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2/26年度盤點作業,門市店休一天,網路書店將暫停出貨,12/27將恢復正常營業,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一念桃花源:無論順逆,蘇東坡總能療癒自己,只因他心中有陶淵明這位知己。漢學家親訪行旅足跡,感受兩大文豪的靈魂撞擊。
79折
一念桃花源:無論順逆,蘇東坡總能療癒自己,只因他心中有陶淵明這位知己。漢學家親訪行旅足跡,感受兩大文豪的靈魂撞擊。
一念桃花源:無論順逆,蘇東坡總能療癒自己,只因他心中有陶淵明這位知己。漢學家親訪行旅足跡,感受兩大文豪的靈魂撞擊。
一念桃花源:無論順逆,蘇東坡總能療癒自己,只因他心中有陶淵明這位知己。漢學家親訪行旅足跡,感受兩大文豪的靈魂撞擊。
一念桃花源:無論順逆,蘇東坡總能療癒自己,只因他心中有陶淵明這位知己。漢學家親訪行旅足跡,感受兩大文豪的靈魂撞擊。
一念桃花源:無論順逆,蘇東坡總能療癒自己,只因他心中有陶淵明這位知己。漢學家親訪行旅足跡,感受兩大文豪的靈魂撞擊。
一念桃花源:無論順逆,蘇東坡總能療癒自己,只因他心中有陶淵明這位知己。漢學家親訪行旅足跡,感受兩大文豪的靈魂撞擊。
一念桃花源:無論順逆,蘇東坡總能療癒自己,只因他心中有陶淵明這位知己。漢學家親訪行旅足跡,感受兩大文豪的靈魂撞擊。
一念桃花源:無論順逆,蘇東坡總能療癒自己,只因他心中有陶淵明這位知己。漢學家親訪行旅足跡,感受兩大文豪的靈魂撞擊。
一念桃花源:無論順逆,蘇東坡總能療癒自己,只因他心中有陶淵明這位知己。漢學家親訪行旅足跡,感受兩大文豪的靈魂撞擊。
一念桃花源:無論順逆,蘇東坡總能療癒自己,只因他心中有陶淵明這位知己。漢學家親訪行旅足跡,感受兩大文豪的靈魂撞擊。
一念桃花源:無論順逆,蘇東坡總能療癒自己,只因他心中有陶淵明這位知己。漢學家親訪行旅足跡,感受兩大文豪的靈魂撞擊。
一念桃花源:無論順逆,蘇東坡總能療癒自己,只因他心中有陶淵明這位知己。漢學家親訪行旅足跡,感受兩大文豪的靈魂撞擊。
一念桃花源:無論順逆,蘇東坡總能療癒自己,只因他心中有陶淵明這位知己。漢學家親訪行旅足跡,感受兩大文豪的靈魂撞擊。
一念桃花源:無論順逆,蘇東坡總能療癒自己,只因他心中有陶淵明這位知己。漢學家親訪行旅足跡,感受兩大文豪的靈魂撞擊。
一念桃花源:無論順逆,蘇東坡總能療癒自己,只因他心中有陶淵明這位知己。漢學家親訪行旅足跡,感受兩大文豪的靈魂撞擊。
一念桃花源:無論順逆,蘇東坡總能療癒自己,只因他心中有陶淵明這位知己。漢學家親訪行旅足跡,感受兩大文豪的靈魂撞擊。
一念桃花源:無論順逆,蘇東坡總能療癒自己,只因他心中有陶淵明這位知己。漢學家親訪行旅足跡,感受兩大文豪的靈魂撞擊。
一念桃花源:無論順逆,蘇東坡總能療癒自己,只因他心中有陶淵明這位知己。漢學家親訪行旅足跡,感受兩大文豪的靈魂撞擊。
一念桃花源:無論順逆,蘇東坡總能療癒自己,只因他心中有陶淵明這位知己。漢學家親訪行旅足跡,感受兩大文豪的靈魂撞擊。
一念桃花源:無論順逆,蘇東坡總能療癒自己,只因他心中有陶淵明這位知己。漢學家親訪行旅足跡,感受兩大文豪的靈魂撞擊。
一念桃花源:無論順逆,蘇東坡總能療癒自己,只因他心中有陶淵明這位知己。漢學家親訪行旅足跡,感受兩大文豪的靈魂撞擊。
一念桃花源:無論順逆,蘇東坡總能療癒自己,只因他心中有陶淵明這位知己。漢學家親訪行旅足跡,感受兩大文豪的靈魂撞擊。
一念桃花源:無論順逆,蘇東坡總能療癒自己,只因他心中有陶淵明這位知己。漢學家親訪行旅足跡,感受兩大文豪的靈魂撞擊。
一念桃花源:無論順逆,蘇東坡總能療癒自己,只因他心中有陶淵明這位知己。漢學家親訪行旅足跡,感受兩大文豪的靈魂撞擊。
一念桃花源:無論順逆,蘇東坡總能療癒自己,只因他心中有陶淵明這位知己。漢學家親訪行旅足跡,感受兩大文豪的靈魂撞擊。

一念桃花源:無論順逆,蘇東坡總能療癒自己,只因他心中有陶淵明這位知己。漢學家親訪行旅足跡,感受兩大文豪的靈魂撞擊。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60 元
優惠價
79363
促銷優惠
任性出版全書系
庫存:3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銷售破百萬《空谷幽蘭》作者比爾.波特(Bill Porter)新作

比爾.波特,美國著名漢學家、翻譯家,
曾將唐代詩人李白、韋應物等人作品譯為英文,
掀起歐美各國品讀唐詩的熱潮。

1975年,他在臺北某書店看到一本線裝的《陶淵明詩》,
陶淵明退官歸隱,但不遁入山中,在廬山腳下耕種、飲酒會友,
正是作者最嚮往的生活,於是他三次前往廬山腳下陶淵明故里實地探訪。

2015年,好友也是本書譯者李昕送給他一本《和陶合箋》,
內容是蘇東坡為每一首陶淵明的詩寫「和詩」。
(和詩由兩首以上的詩組成,第一首是原唱,接下去的是附和。)

原來,蘇東坡在仕途重挫、人生困惑,需要找人傾訴時,
他選擇了早他700年出生的五柳先生陶淵明為對話知己,
透過閱讀、附和陶淵明的詩,重整自己的心態。

千年前的大文豪和1,700年前的詩人,竟然穿越時空進行對話,
這是多麼神奇和動人的靈魂撞擊!
作者決定親訪蘇東坡寫「和陶詩」的山川形勝和古井舊居,
從揚州開始,沿著蘇東坡貶官惠州、儋州之路,最後北歸常州,
親身感受這場橫跨700年、兩位文豪的靈魂撞擊。

◎「我不如陶生,世事纏綿之」,與偶像對話之始
在揚州尋訪谷林堂──這是蘇東坡為紀念貴人歐陽修而建。
57歲,蘇東坡任揚州知州,心中已有歸隱想法,但還不忍放棄仕途,
糾結之際,他與陶淵明精神對話,唱和20首〈飲酒〉詩。

每到訪一處詩人生活過的地方,比爾波特都會朗讀一首詩表達敬意,
在這裡他讀〈和陶飲酒〉其一:「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我領會飲酒的樂趣,即使不喝酒、拿著空杯,也是享受。)

◎飽吃惠州飯,細和淵明詩
蘇東坡被貶至惠州,雖有官職,生活仍然貧困。
沒酒可喝時,他想起了陶淵明:
「誰謂淵明貧,尚有一素琴。心閑手自適,寄此無窮音。」
陶淵明雖窮,還有一張琴;我也窮,但我有陶淵明。

◎放逐儋州,東坡不幸海南幸
歷經大風大浪、來到儋州,蘇東坡更加體悟陶淵明的超然,
抱持著不再北歸的心,他打算安居下來,在一首和陶詩裡寫道:
「借我三畝地,結茅為子鄰。鴃舌倘可學,化為黎母民。」
(我要在這裡蓋房子,成為你的鄰居,也學你的方言,成為海南本地人。)

◎廬山敬淵明與東坡
旅途終站,來到陶淵明隱居的廬山,偶然見到蘇東坡落款「歸去來兮」
──陶淵明最後一次當官,只做了八十幾天就辭職,
〈歸去來兮辭〉描寫他歸隱田園、重返自然的喜悅;

而蘇東坡遠謫儋州,田園生活實屬不得已,但他在這首詩中找到內心寧靜,
形體在異鄉漂流,卻創造出心靈的桃花源。

無論境遇順逆,蘇東坡總能療癒自己,
只因他心中有陶淵明這位知己。
漢學家親訪行旅足跡,感受兩大文豪的靈魂撞擊。

 

推薦者
 
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宋怡慧
虎尾科大語言中心教授、詩人/王文仁
FB粉絲團「Lijune.綠君麻麻」版主/綠君麻麻

比爾.波特是個美國人,但他比許多華人更深入抵達了傳統中華文化的核心。那裡不僅有遠去的詩歌和田園,還有閃亮的人格與風骨。
 ──作家/蔣方舟

比爾.波特在《一念桃花源》中,用酒和詩跟千年前的詩人對話,把讀者帶到久遠年代前,桃花源般的詩境裡。
 ──音樂創作者/胡德夫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比爾.波特(Bill Porter)
字赤松,美國漢學家、作家和翻譯家。
1970年,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攻讀人類學博士,某天在紐約遇見來自中國無錫的法師壽冶,開始學習打坐,覺得修行比讀書更好,於是放棄博士學位,帶著僅有的兩百多美元到臺灣,展開佛光山寺院生活。
1980年代末,開始在中國旅行,實地探訪詩人、隱士和高僧的居住地;在中國、美國出版一系列闡述中國文化的書籍,產生廣泛影響,代表作有《空谷幽蘭》、《禪的行囊》及《尋人不遇》等。
出版佛學書籍《心經解讀》和《六祖壇經解讀》等,並將《寒山詩集》、《石屋山居詩集》及王維、韋應物、柳宗元的詩作翻譯成英文,在美國出版。

【譯者簡介】

李昕
1980年代,自中國山東前往加拿大讀大學,在美國和加拿大學習及工作17年後回到中國,於一家跨國公司擔任中國區總裁,現從事投資和管理諮詢。與家人現居上海。

名人/編輯推薦

推薦序

在文字中,靈魂與靈魂深情互望
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宋怡慧

現代人在職場拚搏、案牘勞形之餘,若能覽卷閱讀,拿起觸動自己的靈犀之作,就彷彿有人為你提燈燦亮人生路。蘇東坡一生獨愛陶淵明的詩作,還拿它來醫病:當他身體不舒服時,只要拿起陶詩讀一讀,就感覺神清氣爽,仿若藥到病除。他甚至說:一次只能一首,不能再多了。
從這些行為就可了解蘇東坡由衷的孺慕陶淵明,珍惜之情躍然紙上。兩人在文字裡以靈魂相互凝視、契闊談讌的愉悅,被慢溯在閱讀流光裡的現代漢學家比爾.波特發現,仨人悄然的邂逅了。那份文人「相傾」的震撼,時時撞擊內心情感的悸動,最終,讓比爾.波特踏上知音與知音深情對話的旅程。跟隨蘇東坡的足踏行旅,他感受到橫跨700年的遇見,是多麼可貴又難得,深刻體會長吟一笑終相見的喜悅。
《一念桃花源》勾勒仨人穿越時空,以文字為名,進行一場相互尋訪的旅程,一步一真心,以詩文共鳴,相互撞擊出更雋永的深刻文字。原來,文字能讓不相識的人發出真心的呼喚,流下理解的眼淚。在這段旅程中攜手共情,彼此都戴上了人間有情的濾鏡,讓揚州的時光撒上蘇東坡的閒適、陶淵明的恬淡,兩人一唱一和,而比爾.波特則宛若是與他們同行的記錄者,將跨世代的文學共鳴,框進文字的精彩裡。
陶詩的價值是「質而實綺,癯而實腴」,這份繁華落盡見真淳的書寫初心,隔世的知音蘇東坡理解,並穩穩的接住他受困的靈魂,從文字裡窺見他靈魂漂泊與喜悲,從中對照、連結自己苦難的人生際遇。蘇東坡與陶淵明了無纖塵、摒絕俗念的清明優游著,放下離合悲悵,獲得生命更高遠的澈悟與釋懷。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詩人清淡而純真的人生價值,蘇東坡讀透了,以東坡居士的曠達與之輝映,首開「今人與古人和詩」的書寫格局,切切實實的為陶淵明寫了109首詩,表達出「世上沒有人比我更愛煞陶淵明」的情懷。甚至,豪放不羈的他一改常態,謙卑的說出:「我不如陶生,世事纏綿之。」這些故事與風景都清晰的收進了《一念桃花源》。
詩人卞之琳的〈斷章〉如是說:「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比爾.波特看懂了蘇東坡,蘇東坡理解了陶淵明,而我們在文字中一次收藏三位文學家的豁達閒適,讓我們在風雨飄搖的時節,找到安頓與自在的一隅。
蘇東坡勇於做自己的突破,陶淵明在亂世選擇歸隱的氣魄,兩人都有大濟蒼生的慈愛胸懷。同樣躬耕自資,面對遷徙奔波,依然無入而不自得。比爾.波特以創作療癒自己、向偶像致敬,並讓我們得以在穿越700年的靈魂撞擊裡,拾獲電影《一代宗師》中「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的人生奧義。

前言 穿越七百年時空的靈魂對話

2015年底,《尋人不遇》中文版(按:為中國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校譯已畢,只待擇良辰吉日發行。這本書寫的是我拜訪36位中國古代詩人遺跡的經歷,我到他們居住和寫詩的地方,尋找他們的墳墓,並用最好的威士忌敬酒,感謝他們留下了這麼美的詩。
《尋人不遇》這本書真是好事多磨。旅行途中,我在湖州摔斷了腳踝,但我還是完成了長久以來的心願,寫完了這本書。這是我出書合約的最後一份作業,我再也不用被出版社催稿了。我準備回到西雅圖附近、位於湯森港(Port Townsend)的家,過田園式的退休生活,耕種自家菜園、採摘豐收的果實。我喜歡在海邊的山上散步,跟鄰居小鹿們說早安。
世界那麼大,我也想去其他地方看看。我要去歐洲探訪詩人艾茲拉.龐德(Ezra Pound)的足跡,也打算去夏威夷探望老朋友威廉.莫溫(William Merwin)。此外,我還想造訪許多中國的古蹟,想花時間在那裡慢慢的品味。這些事由於出書的壓力,我之前沒時間做,但現在我終於可以按自己的節奏,做想做的事,或什麼事也不做。
1970年,我進入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讀人類學博士,為了申請助學金而選修冷門的中文課。學中文的過程中,我偶然讀了《禪之道》(The Way of Zen,作家、神學家艾倫.華茲[Alan Watts]著)一書,因此遇見了禪,也跟中國文化結了緣。
有一天,我在紐約遇見了來自中國無錫的法師壽冶。我跟老和尚學習打坐,覺得修行比上學更好,我便放棄繼續念博士,並帶著僅有的兩百多美元來到臺灣,開始佛光山的寺院生活。一年後,我搬到一間鄉間小廟裡,暮鼓晨鐘,每天不是打坐,就是讀書。我因修禪而讀到一些禪詩,並逐漸喜歡中國古代詩。
1975年某一天,我偶然在臺北的一間書店,看到一本線裝《陶淵明詩》,我先是被字大紙厚的古體書所吸引,那是南宋紹熙壬子年(1192年)曾集本的影印本。打開一讀,我就被陶淵明真切、自然的田園詩迷住了。這麼簡單的語言、這麼美的意境,我和許多人一樣,羨慕這樣的生活。
陶淵明看破紅塵,退官歸隱,但又不遁入山中。他在廬山腳下耕種、飲酒、會友、作詩,這正是我嚮往的生活。我在臺灣生活了20年,其中14年是在如今劃入陽明山國家公園裡的竹子湖度過。我雖沒有耕作或釀酒,但總覺得陶淵明好像就住在鄰舍,不知道他缺米少酒時為什麼不來敲我的門。
我感覺自己跟陶淵明特別有緣,曾三次前往廬山腳下的陶淵明故里。我想向陶淵明墓敬酒,當面感謝他成了我欣賞中國詩的啟蒙老師。但是,陶淵明的墓地位在軍事區裡,因此這個心願一直沒能實現。而這本《陶淵明詩》,就伴隨我四十多年,常在下午喝茶或晚上喝威士忌時打開書、讀上幾段。
2015年底,我在上海時,朋友李昕知道我鍾愛陶淵明,便送給我一套石版線裝書,這是清嘉慶年間溫汝能纂訂的《和陶合箋》,以及宣統二年再版的《陶詩彙評》。《陶詩彙評》是部陶淵明詩集,而《和陶合箋》是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1037年-1101年)為每一首陶詩寫的和詩。這是一個大驚喜!好詩不僅好在優美的文字,更來自於詩人之心。我最喜歡的詩人是陶淵明,蘇東坡也喜歡,甚至將自己比擬為陶淵明。
蘇東坡在仕途重挫、人生困惑之時,需要找人傾訴,並藉由了解別人來理解自己,而他選擇了早他700年出生的陶淵明(約365年—427年)為對話的知己。他在讀陶淵明詩及寫和陶詩之中,重整自己的心態。和別人交談,是疏解疑慮和理清思路的好辦法,即使那人沒有回應。我在海邊散步時,也常常像這樣跟古人對話。
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韋應物、柳宗元等,都喜歡陶淵明。到了宋代,開始出現陶淵明研究的風潮,而蘇東坡讓陶淵明更為家喻戶曉。
我曾讀過蘇東坡的幾首和陶詩,知道陶淵明是蘇東坡心目中「高峰絕塵」的偶像和知音,但我不知道他把每一首陶詩都和過,並用與陶詩同樣的韻律寫成詩、和陶淵明對話。千年前的大文豪,和1,700年前的偶像詩人穿越時空對話,這是多麼神奇和動人的靈魂撞擊!我希望一探究竟。
我和李昕查閱了中國、臺灣和世界各國的圖書館及線上資料庫,找到一些學術論文,但專注於探究蘇東坡和陶淵明這兩位詩聖,跨越近700年的靈魂對話之文學作品,卻如鳳毛麟角。我尤其對於我和蘇東坡有共同偶像這件事感興趣,這位大文豪是如此崇拜陶淵明,「追和古人,則始於東坡」,並「要當盡和其詩乃已耳」。
在我剛要解甲歸田之時有此發現,大概此中有真意吧。我決定了解蘇東坡寫和陶詩的原因和心境,並實地拜訪他寫和陶詩的山川形勝和古井舊居,也訪談當地的蘇學專家,聽當地人講述文獻典籍之外的蘇東坡故事,尋撫蘇東坡傳給當代人的印記。

 

目次

好評推薦
推薦序 在文字中,靈魂與靈魂深情互望/宋怡慧
前言 穿越七百年時空的靈魂對話

第一章 我不如陶生,世事纏綿之
第二章 飽吃惠州飯,細和淵明詩
第三章 茫茫海南北,此去能否再相見?
第四章 放逐儋州,東坡不幸海南幸
第五章 獲赦北歸,駕鶴常州
第六章 蘇軾與陶淵明的近距離接觸
第七章 廬山敬淵明與東坡

附錄一 從眉州到揚州
附錄二 與君同行──主要參考文獻
譯者後記

書摘/試閱

與偶像對話,韻律上也與知音唱和

北宋元祐7年(1092年),蘇軾任揚州知州時,為紀念已故的恩師和貴人歐陽修,在平山堂旁建了谷林堂。堂內對聯取自蘇軾〈谷林堂〉詩第一句:「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並擇取「谷」、「林」二字,命名「谷林堂」。對聯前的條案上置有赤壁懷古意境的盆景)。
在揚州,蘇東坡寫了〈問淵明〉,是他和陶淵明的一次精神對話。在這首詩中可以看到,蘇東坡贊同陶淵明在困境中樂觀曠達、超凡脫俗的人生態度,但他認為陶淵明沒能好好處理現實與理想的矛盾,因而達不到更高的解脫境界。

子知神非形,何復異人天。
豈惟三才中,所在靡不然。
我引而高之,則為日星懸。
我散而卑之,寧非山與川。
三皇雖云沒,至今在我前。
八百要有終,彭祖非永年。
皇皇謀一醉,發此露槿妍。
有酒不辭醉,無酒斯飲泉。
立善求我譽,飢人食饞涎。
委運憂傷生,憂去生亦還。
縱浪大化中,正為化所纏。
應盡便須盡,寧復事此言。

隨後,蘇東坡寫下第一首和陶詩〈和陶飲酒〉(按:陶淵明〈飲酒〉為長篇組詩,共20首,蘇軾唱和之〈和陶飲酒〉也同樣有20首)。和詩就是一唱一和,是蘇東坡與陶淵明靈魂的對話和精神的共鳴。蘇東坡在〈和陶歸園田居〉中有言:「昔我在廣陵,悵望柴桑陌。長吟〈飲酒〉詩,頗獲一笑適。」從中能夠看出當時蘇東坡喜愛陶淵明詩,偶爾會寫和陶詩。
蘇軾〈和陶飲酒〉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文學作品。陶淵明在415年左右寫了〈飲酒〉20首,近700年之後,57歲的蘇東坡嚮往陶淵明那種自在的生活,一邊飲酒、一邊與陶淵明對話。
蘇東坡在組詩引言裡說,他常常把玩酒杯為樂,但他喝酒不多。這天,與客人飲酒過午,客人走了以後,便和陶淵明〈飲酒〉詩20首,心裡似有歸隱的想法,但還不忍放棄仕途,因而在出世與入世之間纏綿糾結。
寫《尋人不遇》一書時,我在每個詩人生活或埋葬的地方,都會讀一首那位詩人的代表作,並獻上一杯酒表達敬意。但這次是在揚州大明寺裡,又有法師陪同,跟蘇東坡對飲顯然並不合宜。於是,我從包包裡取出我的宣統版《和陶合箋》,朗讀了蘇軾〈和陶飲酒〉其一。
和詩有幾種寫法。原作也稱原唱,和詩是對答附和。和詩可以只作詩酬和,不與被和詩押韻;也可以與被和詩押韻,但不必用其原字。此外,還有一種「次韻法」,則是每押韻句須以與原詩相同的韻字結尾。蘇東坡選擇了最接近原詩的次韻法,寫了所有的和陶詩,從內容上與偶像對話,從韻律上與知音唱和。

〈飲酒〉其一 陶淵明
衰榮無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寧似東陵時。
寒暑有代謝,人道每如茲。
達人解其會,逝將不復疑。
忽與一觴酒,日夕歡相持。

〈和陶飲酒〉其一 蘇軾
我不如陶生,世事纏綿之。
云何得一適,亦有如生時。
寸田無荊棘,佳處正在茲。
從心與事往,所遇無復疑。
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無米無酒的窘境,想起陶淵明

蘇東坡每到一地,無論是做父母官或閒職,他都不忘造福百姓的初心,而他最拿手的當屬建設水利橋梁、減輕民眾負擔和發展農業,在惠州也不例外。
惠州「環州多白水,際海皆蒼山」,東面和北面有兩條河流,西面和南面則是湖泊,雖然山清水秀,但百姓出行生活極不方便。蘇東坡擅長各種與水相關的工程,例如引水、挖井、築堤、搭橋等,他便倡議建東新橋連接江東與惠州城,又建西新橋和蘇堤,連接西湖裡的西山與城區,方便居民到西山伐薪割草。
「兩橋一堤」得到程正輔和詹范的鼎力支持,並由政府撥款開始建設。蘇東坡幾乎每天都去工地查看進度。工程進行到一半,資金沒了,蘇東坡便把皇帝之前賜予的一條犀帶(按:嵌有犀角的腰帶)拿去換錢,補貼工程款,但仍然不夠填補資金缺口。於是,他只好求助於弟弟蘇轍。蘇轍和妻子史夫人讚賞哥哥的愛民之心,慷慨捐出內宮賞賜的黃金,終於湊齊了工程款。
「兩橋一堤」工程大大方便了惠州人民的生活。經過8個月的施工,西新橋竣工的日子,全城歡天喜地,「三日飲不散,殺盡西村雞」。
蘇東坡還發現當地軍隊營房不足,部隊占用民房,因而造成軍民關係不和諧。於是,他便遊說政府營造300間營房,將侵占的民房還給居民。
來到惠州第二年的重陽節,官府延付蘇東坡的薪水,不僅衣服和食物緊缺,他的酒樽也見底了。於是,蘇東坡想到當年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常常沒飯吃、沒酒喝,於是重讀了陶淵明的〈詠貧士〉、〈乞食〉和〈歲暮和張常侍〉等詩。再看看自己眼前窘境,既與陶淵明同病相憐,又感覺對不起自己的家人,便和了陶淵明以上三首貧困境遇的詩,寄給兒子們分享。
〈和陶貧士〉其三提到,陶淵明雖窮仍可彈琴自娛,而蘇東坡此時已經沒有酒喝了。突然,官府發來餉金,他趕緊去酒館還錢:

誰謂淵明貧,尚有一素琴。
心閑手自適,寄此無窮音。
佳辰愛重九,芳菊起自尋。
疏巾嘆虛漉,塵爵笑空斟。
忽餉二萬錢,顏生良足欽。
急送酒家保,勿違故人心。

在此蓋房、學方言,成為海南本地人

蘇東坡到儋州不久,新任軍使張中隨即到任。張中修繕了倫江一處破舊官驛,安置蘇東坡和蘇過居住,並邀蘇東坡同訪儋州當地逸士黎子雲。大家熱情接待了東坡父子,並提議集資在黎子雲舊宅地上建屋,供蘇東坡講學之用,他欣然同意。
「載酒堂」於次年建成後,蘇東坡便在這裡吟詩會友,並為漢黎學子講學,傳播中原文化。蘇軾留詩〈和陶田舍始春懷古〉二首,記錄載酒堂的興建過程,其二的最後兩句尤其展現東坡風格:「借我三畝地,結茅為子鄰。鴃舌倘可學,化為黎母民。」意思是我要蓋房子成為你的鄰居,在這裡長久住下,我也學你的方言,成為海南本地人。
蘇東坡辦學的消息很快傳遍海南,吸引很多慕名而來的學子。其中,海口瓊山的姜唐佐成為蘇東坡的得意門生,兩人建立深厚的師生情誼。3年後,蘇東坡獲赦北歸,姜唐佐含淚送別恩師,蘇東坡為唐佐題詞:「滄海何曾斷地脈,白袍端合破天荒。」而姜唐佐果然沒有辜負恩師的培養,破天荒成為海南第一位舉人。
在蘇東坡北歸9年後,儋州人符確成為海南第一位進士。蘇轍看到哥哥在海南培養的人才漸出,感慨他伯樂識馬的好眼力:「錦衣不日人爭看,始信東坡眼力長。」(按:出自蘇軾、蘇轍兄弟共同完成的詩〈贈姜唐佐生〉。)
千年以前,海南是名副其實的天涯海角。僅20公里的一海之隔,黎人(按:中國少數民族,主要居住在海南)與漢人互通甚少。當年,海南文化教育尚未普及,僅有的學堂則為漢人教師用漢語教學。韓國強說,海南的詩文大多由「東坡話」和戍邊軍營的「軍話」傳播。直至1960年代,儋州這兩種「化石方言」才被普通話教育所取代。

沒有書,就反覆讀陶淵明

蘇東坡來到儋州,發現這裡書籍匱乏,他把隨身帶來的《陶淵明集》和《柳宗元文集》當作二友,反覆翻閱品讀。偶爾能借來幾本書,他便要蘇過把書抄下來,留著今後細讀。蘇過自幼才如其父,後隨蘇東坡宦遊、貶謫各地,在父親的培養下,詩文書畫皆頗有造詣。蘇東坡曾為蘇過的一幅枯木竹石畫題字曰:「小坡今與石傳神。」後人因此以「小坡」稱呼蘇過。
蘇軾〈答程全父推官〉其五寫道:「兒子比抄得《唐書》一部,又借得《前漢》欲抄。若了此二書,便是窮兒暴富也。呵呵。」他說:如果抄得《唐書》和《前漢書》,他就像窮小子變成暴發戶一樣!呵呵!原來這個近年來在網路上流行的詞,竟也是近千年前蘇東坡發明的!
即使抄得《唐書》和《前漢書》,「窮兒暴富」也滿足不了蘇東坡讀書的需求,有時閒得「詩人如布穀,聒聒常自名」,只好寫信求助朋友。當時在惠州做官的鄭嘉會,從朋友那裡蒐集一千多卷書,託人用商船運到儋州。
蘇東坡收到千餘卷書,彷彿久旱逢甘霖,解了他讀書之渴。他激動寫下〈和陶贈羊長史〉,託商船寄給鄭嘉會以表謝意,詩引寫道:「得鄭嘉會靖老書,欲於海舶載書千餘卷見借。因讀淵明〈贈羊長史〉詩云:愚生三季後,慨然念黃虞。得知千載上,正賴古人書。次其韻以謝鄭君。」
儋州的朋友們聞訊趕來幫忙,把書搬進屋裡,並整理編目。而一向慷慨的蘇東坡就像開了間公共圖書館,把書借給這些如饑似渴的書友們,共享讀書之樂。

帶著蘇東坡,一同祭拜偶像陶淵明

我們看過紀念館和靖節祠後,跨過小橋,拾階來到背山望水的陶淵明墓,這是1995年沙河縣按星子縣面陽山軍事基地裡的陶淵明墓,所建立的複製紀念墓。
我取出隨身帶來的線裝《陶淵明詩》──這是陪伴我四十多年的老朋友──它擺在墓前。
此外,我也帶來了另一位陶淵明崇拜者的敬意──也就是蘇東坡。我把東坡酒倒入三個酒杯,並朗讀我最心儀的陶詩: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我把第一杯酒獻給陶淵明,第二杯賞給我自己,第三杯分享給蘇東坡和所有陶淵明的崇拜者──親識更相思。此刻,我彷彿又看到了蘇東坡和陶淵明虎溪對飲的情景……。
從紀念館走出來,我們驅車向西南方,前往德安縣吳山鄉蔡河村的另一個陶淵明故里,距離這裡約60公里,那裡接待我們的是當地村長,他是陶淵明後裔。一路上我充滿興奮、疑問和期待。雖然這個陶淵明墓碑的發現已有13年,但仍鮮為人知,而我也僅見過這個墓碑拓片的照片。如果這真的是陶公安葬之地,能夠當面向陶淵明致謝該有多好啊!
這個陶淵明墓還沒有得到學者們的共識,或許老村長、吳國富教授和縣政府會說服官方和學者們認真考察,畢竟過去也有文物是由農民們偶然發現(像兵馬俑),而不是專家們慧眼探視或政府規畫開挖的。吳國富在他的《陶淵明尋陽覓蹤》書中,詳細論證了德安是陶淵明故里的推理。
如果李夢陽(按:明代文學家、政治家,曾修築陶淵明墓)和朱熹(按:南宋學者,曾在星子縣做官,任內四處尋訪陶淵明遺跡)看到這個墓碑,我想他們一定會論證一番吧。
然而,我不是考古學家,更無意介入專家們的爭辯。陶淵明就是我失聯已久的親戚,既然確定他「身在此山中」,我只想在最貼近他的地方,向這位我最崇拜的詩人敬酒致謝。
老村長陶輝是陶淵明第五個兒子陶佟的後代,多年來一直負責此處陶淵明故里的文物保管工作。這裡的村民都姓陶,他們有完整的陶氏族譜,並堅信自己的家鄉就是陶淵明故里。
這裡有陶家遺留的祖業牛眠地遺址,有陶淵明母親孟氏墓葬,以及附近一千多座明代陶氏墓地,許多墓碑上都書有陶淵明後代的文字,村長等人編輯了《德安縣栗里陶歷代古墓群簡介》以告宗親。
這裡有靖節祠遺址、陶淵明飲酒的醉石等史料和地貌證據,尤其當2004年8月,村民陶相紅放牛時發現刻有「故公陶潛公之墓」的墓碑後,村民們更深信這裡就是陶淵明棲身之地。
他們把村裡的「五柳堂」作為陶淵明紀念館,展示村裡的文物,陶潛墓碑也被移入五柳堂保存,並在發現墓碑的原地豎起一塊複製的墓碑,修復石階和雕像,以供祭祖憑弔。
我和陶輝、吳國富並坐在小溪邊的淵明醉石上,一邊飲酒,一邊吟誦陶淵明的〈飲酒〉詩。我們心中無限感慨,這位清貧的田園詩人為後代留下多麼豐厚的財富啊!
在陶潛墓前,我眼淚都快流出來了。陶淵明穿越了1,700年,就站在我面前,伸手可及。我為他斟上遠道帶來的酒,並用他另一位忠實粉絲寫的詩──蘇東坡〈和陶飲酒〉其五──以助酒興:

小舟真一葉,下有暗浪喧。
夜棹醉中發,不知枕幾偏。
天明問前路,已度千重山。
嗟我亦何為,此道常往還。
未來寧早計,既往復何言。

我亦讀亦吟,獻上我對偶像的無比崇拜和感激,並和蘇東坡、陶淵明乾一杯。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363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