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臺灣史:大明荷據與明鄭
滿額折

臺灣史:大明荷據與明鄭

商品資訊

定價
:NT$ 920 元
優惠價
90828
庫存:2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24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明朝鄭和下西洋所用之航行海圖已知平湖(澎湖);明軍用地圖《福建海防圖》更是清晰地繪出西望臺灣;諸山羅列之景;明陳第《東番記》為臺灣撰寫首部詳盡信史。清康熙《大清廣輿圖》則將台灣納入版圖。隨後18、19世紀的西方航海圖,均將台灣繪入中國版圖。本書詳盡梳理台灣史前時代至17世紀的歷史和社會發展的脈絡,客觀回望史前、荷據,明鄭這段歷史,彌補斷裂的歷史記憶。
明朝鄭和下西洋所用之航行海圖已知平湖(澎湖);明軍用地圖《福建海防圖》更是清晰地繪出西望臺灣;諸山羅列之景;明陳第《東番記》為臺灣撰寫首部詳盡信史。清康熙《大清廣輿圖》則將台灣納入版圖。隨後18、19世紀的西方航海圖,均將台灣繪入中國版圖。本書詳盡梳理台灣史前時代至17世紀的歷史和社會發展的脈絡,客觀回望史前、荷據,明鄭這段歷史,彌補斷裂的歷史記憶。

作者簡介

戚嘉林Dr. Chi Chia-lin
原籍湖北省沔陽(仙桃市),1951年生於台灣省,輔仁大學商學士、中國文化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南非首都比勒陀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Pretoria)國際關係學博士。台灣外事人員特考及格,曾在阿根廷、新加坡、南非等地任職,退休後出任中國統一聯盟主席,並在世新大學兼課。現任統一聯盟黨主席、《祖國》雜誌發行人、社團法人台灣史研究會理事長。著有《台灣史》《台灣二二八大揭秘》《李登輝兩岸政策十二年》《謝南光-從台灣民眾黨到中國共產黨》《台灣史問與答》等書。

序 言
台灣屬於中國,是天經地義的事,也是國際所公認的事。如果台灣不屬於中國,那日本何須侵略中國,強迫中國割讓台灣?如果台灣不屬於中國,那台灣人為何發動長達數十年的“武裝抗日”,接著又從事數十年的“非武裝抗日”﹖1945年8月15日抗戰勝利日本投降時,更是全島狂歡慶祝回歸祖國。因此,台灣分離意識原本是不存在的。
惟因特殊的歷史縁由,台灣社會國族認同異化萌芽,分離勢力崛起並一再執政。清龔自珍《古史鉤沉論》云「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台灣分離勢力近三十年來執政期間,?動強大的行政資源,人為虛構分離的「台獨史觀」,其內涵從早期「外來殖民論」「台灣主體論」,到今天原住民族的「原民論」,從「去中國化」到「反中國化」,潛移默化地誤導或迷惑部份台灣社會的國族認同,甚至形塑部份民眾敵視大陸。在“大明荷據與明鄭”時期的台灣歷史部份,島內台獨史觀要點有五:
一、蓄意將台灣與南島語族連結,稀釋台灣的漢族主體性,稀釋台灣社
會的兩岸血脈同源認知。
二、美化荷蘭人在台灣的殖民統治,稱其為台灣開?了先進的海洋文明,
並據以污衊歧視大陸文明,淡化並抹殺荷蘭人對原民的十年殘酷屠
殺征服。
三、虛構鄭成功對原民的屠殺及經濟剥削,抹煞鄭成功對原民的友好政
策,蓄意製造漢原歷史怨懟與仇恨。
四、無視鄭經立足東寧,恃海上風濤之險以武拒統,最終導致武統結局。
五、抹煞清鄭澎湖海戰後,民心╱民意立即轉變,及清軍軍紀嚴明,台
灣平穩過渡完成兩岸統一的史實。
至於西方殖民史觀,Leonard Blusse.Natalie Everts兩位學者定性:「荷蘭人在36年的統治時間裡,與各原住民族群互動頻繁,既有火爆的衝突,也有和平的交往」「大體而言,荷蘭人算是與島民維持著正面的關係,因此1652年漢農民在郭懷一的領導下暴動,原住民選擇了加入荷蘭陣營,協助鎮壓漢人起事者」;Tonio Andrade提出荷蘭在台灣的殖民統治是一種所謂的「荷蘭治世(pax hollandica)」「共構殖民(co-colonialism)」,並稱「強制力是『荷蘭治世』現象的一個動力因素」;Pol Heyns.Tonio Andrade稱荷蘭「公司採取剛柔並濟的手段,逐漸控制了南部平原上的原住民獵首者。」;上述西方美國、荷蘭、比利時等重量級荷據台灣史學者,以西方強大學術霸權,對於荷蘭人萬里迢迢東來對台灣原民進行連續十年的屠殺性征服,以及對漢人郭懷一事件三四千人大屠殺等所犯下的淊天罪惡,不約而同絕口不提,並且有志一同的想方設法以「正面關係」「剛柔並濟」「共構殖民」「荷蘭治世」等美化詞彙,顛倒黑白,忽悠國人。
當下台灣,平日公平正義之聲鋪天蓋地,但是對荷蘭人在台灣的殘酷大殺戮,未聞一語正義之詞。從〔臺南400年〕到〔澎荷初會四百週年〕的官方活動,關於荷蘭人對台灣經營影響的歷史評價,總是以偏概全的正面表述,前者甚至包括「臺灣人種的混和」此一與事實不符的表述(不能以極少數個案延伸成整體定論),後者更是謳歌「荷蘭人來台,帶來了地方議會制度、民主化思潮,在台南建立了彷彿海市蜃樓般美麗的安平古堡,讓台灣得以體會荷蘭黃金時代的燦爛,如此歷史就得以銜接。」天哪!荷蘭人武力屠殺征服建立的所謂“地方集會”,荷蘭人自己都說該集會目的是要「以最大威儀」震懾土著,但在高官菁英口中成了“地方議會制度”,荷蘭人帶來的明明是殺人如麻,極度壓榨,怎就成了帶來民主化思潮(何況當時原民處於無文字無貨幣不知日月的近原始狀態),曲解歷史,無復以加。

為此,身為中國人,筆者於西方無所瓜葛,不能爭眼看西方學者以為中國可欺,如此披著學術外衣忽悠愚弄吾人,乃以東西方所存史料,據以還原其殘酷殖民的歷史真相,記敘荷蘭人在兩岸所犯下的強盜滔天罪惡,記敘鄭荷海陸大戰及荷蘭台灣當局兵敗所簽《鄭荷和約十六條》降書,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台灣的全過程。
本版精進,尤其是展現我國大明鄭和下西洋之航行海圖繪出平湖(澎湖)、1560年代海圖已繪出臺灣、1600年時大明軍用地圖《福建海防圖》更是清晰繪出東望臺灣諸山羅列併許多港名、及陳第所撰之首篇臺灣詳盡信史的《東番記》等系列史實,江山何其壯哉!
臺灣修入版圖,次(1686)年《大清廣輿圖》即將台灣載入版圖。清初《臺灣外記》結論「鄭氏者是為其開闢,俾朝廷修入版圖,設為郡縣,以垂萬世」。斯時,施琅於1683年10月3日統舟師登陸鹿耳門,次日奉祀成功之廟曰「自同安侯(鄭芝龍)入臺,臺地始有居民。逮賜姓(鄭成功)?土,世為巖疆,莫敢誰何!」何其霸氣,隨後十八及十九世紀西方繪及中國的世界航海地圖,均將台灣繪入中國版圖,亦即世界公認台灣是屬中國領土。
世事滄桑,國民黨與民進黨均已輪流執政,台灣先賢堅信它日祖國必將雄飛世界之夢,業已成真。祖國大國崛起,但百年變局下兩岸情勢嚴峻,值此時刻,能有機會第14次增修《台灣史-大明荷據與明鄭》,百感交集。上版除增修內文外,並回復1998年版的詳附註解嚴謹學術規範方式,以昭公信,更與時俱進地精選更多珍貴圖片和地圖,圖隨文走;本版較前版2022年9月版本,頁數增加30.2%計增92頁(含圖片),一年半間精進再版,實因值此百年變局,美國以其世界超級強勢的話語霸權,西方殖民史觀與島內原民史觀連結,誤導台灣社會國族認同之際,筆者只有以高強度的工作量,力爭朝夕,加速憑據史料還原歷史真相。
不信青史盡成灰,不信青史喚不回。客觀回望《大明荷據與明鄭》這段歷史,彌補現階段遭高度撕裂誤導的歷史記憶。唯有台灣真歷史,才能反映我們祖先在兩岸踏過的腳印,才能內化正確感性的國族認同。最後,本書得以完成,藉此機會,感念在此領域兩岸一代一代專家學者的貢獻,尤其衷心感念浙江黃嚴人周憲文、台北故宮博物院、中研院近史所╱台史所、社科院台史研究中心、及廈大台研院等諸君的貢獻。
戚嘉林
2024年2月26日於台北

【註釋】
林偉盛譯、包樂史.N. Everts.E. Frech編,邂迢福爾摩沙 台灣原住民社會紀實 荷蘭檔案摘要,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2010年6月初版一刷,p..
歐陽泰(Tonio Adam Andrade)著、鄭維中譯,福爾摩沙如何變成臺灣府?,台北:曹永和文教基金會/遠流山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pp.8-9:134:222:227.
韓家寶.歐陽泰.鄭維中編譯,費爾堡長官報告與東印度對談,台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2022年12月,p.3.見〈導論〉
https://www.nlpi.edu.tw/JournalDetailC003313.aspx?Cond=7a78b89d-072a-4180-b986-32aee9145881 Access:2024年1月29日

目次

第一章 早期台灣
第一節 史前台灣
第二節 台灣澎湖
第三節 中國人活躍在澎湖、台灣魍港與北港
第四節 十七世紀初台灣情境
第二章 中國驅退澎湖荷蘭人
第一節 沈有容諭退澎湖荷蘭人
第二節 荷蘭人染指台灣背景
第三節 荷蘭人攻澳門、佔澎湖、襲廈門
第四節 中國大軍逼退澎湖荷蘭人
第三章 荷蘭人、西班牙人侵佔台灣
第一節 荷蘭人佔據台灣大員
第二節 荷蘭人與日本人在大員的商業衝突
第三節 日本禁教與鎖國
第四節 西班牙人意圖染指台灣
第五節 西班牙人佔據基隆
第六節 西班牙人征佔台灣北部
第七節 西班牙人傳教台灣北部
第八節 西班牙人退離台灣北部
第四章 荷蘭人血腥殺戮征服土番
第一節 荷蘭人在台灣實力不足
第二節 荷蘭人在台灣十年血腥殺戮
第三節 南北「地方集會」
第四節 宗教教化及改造宗教
第五章 荷蘭人的殘酷殖民統治
第一節 漢人在台灣移墾
第二節 荷據時期台灣外貿
第三節 荷蘭人嚴防漢人、醜化漢人、分隔漢番
第四節 荷蘭人橫徵暴歛壓榨漢人
第五節 郭懷一抗荷事件
第六節 荷蘭人殘酷殖民血淚
第六章 鄭芝龍英風貫日靖台海
第一節 中國甲必丹李旦
第二節 鄭芝龍崛起
第三節 鄭芝龍重挫荷蘭艦隊
第四節 鄭芝龍英風貫日殲劉香
第七章 鄭成功驅逐在台荷蘭人
第一節 鄭成功封鎖台灣
第二節 鄭荷情報攻防戰
第三節 鄭成功率軍征台
第四節 陸戰與海戰
第五節 鄭成功招降荷蘭人
第六節 熱蘭遮城圍城戰
第七節 鄭成功結好土番
第八節 荷蘭人投降離台
第九節 鄭成功「缺憾還諸天地」
第十節 鄭成功歷史定位-確保台灣入版圖
第八章 明鄭屯墾台灣與海外貿易
第一節 明鄭大軍缺糧
第二節 明鄭軍兵屯墾台灣
第三節 鄭成功推動海外貿易
第四節 清廷遷界封鎖台灣
第五節 鄭經發展海外貿易
第九章 鄭經反攻福建兵敗
第一節 鄭經平定台灣政變
第二節 清荷聯軍vs.鄭經敗退台灣
第三節 荷蘭人再佔基隆與撤離
第四節 鄭經反攻福建
第五節 鄭經拒統vs.實施內地科舉教育制度
第六節 姚啟聖招撫與鄭經東逝
第十章 施琅專征 一鼓平南
第一節 施琅重膺征台大任
第二節 康熙諭令施琅專征
第三節 清鄭澎湖決戰
第十一章 明鄭納土輸誠 全國統一
第一節 明鄭納土輸誠
第二節 施琅平穩接管台灣
第三節 台灣內附全國一統
第四節 君臣拓土開疆永垂青史

書摘/試閱

第十節 鄭成功歷史定位-確保台灣入版圖
閩南地方位於我國東南沿海,負山抱海,自古地靈人傑,「南閩之人,天資多有聰慧,機智多有明敏」,其所孕育的閩南文化具有多元、開放、包容等特性,與我國各地地域文化同步源遠流長。因時空機緣關係,閩南文化成為十七世紀我國東南及其海域(包括台灣)流布廣泛影響深遠的地域文化。

鄭成功集閩南中原文化傳承於一身 鄭芝龍於鄭成功七歲時就將他自日本召返故鄉福建南安,故閩南文化生活圈孕育鄭成功的閩南地方氣息。惟鄭成功的年少教育階段,也接受傳統的中華儒家教育,國學程度極佳,熟諳數千年王朝歷史典籍及其價值體系,使鄭成功內化認同大明朝的正統性,何況他也曾赴外省南京就學,又身受南明隆武皇帝的蓋世國恩,故鄭成功可說是集閩南地方的傳承與中華文化於一身,是當時的政治明日新星。

鄭成功東遷台灣是劃時代大事 鄭成功率明鄭官員及大軍東遷台灣,是我國第一次將政權入駐台灣,開?台灣進入中國“國家治理”的新時代。在此之前,黃宗羲《賜姓始末》中雖記載崇禎年間,鄭芝龍“招饑民數萬人,人給銀三兩,三人給牛一頭,用海舶載至臺灣,令其苃舍開墾荒土為田。厥田惟上上,秋收所獲,倍於中土。其人以衣食之餘,納租鄭氏”但未設官治理(日後鄭成功承接其父之在台灣的征稅權利,1651年時在台荷蘭人發現國姓爺鄭成功,居然仍年年向澎湖與台灣魍港地方的中國人征收賦稅);至於荷蘭、西班牙的佔領,後者僅佔據16年就遭荷蘭人驅離台灣,前者荷蘭人據台38年(1624-1662),惟「荷蘭東印度公司」本質是跨國公司,為追求公司的商業利潤,該公司在台灣主要是從事海商殖民橫徵暴歛的經濟壓榨。

鄭成功率南明政權-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東遷 六部相當於今天的內政部、財政部、教育部、國防部、司法部、經濟部等部門屬於中央政府職能的行政部門)官員東遷,並且還在台灣設一府二縣,承天府、天興縣與萬年縣,這是我國政府的首次治理台灣;另一重要歷史意義,是政治上的大規模移民。鄭成功東遷台灣是大規模集體強制性政治移民,一次性移民25,000人,幾乎全部是閩南漢人,雖然遷台初期因糧荒饑饉約有半數病歿(鄭成功旋於次年病逝),但其子鄭經續於1664年初率官兵及眷屬約六七千人抵台,加上鄭成功入台前台灣已有漢人約25,000人,使當時漢人在以今天台南市為核心向南北的廣濶平原擴張,相對於散居全島的土著各個部落,形成人口上的局部壓倒性優勢,不但鞏固南明政權,也使高階漢文化根生台灣。

鄭成功在台灣推動「去荷蘭化」 鄭成功率大軍東遷,與之前漢族庶民的移民台灣不同,這次是南明政權的東遷,經由政權的行政力量,不但引入政府組織的高階漢文化,並因漢族的強大勢力,使明鄭政權有能力同步地進行「去荷蘭化」。鄭成功是1661年4月30日率大軍登陸台灣,據荷蘭史料記載,是(1661)年8月,中國人就強迫命令新港土著,所有採用荷蘭人名字的人,必須選擇改回他們的父親或朋友的名字,違者重罰;次(1662)年6月23日,鄭成功在台灣逝世。當時「東寧初開,南北二路之猶尚夷習(荷蘭習俗),相沿侈靡,等威無別。成功方欲遣官敷教,會疾革,不果。是至,鄭經以政為審理正所,巡訪其地。所至,毀淫祠(拆毀荷據時期所遺教堂)、崇正道、定制度、別尊別、民悉心向化,知所率循」。

鄭成功的歷史定位 因為鄭成功是處於明亡清興的社會大變動時代,受限於當時改朝換代的政治情境。當時,鄭成功戶官楊英在其《從征實錄》一書中,就稱清政府為「虜」、甚至揚言「誓必殺虜」。至於新興清政權為建構其政權的正當性,自然也不得不視各地的殘明抗清勢力為叛逆,學者吳正龍對此多所研究,渠查閱《清實録・世祖章皇帝實録》中,就以「海寇」「海賊」「逆賊」「海逆」「鄭逆」「逆寇」等貶抑詞定位鄭成功;斯時,鄭成功縱橫海上,浙閩兩廣沿海郡縣無不被其害。所至索百姓餉,有至數千金者,深山窮谷卒不得免。對此,地方志或族譜亦不乏負面記載,鄭成功國姓大軍(因給養無?),乃於福建及東南沿海地方,劫掠拷問,搜括靡遺,賊(鄭軍)退之后,哭聲遍聞(見本書第八章)。此外,亦不乏立足斯時中央視野,例如康熙四十五年(1706)進士曾有在京供職經歷之鄭亦鄒(海澄人),在其所撰《鄭成功傳》中即論曰:「成功將種,起自諸生。當日落虞泉,而猶屈疆海外,佚宕中國,欲遂魯陽之志,亦迂狂而不知其無補者。然數十年之間,竊號永曆,違命假義,旌旃所指,關河響動;喋血邊竟,人民離落。」
但就中華文化的高度定位,論者無不肯定鄭成功的忠義氣節。曾為鄭成功故吏之黃宗羲,在其所撰《海上見聞錄》一書中,就僅稱鄭成功為「賜姓」、稱其子經為「世藩」、稱南明諸王及臺灣鄭氏為「海上」、稱鄭氏抗清之師為「海兵」,絕不用「僞」「逆」諸字樣,並對史臣曰「鄭氏不出臺灣,徒經營自為立國之計」之說,以為不然,而是頌揚鄭成功「自緬甸蒙塵以後,中原之統絕矣;而鄭氏以一旅存故國衣冠於海島,稱其正朔」。
清初鄞人凌雪則抨擊鄭芝龍「受明厚恩而不終」「負恩喪國」,但讚鄭成功「事雖不成,君子深悲其志焉」「寧違父志,不肯負國,樹牙窮島、招致遺民;跡其十餘年間蹀血海疆,鯨波為赤,未始不為聖世之蠹(蛀蟲)。然而人猶諒之者,則惓惓故國之思,雖名號已絕而奉朔勿替」。清康熙間北京大興劉獻廷在其所撰《廣陽雜記》中則稱「賜姓(鄭成功)提一旅之師伸大義於天下,取台灣存有明正朔於海外者將四十年,事雖不成,近古以來未曾有也,賢於文信國遠矣!」。夏琳則認為鄭成功「終其世不敢稱王」「終身尊奉正朔,以兩島抗天下全力,威振宇內,從古未有也」,及其孫鄭克塽納土輸誠,夏琳亦云「自賜姓起兵,迄世孫凡三世,奉永曆正朔三十七年,至是降;而明朔亡」;鄭成功於驅逐在台荷蘭人時與荷方所簽條約,其簽署全銜是“大明招討大將軍國姓”(Teijbing Tsiautoo Teijtsiungcoen Coxin 閩南語發音),這是鄭成功「終身尊奉正朔」的外文佐證。鄭成功的忠義氣節,康熙皇帝於全國統一后亦立足於國族高度予以肯定,康熙三十九年(1700)聖旨「朱成功係明室遺臣,非朕之亂臣賊子;敕遣官護送成功及子經兩柩歸葬南安,如田橫故事。置守塚,建祠祀之」,等同今日的政治平反。

台灣社會將鄭成功神格化 歷史是人類生存綿延的記錄,包含人們的道德與感情。就台灣閩南漢族對鄭成功的特殊感情而言,日據末期曾在台灣工作的日本記者伊藤金次郎記敘,日據時期日本人以其優越的民族感,歧視台灣民眾,認為在台灣的大多數中國人是海盜後裔及在中國本土混不下去無賴漢流浪之民的後裔。對這樣的歧視,台灣民眾是極其反感和痛恨。台灣人認為自己是源自黃帝有純正家系與血脈的漢民族,而成為居住台灣之中國人的主流,其祖先是追隨明朝孤臣、忠誠無比之鄭成功的部隊渡海前來台灣的漢民族,其中不乏德高望重的儒臣知名文人及深解大義的德高望重人物。而這樣的人於鄭氏一族没落後也繼續居住於台灣,或隱身於草莾,或改以耕耘度日迄至今日;故台灣社會是以鄭成功為榮,今日台灣各地主祀、陪祀、旁祀鄭成功的廟宇多達三百餘座(信徒數百萬人),其中主祀鄭成功的廟宇,1919年日本人丸井圭治郎所撰《臺灣宗教調查報告書》就記載,當時全台灣以“開臺聖王”鄭成功為主神祭祀的廟宇就多達48座,分佈遍及台北、新竹、台中、南投、嘉義、台南、阿猴(屏東)、花蓮和宜蘭等地(這還不包括以鄭成功為陪祀的廟宇)。此一事實,具體說明台灣社會是以神格化的尊崇方式,將鄭成功內化為台灣這塊土地的一部份,內化為中華閩南文化的一部份,內化為中國全國歷史記憶的一部份。

逮賜姓(鄭成功)啟土,世為巖疆,莫敢誰何! 「天下分久必合」,明清內戰狀態不可能無限期延長,內戰終有盡頭。誠如距大清統一兩岸僅20餘年之《台灣外記》作者閩人江日昇(原名林日升)所云「台灣係海外荒服,地將靈矣,欲入為中國之邦,天必先假手一人為之倡率,如顏思齊者是為其引子,紅毛者(荷蘭人)是為其規模,鄭氏者是為其開闢,俾朝廷修入版圖,設為郡縣,以垂萬世」。
大哉言!歷史雖不能重現,但可事後合理推斷。若非鄭成功東渡台灣,前清盛世將台灣修入版圖,台灣勢將為西方荷蘭人長期持續佔據,其結果將誠如施琅所言,台灣「原為紅毛(荷蘭人)住處,無時不在涎貪,亦必乘隙以圖。一為紅毛所有,則彼性狡黠,所到之處,善能蠱惑人心。重以夾板船隻,精壯大,從來乃海外所不敵。未有土地可以托足,尚無伎倆;若以此既得數千里之膏腴復付依泊,必合黨夥竊窺邊場,泊近門庭。此乃種禍後來,沿海諸省,斷難晏然無慮。至時復動師遠征,兩涉大洋,波濤不測,恐未易再見成效」。
回首歷史,鄭成功率大軍遷台,是對岸首批數萬人的一次性政治大移民,開啟台灣劃時代的改變。就現代國族歷史高度觀之,鄭成功將明鄭政權東遷台灣具有「開臺聖王」地域性與「延平郡王」之全國性的雙重歷史意義,前者體現鄭成功在台灣開拓新天地,後者體現鄭成功延續中國明朝中央正朔南明政權在台灣的治理,俾朝廷修入版圖。
鄭成功並非完人,我們不要從微觀的角度,糾纏鄭成功的缺失小節,誠如前述巡撫沈葆楨所云,將鄭成功的「缺憾還諸天地」;應從宏觀的角度,自國族的高度俯視,誠如施琅統舟師登陸鹿耳門,次日刑牲奉幣告於成功之廟曰:「自同安侯(鄭芝龍)入臺,臺地始有居民。逮賜姓(鄭成功)啟土,世為巖疆,莫敢誰何!」;也誠如近代名人張學良將軍《謁延平祠》所云,鄭成功「豐功豈在遵明朔確保台灣入版圖」。也就是說,鄭成功對我國最偉大的貢獻,就是「世為巖疆」「確保台灣入版圖」。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828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