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諸神的繆思,古印度文明的神話與哲思:從哈帕拉到孔雀王朝,婆羅門教到佛教,深度探索古印度的文化與科學成就
滿額折

諸神的繆思,古印度文明的神話與哲思:從哈帕拉到孔雀王朝,婆羅門教到佛教,深度探索古印度的文化與科學成就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99 元
優惠價
79236
庫存:1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7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探索失落的哈拉帕文化,古印度文明如何繁榮而衰落?
從吠陀時期到孔雀王朝,從《奧義書》到佛教哲學,
王朝更替揭示了何種宇宙觀與生命價值?
種姓制度與繁複宗教,塑造出千年印度傳統社會,
數學、醫學、天文、哲學,看古印度如何以文明來啟發世人!

▎印度次大陸:倒三角孕育的古文明
古印度文明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其起源與發展受到了地理、環境以及社會結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從哈拉帕文化的發現開始,展示了一個高度發達的城市文化,具有精細的城市規劃、先進的農業技術和手工業技術。哈拉帕文化給後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其失落仍是一個謎,這引發了世人對古印度文明發展歷程及王朝更迭的進一步探索。從吠陀時期的文化和宗教發展,到列國時代的政治格局,再到孔雀王朝的繁榮,古印度文明經歷了一系列的演變,每一階段都對往後的朝代有著深遠的影響。

▎人種學的博物館:兼容並蓄的多元文化
隨著歷史演變,古印度文明面臨了多次的挑戰與變遷,包括伊斯蘭文明的入侵,這不僅給印度帶來了新的文化元素,也促成了宗教和種族之間的交流、衝突。印度古文明的暴力終結以及種姓制度的確立,進一步使這個多元文化的國家展現出更複雜的一面。種姓制度和宗教在古印度社會中扮演了核心角色,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社會結構。此外,錯綜複雜的印度人種和豐富的宗教信仰,反映了一個多元和包容的文化特質。

▎眾神與哲學:多神信仰、順世論、生命觀
古印度哲學和神話是了解該文明思想和文化的重要窗口。從《奧義書》的宇宙論思想,到婆羅門教和佛教哲學的發展,古印度的思想家們對宇宙的本質、人的存在意義以及解脫之道進行了深刻的探討。這些哲學思想與吠陀諸神、婆羅門眾神和佛教神話緊密相連,形成了一個獨特的宗教和哲學體系,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數學與科學:不小心被阿拉伯人掛名的「印度數字」
古印度的社會生活、文化以及科學成就也是其文明輝煌的見證。從手工業和商業的繁榮,到富有特色的家庭和婚姻制度,再到日常生活中的娛樂活動,古印度人的生活展現了其豐富的文化底蘊和高度的文明成就。在科學技術方面,古印度在數學、醫學和天文曆法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古印度宗教文化、沙門思潮、節日慶典以及瑜伽等特色,更是展現了這一文明的獨特魅力和深邃智慧。

【本書特色】:
本書深入探討了古印度文明的起源、發展與衰落,涵蓋了從哈拉帕文化的發現到吠陀時期、列國時代、孔雀王朝,直至伊斯蘭文明的入侵與種姓制度的形成。書中不僅描繪了古印度社會的宗教、哲學、神話與日常生活,還細緻呈現了其豐富的文化成就與科學技術的進步,展現了古印度文明別具一格的神祕魅力與對世界宗教發展的深遠影響。

作者簡介

孟飛,一名數學不好的平凡文科生,學生時代最喜歡國文課與歷史課,就業後仍割捨不下對文史的熱愛,閒暇時也會投稿相關專欄,目前是養刺蝟新手。著有暢銷書《斜槓古人》。

林之滿,專職編者。

蕭楓,專職編者。

目次

古印度文明的起源
古印度文明形成的天然條件
哈拉帕文化的發現
哈拉帕文化印象
哈拉帕文化的失落
發展順序及王朝更迭
吠陀時期
列國時代
孔雀王朝
王朝更替
古印度文明的陷落
伊斯蘭文明入侵印度
印度古文明的暴力終結
印度的種姓制度及宗教
錯綜複雜的印度人種
種姓制度
宗教
古印度哲學
古印度哲學的源頭—《奧義書》
婆羅門教六派哲學
佛教哲學
順世論
古印度神話
吠陀諸神
婆羅門眾神
佛教神話
古印度人的社會生活
手工業和商業
富有特色的家庭和婚姻
日常生活及娛樂
古印度文化
古印度宗教文化
沙門思潮
印度的節日
神奇的瑜伽
古印度宗教文學
古印度宗教藝術
古印度的自然科學與技術
數學
醫學
天文曆法

書摘/試閱

古印度文明的起源

古印度文明形成的天然條件

印度之名源於印度河,梵文曰「辛度」(Sindhu),意為海洋、江河。在古代,印度並不是一個國家的名稱,而是一個地理概念,指的是包括現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和不丹等國的領土在內的整個印度次大陸。印度次大陸位於亞洲南部,總面積約430萬平方公里。印度是一個半島,狀如不規則的倒三角形,有人就具體地將印度比喻成一個碩大無比的牛隻乳房,並相應將印度洋上的明珠斯里蘭卡比擬成從這乳房流出的一滴乳汁。正是這碩乳和乳汁孕育了輝煌的古印度文明。

印度次大陸全境大致上以溫迪亞山脈和訥爾默達河為界分為南北兩個區域。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水就沒有生命,也就沒有人類文明,所以人類文明離不開水,古印度文明當然也不例外。印度北部有印度河和恆河兩條大河。印度河發源於岡底斯山以西,全長約3,180公里,流入阿拉伯海,流域面積達96萬平方公里,所形成的印度河流域是印度古代文明的搖籃。

恆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南麓,全長約2,580公里,流入孟加拉灣,它所流經的地方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也誕生於此。印度河和恆河流經的區域有土地肥沃的沖積平原。這裡先後產生了燦爛的印度河文明和恆河文明,成為古代印度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印度次大陸南部是一個三角形的半島,以德干高原為主體。德干高原西高東低,平均高度為海拔600公尺。南部沿東西海岸分別蔓延著東高止和西高止、兩條山脈。沿海岸地區氣候潮溼,土地肥沃。印度次大陸地形特點是,平原和河谷盆地遼闊,可耕地面積大,發展農業經濟的自然條件優越。

印度次大陸北部溫帶和亞熱帶乾旱氣候,南部為潮溼的熱帶氣候。季風在印度次大陸很盛行,每年4至12月多刮西南季風,11月至翌年3月則多有東北季風。由於北部的喜馬拉雅山好像一道屏障,使來自印度洋的季風雨返回而降於恆河流域,所以恆河流域的與量充沛。印度河流域的雨量比較小,但來自高山的大量雪水流入印度河,因此水量充沛。

印度次大陸資源豐富。這裡有茂密的原始森林,盛產各種木料。銅礦和鐵礦的儲量很大。銅礦主要在拉賈斯坦和比哈爾南部。早在西元前2000年,這裡的銅礦就已被開採。鐵礦分布在卡納塔卡、比哈爾南部等地區。約西元前8世紀,鐵器已廣泛用於生產。在南部的安得拉地區,有很多錫礦。金礦和銀礦則主要分布在卡納塔卡一帶。印度還盛產各種寶石和珍珠。金鋼石的產量和品質均位於世界各國前列。

古印度文明就是在這樣一片廣闊、富饒的土地上興起和不斷發展的。

哈拉帕文化的發現

印度河流域非常適合發展農業,因為這裡的水源充盈,一年一度的洪水氾濫帶來大量的富有養分的淤泥,覆蓋沿河地帶,土地十分肥沃。農民不需要複雜的生產技術就能收穫莊稼。不過,河水氾濫也給農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危害。而面對來勢兇猛的洪水,靠小村落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於是,農民逐漸往較大範圍去發展,大約在西元前3000年,印度河平原地區出現了一些大的村鎮,古印度也隨之開始了向城市文明的過渡。約西元前2300年,這裡產生了早期印度最早的文明──哈拉帕文化。

雖然現在看來古印度文明有如一顆璀璨的明珠,但它的光芒直到西元1920年代才被人們發現。由於它的遺址首先是在印度哈拉帕地區發掘出來的,所以通常稱為「哈拉帕文化」;又由於這類遺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稱為「印度河文明」。哈拉帕文化的年代約為西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

古印度文明的發現,與歐洲人對印度的侵略密切相關。西元14、15世紀時期,歐洲列強看準了印度的黃金、珠寶,對印度展開了侵占和掠奪。其中在印度河谷拉維河的沖積平原,綿延2.5公里的地方,到處都是殘垣斷壁和破碎的泥磚。儘管英國人已經占領了這塊地方,但沒有人去注意這些破碎的泥磚下埋藏著什麼。

19世紀初年,一個叫詹姆斯.劉易斯的英國人懷著對神祕東方的嚮往,應徵來到英國的東印度公司的軍隊,開始了他非同一般的印度之旅。他生性散漫,喜歡漂泊,對如何鎮壓當地人以及個人的仕途並不感興趣,而是熱衷於尋古與探險。不堪軍隊刻板生活的他索性私自逃走,從軍隊逃了出來,開始了他的探險考古生涯。詹姆斯.劉易斯偽裝成一個美國工程師,化名查爾斯.邁森,打算漫遊印度實現自己的長久以來的願望。

西元1826年,劉易斯在穿越今天巴基斯坦的旁遮普地區時,被這裡的一片山丘上的廢墟深深吸引。在這裡一塊不規則的多岩石的高地上,儘管歲月侵蝕,仍然依稀可見磚石城堡的廢棄的城牆,到處散落著的東方風格的壁龕,以及建築物的遺蹟。在夕陽的照耀下,這一片廢墟閃爍著神祕之光。他仔細檢視這些斷壁殘垣後,直覺告訴他這可能是一座已經廢棄的古城,並根據摩亨佐達羅出土的國王─祭司像,猜想這可能是古羅馬的歷史學家曾經提到的東方之城桑卡拉。他在日記中生動地描述了古城遺蹟,並為此地取名叫「哈拉帕」。正是他的發現和記載,人們才知道了哈拉帕的存在。但是,劉易斯畢竟不是考古學家,他對哈拉帕的造訪,也就到此為止了。令人遺憾的是,邁森的發現在當時並沒有引起太多的關注。

11年後,又一位年輕的探險家亞歷山大.伯恩斯再次造訪了哈拉帕。除了那些裸露的斷壁殘垣,他也沒有新的發現。此後,英國在印度的考古隊在西元1853年和西元1856年勘察了這一地區兩次,他們一致認定,這裡曾經出現過一個古代城市,但對它的年代和重要性的探究,並沒有突破性進展。邁森以及伯恩斯等人的考察,為後人的考古發掘提供了重要線索。直到西元1970年代初期,當旁遮普成為英帝國統治下最繁榮的農業省時,英國政府意識到印度的地下文化寶藏可能價值連城,於是,便將印度古文明的考古發掘列入重要的議事日程。

隨著對印度寶藏探尋熱情的升溫,英國殖民當局於西元1873年成立了印度考古研究院。亞歷山大.坎寧安被委任為考古局長。他首先探訪了邁森日記中提及的哈拉帕。但是,當他來到這片廢墟時,已經再也無法找到城堡的任何遺蹟了。原來,英國當局為了修建縱貫這一地區的鐵路,將大部分哈拉帕遺址那些做工精緻的磚石用來鋪做路基了。坎寧安得知後痛心疾首,為搶救這個遺址,他決定去發掘。由於遺址破壞嚴重,發掘獨角獸印章工作進展緩慢,被迫停工。他的唯一收穫是發掘了一枚石製的印章。印章用黑色的皂石製成,上面刻著一頭公牛和六個無法釋讀的文字。這是一枚西元前3000年古印度河文明的典型物件。

遺憾的是坎寧安也與哈拉帕文化失之交臂。當時坎寧安作出了一個錯誤結論,認為這枚印章是從外國傳入印度的。儘管如此,前人的發現特別是坎寧安發掘的黑色印章,仍為後來的考古學者提供了重要的線索。

西元1902年,躊躇滿志的約翰.馬歇爾來到印度後,繼任為印度考古勘察總監。他根據坎寧安等人留下的線索,指揮各支考古隊在哈拉帕等地繼續發掘,但一直沒有進展。

研究員J.H.弗利幫馬歇爾的事業帶來了轉機。弗利用印度河文字的印章特仔細研究了大英博物館收藏的哈拉帕出土的印章文字,正確地判斷道:印章文字絕非婆羅米字母系統,也不同於兩河流域蘇美人的楔形文字,它的年代必定比人們的想像更為古老。

在馬歇爾和沙尼在哈拉帕發掘的同時,R.D.班納基也發掘了死亡之丘──摩亨佐達羅。兩地的發掘揭示出一種相同的古代城市文明,即學者們所謂的「哈拉帕文化」。

至此,馬歇爾可以驕傲地向全世界宣布:他與同伴們發現了一種極為古老而獨特的偉大文明,而且它是在印度河流域自身獨立發展起源的。

哈拉帕文化印象

哈拉帕文化是古代印度青銅時代的文化,它代表了一種城市文明。這一時期的國家是以一個或幾個城市為中心結合周圍的村落而形成的。大城市有哈拉帕、摩亨佐達羅和甘瓦里瓦拉。這三座城市的占地面積均為1平方公里左右,居民約各有35,000人。還有規模較小的城市,如卡利班甘只有0.22平方公里。儘管城市的大小不一,但其建築格局相類似。城市分衛城和下城兩大部分,甚至蓋房用的小磚和砌城牆用的大磚,其長、寬、高的比例都大致上一致,為4∶2∶1。這並非偶然的巧合,而是充分說明哈拉帕文化各地之間存在著密切的交流。

哈拉帕文化的城市以摩亨佐達羅留存的遺蹟較多,也最能體現這一時期城市的特徵。摩亨佐達羅的衛城建在較高的山崗上,四周圍以磚牆。其中心地區有一個磚砌的大浴池,長12公尺,寬7公尺,深2.4公尺,池壁有防水的瀝青層。兩端的階梯通向池底。這個浴池大概是人們舉行宗教儀式時沐浴淨身的地方。

衛城東面是一組建築物,其中的一個大廳,面積約170平方公尺。南邊有一排建築物,包括一個25平方公尺的廳。這些建築物無疑是城市的辦公地點和公眾聚會的地方。衛城的西面有27排建築物,帶有通風孔道,是堆放糧食的倉庫。倉庫的周圍有一些供勞動者居住的小房舍。從衛城的建築來看,這裡是城市的統治中心。

哈拉帕的早期銘文,西元前3000至前2600年。摩亨佐達羅的城市建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整個社會的狀況。衛城的城牆和辦公用房,顯示統治權力的存在和凌駕於普通勞動者之上的國家機構已經形成。住宅的差別,表現出居民貧富的分化和階級對立的存在。這一時期的城市國家,無疑是建立在階級對立基礎之上的。不過,要詳細地說明哈拉帕文化的結構和城市國家的政治特點,是相當困難的。因為,作為文明重要指標之一的文字,在哈拉帕文化的遺址中雖已發現,但這些文字至今尚未譯讀成功。由於無法運用文獻資料,只有依據考古資料來作一些分析。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36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