人/編輯推薦
《看不見的森林》的作者又一力作以空間為坐標,通過十二種不同的生境,描繪了十二種樣態的樹和周邊萬物複雜關係的古老生命之歌《科學星期五》(Science Friday)、科普圖書網站Brain Pickings“2017年最佳科學書籍之一”《福布斯》“2017年度最佳環境、氣候科學和環境保護書籍之一”
◎以精微細膩的文字,勾勒從樹到天地萬物的生命網絡;◎放眼世界各處,從吟唱和延續著悠長生命之歌的樹木入手,探尋在工業發展與氣候變化影響下的古老文化;◎闡釋聲音美學,體味“聆聽”這一最崇高的道德。
◎作者為2018年約翰·巴勒斯傑出博物學寫作獎獲得者,其著作《看不見的森林》獲得多項大獎。
◎知名自然筆記作者繪製插畫。
“樹木之歌在科學深度、抒情性和想像力方面與《看不見的森林》不相上下。”――《衛報》(The Guardian)““哈斯凱爾精雕細刻的生態研究記錄了12棵樹的命運,在全球各地,隨時間變遷 ……一次進入生物群落的迷人旅程。”――《自然》(Nature)“哈斯凱爾訓練了他驚人的觀察技能、他的口才和他在全球12棵樹上進行長達數小時的沉思練習的能力……字裡行間充滿辛酸和詩意。就好像整個世界――每一粒塵埃、每一個空氣分子、每一聲鳥鳴、降雨或城市手提鑽的迴響――都在他的放大鏡下掠過。我們看到和聽到無法想像的動人之處。”――《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
“鼓舞人心……哈斯克爾對事物關聯性的研究既揭示了樹木的命運,也揭示了人類的命運。”――《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這是一本輝煌的讀物,與惠特曼的《樹的歡欣》和苔蘚學家羅賓·金默爾對苔蘚的詩意禮贊相仿。”――Brain Pickings
“大衛·喬治·哈斯凱爾是一位出色的作家,同時也是對自然界敏銳的觀察者。《樹木之歌》既抒情又豐富,充滿美,也充滿了失落感。”――Elizabeth Kolbert,《第六次滅絕》的作者
“哈斯凱爾用詩人的耳朵和博物學家的眼光,讓我們重新紮根于生命富於創造力的鬥爭中,並促使我們擺脫空洞的個體性。樹木的歌聲提醒我們,我們並不孤單,從未孤單。”――Neil Shea,《美國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作者
◎以精微細膩的文字,勾勒從樹到天地萬物的生命網絡;◎放眼世界各處,從吟唱和延續著悠長生命之歌的樹木入手,探尋在工業發展與氣候變化影響下的古老文化;◎闡釋聲音美學,體味“聆聽”這一最崇高的道德。
◎作者為2018年約翰·巴勒斯傑出博物學寫作獎獲得者,其著作《看不見的森林》獲得多項大獎。
◎知名自然筆記作者繪製插畫。
“樹木之歌在科學深度、抒情性和想像力方面與《看不見的森林》不相上下。”――《衛報》(The Guardian)““哈斯凱爾精雕細刻的生態研究記錄了12棵樹的命運,在全球各地,隨時間變遷 ……一次進入生物群落的迷人旅程。”――《自然》(Nature)“哈斯凱爾訓練了他驚人的觀察技能、他的口才和他在全球12棵樹上進行長達數小時的沉思練習的能力……字裡行間充滿辛酸和詩意。就好像整個世界――每一粒塵埃、每一個空氣分子、每一聲鳥鳴、降雨或城市手提鑽的迴響――都在他的放大鏡下掠過。我們看到和聽到無法想像的動人之處。”――《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
“鼓舞人心……哈斯克爾對事物關聯性的研究既揭示了樹木的命運,也揭示了人類的命運。”――《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這是一本輝煌的讀物,與惠特曼的《樹的歡欣》和苔蘚學家羅賓·金默爾對苔蘚的詩意禮贊相仿。”――Brain Pickings
“大衛·喬治·哈斯凱爾是一位出色的作家,同時也是對自然界敏銳的觀察者。《樹木之歌》既抒情又豐富,充滿美,也充滿了失落感。”――Elizabeth Kolbert,《第六次滅絕》的作者
“哈斯凱爾用詩人的耳朵和博物學家的眼光,讓我們重新紮根于生命富於創造力的鬥爭中,並促使我們擺脫空洞的個體性。樹木的歌聲提醒我們,我們並不孤單,從未孤單。”――Neil Shea,《美國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作者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