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艾公子全新力作,破解中國家族的傳承密碼,講透中國家族的興盛之道與衰落之因。
《傳承:百年家族背後的中國史》是一本講述歷史上著名家族的通俗歷史書。
本書選取了歷史上38個著名家族,這些家族或是綿延百年乃至千年而薪火不絕,或是族中名人輩出顯赫一時。本書通過梳理這些家族各自的由來與興衰經過,敘述各族著名人物的事蹟,解讀這些家族的成功之道。
對於一個家族而言,物質財富的繼承往往只能延續兩三代,而精神文化的傳承卻可以恩澤數代乃至數十代。這些歷史上的著名家族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往往正是因為他們注重傳承精神文化。本書即是通過一個個家族具體的故事,來講述這些百年家族是如何傳承自己的精神財富的。
作者簡介
艾公子(原筆名最愛君)
是微信公眾號“最愛歷史”創作團隊的集體筆名,本書三名作者分別為鄭煥堅、吳潤凱、陳恩發。其中兩名主創者鄭煥堅、吳潤凱均為《南方都市報》原高級記者,鄭煥堅系華中科技大學文學碩士,吳潤凱系南京大學歷史學碩士。艾公子團隊目前已出版《一看就停不下來的中國史》《文治帝國》《疑案裡的中國史》《宋詞三百年》等系列暢銷書。
“最愛歷史”公眾號自2017年5月創辦以來,堅持深度報道式的歷史寫作模式,聚攏百萬+粉絲,躋身微信原創歷史類公眾號前三名。曾榮獲2018年度新榜“最佳人文自媒體”、2019年度UC大魚號“U創大獎”、2020年度今日頭條“優質創作者大獎”、2021網易“年度影響力創作者”等稱號。
名人/編輯推薦
1.破解中國人關注了幾千年的家族傳承密碼
家族延續與傳承貫穿整個中國史,也是中國人幾千年來普遍關注的問題。家族如何興盛,歷史如何延續,文化如何傳承,值得每個中國人去瞭解與思考。
2.真正講透家族的興盛之道與衰亡之因
用38個家族的案例詮釋1個道理,從整個中國歷史的維度上總結家族興衰的規律,真正講清講透傳承之道。
3. 以故事為形式,文本流暢
以歷史故事為敘述形式,用兼有技巧性和溫度的筆法,在38個精彩的歷史故事中講清抽象的道理,閱讀體驗極為流暢。
4.頭部歷史自媒體艾公子全新力作
全網5億+閱讀量、粉絲數超500萬的歷史大號“最愛歷史”重磅新作,本本暢銷,篇篇好看!
目次
楔子 中國古代第一家族,憑什麼興盛兩千年?
第一章 開疆拓土:兩漢的功臣與外戚
李廣家族:三代人都被詛咒,細思恐極
帝國最牛外戚:兩大家族,影響歷史七十年
扶風馬氏:馬姓中名聲最響的一支
東漢神奇家族:兄妹三人,讓世人銘記兩千年
竇氏家族:興衰三百年,十三人封侯
漢朝戰神家族:終結匈奴,馬踏鮮卑
天師家族兩千年
第二章 黃金時代:魏晉至隋唐的門閥家族
三國諸葛家族:各為其主,盡忠行事
潁川荀氏:一個漢晉豪門的興衰
琅邪王氏:中古第一豪族傳奇
中古第二豪族,為何盛極而衰?
桓氏家族:三代人出一個皇帝,僅用一年就敗光了
獨孤家族:南北朝最後的贏家
崔氏豪門七百年
中國出宰相最多的家族,藏在山西一個小村子裡
南蘭陵蕭氏:一個家族的逆襲史
大唐韋氏家族,差點出了“武則天第二”
杜氏家族九百年:不負於家,亦不負國
第三章 科舉、文化與戰功:宋明清家族傳承
宋朝學霸家族:一門三宰相的秘訣
范氏義莊:一個超越人生與時代的家族故事
真真假假楊家將:一個傳奇家族的真相
大宋第一將門家族,威震帝國兩百年
王陽明家族興衰史
文徵明家族:蘇州城內的君子世家
沐英家族:統治雲南三百年
張廷玉家族:長居高位,何以不倒?
第四章 從傳統到現代:晚清以來家族的轉型
清朝巨富家族,終結於1953年
晚清名門傳承:不給子孫留財產,憑什麼興盛兩百年?
左宗棠家族:他帶兵收復了新疆,子孫卻從此遠離政壇
李鴻章家族:功過是非一百年
薩氏家族:海軍世家,精忠報國
一個“失敗”了一百年的家族
張伯苓家族:奮鬥百年,教育救國
牛氣千年的家族:家教很“笨”,為何卻無比成功?
海甯查家:中國武俠背後的傳奇家族
富了十五代人,蘇州貝家憑什麼?
義甯陳氏:近代以來最有文化的家族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楔子 中國古代第一家族,憑什麼興盛兩千年?
1
為了保護一個即將出生的嬰兒,整個曲阜城如臨大敵。
這是1920年2月23日,山東曲阜城裡,北洋政府總統徐世昌特派的軍隊,包圍了整個曲阜孔府。特派將軍和時任山東省省長屈映光,以及孟子、顏回、曾子三氏奉祀官,都在焦急地等待曲阜孔府裡即將傳出的那一聲嬰兒的啼哭。
3個月前(1919年11月),孔子第七十六代嫡孫、第三十代衍聖公孔令貽(1872—1919)突然在北京病逝,享年47歲。作為從北宋就開始世襲承封的貴族,“衍聖公”是一個只有孔子的嫡系男性子嗣才能繼承的爵位,但孔令貽生前只有兩個女兒,唯一令人欣慰的是,孔令貽的小妾王氏此時已懷有身孕。
孩子不知是男是女,但如果是男孩兒,按照慣例,他將受封成為第三十一代衍聖公。
王氏生產在即,為了防止王氏即將出生的孩子被掉包,北洋政府派出的軍隊和代表緊緊包圍了整個曲阜孔府。在產房,孔府血緣關係最近的十二府長輩老太太也親自坐鎮監督,偏偏王氏難產,孔府上下焦慮萬分。
好不容易,嬰兒順利出生。
是個男嬰。
當消息傳開時,整個曲阜震動了。隨後,曲阜全城開始燃放鞭炮,北洋政府也下令在曲阜鳴放13響禮炮,以慶祝“聖裔不輟”。
同年6月,當這位被命名為孔德成的嬰兒滿百日時,北洋政府總統徐世昌特地下令,封繈褓中的孔子第七十七代孫孔德成為襲封第三十一代衍聖公。
這,就是末代衍聖公孔德成。
2
孔德成出生時,孔子家族作為世界上延續與世襲時間最長的貴族世家,已經存在了2000多年。
這是一個超越王朝更替與江山鼎革變遷的世襲貴族。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在東巡郡縣時,特地封孔子的九代孫孔鮒為魯地文通君,文通君只是名譽稱號,並非祭祀孔子的專門封號,然而這也開了封賞孔子嫡系子孫的先例。
漢高祖時期,劉邦在公元前195年經過魯地,又封孔子的九代孫孔騰(孔鮒之弟)為“奉祀君”,專事孔子的祭祀事宜。
由於漢代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公元前2世紀,司馬遷在寫作《史記》時,就敏銳地捕捉到了即將在後世發生的文化銳變,因此他將孔子寫入了只有世襲王侯才能入列的“世家”系列,儘管此時距離孔子被封為“王”,還有千年時間。
到了漢元帝時期,公元前43年,漢元帝又封孔子的十三代孫孔霸為太師,
並賜爵關內侯,食邑八百戶,號褒成君,以所食邑奉孔子祀,這也是孔子後裔世襲爵位奉祀的開始。
北宋時期,因自唐朝中期以後有軍人割據亂政的傳統,北宋朝廷開始極力推行“崇文抑武”,在此背景下,公元1045年,宋仁宗正式封孔子的四十六代孫孔宗願為衍聖公。此後,“衍聖公”這一世襲爵位封號歷經北宋、金與南宋、元、明、清、民國,一直延續到第三十一代,也就是末代衍聖公孔德成時,已經承襲了800多年。
宋代時,衍聖公相當於八品官,元代被提升為三品,明朝初年是一品文官,後又“班列文官之首”,清代還特許衍聖公在紫禁城騎馬,在禦道上行走。而歷代衍聖公所居住的衍聖公府(今孔府),更是全國僅次於明清皇宮的最大府第。作為世受封爵的貴族世家,孔子嫡系家族的顯赫與尊崇,自古無二。
3
儘管後世地位顯赫,但孔子家族剛開始卻是人丁凋零的。
從孔子開始,孔子家族連續七代單傳,一直到第八代孔謙才生了三個兒子;到東漢章帝劉炟時期(57—88),孔子家族20歲以上的男丁只有60多人,而此時,距離孔子生活時期(前551—前479)已經過去了500多年。
即使到了唐朝末年,定居今天山東曲阜一帶的孔子後裔也只有十戶左右。
但是五代十國後期,孔子後裔數量開始大幅增長,不僅曲阜正統的人丁大增,
就連外遷的人口也逐漸增多。
在孔子家族的傳說中,孔子家族走向旺盛的轉折點,與一宗駭人聽聞的滅族屠殺案有關。
後樑乾化三年(913),恰逢五代十國亂世,作為孔子家族世襲奴僕後代 的孔末(原姓劉,跟隨孔子家族改姓孔),因孔子後裔所享有的世代榮華富貴眼紅不已,於是帶領暴徒,對在曲阜居住的孔氏家族進行滅門屠殺,此事史稱“孔末亂孔”。當時,孔子的第四十三代嫡孫孔仁玉只有9個月大,由於剛好在外婆家而躲過一劫。
在將孔子嫡系家族滿門屠殺後,孔末開始冒充孔子嫡孫進行招搖撞騙。一直到17年後的後唐明宗長興元年(930),有人將孔末冒充聖裔之事訴諸朝廷,經過核實,最終後唐朝廷將孔末誅殺,17歲的孔仁玉才得以回歸曲阜孔府,而孔仁玉也因此被稱為孔氏家族“中興祖”。
儘管史家對於“孔末亂孔”事件的真實性存有爭議,但是孔仁玉振興孔 家,卻是不爭的事實。此後到了元朝前期的孔子五十三代孫時,孔子嫡系後裔子孫已達84人,連同上下幾代共有334人。相比五代十國以前,孔子家族歷經1000多年發展卻始終人丁凋零的局面,從五代十國的第四十三代嫡孫孔仁玉時,孔子家族的人口開始了快速增長。
到了明朝五十七代孫時,孔子家族人丁(不含女性)已超過萬人;清朝乾隆年間,孔子後裔子孫數量突破了10萬;到了民國時期,這一數字增加到56萬;而到當代,孔子後裔子孫已有400多萬,並散居到全球各地,其中光韓國就有孔子後裔7萬多人。
在孔子家族世代居住的山東曲阜,只要追溯三代,幾乎當地每一家都與孔家有著親戚關係,因此曲阜當地有俗語稱“無孔不成席,無孔不成村”。
4
作為王朝道統和國家意識形態的象徵,孔子家族在亂世中,註定顛沛流離。
北宋靖康之變後,面對南下入侵的女真人,為了道統的延續,1128年,作為孔子第四十八代嫡孫的“衍聖公”孔端友帶著孔氏族人,護佑著孔家的“世傳珍寶”——孔子夫婦楷木像及畫像,跟隨宋室一起輾轉南遷到了浙江衢州。
第二年(1129年),宋高宗御批孔端友在衢州興建孔府、孔廟,這也是孔氏南宗的開端。
與此同時,為了國家道統的正統性,女真人建立的金國則冊封孔端友的同父異母弟弟孔端操為衍聖公,以主持曲阜孔廟祭祀,這也就是孔氏北宗的開端。從此,孔氏家族開始了南北宗之爭。
在蒙古人攻滅金國和南宋後,孔子家族的南北宗之爭也擺到了忽必烈的面前。當時,忽必烈有意成全本為嫡系、正統的孔子五十三代嫡孫、南宗的衍聖公孔洙回歸山東曲阜,解決孔子家族嫡傳的南北宗之爭。但孔洙卻主動表示,孔子南宗當時在浙江衢州已經有五代先祖入葬(第四十八代、四十九代、五十代、五十一代、五十二代),他自己實在不忍心離棄先祖。況且北宗孔氏家族畢竟也是嫡系子孫,在亂世中守護曲阜祖業也勞苦功高,因此他自己願意放棄南宗衍聖公的封號爵位,解決孔子家族跨越百年的南北之爭。
當時,作為衍聖公所享有的世襲榮華富貴,是天下其他家族所夢寐難求 的,但孔洙卻主動放棄,這讓忽必烈感慨不已,他稱讚孔洙:“甯違榮而不違親,真聖公後也。”
為了杜絕日後孔子南宗子孫與北宗奪嫡,忽必烈也特地做了安排,命人 專門制定了衢州孔氏南宗家規,張掛在南宗孔氏家廟,聲明作為孔子北宗的 曲阜子孫襲封千年不易,如孔子南宗子孫妄起爭端,將被“置之重典,永不敘錄”。
5
但作為與中華民族安危與共、襲封2000多年的特權家族,孔家是否僅僅憑藉作為孔子子孫的血緣關係,便足以屹立千年不倒?
對於這一點,孔子的家教早已蘊含答案。
孔子在世時,經常潦倒不如意,但他還是教育兒子孔鯉說:“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
這就是流傳千古的“詩禮庭訓”。
這一流傳2500多年的祖訓,即使到今天,也仍然是孔氏家族的祖訓和家 教。據孔子後人透露,直到今天,按照孔子家訓改編的對聯“禮樂傳家久,詩書繼世長”仍然是曲阜孔氏家族最常用的春聯內容。在孔家後人看來,“學詩學禮”的祖訓,核心是重視教育、禮門義路的家風,孔子的七十六代孫孔令紹則將之簡單表述為“有文化,守規矩”。
“有文化,守規矩”,這六個字看似簡單,但當一個家族2000多年延續不斷地將其執行到底的時候,它開始迸發出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
秦朝末年,秦始皇“焚書坑儒”,孔子的九代孫孔鮒為了承擔文化傳續重任,冒險做出了“魯壁藏書”的舉動,將家藏的《論語》《尚書》《孝經》等書,藏於舊宅的牆壁中。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後,孔鮒又跟隨陳勝農民軍抗擊暴秦,最終被秦將章邯的軍隊所殺,卒年57歲。
孔鮒雖死,但他留下的存續道統、抗擊暴政的精神,始終鼓勵著孔氏後 人。孔家從西漢開始受封後,更加恪守禮義門風,到了東漢末年,孔子的第二十代孫孔融更是留下了四歲讓梨的佳話。
孔融長大後,恰逢東漢末年宦官專權陷害士人。在“黨錮之禍”的政治危局中,士人張儉遭到通緝,於是便逃到孔家,希望投奔自己的朋友、孔融的哥哥孔褒。張儉到孔家時,恰巧孔褒不在家。正當張儉猶豫去留之際,年僅16歲的孔融看出了危難所在,於是自作主張決定收留、保護張儉。
後來事情敗露,張儉逃走,孔融和孔褒兄弟都被逮捕下獄。宦官審訊兩兄弟時,孔融主動承擔罪責說:“是我自己決定收留張儉,與我哥哥無關。”孔褒則為弟弟辯護說:“張儉是我的朋友,他是來投奔我的,與弟弟無關,要殺就殺我。”孔融、孔褒的母親聽說後又主動投案說:“我是他們的母親,是我教育無方,所有罪責由我一人承擔。”
為了拯救這個國家的士人,孔融一家三口爭先求死,這讓當時的人無限感慨唏噓。最終,宦官下令殺死了孔褒,並釋放了孔融和孔母。而孔家為了道義“一門爭死”的故事所表現出的孔家正義耿直的政治品格,也始終流傳後世。
到了元代,孔子的五十二代孫孔治在為官時就始終“孝友仁厚,公謹廉 明”。孔治在兒子孔思誠出任曲阜縣尹之初,就告誡兒子說:“毋妄怒,輕笞人。邑中長者視之如父兄,幼者撫之如子弟……”
明代初期,孔子的五十七代孫孔訥“為人嚴謹,天性仁孝”,樂善好施, 對無力婚葬的鄉鄰時常解囊相助。
但也有例外的時候。明朝萬曆十一年(1583),當時的世襲衍聖公孔尚賢在進京朝見時,隨身帶著土特產販賣,又貪圖驛站便利,以致遭到彈劾,遭到“考成法”處治。另外,孔尚賢娶了權相嚴嵩的孫女為妻,後來嚴嵩倒臺時,孔尚賢也受到了一定拖累。鑒於政治兇險和個人教訓,孔尚賢於是特地立下了《孔氏祖訓箴規》,並提出“崇儒重道,好禮尚德,孔門素為佩服。為子孫者,勿嗜利忘義,出入衙門,有虧先德”的家訓。
在歷代先祖不斷總結並身體力行的祖訓家風教育下,孔家,這個沿襲千年的道統象徵,其後人也始終仁義佈施。到了明末紛亂的崇禎十三年(1640), 山東發生災荒,瘟疫肆虐。當時,孔子的六十五代孫孔胤植特地上奏朝廷,請求免除當地糧稅,並出錢物救濟災民,先後“救活”數千人。
在亂世之中,這個象徵道統的家族,也始終心懷天下。
明末清初時,鑒於國家衰亡,孔子六十四代孫孔尚任在千古名著《桃花扇》中,委婉地寫出了一個時代士人的哀愁。他借用劇中人物之口說:“你們不曉得,那些文人名士,都是識時務的俊傑,從三年前俱已出山了。”
儘管不得不在清朝的高壓統治下生活,但孔尚任仍然借著一杆筆,控訴著亂世的無操守者,表達出對故國明朝的無限哀思。《桃花扇》三易其稿,成書後的第二年,孔尚任就遭到罷官並差點因此被殺。只因他是孔子後人,最終才被赦免一死。
到了清代,孔子的六十七代孫孔毓珣擔任四川龍安知府期間,“因俗為 治,弊去其太甚,邊民安之”。在湖廣地區任職期間,孔毓珣又帶領民眾築堤捍江,因為他治河有功,民眾特地將堤壩稱為“孔公堤”。
後來,雍正皇帝在召見孔子七十代孫孔廣棨時感慨說:“至聖先師後裔當存聖賢之心,行聖賢之事,一切秉禮守義,以驕奢為戒。”
作為中華帝國道統的象徵,孔家人儘管享受了皇權的特封,但家族卻始 終秉禮守義,不能不說,這也是2000多年來,孔氏家族得以長盛不衰的根本 原因。
6
儘管家族歷經富貴,但特殊的襲封背景,也讓孔家世代謹慎。
對此,孔府前一副金字對聯也道出了關鍵所在:
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
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在這副對聯中,“富”字上面缺了一點,“章”字的一豎一直通到上面。
孔家人對此的解釋是:“富貴無邊,文章通天。”在他們看來,只有秉持“禮樂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的祖訓,家族才能在謹慎克制中,綿延2000多年而興盛不衰。因為孔子家族世襲綿延的特權雖然“與國鹹休”,但如果家族自身沒有高尚節制的門風加持,則必將勢危傾覆。
時間來到1924年後,當年,馮玉祥發動軍變,將清朝廢帝溥儀趕出了紫禁城,作為帝國最後象徵的溥儀狼狽出走,這也給了孔氏家族極大的心理震撼。
到了1928年,在族人的商議下,當時年僅9歲(虛歲)的孔德成上書中央政府,請求取消“衍聖公”的封爵。1935年,南京國民政府最終作出決議:廢除一切封建爵位,並將“衍聖公”孔德成的爵位改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頭銜;另外將早已沒落多時的孔子南宗、浙江衢州孔子嫡系子孫,任命為“大成至聖先師南宗奉祀官”。
儘管如此,一生信仰儒家道統的蔣介石,還是對孔德成予以了特殊禮遇。
1935年7月,在孔德成就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的儀式上,國民黨官員陳立夫出面主持,戴季陶監督,蔣介石也出席觀禮。
儘管“衍聖公”的封號不再,但作為中國道統的象徵,孔德成仍然被賦予了特殊的含義。對此,在當時的亂世中,日本人也居心叵測,並幾次三番試圖誘惑末代衍聖公孔德成前往日本。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當年年底,日軍侵入山東魯南,面對曲阜即將淪陷敵手的危亡局面,為了搶救作為中國道統象徵的末代“衍聖公”孔德成,蔣介石特地命令國民黨第二十師師長孫桐萱率兵到曲阜孔府,連夜護送孔德成逃出曲阜。
孔德成離開孔府僅僅幾個小時後,日軍就攻佔了曲阜孔府。
後來,孔德成的堂弟、同為孔子七十七代裔孫的孔德墉回憶說:“現在看來……若孔德成落入日本人之手,後果不堪設想。起碼會把他綁架至日本,供奉成有名無實的偽聖人。”
孔德成離開曲阜後抵達武漢,隨後發表了抗日宣言。武漢淪陷後,孔德成又跟隨國民政府退往重慶繼續堅持抗戰。蔣介石特地下令在重慶歌樂山為末代“衍聖公”修建了奉祀官府,並且讓他參加國民黨的參政會。
關於如何對待作為中華文明象徵的曲阜孔廟,早在日軍進佔曲阜之前,日本東京大學教授高田真治就上書日本軍部說:
“山東作戰,如破壞曲阜古跡,日本將負破壞世界文化遺跡的責任。”
為此,日本軍部特地命令前線部隊避開在曲阜一帶的戰鬥,日軍攻佔山東後,儘管在其他地方犯下滔天罪行,但對曲阜孔廟卻始終畢恭畢敬。
曲阜淪陷期間,當時隨父親孔令煜一起守護孔府的孔德墉回憶說:
“120名日本兵佔領了孔家大院,他們在孔府還算老實、規矩。大院內凡貼上‘內宅,止步’的字樣,若沒上級批示,日本兵一般不敢貿然闖入。
“我接待過一個少將,他不敢坐在我的上邊,只要我坐在上邊的話,他一定會自動地坐在下邊。當官的坐在他的旁邊,其餘的全部都要在外邊站著。”
孔令煜回憶說,日本人長期經受中華文明世澤,也有尊孔傳統。為此,在曲阜淪陷期間,日本人也將孔府奉若神明,即便是日本軍方組團參觀,也會規規矩矩地排隊。
7
抗戰勝利後,孔德成一度短暫返回曲阜,1949年時代巨變之際,孔德成又跟隨蔣介石漂洋過海到了臺灣。
作為遺腹子,孔德成出生前就沒了父親,出生後十幾天,母親又因產褥熱去世。儘管名義上坐享榮華富貴,但一出生就成了孤兒的他,心中的孤苦,或許只有自己才能體味。
他生逢亂世,從民國變故到抗戰漂泊,再到解放戰爭,最終流落小島台 灣,這種個人的特殊身世,加上家族祖訓,也讓他一生謹小慎微。據曾經擔任臺灣防務部門負責人的郝柏村回憶說:“我和孔德成共事五年,我們開會時,沒見他說過一句話。”
但孔德成有自己的個性和堅持。
到了20世紀90年代,山東曲阜當地生產了以“孔府”命名的“孔府家酒”“孔府宴酒”,為此,家鄉代表團特地到了臺灣拜訪孔德成,並向他獻上了包裝豪華的“孔府家酒”,希望末代“衍聖公”能為此站台代言。沒想到性格耿直的孔德成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我們孔家沒有這種酒。”
在臺灣,孔德成儘管名義上擔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國大代表”和臺北故宮博物院終身院長,但他的實際職務,卻是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主要在臺灣大學和輔仁大學講授三禮研究、金文研究和殷周青銅彝器研究等課程。
早在抗戰遷居重慶時就師從著名學者王獻唐的孔德成,年輕時就立下了做一位純粹學人、而不以道統自居的志向,對他來說,出身孔家、身為末代“衍聖公”雖然是一種特殊的無上榮譽,但若沉迷於此,不僅他個人,整個孔家都將難以適應時代的巨變。
時代的隔離,讓孔德成自1949年離開大陸後,終身都未再返回故鄉曲阜。
1993年,人在臺灣的孔德成特地寫了一副對聯“風雨一杯酒,江山萬里心”,並托人寄給了在大陸的姐姐孔德懋,委託她去父母的空墳前磕頭燒紙。孔德懋將弟弟孔德成的這副對聯掛在了客廳,每每睹物思人。
2008年,末代“衍聖公”孔德成在臺灣去世,享年89歲。由於孔德成的兒子孔維益已於此前病逝,2009年,“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最終由末代“衍聖公”孔德成的嫡孫、孔維益的獨子孔垂長繼承。
此後,原本全職經商的孔垂長,作為孔子的第七十九代嫡孫開始投入到宣揚儒家文明的事業中來。對於自己特殊的血脈所蘊含的特殊使命,孔垂長說:
“我在成長過程中知道自己有個與生俱來的使命時,內心裡是有些抗拒的,但也只能無奈接受,這就是命運吧。”
而作為孔子家族血脈的延續,2006年,孔垂長的兒子、孔子第八十代嫡孫在臺灣出生。為了給這位天賦使命的曾孫取個名字,當時仍然在世的末代“衍聖公”孔德成前後想了一個多月,最終給曾孫取名為孔佑仁。
“佑”是輩分排序;而“仁”,則是孔子思想中的核心要義,也是這個2000多年興盛不衰的聖裔家族,得以福澤綿長的根本內蘊。
8
在大陸,孔子南宗嫡系傳人、孔子第七十五代孫孔祥楷,也於1947年9歲時被當時的國民政府委任為“大成至聖先師南宗奉祀官”。
1956年,孔祥楷高考後被錄取到西安建築工程學院(今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築工程系。大學畢業後,孔祥楷被分配到河北唐山的金礦任技術員。由於長期在偏遠的礦上工作,孔祥楷竟然因此奇跡般地躲過了歷次政治運動。
後來孔祥楷回憶說:“我能度過大劫,可能得益於我一直做普通人,始終與工人工作、生活在一起。”
歷經坎坷曲折,1993年,浙江衢州市委在經過與孔祥楷工作的中國黃金總公司多次協商後,最終將自從1956年後就離開故鄉的“南宗末代奉祀官”孔祥楷迎回故里。
後來,有學者表示,作為孔子南宗的嫡系傳人,孔祥楷應該將自己作為孔子“嫡長世系”的身份報告上去,對此孔祥楷則說:“謝謝了!人當有所為,有所不為!”
對於去世後落葬臺灣的末代“衍聖公”孔德成,孔德成的堂弟、世界孔子後裔宗親聯誼總會會長孔德墉則表示:“我們的願望是他能夠落葉歸根,葬在曲阜的祖塋孔林內。這裡一直給他預留著墓地。”
同時期的孔祥楷則做了一件事,在修繕位處浙江衢州的孔子南宗家廟時, 對於如何題寫孔子的牌位,有人建議仍然按照舊例寫成“大成至聖先師之神 位”,但孔祥楷卻拒絕了,他說:
“夫子說‘祭神如神在’,可見孔夫子並不認為有‘神’,連孔夫子都不認為有神,那他自己會是神嗎?所以,此處牌位不應寫‘神’字。”
從神到人,這個延續2000多年的聖裔家族,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他們也時刻銘記著孔子家族先哲留下的祖訓: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
自我檢點,不扯濫務;
居身簡樸,辛勤勞杵;
一絲一縷,恒念力物;
粗茶淡飯,慎近酒酤;
恪守信義,鄰里互助;
忠厚傳家,苦讀詩書;
振振繩繩,繁我孔族。
時代滄桑巨變,但他們嚴謹持守的家風,確保了一個特殊的家族得以延續
2000多年而不衰。或許,那些顛撲不破的真理,從來,就是樸實無華的。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