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試圖重返“歷史現場”,將“南下影人”的創作置於20世紀40年代中後期以來滬港電影交流的文化脈絡,以及中國電影傳承與分流的歷史框架中,借此深入討論滬港電影的內在關聯、“南下影人”共同的精神氣質與創作母題、“南下影人”對戰後香港電影的深遠影響等。通過對社會歷史背景的觀照,對相關製片機構的發展歷史及製片策略的梳理,對重要“作者”的創作個案及明星形象的研究,本書深入呈現了戰後香港國語片的豐富性和複雜性,並在此基礎上對香港電影史做出新的解讀和闡釋。
作者簡介
蘇濤,電影學博士,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華語電影歷史及批評,近年研究興趣集中於戰後香港國語片。著有《浮城北望――重繪戰後香港電影》(2014),譯有《民國時期的上海電影與城市文化》(2011)、《香港電影:額外的維度》(簡體版2017、繁體版2018)、《王家衛:時間的作者》(2019)等。
名人/編輯推薦
重返歷史現場,深入探析戰後香港電影生態
聚焦戰後南下影人,刷新我們對香港電影的認知
◎ 深入解讀戰後香港電影創作◎ 聚焦香港明星的創造◎ 深耕香港電影史多年的學者力作
聚焦戰後南下影人,刷新我們對香港電影的認知
◎ 深入解讀戰後香港電影創作◎ 聚焦香港明星的創造◎ 深耕香港電影史多年的學者力作
目次
目錄
序一
序二
導論
第一部分 傳承與分流
第一章 從戰後電影到左派電影:朱石麟與龍馬影片公司
第二章 觀望與遊移:張善琨與遠東影業公司
第三章 文化冷戰與香港右派電影的文化想像:以亞洲影業有限公司為中心
第二部分 作者策略與離散情結
第四章 左翼的演變與重生:程步高與戰後香港電影
第五章 “恐怖”的政治:《瓊樓恨》與馬徐維邦的香港電影生涯
第六章 在歷史的旋渦中前行:嶽楓與戰後香港電影
第七章 傳統與現代的雙重變奏:易文與戰後香港電影
第三部分 明星、類型與片廠
第八章 丑角、小人物與“邊緣人”:韓非的銀幕形象與滬港之旅
第九章 歌舞女郎、性別政治與中產想像:葛蘭的銀幕/明星形象
第十章 玉女、孤女與跨地域的女性:尤敏在“電懋”
第十一章 現代性、片廠制與女明星:“電懋”女星的形象塑造與身份定位
參考文獻
參考影片
後記
序一
序二
導論
第一部分 傳承與分流
第一章 從戰後電影到左派電影:朱石麟與龍馬影片公司
第二章 觀望與遊移:張善琨與遠東影業公司
第三章 文化冷戰與香港右派電影的文化想像:以亞洲影業有限公司為中心
第二部分 作者策略與離散情結
第四章 左翼的演變與重生:程步高與戰後香港電影
第五章 “恐怖”的政治:《瓊樓恨》與馬徐維邦的香港電影生涯
第六章 在歷史的旋渦中前行:嶽楓與戰後香港電影
第七章 傳統與現代的雙重變奏:易文與戰後香港電影
第三部分 明星、類型與片廠
第八章 丑角、小人物與“邊緣人”:韓非的銀幕形象與滬港之旅
第九章 歌舞女郎、性別政治與中產想像:葛蘭的銀幕/明星形象
第十章 玉女、孤女與跨地域的女性:尤敏在“電懋”
第十一章 現代性、片廠制與女明星:“電懋”女星的形象塑造與身份定位
參考文獻
參考影片
後記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