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的主旨是提供眼科醫師、視光眼科醫師、驗光師∕生以及醫科與視光學系學生有關眼疾病治療的專業資料。從臺灣常見眼疾,眼藥的運用途徑開始探討微生物感染、青光眼處理、乾眼症、眼過敏發炎,到介紹基因治療、幹細胞移植和基因編輯的先進治療法。本書並附加常用藥物的清單以及處方箋的寫法。此書可以增進眼科臨床人員的知識,可以隨時作爲參考,適當的利用會有助於長期保持病人的眼睛健康及優良視覺。
作者簡介
鄭宏銘
現職
亞洲大學視光學系講座教授
日本金澤醫科大學眼科客座教授
日本東北文化學園大學視覺機能學客座教授
學歷
美國普渡大學哲學博士
新英倫視光學院視光眼科博士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眼科高級研究員
經歷
美國哈佛大學眼科講師助教授副教授
美國麻省眼耳科醫院核磁共振研究室主任
國立新加坡眼科中心教授/新加坡眼科研究所研究主任
中山醫學大學視光學系客座教授及特聘講座教授
專長
眼睛及其附屬器官疾病之診斷與治療、低視力處理、生化與核磁共振光譜白內障研究、腦部功能核磁共振影像、高解析眼部核磁共振影像,以及學童近視的調查與治療。
現職
亞洲大學視光學系講座教授
日本金澤醫科大學眼科客座教授
日本東北文化學園大學視覺機能學客座教授
學歷
美國普渡大學哲學博士
新英倫視光學院視光眼科博士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眼科高級研究員
經歷
美國哈佛大學眼科講師助教授副教授
美國麻省眼耳科醫院核磁共振研究室主任
國立新加坡眼科中心教授/新加坡眼科研究所研究主任
中山醫學大學視光學系客座教授及特聘講座教授
專長
眼睛及其附屬器官疾病之診斷與治療、低視力處理、生化與核磁共振光譜白內障研究、腦部功能核磁共振影像、高解析眼部核磁共振影像,以及學童近視的調查與治療。
序
作者序
臺灣眼疾病醫療可以說是已達先進國家水準,逐漸變成從眼睛保健第一防線的視光教育出身的驗光師、第一線治療的眼科醫師、公私立醫院眼科,到設備齊全的大醫學中心眼科都能提供高品質的察覺、轉介、診斷和治療服務。而且臺灣的視光領域在近年來迅速發展,除了提高眼疾病教育程度外,也包括使用新式的眼部測量和影像儀器。臺灣的眼科專科也在發展許多特殊領域,如雷射治療、微創手術、青光眼處理、視網膜手術等。最大的優點是普及率高,雖然眼科照護人力資源還是有城市與偏鄉分布不均的情況,但視覺和眼科檢查已經逐漸成為許多民眾定期健康檢查的一部分。
然而,隨著人口老化和眼部疾病發生率的增加,視光、眼科照護和醫療,還是面臨挑戰。所以臺灣的眼疾病醫療界,不能自滿,需要繼續探索新的檢驗方法和相關科技,以提高治療效果,並且建立更緊密的醫療保健體系,從視光到眼科各專科合作,初診轉診順序作業,以滿足日益增長的眼睛健康的醫療需求。
眼科藥物是治療各種眼部疾病的關鍵。這些藥物有不同的形式,例如眼藥水、軟膏、凝膠、口服劑和注射劑。正確使用眼科藥物需要全面了解可用的藥物類型、作用機制、副作用以及適當的使用。此外,病人必須與醫師交流,學習並接受如何正確使用藥物,以及在使用中預期到什麼結果。
本書旨在全面介紹各種眼科藥物,以及在治療常見眼疾病中的應用。涵蓋不同類型的眼科藥物的藥理學、適應症、禁忌症、不良反應,以及適當的療程。書中的藥名、疾病名,除了舊有的中文譯名外(例如conjunctivitis為結膜炎、penicillin為青黴素等),目前並無統一命名,因此本書的藥名、化學物名,均以英文為準,疾病名則是中文附加英文翻譯,讀者如有需要,可自行從網路上的翻譯程序求解。此外本書也不提供眼藥的包裝圖,因為除瓶蓋顏色不同外,藥瓶及說明書均裝在同一印有廠商名、藥名及成分的紙盒,大同小異,而且各廠商之網站均有圖像可以瀏覽。
又,本書的藥物與療程,雖然是來自筆者在美國麻州的臨床經驗,並引用他人已經出版的論文、書籍以及後續教育課程,但是臨床醫師都知道實際的病人病情各不相同,對治療的反應自然也會有差異,所以本書引用一般同類書籍的但書,曰:「資料雖是豐富,但僅為參考之用」,主治醫師仍需依自己的判斷,調整給藥劑量以及治療時間。
臺灣眼疾病醫療可以說是已達先進國家水準,逐漸變成從眼睛保健第一防線的視光教育出身的驗光師、第一線治療的眼科醫師、公私立醫院眼科,到設備齊全的大醫學中心眼科都能提供高品質的察覺、轉介、診斷和治療服務。而且臺灣的視光領域在近年來迅速發展,除了提高眼疾病教育程度外,也包括使用新式的眼部測量和影像儀器。臺灣的眼科專科也在發展許多特殊領域,如雷射治療、微創手術、青光眼處理、視網膜手術等。最大的優點是普及率高,雖然眼科照護人力資源還是有城市與偏鄉分布不均的情況,但視覺和眼科檢查已經逐漸成為許多民眾定期健康檢查的一部分。
然而,隨著人口老化和眼部疾病發生率的增加,視光、眼科照護和醫療,還是面臨挑戰。所以臺灣的眼疾病醫療界,不能自滿,需要繼續探索新的檢驗方法和相關科技,以提高治療效果,並且建立更緊密的醫療保健體系,從視光到眼科各專科合作,初診轉診順序作業,以滿足日益增長的眼睛健康的醫療需求。
眼科藥物是治療各種眼部疾病的關鍵。這些藥物有不同的形式,例如眼藥水、軟膏、凝膠、口服劑和注射劑。正確使用眼科藥物需要全面了解可用的藥物類型、作用機制、副作用以及適當的使用。此外,病人必須與醫師交流,學習並接受如何正確使用藥物,以及在使用中預期到什麼結果。
本書旨在全面介紹各種眼科藥物,以及在治療常見眼疾病中的應用。涵蓋不同類型的眼科藥物的藥理學、適應症、禁忌症、不良反應,以及適當的療程。書中的藥名、疾病名,除了舊有的中文譯名外(例如conjunctivitis為結膜炎、penicillin為青黴素等),目前並無統一命名,因此本書的藥名、化學物名,均以英文為準,疾病名則是中文附加英文翻譯,讀者如有需要,可自行從網路上的翻譯程序求解。此外本書也不提供眼藥的包裝圖,因為除瓶蓋顏色不同外,藥瓶及說明書均裝在同一印有廠商名、藥名及成分的紙盒,大同小異,而且各廠商之網站均有圖像可以瀏覽。
又,本書的藥物與療程,雖然是來自筆者在美國麻州的臨床經驗,並引用他人已經出版的論文、書籍以及後續教育課程,但是臨床醫師都知道實際的病人病情各不相同,對治療的反應自然也會有差異,所以本書引用一般同類書籍的但書,曰:「資料雖是豐富,但僅為參考之用」,主治醫師仍需依自己的判斷,調整給藥劑量以及治療時間。
目次
目錄
推薦序
作者序
前言
第1章 治療眼疾病的藥物動力學
總和考量
第2章 抗病毒、真菌、阿米巴藥物
第一節 病毒感染
第二節 當前大敵—帶狀皰疹
第三節 真菌和阿米巴眼部感染的處理
第3章 類固醇與抗生素眼藥
第一節 紅眼症與類固醇
第二節 抗生素眼藥
第三節 抗生素—類固醇眼混合眼藥水
結語
第4章 治療青光眼藥物
第一節 概論
第二節 如何正確診斷青光眼
第三節 正常眼壓青光眼
第四節 OHTS
第五節 何時開始治療
第六節 治療青光眼的原則
第七節 治療青光眼的藥物及其特性
第八節 可用的青光眼治療藥物
第九節 青光眼藥物在睡眠時間的療效
第十節 白內障手術與青光眼
第十一節 青光眼病人自我照護
第十二節 治療青光眼專家們的心得
第5章 學童近視、AMD及老花
第一節 學童近視
第二節 視網膜營養與AMD的發展
第三節 老花眼
第6章 非處方成藥、乾眼、過敏
第一節 非處方成藥
第二節 乾眼症與過敏症
第三節 結膜鬆弛症
第四節 突眼乾眼症
第五節 過敏的處理
第六節 人人有份的眼病
第7章 研發中的治療模式
第一節 概論
第二節 眼疾病治療
第8章 處方箋的寫法
第一節 品牌名(brand name)vs學名/仿製(generic)藥
第二節 常用的口服處方縮寫
第三節 處方形式
第四節 常用眼藥處方縮寫
第五節 處方例
推薦序
作者序
前言
第1章 治療眼疾病的藥物動力學
總和考量
第2章 抗病毒、真菌、阿米巴藥物
第一節 病毒感染
第二節 當前大敵—帶狀皰疹
第三節 真菌和阿米巴眼部感染的處理
第3章 類固醇與抗生素眼藥
第一節 紅眼症與類固醇
第二節 抗生素眼藥
第三節 抗生素—類固醇眼混合眼藥水
結語
第4章 治療青光眼藥物
第一節 概論
第二節 如何正確診斷青光眼
第三節 正常眼壓青光眼
第四節 OHTS
第五節 何時開始治療
第六節 治療青光眼的原則
第七節 治療青光眼的藥物及其特性
第八節 可用的青光眼治療藥物
第九節 青光眼藥物在睡眠時間的療效
第十節 白內障手術與青光眼
第十一節 青光眼病人自我照護
第十二節 治療青光眼專家們的心得
第5章 學童近視、AMD及老花
第一節 學童近視
第二節 視網膜營養與AMD的發展
第三節 老花眼
第6章 非處方成藥、乾眼、過敏
第一節 非處方成藥
第二節 乾眼症與過敏症
第三節 結膜鬆弛症
第四節 突眼乾眼症
第五節 過敏的處理
第六節 人人有份的眼病
第7章 研發中的治療模式
第一節 概論
第二節 眼疾病治療
第8章 處方箋的寫法
第一節 品牌名(brand name)vs學名/仿製(generic)藥
第二節 常用的口服處方縮寫
第三節 處方形式
第四節 常用眼藥處方縮寫
第五節 處方例
書摘/試閱
總和考量
一、角膜部分
因角膜前液體吸收和全身吸收而導致藥物流失,是影響眼科藥物生物利用度的兩個重要因素。當藥物從眼睛表面透過滴眼、藥膏或凝膠的方式給予時,會發生角膜前的淚液吸收。這時藥物可能會被淚液流失或被結膜、鞏膜組織吸收,未能到達角膜,因而導致藥物在眼部的生物利用度降低,從而減少治療效果。影響角膜前之淚液吸收的因素,包括淚液更新速率、藥物濃度和黏度,以及配方等等。
發生藥物全身吸收是給予眼睛的藥物被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系統,並分布到全身。這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全身副作用,並因藥物在眼部的濃度降低而降低治療效果。影響全身吸收的因素包括藥物的分子量、親脂性和溶解度,以及藥物的給予途徑等。為了減少由角膜前液體吸收和全身吸收引起的藥物流失,可以採用各種策略,例如使用黏著性高的聚合物或奈米結構,可以增加藥物在眼睛表面的滯留時間,並減少角膜前的淚液吸收。此外,使用靶向藥物傳遞系統,如脂質體或奈米粒子,可以提高藥物對目標部位的特殊性,從而減少全身吸收。另外,使用藥物的前體(precusor)制劑或持續釋放的藥物傳遞系統,可以增加藥物作用時間,降低給藥頻率,從而減少角膜前液體的吸收和全身吸收引起的藥物流失。
藥物如何穿過角膜進行傳遞?
由於其獨特的結構和功能,角膜是一個重要的藥物傳遞通道,可用於治療眼部疾病和發送藥物到全身。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角膜傳遞方法:
1. 眼藥水:這是最常見的角膜傳遞方法。眼藥水是液體藥劑,透過滴入眼睛來達到治療效果。透過滲透作用,藥物可以快速進入角膜組織。一般眼藥瓶滴出的眼藥體積為50微升(µl),但淚湖僅有30微升,所以會有溢出眼眶而浪費的現象。也有廠家設計瓶尖略微狹窄,滴出液體小於50微升,如20微升的Nanodropper,但目前尚未普及。大多數眼藥水在眼睛中的停留時間很短,因此需要頻繁滴入。
2. 眼藥膏:這是一種膏狀藥劑,通常在睡前使用。它含有高濃度的藥物,可以在角膜表面停留更長時間,從而提高藥物吸收的效率。
3. 含藥物隱形眼鏡:將小型儲有藥物的鏡片置於角膜表面,可幫助藥物更快速並有效地進入角膜組織。
4. 納米粒子:納米粒子是一種藥物輸送系統,可透過調整其粒徑和表面性質,以達到穿過角膜的效果。此外,納米粒子還可以保護藥物,免受角膜的代謝分解和排除。
5. 電穿孔(electroporation):這是一種新興的角膜傳遞方法,利用電流產生的孔洞來穿透角膜,從而達到藥物傳遞的目的。電穿孔具有高效性和可控性,但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定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所以穿過角膜進行藥物傳遞是一個簡單但具有挑戰性的方式,需要根據藥物的特性和治療效果,而選擇合適的傳遞方法;再者,角膜對於藥物傳遞具有特定的物理化學要求。角膜的外層是由脂質分子組成的,因此脂溶性的藥物可以更容易地穿過。
透過角膜傳遞藥物是一種非侵入性的方法,對於治療某些視網膜疾病還是有效。但不適用於所有藥物,因為有些藥物可能無法穿透角膜屏障,或在到達視網膜之前就被分解。此外,透過角膜傳遞的藥物量有限,需要重複給藥。
二、視網膜部分
雖然治療視網膜疾病的藥物,可以透過不同的途徑傳遞到視網膜,包括透過角膜以及其他途徑,如玻璃體注射、靜脈注射和口服給藥。但是視網膜是眼球後部高度專門化的組織,負責感受光線並將視覺訊號傳送至大腦。由於存在多種屏障,包括血液—視網膜屏障(BRB, blood-retina barrier)、玻璃體和視網膜多層結構,因此向視網膜提供挑戰性。血液—視網膜屏障(BRB)是一種物理和生理上的屏障,它分隔了眼球中的血管系統和視網膜組織。BRB的正常功能主要是保護視網膜免受潛在有害物質的侵害,同時維持視網膜功能的穩定性。
BRB由兩個部分組成:內(inner)血—視網膜屏障和外(outer)血—視網膜屏障。內血—視網膜屏障是由視網膜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和周圍神經上皮細胞之間的緊密連接組成。這種結構阻止了大部分蛋白質和細胞,從毛細血管進入視網膜組織。外血—視網膜屏障是由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和周圍脈絡膜血管之間的連接組成。這種結構能阻止大部分的藥物和代謝物質,從脈絡膜進入視網膜。
BRB還有其他重要的功能。它可以避免眼內外界環境的水分和物質交換,保持眼內穩定的溫度和壓力。此外,BRB也對維持視網膜組織中的營養物質和代謝物質的濃度進行調節。
BRB的損壞可能會導致許多視網膜疾病,例如黃斑部病變、視網膜毒害、視網膜腫瘤等。因此,了解BRB的結構和功能非常重要,可以幫助研究人員開發更有效的治療方法和預防措施。
以下是幾種針對視網膜提供藥物的改善方法:
1. 植入式裝置(implants):可植入式裝置,如持續性釋放藥物系統或微電子裝置,可以直接置放在玻璃體中,向視網膜提供長期藥物釋放。這些裝置可以編程以預定速率釋放藥物,或對特定刺激作出反應,例如眼內壓的變化。
2. 視網膜下注射:視網膜下注射是指在視網膜下方注射藥物。這種方法可以直接向視網膜目標細胞(如光感受器或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傳遞藥物。
3. 脈絡膜上注射:脈絡膜上注射是指將藥物注射到鞏膜和脈絡膜之間的空間中。這種方法可以讓藥物被傳送到脈絡膜和外視網膜,越過血液視網膜屏障。
4. 基於納米技術的藥物傳遞:利用脂質體、樹狀聚合物和聚合物奈米粒子等,可以改善藥物傳遞到視網膜的效果。這些奈米粒子可以被設計成具有特定的表面性質,以便穿過血網膜屏障並針對視網膜中特定的細胞。
5. 玻璃體注射:玻璃體注射是針對視網膜的藥物給藥的最常用方法。藥物直接注射到玻璃體中,其作用是作為藥物對視網膜的持續釋放儲存庫。這種方法可以越過血液—視網膜屏障(BRB),並使藥物在視網膜中達到高濃度。但是這種方法是侵入性,且存在較高的感染和視網膜脫落等併發症風險。
目前「玻璃體內注射」已經是眼科常用的一種越過BRB的辦法,是將藥物直接注射到眼睛的玻璃體腔內的程序,用於提供如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抑制異常血管的生長,來減少視網膜的水腫和出血,或提供消炎用的類固醇。
一、角膜部分
因角膜前液體吸收和全身吸收而導致藥物流失,是影響眼科藥物生物利用度的兩個重要因素。當藥物從眼睛表面透過滴眼、藥膏或凝膠的方式給予時,會發生角膜前的淚液吸收。這時藥物可能會被淚液流失或被結膜、鞏膜組織吸收,未能到達角膜,因而導致藥物在眼部的生物利用度降低,從而減少治療效果。影響角膜前之淚液吸收的因素,包括淚液更新速率、藥物濃度和黏度,以及配方等等。
發生藥物全身吸收是給予眼睛的藥物被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系統,並分布到全身。這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全身副作用,並因藥物在眼部的濃度降低而降低治療效果。影響全身吸收的因素包括藥物的分子量、親脂性和溶解度,以及藥物的給予途徑等。為了減少由角膜前液體吸收和全身吸收引起的藥物流失,可以採用各種策略,例如使用黏著性高的聚合物或奈米結構,可以增加藥物在眼睛表面的滯留時間,並減少角膜前的淚液吸收。此外,使用靶向藥物傳遞系統,如脂質體或奈米粒子,可以提高藥物對目標部位的特殊性,從而減少全身吸收。另外,使用藥物的前體(precusor)制劑或持續釋放的藥物傳遞系統,可以增加藥物作用時間,降低給藥頻率,從而減少角膜前液體的吸收和全身吸收引起的藥物流失。
藥物如何穿過角膜進行傳遞?
由於其獨特的結構和功能,角膜是一個重要的藥物傳遞通道,可用於治療眼部疾病和發送藥物到全身。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角膜傳遞方法:
1. 眼藥水:這是最常見的角膜傳遞方法。眼藥水是液體藥劑,透過滴入眼睛來達到治療效果。透過滲透作用,藥物可以快速進入角膜組織。一般眼藥瓶滴出的眼藥體積為50微升(µl),但淚湖僅有30微升,所以會有溢出眼眶而浪費的現象。也有廠家設計瓶尖略微狹窄,滴出液體小於50微升,如20微升的Nanodropper,但目前尚未普及。大多數眼藥水在眼睛中的停留時間很短,因此需要頻繁滴入。
2. 眼藥膏:這是一種膏狀藥劑,通常在睡前使用。它含有高濃度的藥物,可以在角膜表面停留更長時間,從而提高藥物吸收的效率。
3. 含藥物隱形眼鏡:將小型儲有藥物的鏡片置於角膜表面,可幫助藥物更快速並有效地進入角膜組織。
4. 納米粒子:納米粒子是一種藥物輸送系統,可透過調整其粒徑和表面性質,以達到穿過角膜的效果。此外,納米粒子還可以保護藥物,免受角膜的代謝分解和排除。
5. 電穿孔(electroporation):這是一種新興的角膜傳遞方法,利用電流產生的孔洞來穿透角膜,從而達到藥物傳遞的目的。電穿孔具有高效性和可控性,但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定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所以穿過角膜進行藥物傳遞是一個簡單但具有挑戰性的方式,需要根據藥物的特性和治療效果,而選擇合適的傳遞方法;再者,角膜對於藥物傳遞具有特定的物理化學要求。角膜的外層是由脂質分子組成的,因此脂溶性的藥物可以更容易地穿過。
透過角膜傳遞藥物是一種非侵入性的方法,對於治療某些視網膜疾病還是有效。但不適用於所有藥物,因為有些藥物可能無法穿透角膜屏障,或在到達視網膜之前就被分解。此外,透過角膜傳遞的藥物量有限,需要重複給藥。
二、視網膜部分
雖然治療視網膜疾病的藥物,可以透過不同的途徑傳遞到視網膜,包括透過角膜以及其他途徑,如玻璃體注射、靜脈注射和口服給藥。但是視網膜是眼球後部高度專門化的組織,負責感受光線並將視覺訊號傳送至大腦。由於存在多種屏障,包括血液—視網膜屏障(BRB, blood-retina barrier)、玻璃體和視網膜多層結構,因此向視網膜提供挑戰性。血液—視網膜屏障(BRB)是一種物理和生理上的屏障,它分隔了眼球中的血管系統和視網膜組織。BRB的正常功能主要是保護視網膜免受潛在有害物質的侵害,同時維持視網膜功能的穩定性。
BRB由兩個部分組成:內(inner)血—視網膜屏障和外(outer)血—視網膜屏障。內血—視網膜屏障是由視網膜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和周圍神經上皮細胞之間的緊密連接組成。這種結構阻止了大部分蛋白質和細胞,從毛細血管進入視網膜組織。外血—視網膜屏障是由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和周圍脈絡膜血管之間的連接組成。這種結構能阻止大部分的藥物和代謝物質,從脈絡膜進入視網膜。
BRB還有其他重要的功能。它可以避免眼內外界環境的水分和物質交換,保持眼內穩定的溫度和壓力。此外,BRB也對維持視網膜組織中的營養物質和代謝物質的濃度進行調節。
BRB的損壞可能會導致許多視網膜疾病,例如黃斑部病變、視網膜毒害、視網膜腫瘤等。因此,了解BRB的結構和功能非常重要,可以幫助研究人員開發更有效的治療方法和預防措施。
以下是幾種針對視網膜提供藥物的改善方法:
1. 植入式裝置(implants):可植入式裝置,如持續性釋放藥物系統或微電子裝置,可以直接置放在玻璃體中,向視網膜提供長期藥物釋放。這些裝置可以編程以預定速率釋放藥物,或對特定刺激作出反應,例如眼內壓的變化。
2. 視網膜下注射:視網膜下注射是指在視網膜下方注射藥物。這種方法可以直接向視網膜目標細胞(如光感受器或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傳遞藥物。
3. 脈絡膜上注射:脈絡膜上注射是指將藥物注射到鞏膜和脈絡膜之間的空間中。這種方法可以讓藥物被傳送到脈絡膜和外視網膜,越過血液視網膜屏障。
4. 基於納米技術的藥物傳遞:利用脂質體、樹狀聚合物和聚合物奈米粒子等,可以改善藥物傳遞到視網膜的效果。這些奈米粒子可以被設計成具有特定的表面性質,以便穿過血網膜屏障並針對視網膜中特定的細胞。
5. 玻璃體注射:玻璃體注射是針對視網膜的藥物給藥的最常用方法。藥物直接注射到玻璃體中,其作用是作為藥物對視網膜的持續釋放儲存庫。這種方法可以越過血液—視網膜屏障(BRB),並使藥物在視網膜中達到高濃度。但是這種方法是侵入性,且存在較高的感染和視網膜脫落等併發症風險。
目前「玻璃體內注射」已經是眼科常用的一種越過BRB的辦法,是將藥物直接注射到眼睛的玻璃體腔內的程序,用於提供如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抑制異常血管的生長,來減少視網膜的水腫和出血,或提供消炎用的類固醇。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