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台灣磁磚系譜學:台灣磁磚大百科.八大類磁磚鑑賞
滿額折
台灣磁磚系譜學:台灣磁磚大百科.八大類磁磚鑑賞
台灣磁磚系譜學:台灣磁磚大百科.八大類磁磚鑑賞
台灣磁磚系譜學:台灣磁磚大百科.八大類磁磚鑑賞
台灣磁磚系譜學:台灣磁磚大百科.八大類磁磚鑑賞
台灣磁磚系譜學:台灣磁磚大百科.八大類磁磚鑑賞
台灣磁磚系譜學:台灣磁磚大百科.八大類磁磚鑑賞
台灣磁磚系譜學:台灣磁磚大百科.八大類磁磚鑑賞
台灣磁磚系譜學:台灣磁磚大百科.八大類磁磚鑑賞
台灣磁磚系譜學:台灣磁磚大百科.八大類磁磚鑑賞
台灣磁磚系譜學:台灣磁磚大百科.八大類磁磚鑑賞
台灣磁磚系譜學:台灣磁磚大百科.八大類磁磚鑑賞
台灣磁磚系譜學:台灣磁磚大百科.八大類磁磚鑑賞
台灣磁磚系譜學:台灣磁磚大百科.八大類磁磚鑑賞
台灣磁磚系譜學:台灣磁磚大百科.八大類磁磚鑑賞
台灣磁磚系譜學:台灣磁磚大百科.八大類磁磚鑑賞
台灣磁磚系譜學:台灣磁磚大百科.八大類磁磚鑑賞
台灣磁磚系譜學:台灣磁磚大百科.八大類磁磚鑑賞
台灣磁磚系譜學:台灣磁磚大百科.八大類磁磚鑑賞
台灣磁磚系譜學:台灣磁磚大百科.八大類磁磚鑑賞
台灣磁磚系譜學:台灣磁磚大百科.八大類磁磚鑑賞
台灣磁磚系譜學:台灣磁磚大百科.八大類磁磚鑑賞

台灣磁磚系譜學:台灣磁磚大百科.八大類磁磚鑑賞

商品資訊

定價
:NT$ 800 元
優惠價
90720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79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21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獲國藝會臺灣書寫專案補助**

解碼台灣磁磚的迷人身世.串聯世界磁磚的文化地圖
★台灣磁磚大百科,八大類磁磚賞析
★近八百張圖片與圖表解析,看見磁磚之美
★作者20多年研究成果展現,私人珍藏磁磚大公開
★台灣磁磚主題鑑賞景點30選
請別小看一片磁磚,它竟然串聯了台灣、日本、東南亞、中國、英國、義大利、西班牙,甚至伊斯蘭國家,開展出橫跨600年的東西文化交會地圖 !
本書分四大篇章,以作者走遍世界各地的磁磚研究故事揭開序幕。
Chapter1〈探索磁磚系譜〉從定義磁磚開始,了解磁磚如何在12世紀之後,達到了疾速而耀眼的發展成果,細細剖析從伊斯蘭馬賽克磁磚、西班牙及義大利馬約利卡磁磚、英國維多利亞磁磚到日本製馬約利卡磁磚的文化發展軌跡。
Chapter2〈小磁磚大歷史〉追溯台灣的磁磚發展史,分清末、日治、戰後三階段,從傳統窯業品談起,到民宅上新潮華麗的馬約利卡磁磚、日治近代建築的裝飾磁磚,及戰後建築外牆磁磚的運用,逐步了解百多年來台灣磁磚的演變。
Chapter3〈解開磁磚密碼〉剖析磁磚的模矩尺寸與背後密碼,透過其後的文字、圖樣或商標,判別出生產地點、國名、年代及設計者,可以了解更多磁磚背後的故事。
Chapter4〈八大類磁磚鑑賞〉將磁磚分為八大類別,包括:馬約利卡磁磚、維多利亞磁磚、磁磚畫、近代建築之裝飾磁磚、馬賽克磁磚、陶磚、敷瓦、水泥地磚,一一賞析磁磚豐富的樣式及圖案美學。
值得一提的是,因日本磁磚發展史與台灣磁磚之使用息息相關,作者身為長居台灣、精研磁磚的日本學者,書中援引許多日本建築案例相互參照,更能有系統地深入討論台灣日治時期近代建築磁磚的運用美學。

作者簡介

堀込憲二 Horigome Kenji
1947年生,日籍建築學者,定居台灣三十多年。
擁有日本一級建築士、東京大學工學博士學歷,曾在台灣大學城鄉研究所及淡江大學、中原大學建築學系任教,現於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任教,在台長期教學服務,作育英才無數。此外,也是古蹟.歷史建築聚落修復或再利用計畫委任主持人、中冶環境造形顧問有限公司資深顧問,專長於文化資產研究保存計畫、建築與景觀規劃及設計。
堀込憲二為台灣磁磚文化之研究先驅,其研究起始於1997年進行台北圓山別莊磁磚之調查工作,曾發表多篇磁磚學術論文並主持國科會磁磚專題研究計畫,擁有二十多年豐厚的田野調查成果。他認為,透過磁磚的調查,不僅可欣賞磁磚本體的美,更可了解時代潮流及庶民生活歷史,以及磁磚在建築上所具有的文化資產價值,同時傳達保存之觀點。

名人/編輯推薦

推薦序1 黃蘭翔(台大藝術史研究所教授)
 《台灣磁磚系譜學》打開的世界之窗
過去我們知道堀込憲二先生對台灣日治時期的建築文化資產,以及規劃設計新的台灣景觀環境都有非常高的評價,但對於他專注在建築裝飾材磁磚的研究與頻繁地被引用的磁磚學術論著,或許因為不是建築人習慣討論的空間與結構,這樣耀眼的研究成果卻沒有得到對等的公開認知。
這次,憲二教授將過去二、三十年來對磁磚投下的熱情與蒐集到豐富而多元的材料,用台灣本土建築的特質與世界磁磚發展史的觀點,撰寫成完整而具系統性、圖文並茂的專書,令人讀起來如同享受知識饗宴一般。特別是書中追蹤了於磁磚中扮演主角的「馬約利卡磁磚(Majolica Tile)」(彩磁)的起源與發展故事,其源自西班牙或更早的伊斯蘭陶器、磁磚,歷經六百年的演變流傳,成為日治時期台灣傳統民宅、廟宇上亮麗鮮明的裝飾。提醒讀者在理解台灣磁磚時不可忽略的世界史脈絡,並思索台灣磁磚之於磁磚世界史中的位置。
本書以台灣為核心,依循荷鄭、清代、日治與戰後的台灣史分期,所討論的磁磚案例分布的地理範圍,除了中心地的台灣之外,擴及到日本、中國、金門、澎湖與東南亞等地。就磁磚起源與技術發展史而言,除了「北投磁磚」生產製作,還追蹤了伊斯蘭文化的影響與磁磚在義大利、西班牙、荷蘭、英國與日本等國之設計、製作、貿易及與之相隨的磁磚技術傳播的情況。
磁磚所承載的建築技術與文化傳播雖然常常為建築史核心主題的論述所忽略,但是憲二教授指出台灣建築「土文化」之本質說明台灣建築容易接受與發展紅磚,以及磁磚裝飾與磁磚保護建築體之原因,捕捉傳統建築之「斗子牆」、「磚雕」、「花磚」、「交趾陶」、「剪黏」等等作法中的磁磚性格與面貌,辨明了洪華、陳玉峰、潘麗水等台灣著名彩繪師用功於「釉上彩」(白磁上描繪圖案)之技術成就,調查眾人忽略的台南善化德禪寺與永隆宮之磁磚畫案例。種種細緻而深入的工作,實際是打開了我們觀看建築文化的新視野。
從製作技術史而言,憲二教授揭示在台灣出現的近代磁磚製作方法,如昆卡、銅版轉印、滴管描、鑲嵌、浮雕、手繪等,不斷為我們增添新知;不僅如此,令人驚奇而倍感興趣的是他對磁磚分析研究的方法,除了製作技術、模矩尺寸與正面紋樣類別之外,他也告訴了我們從磁磚背面可以解讀製作國家、公司商標、商品編號,還有為了黏著磁磚於牆面、地面而設計在磁磚背面的凹凸溝槽,而這個凹凸溝槽的型式恰是公司專利申請的重點。
堀込憲二先生這本《台灣系譜學:台灣磁磚大百科、八大類磁磚鑑賞》專書,提供了一個非常精彩的案例,亦即台灣建築學者長久以來夢寐以求但從未被實踐出來的夢想,撰寫一本以台灣建築為核心之「世界建築史」的一個範例。
 
推薦序2 李乾朗(台藝大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 
從系譜學觀點,看到龐大的「磁磚家族」
中西建築史上對於陶磁製品的運用一直是吸引人的目光焦點,例如:古羅馬利用小片彩磁鋪地,拼出各種花樣,至今仍在義大利龐貝出土的古城宅第中可見;中國漢朝的畫像磚,實際上也是以泥土燒成表面有人物圖案的陶製品;元朝從中亞吸收青花瓷技巧,讓琉璃瓦的色澤更為豐富,包括瓦當、滴水瓦及龍吻走獸等釉色,使中國建築的屋頂從唐代的黑瓦轉變為亮麗多彩的形貌。
清代台灣古建築出現的剪黏及交趾陶,培育多位名匠,他們的傑作至今仍可在台北保安宮、艋舺龍山寺及艋舺清水巖祖師廟見到。至日治時期的近代建築,外牆或浴室更盛行面磚(Tile),特別是為改善水泥粉刷的建築之色調,在表面貼所謂「丁掛」面磚,大為流行,並且從「丁掛」的釉色、質感及色澤還可以判斷建築物的建造年代。
1970年代由景觀建築家郭中端介紹,我認識了憲二先生,知道他是一位謙虛的年輕學者,也有機會一起走訪台灣的古建築,他的研究態度非常謹慎,不輕易下結論,對鄉土建築的細部觀察及記錄相當認真。後來我才知道他長期蒐集並研究建築的磁磚。回顧起來,他至少花了二十多年時間研究建築面磚,研究年代包括清代、日治時期與近代,足跡更是跨越亞洲與歐洲。
他的工作除了研究之外,也擔任大學建築系的教師,作育英才,許多學生從他身上學習到為人處世的態度;不但是經師,也是人師。在磁磚研究方面,他寫過十多篇專業論文,是台灣研究建築磁磚最權威的學者之一,引領讀者從小小一片磁磚,讓我們看到廣闊的世界!
這本書應該是他對建築用磁磚研究的總結,他以系譜學的觀點來撰述,讓我們看到一個龐大的「磁磚家族」,了解從早期至近代的繁衍史。除了台灣本土發現的磁磚,他也溯源至世界其他地區。1930年代是台灣運用磁磚的高峰時期,除了從英國或日本進口之外,台灣本地也嘗試生產各種紋理的建築面磚,利用不平的表面製造浮凸或深邃的對比,可減低反光;而日本與台灣對磁磚名稱的說法也有所不同,本書也一一比較。其中,我覺得最有價值的是台灣的實例與出現年代,有如地圖的分布使人明瞭其繁衍版圖,這些在憲二先生書中都有詳細的介紹。
他對台灣磁磚研究最明顯的特色,即是從建築物運用的角度切入,使人了解建築與磁磚的關係猶如脣齒般密不可分──有時表現明亮,有時表現灰暗;有時呈現光滑,有時要求粗獷,像戲劇臉譜一樣,生、旦、淨、末、丑角色的表情藉由磁磚來化妝,這是我閱讀這本書最深刻的感受與收穫,同時也感受到我所認識的作者,是一位謙虛且修養高尚的日本朋友,特別推薦這本書給喜愛建築的朋友們。

〈自序〉
與台灣磁磚相遇
對一般日本人來說,磁磚不太會給人特別討喜的印象,我自己過去也是如此。會有這種既定印象,主要是因為日本對於磁磚的使用多在浴室、廁所、廚房等家用水路系統的室內牆面或地板,因此多被視為「實用品」。但是,若從磁磚的歷史來看,其從肇始至今一直都是用來裝飾建築物,擁有華麗而活躍的存在感,伊斯蘭教的清真寺就是其中代表。此外,英國從維多利亞時代開始,磁磚就是展現室內美感的「裝飾品」,特別是在家庭中心之客廳或起居室(Living Room)的壁爐上,其兩側或爐前地板等處多會貼上美麗的磁磚,而在壁爐上方,則是擺放陶磁器、紀念品、鐘錶等貴重物品的重要場所。在台灣,於淡水英國領事館、台北賓館與圓山別莊等地之壁爐或地板上,都可見到做為「裝飾品」黏貼其上的磁磚。
磁磚文化的發展,是從裝飾建築物開始,「想要美麗」的根源願望結合了世界各國的建築樣式、生活形態與宗教,進而發展出多采多姿的磁磚樣式。雖然只是一枚小小的磁磚,其背後卻傳遞出深厚的意涵,凝聚著伊斯蘭教或歐洲各國文化與傳統之紋樣特色。歐洲比亞洲地區擁有更長遠的磁磚使用歷史,也因此磁磚的研究發展蓬勃,出版了相當多的書籍。至於日本、中國等亞洲地區,關於磁磚方面的資料卻非常稀少,顯見磁磚不太受到關注與重視,但生活中卻是隨處可見磁磚的蹤影――這也是我想動筆寫一本磁磚文化書籍的原因。
我與磁磚相遇,大約源自1970年代初期開始從事台灣建築與都市調查研究,十數年間持續在台灣各地考察。當時,在許多古老樣式的傳統民宅外牆或屋脊上,經常可見黏貼著色彩華麗的磁磚。就鋼筋混凝土建造的近代建築來說,磁磚就像表皮保護著外牆,可以理解其存在的必要性;但是傳統民宅跟近代磁磚搭配一起,卻給人一種不相稱的違和感,因此當年我在做田野調查時幾乎都沒有拍攝磁磚,應該是記錄當下刻意避免拍到的緣故。仔細回想,當時的我不僅是對磁磚沒有興趣,甚至可說有點討厭磁磚。不過,並不是認為台灣民宅黏貼磁磚不好,而是我個人偏好紅磚老屋保持古色蒼然的模樣而已,尚未能充分理解當時台灣人們的心境與喜好。
然而,在知道這些是「馬約利卡磁磚」(Majolica Tile)之後,我便開始在台灣四處尋覓片片美麗的磁磚身影。
在日本,磁磚文化較為淺薄與不足。雖然日本欣賞陶磁器的人相當多,但是將磁磚使用在傳統家屋的外牆等手法,卻是一般人難以想像的。與此相較,台灣不僅有傳統的紅磚建築或是以磚材組構的「斗子牆」;還有保護土埆牆的「穿瓦衫」;以及將磚材製成各種形狀組合而成之「磚組砌」;或是納入雕刻手法的「磚雕」;在外牆或屋脊處,也常使用「剪黏」等建築窯業品,將其當作馬賽克來製造裝飾效果。或許因為這樣的背景,所以即使是古色古香的民宅,也能自然地將磁磚融入到建物之中。更何況,磁磚與傳統裝飾方法相較,不僅施工簡易且更能發揮裝飾的效果,因此廣被接受、進而大為普及。其中以「磁磚畫」最具台灣特色,其為台灣民宅或廟宇常見之裝飾性磁磚,是台灣畫家在白色空白磁磚上,手繪出花鳥、吉祥圖案、名勝風景,或是民間故事、歷史故事之場景,擁有既成裝飾磁磚無法展現的台灣獨特紋樣,而受到民眾廣泛的喜愛。
在上述的背景環境下,台灣據此根基發展出獨特且多樣的磁磚文化,這可歸因於台灣身為海洋國家,擁有複雜的歷史文化背景所致,但至今卻少有人意識到,十分可惜。伊斯蘭教清真寺的馬賽克磁磚,是以非常緊密一片挨一片的全面嵌入方式構成;西班牙、義大利、荷蘭、英國等地建築之磁磚,是在室內外空間大量運用的手法,徹底展現「數大就是美」的壓倒性美感;而台灣則是擁有其他國家沒有的多元獨特性――這也是讓我一頭埋入磁磚研究領域的原因。
開啟本人以磁磚為主題來進行研究之契機,即根基於台灣這片土地與歷史風土。我投入台灣磁磚研究,起始於1997年前後進行圓山別莊磁磚的調查,二十多年來調查磁磚的樂趣,不單是欣賞磁磚本體的美,更可透過磁磚了解時代潮流及庶民生活歷史,不論是製造磁磚之人、彩繪磁磚之人、設計者甚或是選定使用之人,以及施工時職人對細節之講究,或對遠觀效果所下的功夫,細細觀賞與考究,可以感受到圍繞磁磚的各種立場人們的想法。
本書將闡述台灣各種磁磚的價值與魅力,以及磁磚在建築上所具有的文化資產價值,同時傳達保存之觀點;對於指定或登錄為台灣文化資產之建築,其使用的磁磚也應指定為主要保存對象之一。本書磁磚論述主要以日治時期為主,因此近代建築的磁磚案例會頻繁地出現,是因為日本磁磚發展史及使用狀況與台灣有密切關聯之故。
如此平凡的小小一片、在台灣各地都看得到的磁磚,其發展背景卻擁有相當悠久曲折的歷史,而且在世界版圖中擁有多樣性的發展,就研究對象來說是極難處理的主題。然而,幸運的是在這段調查期間,得到非常多各方人士的協助與鼓勵,總算到達目前的成果。
本書之內容及資料照片等,大多依據「國家科學委員會」之「專題計畫」所進行的磁磚相關研究、中原大學建築系所執行之台灣文化資產建築相關調查研究案,以及個人在國內外所進行的磁磚相關調查研究,將上述研究成果統整後再重新撰寫而成;也很榮幸於2020年獲得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之「台灣書寫專案」補助,而得以編著完成。
最後,特別感謝國藝會及遠流出版公司總編輯黃靜宜女士及主編張尊禎女士,得以將學術報告書的內容編輯成一般人也可以閱讀的書籍;另外長期協助我翻譯工作的林瓊華女士,以及對出版全面協力的中冶環境造形顧問有限公司各位同仁,還有在磁磚調查研究上提供熱心協助的中原大學及淡江大學建築系的研究生及研究助理們。自矢志於磁磚研究之時起,直至今日持續地傳授予我各式各樣的資訊與知識的日本常滑市世界磁磚博物館,也在此向諸位致上深深的謝意。

目次

出版緣起|台灣磁磚的文化盛宴 林淇瀁
推薦序 1|《台灣磁磚系譜學》打開的世界之窗 黃蘭翔
推薦序 2|從系譜學觀點看到龐大的磁磚家族 李乾朗
推薦短語|林會承、夏鑄九、張啟文、臧振華
自 序|與台灣磁磚相遇
序 曲|我的磁磚研究小故事
 
Chapter 1. 探索磁磚系譜
磁磚的定義
從磚到磁磚
多元的世界磁磚史
 
Chapter 2. 小磁磚大歷史
土之文化的台灣建築
【清朝】傳統建築之窯業品
【日治】台灣建築之磁磚運用
【戰後】台灣建築之外壁修飾
 
Chapter 3. 解開磁磚密碼
磁磚之美與模矩
磁磚之尺寸大小
背面之溝紋及商標
認識磁磚技法
 
Chapter 4. 八大類磁磚鑑賞
馬約利卡磁磚
維多利亞磁磚
磁磚畫
近代建築之裝飾磁磚
馬賽克磁磚
陶磚
敷瓦
水泥地磚 
 
【附錄】
台灣磁磚主題鑑賞30選
台灣建築磁磚使用一覽表
本書磁磚用語對照表(中日英)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關於磁磚之二三事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720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