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容器與壓力管道技術基礎(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
ISBN13:9787511458520
出版社:中國石化出版社
作者:宋健斐; 張春梅; 李志安
出版日:2020/06/01
裝訂/頁數:平裝/247頁
規格:24cm*17cm (高/寬)
版次:一版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壓力容器與壓力管道技術基礎》闡述了壓力容器和壓力管道設計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壓力容器和壓力管道設計的力學基礎知識、材料基礎知識、設計準則;重點介紹了壓力容器的規則設計方法及其設計內容、壓力管道的機械設計方法及其設計內容。
作者簡介
宋健斐,女,1979年生,博士,副教授。現為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教師。主講《過程設備設計》《氣固分離理論及技術》等課程。負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子課題等多項項目。發表論文50餘篇。
張春梅,女,1975年生,博士,瀋陽化工大學副教授,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千人層次人選。主講《過程機器》《過程裝備機械設計基礎》等課程,遼寧省優秀教學團隊骨幹成員。主要從事靜態混合技術的應用基礎研究,參與完成國家、省(部)級、市(廳)級多項重大和重要科研項目十餘項。 李志安,男,1954年生,教授。畢業於華東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現為瀋陽化工大學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教師。多年從事“過程設備設計”“斷裂力學”“化工設備機械基礎”等課程的教學工作;從事壓力容器與壓力管道設計、強度研究、安全評價和高效節能過程設備開發研究等科研工作;從事壓力容器和壓力管道設計培訓、設計許可證評審等工作。發表科技論文40餘篇。主編著作:《壓力容器斷裂理論與缺陷評定》《過程裝備斷裂理論與缺陷評定》《過程裝備製造》《壓力管道設計》等。
魏耀東,男,1958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2001年石油大學(北京)機械設計及理論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獲博士學位。2003年華南理工大學化工學院化學工程與技術博士後出站進入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任教從事石油化工裝備領域的教學及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煉油設備的優化,過程節能分析,氣固非均相分離,流化床反應器等。近年來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國家科技部973、國家科技部863計劃,以及中石油、中石化等科研項目10餘項
張春梅,女,1975年生,博士,瀋陽化工大學副教授,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千人層次人選。主講《過程機器》《過程裝備機械設計基礎》等課程,遼寧省優秀教學團隊骨幹成員。主要從事靜態混合技術的應用基礎研究,參與完成國家、省(部)級、市(廳)級多項重大和重要科研項目十餘項。 李志安,男,1954年生,教授。畢業於華東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現為瀋陽化工大學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教師。多年從事“過程設備設計”“斷裂力學”“化工設備機械基礎”等課程的教學工作;從事壓力容器與壓力管道設計、強度研究、安全評價和高效節能過程設備開發研究等科研工作;從事壓力容器和壓力管道設計培訓、設計許可證評審等工作。發表科技論文40餘篇。主編著作:《壓力容器斷裂理論與缺陷評定》《過程裝備斷裂理論與缺陷評定》《過程裝備製造》《壓力管道設計》等。
魏耀東,男,1958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2001年石油大學(北京)機械設計及理論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獲博士學位。2003年華南理工大學化工學院化學工程與技術博士後出站進入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任教從事石油化工裝備領域的教學及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煉油設備的優化,過程節能分析,氣固非均相分離,流化床反應器等。近年來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國家科技部973、國家科技部863計劃,以及中石油、中石化等科研項目10餘項
名人/編輯推薦
《壓力容器與壓力管道技術基礎》作為工藝類專業的教材,以替代目前採用的《化工設備機械基礎》(或類似名稱)的教材。本書注重理論聯繫實際,結構清晰、層次分明、概念清楚;側重工程設計,結合國家現行相關標準和規範進行編寫;各章配有例題、習題或思考題,便於課堂教學和學生自學。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