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承先啟後的中華禪法鼓宗
滿額折
承先啟後的中華禪法鼓宗
承先啟後的中華禪法鼓宗
承先啟後的中華禪法鼓宗
承先啟後的中華禪法鼓宗
承先啟後的中華禪法鼓宗
承先啟後的中華禪法鼓宗
承先啟後的中華禪法鼓宗
承先啟後的中華禪法鼓宗
承先啟後的中華禪法鼓宗
承先啟後的中華禪法鼓宗
承先啟後的中華禪法鼓宗
承先啟後的中華禪法鼓宗
承先啟後的中華禪法鼓宗

承先啟後的中華禪法鼓宗

商品資訊

定價
:NT$ 180 元
優惠價
90162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18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中華禪法鼓宗」是法鼓山傳承的定位、宗風;由此開啟人間性、生活化的世界禪佛教!本書由聖嚴法師清楚說明:
‧法鼓山的禪法傳承――臨濟、曹洞二大法脈,以及承襲之後的創新。
‧法鼓山的修行與傳法,以及聖嚴法師對於漢傳佛教的使命感與責任心。

【我的使命與責任】 聖嚴法師
晚近因為有人指評漢傳佛教的缺失,是在於沒有修證次第及教學次第,甚至也不合印度阿含、中觀等之法義,於是便有人對於漢傳佛教失去研修的信心。其實並非如此簡單地便可將漢傳佛教揚棄,如若真的如此不堪,漢傳佛教兩千年來的光輝歷史,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聖嚴一生所致力者,似乎涵蓋禪、淨、律、密以及各宗各派的教理教史,相當龐雜,其實我一向不會只為了學問的研究而做研究,必是為了佛法的實用而做研究,是為了使得傳統的中、印佛教諸宗,如何落實到現代人的一般生活之中,如何使得多數的現代人看懂,而且能應用佛法的智慧,是我畢生的使命和責任。

我們知道,佛教原同一味,即是解脫味,唯其經歷印度大、小乘諸論師以及中國諸宗各大善知識的整理、修證、體悟,而化為文字的寶典,都是我們應當學習的資糧。只緣我是漢傳佛教的子孫,必須珍惜漢傳佛教的遺產,故自我創立中華佛學研究所伊始,即以「立足中華,放眼世界」,做為所訓的開端語。我們若拋開了漢傳的華文佛教而高談與世界的現代佛教接軌,恐怕很難找到自己被他人尊重的立場了!

既然有人指責漢傳佛教之流弊,也就有人否定漢傳佛教之價值,並主張以印、藏佛教來取代漢傳佛教,或以之來批判修正漢傳佛教。我則不然,我是承接印度佛教根本思想,肯定藏傳佛教優良面,卻以漢傳佛教做為立足點,漢傳佛教之好是在於有其消融性、包容性、適應性、人間的普及性以及社會的接納性。因此我是將印度佛教(包括巴利語系)乃至藏傳佛教引為漢傳佛教的源頭活水,來滋潤助長漢傳佛教的發揚光大於現今及未來的世界。

否則若以印度佛教及他系佛教來批判修正漢傳佛教,便等於為漢傳佛教舉辦告別式了。這種態度不僅是人類智慧遺產的損失,也是佛教歷史的憾事。何況人類文化的歷史是向前演進的,一定有其演進過程的必要性及合理性,如果再把歷史倒轉來走,回到其源頭豈不是僅剩下根本的原始佛教,而凡是發展的部派佛教以及印、漢、藏的各派大乘佛教,都要被修正或拋棄了呢?

作者簡介

聖嚴法師(1930〜2009年)

1930年生於江蘇南通,1943年於狼山出家。曾於高雄美濃閉關六年,隨後留學日本,獲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75年應邀赴美弘法。1989年創建法鼓山,並於2005年開創繼起漢傳禪佛教的「中華禪法鼓宗」。

聖嚴法師是一位思想家、作家暨國際知名禪師,著作豐富,中、英、日文著作達百餘種,先後獲頒中山文藝獎、中山學術獎、總統文化獎及社會各界的諸多獎項。

聖嚴法師提出「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相繼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文理學院、僧伽大學等院校,也以豐富的禪修經驗、正信的佛法觀念和方法指導東、西方人士修行。

法師著重以現代人的語言和觀點普傳佛法,陸續提出「心靈環保」、「四種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等社會運動,更致力於國際弘化工作,其寬闊胸襟與國際化視野,深獲海內外肯定。

名人/編輯推薦

這本小書,是集合我兩年來所講的一篇節錄稿及兩篇中心稿而成,因為都是闡述我個人對於漢傳佛教的使命感與責任心,說明中華禪法鼓宗的淵源、因緣和目的,也是敘述我建立法鼓山教團的宗旨和目的。

由於年事漸高,對於身為漢傳禪佛教的臨濟、曹洞兩系法裔的我,若未能在我住世之際,見到漢傳的禪佛教快速復興,至少也要將此一使命和責任,寄望於法鼓山的僧俗四眾,來持續地推動,以之來利益普世的人間大眾。

目次

中華禪法鼓宗
前言
我的使命與責任
承先啟後
中華禪法鼓宗

修行、傳承與傳法
我的修行與傳承
佛教、佛法與佛學
傳法的條件與意義
付囑傳持佛法的任務
法鼓山的傳承
告誡眾弟子書

書摘/試閱

建立「法鼓宗」之原因與目的

提出法鼓宗的原因有二:

1. 因法鼓山的禪法,繼承了臨濟、曹洞兩大法脈的合流,所以必須重新立宗。指導學者,則仍可單傳一脈或兩脈並傳。而修學者若能於其中一流得力,則另一流亦必得力,所謂「一門通,門門通」。

2. 因法鼓山的禪法,是整合了印度及漢傳諸宗之同異點,並且參考現今流行於韓國、日本、越南的禪法,乃至南傳內觀法門、藏傳的次第修法,重新整理漢傳佛教的傳統禪法之後的再出發。因為是在承襲傳統禪法之外又有創新,所以必須重新立宗。

創新的內容,例如本書〈承先啟後〉一文中所說:將傳統的話頭和默照禪整理後,除了保持頓悟法門的特色,也在頓中開出次第化的漸修法門。並且將禪修過程由淺入深,分成四個階次:散亂心、集中心、統一心、無心,每個階次各有修行及進階修行的方法。

提出「法鼓宗」之目的有二:

1. 使禪佛教與義理之學互通。

2. 使禪佛教與世界佛教會通,並且接納發揮世界各系佛教之所長。

例如本文「三、漢傳佛教的特色.(三)融合諸宗精華的禪宗」所說:「站在現代人所見漢傳禪佛教的立足點上,希望把印度佛教的源頭以及南北傳諸宗的佛法做一些溝通,因為我所見、所知漢傳禪佛教的特色,就是釋迦牟尼佛化世的本懷。」

再如本文「五、法鼓山所弘揚的禪佛教」:「立足於漢傳禪佛教的基礎上,不棄學術思想的研討,不被言教文字所困囿,活用印、漢、藏三大主流的各派佛學,才是無往而不利的,也是可以無遠弗屆的。」

所以,提出「法鼓宗」之目的,可說是為了期勉法鼓山的僧俗四眾,以復興「漢傳禪佛教」為己任,擔負起承先啟後的使命和責任,以利益普世的人間大眾。
七、問答

問:禪宗的精華是人間性,因此未來禪宗開悟的機緣、機鋒的形式,還要不要沿用下去?這是讓人產生興趣的地方,也是讓人感到神祕的地方。

師:中唐到晚唐之間,禪宗的祖師們對修行相當有深度的人或者是根器特利的人就用機鋒。如果是剛開始學禪,既沒有工夫、根器又鈍的人,而套用過去人的語錄機鋒,那就像東施效顰、鸚鵡學人講話,完全沒有用處。機鋒本身不是問題,問題在於老師與弟子之間用之得當與否而已。

如果不用機鋒,就老老實實從基本的禪觀方法學起。天台止觀是可淺可深的,一般的中國禪者,若不從調五事及具五緣做起,便得有老師指導參究話頭,因此天台的教觀及華嚴的心境,是禪者必須借力的。可見不講「如來藏」的方便,漢傳禪法的無念、無住、無相是不易著力的。

中國禪法的發展也有幾個階段,請參考拙著《禪的體驗.禪的開示》。從達摩開始,進入純禪時代,在這之前,用的是禪數方法,近於禪定學,六祖惠能以下,則用禪機的禪學,唐末以後是綜合諸宗的雜修時代,南宋之世,禪宗中興,則出現了默照與公案話頭的禪風;禪宗之前的禪數方法是修九次第定的禪法,達摩二入的理入,及惠能的即定即慧,是頓悟禪(祖師禪)。其實此一頓悟禪,與天台《摩訶止觀》的「觀不思議境」相同。


問:請師父簡單地講解今天的主題「禪佛教」的定義和範圍?

師:廣義來講,所有的一切佛法都是禪佛教,「從禪出教,藉教悟宗」,所有的佛法都不離禪法;狹義來講,就是漢傳的禪宗佛教,禪宗雖含大、小諸宗的基礎及其精華,歸納起來就是法鼓宗的默照禪、話頭禪。


問:師父剛剛提到法鼓宗的禪是接續《阿含經》,又說我們所提倡的不是中國禪宗的禪,我想問的是:中國禪宗的禪是奠定在《般若經》的基礎上,《般若經》是否也是法鼓山的基礎之一,是不是我們只納入《阿含經》?

師:我沒有說我不提倡中國禪宗的禪,而是不同於光說不練的口頭禪或狂禪,乃是宗說具通的禪。達摩禪法是從如來藏系統的《楞伽經》出發,五祖、六祖都講《金剛經》,由於如來藏的佛性,即是《般若經》的空性。


問:這是接續著般若思想?

師:對!《阿含經》只講緣起法,沒有講空。空性是般若、中觀依緣起思想而發展出來的。《阿含經》講緣起,見緣起即見法,見法即見佛;這個佛是什麼?是空性,是一切諸法的自性本空!


問:我們所使用的方法如參公案、話頭之類,原本來自禪宗的基礎,現在加上《阿含經》的內容,則所體驗到的會不會和過去不同?

師:《阿含經》並沒有講什麼公案、話頭,也沒有講默照、見佛性。我們在方法上有話頭、有默照,在觀念上有佛性,這就不同於《阿含經》。但是此二法門探索其源頭,確是《阿含經》宣說的緣起,即無常、無我、空、得解脫。若背離了《阿含經》的緣起法(即我認知的「見法即見佛」的「佛性」),便不能算是佛法了,然而漢傳的禪佛教具有包容性、消融性,以及對於人間社會的適應性,因此法鼓山要堅持漢傳佛教的立場。

《阿含經》所代表的素樸性、人間性、實用性,是無可置疑的,然其涉及安心法的次第禪定,則非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所能體驗的;所以禪宗將禪修的工夫,運用到擔水砍柴、飲茶喫飯等平常生活中,乃是佛教傳到漢地之後不得不然的發展,這也是《阿含經》所未能見到的特色。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162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