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序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這是一本針對當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與心理評估、問卷調查、量表編制、數據庫建立、評估軟件應用和心理檔案建設有關的書。
作者在闡述心理測量基本理念的同時,更多的是介紹與分享心理評估技術、方法和策略的應用,也把經典與前瞻的心理測驗量表在本書中做了比較細緻的分類與應用分析。同時把學校心理測評放在大數據、時代性與鏈接性的背景下去思考和拓展應用。書中對於當前與學校心理測評相關的領域均有涉及與思考。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者與研究者都可以從本書中找到自己的關注點,並引發思考與共鳴。
作者在闡述心理測量基本理念的同時,更多的是介紹與分享心理評估技術、方法和策略的應用,也把經典與前瞻的心理測驗量表在本書中做了比較細緻的分類與應用分析。同時把學校心理測評放在大數據、時代性與鏈接性的背景下去思考和拓展應用。書中對於當前與學校心理測評相關的領域均有涉及與思考。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者與研究者都可以從本書中找到自己的關注點,並引發思考與共鳴。
作者簡介
楊彥平,心理學博士、博士後,心理學高級教師。中國心理學會會員,上海心理學會常務理事,上海市教育督學,上海市中小學心理輔導協會學校專委會秘書長,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現就職於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上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中心。在上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領域深耕近30年,先後擔任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和區、市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人員。擔任過區政協委員、區學科帶頭人與領軍人才。在《心理科學》《心理發展與教育》《大眾心理學》《上海教育》等專業雜誌上發表文章30餘篇。出版專著(合著)2本,參譯1本,主編、參編書籍10餘本。主要研究方向:心理測評、生涯教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和團體心理輔導。
名人/編輯推薦
這本專著寫的是學校裡的心理測量與評估,這是本書和其他的心理測量專著的不同之處。楊彥平博士學習過心理測量和測驗的基本理論,並且有使用心理量表的經歷,還自行編制了青少年社會適應量表;同時他曾經在一線學校當過心理老師,在上海閔行區擔任心理健康教育與測量研究中心主任,在區域層面做過心理測量方面的實踐探索,現在就職於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上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中心,專門從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培訓與實踐工作。他在學校心理健康和心理測量領域裡辛勤耕耘了近30年,他一直在實踐、探索與思考,他的研究能力與實踐經驗都是比較強的,這樣才能把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測量領域思考與實踐的心得寫成書。這本書就是他的工作總結,這是一般人不可能寫就的。楊彥平博士說,這本書是他寫給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老師看的,主要解決他們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碰到的與心理測量和測驗有關的問題,例如怎麼開展心理測試,心理測試與心理檔案的關係,學校常用的心理測試量表,和教師家長相關的測試,還有量表與問卷怎麼編制,心理測試怎麼和網絡技術與統計軟件相結合等。他是從應用角度寫的這本書,他希望學校心理老師能在心理測量專業方面有所提高,學校心理測試能走專業化道路,同時跟上物聯網、大數據和5G時代的步伐。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老師是這本書最適合的讀者,這本書對於他們有關心理測量和評估的學習與實際工作一定會有參考價值的。
序
序言
在2020年5月16日下午,楊彥平微信給我:“金老師,我在疫情期間完成了一本學校心理測量方面的書,想請您寫個序。”我早就知道,他從2011年就開始構思新書,當得知他完成了這本書的寫作,我感到非常高興。這本書他花了近10年的心血。作為他的博士生導師,我當即答應為他的新書作序。我在給他的微信回復中這樣寫道:“很高興知道你寫了一本《學校心理測量與評估》,並將在華東師大出版社出版。寫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況是一本專業書。首先我要對你表示熱烈祝賀!另外,你想請我為這本書寫序,謝謝你的邀請,我感到有責任並欣然答應。”
時光荏苒,記憶讓我回到了2003年。在我開設的碩士研究生“高級心理測量”課程上,我第一次見到前來聽課的楊彥平,他那時候是心理系碩士研究生。他在選修我開設的這門課程後,對心理測量專業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他當時是上海市第四中學的心理老師,結合學校心理工作積極探索心理測量在學校的應用,給我和其他研究生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當他對我表示要報考心理測量專業博士生時,我表示了鼓勵和支持。就這樣,他在2004年7月碩士生畢業之後,成為了由我擔當博士生導師的心理測量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在博士研究生學習期間,我對他又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他是在職博士研究生,既要回學校給學生上心理課和負責學校心理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又要到華東師大上博士生課程,但他總能很好地安排工作和學習,做到兩不誤。而且他把中學的工作和博士研究生的學習結合起來,尤其是他在確定博士論文選題時的表現讓我至今都難以忘懷。有一天,我們全體博士研究生去參觀上海市心理諮詢中心,瞭解心理量表使用的現狀。在和中心專家座談時,有位專家提出缺少一個適合青少年的社會適應量表。我覺得這是學校教育很需要的研究課題,當即就問楊彥平是否可以考慮以編制適合青少年的社會適應量表為博士論文選題。心理學研究領域有很多方向,心理測量方向的研究應該是最具有挑戰性的方向之一,修訂或編制一個量表是一項大工程,量表測題的精選和常模的制訂是其中最重要而且最困難的工作。有些研究生寧願在實驗室找少量被試做實驗收集數據做論文,也不願耗時耗力去修訂或編制一個量表。但他聯繫自己在學校做心理輔導和諮詢工作時遇到的情況,覺得這個題目很有社會和教育意義。他很快就對我表示,確定以編制青少年的社會適應量表作為自己的博士論文題目。我對他的表現很滿意。之後,就是他超出常人的大量付出,他只花了2年時間,就完成了博士論文《青少年社會適應性評量》。這篇論文還獲得了上海市2006年社會哲學青年課題的經費資助。在這之後,他沒有停步,2008年4月進入(重慶)西南大學心理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2011年6月完成研究課題“工作記憶的測量及Baddeley 4成分模型驗證”。
當我閱讀他寫的新書時,我切實感受到他不斷前行的腳步,看出他對心理測量事業的熱愛與付出。在疫情期間他也沒有放鬆,利用難得的時間,一鼓作氣將書稿完成。我在高興的同時,更感到很欣慰。他沒有讓我失望。我為能有他這樣的學生感到驕傲和自豪。
先來看看《學校心理測量與評估》一書的適用對象。這本專著寫的是學校裡的心理測量與評估,這是本書和其他的心理測量專著的不同之處。楊彥平博士學習過心理測量和測驗的基本理論,並且有使用心理量表的經歷,還自行編制了青少年社會適應量表;同時他曾經在一線學校當過心理老師,在上海閔行區擔任心理健康教育與測量研究中心主任,在區域層面做過心理測量方面的實踐探索,現在就職於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上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中心,專門從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培訓與實踐工作。他在學校心理健康和心理測量領域裡辛勤耕耘了近30年,他一直在實踐、探索與思考,他的研究能力與實踐經驗都是比較強的,這樣才能把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測量領域思考與實踐的心得寫成書。這本書就是他的工作總結,這是一般人不可能寫就的。楊彥平博士說,這本書是他寫給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老師看的,主要解決他們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碰到的與心理測量和測驗有關的問題,例如怎麼開展心理測試,心理測試與心理檔案的關係,學校常用的心理測試量表,和教師家長相關的測試,還有量表與問卷怎麼編制,心理測試怎麼和網絡技術與統計軟件相結合等。他是從應用角度寫的這本書,他希望學校心理老師能在心理測量專業方面有所提高,學校心理測試能走專業化道路,同時跟上物聯網、大數據和5G時代的步伐。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老師是這本書最適合的讀者,這本書對於他們有關心理測量和評估的學習與實際工作一定會有參考價值的。
強調問題解決與心理測量和評估的應用,是這本新書的特點。本書從體例上突破了傳統教科書的模式,結合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求和當前大數據等對心理測量的影響來安排章節。例如,基於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需求的有第三章(學校心理檔案與心理測評)和第五章(學校常用的心理測驗量表與技術),還有基於心理學與大數據評估技術的發展背景的第四章(大數據與心理測評)。本書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與心理測量有關的內容基本上都涵蓋了,如從對象上既有學生測評,也有教師與家長的測評;從技術上既有傳統的紙筆測驗的方式,也有大數據與心理測量的結合;從評估內容上,既有認知方面的,也有情緒、行為等方面的;在具體應用方面,有心理評估與心理檔案、心理諮詢與心理評估,以及學校特殊學生評估中的具體技術與工具等。由此可見,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選擇章節進行學習。
從本書的可讀性來看,它是專業書,但並不是很難讀懂的一本書。楊彥平博士對比較生澀的心理測量原理儘量通俗化地進行了解釋,小到一個知識點,大到一個問卷與量表的編制過程都做到具體化,讓閱讀者能夠有興趣讀下去,並讀得懂。
本書在寫作中也力圖將一些心理統計學的知識與測評軟件相結合,這對於有統計學基礎的老師是有啟發和參照的,但對於這方面基礎不足的學習者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各位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要注意參考相應的統計學書籍。
另外,在本書各個章節,儘管楊彥平博士對很多概念作了界定與說明,如“測量”“心理測量”和“心理測驗”等,但在本書中很多概念有混同使用的情況,如“心理測量”“心理測評”“心理評估”“心理測試”以及“心理測驗”等,由於中國語言文字的內涵豐富性和每個人的理解不同,可能在讀本書的過程中會有所混淆,所以各位讀者在使用本書的過程中要根據語境具體加以區別。儘管本書存在以上一些瑕疵,以及本書有些章節的內容還有不少可以繼續豐富和完善的地方,但它仍不失為一本近年來難得的優秀書籍。
總的來說,楊彥平博士的這本書是我目前看到的,在我國基礎教育領域,有關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測量和評估應用方面,寫得比較全面和很有新意的一本書,我覺得它的出版很及時也很有必要,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我願意把這本書特別推薦給各位讀者,尤其是對學校心理測量和評估感興趣的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師們。
希望本書能對當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學校心理教師的專業發展,以及廣大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我也希望有更多的心理學愛好者、專業工作者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者,關心並參與學校心理健康與心理測量領域的工作,促進我國心理測量和測驗事業的健康發展。
是為序。
金 瑜(博士,博士生導師,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
2020年10月1日
(國慶中秋雙節)
前 言
心理學是我的專業,也是我喜歡的事業,從1989年讀大學開始學習心理學,我在這個領域也算是摸爬滾打了30多個春秋,一路走來,從沒有放棄。學習心理學助人助己,分享快樂,在反思與經驗中成長,遇見更好的自己,超越每一個階段的自我,這是我在這條道路上走下去的最大動力。
心理學有用嗎?學心理學的會算命嗎?心理測量和八卦一樣嗎?這是我經常碰到的提問。如何回答也是一個問題。一般大眾對心理學的瞭解往往停留在經驗或個人的感知層面,誤解也好,曲解也罷,這恰恰需要心理學工作者與專業人士的努力與普及宣傳。
從本科開始學習應用心理學,到碩士學習團體心理輔導,再到博士和博士後開始涉獵心理測量領域,越學越覺得自己知道的少。我早在10年前就躊躇滿志想寫一本與學校心理測量有關的書籍,服務於當前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開始籌劃落筆時,才發現自己心理學知識與經驗積澱的缺乏,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但希望從來就是源于努力、信念和不放棄。
2002年教育部頒佈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是推動心理健康教育進入中小學的第一個國家層面的綱領性文件。2012年該文件再次修訂(《教育部關於印發〈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的通知》,教基一〔2012〕15號),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途徑與方法等作了宏觀與中觀層面的規定,為推動各省區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了積極的、基礎性的作用。在學校心理測量部分,要求“謹慎使用心理測試量表或其他測試手段,不能強迫學生接受心理測試”,表明學校可以使用心理測試,但要謹慎,需要學生自願接受。2017年上海市教委頒佈了《市教委關於開展新一輪上海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達標校和示範校評估工作的通知》(滬教委德〔2017〕37號),同時頒佈了《上海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達標校和示範校評估指標(2017年修訂版)》,其中一項指標就是“學生心理檔案”的建立。但是在具體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如何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和規範使用心理測試缺乏有效的參考和指導。
本人也多次參與上海各區心理健康教育達標校與示範校的評審,發現一些學校在使用心理測試與建立心理檔案這一塊很薄弱,甚至在使用一些過時的沒有版權的測評工具。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把問卷和量表混為一談,一些學校用篩查的量表給學生做診斷分析,更有甚者,一些學校使用沒有版權和常模的量表或者來路不明的測試工具,導致誤測與濫測現象時常發生。作為一名心理學專業工作者,看到這種情況心裡是五味雜陳。所以我從2011年參加上海市第三批“名師後備”學習時萌發的要寫一本學校心理測評書籍的願望,在參加上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達標校與示範校的評審後就變得更加強烈,甚至感覺是義不容辭。
心理測量是我的專業和研究方向,我的導師金瑜教授畢生在心理測量領域耕耘,給我樹立了標杆與榜樣,同時國內心理測量領域的大師張厚粲教授權威的《心理測量學》和顧海根教授的國內第一本《學校心理測量學》,也給了我啟迪與引領,但學習和接觸得越多,越覺得自己淺薄和寫書不易。
習以為常的工作模式並不是說我們可以放棄夢想與追求。寫書不是為了標新立異而是為了解決問題與同行分享經驗,給他們以啟發與參考。沒有一本書是完美的,但是只要盡力去寫,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貢獻一點智慧,讓同行少走一些彎路也是好的。寫書不僅僅需要勇氣,而且需要信念與堅持。
臨時抱佛腳是寫不出好文章的,更別說寫書了。有了10年前的念想,加上在學校心理健康領域的不斷實踐與思考,《學校心理測量與評估》一書的框架與雛形在慢慢地形成。魯迅先生所說的“拿來主義”成為本書積累素材的重要原則,網絡上的、研討會上的、學校評估過程中的、講座與培訓過程中的心得等都成為本書寫作的素材參考。
非常時期會讓人產生新的思考。當真正要開始寫書時,我發現除了材料的儲備外,時間成了永恆的變量。2020年1月突發的疫情,似乎讓一切停止,讓每一個人對自己的工作、生活方式與生命價值有了更多的思考。忙碌之後突然被動地停歇,如何讓有意義的事情填滿“大把的時間”?寫書似乎成為必選項。尤其是疫情時期國家和民間對心理學和心理輔導的重視,讓我對這本書的架構與寫作意義進行了再思考:“專業、實用與參考”是寫作的3個重要原則。當有了相對充裕的時間、有了10年的素材積累和思考準備,動筆寫作就是唯一的選擇,也是對自己專業的最大敬畏。
在寫作過程中,我發現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以及5G等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關鍵詞。如果心理測量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還停留在“紙筆”時代,那註定瞭解不了學生,也產生不了什麼價值。所以如何將互聯網、大數據等與心理測評結合也成為本書思考的一個重點,尤其是對於如何將動態常模、心理發展指數等融入學校心理測評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本書也作了探討。
寫作定位也是很重要的。寫給誰看,他們看了之後期待怎樣的收穫是必須要考慮好的。本書的定位是寫給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與研究者看。對學生有一定的瞭解,熟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流程,對心理測評與心理檔案的建立有初步的思考和需求,那麼在使用本書的過程中才會產生共鳴。當然,任何對心理學和心理測試感興趣的人,如果也能夠從本書中找到點滴的啟示,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欣慰。
所以本書在寫作過程中堅持理論與實踐、應用相結合的原則,除了對與學校心理測評有關的統計原理做簡單的介紹外,其他知識、工具、技術等也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緊密聯繫,並結合調查、案例等,力爭做到圖文並茂,增強可讀性與應用性。
從本書的架構設計來看,主要是這樣一條邏輯線索: 首先是對心理測評的正本清源,讓大家從歷史的視角瞭解什麼是真正的心理測評;其次是明確專業的心理測試需要掌握的相關統計原理與技術;最後是應用,如大數據與心理測評、量表與問卷的編制技術、心理檔案與心理測評、心理輔導與心理評估、學校常用的心理測評工具與技術(如針對學生、家長與教師等),基本上涉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與心理測試有關的方方面面。
本書在寫作過程中,除了個人的思考與積澱外,也參考了個人參與的相關研究項目,同時查閱和瀏覽了國內外有關學校心理測評的專業文獻、書籍、工具等,雖然盡可能地對出處做了注解,但也存在挂一漏萬的情況,還請讀者與作者諒解。另外,由於個人學識與專業所限,書中可能存在局限或錯誤的地方,懇請大家批評指正。
無論如何,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我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本著分享、交流與探索的目的,為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事業的發展,為了廣大中小學生的健康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努力和專業所得。
2020年8月於上海
在2020年5月16日下午,楊彥平微信給我:“金老師,我在疫情期間完成了一本學校心理測量方面的書,想請您寫個序。”我早就知道,他從2011年就開始構思新書,當得知他完成了這本書的寫作,我感到非常高興。這本書他花了近10年的心血。作為他的博士生導師,我當即答應為他的新書作序。我在給他的微信回復中這樣寫道:“很高興知道你寫了一本《學校心理測量與評估》,並將在華東師大出版社出版。寫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況是一本專業書。首先我要對你表示熱烈祝賀!另外,你想請我為這本書寫序,謝謝你的邀請,我感到有責任並欣然答應。”
時光荏苒,記憶讓我回到了2003年。在我開設的碩士研究生“高級心理測量”課程上,我第一次見到前來聽課的楊彥平,他那時候是心理系碩士研究生。他在選修我開設的這門課程後,對心理測量專業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他當時是上海市第四中學的心理老師,結合學校心理工作積極探索心理測量在學校的應用,給我和其他研究生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當他對我表示要報考心理測量專業博士生時,我表示了鼓勵和支持。就這樣,他在2004年7月碩士生畢業之後,成為了由我擔當博士生導師的心理測量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在博士研究生學習期間,我對他又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他是在職博士研究生,既要回學校給學生上心理課和負責學校心理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又要到華東師大上博士生課程,但他總能很好地安排工作和學習,做到兩不誤。而且他把中學的工作和博士研究生的學習結合起來,尤其是他在確定博士論文選題時的表現讓我至今都難以忘懷。有一天,我們全體博士研究生去參觀上海市心理諮詢中心,瞭解心理量表使用的現狀。在和中心專家座談時,有位專家提出缺少一個適合青少年的社會適應量表。我覺得這是學校教育很需要的研究課題,當即就問楊彥平是否可以考慮以編制適合青少年的社會適應量表為博士論文選題。心理學研究領域有很多方向,心理測量方向的研究應該是最具有挑戰性的方向之一,修訂或編制一個量表是一項大工程,量表測題的精選和常模的制訂是其中最重要而且最困難的工作。有些研究生寧願在實驗室找少量被試做實驗收集數據做論文,也不願耗時耗力去修訂或編制一個量表。但他聯繫自己在學校做心理輔導和諮詢工作時遇到的情況,覺得這個題目很有社會和教育意義。他很快就對我表示,確定以編制青少年的社會適應量表作為自己的博士論文題目。我對他的表現很滿意。之後,就是他超出常人的大量付出,他只花了2年時間,就完成了博士論文《青少年社會適應性評量》。這篇論文還獲得了上海市2006年社會哲學青年課題的經費資助。在這之後,他沒有停步,2008年4月進入(重慶)西南大學心理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2011年6月完成研究課題“工作記憶的測量及Baddeley 4成分模型驗證”。
當我閱讀他寫的新書時,我切實感受到他不斷前行的腳步,看出他對心理測量事業的熱愛與付出。在疫情期間他也沒有放鬆,利用難得的時間,一鼓作氣將書稿完成。我在高興的同時,更感到很欣慰。他沒有讓我失望。我為能有他這樣的學生感到驕傲和自豪。
先來看看《學校心理測量與評估》一書的適用對象。這本專著寫的是學校裡的心理測量與評估,這是本書和其他的心理測量專著的不同之處。楊彥平博士學習過心理測量和測驗的基本理論,並且有使用心理量表的經歷,還自行編制了青少年社會適應量表;同時他曾經在一線學校當過心理老師,在上海閔行區擔任心理健康教育與測量研究中心主任,在區域層面做過心理測量方面的實踐探索,現在就職於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上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中心,專門從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培訓與實踐工作。他在學校心理健康和心理測量領域裡辛勤耕耘了近30年,他一直在實踐、探索與思考,他的研究能力與實踐經驗都是比較強的,這樣才能把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測量領域思考與實踐的心得寫成書。這本書就是他的工作總結,這是一般人不可能寫就的。楊彥平博士說,這本書是他寫給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老師看的,主要解決他們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碰到的與心理測量和測驗有關的問題,例如怎麼開展心理測試,心理測試與心理檔案的關係,學校常用的心理測試量表,和教師家長相關的測試,還有量表與問卷怎麼編制,心理測試怎麼和網絡技術與統計軟件相結合等。他是從應用角度寫的這本書,他希望學校心理老師能在心理測量專業方面有所提高,學校心理測試能走專業化道路,同時跟上物聯網、大數據和5G時代的步伐。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老師是這本書最適合的讀者,這本書對於他們有關心理測量和評估的學習與實際工作一定會有參考價值的。
強調問題解決與心理測量和評估的應用,是這本新書的特點。本書從體例上突破了傳統教科書的模式,結合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求和當前大數據等對心理測量的影響來安排章節。例如,基於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需求的有第三章(學校心理檔案與心理測評)和第五章(學校常用的心理測驗量表與技術),還有基於心理學與大數據評估技術的發展背景的第四章(大數據與心理測評)。本書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與心理測量有關的內容基本上都涵蓋了,如從對象上既有學生測評,也有教師與家長的測評;從技術上既有傳統的紙筆測驗的方式,也有大數據與心理測量的結合;從評估內容上,既有認知方面的,也有情緒、行為等方面的;在具體應用方面,有心理評估與心理檔案、心理諮詢與心理評估,以及學校特殊學生評估中的具體技術與工具等。由此可見,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選擇章節進行學習。
從本書的可讀性來看,它是專業書,但並不是很難讀懂的一本書。楊彥平博士對比較生澀的心理測量原理儘量通俗化地進行了解釋,小到一個知識點,大到一個問卷與量表的編制過程都做到具體化,讓閱讀者能夠有興趣讀下去,並讀得懂。
本書在寫作中也力圖將一些心理統計學的知識與測評軟件相結合,這對於有統計學基礎的老師是有啟發和參照的,但對於這方面基礎不足的學習者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各位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要注意參考相應的統計學書籍。
另外,在本書各個章節,儘管楊彥平博士對很多概念作了界定與說明,如“測量”“心理測量”和“心理測驗”等,但在本書中很多概念有混同使用的情況,如“心理測量”“心理測評”“心理評估”“心理測試”以及“心理測驗”等,由於中國語言文字的內涵豐富性和每個人的理解不同,可能在讀本書的過程中會有所混淆,所以各位讀者在使用本書的過程中要根據語境具體加以區別。儘管本書存在以上一些瑕疵,以及本書有些章節的內容還有不少可以繼續豐富和完善的地方,但它仍不失為一本近年來難得的優秀書籍。
總的來說,楊彥平博士的這本書是我目前看到的,在我國基礎教育領域,有關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測量和評估應用方面,寫得比較全面和很有新意的一本書,我覺得它的出版很及時也很有必要,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我願意把這本書特別推薦給各位讀者,尤其是對學校心理測量和評估感興趣的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師們。
希望本書能對當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學校心理教師的專業發展,以及廣大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我也希望有更多的心理學愛好者、專業工作者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者,關心並參與學校心理健康與心理測量領域的工作,促進我國心理測量和測驗事業的健康發展。
是為序。
金 瑜(博士,博士生導師,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
2020年10月1日
(國慶中秋雙節)
前 言
心理學是我的專業,也是我喜歡的事業,從1989年讀大學開始學習心理學,我在這個領域也算是摸爬滾打了30多個春秋,一路走來,從沒有放棄。學習心理學助人助己,分享快樂,在反思與經驗中成長,遇見更好的自己,超越每一個階段的自我,這是我在這條道路上走下去的最大動力。
心理學有用嗎?學心理學的會算命嗎?心理測量和八卦一樣嗎?這是我經常碰到的提問。如何回答也是一個問題。一般大眾對心理學的瞭解往往停留在經驗或個人的感知層面,誤解也好,曲解也罷,這恰恰需要心理學工作者與專業人士的努力與普及宣傳。
從本科開始學習應用心理學,到碩士學習團體心理輔導,再到博士和博士後開始涉獵心理測量領域,越學越覺得自己知道的少。我早在10年前就躊躇滿志想寫一本與學校心理測量有關的書籍,服務於當前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開始籌劃落筆時,才發現自己心理學知識與經驗積澱的缺乏,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但希望從來就是源于努力、信念和不放棄。
2002年教育部頒佈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是推動心理健康教育進入中小學的第一個國家層面的綱領性文件。2012年該文件再次修訂(《教育部關於印發〈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的通知》,教基一〔2012〕15號),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途徑與方法等作了宏觀與中觀層面的規定,為推動各省區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了積極的、基礎性的作用。在學校心理測量部分,要求“謹慎使用心理測試量表或其他測試手段,不能強迫學生接受心理測試”,表明學校可以使用心理測試,但要謹慎,需要學生自願接受。2017年上海市教委頒佈了《市教委關於開展新一輪上海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達標校和示範校評估工作的通知》(滬教委德〔2017〕37號),同時頒佈了《上海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達標校和示範校評估指標(2017年修訂版)》,其中一項指標就是“學生心理檔案”的建立。但是在具體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如何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和規範使用心理測試缺乏有效的參考和指導。
本人也多次參與上海各區心理健康教育達標校與示範校的評審,發現一些學校在使用心理測試與建立心理檔案這一塊很薄弱,甚至在使用一些過時的沒有版權的測評工具。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把問卷和量表混為一談,一些學校用篩查的量表給學生做診斷分析,更有甚者,一些學校使用沒有版權和常模的量表或者來路不明的測試工具,導致誤測與濫測現象時常發生。作為一名心理學專業工作者,看到這種情況心裡是五味雜陳。所以我從2011年參加上海市第三批“名師後備”學習時萌發的要寫一本學校心理測評書籍的願望,在參加上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達標校與示範校的評審後就變得更加強烈,甚至感覺是義不容辭。
心理測量是我的專業和研究方向,我的導師金瑜教授畢生在心理測量領域耕耘,給我樹立了標杆與榜樣,同時國內心理測量領域的大師張厚粲教授權威的《心理測量學》和顧海根教授的國內第一本《學校心理測量學》,也給了我啟迪與引領,但學習和接觸得越多,越覺得自己淺薄和寫書不易。
習以為常的工作模式並不是說我們可以放棄夢想與追求。寫書不是為了標新立異而是為了解決問題與同行分享經驗,給他們以啟發與參考。沒有一本書是完美的,但是只要盡力去寫,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貢獻一點智慧,讓同行少走一些彎路也是好的。寫書不僅僅需要勇氣,而且需要信念與堅持。
臨時抱佛腳是寫不出好文章的,更別說寫書了。有了10年前的念想,加上在學校心理健康領域的不斷實踐與思考,《學校心理測量與評估》一書的框架與雛形在慢慢地形成。魯迅先生所說的“拿來主義”成為本書積累素材的重要原則,網絡上的、研討會上的、學校評估過程中的、講座與培訓過程中的心得等都成為本書寫作的素材參考。
非常時期會讓人產生新的思考。當真正要開始寫書時,我發現除了材料的儲備外,時間成了永恆的變量。2020年1月突發的疫情,似乎讓一切停止,讓每一個人對自己的工作、生活方式與生命價值有了更多的思考。忙碌之後突然被動地停歇,如何讓有意義的事情填滿“大把的時間”?寫書似乎成為必選項。尤其是疫情時期國家和民間對心理學和心理輔導的重視,讓我對這本書的架構與寫作意義進行了再思考:“專業、實用與參考”是寫作的3個重要原則。當有了相對充裕的時間、有了10年的素材積累和思考準備,動筆寫作就是唯一的選擇,也是對自己專業的最大敬畏。
在寫作過程中,我發現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以及5G等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關鍵詞。如果心理測量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還停留在“紙筆”時代,那註定瞭解不了學生,也產生不了什麼價值。所以如何將互聯網、大數據等與心理測評結合也成為本書思考的一個重點,尤其是對於如何將動態常模、心理發展指數等融入學校心理測評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本書也作了探討。
寫作定位也是很重要的。寫給誰看,他們看了之後期待怎樣的收穫是必須要考慮好的。本書的定位是寫給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與研究者看。對學生有一定的瞭解,熟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流程,對心理測評與心理檔案的建立有初步的思考和需求,那麼在使用本書的過程中才會產生共鳴。當然,任何對心理學和心理測試感興趣的人,如果也能夠從本書中找到點滴的啟示,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欣慰。
所以本書在寫作過程中堅持理論與實踐、應用相結合的原則,除了對與學校心理測評有關的統計原理做簡單的介紹外,其他知識、工具、技術等也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緊密聯繫,並結合調查、案例等,力爭做到圖文並茂,增強可讀性與應用性。
從本書的架構設計來看,主要是這樣一條邏輯線索: 首先是對心理測評的正本清源,讓大家從歷史的視角瞭解什麼是真正的心理測評;其次是明確專業的心理測試需要掌握的相關統計原理與技術;最後是應用,如大數據與心理測評、量表與問卷的編制技術、心理檔案與心理測評、心理輔導與心理評估、學校常用的心理測評工具與技術(如針對學生、家長與教師等),基本上涉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與心理測試有關的方方面面。
本書在寫作過程中,除了個人的思考與積澱外,也參考了個人參與的相關研究項目,同時查閱和瀏覽了國內外有關學校心理測評的專業文獻、書籍、工具等,雖然盡可能地對出處做了注解,但也存在挂一漏萬的情況,還請讀者與作者諒解。另外,由於個人學識與專業所限,書中可能存在局限或錯誤的地方,懇請大家批評指正。
無論如何,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我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本著分享、交流與探索的目的,為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事業的發展,為了廣大中小學生的健康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努力和專業所得。
2020年8月於上海
目次
目錄
序言1
前言5
第一章 心理測量發展概論
第一節 心理測量的發展簡史
第二節 樹立辯證的心理測驗觀
第二章 學校心理測評的基本原理
第一節 測量與心理測量
第二節 學校心理測評的統計原理
第三節 學校心理測量的基本過程
第三章 學校心理檔案與心理測評
第一節 大數據背景下的學校心理測評與心理檔案建立
第二節 學校心理檔案管理系統的建立
第三節 心理測試與檔案建立的實施要點
第四節 學校心理檔案的拓展與應用
第四章 大數據與心理測評
第一節 大數據與數據庫
第二節 大數據與學校心理測評系統
第五章 學校常用的心理測驗量表與技術
第一節 如何選用和識別量表
第二節 學生認知發展測驗
第三節 學生人格測驗
第四節 學生生涯發展測驗
第五節 家庭與親子關係測試
第六節 心理投射測試
第六章 教師心理測試
第一節 教師職業發展測試
第二節 教師心理健康與人格測試
第七章 問卷與量表編制技術
第一節 問卷編制技術
第二節 量表編制技術
第八章 學校心理輔導和諮詢中的心理評估
第一節 學校心理諮詢與評估流程
第二節 學校特殊學生的心理評估
第三節 心理危機預防與評估
第四節 常見的神經心理測評工具
後記
序言1
前言5
第一章 心理測量發展概論
第一節 心理測量的發展簡史
第二節 樹立辯證的心理測驗觀
第二章 學校心理測評的基本原理
第一節 測量與心理測量
第二節 學校心理測評的統計原理
第三節 學校心理測量的基本過程
第三章 學校心理檔案與心理測評
第一節 大數據背景下的學校心理測評與心理檔案建立
第二節 學校心理檔案管理系統的建立
第三節 心理測試與檔案建立的實施要點
第四節 學校心理檔案的拓展與應用
第四章 大數據與心理測評
第一節 大數據與數據庫
第二節 大數據與學校心理測評系統
第五章 學校常用的心理測驗量表與技術
第一節 如何選用和識別量表
第二節 學生認知發展測驗
第三節 學生人格測驗
第四節 學生生涯發展測驗
第五節 家庭與親子關係測試
第六節 心理投射測試
第六章 教師心理測試
第一節 教師職業發展測試
第二節 教師心理健康與人格測試
第七章 問卷與量表編制技術
第一節 問卷編制技術
第二節 量表編制技術
第八章 學校心理輔導和諮詢中的心理評估
第一節 學校心理諮詢與評估流程
第二節 學校特殊學生的心理評估
第三節 心理危機預防與評估
第四節 常見的神經心理測評工具
後記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