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20-1/26最高享89折優惠別錯過!
香港志‧總述 大事記
滿額折
香港志‧總述 大事記
香港志‧總述 大事記
香港志‧總述 大事記
香港志‧總述 大事記
香港志‧總述 大事記
香港志‧總述 大事記
香港志‧總述 大事記
香港志‧總述 大事記
香港志‧總述 大事記
香港志‧總述 大事記
香港志‧總述 大事記
香港志‧總述 大事記
香港志‧總述 大事記
香港志‧總述 大事記
香港志‧總述 大事記
香港志‧總述 大事記
香港志‧總述 大事記
香港志‧總述 大事記
香港志‧總述 大事記
香港志‧總述 大事記
香港志‧總述 大事記

香港志‧總述 大事記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840 元
優惠價
902556
缺貨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國有史,地有志

國有史,地有志。編修地方志是中華民族悠久而獨特文化傳統。《香港志》旨在全面系統地記述香港地區自然和社會各方面的歷史和現狀。《總述》與《大事記》將合為《香港志》的首卷,是本項大型文化工程啟動的標誌。

大事記是記載在某個行政區域內,一定歷史時期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活動的編年體史書。本卷《大事記》將以《香港志》整體篇目為綱,並以前人的研究成果為基礎,增補缺漏要項,全面、系統記述香港自遠古以來之歷史大事,突出香港特殊的地理、歷史、文化、經濟和國際地位,從而發揮資政、存史、教化的功能和使命。

作者簡介

作者:香港地方志中心

團結香港基金於2019年底成立香港地方志中心,承擔編纂首部《香港志》歷史使命,為香港留存一份珍貴的文化資產。

香港地方志中心以非牟利機構方式運作,並已成立包括學術界、商界、專業界的翹楚以至政府代表組成的理事會和執行委員。理事會由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出任主席,負責指導監督。執行委員會由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擔任主席,下設編審、發展、推廣及審計委員會,協助推廣及審核各項目日常事務及編纂工作。

編篡《香港志》是一項艱巨浩瀚工程,涵蓋香港千百年社會、人事和風物的發展和變遷,記錄巨細無遺。香港地方志中心訂立目標,以八年時間到2027年香港回歸30周年誌慶時,完成出版《香港志》。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尋根溯源,承傳記憶,是人類的天性,民族的傳統,也是歷代香港人的一個情結,一份冀盼。

從文明肇始的遠古年代,華夏先民便已在香港這片熱土上繁衍生息,留下了數千年的發展軌跡和生活印記。然而,自清嘉慶二十四年《新安縣志》以後,香港地區便再無編修志書,留下了長達二百年的空白。

這二百年,正是香港艱苦奮鬥、努力開拓,逐步成為國際大都會的二百年,也是香港與祖國休戚與共、血脈相連,不斷深化命運共同體的二百年。1841 年香港島被英國佔領,象徵着百年滄桑的濫觴;1997 年香港回歸祖國,拉開了民族復興的序幕。

回歸以來,香港由一個他人心目中「借來的地方,借來的時間」,蛻變成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之下的特別行政區。港人要告別過客心態,厚植家國情懷,建立當家作主的責任意識,才能夠明辨方向,共創更好明天。

地方志具有存史、資政、育人的重要職能,修志過程蘊含了對安身立命、經世濟民、治國安邦之道的追尋、承傳與弘揚,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文化大業。

香港地方志中心成立之目的,正是要透過全面整理本港自然、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人物的資料,為國家和香港留存一份不朽的文化資產,以歷史之火炬,照亮香港的未來。

 

董建華

目次

凡例

總述

大事記

附表

主要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總述

 

香港地處東經113度49分至114度31分,北緯22度08分至35分,位於珠江口外中國南部邊陲,北隔深圳河與廣東省的深圳比鄰,南臨浩瀚的南海。

香港地區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包括262個離島)組成。2017年,陸地總面積為1106.42平方公里,其中香港島80.72平方公里、九龍46.94平方公里、新界978.76平方公里。

據2017年年中統計,香港人口約有739.17萬人,其中717.28萬名常住居民和21.89萬名流動居民。人口中絕大部分為華裔,祖籍廣東者居多;外籍人士約佔人口總數的8%。整體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6830人。

遠古至歷史時期之初,本地屬嶺南古越族的棲息地。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設立郡縣制。秦於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征服嶺南,並於其地設立南海、桂林、象三郡。自此,香港納入中原王朝的管轄。香港地區在秦、漢、三國至東晉初年共五百多年的時間內,屬番禺縣(今廣州)管轄。東晉咸和六年(331年)至唐至德元年(756年)四百多年裏,屬寶安縣管轄。唐肅宗至德二載(757年)起,後經歷五代、宋、元,至明隆慶六年(1572年),前後八百多年的時間內,屬東莞縣管轄。

明嘉靖年間,南頭一帶發生饑民搶米暴動,鄉紳吳祚曾經參與平息暴動。事後,吳祚等向廣東海道副使劉穩請求在當地建縣。眾多官紳皆認為當地離東莞縣治百餘里,管理不便,又常受「海寇」騷擾,紛紛附議。劉穩轉詳粵督,奏准設立。萬曆元年(1573年)新縣成立,以其地能「革故鼎新,去危為安」,因此取名「新安」縣,治所設於南頭。廣州府自東莞縣轄地南端海岸線起向北劃出56里範圍,撥作新安縣土地,原屬東莞縣的7608戶共33,971人改隸新安縣。從明萬曆元年起,到十九世紀英國逐步佔領香港地區為止,除清康熙五年至七年(1666年—1668年)一度改併外,香港地區一直屬廣州府新安縣管轄。新安縣的管轄範圍大致包括今日的深圳和香港。

香港地名的由來,眾說紛紜。主要有因泉水甘甜而得名和因販運香木而得名兩種説法。迄今為止,記載香港這一地名的歷史文獻中,最早見於明朝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郭棐所著《粵大記》。該書所載《廣東沿海圖》中,標有香港及赤柱、黃泥涌、尖沙咀等地名,其中香港一名標注在今日香港仔附近。

 

一、優越的地理位置與自然環境

香港背靠中國大陸,介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海域,地理位置優越,又擁有四通八達的優良海港和航空港,是世界諸多海上和空中交通路線的必經之地。

香港地質面貌多姿多彩,目前的構造體系是多個地質時代的造山運動和侵蝕作用的結果。由於其獨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此設世界地質公園。

亞熱帶氣候和多山面海的地理環境使得香港動植物品種豐富,還擁有多種特有的陸上動物品種,例如盧氏小樹蛙、香港雙足蜥、賽芳閩春蜓和香港纖春蜓等。海洋動物中,人們認識較多的是印度太平洋駝背豚,俗稱中華白海豚。衆多的郊野公園、海岸公園和受保護地區使得生物多樣性得到保護。

 

(一) 地理區位

香港的屯門曾經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唐朝政府在廣州設置管理海路邦交和貿易的市舶使,其貿易盛況可見一斑。廣州與海上交通銜接的是珠江口接海的一段河道。珠江口東岸的航道沿着佛堂門、急水門(今汲水門)、屯門、南山、南頭城、虎頭門而進入珠江直達廣州。屯門的青山灣是進入珠江前最大的深水港口,是中外海舶灣泊的地點。屯門亦因此成爲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港。

進入近代,隨着經濟的迅速發展,香港地理區位的優勢得到更好的利用和發揮。它不僅是華南最重要的港口,也處於亞洲航運的中心位置。由歐洲、非洲和南亞次大陸往來東亞之間的航運,都以香港為必經之地。美洲和東南亞、南亞次大陸間的航運,多以香港為中轉站。香港亦位於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東亞之間的航運要道上。這些因素更促成香港成爲重要的地區和國際航空樞紐。截至2016年年底,每天香港有超過100家航空公司提供1100多次航班往來全球約190個航點。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556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