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倫理學(二版)
魔法交易所(桌遊)
Food for Thought ─ Essays on Eating and Culture
Keep Your Brain Alive: 83 Neurobic Exercises to Help Prevent Memory Loss and Increase Mental Fitness
化工製圖與CAD習題集(化工類)(簡體書)

TOP
0
0
2025國際書展現場活動搶先看
基本倫理學(二版)
85折
基本倫理學(二版)
基本倫理學(二版)
基本倫理學(二版)
基本倫理學(二版)
基本倫理學(二版)
基本倫理學(二版)
基本倫理學(二版)
基本倫理學(二版)
基本倫理學(二版)
基本倫理學(二版)
基本倫理學(二版)
基本倫理學(二版)
基本倫理學(二版)
基本倫理學(二版)
基本倫理學(二版)
基本倫理學(二版)
基本倫理學(二版)
基本倫理學(二版)
基本倫理學(二版)
基本倫理學(二版)
基本倫理學(二版)
基本倫理學(二版)
基本倫理學(二版)
基本倫理學(二版)
基本倫理學(二版)
基本倫理學(二版)
基本倫理學(二版)
基本倫理學(二版)
基本倫理學(二版)
基本倫理學(二版)
基本倫理學(二版)

基本倫理學(二版)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80 元
優惠價
85408
庫存 > 10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電子書同步在下列平台販售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不經反省的生活是不值得活的」——蘇格拉底

 倫理問題正是關於「一個人應該如何過活」的問題

 倫理學的研究可以使人重新回到人的本質,找回追尋幸福的基本方向

 對任何一個想過美好生活的人而言,「人應該如何過活?」是最重要且無法逃避的問題

 

【倫理學在研究甚麼?】

對於所有想過幸福美好生活的人而言,倫理學所探究的問題——「人應該如何生活」——無不重要。即使未曾研讀過倫理學與相關課程,倫理學概念也為人用於日常,融於生活。平時人們所說的「應該」、「好」、「道德」、「責任」、「善良」等等用語概念,其實正是倫理學所關注、探究的對象。

 

【本書特色】

倫理學為道德倫理進行深刻的哲學分析反省,而本書《基本倫理學》為這些複雜的哲學討論提供了最佳的認識途徑。本書不只介紹了西方兩千多年來主要的倫理思想,也藉由臺灣的社會實例,具體呈現倫理學的哲學討論。認識這些不同的倫理主張,既能開拓我們的視野和深度,也能豐富我們生命的內容,並藉此重新回到人的本質,找回追尋幸福的基本方向。

 

 

作者簡介

林火旺

學歷:
美國愛荷華大學哲學博士

經歷:
國策顧問
臺灣大學哲學系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
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臺灣大學課外活動組主任
《民生報》記者

現職:
臺北市新生代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董事長

著作:
《為生命找道理》
《導論introduction:品德怎麼教?》
《喜悅,從心出發》
《愛,你真的懂嗎?》
《通往自由的7堂課》
《通往幸福的8堂課》
《品德教育》
《道德:幸福的必要條件》
《正義與公民:自由主義的觀點》
《倫理學》
《羅爾斯正義論》
《自由主義與社會正義》
《從儒家憂患意識論知行問題》

 

 再版序

哲學在我們社會是一個冷門的研究領域,然而稍微有點文化素養的人都知道,哲學是愛智之學;但是很少人知道,倫理學是哲學的一個研究領域;更少人知道這門研究和人生幸福密切相關。

諷刺的是,大概沒有一個人不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幸福的,所以「幸福」是什麼?如何才能達成「幸福」?理論上應該是每一個人都關心的議題,但是在現實世界中,不只哲學是冷門,倫理學更是冷門中的冷門。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何實際人生中真正活的快樂或幸福的人是少數。

俗話說:「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也許人類的苦惱來自「人」本身:人的理性能力可以使人對「生命」有一層深刻的理解,但是多數人常常停留在膚淺的「小聰明」階段;換句話說,每一個人都想要一個幸福人生,但卻膚淺地認為,自己已經清楚明白幸福是什麼。亞里斯多德在論證道德和幸福的關係時,就指出一般人常把財富、榮耀、享樂等同於幸福,這是錯誤的;然而哲學家認為錯誤的幸福觀,數千年來直到今天仍然是主流:錢賺多一點、住得起豪宅、買得起名車和名牌服飾、提升社會地位,幾乎普遍認為就是通往人生幸福的不二法門。

當然,沒有人會否認「愛」在幸福人生中扮演的角色,所以擁有令人陶醉的愛情、重情重義的真摰友誼,以及和諧溫暖的家庭也是幸福的要素;但問題是多數人不知道這些幸福元素都和品德相關。所以最後人們汲汲營營追求的,還是不是名、就是利。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世界上多數人活的不快樂、活的方式錯誤,哲學家也有責任:如果哲學家深思生命所獲得的智慧能夠更普及,也許可以提升更多人的幸福指數;但是學院派的哲學家似乎把自己鎖在象牙塔中,只有修習哲學課的學生才能碰觸到一點古老的智慧。

經過上述的反思,蘇格拉底的影像在我腦中鮮活了起來。蘇格拉底當年不是在教室,而是在街頭與一般人論辯,哲學論文、著作不應該只給研究哲學的人閱讀,如何把哲學研究的成果用一般人能懂的語言傳遞給一般人,這樣的哲學成果才對人世有益。所以我在2012年開始,找了多位台大哲學研究所的研究生,舉辦以「討論」為主要內容的高中生品德營,後來進一步開辦中小學老師的品德營。

然而不論研究生或中小學教師,如果要扮演道德思辨稱職的引導者,本身必須具備倫理學的知識,因此對那些有興趣從事道德討論的人,我建議他們涉獵一些倫理學的理論,《基本倫理學》應該是一本相當適合他們的工具書。

雖然不像暢銷書,《基本倫理學》從初版到再版歷經十三個年頭,但是對世道人心有益的書,只要稍有進展都令人欣慰。三民書局願意再版如此冷門的書籍為社會盡一分心力,在功利價值觀依然盛行的令天,尤其值得肯定!

臺大哲學系退休教授 林火旺 民國11127

 

目次

自 序

導 論
一、為什麼需要倫理學?
二、倫理學是什麼?
三、倫理學的內容

第一篇 規範倫理學
第一章 利己主義
一、心理利己主義
二、倫理利己主義

第二章 彌勒的效益主義
一、彌勒的生平簡介
二、效益主義的思考模式——實例說明
三、效益主義的難題和彌勒的辯解
四、效益原則的證明
五、對彌勒論證的討論
六、效益和正義
七、彌勒的效益主義是哪一種效益主義?
八、效益主義的挑戰和回應

第三章 康德的道德學說
一、康德的生平簡介
二、善意志(good will)的特殊價值
三、善意志和道德義務的關係
四、定言令式(categorical imperative)
五、定言令式的形式
六、定言令式如何可能?
七、對康德道德學說的批判

第四章 亞里斯多德的德行論
一、對當代倫理學理論的質疑
二、德行倫理學和當代倫理學的對比
三、亞里斯多德的生平簡介
四、亞里斯多德的倫理學
五、對德行倫理學的批判
六、道德品格與道德規則的調和

第二篇 後設倫理學
第一章 休謨的情感論
一、休謨的生平簡介
二、休謨的經驗主義
三、理性在道德中的角色
四、情感是道德的根基
五、對休謨理論的批判:「實然」可以推出「應然」

第二章 穆爾的非自然主義
一、穆爾的生平簡介
二、倫理學的基本問題:什麼是善(what is good)?
三、「善」為何不可定義?
四、穆爾的挑戰

第三章 情緒論
一、反實在論的背景
二、艾耳的生平簡介
三、邏輯實證論和情緒論
四、艾耳的情緒論
五、史帝文森的情緒論
六、對情緒論的批判

第四章 規約論
一、黑爾的生平簡介
二、道德判斷的特性
三、道德推論
四、對黑爾理論的評論

第五章 道德相對論
一、支持道德相對論的事證
二、支持道德相對論的論證
三、兩種道德相對論
四、道德相對論的挑戰
五、道德客觀主義

第六章 為什麼要有道德?
一、霍布斯的生平簡介
二、霍布斯論證的基本假設
三、自然狀態
四、道德的產生
五、囚犯兩難(prisoner’s dilemma)
六、霍布斯的困難
七、卡夫卡的調和論

參考書目

書摘/試閱

 一、為什麼需要倫理學?

2005110日凌晨150分,臺北市仁愛醫院急診室接獲一名4歲邱姓女童,當時這個小妹妹意識模糊,昏迷指數7,心跳正常,後來因院方宣稱沒有病床而被送至臺中梧棲的童綜合醫院,送達時間是上午730分,8時緊急開刀,在右腦取出80西西的血塊,昏迷指數4,有生命危險,經過幾日搶救,於20日宣布腦死。全臺灣醫療資源最豐富的臺北市,竟容不下一個4歲女童。這個人球事件震驚全臺,社會各界對仁愛醫院醫生的醫德大加撻伐。但是如果仔細想一想,難道只有醫生沒有醫德嗎?其實臺灣在任何一個行業或角落,哪裡「不缺德」?

幾乎每年過年前後都會傳出販售病死豬事件,這只是因為這時候政府單位的查驗比較積極,其實這個問題平時就存在。根據20052月中華民國養豬協會的估計,全臺每年大約有7萬頭病死豬、約875萬公斤的豬肉流入市面,這些生病時都打入抗生素的病死豬,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民眾的肚子。根據報導,2006118日,桃園縣政府衛生局為了讓人民安心過好年,針對大賣場的南北貨進行抽驗,結果抽檢的15件金針中,有13件的二氧化硫殘餘量超出衛生標準,不合格率高達87%。養豬戶不甘虧損,不顧消費者的健康,只求將病死豬脫手撈本;賣金針者為了讓其貨品亮麗,以便賣個好價錢,添加過量的防腐劑,完全沒有想到食用者的身體健康,這和拒收邱小妹的醫生在道德上又有何差別?

40年前的臺灣,雖然普遍貧窮,但是一般人家可以夜不閉戶、急難相扶持;現在的社會大致小康,但都會區居民幾乎家家必須裝設鐵窗,公寓大樓中的鄰居也形同陌路。夜歸的婦女如果經過黑暗巷弄,最怕看到的不是會咬人的野狗,而是人,因為人對她的傷害絕對比狗來得可怕;即使是壯漢,開車經過荒郊野外,也會膽戰心驚,他怕的是有人會中途攔路。換句話說,我們已經變成一個人怕人的社會,傳統中國社會的溫柔敦厚,幾乎完全被功利主義的價值觀取代,而道德淪喪應該是社會許多悲慘事件的主因。

對任何一個想過美好生活的人而言,「人應該如何過活?」是最重要且無法逃避的問題。這個問題是倫理學研究的核心,而這個問題的答案攸關每一個人的幸福人生,因為它會影響我們的行為、影響我們要成為哪一種人,也影響我們每一個人過活的方式。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Socrates, 469-399 BC)說:「一個不經反省的生活是不值得活的。」當我們開始反省生命存在的意義、生活的價值時,自然就進入倫理學研究的領域。希臘另一位哲學家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在他的倫理學著作中論稱:道德是美好人生的必要條件。他認為雖然物質條件和運氣會影響人生是否美好,但是如果一個人缺乏道德素養,絕對不可能享受一個美好的人生。對亞里斯多德而言,諸如仁慈、慷慨、誠實、正義等德行(virtue)是過美好生活所必須的。根據亞里斯多德的主張,「德行」就是卓越(excellence)的意思,一個人能充分發揮「人」的功能,就能達到卓越的境地,這樣的人才有可能享有一個美好的人生。

德國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更進一步指出,人之所以為人、人之所以具有價值和尊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能從事道德行為。康德認為人一方面屬於現象界(phenomenal world),一方面也屬於理智界(noumenal world)。現象界由因果法則主導,所以在這個層次人和動物及其他自然物無異,都會受到因果法則的決定。譬如:即使是總統,不吃飯肚子也會餓、從高樓掉下來也會摔死,因為消化原理和地心引力不會對總統有差別待遇;沒有人能決定自己的智商、省籍、膚色、出身背景,這些都是被決定的,不管喜不喜歡自己目前生存的處境,也無法改變,因為這一切都是因果法則使然,不被人的主觀意願所左右。

因果法則適用於任何自然物,人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無法逃避物理和因果法則的限制。從這個層面來看,人和動物都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任由大自然偶然因果的擺布,人沒有特別尊貴之處,所以也沒有什麼尊嚴可言。譬如:一個餓了三天的人,不論他的身分,為了活命,多半都會撿起地上羞辱的施捨,塞進嘴裡。因此在因果法則的主導下,人既不自由又不尊貴,人只是聰明的動物。

但是從理智界看人,由於人具有理性(康德的理性在實踐面相當接近中國人所謂的良心),所以是自由的。人的行為如果依據理性行事就是道德,實踐道德行為就是展現人的自由,一個人明明知道從事某一個行為對自己不利,但是由於這是道德上該做的而不顧私利,這就是道德。「趨利避害」如果是動物性的本能,「捨身取義」的道德作為則是違反自然本性,從事違反自然本性的自願性行為,展現的就是人的自由決定,也是人之所以為人的特質。由於理性是人之所以為人的獨特本質,所以道德行為才是人之所以為人會從事的行為,這也是人之尊嚴之所在。如果根據康德這樣的論點,一個人如果違反良心理性行事,就是放棄人的特點,而成為外貌是人、行為如動物一般的「衣冠禽獸」。對康德而言,道德是一個人夠不夠格稱為人的標準,所以道德具有其內在的價值。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5 408
庫存 > 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