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墮落的人腦:從神經科學解讀傲慢、貪吃、好色、懶惰、貪心、嫉妒與暴怒,探究我們難免使壞,犯下小奸小惡背後的科學
滿額折
墮落的人腦:從神經科學解讀傲慢、貪吃、好色、懶惰、貪心、嫉妒與暴怒,探究我們難免使壞,犯下小奸小惡背後的科學
墮落的人腦:從神經科學解讀傲慢、貪吃、好色、懶惰、貪心、嫉妒與暴怒,探究我們難免使壞,犯下小奸小惡背後的科學
墮落的人腦:從神經科學解讀傲慢、貪吃、好色、懶惰、貪心、嫉妒與暴怒,探究我們難免使壞,犯下小奸小惡背後的科學
墮落的人腦:從神經科學解讀傲慢、貪吃、好色、懶惰、貪心、嫉妒與暴怒,探究我們難免使壞,犯下小奸小惡背後的科學
墮落的人腦:從神經科學解讀傲慢、貪吃、好色、懶惰、貪心、嫉妒與暴怒,探究我們難免使壞,犯下小奸小惡背後的科學
墮落的人腦:從神經科學解讀傲慢、貪吃、好色、懶惰、貪心、嫉妒與暴怒,探究我們難免使壞,犯下小奸小惡背後的科學
墮落的人腦:從神經科學解讀傲慢、貪吃、好色、懶惰、貪心、嫉妒與暴怒,探究我們難免使壞,犯下小奸小惡背後的科學
墮落的人腦:從神經科學解讀傲慢、貪吃、好色、懶惰、貪心、嫉妒與暴怒,探究我們難免使壞,犯下小奸小惡背後的科學
墮落的人腦:從神經科學解讀傲慢、貪吃、好色、懶惰、貪心、嫉妒與暴怒,探究我們難免使壞,犯下小奸小惡背後的科學
墮落的人腦:從神經科學解讀傲慢、貪吃、好色、懶惰、貪心、嫉妒與暴怒,探究我們難免使壞,犯下小奸小惡背後的科學
墮落的人腦:從神經科學解讀傲慢、貪吃、好色、懶惰、貪心、嫉妒與暴怒,探究我們難免使壞,犯下小奸小惡背後的科學

墮落的人腦:從神經科學解讀傲慢、貪吃、好色、懶惰、貪心、嫉妒與暴怒,探究我們難免使壞,犯下小奸小惡背後的科學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20 元
優惠價
90378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人非聖賢,我們性格裡傲慢、貪吃、好色、懶惰、貪心、嫉妒、暴怒等小奸小惡從何而來?】

★亞馬遜書店四點四顆星讀者好評推薦
★英國廣播公司(BBC)、發現(Discovery)頻道知名科普節目主持人
暨倫敦大學學院神經科學博士,揭露人性與腦科學奧祕之書

專家學者.腦力全開推薦──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神經學科教授、老年學研究所所長|白明奇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泛科學專欄作者|黃貞祥
台大心理系副教授、《大腦簡史》作者|謝伯讓

本書作者為英國神經科學家暨知識性科普節目主講人傑克.路易斯博士。他試圖在本書中用神經科學、
演化心理學與社會現象分析的角度,解釋基督教中的「七宗罪」──
驕傲、貪吃、色慾、懶惰、貪婪、嫉妒與暴怒──之由來與功能。
另外,作者也提出多種克服七種人性之惡的方法。
一般會視這七種「罪惡」為生物適應環境的結果。
然而,若人類個體無節制縱容自己的這七種劣根性,
就會造成嚴重社會、社交方面的問題。
那麼,從生物學與社會觀察視角來看,這七種人格特質究竟為何存在?

作者會從終極導因(演化適應)和近因(認知機能)兩方向來切入。
本書對科學知識的闡述會援引學界經典與近代的研究。
即使分類屬於科學類書籍,卻非生硬艱澀的學術著作,行文親切,
筆鋒也似與讀者對話、相互激盪想法。書中的知識探討多為科學研究結果,
其間也穿插了作者就人性的觀察思考,以及與本書相關、他所聽/見過的奇聞軼事。

就七種人性之惡,作者網羅學界與腦神經相關的研究,並佐以他對社會現象分析的洞見:
☑有自戀傾向的人,大腦中的哪個腦區跟一般人不太一樣?
☑是貪吃還是食物成癮?腦神經科學可用來解釋病態暴食問題的成因嗎?
☑報償迴路是怎麼影響著我們貪心與好色的習性的?
☑厭世、懶洋洋提不起勁的原因,又跟大腦紋狀體有何關係?
☑雖然「侵略性」有助人類祖先在野外生存,但憤怒已成為一種不利於社群整體的負面因子,也被視為反社會行為。掌管憤怒這種情緒的腦區在哪裡?

作者心裡有個藍圖,其中勾勒了未來的人類可能會如何使用科技打倒人性之惡,
這些想法甚是創新、執行難度卻也相對偏高;然而人類大腦潛能的不可限量也是有目共睹的,
所以我們依舊能對書中探討的七種劣根性,以及矯正、改善自己性格的可能性懷抱樂觀希望。
人類與這七種人性缺陷的纏鬥,在未來仍有各種開放性的發展潛力。

作者簡介

傑克.路易斯Jack Lewis
神經生物學家和電視節目主持人;在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取得神經科學博士學位;並繼續藉由功能磁共振成像來研究人類大腦如何整合聲音和視覺;後又於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進行博士後研究。在過去十年中,他一直致力於吸引到最多的受眾來關注最新神經科學研究。路易斯曾與人合著兩本科學普及書:《解析大腦》(Sort Your Brain Out,暫譯)和《為性唱歌的老鼠》(The Mice Who Sing for Sex,暫譯);也常擔任知名電視台如英國廣播公司(BBC)、發現(Discovery)頻道、獨立電視台(ITV)中,科學與知識性節目的與談人或主持人。


鄧子衿
國立陽明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碩士,專職生命科學、食物以及醫學範疇的科普翻譯,曾獲得第九屆吳大猷科普翻譯獎佳作,雜誌譯稿散見於《科學人》與《國家地理》雜誌,近期的翻譯書籍有《生命的法則》、《群的征服》與《毒特物種》等。

書摘/試閱

你實在太虛榮了,我敢說你認為這本書是為了你而寫的

八卦雜誌和追蹤名流的部落格,經常會計算每個明星利用自己各式各樣的社群平台帳號所放上網的自拍照總數。二○一三年在IG中放最多自拍照的是凱莉.詹娜(Kylie Jenner),好姊妹坎達兒(Kendall)和金.卡戴珊(Kim Kardashian)只稍微落後,分別名列第四與第五。光憑自拍的數量當然不能用來判斷虛榮程度高低,但這種自我推銷的社群媒體機器,影響力非常廣泛。卡戴珊三姊妹和詹娜兩姊妹的追蹤人數,加總起來有一億五○○○萬,有數百萬人每週觀賞他們的電視節目《與卡戴珊一家同行》(Keeping Up with the Kardashians),好密切追蹤她們一連串的攝影工作、購物行程,以及家庭爭端。這種社交媒體的流行,讓愈來愈多人能夠接受極端現象:人們把自己對外貌之美的講究推到極限。極度虛榮並不會直接導致自戀(見四十八頁),那只是形成自戀的七個因素之一,但大眾把虛榮當成正常社會現象而接受它,卻會讓自戀的情況惡化。

從前從前,但不是太久之前,大家認為男性如果太注重自己的外貌是沒有氣概的事情。當然在特殊的場合會打理外貌,但是一般男性在打理時會盡量注意要把招搖的程度降到最低,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同樣的,在幾十年前,女性如果動刀整容,通常會好好保守秘密,可能只會讓最信賴的密友知道。如果在公開場合問她「是否進廠修了一下」,大多女性都會否認。而今,女性往往會大方承認隆乳,受到稱讚之後還會對朋友說:「如果想,可以試試看。」時至今日沒有人覺得過度虛榮有什麼好害羞的。牙齒美白到整容手術等,現在都已經太普遍了,甚至已不值一提。

如果在街上有人拿著針要對你的臉部進行皮下注射,你可能會叫警察。不過現在每年有許多人接受肉毒桿菌注射,拉平皺紋,好隱藏年歲的痕跡。英國整容外科醫生協會公布的資料指出,二○○三年到二○一三年這十年間,在英國進行整容手術的人數增加了五倍。以往是有錢人和名人才進行隆鼻、臉部拉皮和隆乳等手術,現在這些則已成為十六歲女孩的生日禮物。

在名人的社群帳號中找尋虛榮的蛛絲馬跡實在是輕而易舉。例如IG上的火紅人物庫特.寇曼(Kurt Coleman),他自稱是澳洲男版的派瑞絲.希爾頓(Paris Hilton)。問他為什麼要照那麼多的自拍,他的各種回答包括了「我喜歡相機裡那些畫面」、「我很性感而且我愛我自己」、「其他人只是忌妒我,這我懂,我不會為了任何人而改變,因為我愛我自己」之類的。對於這類毫無一絲謙虛的超高自我評價,絕大多數人都會考慮再三才說出口,但是在網路上,大家完全可以接受這樣的虛榮、浮誇與自我膨脹。

我們也來看看唐.比瑟瑞恩(Dan Bilzerian)的例子。他是億萬富翁的兒子,喜歡玩槍、開坦克,在IG上有兩千萬人追蹤。在訪問中他提到,自己經歷過兩次古柯鹼引起的心臟病突發,他經常把數不盡的照片放在網路上,讓粉絲知道他目前開的跑車、射擊的致命武器,以及養著玩的大型貓科動物有哪些。網路上有一支影片,內容是他把未滿二十歲的色情影片演員從屋頂往花園中的游泳池丟下去(她掉到了游泳池邊)。這個超級不尊重女性的行為非但沒有引起大眾反感,反而讓他更受歡迎。看來這個世界並不只愈加能夠忍受這種自溺的表現主義,而是希望多來一點。

意料中事

說名人大多愛慕虛榮,只是在陳述再明顯也不過的事情,但是誰是最佳負面教材?你認為哪個類型的名人最自戀?流行音樂巨星瑪丹娜、賈斯汀.提姆布萊克(Justin Timberlake)與麥莉.希拉(Miley Cyrus)?或是頂級紅星,例如從以前的瑪莉蓮.夢露(Marilyn Monroe)、詹姆士.狄恩(James Dean),到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與吉維.蔡斯(Chevy Chase)。還是尤塞恩.博爾特(Usain Bolt)、麥克.喬登(Michael Jordan)與C羅(Cristiano Ronaldo)等身價億萬的運動員?這裡我們不用靠猜的,在《鏡像效應》(The Mirror Effect)這本書中,作者德魯.平斯基(Drew Pinsky)博士和馬克.楊(S. Mark Young)提供了「自戀性格量表」(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Inventory, NPI),他們測試了許多有錢人和知名人士,好依據自戀情形加以分類並比較自戀程度的高低。出人意料之外、也令許多人半信半疑的結果:「世界上最自戀的」其實不是音樂人、不是電影明星,更不是運動員。這類自戀到令人反感的名人類型,一直到近期才出現。

在NPI測驗中,音樂人的平均得分為十六.六,是所有類群中自戀程度最低的。兩千五百位普通美國人的NPI得分平均為十五.三,從這個數字我們就可以了解音樂人得分只是稍微高一點。演員的平均分數為十八.五,要比音樂人更為自戀。喜劇演員又比一般演員高,平均為十八.八。在自戀名人中穩坐大頭症王座的是電視實境秀明星,平均分數達十九.四。

如果你仔細思索這個結果,很快就會了解這是理所當然的。電視實境秀偏好自戀者。不論實境秀演員在節目中參加的是什麼比賽、獲勝與否,自戀者往往最能吸引攝影機的鏡頭。因此觀眾和製作人最喜歡注意他們,並且記得他們,這會帶動收視率。在收視率考量下,製作單位便會選擇之前節目中有自戀傾向的人繼續在續集中出鏡。從最近新出現的電視實境秀類型「建構式實境秀」(constructed reality)來看就可以知道,這些節目的選角似乎都是從自戀者裡挑出人選。在建構式實境節目如《切爾西製造》(Made In Chelsea)、《英倫玩咖日記》(Geordie Shore)與《只在艾色克斯》(The Only Way Is Essex)中,演員只有最低限度的指示,所以他們必須發自內心、無中生有便製造出戲劇效果,這正是自戀者的特長。

自我迷戀型的電視實境秀和社交媒體明星的出現,並不代表社會的道德結構會因此開始分崩離析。我們的心理可能會開始增加抵抗力,覺得這些傲慢的噱頭愈來愈普通,但是這種狀況真的無害嗎?電視實境秀糟糕的地方在於它推廣了一個概念:你只要夠自我迷戀,就可能上電視,於是也就助長了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最近在英國一項對十六歲青少年的調查結果指出,「成名」成了他們選擇職業的首要動機。這可能有點讓人擔心,但我們都知道孩子在青少年時期最容易受到影響,對未來的展望還是會隨著時間而改變與成熟。不過這些自戀的媒體偶像如果會對你我這樣的成年人造成影響,那會是怎樣的影響呢?

自戀:你和我

就我有記憶以來,我總是喜歡表現自己。這可能是因為在我童年時,雙親總是鼓勵我積極投入新環境中,一有機會就展現自己。結果這些年下來,我經歷過許多次的成功與失敗。我從來不會因為失敗而困擾,因為失敗之間也得到了許多成功。到頭來,有許多勝利的經驗變得有如幻影。多年後我發現父親通常會故意輸給我,讓我嘗到勝利的滋味,以對抗更強大、聰明的對手。不論是否為幻影,我很快就累積了正面的經驗,會想去嘗試新的嗜好、運動和活動,我很快就能學到新的技巧。

這些經驗產生的結果之一,就是讓我擁有像天一樣高的自信心。因此不可避免,在我孩堤時代,經常有人說我趾高氣昂,甚至傲慢自大。我在青少年時期到成年階段開始進入自省時期,許多時候回想起來,我常懷疑雙親雖然出自一片好心,但是否不小心創造出了一隻怪物。我是自戀者嗎?我經常擔心這一點。

「自戀性格量表」最初是拉斯金(Raskin)和霍爾(Hall)發明的,在一九七九年發表於《心理學報告》(Psychological Reports)期刊。在那篇論文中,作者藉由受試者對於四十個問題的回答,來評估七種自戀特徵的程度。這種精巧又直接到不行的測驗工具要求受試者從一對對陳述中,挑出一個最富符合自己的選項,以評估受試者的優越感(superiority)、權威性(authority)、虛榮心(vanity)、資格程度(entitlement)、自負(self-sufficiency)、剝削性(exploitativeness)、愛現程度(exhibitionism)等程度。

我後來終於鼓起勇氣,進行自戀性格量表測試。最高分四十分,我得了十六分,沒有那麼自戀。至少就美國的標準來說接近平均值(十五.三),這是當年對名人進行自戀性格量表測試時,用於比對而做的對照研究之數值。我得承認,我在「權威」與「虛榮」這兩部分的得分比較高,其他自戀的範疇分數則偏低,彼此加減讓分數接近平均值。

至少對我來說,這個分數從直覺上判斷很合理。我的工作之一是主持節目,有的時候會受邀演講,「虛榮」這項分數高,合理的解釋是因為我經常要出現在攝影機或是現場聽眾面前,必須把自己的外貌打理好。當沒有在做這些工作時,我不修邊幅,也沒刮鬍子。因此我覺得可以心安理得宣稱我的虛榮是因為工作所需,而不是一種罪行。自我膨脹的權威感可能源於我研究腦部超過二十年的資歷,而且畢竟博士頭銜是眾所認可的專家認證。也就是說,這是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是因為虛榮的我自以為無所不知,所以和一大群聽眾分享關於腦部的研究知識,才成了吸引我的天職?或是二十年來我持續追求腦部知識、學習到演講者所需的能力,而逐漸讓我改變了?這兩種解釋都有可能正確。不論如何,我覺得進行自戀性格量表測試深具啟發啟。我建議你也試試看。去吧,看你敢不敢!

如果你真的想進行測驗,那應該會很高興有些人把這項測驗放到網路上了,而且還是互動式的。如果你決定要做,請先去做測驗然後再繼續往下讀,不然後面的內容可能會稍微影響你的分數。(網站:openpsychometrics.org/tests/NPI/)如果你測完後得到了高分,也不用太擔心。自戀性格量表並不是臨床診斷工具,只是用來和一般群眾比較出自戀的相對程度。其中並沒有一條界線能合理而毫無爭議地指出,你的自戀程度一定會引發問題。還有其他評估自戀程度的測驗,例如「自戀性格異常」(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測試,不過這種測試需要合格的專業人士評分。好了,如果你想進行自戀性格量表,現在可以上網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78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